函江水利枢纽工程毕业设计 ( 泄水闸设计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2873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函江水利枢纽工程毕业设计 ( 泄水闸设计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函江水利枢纽工程毕业设计 ( 泄水闸设计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函江水利枢纽工程毕业设计 ( 泄水闸设计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函江水利枢纽工程毕业设计 ( 泄水闸设计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函江水利枢纽工程毕业设计 ( 泄水闸设计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函江水利枢纽工程毕业设计 ( 泄水闸设计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函江水利枢纽工程毕业设计 ( 泄水闸设计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doc(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海大学函授本科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函江水利枢纽工程毕业设计(泄水闸设计) 班 级:水利水电班姓 名:迟 萍指导老师:刘 宾目 录第一章 综合说明.31.1工程概况.31.2毕业设计成果(泄水闸). .4第二章 水文. . .102.1流域概况.102.2气象.102.3洪水.10第三章 工程地形、地质3.1地形地貌.123.2闸址地质.123.3当地建筑材料.123.4 地震.13第四章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144.1设计依据.144.1.1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144.1.2设计依据.14 4.1.3设计基本资料.154.2工程总体布置.174.2.1船闸的布置.174.2.2水电

2、站的布置.184.2.3泄水闸的布置.184.3主要建筑物(泄水闸).184.3.1闸孔设计.184.3.2消能防冲设计.224.3.3防渗排水设计.274.3.4闸室的布置.314.3.5闸室稳定计算.364.3.6闸室底板结构计算.404.3.7两岸连接建筑物设计.45第五章 电机及金属结构5.1电气. . . .495.1.1接入系统方式. . . . . .495.1.2电气主接线.14 5.1.3主要电气选择.15工程总体布置.174.2.1船闸的布置.174.2.2水电站的布置.184.2.3泄水闸的布置.184.3主要建筑物(泄水闸).184.3.1闸孔设计.184.3.2消能防

3、冲设计.224.3.3防渗排水设计.274.3.4闸室的布置.314.3.5闸室稳定计算.364.3.6闸室底板结构计算.404.3.7两岸连接建筑物设计.45第一章 综合说明1.1 工程概况函江位于我国华东地区。流向自东向西北,全长375km,流域面积176 万km2,是鄱阳湖水系的重要支流,也是长江水系水路运输网的组成部分。该流域气候温和,水量充沛,水面平缓,含砂量小,对充分开发这一地区的航运具有天然的优越条件。流域内有耕地700多万亩,矿藏资源十分丰富,工矿企业较发达,有国家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工程铜基地及腹地内的建材轻工。原材料及销售地大部分在长江流域各省、市地区,利用水运的条件十分优越

4、。流域梯级开发后,将建成一条长340km通航千吨级驳船的航道和另一条长50km通航300吨级驳船的航道,并与长江、淮河水系相互贯通形成一个江河直达的上游水路运输网。同时也为沿江各县市扩大直流灌溉创造有利条件。对促进沿河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本工程以航运为主体,兼任泄洪、发电、灌溉、供水和适应战备需要的综合开发工程。1.2 毕业设计成果(泄水闸)1.2.1枢纽总体布置根据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第4.1.6条规定:水闸枢纽中的船闸、泵站或水电站宜靠岸布置,但船闸不宜与泵站或水电站布置在同一岸侧,船闸、泵站或水电站与水闸的相对位置,应能保证满足水闸通畅泄水

5、及各建筑物安全运行的要求。因此,本设计在枢纽布置时,将泄水闸布置在河床中间,船闸布置在左岸,水电站布置在右岸。其中:泄水闸每孔净宽10m,共35孔,高12m,直升式平板钢闸门控制,闭闸时拦截江流,稳定上游水位,开闸时泄水,排沙防淤。设计流量9540m3/s,校核流量12350m3/s。船闸1座,闸室有效长度为135m,净宽12m,槛上水深2.5m,闸室顶高程24.0m,底高程10.5m。闸上公路桥设在上闸首的上游端。水电站厂房宽15m(顺流向),长36.2m。厂房地面高程24.5m,水轮机安装高程10.5m。水电站设计水头3.5m,最高水头7.0m,最大引用流量225m3/s,总装机32200

