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水涪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2880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圣水涪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圣水涪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圣水涪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圣水涪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圣水涪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圣水涪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圣水涪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圣水涪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绵阳市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评价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环评证书:国环评证乙字第3232号一、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名称、性质、地点项目名称:圣水涪江大桥工程项目性质:新建(注:圣水涪江大桥主桥为新建,接线道路为改建工程,圣水涪江大桥终点处小岛西路改造以现状线位不变,主要以接顺圣水涪江大桥为目的,为改建道路,包含于此项目之中。)建设地点: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 建设单位:绵阳市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1.2 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内容:拟建项目起于滨江西路段桥头(起点桩号K0+332.5),上跨涪江后,与小岛西路平交,终点接科学城2#隧道。圣水涪江大桥主桥

2、全长466米,为新建桥梁,设计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为40km/h,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度23m。改建桥梁连接线道路长度为156.302米,设计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为40 km/h,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20m。拟改扩建小岛西路全长为500米,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22m,设计速度40km/h。全线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建设内容为道路、桥梁、综合管网、绿化景观和路灯亮化等。投资规模:10471.58万元建设规模: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1。表1-1-1 圣水涪江大桥工程主要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名称圣水涪江大桥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2设计年限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15年,

3、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3设计速度40km/h4标准路幅(m)23m5道路长度(m)466m6最大纵坡(%)46(规范最大纵坡一般值)7最小圆曲线半径(m)3000300(规范要求不设超高最小值)8最小竖曲线半径(m)1000(凸)700(规范要求一般最小半径)9停车视距40m10最小净空4.5m11路面结构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车12桥涵荷载等级城-A级13防洪水位百年一遇14抗震设防烈度7度表1-1-2小岛西路改造段主要技术指标序号技术指标名称指标值1起止桩号K0+000K0+5002路线总长500米3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4设计速度40km/h5路基宽度22m6行车道宽度27m7平

4、曲线最小半径1500/1 (m/处)8最大纵坡3()9停车视距40m10设计车辆荷载等级城-A级表1-1-3圣水涪江大桥接线道路主要技术指标序号技术指标名称指标值1起止桩号 K0+798.5K0+954.8022路线总长156.302米3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4设计速度40km/h5路基宽度20m6行车道宽度27.5m7平曲线最小半径3000/1 (m/处)8最大纵坡4()9停车视距40m10设计车辆荷载等级城-A级1.3 投资预算该项目总投资为10471.58万元。1.4 工程进度安排于2013年10月开工建设,2014年6月竣工。1.5 工程项目组成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项目组成表及主要环境问题

5、见表1-2。表1-2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项 目组 成工程内容及规模主要环境影响施工期营运期主体工程路 线工 程全线包括圣水涪江大桥及其接线道路,以及改扩建的小岛西路(长500m),其中圣水涪江大桥主桥长466m,为新建,圣水涪江大桥接线道路(长156.302m)为改建。本项目建设占用土地面积共计2.28hm2,其中永久占地1.91 hm2,临时占地0.37hm2。占用土地、植被破坏、移民拆迁施工扬尘交通噪声、汽车尾气路 基工 程新建圣水涪江大桥为路基宽度23m的双向四车道;拟改建的接线道路为标准路幅宽度为20m的双向四车道;拟改扩建的小岛西路为标准路幅为22m的双向四车道。本工程挖方总量为

6、0.47万m3,回填方总量为2.35万m3,外借2.08万m3,土石方平衡后共产生弃渣1.2万m3(桥梁钻渣0.2万m3、施工便道现场清理1万m3)。占用土地、水土流失、施工扬尘、噪声影响较小路 面工 程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4cmAC-13、6cm中粒式沥青砼、0.6cm厚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用土地、水土流失、施工扬尘、噪声、施工废气影响较小排 水工 程路基排水沟400m桥梁两侧排水管道950m水土流失、对河床和水保设施的破坏和施工扬尘/桥 梁工 程圣水涪江大桥:主桥长466m,桥梁标准路幅宽23m,设计速度40 km/h,新建。水土流失、对河床和水保设施的破坏和施工扬尘、噪声影响较小路线

