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吸附材料的制备及评价毕业设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O2吸附材料的制备及评价毕业设计论文.doc(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密 级公开学 号毕 业 设 计(论 文)CO2吸附材料的制备及评价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
2、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
3、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价:一、撰写(设计)过程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4、研究方法的科
4、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指导教师
5、: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日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价:一、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日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
6、教学系意见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一、答辩过程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
7、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评定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年 月 日教学系意见:系主任: (签名)年 月 日北 京 石 油 化 工 学 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院(系、部)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环境工程 班级 环06-2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CO2吸附材料的制备及评价2.任务起止日期: 2010 年 3月 1 日 至 2010 年 6 月 19 日3.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含课题简介、任务与要求、预期培养目标、原始数据及应提交的成果)课题简介:CO2排放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已经
8、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吸附法处理CO2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研制开发一种吸附容量大、易于再生的吸附剂是吸附法得到广泛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制备系列水滑石吸附剂,对吸附剂进行结构表征,并使用TG技术就其吸脱附性能进行评价;同时使用原位红外(situ-IR)简要分析其吸脱附机理。通过实验研究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科研水平和创新意识。任务与要求:1. 制备不同配比系列水滑石衍生物并进行表征分析;2. 通过TG技术,对系列水滑石衍生物的CO2吸附性能和再生性能进行评价;3. 借助situ-IR对系
9、列水滑石衍生物的吸附机理和脱附机理进行初步分析。 应提交的成果:1. 检索资料:中文文献不少于12篇,英文文献不少于4篇;2. 开题报告或文献综述;3. 英文文献原件及其翻译后的文件; 4. 吸脱附性能试验结果和机理分析试验结果;5. 毕业设计论文。4.主要参考文献(1)有关温室效应方面的书籍和文献; (2)有关催化剂表征和仪器分析方面的书籍和文献; (3)有关CO2吸附剂方面的研究文献。 5.进度计划及指导安排第1周 校内外文献查阅,撰写文献综述;第2周 翻译与本题目有关英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第3周 学习TG和FT-IR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第4-5周 水滑石系列吸附剂的制备和表征分析;第6-
10、9周 系列吸附剂的CO2吸附性能和再生性能评价试验; 第10-12周 使用situ-IR技术对吸附和再生机理进行测试,并根据文献,分析推导反应机理;第13周 整理实验数据,补充实验;第14周 撰写论文;第15周 整理资料,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论文;根据评阅教师意见,进一步修改论文,制作幻灯片,准备答辩; 第16周 答辩。任务书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任务书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院(系、部)院长(签字) 任务书下达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字) 计划完成任务日期 年 月 日 学生(签字) 摘 要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不同xCo-MgAl(Co2+Mg2+/Al3+=3
