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信息素养研究进展综述.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28862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信息素养研究进展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内外信息素养研究进展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内外信息素养研究进展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内外信息素养研究进展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信息素养研究进展综述.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百业科技国内外信息素养研究进展综述张茂泉(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摘 要 :在对国内外信息素养概念及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 ,分析了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旨在分析不足 ,找出差距 ,提高我国信息素养教育水平 。关键词 :信息素养 ;研究进展 ;评价标准 ;信息素养教育文章编号 :1004 - 6429 (2008) 04 - 0094 - 03中图分类号 : G201文献标识码 :A21 世纪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 ,信息正日益成为当今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 、最具有 决定意义的因素 。迅速地获取信息 ,准确地鉴别信息 ,创造性 地加工和处理信息

2、,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终生有用的能 力之一 。在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中 ,一个崭新的概念 信息 素养 ,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并逐渐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1 信息素养概念的研究1 . 1 国外信息素养概念的研究信息素养 ( Information Literacy) 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 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 ( Paul Zurkowski) 于 1974 年提出的 , 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 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不难看出这个概念是从图书馆检 索技能演变而来的 。信息素养的概念一经提出 ,便立即引起了 学术界的广泛关

3、注 ,各国学者纷纷阐述对信息素养的理解 ,信 息素养内涵的范围也随之不断拓展和延伸 。1987 年 ,信息 学 专家布雷威克 (Berivik) 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 、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 、掌握 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 ,如数据库 、电子表格软件 、文字处 理等技能 。罗伯特 ( Robert) 在信息素养 一种核心能力一 文中指出 “: 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 ,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 需要信息 ,并且具有检索 、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 这是信息素养定义被人引用最多 、最经典的定义 ,它全面而简 练地概括了信息素养中基本技能和思考技能两个

4、方面的内容 。1989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下设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在其年 度报告中对信息素养的含义进行了重新概括 “: 要成为一个有 信息素养的人 ,就必须确定何时需要信息 ,并且能够有效地查 寻 、评价和使用所需要的信息”。1992 年 ,道尔在信息素养全 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给出了一个较全面的定义 : 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 ,他能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 的基础 ,他能够确定对信息的需求 ,能够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 问题 ,能够确定潜在的信息源 ,能够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 ,从包 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中获取信息 、评价信息 、组织 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 ,将新的信息与原有的

5、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使用信息 。美国学院和学校协会南部学院委员会在 1996 年 12 月认定的标准定义是 :“具有确定 、评价和利用信息 ,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的能力”。1 . 2 国内信息素养概念的研究在国内 ,最早明确阐释信息素养的学者是华东师范大学的 王吉庆教授 ,他在 1999 年 7 月出版的个人专著信息素养论 一书中 ,首次将这一概念引入国内学者的视野 。他认为 : 信息 素养是人们在信息社会获得信息 、利用信息 、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 。它包含信息意识与情感 、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常 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 ,是一种综合性的 、社会共同的评价 。

6、 陈维维 ,李艺 (2002 年) 认为从横向上来看 , 信息素养包含信息 意识 、信息知识 、信息能力 、信息道德这 几 方 面 。从 纵 向 上 来 看 ,参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把信息素养分成 3 个层次 , 即基础性信息素养 、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 、自我实现性信息素 养 。张艺兵 、李艺 (2003 年) 对信息素养作了比较透彻的分析 , 研究认为从技术学视野看 ,将信息素养定位在信息处理能力 ; 从心理学视野看 ,把信息素养定位在信息问题解决 ; 从社会学视野看 ,把信息素养定位在信息交流 ;从文化学视野看 ,把信息素养定位在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构 。李艺 、钟柏昌 (2003 年