7、交叉工程本项目与公路平面交叉1处,菱形立交1处暂时的交通阻碍及运行安全运行安全环境保护工程沿线路进行绿化;加强环保交通管理水土流失对破坏的植被予以补偿,改善环境临 时工 程本项目共布置1处施工临时设施,施工临时设施供需临时占用土地面积0.37hm2。本工程在桥梁工程基础建设过程中新增了0.5km的施工便道。本工程所产生的弃渣,多余的土石方统一运往绵阳市金家林村弃渣场,该弃渣场为本工程业主近期工程东银大桥接线工程建设统一设置的弃渣场,该弃渣场占地面积约1.6hm2,弃渣场设计容量为8万m3,可以满足本工程需要。 本项目不单独设置沥青砼拌合站。占用土地、水土流失、施工扬尘生活污水、噪声/辅助工程照

8、明工程桥面照明采用双侧布设灯方式。沿桥每间隔28m设立半截光型灯具。影响较小/交 通工 程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信号设施、隔离设施1.6工艺流程简述工程从施工至交付使用的基本工艺流程如下图1-1所示。道路施工期工艺流程为征地拆迁机械作业、材料运输路基施工(开挖土石、填方碾压、弃土石等)桥涵施工(防护工程)沿线绿化路面工程施工;图 1-1 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二、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2.1工程外环境关系经现场勘踏,本项目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受影响的敏感点共有3个,其中居民点3处,沿线无学校、医院以及敬老院等敏感点。2.2 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1。表2-1 道路沿线200m范围

9、内的环境空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类型序号敏感点名称桩号与路线的方位关系(m)距道路红线/中心线最近距离(m)高差范围(m)纵坡(%)环境概况保护级别环境空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1星河湾小区K0+200 K0+280第一排房屋路左侧,正对20/ 31.5,距匝道中心线距离65m+1.723+0.3楼层高6层,约有30户105人居住4a第二排房屋36/47.5楼层高6层,约有30户105人居住2第三排及以外房屋50/61.5楼层高6层,约有36户126人居住22阳光水岸小区K0+200K0+280第一排房屋路右侧,正对20/31.5,距匝道中心线距离70m+1.723+0.3楼层高6层,约有30户105人

10、居住4a第二排房屋42/53.5楼层高6层,约有36户125人居住2第三排及以外房屋65/76.5楼层高6层,约有36户126人居住23九院居民点K0+580和K0+480K0+560九院集中居民点小岛西路右侧正对150/161.5+1.169-0.3楼层高12层,约有64户224人居住2九院分散居民点小岛西路右侧正对165/176.5楼高约2层,约有16户48人居住2九院分散居民点小岛西路右侧正对165/176.5楼层高3层,约有24户100人居住22.3 评价范围根据评价主要内容,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如下:(1)社会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确定的直接影响区为绵阳市涪城区。(2)生态环境评价范围本

11、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范围。对拟定的临时施工场地、弃土(渣)场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其评价范围为场地界外200m的区域。(3)噪声评价范围噪声评价范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4)水环境评价范围地表水:本项目对水环境的评价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的范围;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为涪江与本桥梁的交汇处上游500m至其下游1000m;地下水:地下水评价范围由于拟建项目场地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一般,含水层渗透性能较弱,调查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确定为项目场地外扩半径1.5km的圆形区域。(5)空气环境评价范围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重点地段可扩大到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范

12、围内。2.4评价标准2.4.1 环境质量标准2.4.1.1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2.4.1.2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类水域水质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2.4.1.3声学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4a类。2.4.2 污染物排放标准2.4.2.1废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2.4.2.3水污染物排放: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2.4.

13、2.4噪声排放: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中的相关标准。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3.1环境影响分析3.1.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3.1.1.1 施工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一、粉尘的污染分析桥梁和改建道路施工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是扬尘,即TSP污染,其产生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运输车辆道路扬尘运输车辆行驶引起的道路扬尘是影响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施工区内车辆运输引起的道路扬尘占场地扬尘总量的50%以上。道路扬尘起尘量与运输车辆的车速、载重量、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路面积尘量、相对湿度等因素有关,其影响范围一般在运输线路两侧5080m内。(2)施工

14、作业扬尘施工作业扬尘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干燥地表的开挖和钻孔产生的扬尘,粒径100m大颗粒在大气中很快沉降到地面或附着在建筑物表面;粒径100m的颗粒,在风力作用下悬浮在半空中,难于沉降。开挖的泥土在未运走前被晒干和受风力作用,形成风吹扬尘。开挖出来的泥土在装卸过程中造成部分扬尘扬起和洒落。在施工期间,地表裸露,水分蒸发,形成干松颗粒,使地表松散,在风力较大时或回填土方时,均会产生扬尘。根据实地调查,本项目桥梁及其引施工施工场地湿度和土石方含水率大,可产生的扬尘不大,而且最近敏感点距离本项目也25m,因此只要做好相应粉尘防治措施,如及时洒水,对粉料进行覆盖等,可有效减少粉尘的产生量,只会在局

