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防范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贿选”的对策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3126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6.防范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贿选”的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96.防范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贿选”的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96.防范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贿选”的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96.防范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贿选”的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96.防范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贿选”的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6.防范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贿选”的对策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6.防范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贿选”的对策毕业论文.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防范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贿选”的对策学 院: 法学院 专 业: 政治学与行政学 班 级: 2004级(1)班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08年 5 月 31 日 xxx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本人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发表或未发表的学术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特此声明论文(设计)作者签名:xxx2008 年5月31日目 录摘 要IVABSTRACV引 言1一、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贿选”产生的原因2(一)政治原因2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2选

2、举的相关制度不健全2选举的监督机制不完善3村委会权力运行不规范3(二)经济原因3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3“村官”背后隐含着丰厚的利益4(三)文化原因4村干部的政治素质比较低4村民的文化水平低4 (四)社会原因4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4村委会贿选频繁发生,使村民对选举缺乏信任5二、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贿选”的主要形式6(一)金钱贿赂6(二)实物馈赠6(三)利益承诺6(四)请客吃饭6(五)暗箱操作6三、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贿选”造成的危害 8(一)贿选破坏了乡村民主8(二)贿选削弱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8(三)贿选扰乱了农村公共秩序 8(四)贿选挫伤了村民选举的积极性8四、范村民委员会选

3、举中“贿选”的对策10(一)政治方面10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10健全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规范选举的相关程序10构建良性运转的长效监督机制 10落实农村治理结构,规范村委会权力的运行11(二)经济方面11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11强化村委会的社会职能 11(三)文化方面11加强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 1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民主法制意识11(四)社会方面11深入探索和认识村民委员会与乡镇政府之间的关系 12广泛宣传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成果 12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12结 论13参考文献14致 谢15摘 要随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村民委员会选举在我国的逐步推行,全国60多万个村民委员会现已

4、基本实现了真正的民主选举。在此过程中,贿选作为其一个“副产品”也随之产生了,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贿选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和社会原因等,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金钱贿赂、实物馈赠、利益承诺、请客吃饭和暗箱操作等。如今,贿选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它破坏了乡村的民主,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扰乱了农村公共秩序,挫伤了村民选举的积极性等。针对贿选产生的原因及形式、危害,遏制贿选必须采用标本兼治的手段,在逐步减小其危害的同时,从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做到全面防范。 关键词:村委会 选举 贿选 Prevent To Election Bribery

5、Measures In The Village Committee Elections ABSTRACTWith the village committee organization law was enacted,the village committee elections were implemented step by step in China, more than 60 million villagers committee has basically achieved a truly democratic elections. In this process, election

6、bribery as a byproduct also will be produced and caused widespread social concern. The election bribery produce a variety of reasons in the village committee elections, mainly political reasons, economic reasons, cultural reasons and social reasons, with a wide variety of its forms, such as bribery

7、money, gifts in kind, interest commitments, inviting guests to eat and the black box operation and so on. Now, the harm caused by election bribery more and more serious , it destroyed the village of democracy, hampering th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disrupting the public order in rural areas, damp

8、ened the enthusiasm of the village election, and so on. The reasons for election bribery and forms, mischief, so curb election bribery must use the means of tackling both the symptoms and gradually reduce the harm, while its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aspects to comprehensive preventi

9、on.Key words: The village committee;Election;Election bribery 引 言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至今,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在我国已进行了近二十年 11988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试行)在全国实施,1989年年底,全国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试点的基础上开始普遍依法选举村委会干部.2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学习读本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40.3徐延山.村委会直选中的贿选现象与遏制对策J.中共浙江省党校学报,2006(6):6266.,全国60多万个村民委员会基本已实现了真正的民主直选。作为

