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闻本土化论城市电视台的发展之道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34745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新闻本土化论城市电视台的发展之道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以新闻本土化论城市电视台的发展之道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以新闻本土化论城市电视台的发展之道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以新闻本土化论城市电视台的发展之道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以新闻本土化论城市电视台的发展之道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新闻本土化论城市电视台的发展之道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新闻本土化论城市电视台的发展之道毕业论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以新闻本土化论城市电视台的发展之道院(系)名称文学与传媒学院专 业 名 称新闻学学生姓名 学号080144049指导教师 完 成 时 间2012年5月以新闻本土化论城市电视台的发展之道 摘 要:文章通过城市电视台与省级及以上电视媒体的对比,分析城市电视台所处的竞争环境。从地方电视台的本土化的现实需要及优势指出本土化是城市电视台的必然趋势。本土化实践在内容上体现为民生新闻类节目,形式上体现为方言新闻节目,有成功范例也存在同质化、低俗化等问题,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如何做好新闻本土化,从挖掘独家新闻、增加报道深度等方面提出对策。关键

2、词:本土化;趋势;同质化;媚俗化;发展对策在全球化的理论热潮下,传媒产业化、集团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人们对本土化,尤其是对新闻本土化的研究却浅尝辄止。媒介取胜,非仅凭规模。我国城市电视台自20世纪70年代起步,先后经历了兴办高潮和发展壮大阶段,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城市电视台无论是电视台的绝对数量、其开办的各类电视节目的数量,还是从业人员数量,都远远超过中央电视台和省级卫视相关统计数量。1然而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城市电视台依然难以与省级以上电视台相抗衡。此外,来自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的竞争压力也极大地削减了城市电视台的竞争力。与此同时,新闻本土化实现了扬长避短,强化本土意识,进行本土

3、化定位,将视角放在做大做强本地新闻上,充分利用与发挥地缘上的接近性和心理上的亲近性等优势,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为城市电视台发展壮大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之上,通过资料搜集、整合加工、再思考,对本土化的现状、各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与方言新闻等节目的本土化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对策等一系列的问题,形成独立创新的想法。一、 新闻本土化的现状分析(一)本土化释义本土化又称为本地化,是指将某一事物转换成符合本地特定要求的过程。本土化是显示各种异质多样性和特定情境要素的过程,资源本地化的最佳效果是既能适应本地要求,又尽可能地保持资源原有的特定情境含义。2新闻本土化本土化,“本土”,顾名思义

4、,某一区域及区域内长期生活的居民形成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并由此构成的民俗文化。新闻本土化以新闻告知、传递、沟通、控制功能为基础,在发挥和实现这些新闻职能的同时体现本土地域特色,立足当地的政治环境、社会经济、风俗文化、风土人情进行新闻报道,服务本土受众。(二)本土化现状1. 本土化是必然趋势(1)本土化的理论依据在英阿福克兰群岛之战、中东战争和伦敦戴安娜王妃新生王子这三条新闻之中,电视新闻更关注的是最后一个,这与受众关注的新闻相适应。丹拉瑟在其后院篱笆原则理论中指出,“设想一天结束的时候,两位家庭主妇在后院的篱笆上聊天,一个问另一个:今天的重要新闻是什么?结果是她们多半谈论的是王妃的新生婴儿。

5、”根据后院篱笆原则理论,人们常常对发生在身边的趣闻趣事,富有生活气息的市井新闻感兴趣。后院篱笆原为城市电视台走本土化的发展道路提供了理论依据。(2)本土化的现实需要电视媒体发展曾一度以央视一家独大,城市电视台从频道、栏目设置到文本及主持人主持风格,也都以省级卫视和央视为蓝本进行模仿,向他们看齐。多数情况下扮演着央视传话筒的角色,党政喉舌、政策性宣讲。然而他们首先各方面实力薄弱,其次一味模仿,缺乏创新。因此在当下央视、省级卫视、省级非卫视频道、城市电视台、国外电视媒体五足鼎立电视发展格局中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3但是城市电视台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争取受众,那么就要关心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而受众

6、最关心的往往是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利益相关之事。因此,立足本土资源,走本土化发展道路有迫切的现实需要。(3)本土化的优势地方电视媒体有着央视不具备的优势在我国多民族的文化大背景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文化基础使不同地域的观众对电视节目的理解产生差异。而地域的特色及其差异性正是城市电视台发展的契机所在,利用地域文化差别,彰显地方特色,开发符合观众理解思路和审美品位的电视新闻节目,必能赢得大量本土观众。立足本土,向区域、向地方、向本土要特色,致力于服务地方电视观众,把握本土观众,节目策划、制作以及播出体现服务本土,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本土化是一剂良药。由此可见本土化是大势所趋,