11、.0,x=0、0.5、1.0、1.5、2.0、2.5、3.0)系列水滑石前驱物及其相应衍生复合氧化物,和1.5A-1.5MgAl(A=Ca、Zn、Cu、Ni、Ba、Ce、Sr)水滑石前躯体及其相应的衍生复合氧化物,用于低温(60)CO2吸附材料的研究。利用TG技术对吸附剂的性能进行评价,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原位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吸附剂进行结构分析。选取合适的复合氧化物,通过浸渍法负载钾离子对吸附剂进行表面改性,研究钾离子负载对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复合氧化物上CO2吸附态的红外光谱对其吸附机理做初步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除了含Ce样品外,所有水滑石前驱物样品均能形成水滑石层状结构,经850焙烧
12、4h后形成了以尖晶石(CoAl2O4)为主相的复合氧化物;在低温条件下,二元水滑石的吸附性能优于三元水滑石;在所制备的样品中,3.0MgAl-HTLs的吸附能力最大,达到1.29wt%;负载钾离子对于复合氧化物的吸附性能有显著的提升;低温吸附主要以物理吸附为主要形式。关键词:水滑石,复合氧化物,吸附剂,CO2AbstractA series of Co-Mg/Al hydrotalcite-like compounds with (Co2+Mg2+)/Al3+ molar ratio fixed at 3.0 where x was set at 0.0, 0.5, 1.0, 1.5, 2.0
13、, 2.5, and 3.0 (denoted as xCoCuAl-HTLs) and a series of 1.5A-1.5Mg/Al(A=Ca、Zn、Cu、Ni、Ba、Ce、Sr) hydrotalcite-like compounds(denoted as A-MaAl-HTL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constant-pH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s-prepared HTLs were calcined at 850 for 4 hours to derive corresponding xCoMgAl and AMgAl
14、mixed oxides, named as xCoCuAlO and AMgAlO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used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CO2 adsorption materials at a low temperature(60).TG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adsorbents. XRD and FT-IR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analyse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precursors
15、and derived mixed oxides.Then we selected appropriate adsorbents and loaded potassium ion on those absorbents for superficial modification through the impregnation metho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n performance of adsorbents. We made a primary analysis of CO2 adsorption mechanism on mixed oxides absor
16、bent by in-situ IR spectra.Results indicate that all samples could form hydrotalcites with layer structures except Ce-contained sample. Spinel (CoAl2O4 ) was the main phase in the corresponding derived mixed oxides with calcination at 850 for 4 h. The adsroption capacity of hydrotalcite-like compoun
17、ds with two metal componen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hydrotalcite-like compounds with three metal components in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Among all of samples, 3.0MgAl-HTLs has the best absorption performance which reaches 1.29wt%. Potassium loaded on mixed oxides make an obvious improvement on absor
18、ption capability.the mode of Physical adsorption is the majority in low-temperature circumstance.Key words: hydrotalcite-like compounds, mixed oxides, adsorbent, CO2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目 录III第一章 前 言11.1 引言11.2 研究CO2吸附剂的意义31.3当前主要CO2吸附材料的介绍41.3.1 吸附剂和吸附作用41.3.2 活性炭类吸附剂41.3.3 沸石分子筛61.3.4 活性氧化铝61.3.5 黏土6