10、我国村民自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逐步贯彻落实对我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进程取得巨大进展,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村民委员会直选的逐步推行,贿选作为选举的一个“副产品”也随着选举的激烈竞争产生了,而且最近几年尤为猖獗。按照我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民政部印发的条文释义的解释,贿选是指“以获取选票为目的,用财物或其他利益贿赂选民、选举人或工作人员,使其违反自己的意愿参加选举,或者在选举中进行舞弊,并对正常的选举工作产生影响的活动”2。贿选的实质是权钱交易,它用非强迫的利益手段影响选民的意愿,直接或变相以财物换取选票,赢得公共权力,这是用物质利益干涉民主政治法则,与民主原

11、则是相背离的。因此,遏制贿选成为我国现今发展政治民主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切实地解决贿选问题,首先就必须对贿选有一个深切的认识,然后在认识的基础上,针对它的相关因素采取标本兼治的手段来逐渐减少贿选的发生,逐步推进我国民主法制的进程3。 一、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贿选”产生的原因在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贿选”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深刻的政治、社会原因,又有现实的经济、文化原因;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原因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首先,法律上对贿选无明确的界定1吴玉英.村委会直选中的贿选现象及其防治J.青海社会科学,2007(3):3639. 2村委会组

12、织法第15条规定:“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村民有权向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举报,有关机关应当负责调查并依法处理.”3村委会直选:以阳光监督消除贿选毒瘤DB.中国人大新闻网,2007.8.10.4焦洪昌,刘永峰.村民自治中的“贿选”问题J.参政论坛,2006(3):5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虽然有关于警惕贿选发生的要求,但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怎样才算是贿选,如有形的财物贿选的认定,金钱贿选数额的最低界限;无形的精神贿选与正常的感情沟通的区分等

13、,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对贿选的界定缺乏法律依据。其次,贿选查处的主体权责不明。当前,对受理和查处村委会直选中贿选问题的主体的规定不够明确。村委会组织法第15条提出了五个受理贿选的主体,即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县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2。并且在实际工作中,村民还可以向各级信访部门、组织部门等举报,结果造成这些主体职责不明、处理效力低下。要么相互推诿,要么不同机关做出不同的处理决定,无法确定哪个机关的处理决定效力优先。最后,对贿选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3。在村委会组织法中,只有第15条对贿选行为的惩戒进行了规定,它仅规定了,采用不正

14、当手段当选的,当选无效,再无别的惩戒措施。这就造成在查处的贿选案件中,一方面,对行贿者的处理不够严厉。除了宣布选举无效外,几乎没有采取其他相关的惩处措施来起到威慑作用,这便造成他们有恃无恐的投机心理,最终只会助长贿选和选举舞弊的气焰和行为。另一方面,对于受贿者没有相应的处理机制。接受贿赂的选民出于“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无忌讳地出卖自己的选票,这就为行贿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选举的相关制度不健全4。目前,我国有关村委会选举的制度,仅有村委会组织法中的6条500多字,面临新形势下的农村现状,显得过于简略,过于粗糙,操作性也比较差,已经不适应新农村形势发展的要求。首先,村民的提名权未得到切实体现。

15、在实际的选举工作中,村民只是在上级安排好的候选人的选票上进行投票,实质上选谁不选谁,上级早已替他们安排好,这使得村民们的提名权得不到真正实现。其次,竞选的行为不规范。当前在村委会的选举中,候选人为竞选成功,暗地较劲,采取各种不正当的手段争取上位,造成选举竞选的无序局面,并伴有恶性循环之势。最后,选举结果存在不真实性。在当前的村委会选举中,从投票到唱票的阶段,存在着给候选人进行舞弊的机会,也存在着随意计票的情况,最终造成选举结果的不真实。选举的监督机制不完善。首先,对候选人的竞选行为监督力度不够。在我国村委会选举中,候选人为竞选成功采取的各种不正当手段一直得不到有效遏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村委