6、KW。站上公路桥设在厂房的上游端。1.2.2 水闸设计1、水闸水力设计1)、堰型、堰顶高程闸孔采用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无坎平底宽顶堰(平底水闸属无坎宽顶堰)。拟定闸底板顶高程为13.0m。2)、水闸总宽度闸室总宽度:1035+361.6=407.6m。2、水闸消能防冲设计1)、消力池消力池采用钢筋砼结构,深1.45m,消力池长L=20.8m,厚度0.8m。2)、海漫 海漫长度L=40m,海漫水平段长15m,采用60cm厚钢筋混凝土浇筑,斜坡段长25m,1:10放坡,采用60cm厚浆砌块石砌筑。3)、防冲槽 防冲槽采用梯形断面,槽深2.5m,槽底宽10m,上游设C20钢筋砼齿槽,厚50cm,下游

7、坡比为1:2.0,单宽体积为37.5m2,冲刷坑采用抛石合金钢网石兜抛石处理。3、闸室布置1)、闸室结构闸室采用开敞式布置,钢筋砼U型结构,闸门选择直升式平板钢闸门,液压启闭,闸上布置净7m交通桥,两侧人行道21.0m,总宽9.0m、宽4m工作桥和启闭房,启闭房宽11.0m,底板长度取20m。底板采用整体式,二孔一分缝,最中间一孔,底板长度为20m,顶高程为13.0m,闸底板厚1.5m 。闸墩长度采用与底板同长20m,。检修门槽深25cm,宽30m;工作门槽深40cm,宽60cm。闸墩上下游端部均采用半圆形墩头。 闸墩顶高程为25.0m。闸墩厚度受控于闸门槽处最小厚度为50cm,中墩厚度取1.

8、6m,缝墩厚度为20.8m,边墩厚度为1.6m。公路桥布置在闸门上游侧,公路桥载重按汽-20设计,挂100校核,双车道桥面净宽7.0m,两侧人行道11.0m,总宽9.0m。公路桥采用T型结构,梁底高程为25.0m,梁高1.0m,梁腹宽 0.2m,梁翼宽1.6m,用5根组梁组成,两侧人行道为悬壁式。2)、上下游翼墙上游连接采用扶壁式翼墙,圆弧连接,半径为20m,下游翼墙采用扶壁式八字型翼墙加圆弧型翼墙连接,扩散角为8,圆弧半径为20m。上游翼墙顶标高为25.0m,下游翼墙顶标高为25.0m。4、闸基防渗排水设计由于本工程闸址地基主要由砂砾卵石层组成,为强透水土质,故在采用水平防渗措施的同时还必须

9、采取垂直防渗措施。铺盖采用C25钢筋砼结构,长20m。铺盖与闸底板之间设水平止水。在消力池水平段前端与闸底板连接处设置水平止水;消力池末端依次铺设碎石垫层和无纺土工布反滤,排水孔孔径15cm,间距1.5m,呈梅花形布置,顺水流方向长度为7.5m。5、闸门及启闭机设计1)、闸门根据门顶高程及闸底标高,确定平面钢闸门高为7m,闸门净宽10m,毛宽10.6m。2)、启闭机启闭机型号:QPQ23006、闸室稳定计算1)、闸室整体稳定水闸整体稳定分别对完建期、正常运用期及非常运用期三种工况进行闸室的偏心距、基底应力、基底应力的不均匀系数及沿闸室底面的抗滑稳定系数计算,均满足规范要求。2)、闸室沉降计算经

10、分析,本次不必计算闸室的沉降量。7、闸底板配筋经计算,面、底层钢筋均按25200配置。8、两岸连接建筑物设计采用扶壁式挡土墙,上游翼墙顶高程25.00m,底高程12.00m。下游翼墙顶高程25.00m,底高程10.5512.00m。上游挡墙高13.0m,挡墙壁厚1.0m,墙身垂直,墙身高12m,墙底板厚1.0m。下游挡墙高1314.45m,挡墙壁厚1.0m,墙身高度1213.45m,底板厚度1.0 m。翼墙两侧设置1.01.0m腋角,两侧悬挑4m,底板总宽11m。上游翼墙长30m,下游翼墙长36.8m。翼墙采用C25钢筋砼浇筑。上游护坡,顶高程为25.0m,底高程13.0m,采用坡比为1:3,