19、1.3.6 介孔二氧化硅吸附剂71.3.7 水滑石类化合物(LDHs)81.4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11第二章 实验部分122.1 实验药品和仪器122.1.1 实验药品122.1.2 实验仪器122.2 水滑石及其生复合氧化物的制备132.2.1 制备方法132.3 吸附剂的表征分析方法132.3.1 X射线衍射技术(XRD)132.3.2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142.3.3 热重分析技术(TGA)142.4 吸附剂性能的评价方法142.4.1 水滑石前躯体及其衍生复合氧化物的对CO2吸脱性能测试142.4.2 吸附剂的表面改性对吸附性能的影响152.4.3 吸附效率的计算15第三章
20、 实验结果与讨论163.1 水滑石前躯体及其衍生氧化物的表征分析163.1.1 XRD分析163.1.2 FT-IR谱图分析与讨论193.1.3水滑石前躯体的热分解223.2 水滑石前躯体及其衍生复合氧化物的吸附机理的探索233.3 水滑石前躯体及其衍生复合氧化物吸脱附性能评价253.3.1 Co/Mg-Al系列水滑石前躯体吸附性能分析253.3.2 Co/Mg-Al系列水滑石衍生复合氧化物吸附性能分析263.3.3 1.5A-1.5MgAl水滑石前躯体的吸附性能评价283.3.4 1.5A-1.5MgAl水滑石衍生复合氧化物的吸附性能评价293.3.5 脱附性能313.4 钾离子对衍生复合氧
21、化物吸附性能的影响313.4.1 负载钾离子的衍生复合氧化物的红外谱图分析313.4.2 负载钾离子的衍生复合氧化物的吸附态红外光谱分析323.4.3 负载钾离子的衍生复合氧化物吸附性能的评价33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344.1 结论344.2 建议34参考文献35致 谢37声 明38第一章 前 言1.1 引言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被公认为人类迄今面临的最重大环境问题,也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挑战之一。已经引起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组织和人们广泛关注和重视。为此,2009年12月7日-18日,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22、,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向全世界昭示气候变化的加剧已经危及到人类生存与发展,全球气候变化的危害性和积极预防的紧迫性让我们必须有所行动。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温室效应本是地球正常的活动,用来保证地球的生物不至于地球表面温度过低而无法生存。但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长生命周期、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是大气温度显著升高,对地球的理化环境造成的诸多不利的影响。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
23、化碳、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等气体,其中CO2是最重要的人为温室气体,在1970年至2004年期间,CO2年排放量已经增加了大约80%,从210亿吨增加到380亿吨,在2004年已占到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7%。在最近的一个十年期(1995-2004年),CO2当量排放的增加速率(每年9.2亿吨CO2当量)比前一个时期(1970-1994年)的排放速率(每年4.3亿吨CO2当量)高得多。排入大气的CO2主要来自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大量CO2对全球变暖的贡献超过了60%。据测算1,空气中的CO2浓度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上升到2005年的369ppm。
24、过去十年的CO2浓度年增长率(1995-2005)年平均值为每年1.9ppm,大于从直接和连续的大气观测开始以来(1960-2005年平均值:每年1.4ppm)的浓度的年均增加值。预计到2100年,空气中的CO2浓度将达到创纪录的550ppm。 由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空前的,多方面的:首先,全球气候变暖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地球两极的温度上升,而且温度上升尤为明显,在过去的100年中,北极温度升高的速率几乎是全球平均速率的两倍。导致两极的冰川加速融化,自1961年以来,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平均速率为每年1.8毫米(1.3毫米至2.3毫米),而从1993年以来平均速率为每年3.