16、会组织法规定的监督主体不明确,相关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社会监督的作用未得到积极体现。其次,对选举操作过程的监督不到位。从我国村委会选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不规范现象可以看出,相关领导部门在选举过程中,未能很好地体现自己的监督功能。村委会权力运行不规范。在我国,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其中以民主决策最为重要,始终贯穿于村民自治的全过程。民主决策就是以全体村民为主体,以直接参与的形式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讨论决定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重大事务。村委会组织法的第19条规定,涉及村民重大利益的事项,村委会必须提

17、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该规定不仅可以有助于实现民主决策,而且还可以对村委会的权力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村委会拥有的权力却相当大,村委会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本应提交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也未提交,而是由村干部擅自做出决定,其权力的运行很不规范,最终导致民主决策也得不到真正实现。(二) 经济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在我国的多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大多数农民的收入低,因此,当面对现实经济利益的诱惑时,一些农民就会屈从于眼前的物质利益而放弃自己的民主权利,从而出卖自己的选票。并且,贫穷也使得他们很难形成自己的组织对村委会形成有效的监督。“村官”

18、背后隐含着丰厚的利益。村委会组织法中关于涉及村民重大利益的事项,村委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得到落实,村委会具有相当大的实权,而且这种权力的行使缺少必要的制约和限制,使得“村官”们在管理宅地基的分配、土地承租及出让、集体资产的处置、集体经营项目的承包、工程招标等方面,可以获得很大的经济利益。(三) 文化原因村干部的政治素质比较低1肖官堂.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中存在贿选的原因及对策DB.人民网,2007.12.21.2尹焕三.村委会直选中贿选问题的成因、危害与治理J.理论探索,2004(1):7678.3周建伟,陈冬生.村委会贿选的经济动因与对策J.中国市场,

19、2005(5):8485.4金太军.“乡政村治”格局下的村民自治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制约关系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0(4):61.。在我国的村委会组织中,干部的整体素质水平还比较低,仍存在不相信群众、官僚主义、人治观念、以权谋私等现象,并且伴有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形,导致其执法水平不高。村民的文化水平低。由于农民长期生活在基层,他们对自己所获得的民主权利很不熟悉,相当多的农民缺乏对民主的正确理解,对为什么要直选村民委员会以及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的内涵都缺乏全面的理解2,而且有些乡镇一级党委政府工作作风不严谨,没有尽心给村民们做出正确讲解,造成农民们对自己所获得的权利的行使和保护不够重视,民主

20、意识淡薄。还有由于村民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只看到眼前利益,忽略自己和村集体的长远利益,从而公开出卖自己的选票,形成负面影响,村民参政热情不高3。(四) 社会原因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村委会组织法第4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该规定中关于村民委员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是非常粗略和原则化的,既没有明确规定“指导、支持和帮助”的内容、方式与方法,也没有明确规定“协助”的范围和形式,这就容易造成乡镇政府对其工作的认识不足,导致其关系处理不当。在实

21、际的工作中,一些乡镇政府仍然把村委会当作自己的行政下级和派出机构,仍然习惯于传统命令指挥式的管理方式4,变“指挥”为“指派”。并且对乡镇政府来说,组织村委会选举仅为乡镇政府的临时工作。在它看来,只要选举能够顺利完成,不出什么大问题,这项工作就算是完成了。也正是因为部分乡镇政府的这种不重视的态度,导致其指导不力,贿选愈演愈烈。村委会贿选频繁发生,使村民对选举缺乏信任。近几年来,大量贿选事件的曝光,在社会中逐渐形成负面影响和示范效应,并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使得村民对选举越来越没有信心,最终使他们对选举越来越不重视,民主权利的真正实现步伐也越来越艰难。二、 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贿选”的主要形式在我国,