11、40cm厚浆砌块石护坡。下游护坡,顶高程为25.0m,底高程13.0m,采用坡比为1:3,40cm厚浆砌块石护坡。9、水闸特性表综上所述,水闸特性表如下:水闸特性表基础资料设计依据工程级别等工程建筑物级别主要建筑物3级次要建筑物4级临时建筑物5级设计洪水P=2%校核洪水P=0.33%水文条件正常水位19.00 灌溉水位19.50 设计流量9540m3/s设计洪水位23.40m校核流量12350m3/s校核水位23.80m主要建筑物水闸闸室净宽1035m总宽407.6m闸底板长20m,厚1.5m闸室底高程13.0 闸室顶高程25.0 闸墩中墩厚1.6m缝墩厚20.8m边墩厚1.6m顶高程为25.

12、0工作桥4.5m交通桥7m+12m闸门板钢,净宽10m,高7m上下游连接段上游护底厚60cm,L=10m铺盖厚60cm,L=20m消力池d=1.45m,L=15m海漫厚60cm,L=40m防冲槽深2.5m,底宽10m上游翼墙圆弧连接,顶高25.0m下游翼墙八字型,顶高25.0m上游护坡底高13.0m,顶高25.0m下游护坡底高13.0m,顶高25.0m第二章 水文2.1 流域概况函江位于我国华东地区。流向自东向西北,全长375km,流域面积176 万km2,是鄱阳湖水系的重要支流,也是长江水系水路运输网的组成部分。该流域气候温和,水量充沛,水面平缓,含砂量小。流域内有耕地700多万亩,矿藏资源

13、十分丰富,工矿企业较发达,有国家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工程铜基地及腹地内的建材轻工。原材料及销售地大部分在长江流域各省、市地区,利用水运的条件十分优越。2.2 气象本区位于北纬2530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洪水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20.7m/s。2.3 洪水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提供的水文资料,函江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9540 m3/s,各设计频率洪水流量及相应坝下水位见表2-1。洪峰流量及相应坝下水

14、位表表2-1 设计频率(%)0.33220洪峰流量Q(m3/s)1235095405730坝下水位H下(m)23.8023.4022.25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见表2-2。水位流量关系表2-2水位(m)流量(m3/s)水位(m)流量(m3/s)145020320015300214140166502253401712002377001818002413800192480第三章 工程地形、地质3.1 地形地貌闸址左岸与一座山头相接,山体顺水流方向长700米,垂直水流方向长2000米,山顶主峰标高110米,靠岸边山顶标高65米;山体周围是河漫滩冲击平原,滩面标高18.520.0米;沿河两岸筑有防洪大堤,堤

15、顶宽4米,堤顶标高24.5米;闸址处河宽700米,主河槽宽500米,深泓区偏右,河床底标高13.013.0米,右岸滩地标高18.5米。3.2 闸址地质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区地基以砂砾卵石层为主,表层为中细砂层,层厚25米,左厚右薄并逐渐消失;河床中层主要是砂砾卵石层,卵石含量30%50%,粒径213厘米,层厚1020米,属于强透水层,渗透系数K=1.8410-1510-2(cm/s),允许坡降J=0.150.25;河床底层为基岩,埋深标高从左标高10米向右标高15米以下,其岩性为上古生界二迭长兴阶灰岩及硅质岩。水闸的防渗处理应重点考虑。河床土质资料如下:中砂:Dr

16、0.6,E0=310kg/cm2,N63.5=20;砂砾石:Dr0.66,E0=360kg/cm2;3.3 当地建筑材料块石料:在闸址左岸的山头上有符合质量要求的块石料场,其储量50万立方米,平均运距1.0公里。砂砾料:闸址上、下游均有宽阔的冲积台地,有大量的砂、砾料,可满足混凝土的粗、细骨料之用,运距35公里,且水运极为便利。土料:闸址上游约2公里有刘家、八圩土料场,储量丰富,符合均质土坝质量要求,还有可作为土坝防渗体的粘性土,其质地良好。3.4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参照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相应本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第四章

17、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4.1 设计依据4.1.1设计依据的标准、规范(1)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2)防洪标准(GB50286-94);(3)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4)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5)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1997);(6)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9)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1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14)

