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742485毕业设计(论文)一种用于光码分多址系统的正交码设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3077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5.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83742485毕业设计(论文)一种用于光码分多址系统的正交码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583742485毕业设计(论文)一种用于光码分多址系统的正交码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583742485毕业设计(论文)一种用于光码分多址系统的正交码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583742485毕业设计(论文)一种用于光码分多址系统的正交码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583742485毕业设计(论文)一种用于光码分多址系统的正交码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83742485毕业设计(论文)一种用于光码分多址系统的正交码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83742485毕业设计(论文)一种用于光码分多址系统的正交码设计.doc(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毕业设计(论文) 一种用于光码分多址系统的正交码设计学 院 年级专业 03级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答辩日期 2011年6月24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院: 系级教学单位: 学号学生姓名专 业班 级电子信息工程3班课题题 目一种用于光码分复用通信系统的正交码设计来 源 自 选主要内容内容:掌握光码分复用技术原理;理解地址码设计和实现是光码分复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对地址码的设计进行分析讨论,理解地址码设计思想。目标:使学生掌握码分复用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培养学生理论应用和研究能力。基本要求1 学会搜集整理资料2 掌握网络协议设计原理3 能够应用数学、软件工具进行模拟分析4

2、 论文书写规范参考资料参考文献: 1 张宝富.全光网络.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49-632 朱近康CDMA通信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89-1243 万哲先.代数和编码,修订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37-684 卢开澄.组合数字.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212-2645 魏万迪.组合论(上、下),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54-167周 次14周58周912周1316周1718周应完成的内容查阅文献资料、掌握软件使用。建立模型、设计考察方法。考察分析编制设计文件,使用说明完成论文指导教师:王玉宝系级教单位审批:摘 要光纤的海量带宽和超强传输能

3、力,使得光纤通信技术成为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网络在基本实现了超高速、长距离、大容量的传送功能的基础上,正向着更加灵活、高效和智能的方向发展。其中,光码分多址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OCDMA即光码分多址系统还具有高保密性、抗干扰性强、随机接入、综合服务、管理方便等技术优势,从而成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光通信网的最有希望的多址复用技术。 本文介绍了OCDMA技术的现状及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研究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OCDMA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介绍了OCDMA系统中正交码的理论和构造方法并讲述了有限射影几何设计方法,还简单介绍了二维光正交码的构造与实现方法。最后总结了OCDMA技术存在的

4、问题并展望了OCDMA技术的发展前景。关键词光码分多址;光正交码;二维光正交码;OCDMA原理AbstractThe sea of the fiber optic quantity bandwidth with super and strong deliver an ability, make the fiber optic correspondences technique become contemporary high lately technical of the importance constitute part. Light network at basic carry out

5、extremely high so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function of long pull, big capacity up, the positive facing is more vivid, efficiently with intelligence of direction development. Among them, the light code divides many address techniques to have obvious advantage. OCDMA namely and only code

6、divide many address systems still have a high confidentiality, anti- interference strong, random connect go into, comprehensive service, management convenience etc. technique advantage, Be thus come carrying out real meaning up of whole light correspondence net the much there most hopeful address re

7、ply to use a techniqueThis text introduced the OCDMA technical present condition and key technique and develop trend a research a dynamic state, and on this foundation emphasized to introduce OCDMA basic principle, further introduce in the OCDMA system is handing over theories and structure method o

8、f code relate also limited project image several a design a method, also in brief introduced two dimensions light is handing over code of structure and carry out a method. Tallied up the existent problem of the OCDMA technique finally and prospected the OCDMA technical development foregroundKeywords

9、optical code-division multiple-accessoptical orthogonal codestwo dimensions optical code-division multiple-access optical orthogonal codesOCDMA principle目 录摘 要IIAbstractIII第1章 绪论11.1概述11.2OCDMA系统技术的现状11.2.1光纤信道复用及寻址技术比较11.2.2OCDMA系统的技术特点31.3OCDMA技术的研究动态41.4本章小结4第2章 OCDMA系统基本原理52.1OCDMA的基本技术原理52.2OCD