22、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村庄的实际情况的不一样,贿选的具体形式也是各种各样的,大致的主要形式表现为:(一)金钱贿赂赠送金钱给村民进行贿选,在村委会贿选中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在选举之前,候选人拿出大量的金钱,“购买”村民手中的选票,从起初的一张选票几元到现在的几十元、几百元,甚至有些关键性的选票已“卖”到几千元,并伴有愈演愈烈之势。(二)实物馈赠为了选举赠送礼品于村民,是村委会贿选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在选举之前,候选人准备大量的礼品,发放给村民们,让村民得到实在的好处,就会把自己手中的选票投给赠送礼品于自己的候选人,其性质与金钱贿赂一样。(三)利益承诺某些候选人为了赢得村民们的支持,在选举之前抓住

23、村民们的利欲心,对村民们做出利益承诺。如其当选,在当选后,会发多少钱给大家或怎样给大家创造利益等,而实际当选后,他们是否会兑现其承诺另当别论。(四)请客吃饭候选人宴请村民们,不仅是村委会贿选的一种主要形式,还是候选人摆脱贿选罪名的方式之一。在选举之前,候选人大摆宴席请村民们吃饭,少则几桌,多则几十桌,甚至上百桌。吃了饭的村民出于人情,在填写选票时,就会填写请客吃饭的候选人,而候选人请客吃饭究竟算不算贿选,证据难断1李勇华,钱铮,马卫军.会选举中贿选查处的困境及其破解以浙江省临安市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为例DB.中国选举与治理网,2005.9.23.2陈剩勇.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是遏制“贿选村官”

24、的治本之策DB.中国浙江廉政在线,2008.3.20链接. 。(五)暗箱操作2候选人在脱离视线的情况下进行暗箱操作,逐渐成为当今村委会贿选的主要形式之一。所谓暗箱操作,是指候选人趁有的村民投完票后立即离开现场或者借有的村民请人代写的机会,中途擅自撕开票箱改写或更换选票,计票时随意计票,最终达到其当选的目的的一种贿选形式。三、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贿选”造成的危害(一)贿选破坏了乡村民主选举是民主的本质,是民主政治的决定性前提和基础。村民的权力在选举中,通过选票落到实处,这就意味着选票是村民权力的载体,选民们在选举时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投票的方式将自己的权力委托给候选人,让当选的候选人来执掌并行使公

25、共权力,最终使村民自己的权利得到保证。中央实行村委会直选并推行村委会组织法就是想把村民们的权利落到实处,而贿选却使得选举失去真实性,使村民们的权利未得到真正落实。(二)贿选削弱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贿选的背后都有其经济利益的追求,候选人进行贿选投入的金钱、物质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当前,大部分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越来越处于少数人的控制之中,村干部在耕地出让金、土地补偿费、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以权谋私,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使得干群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最终严重削弱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而且,现今不少村庄存在着帐目混乱的情形,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也未得到有效整理,以致于帐目越来越混乱,财产流失越来

26、越严重,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三)贿选扰乱了农村公共秩序1夏良文.当前村民自治中的贿选问题J.现代商贸工业,2008(2):257258. 2陈丽平.村委会选举中贿选问题须根治N.法制日报,2003.2.13.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前,有的候选人为了竞选成功,会采用各种不正当手段进行贿选。有的人靠经济实力进行贿选,请村民吃饭,派送礼品,赠送金钱等;有的人靠恶势力进行逼选,私下软硬兼施,既从金钱、利益进行诱惑,又以恐吓、威逼手段逼迫选民按其意图办事;有的人还把外出务工者请回投票,严重者还派人小时跟踪、骚扰选民,更为甚者做出撕毁票箱、变相软禁选举工作人员的过激行为。候选人为竞选成功,所做出的这一系列贿选

27、行为,已严重扰乱农村公共秩序,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四)贿选挫伤了村民选举的积极性2近几年村委会选举中“贿选”事件的频繁发生,在社会上造成的负面影响甚广,还带着一定的负面示范效应,严重挫伤村民选举的积极性。贿选的实质就是钱权交易,它把民主政治演变为一种“金钱游戏”, 它违背了选举的公正原则,膨胀了行贿者的私欲,歪曲受贿者的意志,严重侵害其他候选人和选民的政治权利,这样获取的权力必然缺乏公信力,其结果也必然是以公权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严重毒化了农村的政治环境、社会风气。四、防范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贿选”的对策现今我国国情的复杂性决定了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出现“贿选”的历史必然,要想在短期内杜绝该问