7、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势在必行。2.本土化节目战略的实践(1)内容为王民生新闻的本土化实践新闻立台是城市电视台发展的根本,当前电视传媒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新闻内容的竞争。新闻以内容为王,走本土化的道路要在新闻内容上下功夫。民生新闻应时而生,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鼓舞了各地方电视台以新闻立台的本土化实践的信心。各地方电视台开办民生新闻栏目的热情高涨,南京零距离、兰州零距离、都市一时间等城市台开办的新闻栏目凭借着锐意创新、精心的新闻策划与内容开发,占据了当地受众市场的相对优势。直播南京自开播起便以“百姓心声,声声入耳,南京时事,事事关心”为口号;洛阳电视台百姓直通车的一句:“有事你就说!”让人听了

8、倍感亲切,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这些栏目从名称就让人产生一种亲切之感,也能看出其新闻立台的栏目定位和服务本土的受众定位。4以南京零距离为例,作为省级媒介的一个品牌栏目,它将节目定位为“将本土资源最大化”,走好了本土化经营的关键一步。其栏目本土化的突出特点是,立足国情,顺应主流,新闻传播不仅注重对党政新闻的播出,更注重如何实现百姓关注之事与国家现行政策的对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党的各项政策以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等所体现出的民本取向对新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生新闻的平民化视角,记录着百姓生活,充当着帮助百姓“解决”问题的第三者,新闻报道不再是单纯客观报道、冷静记录,做旁观的第三者。通过

9、新闻服务、传媒的作用,帮老百姓解决可以解决的生活问题,完成了“传递政府声音,反映市民心声”的媒体使命。南京零距离以南京城百姓为受众主体,瞄准本土,利用地利与人和,变劣势为优势,实现地方电视台的成功突围,其基本策略就是新闻的本地化,新闻报道一改政治话语老套僵化、叙事风格严肃宏大的新闻传统,代之以浓厚的人文关怀,本身就向受众传递着新闻工作者自觉的本土意识,符合新闻传播规律,兼顾了媒体市场化运作及其社会责任。同时它极大程度地凝聚着地方电视观众,维系着地域共同体的文化认同,构建城市认同,因此受到地方观众的普遍欢迎和认可。5(2)形式创新方言新闻栏目层出不穷本土化在新闻节目形式的创新上,最明显的体现是方

10、言新闻。它与民生新闻在本质和思路上都是一致的,体现着民本取向,是民生新闻的拓展和延伸,也成为城市电视台流行并广泛采用的新闻节目形式。我国方言形成主要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语言。新闻节目利用我国地域广、方言众多的优势,采用方言进行新闻播报,这种方言新闻节目早在上世纪末已经出现,收视率较高,但总的来说影响不是很大。近几年,全国方言类新闻节目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地方电视台开办的方言类新闻栏目大概有20个左右。6统计如下:杭州电视台阿六头说新闻南京电视台听我韶韶昆明电视台我挨你说无锡电视台阿祸聊斋苏州电视台天天山海经、苏阿姨谈家常南通电视台总而言之徐

11、州电视台新闻直通车绍兴电视台师爷说新闻温州电视台百晓讲新闻宁波电视台来发讲啥西义呜电视台同年哥讲新闻广州电视台新闻日日睇济南电视台有么说么长沙电视台我米讲新闻乐清电视台佧你讲新闻成都电视台东说两说郑州电视台有啥说啥厦门电视台新闻讲讲讲泉州电视台方言播报山东电视台拉呱云南电视台大口马牙方言新闻节目成功最大的原因在于其对语言的运用上,方言作为某一特定区域文化的象征和载体,同本土群众有着天然亲近感。说着家乡话,讲老百姓自己的事,易引起本地受众的共鸣,使受众产生对电视节目的喜爱之情和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例如,在珠江三角洲乃至粤东、粤西和广西部分地区,人们普遍使用广州话,有着不可比拟的亲和力。电视观众从

12、语言习惯出发,在新闻中听到新闻报道采用自己平日使用的语言,带着熟悉的乡音,会感到十分亲切自然。通常情况下,他们不会接受经过“翻译”的普通话新闻节目。如果要改变这种语言习惯,则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磨合期。此外,针对社会新风或是歪风邪气,面对本土观众,主持人在表达个人情感时会更为酣畅,与受众情感交流的渠道也更为畅通,受众喜爱某一个电视节目才会更乐于参与其中,受众的参与及意见的反馈充分体现了新闻传播的交互性和互动性。方言新闻的本土化实践的创新之处表现在采用方言播报,多反映民生新闻,在本质上同民生新闻是相通的。所以方言新闻节目呈现出与民生新闻相结合、相融合的发展态势。二、从现状看问题(一)同质化竞争严