10、MA的分类82.3OCDMA的系统方案分类102.3.1时域编码系统102.3.2频域编码系统132.4O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142.4.1OCDMA采用的扩频码152.4.1.1素数码152.4.1.2光正交码162.4.2光编/解码方式172.4.2.1光纤延迟线编/解码器172.4.2.2相干光相关编/解码器17第3章OCDMA中正交码的研究193.1一维光正交码193.1.1光正交码的定义和表示方法193.1.2光正交码的一般分类及容量比较203.1.3 光正交码的构造方法203.2用射影几何构造法构造光正交码213.2.1构建光正交码的基本思想213.2.2有限射影几何方面的知识2

11、63.2.2.1向量空间与有限域的联系263.2.2.2射影空间中的点和直线273.2.3有限射影几何法设计光正交码283.2.3.1射影几何法原理283.2.3.2有限射影几何法设计光正交码实例293.3二维OCDMA扩频编码323.3.1OOC/OOC码323.3.2PC/OOC码33第4章结论354.1总结354.2展望35参考文献37附录139附录243附录347致谢65第1章 绪论1.1概述光纤的海量带宽和超强传输能力,使得光纤通信技术成为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网络在基本实现了超高速、长距离、大容量的传送功能的基础上,正向着更加灵活、高效和智能的方向发展。其中,光码分多址技术

12、有着明显的优势。CDMA技术不是一项新技术,作为一种多址方案它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卫星通信和蜂窝电话领域,并且显示出许多优于其他技术的特点,比如它能够较好地解决移动通信中抗干扰、抗多径衰落的问题,在提高系统容量方面有着显著优势等等。但是,由于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中带宽的限制,所以CDMA技术尚未充分发挥优点。而OCDMA技术则是将光纤通信的带宽资源和CDMA的技术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很好的弥补这个缺陷,而且OCDMA系统还具有高保密性、抗干扰性强、随机接入、综合服务、管理方便等技术优势,从而成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光通信网的最有希望的多址复用技术。1.2OCDMA系统技术的现状1.2.1光纤信道

13、复用及寻址技术比较全光网按复用方式,它主要有三种类型:波分复用全光网络(WDM),光时分复用全光网络(OTDM),光码分复用全光网络(OCDM)。在波分复用(WDM)光纤通信系统中,一根光纤同时传输具有不同波长的几个甚至几十个光载波,每个光载波以电子速率携带信息,在接收端,采用频率选择器件,如光栅或带通滤波器对多个复用信道进行解复用。该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光纤的巨大带宽资源,使系统具有非常大的通讯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设备和光纤系统的利用率。缺点是对器件的要求较高,需要快速可调的激光器和滤波器,并且要求激光器和滤波器具有非常大的可调范围和较高的灵敏度,实现难度很大,造价昂贵。另外,在WDM

14、系统中,由于多个波长的同时存在,受光纤非线性特别是四波混频(FWM)的影响比较大,使系统的用户数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光时分复用技术是指在光纤通讯系统中,为了克服高速电子器件和半导体激光器直接调制能力的限制所采用的一种复用方式。它通过把时间划分为不同的时隙,每一个时隙传输一路信号做法,来达到复用扩容的目的。它的技术难点在于:超短光脉冲的产生和调制、网同步和光定时提取等。OCDMA,即光码分多址,是应用在光域内的一种扩频技术。在光码分多址系统中,每一个用户预先被分配一个特定的地址码。在发送端,特定的光编码器产生某一目的端的地址码,将数据信息与此地址码调制在光载波之上发送出去,不同用户的数据都在光纤媒

