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探析论文41867.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3419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探析论文4186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探析论文4186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探析论文4186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探析论文4186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探析论文4186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探析论文4186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探析论文41867.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陇南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探析一、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概述旅游业到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伴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将人们与自然的距离慢慢疏远,加上环境的污染与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使得返朴归真的乡村生态旅游应运而生。乡村生态旅游最早称为“乡村旅游”,源于十九世纪的欧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绿色经济的兴起,乡村生态旅游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目前乡村生态旅游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市场发展前景广阔。80年代初期,国内的乡村生态旅游规模较小,影响不大,主要是一些位于著名景区的边缘的乡村地区,利用区位上的优势,开发一些具有乡村风情的旅游景观。90年代中期以后,

2、乡村生态旅游开始快速发展,尤其是依托国家实施的旅游扶贫战略和红色旅游战略,极大的推动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到目前已经成为国内热门旅游项目之一。(一)乡村生态旅游概念,与乡村旅游的区别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它以生态旅游理念为指导,以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田园风光、农事参与、民俗体验为主要形式,融观光、体验、认知等旅游活动为一体,通过旅游发展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优化和提升,使当地社区和普通农户在经济上得到收益(罗明义,2006)。而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其活动场所,以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景观、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等为旅游资源,以居住地域环境、生活方式及

3、经历,农事劳作方式有别于当地乡村社区的居民为目标市场的一种生态旅游形式(刘红艳,2005)。根据此定义,乡村旅游归属于生态旅游的范畴,它的发展方向是生态旅游,而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外延都比乡村旅游更广。(二)乡村生态旅游类型与特征(1) 观光型乡村生态旅游(在乡村景观中,农业生产与观光功能兼容且提供见识农业生产的机会和欣赏田园风光的开放性乡村生态旅游);(2) 民俗型乡村生态旅游(以独特的民俗风情为依托,以农村为载体,由特有的环境条件和传统习俗长期形成的,可供人们欣赏传统文化,感受返璞归真,尽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亲和的一种乡村生态旅游);(3)休闲型乡村生态旅游(在乡村景观中,生产与休闲功能兼容且可

4、供居住生活、农事操作、休闲度假,或提供漫步休息、健身娱乐的广场式乡村生态旅游)。实施乡村生态旅游应具备的基础要素有:一是要以别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为主线,以此提高旅游资源的品位;二是以农民为参与主体,真正实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主要把客源市场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返璞归真的愿望。这些要素主要体现了乡村生态旅游的文化性和原生态性。乡村生态旅游具有以下特征:(1)旅游地具有相对优美的自然环境;(2)具有相对浓郁的地方特色;(3)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体验性;(4)旅游发展、社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紧密结合性;(5)旅游企业、社区居民和旅游者的共赢性。(三)乡村

5、生态旅游实施条件 (1) 乡村旅游资源原生态保存要好;(2)乡村旅游资源要得天独厚。要有原生态多样性的自然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传统田园风光与现代农业观光资源,以及传统农家餐饮与特色农舍旅馆资源;(3)旅游资源品位要高;(4)气候宜人,要有良好的气候作为天然的屏障;(5)要有当地政府的支持并制定相对完备的旅游规划和管理条例。二、陇南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SWOT分析(康县)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交界地带。境内气候属典型亚热带向暧温带过渡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全境处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地质构造为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最高海拔2483m,最低海拔560m,年平

6、均气温11.2度,年降水量742mm。总人口2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05万人。这里山川秀美,千峰叠翠,万峡溢绿,植被丰饶,物产丰富。素有甘肃万宝山陇上江南西北天然植物园之美称。并且具有人少,地少,山多的特点。近年来,康县充分依托县内独特的生态资源和无可比拟的绿色优势,狠抓生态旅游开发,努力建设生态旅游名县,逐步呈现出了建设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态势。坚持打绿色牌、生态牌,走旅游兴县路,努力实施建设花园康县,打造生态旅游名县的旅游产业开发目标,把旅游产业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来抓,为财政增收、农民增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取得了明显成效。阳坝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景

7、区,2007年接待游客16.2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480万元,逐步呈现出了建设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态势。 (一)康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优势(strength)(1)区位优势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交界地带。系先秦古雍梁之地,巴蜀古道之一。区域位置优越,东邻陕西省略阳县火车站,南接陕西宁强县至阳平关火车站,西与武都区毗连,经文县可直达九寨沟,北以西汉水为界,可经成县、天水直至兰州。近年来新修和改建公路10条149.2公里,整修县乡、乡村公路111条665公里,完成了两条主要出境路线“文康”和“白望”公路改建铺油扫尾工程。因而发展旅游的区位优势明显。(2)资源优势境内气候属典型亚热

