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县富有煤业富有煤矿一井整合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28766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兴文县富有煤业富有煤矿一井整合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兴文县富有煤业富有煤矿一井整合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兴文县富有煤业富有煤矿一井整合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兴文县富有煤业富有煤矿一井整合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兴文县富有煤业富有煤矿一井整合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兴文县富有煤业富有煤矿一井整合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文县富有煤业富有煤矿一井整合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1建设项目概况21.1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21.2项目基本情况31.3项目建设概况31.4项目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的相符性7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12.1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1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2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33.1项目污染源、污染物产排情况及治理措施133.2环境保护目标133.3项目主要环境影响、污染防治措施、执行标准、达标情况及预测评价结论183.4环境风险323.5环境经济损益333.6环境管理制度及环境监测计划334公众参与365评价结论376联系方式376.1建设单位376.2环评单位381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地

2、点及相关背景1.1.1 建设项目地点富有煤矿一井整合工程位于兴文县县城(中城镇)210方向,直线距离约20km的仙锋苗族自治乡境内。资源区划属四川省兴文县先锋煤硫矿区新华矿段,地理坐标:东经:10457561050453北纬:281025281332矿井工业场所在地大桥沟位于珙县仙峰乡公路南侧,有约4km的乡村公路与珙县仙峰乡公路相接,从衒接点北东至兴文县城70km,北西至珙县(巡场镇)76km,到宜宾市(翠屏区)122km,交通较为方便。1.1.2 建设项目背景兴文县富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富有煤矿一井整合工程 ,由原兴文县大坪煤矿整合原兴文县满山红煤矿而成。根据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兴文

3、县富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富有煤矿一井整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川经信煤炭函20111448号),该矿省政府批准的煤炭资源整合调整方案中兴文县仙峰乡吴家沟煤矿、磺厂煤矿、大坪煤矿和满山红煤矿整合形成一个矿权,兴文县仙峰乡大坪煤矿整合满山红煤矿形成矿井。该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由小型矿井整合为中型矿井符合宜宾市煤炭工业结构调整规划,整合设计能力为450kt/a。工程拟设采矿权范围由35(112、3860)个拐点圈闭,面积7.3km2,许可开采B3、B4、A1煤层,井田走向长4.8km,倾向宽1.451.5km,许可开采标高+1250m+650m。1.2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兴文县富有煤业有限责任

4、公司富有煤矿一井整合工程建设地点:四川省兴文县仙峰乡建设性质:整合扩建建设规模:45万吨/年服务年限:34.7年开采、开拓方式:硐采,平硐开拓项目总投资:58800万元工作制度:矿井年工作日330天,每天三班制建设工期:48个月(不含施工准备期)劳动定员:780人1.3项目建设概况1.3.1建设内容富有煤矿一井整合工程位于四川省兴文县仙峰乡,井田面积7.3km2,保有资源量34659kt,工业储量31264kt,设计可采储量20296kt,设计服务年限34.7a。矿区内可采煤层为B3、B4、A1号煤层共3层煤。井田可采煤层煤类均为无烟煤03号,B4煤层为中高灰、中高硫、中热值无烟煤;B3煤层为

5、低中灰、中硫、高热值无烟煤;A1煤层为中灰分、高硫、中高热值无烟煤。矿井采用平硐开拓,采煤工艺为综采。主要建设工程内容见下表1.1-1:表1.1-1主要工程项目组成一览表序号项目组成说明备注主体工程+854m主平硐净宽4.2m,净高3.6m,净断面积13.2,主要担负矿井煤炭、矸石、材料、设备的运输和排水、行人、进风任务。布设水平运输大巷;自然排放茅口灰岩含水。新建于大桥沟工业场地+1166m副平硐净宽3.2m,净高2.6m,半圆拱断面,净断面积7.1m2,担负矿井一采区材料、设备、矸石的运输和行人、进风任务改造原满山红煤矿主平硐+1248m回风平硐净宽3.5m,净高3.25m,半园拱形断面,