28、题,真正实现我国村民委员会直选所体现的政治民主是不可能的,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不断探索和发现贿选根源的基础上,采用标本兼治的手段,针对贿选现今状况,逐步减小它所造成的危害的同时全面进行防范:(一) 政治方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先,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应以法律形式对“贿选”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制定“贿选”的认定标准。其次,确立选举过程中的监督主体。贿选现象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选举过程监督主体的缺位。鉴于监督主体与村委会的监督关系,应该由与村委会没有牵涉的组织来担任主要监督角色。可由县级人大常委会或由它成立一个村委会选举监督小组,专门负责监督村委会的选举。最后,加大对贿选违法行为的制

29、裁。在刑法的范围内,增设“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罪”等,使破坏选举的相关人员受到法律制裁,起到更好的威慑警戒作用1陈苏宁.村委会选举中的违法现象与纠正对策J.中国社会工作,1997(1):3335.2王金华.“贿选”面面观DB.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2005.7.3.3贾建友.对贿选说不DB.中国选举与治理网,2006.11.15.4詹成付.村委会选举防贿选N.人民日报,2000.7.26.。健全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规范选举的相关程序。首先,提高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的民主程度2。认真贯彻村委会组织法关于村民直接提名和直接选举的规定,确保村民的提名权,从而有效地防止贿选。其次,规范竞选行为3。制定

30、一套规范选举的竞选规则来约束候选人的竞选行为,以防范贿选的发生。这就要求候选人的竞选行为就必须在现行的法律范围内公开进行,并且在竞选的规则面前,保证候选人一律平等,没有任何人享受任何特殊待遇和受到任何歧视。最后,修订村委会组织法,细化选举程序4。如对委托投票的规定、流动票箱的使用、秘密写票处的设定等进行详细规定,使选民按自己的真实意愿投票,并且采取当场唱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的方式,防范暗箱操作的发生。构建良性运转的长效监督机制。目前,村委会选举中的监督机制已逐步建立起来,但还未实现良性运转,那么,这就需要建立一个针对选举前、选举时、选举后的有效的监督机制。选举前,加大对候选人行为的监督;选举时

31、,对竞选程序进行有效的监督;选举后,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执行,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并加大对村干部行为的监督和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1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十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2,76,118,150.2焦洪昌,刘永峰.村民自治中的“贿选”问题J.参政论坛,2006(3):56.3乔新生.削减村委会权力杜绝贿选.N.南方都市报,2004.1.17. ,从而有效地防范贿选。落实农村治理结构,规范村委会权力的运行2。村委会组织法所确立的农村治理结构中,村民会议是涉及村民重大利益的决定机关,村委会遇到涉及村民重大利益的事项,必

32、须及时提交村民会议讨论决定之后,方可办理。各级人大及民政机关应当采取有力措施,真正落实村委会组织法确立的农村治理结构,约束和限制村民委员会的权力膨胀,规范村委会权力的运行,在制度上有效地清除“贿选”。(二) 经济方面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从而提高贿选的成本,使村民们不再为蝇头小利而出卖自己手中的选票,以增大贿选发生的难度,逐渐遏制贿选的发生。强化村委会的社会职能3。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机构,不应该过多地担负公共事务,更不能随意处分村民的集体财产,因此,村委会的社会职能应当被强化,其经济职能应当被弱化,尤其对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应切实交由村民会议决定,真正