15、质中传输,接受端用特定的光解码器解出属于自己的信息,而携带其他用户信息的光信号,就像噪声一样被过滤掉。它的特点在于:通过直接的光编/解码实现光信道的复用和光信号的交换,使数据的传输速率 可达“”的量级。对于数百个用户以下的中、小规模网络,可采用异步OCDMA技术,此时用户之间是异步的,无需全网同步,可实现灵活地组网方式,用户可随时访问网络 ,无需预约等待和排队缓冲,业务时延非常小:对于用户容量非常大的网络 ,可采用同步OCDMA技术,虽然也需要网络同步和访问预约,但因是直接采用光信号处理,也可实现超高速数据传输。增加用户数,使业务质量下降和网络阻塞的效应比TDM和WDM系统有所改善。由于CDM

16、A技术经过扩频处理,故抗干扰性能好,可和同频带的窄带共存,而不影响其正常工作。对光源性能的稳定性、谱线宽度等要求比WDM大大降低,如用LED替代LD降低成本,而且由于OCDMA系统中谱资源利用率高,还可与WDM结合进一步增加系统的容量 。OCDMA网络可采用价格便宜、技术上成熟的G.65 2光纤或G.65 3光纤 。光码分多址技术集传输与交换于一体,无需复杂的路由控制和网络管理,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是透明的、开放的,无需全网同步,用户可实时地以异步方式接入、传输和交换,尤其它所具有的低时延、低抖动、高带宽等显著优点,非常适合于实时话音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接入和交换。所以光码分多址技术在未来全光

17、网,尤其是高速接入网和宽带局域网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对该方面的诸多问题进行研究也具有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下图为三种不同复用方式对信道带宽的利用:图1-1 WDM, OTDM和OCDMA 对信道带宽的不同分割方式1.2.2OCDMA系统的技术特点OCDMA系统有如下几点技术特点:(1)全光通信OCDMA系统在光域对各路信号进行光编码和光解码,对用户数据进行全光信号处理,实现多址通信。信息在信源就变成了光信号,到达目的地后才变成电信号。克服了光波分复用(OWDM)光网络残留在发送和接收端的电子瓶颈,真正做到了光子进光子出。从而成为实现真正意义上全光通信网的最有希望的多址复用技术。(2)安全性

18、能OCDMA传送网上的信号是多个用户的合成信号,其扩频技术保证了在任何地方下路,接收到的信号都是多用户的信号叠加。只有在接收端地址和发送端地址严格匹配的情况下才能恢复出原信号。因而具有优良的安全性能。(3)抗干扰性OCDMA系统对用户进行编码时,对脉冲信号进行了扩频处理,增大了编码信号的带宽。相对密集波分复用而言,对波长漂移并不十分敏感,从而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4)随机接入OCDMA系统允许多个用户随机接入同一信道。新上路的用户扩频信号直接叠加在合成信号矢量上。不要求个用户之间的同步,也不要求用户具有波长调节能力。并且克服了传统接入网的排队时延,可以满足局域网突发流量和高速率传输需求。(

19、5)成本降低OCDMA系统采用宽带光源,且无需精确控制波长,对传输光纤无特殊要求,系统中器件数量少,降低了网络成本,简化了网络管理,并增加了网络的可靠性。(6)综合服务OCDMA系统还具有可变速率或多速率 传输的能力,复用点速率分布范围较大。可以承载ATM、SONET、IP等多种信息传输服务。(7)管理方便OCDMA不需要在时间或者频率上对用户进行严格的管理,而是以用户扩频地址序列来区分用户,网络管理简单方便。OCDMA系统具有其他复用方式所没有的独到优势,可以解决其他方案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OCDMA网络技术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的、也是实现全光通信网络必须依靠的重要扩频技术。1.3OCDMA

20、技术的研究动态1983年,P A Davies and A A Shaar首次提出了异步光纤通信系统,指出码分多址CDMA技术可引入光纤信道。随之提出了最基本的光地址码码集光素数序列码的设计方案。从此拉开了OCDMA技术研究的序幕。1989年,Salehi J A全面论述了光纤通信网络的码分多址技术。此后,以Salehi J A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OCDMA系统设计上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该技术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加拿大、伊朗、台湾、英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色列、印度等地区。经过20年的研究,OCDMA技术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围绕提高信道容量和降低误码率这两个中心