25、1毫米(2.4毫米至3.8毫米),除了冰川、冰帽和极地冰盖的融化为海平面上升做出了贡献外,海洋热膨胀也是海平面上升的原因之一,自1961年以来的观测表明,全球海洋平均温度升高已延伸到至少3000米的深度,海洋已经并且正在吸收气候系统增加热量的80%以上。自1993年以来,海洋热膨胀对海平面上升的预估贡献率占所预计的各贡献率之和的57%,而冰川和冰帽的贡献率则大约为28%,其余的贡献率则归因于极地冰盖,海平面的上升威胁着一些低海拔国家与地区的安全,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旅游胜地马尔代夫深受海平面上升之害,已经着手准备举国迁移。其次,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降水重新分布,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
26、增加,对北半球较高纬度地区农业和林业管理的影响,如:农作物春播提前,以及由于林火和虫害造成森林干扰体系变更。而最近的变暖正在对陆地生物系统产生强烈的影响,包括如下的变化:春季特有现象出现时间提前,如树木出叶,鸟类迁徙和产卵;动植物物种的地理分布朝两极和高海拔地区推移。根据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卫星观测,在许多区域春季已出现植被“返青”提前的趋势,这与近期变暖而使生长季节延长有关。对于海洋和淡水生物系统,不断升高的水温以及相关的冰盖、盐度、含氧量和环流变化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变化包括:范围推移以及高纬度海洋中藻类、浮游生物和鱼类的大量繁殖;高纬度和高山湖泊中藻类和浮游动物的大量繁殖;河
27、流中鱼类的活动范围变化和提早洄游。这些影响结果归结在一起,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生活习性被迫发生改变,最终导致生物物种的灭绝,生物多样性锐减,最终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崩溃。最后,全球气候变暖对于人类的生存也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全球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使得欧洲与热浪相关的死亡率急速上升,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某些地区的传染病传播媒介的变化,导致对一些地区传染病的暴发无法及时防控,此外,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引起的季节性花粉过敏提早开始并呈增加趋势。这些不利的影响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
28、险性最大。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气温的上升还使得局部地区人类的传承了几千年的生活方式被迫发生改变,如对北极地区人类冰雪上的狩猎和旅行活动的影响,以及对低海拔高山地区的某些人类活动(如山地运动)的造成影响。除此之外,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海岸带湿地和红树林的丧失使许多地区海岸带洪水造成的损失增加。为了防止CO2的继续过量的排放,避免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剧,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院校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工作,当前公认的主要解决方法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清洁能源的开发,可以做到CO2零排放,从根本上解
29、决温室气体过量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另一个方面是考虑到当今世界仍然是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CO2的排放还不可避免,由此产生了这样的一个思路,可以通过某种途径将CO2收集起来,储存到地下煤层、废弃的油井、海底,或者将收集到的CO2用于化工生产和食品生产,可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可用来强化采油以提高油井的出油率。这些减少CO2排放的途径,受到了世界上许多政府、组织和院校的关注与支持。1.2 研究CO2吸附剂的意义对于通过何种方式将气态的CO2高效地 “捕捉”住是研究的主要方向。关键是在于找到吸附效率高,可再生的环境友好型CO2吸附材料,大量的人力物力都入到了这方面的科技创新。目前,虽然已经找到了很多
30、有利用价值的CO2吸附材料,并在CO2吸附捕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这些材料都还存在不经如人意的地方,如吸附效率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对于低浓度的CO2,现有的吸附材料吸附效率还比较低,其次无机吸附材料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吸附剂制备和使用的成本高也是阻碍其发展的因素之一,这些问题都还有存在进一步的研究。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CO2的排放国,但是作为一个责任的大国,在刚刚结束的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上,我国明确对外宣布到2020年GDP的CO2排放强度下降40%45%,减排压力很大。我们希望在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兼顾CO2的减排目标。很明显仅仅从减少能源消耗,来减少碳排放是不明智