6、净断面积10.0m2,专用回风井改造原大坪煤矿回风平硐+945回风平硐净宽3.5m,净高3.25m,半园拱形断面,净断面积10.0m2,专用回风井新建在55勘探线西侧煤层露头附近井底车场及硐室平硐开采,不设井底车场;+854m水平井下设有:采区变电所、消防材料库等;在各采区设有采区煤仓,煤仓高20m,容量300t左右。新建大巷+854m水平运输大巷初期运输距离为3000m,后期随着采区的接替运输距离为4600m,设计采用8吨防爆特殊型蓄电池机车牵引3吨底卸式矿车运输。新建辅助工程临时排矸场875m排矸平硐工业广场东北侧,距工业广场直线距离约220m,地形为荒沟;场地标高+830m+870m,堆

7、矸面积1.9hm2,临时排矸场有效容量约为60万m3,可满足矿井矸石堆放约9.0a新建机修车间面积为900m2,承担本矿机电设备的小修和日常保养工作新建坑木加工房面积为240m2,承担支架、支柱、背板、风门的加工逐步“以钢代木”爆破材料库面积为3000m2,工业场地东北面300m处新建通风机房面积为60 m2,在主平硐南面设置通风机房新建瓦斯抽采站2400新建瓦斯发电站主平硐工业广场西侧新建地面空压机房在主平硐东面设置空压机房新建公用配套工程供热系统设置一锅炉房120 m2,余热燃气锅炉,锅炉对浴室、更衣室、食堂等供热新建冷藏系统职工食堂设置冷藏设备,选用ZL-8型组合冷库一台,8m给水系统井

8、下水为地面生活、生产、消防供水水源,水处理站处理消毒后送至工业场地400m高位水池(标高+878m);大桥沟为井下生产、消防供水水源,加压送至+1248m回风平硐工业场地400m高位水池(标高+1278m)供电系统35/10kV变电站(主变容量26.3MVA)35kV电源取自仙峰110kV变电站35kV母线段(线路导线型号LGJ-150/25,长度5km)。行政公共建筑办公行政、职工休息、娱乐等,辅助矿井正常生产办公生活设施工业广场主要布置有机修房、空压机房、消防材料库、综合楼、坑木加工房、食堂、澡堂、临时储煤场等。其中办公楼建筑面积1440,浴室建筑面积2000,食堂建筑面积700,宿舍20

9、64等。环保工程化粪池2个, 15 m3和20 m3,分别位于北侧宿舍楼的东北面和南侧办公楼的东面新建隔油池1个,5m3,分别位于南侧办公楼的东面调节池2座,单个500m沉淀池2个,单个690 m3中间水池1个,100m二级生化污水处理系统一套,日处理能力为400m3垃圾收集点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储运工程煤仓、储煤场煤仓采用钢结构封闭形式,顶部设置风机,容量为8000t新建场内窄轨场内窄轨铁路与井下窄轨一致,600mm轨距,采用30kg/m钢轨1.3.2生产工艺矿井工业场地位于井田外部的大桥沟处,工业场地标高+854m,井下煤层标高+1250m650m,主平硐位于工业广场。矿井采用平硐开拓,

10、划分为一个水平,二个采区上下山开采,水平标高为+854m。 采区的开采顺序依次为一采区、二采区。矿井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采煤工艺为综采。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抽出式通风方式,多井进风,专用风井回风。矿井按有煤与瓦斯突出设计和管理,设计在工业场地设置高、低负压两套抽采系统对矿井瓦斯进行抽采。设计瓦斯抽放稳定后,在工业场地建设瓦斯发电站,对瓦斯进行综合利用。+854m主平硐井口设转载站,原煤转载后由胶带机运至储煤场,汽车装车外运;+854m主平硐主要担负矿井煤炭、矸石、材料、设备的运输和排水、行人、进风任务。布设水平运输大巷;自然排放茅口灰岩含水。+854m平硐地面生产系