7、) 则认 为信息素养由知识 、技术 、人际互动 、问题解决 、评价调控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6 个部分组成 。其中 ,知识为其他 5 个部分提供 基础准备 ,而评价调控则为其他 5 个部分提供必要和重要的形 成保证 ;技术 、人际互动 、问题解决 3 部分有机相联并呈现一定 的层级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是一种精神的领航 ,渗透于技术 、 人际互动 、问题解决之中 ,并相互影响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马海群 (2001 年) 认为 “: 信息素养应广义地理解为在 信息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 , 包括信息智慧 (信息知识和技能) ,信息道德 ,信息意识 ,信息觉悟 ,信息潜能

8、 , 信息心理等”。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无论是国外学者对信息素养概念的 描述还是国内学者对信息素养的研究 ,都是根据各自国情来进 行的 ,都有其不同的意义 ,它实际上是一个随着不同发展阶段 与时代要求而动态发展变化的多元化 、有层次的综合性概念 。目前 ,国内学者对信息素养内涵的研究 ,大都从信息意识 、信息知识 、信息能力 、信息道德 4 个层面进行 。2 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研究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是信息素养理论研究深化发展的必然 方向 ,也是信息素养理论研究成果具体化并应用于教育实践的作者简介 : 张茂泉 ,男 ,1978 年出生 ,2002 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 ,讲师 ,030012 ,

9、山西省太原市南内环街 189 号 收稿日期 :2008 - 05 - 12必经途径 ,是从理论研究通往信息素养培养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其重要意义还在于为信息素养发展程度的评估 ,以及为信 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和实施方法的确定提供可操作的标准和基 本依据 。2 . 1 国外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研究1998 年美国学校图书馆协会与教育交流技术协会在其出 版物信息能力 :创建学习的伙伴中制定了学生学习的 9 大信 息素养标准 。这一标准从信息素养 、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等 3 个方面进行了表述 ,明确和丰富了信息素养在技能 、态度 、品德 等方面的要求 。2000 年 1 月 18 日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

10、馆协会 (ACRL) 制 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包含 5 大标准 22 条共计 86 项具体的评价指标 ,较全面地反映了信息素养的内涵要求 ,其 主要条款包括 :标准 1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确定所需信 息的性质和范围 ;标准 2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有效和高效 地获取需要的信息 ;标准 3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批判性地 评价信息及其来源 ,并把选择的信息整合到他 (她) 的知识基础 和价值体系中 ; 标准 4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 , 不论是个人或 作为 小 组 成 员 , 都 能 有 效 地 利 用 信 息 达 到 特 定 的 目 的 ; 标 准5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理解与信息利用相关的大

11、量的经济 、 法律和社会问题 ,并在存取和利用信息时符合伦理和法律规范的要求 。这一标准为全美乃至全世界信息素养标准的制定和 使用提供了依据 。在此基础上 ,英国 、澳大利亚等国也都相继 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2 . 2 国内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研究 我国学者在研究国外信息素养标准的同时 ,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 了 适 合 我 国 国 情 的 信 息 素 养 标 准 。陈 文 勇 、杨 晓 光 (2000 年) 在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 标准 ,作为大学生毕业时评价其信息素养的指南 ,具体分为 9 大标准 、48 条小标准 。桑新民 (2001 年) 教授从培养学

12、生信息素养的角度出 发 , 提出了学生信息素养的 6 个标准 : 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 熟练 、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 ; 有效地吸收 、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 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 、创造性使用信息 的能力 ; 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 、高效地 学习与交流的能力 ; 学习 、培养和提高信息文化新环境中公 民的道德 、情感 、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 。刘美桃 (2003 年) 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从 8 个方面制定了 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 信息意识的强弱 ,即对信息的敏锐程度 ;信息需求的强烈程度 ,确定信息需求的时机 ,明确信息需求 的内容与范围 ; 所具有的信息源基础知识