15、部施工场地内造成轻微的扬尘污染,产生的扬尘不会对距离较远的商住楼居民产生影响。二、沥青烟的影响分析本工程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施工阶段对空气的污染物除扬尘外,沥青烟气是另一主要污染源。本项目不设沥青拌和站,项目所需的沥青均在当地购买商品沥青,用无热源或高温容器将沥青运至铺筑工地,在道路铺设过程中将产生少量的沥青烟尘,其排放浓度较低,可以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沥青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根据有关资料,沥青铺筑路面时排放的烟气污染物影响距离约为下风向100m左右。综上所述,施工期的主要污染是TSP,建议在易扬尘的作业时段、作业环节采用洒水的方法

16、减轻TSP污染,只要适当增加洒水次数,可大大减轻TSP的污染。环评要求施工作业区在布置具体位置时应远离居民区和各环境敏感点,设置在敏感点下风向100m以外的区域。沥青烟的无组织排放应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允许排放限值。3.1.1.2 施工噪声的影响分析公路工程建设施工工作量大,而且机械化程度高,由此而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区域环境有一定的影响。相对营运期而言,建设期施工噪声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而且具有局部路段特性。根据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噪声限值为:昼间70dB(A),夜间55dB(A)。(1)单机施工机械噪声昼间在距声源30m以外可达

17、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12523-90)要求;多种机械同时施工时,在距声源60m以外可满足标准限值要求。(2)如果夜间施工,则夜间噪声需在300m外才能达标,这会影响到引道沿线的居民的休息,因此环评要求本项目禁止夜间进行高噪声作业,如果必须作业,需向当地环境主管部门申报,并向300m内的居民张贴告示,取得夜间施工许可证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3根据敏感点距拟建施工道路的距离不同,昼夜间噪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为了保证施工期间各居民点正常工作学习不受其影响,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低噪声设备,并在上述村庄的施工路段设置简易的遮挡、削减屏障,合理的安排施工时间,严禁高噪声机械在午间和夜间人们休息

18、时间施工。在采取上述措施后,能将施工期噪声对沿线各敏感点影响降至最低。如果夜间施工,则夜间噪声需在300m外才能达标,这会影响到沿线的居民休息,因此环评要求本项目禁止夜间进行高噪声作业,如果必须作业,需向当地环境主管部门申报,并向300m内的居民张贴告示,取得夜间施工许可证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3.1.1.3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一、桥梁施工对涪江水质的影响桥梁施工悬浮泥沙主要发生在基础施工阶段。本工程桥墩采用桩基础,涉水桥墩桩基均采用冲孔施工。承台、墩身均采用现浇方式,陆地承台采用基坑开挖方式施工,浅水区和深水区承台则采用围堰施工,并利用爬模和翻模方法浇注墩身。本项目涉水桥墩施工时桥墩水下基础

19、施工采用围堰防水,钻孔作业在围堰中进行,产生的废渣将用船舶运到指定地点堆放。因此桥墩施工产生的SS影响因素主要是下钢围堰以及船只运输挖出的泥沙过程中洒落水体而产生的。其中涉及涪江水体的桥墩钻孔作业全部在围堰内进行,与围堰外水体不发生关系,因此在桥墩钻孔过程对水质基本不产生不利影响。围堰内产生的钻井渣,由循环的护壁泥浆将钻渣带到设在工作平台上的倒流槽,经沉淀,将沉淀钻渣用船运至岸上,堆弃在指定的场地用于道路回填,也不存在抛弃泥砂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施工期须执行严格的环境管理措施,禁止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设置施工营地、施工机械检修场所及材料堆放场等临时设施;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施工机械