11、统采用轨道运输、绞车提升,根据地形井口布置平车场,材料和设备从+854m主平硐和+1166m副斜井上下;矸石由+854m主平硐和+1166m副平硐提升出井口后,推至翻车机房,翻至缓冲仓,再装汽车外运砖厂综合利用或运往排矸场处置。+1248m回风平硐和+945m回风平硐为专用回风井。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854m水平)五个采区,采用上、下山开采,采区走向长为9502600m。上山采区开采+860m以上的A1、B3、B4煤层;因茅口灰岩水的影响,下山采区开采+860m+650m之间的B3、B4煤层。以井下水为供水水源,经井下水处理站处理消毒后通过输水管D1596将水加压送至工业场地400m3高位水

12、池(标高为+878m)。静压满足主工业场地生活用水、工业场地生产、场区消防用水之要求。设计前期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供热,待瓦期抽放稳定,瓦斯发电站建成后,利用瓦斯发电余热供热。设计在工业场地建35/10kV变电所,电源取自仙峰110KV变电站35KV母线段,矿井35kV变电所按两台主变分列运行,一台主变停运,另一台满足一、二级负荷考虑,选择主变容量为26300kVA。筛选后的混煤主要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矿井在籍总人数780人,最大班出勤人数200人,年工作日为330d。1.3.3建设周期矿井建设工期为48月(不含施工准备期),移交当年可达到设计生产能力。1.3.4总投资及环

13、保投资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58800万元,环保工程投资497.89万元,项目环保工程投资占项目基建总投资的比例为0.85%。1.4项目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的相符性1.4.1与煤炭产业发展规划符合性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大中型煤矿技术改造。对具备条件的老矿井,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以优化开拓部署、简化生产系统、减少工作面个数、提高生产效率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技术改造,配套完善生产辅助设施;大力提升小煤矿办矿水平。借鉴山西、河南等地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经验,结合各地实际,完善小煤矿退出机制,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对有条件的小煤矿,以提高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

14、和职工技术素质为重点,提升办矿水平。 本矿井通过本次整合扩能,对原大坪煤矿和原满山红煤矿进行资源整合,由小型煤矿整合为中型煤矿,生产规模提高至45万t/a,采煤工艺由炮采提升为综采,并对开采系统进行了优化布置,整体提升了办矿水平,矿井的开发建设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1.4.2与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性(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煤炭产业政策(2007年第80号公告)规定了煤炭产业准入和开发建设的规定:即开办煤矿应当具备相应资质,并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煤矿资源回收率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整合、改扩建矿井规模不低于15万t/a。(2)产业结构调

15、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规定了煤炭行业鼓励类、淘汰类和限制类项目。鼓励120万t/a及以上的高产高效煤矿(含矿井、露天)、高效选煤厂建设;限制未按国家规定程序报批矿区总体规划的煤矿项目,设计的煤炭资源回收率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煤矿项目 ,采用非机械化开采工艺的煤矿项目,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地区限制单井井型低于15万t/a的煤矿项目;淘汰国有煤矿矿区范围(国有煤矿采矿登记确认的范围)内的各类小煤矿,淘汰单井井型低于3万t/a规模的矿井,淘汰既无降硫措施,又无达标排放用户的高硫煤炭(含硫高于3)生产矿井,淘汰不能就地使用的高灰煤炭(灰分高于40)生产矿井。目前,富有煤矿一井整合工程前

16、期各有关手续均申请办理或办理完毕,具备开办煤矿应有的相应资质,符合法律规定的相关条件。本矿井属整合煤矿,矿井生产能力为45万t/a,设计采区回采率大于85,矿井回采率达97%,设计开采煤层硫份含量均低于3,本矿井开发建设符合国家煤炭产业政策要求,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修正)煤炭行业淘汰和限制类项目。1.4.3与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符合性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措施:首先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加大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煤炭、造纸、印染、制革等行业落后产