33、让村民当家作主,只要这样才能削弱村委会干部权力寻租的机会,对竞选者贿选进行防范。(三) 文化方面加强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使之形成比较成熟的现代民主观念和法制意识,从而使其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切实为村民们办实事,保障村民的权利。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在广大农村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从而不断增强其拒贿意识和防贿能力,在此过程中,还可强化其法制意识,教育和引导村民正确认识民主不仅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投出自己手中的选票,对自己和村集体负责。(四) 社会方面深入探索和认识村民委员会与乡镇政府之间的关系。村

34、委会组织法虽已有规定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为指导关系,而非隶属关系,可在实际工作中,确非如此,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乡镇政府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切实履行自己所承担的指导职责,以防止村委会过度自治化或附属行政化1金太军.“乡政村治”格局下的村民自治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制约关系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0(4):61.。广泛宣传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成果。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方式在社会上广泛宣传村民委员会直选实行以来,所取得的成果,逐渐形成正面示范效应,让村民们看到村委会直选的作用、意义以及给村民们所带来的利益,以此提高村民的参政热情,在选举中更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充分发挥社会

35、监督的作用。我们除了从制度上对选举进行监督外,还可以充分发挥相关社会组织、新闻媒介、公民等社会监督的作用,让候选人的行为时刻处于阳光监督之下,从而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结 论治理村民委员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是我国实现政治民主的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政治任务,我们要在不断探索贿选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其根源,杜绝其危害,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与治理措施,使贿选最终退出历史舞台,让我国村民委员会直选所体现的政治民主得到真正实现,最终并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参考文献: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学习读本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2徐延山.村委会直选中的贿选现象与遏制对策J.中共

36、浙江省党校学报,2006(6).3吴玉英.村委会直选中的贿选现象及其防治J.青海社会科学,2007(3).4孟庆尧.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及其界定DB.中国选举与治理网,2008.3.20链接.5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注释本A.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6律师协会.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分析DB.银川律师协会网,2008.3.20链接.7村委会直选:以阳光监督消除贿选毒瘤DB.中国人大新闻网,2008.3.20链接.8焦洪昌,刘永峰.村民自治中的“贿选”问题J.参政论坛,2006(3).9董礼胜.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的成因J.乡村中国观察,2007(7).10肖官堂.村委

37、会换届选举过程中存在贿选的原因及对策DB.人民网,2008.3.20链接.11尹焕三.村委会直选中贿选问题的成因、危害与治理J.理论探索,2004(1).12金太军.“乡政村治”格局下的村民自治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制约关系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0(4).13王禹.我国村民自治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4詹启智主编.村委会选举与乡村政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5周建伟,陈冬生.村委会贿选的经济动因与对策J.中国市场,2005(5).16党国英.细说农村“贿选”DB.中国党建网,2008.3.20链接.17李勇华,钱铮,马卫军.会选举中贿选查处的困境及其破解以浙江省

38、临安市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为例DB.中国选举与治理网,2008.3.20链接.18陈剩勇.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是遏制“贿选村官”的治本之策DB.中国浙江廉政在线,2008.3.20链接.19夏良文.当前村民自治中的贿选问题J.现代商贸工业,2008(2).20陈丽平.村委会选举中贿选问题须根治N.法制日报,2003.2.13.21陈苏宁.村委会选举中的违法现象与纠正对策J.中国社会工作,1997(1).22王金华.“贿选”面面观DB.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2008.3.20链接.23贾建友.对贿选说不DB.中国选举与治理网,2008.3.20链接.24党国英.深化改革的防止贿选的良方N.农民

39、日报,2004.7.27.25詹成付.村委会选举防贿选N.人民日报,2000.7.26.26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十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27乔新生.削减村委会权力杜绝贿选N.南方都市报,2004.1.17.致 谢本文是在XXX老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XXX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同时,在此次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了关于基层自治组织方面的知识,使政治理论知识更加丰富。另外,我还要特别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查找相关资料的场所,为我完成这篇论文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还要感谢,班上其他同学对我的无私帮助,使我得以顺利完成论文。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