20、必须严格检查,防止油料泄漏,禁止将施工产生的废水、钻渣、垃圾等废物直接排放入涪江,需全部收集并与桥梁施工产生的废物一并清运出水源保护区外统一处置;施工期对涪江水质进行环境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应急预案,以保证下游饮用水源的安全。二、 施工工场生产废水的影响环评建议施工工场产生的生产废水全部循环回用,不外排,故对周围水体不会产生影响。目前桥梁施工中,各大型部件均在预制场中制造,然后通过吊运进行现场施工。只是桩基施工时机械油污可能随雨水冲刷或泄漏后进入水体,使水体中石油类指标值增加,在加强场地管理之后泄漏的可能性很小,且随雨水进入水体的量很

21、小,发生不会对水体造成严重的影响。三、混凝土拌合工艺产生的废水施工期设置的预制场地产生的废水砌坑沉淀后全部回用,不外排。四、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影响拟新建圣水涪江大桥位于绵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三水厂取水口下游750余米,根据绵阳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圣水涪江大桥未穿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情况的说明(绵环函2013391号),“确定圣水涪江大桥未穿越涪江东方红大桥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但穿越准保护区”,因此本项目通过了绵阳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准保护区(包括水域和陆域),圣水涪江大桥工程中包含的拟改扩建小岛西路通过了绵阳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准保护区的陆域。本项目属于非污染

22、生态类项目,不属于该规定中的严重污染水源的项目,且项目营运期桥面初期雨水经导流沟收集入桥两端的应急池,然后进入市政管网,不向水体排放污染物,因此,符合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七条。同时,绵阳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圣水涪江大桥未穿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情况的说明(绵环函2013391号),同意涪江大桥建设。因此,在完成上述饮用水源保护工程的建设后,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3.1.1.4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来自桥梁的新建和桥梁接线道路及小岛西路改建时产生的弃土、弃石,运至临时表土堆放场堆放,应按水土保持要求,在弃土、弃石周

23、围用编织土袋拦挡等措施,减少表土的裸露及被雨水的冲刷。另一部分来自施工区的垃圾,包括废弃的建材、包装材料、生活垃圾等,这些固体废物往往存在于施工临时占地和桥梁等构筑物附近。若堆放、处置不当,将直接破坏公路沿线的农作物、植被,堵塞农灌沟渠,妨碍农业生产,对于这部分固体废弃物应设置临时的固废收集点,集中收集并及时送往附近的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置。3.2.2 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3.2.2.1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非事故状态下,路面径流污水基本可接近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影响,但在汽车保养状况不良、发生故障、出现事故等时,都可能泄漏汽油和机油污染路面。路面径流中污染物

24、浓度平均值为SS100.0 mg/L、COD107 mg/L、石油类11.25 mg/L。在遇降雨后,其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较快。降雨历时40分钟后,路面基本被冲洗干净,污染物含量较低。在加强交通管理的基础上,路面径流污水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较小。运载石油或其他危险品的车辆可能发生翻车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将对附近地表水域水生生物生态环境或农田灌溉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本项目不涉及桥梁跨越江河。并且运营期这种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极低,并且由于本道路运输农药等危险类产品的数量相对较小,运输的车辆也有限,路线不直接跨河和涉水,因此运营期上述车辆发生事故时引起危险品泄漏,污染水系的概率也极低。2、地下水

25、环境影响分析营运期,当各种车辆在公路上行驶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装载物倾泻、油料泄露、扬尘等。另外还会产生机动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及大气颗粒物,路面的腐蚀、轮胎及路表面的磨损物、车辆外排泄物及人类活动的残留物等。可能的污染途径是通过混合大气降水入渗进入地下水。通过加强交通管理,定期清理沿线垃圾可以有效减少项目营运期的有害废物的产生。在桥梁桩基位置,如果成桩过程中没有严格封堵桩身与孔壁之间的间隙,污染物则可能会通过此通道下渗进入含水层。因此在严格封堵桩身和孔壁的前提下,此种污染是可以避免的。在道路运营期内可能对地下水产生危害的主要因素是危险品运输车发生交通事故后,泄露(爆炸)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地下水

26、体造成地下水污染,而危险品运输中存在的污染风险隐患往往与交通事故概率有关。本项目上下行分离,旁边设有绿化带或防撞护栏等分隔,使事故发生的概率将进一步减小。根据环境分析风险,本项目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的风险极小,因此危险品运输对地下水造成严重影响的概率是极小的。本项目道路为城市道路,道路跨越区域的地表大多为混凝土所覆盖,起隔水的作用,隔断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有效地阻止了地下水受地表污染物的污染。因此项目的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3.2.2.2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本项目实施后,在项目运营期间,车辆行驶排放的尾气、所带起的扬尘及运载粉状物的各种货车在运输过程中因货物裸露产生的扬尘会造成一