17、能淘汰力度。其次是着力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加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力度。本矿井为整合矿井,为淘汰落后生产力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要求。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设计和环评均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污染物达标排放。矿井水及生产、生活污废水处理率为100%,并开展了最大限度的资源化利用,矿井取消燃煤锅炉供热,采用利用瓦斯发电站余热,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着力削减了污染物排放量。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规划要求。1.4.4与环保技术政策符合性1)与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政策的符合性分析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226号)的规定

18、:各地不得新建煤层含硫份大于3%的矿井。同时还规定:除定点供应安装有脱硫设施并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用户外,对新建硫份大于1.5%的煤矿,应配套建设煤炭洗选设施。对现有硫分大于2%的煤矿,应补建配套煤炭洗选设施。本矿井开采原煤硫分均小于3%,原煤主要供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及宜宾华福双三水泥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作动力用煤,前两家企业均按国家环境保护政策要求安装有脱硫设施。本矿井整合建设符合上述环保技术政策的要求。2)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符合性分析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高矿产

19、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避免和减少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国家环保总局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中规定了禁止和限制的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富有煤矿一井整合工程井田范围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点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矿井开采煤层硫份均低于3%。在开采过程中承诺加强生态保护和相关防治措施,矿井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富有煤矿一井整合工程开发不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禁止和限制的矿产资源开采活动范围内。富有煤矿一井整合工程建成后,其矿井水经处理后将尽可能地进行资源化利用;矿井营运期矸石运至临时排矸场后运至宜宾华福双三水泥建材有

20、限责任公司综合利用,综合率为100;矿井瓦斯设计建瓦斯发电站进行发电,瓦斯利用率可达88.44%;对沉陷破坏的土地已要求进行综合治理与土地复垦,复垦率要求达到98%。因此,富有煤矿一井整合工程符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1.4.5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强煤炭和煤层气资源勘查,加快筠连矿区、珙长矿区开发,建成船景、新维、武乐、青山、天池、金鹅池等一批大中型煤矿,提升全省最大煤炭生产基地发展水平。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加大技术升级改造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建设高效安全矿井。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利用,积极发展洁净煤

21、技术,加快煤层气治理利用,提高煤炭及其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富有煤矿一井整合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地方煤矿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能力,促进地方煤矿的整合,为保证地方煤炭规划产量的实现,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本矿井的建设符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1.4.6 与地方矿产资源规划的协调性分析根据四川省宜宾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52015),本项目矿区位于新华矿段硫铁矿规划区,属市鼓励勘查区域及矿种中“KG011德赶坝、龙塘、周家、新塘、新华矿段硫铁矿规划区”,符合宜宾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1.4.7与生态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将全省生态功能

22、区划分为3个等级。先从宏观上按照自然气候、地理特点划分一级区,即自然生态区,共4个;再根据生态系统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划分二级区,即生态亚区,共13个;最后根据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环境问题划分三级区,即生态功能区,共36个。项目矿区属盆周南部中山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亚区(6)。本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源涵养能力不强,水土流失严重,区域陡坡耕作较突出。较低的水源涵养能力和较强的水土流失是本区较为突出的生态问题,对其综合治理则是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内容。本亚区治理目标和途径,宰你恢复荒山、疏林及灌木林地森林植被基础上,退出部分陡坡耕地进行人工造林,新增森林面积15万h,

23、使区域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以上。本项目地面工程施工、地下开采引发的地表移动变形以及煤矸石堆放将会局部加重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建设方已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对水土保持作专项投资,加强本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同时,通过矿井沉陷区土地复垦、矿区生态综合整治及水土保持工作,将推动地方的生态建设工作。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区域生态建设规划的要求。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1环境空气评价区环境空气属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区。根据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本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目前能满足2类区标准要求。2.1.2地表水环境本矿井污废水排放一级受纳水体为大桥沟,

24、二级受纳水体为长宁河,水质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地表水体能满足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2.1.3地下水环境评价区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地下水除铁超标外,其余指标监测值均可达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类标准。说明目前矿区内硫铁矿对矿区内地下水水质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2.1.4声环境评价区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建设前矿井场地周边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矿井设计建设瓦期发电站,根据煤矿实际