8、带向暧温带过渡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1.2度,年降水量742mm。一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现有高等植物172科1000余种,活立木蓄积量80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56%以上;有国家和省列珍贵树种如香樟、银杏、红豆杉等28种,各种菌类96种;有天麻、杜仲等野生药材576种,国家野生保护动物数百种。二是旅游资源以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为主,这是山川秀美,风光旖旎,千峰叠翠,万峡溢绿,悬泉飞瀑,百鸟争鸣,是西北天然生物园和野生动物园,也是西北地区最有名的生态旅游胜地。主要有白云山森林公园、梅园沟、幽梦谷、海棠谷、龙神沟、红豆谷、清河、响水泉、白马关古城遗址、托河溶洞等近百处自然和人文

9、景观,茶园、竹海、灵山、秀水、幽谷、茂林、飞瀑、流泉,构成了康县独特的生态风光,其风物之美,山川之秀、河谷之幽、田园之雅,令境内外游人流连忘返。(3)客源市场优势康县的乡村生态旅游,其潜在客源市场大。就省境而言,它处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可以吸引这三省的游客,另外依托距九寨沟近的天然优势,可以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光临。康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优势明显,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二)康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劣势(weakness)(1)重要景区不完善,资源利用率低 近年来,康县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但重点景区发展不够完善,景点单一,重要景区之间衔接不够,没有形成集约化景区。目前康县

10、乡村生态旅游还主要停留在观光层面上,缺乏地域性和多样性。许多旅游景点过分依赖时令和特色产品。(2)配套设施不完备 尤其是景区卫生设施缺乏,特别是饮水和厕所的卫生条件差,游客以致望而却步。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康县虽然得到政府的扶持,但目前仍需扩大规模,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加强交通建设(景区道路),以提高交通通达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宾馆、饭店为主)以及旅游资源开发,才能使得康县旅游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3)宣传力度不够,产品精度不高 康县旅游业由于在市场宣传、销售等服务方面没有形成体系化管理,因此很多游客一般只去一次,“回头率”很低。(4)旅游业专业人才资源匮乏 由于康县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还处

11、于较低层次,针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对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从而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提高。(5)经营管理粗放 康县多数景区的经营属于自发的、粗放的个体小农经营方式,许多经营者对于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没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对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不是很清楚,许多景点处于低水平的管理状态,根本谈不上产品的包装、营销、更新,创新投入很少。(三)康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机遇(opportunity)康县是一个国列贫困县,发展缓慢,财政十分困难,因此,加快发展是当务之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发展模式上,坚持走绿色、无污染、低消耗、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发展重点上,

12、主攻特色产业,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形成“一特两化”的开发重点;在特色产业布局上,主攻核桃,突出茶叶、蚕桑,兼顾花椒、食用菌、中药材和烤烟,形成“整县核桃、南茶北桑”的特色产业格局。紧抓机遇,继续把公路建设作为夯实发展基础的突破来抓,提升骨干公路,改造硬化县乡公路,新修改造乡村公路,努力建成一批旅游公路和农业网络道路。到2010年,基本实现干线公路高等级、骨干公路上等级、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农机路的公路建设目标,从根本上改变交通“瓶颈”制约问题。着眼于建设生态旅游名县,在旅游产业开发上求突破。唱响“绿色康县,生态家园”的主旋律,继续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多元投入、企业运行的开发原则,把发展旅

13、游产业作为发展特色产业的重头戏,以创建“山水画廊,花园康县”的特色旅游品牌为重点,着力抓好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文化包装和宣传推介工作,提高景区开发的质量和效益。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市精神与康县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突出重点,放大亮点,体现特点,攻克难点,真正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上,推进康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四)康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威胁(threat)康县是一个国列贫困县,经济发展基础差、底子薄、经济总量小、整体竞争力弱,煤电油运等供需矛盾突出,远离经济中心,对外交通不畅,工业化程度、城市化水平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都比较低,与先进技术的对接不够,配套能力差,

14、加之视野狭窄,空间局限,信息闭塞,交通困难等条件的束缚和制约,都将是发展旅游业的制约因素,另外再加上2008年地震,对阳坝景区及途经道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灾后重建问题也将是摆在康县人民面前的一个重担。三、陇南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应采取的措施(一)坚持科学规划 着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当地政府要起主导作用,要有明确的思路和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康县投资近百万元,先后邀请具有国家旅游规划设计资质的成都来也旅游策划公司、西安远见旅游规划设计公司,编制了甘肃省康县阳坝生态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甘肃省康县阳坝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可行研究报告、旅游景区规划。特别是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

15、把阳坝景区灾后重建与景区建设相结合,聘请专业规划设计院对阳坝老街、梅园沟等景区民宅进行风貌设计、建筑规划,编制了康县阳坝老街灾后恢复重建详细规划、阳坝景区灾民重建安置规划等方案,使阳坝百年老街的建筑风貌与阳坝生态旅游景区一脉相承,相得益彰。通过旅游规划,阳坝生态旅游的发展应该使旅游地变成为生态乡村,从而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效果显著。另外,政府要制定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把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纳入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持续全面进步的战略范畴,加强指导和管理,搞好对外宣传,并且要保证旅游地的治安状况。(二)多方争取项目 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去年开始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启动了阳坝景区二期