13、的程度 ; 高效获 取所需信息能力的大小 ; 评估所需信息的能力 ; 有效的利 用信息以及存储组织信息的能力 ; 具有一定的经济 、法律方 面的知识 ,获取与使用信息符合道德与法律规范 ; 终身学习的能力 。杨林 ,李秉严 ( 2004 年) 通过分析不同人群对信息素养 的 不同需求 ,将具有高等教育水平人群的信息素养要求划分为以 下 4 个层次 :基本层次 、研究型信息素养 、专业型信息素养 、教 育型信息素养 。分层次制定高等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标准为 我们思考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3 信息素养教育研究3 . 1 国外信息素养教育息素养教育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

14、段 ,重视和倡信息素养教育的阶段 ( 19851990 年) ; 第二阶段 ,信息素养 育研究与实践阶段 ( 19911997 年) ; 第三阶段 ,信息素养标 化 、合作化和网络化发展阶段 (1998 年目前) 。应该说在美 各个教育层次都可以看到在信息素养方面的努力以及采用 息素养国家标准或地区标准的实践 。进入 21 世纪后 ,美国 类信息素养的网络教学课件 、软件和平台得到了更广泛的 用 ,信息素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 。美国的 息素养教育主要呈现出 4 个特点 : 有专门的机构和组织 ; 开放与合作 ; 促进学校教育改革 ; 注重实效 ,获得了广泛参与和支持 。从美国信息

15、素养的发展来看 ,美国在信息素养 育方面更注重人文和社会因素 , 以信息获取和信息组织为 础 ,以社会道德 、法律意识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这方 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此外 ,日本 、英国 、澳大利亚 、新西 等国在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方面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3 . 2 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教育在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领域受到了极大关注 ,但由于受到现行考试制度与培养目标的不协调等方面 干扰 ,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在基础教育实践中 ,我国的信息 养教育主要依赖于信息技术课程 。从 2000 年起 ,我国中小 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并决定从 2001 年起用 510 年的间在全国

16、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使全国 15 万所中 学 3 000 万中小学生能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 。但我们也应 楚地认识到 ,由于各种原因制约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及率甚低 ,更谈不上完整规范的评价体系 。我国高等学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可以追溯到 1984 年 ,教部规定在全国有条件的高校广泛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育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情报意识和文献检索技能 。2002 年教部首次将文献检索课教学改成信息素质教育 ,表明文献检索 已经走入新的阶段 ,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高等教育领域 ,北 地区在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担当先锋 ,研究并制 了“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清华大学

17、对信 素养教育课程进行了改革 ,分别对本科生开设了“文献检索利用”“、信息获取与专题应用”、“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等 程 。在某些大学 ,也开始了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信息素养教 活动 。目前 , 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 单独作为一门课程 ,将信息素养教育有关内容以课程形式 ,老师专门讲授并指导实践 ; 作为图书馆读者培训的一部分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图书馆读者培训的一部分 , 由图书馆通过讲座 、短期培训 、现场培训 、一对一辅导等形式开展 ; 专业课中加入信息技能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掌握本学科域的信息源 ,锻炼其专业信息评判能力 , 并能比较有效地解 其专业学习和研究中遇到

18、的问题 。总体来说 ,对于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虽然近年来在图书和教育界已经开始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但多局限在自身业务 范围之内 。作为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两大主体 ,图书馆 教育界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方面尚缺足够的沟通与合作 ,造成了信息素养教育和研究中力量分散宣传效果率低下 ,同时也未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有效支持 。综上所述 ,信息素养作为 21 世纪个人重要的能力素质 , 仅为个人终身学习 ,在信息社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 基础 ,同时也关系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研究和实践 ,在我国虽已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 ,但总体上还是侧重于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在如何有效地

19、获取 、处理 、评价和 利用信息方面还缺乏系统的培养 。现实迫切需要我们将信息 素养的培养积极纳入到教育体系之中 ,真正将之作为教育的一 部分 ,更好地融合和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 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培养出合格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3杜玉霞 . 美国信息素养教育与研究的启示 J . 电化教育研究 ,2005 (10) .王 旭 卿 . 美 国 的 信 息 素 养 教 育 J . 中 国 电 化 教 育 , 2000 (3) .李小娟 . 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信息素质标准 J . 图书馆建 设 ,2001 (6) .张 静 波 . 信 息 素 养 能 力 与 教 育 M . 北