25、建设情况,瓦斯发电站的建设与营运需在矿井瓦斯抽放稳定后才能进行,瓦斯发电站建设与营运具有滞后性,故本次环评不对瓦斯发电站进行评价,矿井建设瓦斯发电站时需另作专项评价。本次环评针对项目采掘工程部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根据工程涉及的环境要素确定本次环评的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及评价因子。2.2.1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井田范围7.3km2向外扩展500m,评价范围14.6km2。2.2.2地下水环境本项目为二级评价,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地下水位变化影响范围12.41km2,地下水评价范围扩大至生态评价范围14.6km2,重点为评价范围内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及饮用井泉。2.2.3地表水环境矿井排污口

26、大桥沟上游500m,下游至8km。2.2.4大气环境以工业场地为中心,边长为5km的矩形范围,重点为工业场地外200m、运煤道路中心两侧各200m范围。2.2.5声环境工业场地厂界外200m、运煤道路中心两侧各200m范围。2.2.6固体废物排矸场外围500范围。2.2.7环境风险瓦斯抽放站厂界外围500m;排矸场外围500m;地表水评价范围。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项目污染源、污染物产排情况及治理措施项目污染源、污染物产排情况及治理措施见表3.1-1、表3.1-2、表3.1-3。从表3.1-1、表3.1-2、表3.1-3可知,矿井污染物可做到达标排放。3.2环境保

27、护目标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见表3.2-1。表3.1-1水污染源、污染物产排情况及治理措施一览表序号污染物种类污染源特征原始产生情况污染防治措施处理后排放情况排放去向污染源污染物浓度(mg/L)产生量(t/a)浓度(mg/L)排放量(t/a)1矿井水以煤粉和岩粉为主,主要污染物为SS、COD、Fe、Mn等主要为井下开采工作面涌水水量:5966.4m3/d井下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6000m3/d,采用“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部分消毒”处理工艺,SS去除率95%,COD去除率85%,Fe去除率40%,Mn20%,矿井水经处理后复用于井下防尘洒水、地面生产系统防尘洒水、瓦斯抽放站补充水

28、、场地、道路防尘洒水及绿化用水等,剩余达标排放水量:4492.6m3/d大桥沟SS=500SS=984.46SS=25SS=37.06COD=80COD=157.5COD=12COD=17.79 Fe=0.50Fe=0.98Fe=0.3Fe=0.44石油类=0.5石油类=0.98石油类=0.1石油类=0.15 2工业场地生活、生产污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COD、BOD5、NH3-N等主要来源于办公楼、浴室、洗衣房、食堂、单身宿舍的生活污废水;地面生产废水水量:323.8m3/d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400m3/d,采用具有脱磷脱氮功能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SS去除率90%,COD去除

29、率85%,BOD5去除率85%,NH3-N去除率50%,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水量:323.8m3/d大桥沟SS=250SS=26.71SS=25SS=2.67COD=200COD=21.37COD=30COD=3.20BOD5=100BOD5=10.69BOD5=15BOD5=1.60NH3-N=20NH3-N=2.14NH3-N=10NH3-N=1.073场地淋滤水SS随机,工业场地雨季淋滤水环评要求储煤场采用封闭结构,可有效防止雨季产生冲刷煤泥雨水,同时对场地、道路进行硬化,并在场地四周设置排水沟,修建场地淋滤水收集池(50m3),场地淋滤水收集后引入矿井水处理站处理大