16、建设工程,计划建设项目42项,已开工工程项目37项,完成34项,在建3项。去年以来,硬化梅园沟阳坝至干江坝路33公里,加宽改造刘家坝至干江坝及两河公路18公里,打通托河至两河旅游景区断头公路17公里,新建改造景区公路68公里,使康县白云山森林公园、阳坝梅园沟、龙神沟、红豆谷+托河白玉洞、清河原始森林、两河百里茶园观光带、太平奇石园八大景区连成一片,形成了两纵三横的旅游景区环形公路布局;新建景观人行桥10座、公路桥2座、幽梦谷栈道750米、景区人行步道4100米,新建莺啼麻柳生态停车场12000平方米,天鹅湖拦水坝、防洪河堤工程、景观泊岸3项900米,凉亭16个、修建景区环保厕所9座,购买观光车

17、20辆,添置各种标识牌、警示牌、树种介绍牌160个,环保垃圾桶30个,栽植斑竹、棕榈等多种绿化树种。同时,应考虑在景区边缘设立机动车专用停车区,景区内交通工具应主要以电力、 畜力和小型机动车辆为主,这样可以相对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三)保护乡土本色,展现乡村魅力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要尽量避免城市现代化建筑移植到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尽量保护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做到旅游和环境协调发展,因此对景区设施的配置要严格遵循其风格,要充分体现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原则,展现乡村的天然风貌和本土特色,尽量减少人工色彩,多展现乡村旅游的天然魅力。(四)强化管理服务 推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 通过制定

18、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乡村生态旅游的经营与管理。摒弃现有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实现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旅游企业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经营,而政府相关部门对此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在生态环境不遭破坏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与此同时,村民也能通过参与到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中获得收益,加强社区参与,以体现生态旅游的“责任性”理念,因为社区参与和管理能协调多方利益。因此一方面应加强管理,另一方面要提升服务。努力营造一个人人都是参与者,处处都是旅游形象的良好氛围。康县针对旅游接待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压力,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接待能力,通过群众自建,部门帮建,开办和改建了58户

19、集吃、住、购、游、玩、娱一体的康县生态旅游农家乐和农家宾馆。近年来投资1200多万元的阳坝三星级宾馆已完成主体工程。目前,全县拥有农家乐110多家,仅阳坝旅游区已具备日接待饮食2200多人、住宿1200多人的接待能力。增添了茶园观光、亲近自然、品二脑壳酒、赏梅园山水等地方特色旅游项目和乡村旅游项目,丰富了旅游文化内涵,实现了旅游产品由过度单一观光向综合型转变。 (五)运用市场手段 促进旅游商品开发 为了尽快使旅游资源转化为商品优势,康县将梅园沟景点、河道、滩涂、太平奇石、托河白玉洞,红豆谷和景区道路等资产和占地5200平方米的康南粮厦以政府保底价,划拨给县旅管委下属公司进行开发、管理和使用。组

20、建了康县天源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边组建、边运作的方式,盘活旅游资源,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在旅游商品开发上,主要采取组织鼓励民间艺人加工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和以公司化集中加工农副土特产品相结合的方法开发旅游商品。近年来,已开发出的旅游商品有奇石、根雕、雕漆仿古家具、竹制工艺品、服饰、刺绣、烙画、茶枕、茶叶、野生菌类保健品等八大系列商品,使全县旅游商品逐步走向丰富精致、有组织的规模化经营。 (六)立足优势资源,论证推介好项目。要立足康县优势资源,围绕特色产业、生态旅游、林特资源、水力资源等四大资源和核桃、茶叶、蚕桑三大主导产业,挖掘整理、筛选、储备一批对全县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的优势产

21、业项目,重点在地方工业培育、绿色食品加工、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实现突破。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科学论证,筛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好、带动力强、市场需求客商关注的好项目、大项目,进行储备,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县上设立招商引资项目专项基金,专款专用,积极探索项目论证经费投入-项目转让回收-再投入的滚动发展模式,确保招商引资有充足的项目支撑,提高项目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我县的资源优势和投资环境,不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七)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景区管理人员素质通过多种渠道培训旅游服务人员

22、的素质,使乡村生态旅游适应市场的需求,从而更好的为旅游服务,以良好的口碑扩大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形成良性循环。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服务质量、卫生要求、旅游接待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地方风情和异域文化、旅游法规、环境保护的专业知识。康县通过采取内建外宣,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效措施,使阳坝景区品位和知名度不断提升,旅游人数逐年大幅度攀升,2008年全年共接待游客22.79万人次,同比增长3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81万元,同比增长26%。 结语:我国对生态旅游的建设力度不断增强,经过20多年的实践,在失败和成功中不断成长,曾经由于意识的缺乏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以看出只有良性循环的农业旅游景区生态系统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景区。因此,生态问题是农业旅游景区的首要和核心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旅游企业、景区居民、旅游者的共同协调和努力,需要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支持和保障,需要公民生态意识的加强和提高。另外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纳入到规划建设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规划,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为前提,从而达到发展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