21、环节,人们在降低多址干扰、优化带宽资源、改进探测手段等方面提出许多新的方案。码字结构及编解码方案也不断改进。我国的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大学、吉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燕山大学、中山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等高校也在开展OCDMA技术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共发表论文百篇左右,最近两年我国在OCDMA技术的探讨和研究上形成了一个小高潮。我国非常重视OCDMA系统的研究工作,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地区对该技术投入了较大的研究力度。1.4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码分多址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研究动态,介绍了码分多址系统的技术特点,使我们了解了OCDMA系统的一些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OCDMA系统奠

22、定了基础,从而可以讲述O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在OCDMA系统中正交码的构造。第2章 OCDMA系统基本原理2.1OCDMA的基本技术原理OCDMA技术在原理上与电码分复用技术相似。大致的过程是首先给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地址码,用来标记这个用户的身份。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地址码,并且它们互相正交(或准正交)。在发射端,要传输的数据信号首先经过适当的调制方式,转换成相应的光域上的信号,然后再经过一个编码器进行扩频处理,标记上这个用户的地址信息,成为伪随机信号。编码器是在光域上进行工作的,它是OCDMA技术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扩频信号(伪随机信号)通过光纤网络到达接收端之后,通过解码器进行解码(它是编

23、码的逆过程)处理,恢复出期望的光信号,再经过光电转换设备,得到电域上的数据信号(图2-1)。图 2-1 光码分多址系统框图从OCDMA的概念出现以来,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系统方案,包括相干的和非相干的系统,同步的和异步的系统以及时域编码和频域编码系统等等。但是,比较起来,非相干的时域编码(也称为单极性时域编码)系统方案最为直观,它采用强度调制和功率检测.光信号只能在非负值域(0,1)内取值,没有利用到相位信息,这与无线领域扩频通信中地址码可以采用双极性码字(+1,-1)是有本质区别的。在无线CDMA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扩频码,如Gold序列,m序列等,虽然在(+1,-1)域内具有良好的自相关

24、、互相关特性,但在(0, 1)域内并不能保持这一特点,所以就不能应用于这种系统。因此设计出合适的扩频码和相应的调制、解调器就成为OCDMA的关键技术之一。在OCDMA技术中习惯将扩频调制器和解调器称为编码器(Encoder)和解码器(Decoder).光正交码 (Optical Orthogonal Code OOC)是一组取值于(0,1 )域并且具有良好的自、互相关特性的准正交序列。它具有尖锐的自相关峰值、较低的自相关旁瓣和互相关值。光正交码尖锐的自相关峰值使有用信号的检测更为方便,提高了抑制其它干扰信号的能力。较低的自相关旁瓣值使系统可以按异步方式进行工作,所有的用户可以随时接入网络,发送

25、数据信息而不必进行同步,这样就简化了网络的结构和设备,降低了网络的造价。较低的互相关值使用户尽可能地降低对其它用户的干扰。这三点是设计码字时所要考虑的基本要素。图2-2是两个正交码的例子,其中码长为32,码重(码重为其中“1”的个数)为4,T为码字的时间宽度,为码片(Chip)时间宽度。图2-2 两个光正交码的例子(码长为32,码重为4) 图 2-3(a)自相关曲线(b)互相关曲线图 2-3 (a) 中表示图2-2中第一个光正交码的自相关曲线,(b)表示图2-2中两个光正交码的互相关曲线。从图2-2中可以看出,本例中自相关旁瓣值和互相关值都不超过11%采用这样的码字的系统多址干扰比较小。另外,