30、桥沟4排矸场淋溶水主要污染物为SS、Fe、Mn等随机,雨季矸石淋溶水排矸场上游及周边设截、排水沟,下游修建挡矸坝,挡矸坝泄水孔按要求设置反滤层,排矸场产生的少量淋溶水经挡矸坝泄水孔反滤层过滤后排放表3.1-2空气污染源、污染物产排情况及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序号污染物种类污染源特征原始产生情况污染防治措施处理后排放情况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污染源污染物产生量(t/a)排放量(t/a)1筛分楼颗料物有组织2250原煤筛分车间的振动筛处采用密闭式通风除尘,采用高效防爆脉冲清灰除尘机组除尘(处理效率99.5%)11.2515m高排气筒大气环境2储煤场颗粒物无组织53.3密闭式储煤场,喷雾洒水降尘0.07无组织

31、3装车场地颗粒物无组织0.6控制装载高度、喷雾洒水降尘少量4矸石堆场颗粒物无组织少量综合利用减少堆存、喷雾洒水降尘极少量5井下爆破废气NO2CO无组织7.7493.915井下爆破7.7493.9156场地颗粒物无组织少量场地硬化、喷雾洒水降尘极少量7运输道路颗粒物无组织少量汽车箱体封闭,不得超速、超高、超载少量8锅炉烟气SO2NOX烟尘有组织0.4519.590.218m高排气筒直接排放0.4519.590.218m排气筒10瓦斯抽放站甲烷有组织37.79m3/min综合利用于发电燃烧转化为少量CO2排放有组织表3.1-3噪声与固体废物污染源、污染物产排情况及治理(处置)措施一览表环境要素污染

32、物种类污染源特征原始产生情况污染防治措施处理后排放情况排放去向污染源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处置量噪声工业场地压风机房空气动力噪声稳态95dB(A)厂房采用实墙结构隔音,设备安装减振基座,进气安装消声器,管道敷设吸声材料78dB(A)自然环境井下水水处理站机械噪声稳态85dB(A)泵房采取实墙结构隔音,设备安装减振基座65dB(A)生活污水处理站机械噪声稳态85dB(A)泵房采取实墙结构隔音,设备安装减振基座65dB(A)余热利用锅炉机组机械噪声稳态75dB(A)采用高效低噪机组75dB(A)瓦斯抽放站机械噪声稳态95dB(A)厂房采用实墙结构隔音,设备安装减振基座75dB(A)坑木加工房机械噪声

33、非稳态100dB(A)锯片开消声槽,厂房采用实墙结构隔音,夜间不工作78dB(A)机修车间机械、电磁噪声非稳态95dB(A)厂房采用轻钢隔音墙体,夜间不工作75dB(A)绞车房机械噪声非稳态90dB(A)机房采用实墙结构隔音,设备安装减振基座75dB(A)通风机空气动力噪声稳态95dB(A)通风机风道采用混凝土结构,出风扩散口安装片式消声器,排气口设扩散塔78dB(A)运输轨道机械噪声非稳态85dB(A)低噪设备,控制车速,轨道和机车加强维护75dB(A)固体废物井下开采系统矸石采掘矸石90000t/a运至排矸场临时堆存,最终综合利用于水泥厂90000t/a综合利用工业场地生活垃圾分散128.

34、7t/a分类收集、集中运输,按环卫部门要求处置128.7t/a集中处置井下水处理站煤泥(干基)稳定1960t/a掺入动力煤外售1960t/a外售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干基)稳定9t/a专用堆场填埋处置9t/a定点处置表3.2-1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类别保护对象名称与本项目方位及最近距离保护原因地表水大桥沟大桥沟位于场界外东面约50m项目纳污河流,水质可能受矿山排污影响。地下水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五段位于矿层上部可能导致含水层地下水漏失环境空气散居居民点主平硐上部垂直距离大于70m处,共6户18人受工业场地、风井场地废气、扬尘影响散居居民点矿区东北侧1501500米范围内,共20户60人声环境散居居

35、民点主平硐上部垂直距离大于70m处,共6户18人受工业场地、风井场地噪声影响散居居民点矿区东北侧150200米范围内,共4户12人生态环境井田范围内的耕地、林地和土壤-地表沉陷可能导致农田植被受破坏大桥沟大桥沟位于场界外东面约50m可能受采动影响,导致地表水漏失3.3项目主要环境影响、污染防治措施、执行标准、达标情况及预测评价结论3.3.1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1)生态环境现状矿区属中低山地形,评价区内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为轻度水土流失区;评价区为典型的农业生态环境区,区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文物古迹等环境敏感目标;评价区无保护性的珍稀动植物。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评价范围内土地