20、 京 : 科 学 出 版 社 ,2007.包冬梅 . 国内外高等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研究进展 J . 高 校图书馆工作 ,2007 (4) .4561张厚生 ,袁曦临. 信息素养 M .2007.南京 : 东南大学出版社 ,72张进良 ,张克敏 ,何高大. 从美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谈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J . 电化教育研究 ,2003 (8) .Revie w of the Progress of the Inf ormation Literacy Research in China and Abroa dZhang MaoquanABSTRACT :After reviewing the co

21、ncep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valuation standards in China and abroad ,the paper analyzes its current situation , aiming to find inadequacies and gaps so a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 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 research prog

22、ress ; evaluation standard ;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上接第 88 页) 达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等必备素质的关键措施 。我们仅有相关的审计理论知识是不足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 。 各个企业要列入计划 ,合理安排必要的条件对审计人员进行岗 位培训和后续教育 。如创造条件 ,采取组织审计人员外出学习 先进经验和实地锻炼等措施 ,以拓宽审计人员的思维和视野 ,做 到专业知识 、审计技能和后续教育“三管齐下”,鼓励审计人员参 加各种途径的学习 ,逐步改变单一知识结构 ,提高综合能力 。2 . 3 敢于坚持原则 ,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原则 、

23、依法审计 、实事求是 、客观公正”是审计工作的 宗旨 ,违反了这一宗旨 ,审计结果就会失去“合法性 、真实性”, 审计就会失去社会的公信度 。特别是对关键部门或个人出现的问题 ,没有坚持原则 、实事求是的决心 ,审计发现的问题就很 难如实反映 。审计反映不了真实问题 ,就不能严肃维护国家的 财经纪律 。2 . 4 要有廉洁奉公 ,大公无私的胸怀“公生明 ,廉生威”,审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 ,只要做到廉洁 奉公 ,大公无私 ,拒腐蚀 ,永不沾 ,就能挺起腰杆应对各种挑战 , 就能够顶住来自被审部门的各种压力 ,敢说真话 ,敢说实话 ,敢 于披露问题 。廉洁奉公有利于树立审计人员的形象 ,有利于树

24、立审计人员的威信 。2 . 5 要有与时俱进 ,灵活善变的思想意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经济迅速繁荣 。作为经济监督部门 的审计工作者 ,思维观念必须与时代同步 ,思维方式必须灵活 多变 ,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对新的挑战 。2 . 6 要建立定期考核 、重奖重罚制度 内审人员要定期举行自评 、互评及职工测评活动 ,对有德有为者 ,要给予重奖 ,对无德无能者应及时调换 。建立审计情 况跟踪复核制度 ,对确有重大违规违纪以及给企业造成巨大经 济损失的事实 ,审计组审计后却没有向企业领导如实反映汇报 的 ,一经发现 ,应给予审计组所有成员相应的经济和行政处罚 ; 如有违反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的情况

25、,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却没有查出或没有进行审计记录 ,而在上级审计部门或社会审 计机构审计时发现 ,并对此进行罚款的 ,内审人员也应承担相 应的责任 。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能有效提高内审人员的政 治 、经济 、历史责任感 ,促使内审人员积极 、主动开展工作 。总之 ,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是保证内审工作质量 的关键 ,加强内审职业道德建设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各级 企业领导应予以高度重视 ,采取有效手段 ,提高内审人员的职 业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 ,确保内部审计监督取得最好效果 。On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of Internal AuditLiang BaolanABSTRACT : The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of internal audit and proposes some specific measures toimprove it so as to get the best result of internal audit supervision.KEY WO RDS :internal audit ; staff of internal audit ; building of professional ethic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