27、定程度的空气污染,其主要污染物为NOx和TSP。污染物的排放量与交通量成正相关关系,与汽车的类型和运行工况有关。据同类道路的类比结果,在本项目远期最大交通量的情况下,距离道路路肩20米处NOx和TSP日均浓度预测值仍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要求,根据本项目工程沿线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来看,道路实施后,最近敏感点距离路肩的距离一般大于20米。因此,本环评认为,道路营运气近、中、远期汽车排放尾气和引起的扬尘污染均可满足标准要求,对公路沿线区域影响甚微。3.2.2.3 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道路沿线噪声敏感点有3处,全部是居民点。根据预测结果,各敏感点受噪声影响情况评价如下:执行2类标准区域本项

28、目执行2类标准区域是道路两侧红线35米以外的集中居民点,此处星河湾小区、阳光水岸小区以及九院居民点均属于执行2类标准的区域。在项目营运近期(2015年),星河湾小区的第二排建筑物和第三排建筑物的敏感点夜间噪声预测值分别超标0.9dB和0.6dB,阳光水岸小区的第二排建筑物的敏感点夜间噪声预测值超标0.2dB;营运中期(2022年),星河湾小区的第二排建筑物和第三排建筑物敏感点夜间噪声预测值超标分别为1.8dB和1.3dB,阳光水岸小区的第二排建筑物和第三排建筑物敏感点夜间噪声预测值超标分别为1.2dB和0.6dB;营运远期(2029年),星河湾小区的第二排建筑物的敏感点昼间噪声预测值超标0.1

29、dB,星河湾小区的第二排建筑物和第三排建筑物敏感点夜间噪声预测值超标分别为2.4dB和1.9dB,阳光水岸小区的第二排建筑物和第三排建筑物敏感点夜间噪声预测值超标分别为1.8dB和1.0dB。拟建项目在建成通车以后交通噪声会对星河湾小区和阳光水岸小区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对星河湾小区和阳光水岸小区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项目具体的噪声防治措施见3.2.2.3章节。执行4a类标准区域执行4a类标准区域是道路两侧距红线35米以内的集中居民点,其中包括星河湾小区和阳光水岸小区。在项目营运近、中、远期,执行4a类区域的敏感点昼间和夜间噪声预测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4a类标准要求。项目具体的噪声防治措

30、施见3.2.2.3章节。总体而言,圣水涪江大桥作为绵阳市区一条重要的东西向道路,承担着教育园区、圣水片区及科学城的交通联系,对小岛片区开发及整个绵阳市城区的交通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项目营运期噪声主要体现为夜间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点的影响,但在采取了相应的噪声防治措施后,能够保证各敏感点声环境达标。3.2.2.4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本项目不建设收费站等辅助设施,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来往车辆丢弃的垃圾,通过设置垃圾桶,对路面和桥面的保洁和清扫,并由环卫部门收运后交附近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置,不会影响当地环境。3.2污染物治理措施3.2.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3.2.1.1 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31、1)项目施工设置的储料点应远离居民区或其它人口密集处,置于较为空旷的位置,储料点应在居民区下风向300m以外,灰土拌合段应设置在居民区下风向100m以外的区域,以减少物料扬尘和有害气体对居民的污染影响。(2)施工场地在非雨天时应适时洒水,尤其是在有居民点的地方,必须更加重视施工扬尘的问题,本项目专门配备了2台洒水车,派专人负责,每天定时专门负责对沿线施工路段进行洒水,以防止施工扬尘对沿线居民的影响。洒水频次由现场监理人员据实际情况而定。(3)粉状材料如水泥、石灰等应灌装或袋装,禁止散装运输,严禁运输途中扬尘散落,储存时应堆入库房或用篷布覆盖;(4)粉煤灰运输车应盖篷布,采用湿装、湿运,防止产生

32、扬尘;堆放时应盖篷布,必要时设围栏,并定时洒水防止飞扬。(5)在施工场地出口放置防尘垫,出施工场运输车辆必需用水清洗车体和轮胎。土、砂、石料运输禁止超载,装高不得超过车厢板,并盖篷布,严禁沿途撒落。(6)风速四级以上易产生扬尘时,建议施工单位应暂停土方开挖,采取覆盖堆料、湿润等措施,有效减少扬尘污染;(7)及时清运施工废弃物,暂时不能清运的应采取覆盖等措施,运输沙、石、水泥、土方等易产尘物质的车辆必须封盖严密,严禁洒漏。(8)为施工人员发放防灰尘口罩,减少粉尘对施工人员身体健康的损害。(9)临时堆土场应定期洒水,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应在其周围设置不低于堆放物料高度的封闭围拦;划分料区和道路