36、、植被、野生动植物、地表水体、地下水体等。2)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与保护措施 建设期矿井各场地及进场道路的建设,因开挖地表使原有植被受到破坏,不仅削弱了该区原有水土保持能力,而且在施工中挖方与弃方将引起新的水土流失,使施工区内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矿井施工过程中产生掘进矸石,用于工业场地及进场道路建设填方,剩余矸石置于排矸场处置,建设期无弃渣,故本矿井建设期因弃方造成水土流失较小。矿井建设期应采取如下生态保护措施:(1)土石方应尽量内部消耗,不得将临时堆放土石方任意弃置,以免遇强降雨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利用剩余部分运至排矸场处置。(2)在地面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破坏区

37、,施工完毕后,要及时平整土地,并种植适宜的植物,以防止发生新的土壤侵蚀。(3)优化总体布局,以减少对表土和植被的破坏。(4)项目施工尽量将施工临时用地布置在永久占地范围内,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5)保护和利用好表层的熟化土壤,施工中应对占用耕地表土进行剥离,并将耕地表土妥善堆存,待矿井开展土地复垦时使用。3)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1)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本矿井开发后区域生物量的减少程度对评价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在可承受范围,地表沉陷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总体异质化程度影响较小。(2)工程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井工程占地和施工活动将破坏其用地范围内的农作物和天然植被,改变土地资源的

38、原有使用功能及其地形地貌,增加裸露面积,并可能引起局部的水土流失,从而对区内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相对项目所在的区域而言,工程所占用的土地及破坏农田、自然植被的植物种类数量很小,不会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3)地表沉陷对地形地貌的影响预测全井田主要煤层开采后最大下沉值将达到1.024m,地表移动变形影响范围全井田为7.3km2。地表沉陷表现形式,主要是以地表裂缝、局部塌陷、崩塌和滑坡等现象为主,地表沉陷对区域地表形态和自然景观影响主要表现在采空区边界上方的局部区域内。(4)地表沉陷对村寨房屋及地面设施的影响首采区开采后,设计对满山红村居民点已留设了保护煤柱,受沉陷影响较

39、小;鉴于地下开采的复杂性,在矿井地下开采过程中,必须严密观查地表沉陷的发展趋势,发生可能对村寨房屋造成破坏的情况时,受影响的村寨房屋应搬迁。矿井工业场位于井田煤层露头附近,与煤系露头及村寨已共同留设保护煤柱,从地表沉陷等值线可知,场地受沉陷的影响较小;环评排矸场位于地表沉陷影响范围之外,不受地表沉陷的影响;地面爆破材料库结合工业场地保护煤柱采取留设保护煤柱措施,不受地表沉陷影响。井田内道路主要为乡村公路和工业场地公路,珙县仙峰乡公路位于地表沉陷范围外,基本不受沉陷影响;另位于井田内的农村道路也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地表沉陷影响。评价要求加强观测,采取随沉随填的措施,确保道路运输不受矿井开采影响。(

40、5)地表沉陷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矿井开采后会加重局部区域的地面侵蚀和水土流失,特别是重度破坏区,但不会改变区域原地面总体侵蚀和水土流失级别,通过沉陷区土地复垦与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矿井建设可有效控制评价区内的水土流失。(6)地表沉陷对矿区地表水体、井泉及暗河水系统的影响井田东部边界附近大桥沟,常年有水,设计已留设保护煤柱,从预测的地表沉陷可知,大桥沟受沉陷影响较小。矿区地表出露泉点主要位于飞仙关组第一至三段(T1f13),流量为0.0245.598L/S;嘉陵江组一段(T1j1)泉水常以岩溶泉的形式流出地表,井下煤炭开采对井泉影响偏小,一般不会造成井泉漏失。矿区暗河发育,起源于磺厂与菜子沟一线,由