26、在图2-3中,自相关峰和互相关峰都呈三角形,原因是在作自相关和互相关运算时,把码片视为理想的矩形脉冲。图2-4 采用光纤延迟线作为编解码器的OCDMA系统图2-4是采用光纤延迟线作为编解码器的单极性扩时OCDMA系统。此系统采用光正交码作为地址码。在发射端,当数据是“0”时,光源不发光,编码器也没有任何输出:当发送数据“1”时,光源发射一个短脉冲,进入编码器后,根据码重的大小被分成若干个小脉冲,每个小脉冲经历长短不同的光纤延时线,每个小脉冲所经历时延的大小完全由地址码决定。编码器的输出是一个小脉冲串,这就是所谓的直接扩时信号。直接扩时信号通过光纤网络(在图1.5中为星型网络)到达接收端。在接收

27、端,解码器对该扩时信号进行解扩处理后,输入到判决设备进行判决。在期望用户发“1”的情况下,如果解码器与编码器完全匹配,那么输出一个尖锐的自相关峰值,判决器判定为“1”:否则输出一系列低功率的伪随机噪声信号,判决器判定为“0”。这样,所传输的信息比特就被恢复出来了。通常,判决器的阐值需要精心设置,它会明显地影响系统的性能。当然,由于其它用户的信号对期望用户的信号有干扰作用以及接收机中的散弹噪声和热噪声的作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判决现象。以上就是单极性时域编码光码分多址系统的简要原理介绍。实际的系统可能会比上述的系统更为复杂。为了使系统更好的工作,往往会多一些必要的设备,比如为了抑制多址干扰而采

28、用的双限幅器方案等。2.2OCDMA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OCDMA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1)根据实现方式的不同,OCDMA可分为相干OCDMA和非相OCDMA。在相干的OCDMA系统中,不同发送端所发送的脉冲信号到达同一接受端的时间延迟之差远大于脉冲的相干时间,这样在接受端形成期望接受信号的相干叠加与不期望信号的非相干叠加,并通过使用平衡接收的方法将后者予以消除,从而大大地减少了多用户干扰。.这种OCDMA系统可以采用双极性码,可以采用电CDMA系统的成熟码字,但是相干系统结构复杂,对光源要求高,检测困难,实现难度很大。因此现在实用化的系统都是非相干OCDMA系统。这种系统通常采用单极性码。

29、由于它不能直接采用电CDMA中的双极性码,因此需重新构造地址码。目前有多种地址码,如光正交码、素数码等,但总体来说,单极性码的互相关性能不如双极性码,容量不如双极性码,但非相千系统对器件的要求比相干系统要低。(2) 根据地址码所在的空间,OCDMA可分为时域OCDMA,频域OCDMA、空域OCDMA。时域OCD MA就是指地址编码在时域进行,图2-2-1画出了用户信息在时域编码的全过程。一个用户信息比特,经编码变成几个光脉冲,这几个光脉冲在时间轴的位置是由地址码确定的。假设其地址码码长为L,则经时域编码后,系统的工作传输速率为数据速率的L倍。 图2-5 OCDMA时域编码频域OCDMA的编码则

30、在波长上进行。图2-5画出其编码的全过程。一个用户信息比特,编码后的光脉冲时域形状不变,但只有某些波长按地址码决定的规律组合后发送出去,其他波长不发送出去。系统的工作速率没有增加,与原来的信息比特速率一样。图2-6 OCDMA频域编码空域OCDMA的编码则在空域进行,它对众多的空间光束进行编解码。图2-6画出一个空域频谱编解码的OCDMA示意图。 图2-7 空域频谱幅度编码 这个编码器由一对共焦透镜组成、一对衍射光栅和掩模板(地址码)组成。一对衍射光栅分别放在两个透镜的焦平面上,第一个光栅将入射光信号在空间进行频谱展宽,一个空间幅度掩模放在两个透镜的共焦面上对光信号进行频谱编码,不同的空间掩模