31、的,也是不合理的。那将会牺牲我们的当前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CO2捕捉被公认为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途径。因此,加大CO2吸附材料的研制,对CO2的吸附机理深入探索,对CO2吸附材料做出的科学全面的评价是完善吸附剂的必经之路。同时能够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开展CO2吸附材料的制备和评价的研究工作在科研、经济、教育等多方面均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1.3当前主要CO2吸附材料的介绍1.3.1 吸附剂和吸附作用任何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都可以叫做吸附剂,但一般是把能吸附气体或液体的物质叫做吸附剂。吸附剂一般有以下特点:大的比表面、适宜的孔结构及表面结构;对吸附质有强烈的吸附能力;一般不与吸附质和介
32、质发生化学反应;制造方便,容易再生;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等。吸附剂可按孔径大小、颗粒形状、化学成分、表面极性等分类,如粗孔和细孔吸附剂,粉状、粒状、条状吸附剂,碳质和氧化物吸附剂,极性和非极性吸附剂等。常用的吸附剂有以碳质为原料的各种活性炭吸附剂和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类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分子筛、天然黏土等)。衡量吸附剂的主要指标有:对不同气体杂质的吸附容量、磨耗率、松装堆积密度、比表面积、抗压碎强度等。用于滤除毒气,精炼石油和植物油,防止病毒和霉菌,回收天然气中的汽油以及食糖和其他带色物质脱色等。吸附作用2又称吸着作用,是指在固相气相、固相液相、固相固相、液相气相、液相液相等体系中两相交界面上
33、物质分子浓度自动发生变化(与本体相不同)的现象。吸附分离是基于气体与吸附剂表面上活性点之间的分子间引力来实现的。CO2的吸附分离就是在填充吸附材料的滤床内进行的,利用固态吸附剂活性炭、活性炭纤维、沸石分子筛、活性氧化铝等对原料混合气中的CO2进行有选择性的可逆吸附作用来分离的技术。1.3.2 活性炭类吸附剂活性炭类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和活性碳纤维两种,其中活性炭又可以分为粉状活性炭(PAC)和粒状活性炭(GAC)两类,而活性碳纤维是继PAC和GAC之后的第三代活性炭产品 1.3.1.1活性炭(AC)活性炭是由木炭、果壳、煤等含碳原料经炭化、活化后制成。活性炭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具有高的比表面积,通
34、常为9002000m2/g,具有发达的不规则中孔及微孔,其孔径在102- 105nm之间,具有非极性表面的疏水亲油吸附剂,吸附容量很大,在燃气存储、气体分离、催化反应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作为CO2的吸附剂,活性炭在常温下吸附性能优良,但由于是物理吸附,温度升高时其吸附性能下降很快,难以应用在烟道气中CO2的富集领域。活性炭的活化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药剂活化法和气体活化法。药剂活化法就是在原料里加入氯化锌、硫化钾等化学药品,在非活性气氛中加热进行炭化和活化。气体活化法是把活性炭原料在非活性气氛中加热,通常在700以下除去挥发组分以后,通入水蒸气、二氧化碳、烟道气、空气等,并在7001200
35、温度范围内进行反应使其活化。活性炭含有很多毛细孔构造所以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1.3.1.2活性碳纤维(ACF)活性炭纤维是一种吸附分离功能纤维3,类具有吸附、脱附功能的纤维状吸附剂。根据吸附行为特征,吸附分离功能纤维还包括化学吸附纤维(离子交换纤维、鳌合纤维)、氧化还原纤维,以及中空纤维膜等几类。活性炭纤维4中经活化生成的空隙中90%以上为微孔,这就为活性炭纤维提供了巨大的比表面积,一般达到10003000m2/g,且微孔孔径绝大部分相近,。活性炭纤维的孔结构特点是,没有过渡孔和大孔(按IUPAC分类,2nm以下的孔为微孔,250nm为中孔,50nm以上为大孔),孔径分布狭窄而均匀,在零点几纳
36、米至几纳米范围内,而且孔是单分散。活性炭纤维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此外还有少量氢和氧等元素,采用特殊的纤维原料或特殊制备工艺,可以在活性炭纤维表面引进N,S等杂原子,还可采用金属氯化物或硝酸盐溶液浸渍等方法在活性炭纤维表面引进各种金属化合物。活性炭纤维的表面有一系列活性官能团,主要是含氧官能团。如轻基、竣基、毅基、内酯基等。有的活性炭纤维还含有胺基、亚胺基及琉基等官能团。活性碳纤维的吸附特性有:吸附容量大:活性炭纤维具有发达的微孔结构,各种污染物在活性炭纤维表面以多段微孔填充的方式迅速、稳定地聚集于活性炭纤维微孔内,因而吸附量大。吸附脱附速度快:对气体的吸附一般能在数十秒或几分钟达到平衡。可脱附
37、再生性强5:脱附所需条件缓和,且速度快。用10%的NaOH溶液再生吸附饱和的活性炭纤维,试验表明,吸附容量几乎不变,再生后的活性炭纤维几乎无损失。对低浓度物质的吸附能力特别优良:活性炭在甲苯浓度低于0. 01%时基本失去吸附能力,而活性炭纤维在0. 001%浓度下仍达到较好效果。活性碳纤维凭借其优良的吸附特性,被广泛应用在空气净化,如减少空气中臭氧、烟气对人体的危害;溶剂回收;水的净化;可制成防辐射用品、服装等;用于生理用品、蔬菜水果保鲜等,许多应用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另外活性炭纤维及其织物还还表现出很好的导电性。1.3.3 沸石分子筛沸石分子筛6是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含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