41、东向西经新塘井田、周家井田、龙塘井田,在龙塘井田的西部边界洛普河(长宁河上游)边出露,标高+510.86m。该暗河系统走向长11km,沿途有黄沙河、黄家沟、铜矿河地表水的补给及道洞、周家溶洞、天生桥落水洞的补给,并汇集了来自北部大、小落水洞、穿山洞地表水。岩溶塌陷在本区较为普遍,尤其是在洞河暗河的径流地段。塌陷带内岩体呈散体结构、稳定性极差,目前没有发现对煤层开采带来较大的影响。(7)地表沉陷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评价区地质灾害主要为2处崩塌(B7、B8)、3处滑坡(H1、HS、H9)、岩溶崩塌。矿井开采后,崩塌、滑坡、岩溶崩塌均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加剧地质灾害的发育。本矿井开采产生的地面沉

42、陷对矿区地质灾害现状有较大影响,矿井必须采取相应工程治理措施,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对受现状地质灾害影响的居民点应采取搬迁安置措施。井田范围内地表发育有4条断层(F3、F4、F5、F7),矿区除F5对煤系地层有直接影响外,其它断层均距煤系地层较远,对煤层开采基本无影响。对F5断层,设计在开采煤层已经采取了留设保安煤柱措施,断层受煤层开采的影响较小,但断层地表浅部可能仍会受到地表沉陷的影响,有可能加大大气降水的下渗,矿井应加强防水治水工作,避免受地表沉陷影响断层对矿井带来的安全生产隐患。根据地表沉陷预测及同类煤矿的调查,预计本矿在地下煤层开采过后,受井下采动、地表变形、倾斜和沉陷影响,位于采空区边缘

43、上方的局部区域和陡岩处还可能会产生新的地表裂缝、崩塌等的次生地质灾害。因此环评要求在陡岩或危岩处加强地质灾害监控,以便及时疏散附近村民和预防各类地质灾害可能对人畜及环境带来的危害。4)沉陷区土地复垦与生态综合治理方案(1)土地复垦评价要求按国土部门批复的土地复垦方案开展土地复垦工作。(2)基本农田恢复与补偿评价要求由建设单位出资,对受地表沉陷中度破坏的基本农田,进行土地复垦,对受地表沉陷重度破坏的基本农田,进行经济补偿。(3)生态恢复及补偿资金矿井服务期满后,耕地和林地的土地复垦和补偿费用,建设单位应设立专用帐户,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按年或按实进行提取。3.3.2 地下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1

44、)执行标准评价区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2)建设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矿井施工中井下排水、施工人员生活污废水、施工废水,将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矿井施工应作好如下污染防治工作:(1)矿井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井巷掘进过程中,采用先探后掘、一次成形的施工方法。(2)环评要求先行建设矿井水处理站及生活废水处理站,矿井井筒及井巷施工过程中排放的井壁淋水和井下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废水,进入先行建设的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后复用于井下及地面施工系统防尘洒水,剩余排放。3)营运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矿井运营期,矿井开采将对地下水产

45、生如下影响:(1)矿井开采将对T1f13、P2l下部弱含水层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其地下水可能发生漏失,引起一定范围内地下水位下降、流场发生变化和地下水资源损失,含煤地层上覆T1f2弱含水层影响较小;对P3l弱含水层中地下水受开采影响很大,煤炭开采将引起一定范围内地下水流场发生变化和地下水资源浪费;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加,地下水瞬态流场的变化将引起矿井涌水不断发生变化,矿井涌水量总体上会呈现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会趋于平缓;其地下水将随开采进程逐步漏失,水位直至下降至煤层最低开采标高。(2)矿井全井田开采后,地下水位变化影响范围约为14.6km2。(3)矿井污废水排放及矸石淋溶液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4)评价区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