31、即代表不同的用户,编码后的信号通过第二个光栅重新合并成单光束。(3)按编码后的维度分,可以分为一维OCDMA、二维OCDMA、三维OCDMA。一维OCDMA只是取时域编码、频域编码、空域编码三种巾的二种,二维OCDMA则是其中的两种,三维则是在二维的基础上再加上偏振等进行的编码。二维OCDMA是现在研究的热点。图2-8画出了一个二维OCDMA的编码过程。用户信息编码后不仅在时域上的位置由地址码决定,而且频域上波长的选取的位置也有地址码决定,这是一个典型的时域/频域编码的二维OCDMA。图2-8 二维OCDMA编码2.3OCDMA的系统方案分类自从1989年J发表了关于正交码的开创性的工作之后,

32、许多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先后提出了许多种OCDMA系统方案,其中有的已经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且表现出优良的性能。在这些方案中,有相干和非相干之分,有同步和异步之分,还有时域编码和频域编码之分等等。实际上,一个系统方案可能会同时属于上述几个不同的范畴。不过由于可以实现灵活的异步接入时OCDMA系统的重要优点之一,所以对同步OCDMA系统的研究就相对比较少,但同步OCDMA系统的在相同的前提条件下,可以承载更多的用户。下面就对OCDMA系统的分类作一介绍。2.3.1时域编码系统时域编码OCDMA一般分为相干和非相干系统。相干系统利用到了光信号的相位信息。因为相干系统首

33、先对光源的要求比较高,通常是锁模激光器(MLLD)。光纤的色散和非线性效应如何影响携带相位信息的光信号,即光域上的CDMA信号如何受到传输介质的影响并且如何去补偿矫正等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另外相干系统还需要进行偏振控制,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实现的难度。实际上,最重要的问题目前集中在编解码器上。对于相干系统来说,可以采用移相键控(PSK)调制方式,在二进制的情况下,有两种相位状态(0和)。这种系统方案,尽管从理论上来讲具有许多潜在的优越性能,但是实现起来难度很大。目前,日本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图2-9是日本邮电通信研究室的N和K等人在1998年搭建了相干时域的OCDMA系统(

34、图2-9),采用双极性码字,码长为8,单路速率为10Gb/s。图2-9 相干OCDMA系统原理图在扩时编码方案里,除了相干系统,还有非相干系统。它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OCDMA系统方案,其特点在于采用强度调制的功率检测,优点是易于实现,不足之处是多址干扰比较严重,必须要采用特殊的干扰抑制措施才能保证系统正常工作。该系统通常采用光正交码(OOC)素数码(Prime Code)以及改进素数码(Modified Prime Code)作为地址码。该类码字统称为单极性非相干码,其码重(Code Weight)是码字“1”的个数。码重与码长相比,一般都比较小。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其它用户对期望用户的

35、干扰,提高系统的性能。但是这无疑使码字的数目减小,系统不能同时承载更多的用户。另外一方面,也不能把码长取得太大,因为对于一个传输数据速率一定的系统来说,增大码长就意味着减小码片的时间宽度。毫无疑问,这将在光纤中引起严重的色散和非线性效应。表2-1给出了双极性码和单极性码的一些基本性质。在表2-1中K为码重,F代表码长。对于单极性系统来讲,除了常见的对二进制数据信号进行CDMA编码的系统外,在文献中还经常会见到采用脉冲位置编码(PPM)或重叠位置编码(OPPM)的OCDMA系统(图2-10)。 表2-1双极性码和单极性码的性质对比双极性码单极性码调制方式BPSKOOK码片的幅度10或1码片的相位

36、0或不考虑自相关峰值K自相关旁瓣或互相关值11在这种系统中,首先把二进制数据进行分组,不同的数据块在PPM帧中就用光脉冲的不同位置来表示(图2-11),经过PPM编码后的光脉冲再进行OCDMA编码。经过理论分析,这种系统具有很高的效率,但是在光域上实现PPM编码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所以这种系统目前仅限于理论研究,国内外尚未有实验报道。 图2-10光PPM-CDMA系统模型 图2-11示意图2.3.2频域编码系统我们前面已经提到,在时域编码OCDMA系统中,当系统需要容纳更多的用户或者提高单路传输速率时,就必须减少码片的宽度,这会在光纤中引起很大的色散和非线性效应。在众多的OCDMA系统方案中除