18、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范。4.1.2 设计依据函江枢纽的主要建筑物有船闸、泄水闸和水电站三部分组成。船闸的通航能力,按照五级航道标准进行设计。水电站总装机为6600Kw,设计水头为3.5m,水闸的泄洪能力为13000m3/s。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本工程为三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按3级建筑物设计,次要建筑物按4级建筑物设计。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泄水闸的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300年一遇,最大通航洪水标准为5年一遇。设计依据:1、函江枢纽毕业设计任务书;2、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3、水力计算手册(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教研室编)4、水工设计手册第6册过坝与泄水建筑物;

19、5、水工钢筋混凝土设计手册1999年;6、水利水电钢闸门设计规范DL/T 5039-95;7、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4.1.3 设计基本资料一、水位正常蓄水位:19.0m灌溉水位:19.5m设计洪水Q2%=9540m3/s,相应闸下水位H下=23.4m校核洪水Q0.33%=9540m3/s,相应闸下水位H下=23.8m二、计算水位组合1、闸孔净宽计算水位设计洪水Q2%=9540m3/s,相应闸下水位H下=23.4m;设计水位差H0.25m(H上23.65m);校核洪水Q0.33%=9540m3/s,相应闸下水位H下=23.8m;计算闸上雍高水位H上(供墩顶高程用

20、);2、消能计算水位闸上水位H上19.5m;闸下水位H下14.5m;下泄流量:以闸门开启度e0.5m、e1.0m以及全开时的泄量。3、闸室稳定计算水位(关门)闸上设计水位H上19.5m,H下14.5m;闸上校核水位H上20.0m,H下14.5m;三、地震设防烈度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不考虑地震设防。四、安全系数1、安全超高水闸为3级混凝土建筑物,根据水闸设计规范(SL 2652001)安全超高下限值:泄洪时 0.7m(设计洪水位),0.5m(校核洪水位);关门时 0.4m(设计洪水位),0.3m(校核洪水位)。 2、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土基上的3级混凝土建筑物,基本组合(设计)为1.25;特殊

21、组合(核校)为1.1。五、其它资料1、单孔净宽:812m; 2、门型结构:平面钢闸门;3、闸门类型:直升门;4、底板与中砂的摩擦系数f0.4;5、闸孔的允许单宽流量q30m3/s/m;六、公路桥公路桥载重按汽-20设计,挂-100校核,双车道桥面净宽7.0m,两侧人行道21.0m,总宽9.0m,采用T型结构。梁高1.0m,梁腹宽0.2m,梁翼宽1.60m,用5根组梁组成,两侧人行道为悬臂式,每米延长重量按8T/m计。4.2 工程总体布置函江枢纽的主要建筑物有船闸、泄水闸和水电站三部分组成。船闸的通航能力,按照五级航道标准进行设计。水电站总装机为6600Kw,设计水头为3.5m,水闸的泄洪能力为

22、13000m3/s。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地形地质资料,以及功能要求,枢纽总体布置如下:4.2.1 船闸的布置船闸的通航能力,按照五级航道标准进行设计。船闸布置在函江的左岸,船闸本身由三部分组成:上游引航道、闸室和下游引航道。上游引航道:长度不小于5倍设计船队的长度,根据经验五级航道标准的设计船队的长度为91m,故上游引航道的长度为455m,设计时取为500m;上游引航道的底宽度为35m,两岸采用浆砌石护坡,边坡采用1:2.5;上游引航道的底高程为15.0m。下游引航道:长度不小于5倍设计船队的长度,根据经验五级航道标准的设计船队的长度为91m,故下游引航道的长度为455m,设计时取为600m;

23、下游引航道的底宽度为35m,两岸采用浆砌石护坡,边坡采用1:2.5;下游引航道的底高程为11.0m。闸室:闸室的长度为135m,宽度为12.0m;闸室的顶高程为24.0m,底高程为10.50m。上下闸首控制船只的进出。4.2.2 水电站的布置考虑河床的主槽比较靠近右岸,上下游不容易发生淤积,为最大的可能提高水电站的出力,发挥水电站的效益,将水电站布置在函江的右岸。水电站的厂房的平面尺寸:主厂房的长度为48.0米,上下游方向的宽度为36.20米,主厂房总高度为32.0米。水轮机的型号为:GE(F02)-WP-380发电机的型号为:SFG200-70/3960总装机:32200KW设计水头:3.5