33、界限,及时清除散落的物料,保持道路整洁,并及时清洗。(10)道路与管线施工堆土超过48小时的,应采取全覆盖等防治扬尘措施。(11)弃渣运输车辆采用密闭车斗,运输车辆出入口内侧设置洗车平台,并完善排水设施,车辆驶离场地前,应冲洗轮胎及车身,防治泥土粘带。3.2.1.2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机械和设备及运输车辆定期检修,维修保养工作安排在涪城区道路沿线的各个维修点进行,现场不自行设置维修点,产生的废水主要依托城区各维修点现有处理设施处理。施工场地的冲刷雨水,集中收集,并设置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含有有害物质的建材应合理堆放,并设雨篷、防护围墙,防止有害物质被雨水冲刷进入水体,造成污染。施

34、工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受雨水冲刷会产生含油地表径流,经集中收集,随雨水一起进入隔油池处理后再排放;施工时,应选择工况良好的施工机械和车辆,在平时应注意机械和车辆的保养,在雨天对机械、车辆进行防雨遮盖,以尽量减少含油废水的排放量。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主要采取租用当地居民的房屋的形式,依托民房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收集处理,不外排。本项目施工期生活废水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3.2.1.3 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合理选择高噪声场所位置,高噪声场所应设置在敏感点100m以外的地方;(2)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低噪声设备,并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避免设备非正常工作产生高噪声污染;(3)根据建筑

35、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强噪声的施工机械(例如打桩机)禁止夜间(22:006:00)在居民点附近施工。若因特殊需要连续施工的,必须事前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并事先与居民沟通,还要采取临时性噪声防治措施,比如设置临时木制隔声板等;(4)施工期应协调好施工车辆通行的时间,在既有交通繁忙的情况下,工程建设方、施工方及交管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工作,避免交通堵塞;夜间运输要采取减速缓行、禁止鸣笛等措施;平时还应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工作,以尽量减少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5)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将建筑施工环境噪声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在施工招投标时,将减低环境

36、噪声污染的措施列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并在合同中予以明确。施工操作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按劳动卫生标准控制工作时间,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6)施工根据国家环保总局1998年4月26日发布的关于在高考期间加强环境噪声污染监督管理的通知,在高考期间和高考前半个月内,除按国家有关环境噪声标准对各类环境噪声源进行严格控制外,还禁止进行产生噪声超标和扰民的施工工作。3.2.1.4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相关规定,施工区的垃圾,包括废弃的建材、包装材料、生活垃圾等。对于生活垃圾可依托当地居民现有处理设施处理;对建材、包装材料这部分固体废弃物应设置临时的固废收集点,集中收

37、集并及时送往附近的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置,对于可以回收利用的,应回收利用,对垃圾运输线路及堆放点应加强维护管理,避免垃圾的四处散落。施工期产生的弃土、弃石,应统一运至项目设置的弃渣场和表土堆放场统一堆放,禁止随意倾倒。本项目产生的弃土集中运到距离本项目4.5km处的桐坡村植物园,作为建设场地平整用土加以利用。产生的弃土、弃石,运至临时表土堆放场堆放,应按水土保持要求,在弃土、弃石周围用编织土袋拦挡等措施,减少表土的裸露及被雨水的冲刷。3.2.2 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3.2.2.1 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运营期大气环境污染物主要为汽车尾气和道路扬尘。环评提出的相应防治措施有:1、执行车检制,限制尾

38、气排放超标的车辆上路;2、加大环境管理力度,道路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委托环境监测单位定期在环评报告中规定的监测点进行环境空气监测。3、运输细粉状料的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密闭式粉状料专用运输车辆运输,采用普通车辆运输其它粉状或块状物料时,不得超高装载,还应采取湿法运输、或加盖篷布等防尘措施,减少运输途中对环境空气的影响。3.2.2.2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来源于路面径流。对于路面径流,在非事故状态下,基本可接近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不会造成对周围水环境的污染影响,但在汽车发生事故时,都可能泄漏汽油和机油污染路面,经雨水冲刷后进入地表水体。从技术角度分析,针对风险事故导致