37、了时域编码系统,还有频域编码系统。在频域编码系统中,可以进行变比特率传输,这使得它可以适应于不同的业务需要。频域编码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非相干系统和相干系统。非相干系统可以采用廉价的非相干光源(如LED和EDFA的ASE噪声),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图2-12干频域编码OCDMA系统的示意图在这个系统里,采用LED作为光源,编(解)码器由两个衍射光栅两个透镜和一块掩模板(Amplitude Mask)组成。它们按照图2-12其中两个透镜应处于同一光轴上,并且需要共焦点。由LED发出的非相干光经过数据信号调制后,先射到第一个镜子上,然后经过衍射光栅把光谱分解开,再经过第一个透镜后到达掩模板。掩模

38、板示意图中的黑色部分表示光不能通过,透明部分则表示光可以通过。黑色部分和透明部分的顺序不同则代表不同的地址码。掩模板可以由液晶显示技术来实现,并且由电极来控制其上不同的部分是否能够透光,从而使掩模板或者说编(解)码器达到可调谐的目的。通过掩模板的光再经过第二个透镜和衍射光栅后,重新合并成一个时域上的光脉冲信号。这个光脉冲信号就携带有地址码信息,和编码前相比,缺失了某些频率分量。它通过光纤网络到达接收端时,将会遇到一个和编码器结构相同的解码器,如果码字相同,就会恢复出数据信息,否则,输出低强度的噪声信号。在接收端。为了提高系统信噪比,可以使用差动接收方式(图2-12)。图2-12中表示其中的掩模

39、板与中的掩模板呈互补关系。在这种系统中,可以使用m序列哈德玛(Hadamard)序列作为地址码。尽管上述的系统方案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它的编解码器实现起来有很大的困难,至少从目前来看还不是很实用。还有一种非相干频域编码的系统,有时也称作周期性频域编码系统,采用非相干宽带光源。它的编解码器采用可连续调谐的法布里珀罗腔或马克泽德干涉仪。不同的码分信道对应于不同的自由谱域(FSR)。系统所能容纳的用户数与法布里珀罗腔的自由谱域和精细度(Fitness)有关。当FSR一定时,精细度越大,系统所能容纳的用户就越多。2.4O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光码分多址(OCDMA)技术是将CDMA技术和光通信技术结合

40、起来的一种光域中的扩频通信技术。OCDMA通信系统给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互相正交(或准正交)的码字作为该用户的地址码。在发送端,对要传输的数据的地址码进行光正交编码,然后实现多个用户共享同一光纤信道;在接收端,用与发送端相同的地址码进行光正交解码,恢复原用户数据。OCDMA技术以光纤作为传输信道,利用高速光信息处理技术进行扩频和解扩,实现了多址接入,信道共享。实现O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是采用何种扩频码和光编/解码技术。2.4.1OCDMA采用的扩频码在无线CDMA系统中,有M序列、Gold序列、Reed-Solomon码等已经比较成熟的编码方法,但由于OCDMA有着它的特殊性,这些码并

41、不适用于OCDMA系统。码字对光编/解码器的结构和性能有很大影响,并直接影响系统的复杂性、灵活性、容量和成本。好的光地址码应具有高的自相关主峰、低的自相关侧峰和低的互相关输出峰值。较小的互相关输出峰值和自相关侧峰可以保证系统为更多的用户同时提供接人服务和每个用户拥有更大的接人速率,较大的码字空间可以保证系统拥有较大的容量。所以选择合适的扩频码对OCDMA系统提高性能是至关重要的。常用的扩频码有素数码、扩展素数码、光正交码(OOC)、严格光正交码,以及矩阵码等。2.4.1.1素数码素数码是码长的码序列,其中是一个素数。其构造步骤是:由(模)构造一个素数序列=(,,)。这里伽罗华域。每个素数序列映