24、m最高水头:7.0m最小水头:2.0m最大引用流量225m3/s。4.2.3 泄水闸的布置泄水闸布置在水电站和船闸之间。泄水闸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上游连接段、闸室段和下游连接段。4.3 主要建筑物(泄水闸)4.3.1闸孔设计水闸闸孔设计主要是确定闸孔型式、尺寸河设置高程,以保证水闸在设计水位组合情况下有足够的过流能力。一、堰型和堰顶高程确定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资料显示,函江流域水面平缓,含砂量少,本水闸的主要功能为挡水灌溉和泄水,故本次设计采用堰流式闸室,堰型采用无槛宽顶堰。这种型式闸室对于泄洪较为有利,它能使闸前漂浮物随着水流下泄,而不会阻塞闸孔而影响泄洪。根据资料提供的地形图,考虑水闸的运行

25、、河道冲刷淤积以及闸孔允许单宽流量和工程造价等因素,本次设计取堰顶高程与河床底高程齐平为13.0m。二、闸孔净宽计算、泄流能力校核1、水位Q2%9540m3/s,H上23.65m,H下23.40m;Q0.33%12350m3/s,H上待算,H下23.80m;2、闸孔净宽计算闸孔总净宽的确定,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过闸单宽流量的大小;另一个是闸室总宽度与河道总宽度的关系。如果采用的闸孔总净宽过小,使过闸单宽流量过大,将增加闸下游消能布置的困难,甚至影响水闸工程的安全;反之,如果采用的闸孔总净宽过大,使过闸单宽流量过小,工程量加大,造成浪费。根据设计任务要求,闸孔允许单宽流量不大于30m3/s,

26、初步拟定闸孔总净宽为0.7倍主河槽宽为350m,闸孔分成35孔,每孔宽10m,中墩厚1.6m,缝墩厚0.8m。水闸底板为无槛宽顶堰,闸孔泄流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水闸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附A)式中:Q过闸流量(m3/s);淹没系数,根据上下游的堰上水深查得;侧收缩系数;m流量系数;B0闸孔总净宽(m); H0堰顶以上上游总水头(m)。堰上总水头H0H1(上游水头)=23.6513.00=10.65mHs(下游水头)=23.4013.00=10.40m行近流速V0=Q/A=9540/700(23.6513.00)1.28m/sH0=H1+V2/2g=10.65+1.282/(29.81)=10.

27、73m淹没系数hs/H0=10.4/10.73=0.969查规范附表A.0.1-2,得0.556;流量系数m按P/H0=0查表得m0.385;侧收缩系数水闸中墩厚度取为1.6m,缝墩取0.8m,根据规范附录A.0.1-3公式计算得=0.860根据以上公式可以试算出闸孔总净宽=9540/(0.5560.8600.3854.42910.733/2)=333m一般来说,采用的闸孔总净宽要略大于计算值,本次设计闸孔总净宽取350m,相应单宽流量为27.26m3/s/m,小于闸孔允许单宽流量30 m3/s/m,满足要求。但校核工况下,水闸单宽流量为35.28m3/s/m,大于闸孔允许单宽流量q=30m3

28、/s/m,若本次设计水闸总净宽以校核工况下通过闸室的单宽流量为控制,水闸规模将偏大,工程量加大,与消能工造价比较而言,会造成浪费。校核工况稍大于允许单宽流量,可能会出现局部破坏,但只要工程消能防冲设施得当,个人认为是能满足工程安全运行要求。因此,经综合考虑本次设计水闸总净宽取350m,闸孔总数为35孔,单孔净宽为10m。根据规范的要求,中墩厚取1.6m,缝墩厚取0.8m。因此水闸总宽度为:B=350+361.6=407.6m3、校核工况上游水位根据水闸泄流能力计算公式,可以试算出校核情况下的上游水位。设H0.3m,则H上23.80+0.324.1m;hs=23.8013.00=10.80m;行近流速V0=Q/A=12350/700(24.1013.00)1.59m/s;H0=H+V2/2g=(24.113.0)+1.592/(29.81)=11.23m;hs/H0=10.80/11.23=0.9617,查规范附表A.0.1-2得0.600;按P/H0=0查表2.1得m0.385;0.860;Q试Bm(2g)0.5H3/2=3500.6000.8600.385(29.81)0.511.233/2=11589m3/s Q0.33%12350m3/s; 假设不符,重新假设试算。经试算,当H0.4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