38、物的结晶硅铝酸盐,以SiO2和A12O3为主要成分,是一类具有一定骨架结构的微孔晶体材料。一般将天然的分子筛称为沸石(zeolite),人工合成的称为分子筛(molecularsieve),两者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并无本质差异,故通常混称为沸石分子筛。其化学组成通式为:M2+()M-()OAl2O3nSiO2mH2O,式中M2+()和M-()分别为一价和二价金属离子,多半是钠和钙,n称为沸石的硅铝比,硅主要来自于硅酸钠和硅胶,铝则来自铝酸钠和Al(HO)3等,它们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制得的胶体物,经干燥后便成沸石,一般n=210,m=09。沸石分子筛是优良的吸附剂,对于直径、形状、极性、不饱和
39、度等不同的分子有选择性吸附能力。沸石分子筛有严格的结构和孔隙,具有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将比孔径小的物质分子通过孔道窗口吸附到孔道内部,比孔径大的物质分子则排斥在外面,其作用就像筛子一样把大小不同的分子区分开来。根据分子筛晶型和组成的硅铝比(即SiO2与A12O3的摩尔比,m)不同,可分为A、X、L、Y型分子筛。作为CO2的吸附剂,常用的有5A、13X等。沸石分子筛吸附CO2也属于物理吸附,温度升高时很难满中实际需要。另外沸石分子筛极性较强,对水分的吸附很强烈,再生时能耗很大,且与CO2形成竞争吸附,因此,更难应用在烟道气中。1.3.4 活性氧化铝作为吸附剂的氧化铝,通常称为活性氧化铝(activ
40、ated aluminum oxide),是由氢氧化铝在脱水温度不超过600 时锻烧得到的产品。这类氧化铝分子中存在大量的羟基,可以用化学式A12O3nH2O(0n0.6 )表示。一般来说,它们的比表面和孔容都较大,都具有“活性”,故称为活性氧化铝。狭义上活性氧化铝特指相氧化铝7。活性氧化铝有大的比表面和丰富的孔性结构,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表面的两性物质,表面带电性质均使其对某些物质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广泛用于炼油、化肥、石油化工等领域,作为干燥剂、催化剂或其载体。氧化铝表面羟基浓度是常见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中(如硅胶、氧化锌、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铁等)最高的,极性气体在三氧化二铝的毛细孔中发生毛细凝
41、结,可大大提高吸附量,并使等温吸附线表现为型。1.3.5 黏土黏土(clay)是岩石经风化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天然矿物质。黏土的成分和结构都十分的复杂,其中有些较大的比表面和孔隙结构,可认为天然吸附剂和离子交换剂。因其成本低廉,故在一些工业部门中广泛应用。黏土矿物的分类没有统一规则。Obhapehko等根据黏土矿物的晶体结构特点将其分为三类:有膨胀晶格的层状矿物,此类黏土有较丰富的孔隙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有较好的吸附和离子交换能力,此类黏土的代表石蒙脱土。有纤维状层带晶体结构的矿物,此类黏土微孔较少,为提高其吸附能力需进行活化,代表性黏土有海泡石(sepiolite)、石棉(mounta
42、in cork)、凹凸棒土(attapulgite)等。刚性晶格的层状矿物,此类黏土晶层间隙小,水和极性分子不能进入,无膨胀化,无微孔,比表面小。代表品种有高岭土,滑石、叶蜡石等。1.3.6 介孔二氧化硅吸附剂介于微孔与大孔二者之间的称为介孔,早在1971年,有序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合成研究就已经开始,但当时未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1992年,Mobile公司M41S系列介孔材料的合成报道才使有序介孔材料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有序介孔材料的真正开始。比较著名的介孔材料有MCM-41、MCM-48、 SBA-15、SBA-16。合成MCM-41,SBA-16类有序介孔材料的核心思想是利用表
43、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的超分子结构为模板,通过溶胶与凝胶过程,在无机与有机之间的界面引导力作用下,自组装成有序介孔材料。它们具有下列共同特点:孔径较大(大于2nm),且孔径分布很窄;易于合成,合成所用的试剂廉价;高的比表面积;规则的孔道,在纳米尺度有序排列;具有无定形的孔壁,微观形态孔壁原子呈无序排列。图6 SBA-16结构示意图但前面所提到的吸附剂的吸附温度较低,一般都在室温下进行,而在实际应用中,烟道气经过脱硫后温度一般在60左右,且含有大量的水蒸汽及脱硫后也还残留少量SO2,这些条件都大大降低了吸附剂的吸附活性,增加了再生成本,从而限制了其吸附分离CO2的发展和应用。魏建文8对于SBA-16经过氨基修饰后的SBA-16的吸附焓变可以高达70 kJ /mol左右,这表明于氨基与CO2分子之间存在较强的化学反应。颗粒粒径在0.124-0.15 mm之间的SBA-16(经过水化的样品)经过改性后具有最大的吸附容量,约为0.727 mmol/g (600),是未改性SBA-16的18倍。改性后样品的吸附容量与嫁接氨基量几乎成线性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为:Y=0.3855X-0.4397其中,Y为吸附容量m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