39、的路面径流污染,主要通过采取严格的风险防范措施来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的产生,众多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可行的处理办法。因此,本项目运营期废水处理措施经济、技术可行。3.2.2.3 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经现场踏勘,本项目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受影响的敏感点共有3个,全部为居民点。根据各点特点和受影响程度,按照“以人为本,以新带老”的原则,同时尽量考虑到现有居民既有生活习惯,本次环评主要采取增加绿化带,增加隔声窗,设置声屏障等工程措施及加强管理措施,并辅以搬迁的措施进行降噪。根据本项目各保护目标的特点,环评提出以下4种降噪方案进行比较,见下表。 2类标准敏感点降噪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表方案编号方案实施情

40、况优点缺点临公路一侧窗户改为通风隔声窗,门改为隔声门不改变地点和房屋结构,易于操作,较经济,隔声效果较好,降噪效果在15 30dB(A)之间门窗开启时,存在瞬时噪声影响;夏天通风散热效果不好搬迁可远离交通噪声源,可避免交通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需新择地点重建,占用土地,费用较高,同时对人们的产生一定影响设置声屏障和隔声墙隔离噪声源,有较好的隔声降噪效果,降噪效果在515dB(A)之间设置声屏障效果一般,但是会给周围居民的出入带来一定的阻碍在该路段道路两侧绿化带种植高大乔木 ,增加与公路之间的绿化带面积不改变居民现有居住地点和房屋结构,实施方便,能降低24 dB(A),且十分经济占用一定的土地(1

41、)执行2类标准区域:本项目执行2类标准的区域为星河湾小区第二排房屋及以外的居民点、阳光水岸小区第二排房屋及以外的居民点、九院集中居民点。从表5-13本项目各敏感点噪声预测结果可知,在项目营运近期(2015年),除了星河湾小区第二三排房屋、阳光水岸小区第二排的房屋夜间噪声有所超标(超标值介于0.20.9dB之间)外,其余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要求;在项目营运中期(2022年),除了星河湾小区第二三排房屋、阳光水岸小区第二三排的房屋夜间噪声有所超标(超标值介于0.61.8dB之间)外,其余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要求;在项目营运远期(2029年),除了九院集中居民点昼间和夜间、星

42、河湾小区第三排及以外房屋,阳光水岸小区第二三排房屋昼间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要求外,其余均超标(超标量介于0.12.4dB之间)。(2)执行4a类标准区域:执行4a类标准区域是道路两侧距红线35米以内的集中居民点等,本项目星河湾小区第一排房屋、阳光水岸小区第一排房屋执行4a 类标准。从表5-13本项目各敏感点噪声预测结果可知, 在项目营运近期(2015年)、中期(2022年)、远期(2030年)昼夜间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4a类标准要求。其具体的敏感点降噪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见下表。名称距红线距离(m)距红线/中心线最近距离(m)现状值预测值执行标准超标值推荐方案降噪效果居民户数安装

43、隔声窗面积(m2)投资(万元)昼间夜间2015年2022年2029年2015年2022年2029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1星河湾小区距离匝道A中心线均为65m56.949.657.149.857.249.957.349.96050/第一排房屋路左侧20/31.560.151.560.452.761.253.47055/近中期不超标,取监控措施-30-第二排房屋路左侧36/47.558.450.959.551.860.152.46050/0.9/1.80.12.4满足室内达标302401.7第三排及以外房屋路左侧50/61.558.150.659.051.359

44、.651.9/0.6/1.3/1.9满足室内达标362882.02阳光水岸小区距离匝道B中心线为70m56.048.9 56.249.056.349.156.449.26050/第一排房屋路右侧20/31.558.551.060.052.360.853.17055/近中期不超标,取监控措施-30-第二排房屋路右侧42/53.557.650.258.751.259.451.86050/0.2/1.2/1.8满足室内达标362882.0第三排房屋路右侧65/76.557.149.858.050.658.651.0/0.6/1.0满足室内达标362882.03九院集中居民点集中居民点路右150/161.555.347.955.748.356.248.756.549.86050/近中期不超标,取监控措施-64-分散居民点路右165/176.555.748.256.148.656.449.7/近中期不超标,取监控措施-16-总计27811047.7注:隔声窗按680元/m2,每户按需要安装8m2核实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