42、射到一个二进制序列=(,)。这里为码长。当时,否则可以生成个码字,码重(序列中“1”码源的个数)为,且互相关值不大于2。例如=5时构成的素数序列和素数码如表2-2,2-3所示。表2-2 时构成的素数序列 表2-3 时构成的素数码 素数码构造简单,对系统扩容是很方便的。但是由于素数序列有很大的自相关旁瓣,在实际应用中,稍受干扰即会使系统对自相关峰的检测误判,导致系统性能恶化,必然要求系统严格同步,但这又很难做到,所以素数码只适合异步OCDMA系统。2.4.1.2光正交码光正交码(OOC)是OCDMA系统中最直接的正交码型,与无线CDMA中采用的扩频码的完全正交不同,由于光自身的特殊性,只能用“有

43、光”和“无光”来表示“0”和“1”,这样两个不同的扩频序列互相关值最小为“1”,同一序列的自相关值也最小为“1”所以它是一种准正交码。一个光正交码可以由来表征,这里是指码长,指码重,是指同一码序列的自相关值,是指不同码序列的互相关值。为了确保接收端可以正确解码,以下三个条件必须满足:(1)码序列数目应该最大、编码应具有尽可能的复杂度和对不同的用户码元数应平衡相等。(2)自相关条件:对于平移:= (1)(3)互相关条件:对于平移,= (2)式中,光正交码应有,且具有很高的率。相对于素数码,光正交码的自相关和互相关性都比较好,在OCDMA系统中是很有前途的一种编码方案。2.4.2光编/解码方式同扩

44、频通信中的扩频、解扩器一样,光编/解码器在OCDMA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编码器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空间光调制对要传输的数据信号进行编码。解码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扩频信号作相关运算处理,得到与解码器结构相对应的扩频码的自相关信号即解码信号,完成解扩。常用的光编/解码器有光纤延迟线编/解码器、相干光相关编解码/器等。2.4.2.1光纤延迟线编/解码器光纤延迟线编/解码器的结构有很多种,如抽头型、并联结构和梯状结构等。其中梯状光纤延迟线编/解码器的性能比其他结构的编/解码器要好,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编/解码器。其编码器和解码器结构相同,都由光纤藕合器和光纤延迟线构成,如图1所示。 图2-13梯状结构的

45、光纤延迟线编/解码器图2-13中为2X2光纤耦合器,为各段光纤延迟线,k为光正交码的码重。一个光脉冲从端口1输人,经光编/解码器,在端口4输出一串等幅光脉冲,此即光编码;如果将该等幅光脉冲串从端口2输入,经光编/解码器,在端口3将得到该光脉冲的解码信号。且研究表明,光编/解码器用作解码器和编码器时,两者的传输函数互为复共轭。2.4.2.2相干光相关编/解码器相干光相关光编码器由一对共焦面的凸透镜和一对放置在其焦平面上的衍射光栅以及其共焦面上的相位掩模板组成。光解码器的结构与光编码器的结构类似,只是它们的相位模板之间要满足共扼关系,如图2-14所示。 图2-14采用相干光相关编码器的OCDMA系统实现方案在发送端,由光源发出的超短光脉冲经数据调制后被送到相干光相关光编码器,第一个光栅把人射光脉冲的光谱成分分开,然后经第一个透镜傅里叶变换后人射到相位掩模板上,当在共焦面上时,由相位掩模板在不同的频谱成分中引人PN码进行频谱编码。编码后的各光谱分量通过第二个凸透镜的傅里叶变换作用,然后由第二个衍射光栅合成一个光束后发送。在接收端,由匹配滤波理论可知,如果解码器与编码器的相位掩模板是共扼匹配的,那么发送端的频谱相位码将被解除,原来的相关超短光脉冲将得到恢复,解码器输出端将出现一个高强度尖锐的自相关峰;如果不匹配则在解码器的输出端出现低强度的伪噪声信号,将被门限判决装置滤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