13、重传播的同质化主要表现为在同一传媒市场上大量信息产品风格接近、形式相仿、内容雷同。一地区一天中发生的民生事件是有限的,大量媒体拥挤在一个相对狭小的时段和区域内争相开发民生新闻资源,将零碎、琐屑甚至毫无新闻价值的内容一股脑地推到观众面前。“零距离”的成功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创办民生新闻栏目的浪潮,但地方台的盲目跟风模仿,使栏目同质化现象更加严重。从长远看,这不仅影响电视新闻节目整体质量的提升,也削弱了各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使竞争恶化,导致传媒市场的混乱。地方电视台新闻报道在取材本土的同时,更应该把握媒介提供信息背后的价值取向,衡量新闻价值的大小,体现新闻节目的个性,避免资源浪费,新闻供给流于形式,

14、千台一面。7(二)低俗化倾向凸显本土取材和区域特色是地方电视台新闻本土化的显著优势,城市电视新闻关注本土、关注民生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拉近与受众距离,增强亲近感,本土化新闻追求新闻的趣味性和平民化也无可厚非,然而一些地方台过于关注当地市民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争吵打架、矛盾纠纷、被盗被骗、污水、垃圾、火灾、车祸等报道形成电视荧屏新的视觉污染,哗众取宠,“生活气息”过于浓厚,缺乏对新闻主题的深度挖掘。电视新闻纠缠于低端竞争,危及地方台的生存和发展。在不该有或应少有娱乐成分的新闻,尤其是硬新闻中,加入了过多娱乐化的因素,只为满足受众窥私猎奇和寻求刺激的心理,把握不好“度”,本土化走进了过度娱乐化

15、的误区。短时间内似乎迎合了受众的口味,但庸俗、媚俗的电视新闻长时间也会造成观众审美疲劳,而使地方台失去长期竞争力。这种放弃原则地融入百姓生活的报道方式、娱乐化的传播方式,使电视新闻陷入一个低俗的境地,最终导致媒体的社会公信力下降、媒体形象大打折扣。8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 (三)过度依赖方言危害突出方言作为一个区域使用的语言,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有一些符合当地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的谚语、俚语,它们在实现新闻本土化,贴近受众时发挥着特殊作用。但是新闻本土化不能简单等同于“本地话”,方言新闻也并非是本土化的必须采用的形式。方言新闻播报,新闻主角是平民,主持人也去明星化,通常由当地百姓来担当

16、演播室的“说书评书者”。但是首先主持人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宣传着语言规范,虽本土观众同样是新闻传播的大众,如此使观众失去了汉语语言学习规范的机会和平台,不利于普通话的普及和语言规范的形成。其次,当下社会人口流动频繁,各地区人群融汇交流带来了语言和文化上的交流。外来人口不熟悉当地人使用的语言,对方言新闻节目更不理解,无形中切断了不懂方言的人获得信息的纽带,使方言节目作为一种电视文化产品对外来人口产生了排他性,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当大家都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时候,信息的交流是畅通无阻的。但在用方言播报新闻的情况下,无形中使那些不懂方言的人获得重要信息的纽带被人为地切断。三、针对本土化问题的发

17、展对策思考(一)避同求异,同中求异,扬独家优势如今在同质化、同类型节目上行下效、盲目跟风、重复设置十分普遍的情况下,只有同中求异才能大放异彩,独家优势显得尤为重要。在题材选择上,走群众路线,关注群众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毋庸置疑,但不能将取材范围严格界定在本土内,这样可能会导致新闻来源面的狭窄,增加了新闻内容同质的可能。要加大对外来新闻资源的本土化开发,是全球化的表现之一。当今世界两地之间的距离已不是单纯地理意义上的距离,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也远远突破了地域限制。当下社会信息大爆炸,整个世界已然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地球村。人们对信息需求的不断扩张,也要求电视媒体向社会大众传递更多的信息资源,这样观众

18、才能够通过观看当地电视节目,在获得本地新闻资讯的同时,了解本地之外甚至是全球正在发生着什么,省去了为获取信息而收看众多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麻烦,也可避免区域内电视节目所提供信息内容的雷同。在报道方式上,地方电视台应在平衡观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能力和引导大众审美趣味的基础上,挖掘独家的新闻视角,包括独家线索、独家事实、独家发现、独家人物、独家观点、独家角度、独家样式等。虽然真正意义上的独家新闻很少, 但是却可以有不同的独特角度和观点。各城市电视台应以独创的思维突破原有电视节目模式, 寻找到电视新闻与民众需求的契合点, 塑造品牌栏目,制作有个性化的电视节目,形成鲜明特色,从而提高媒体的竞争力,并维护有

19、序的市场竞争秩序。9(二)增加报道深度,提高新闻品质媒体尊重群众的新闻需求,却在很多时候为了迎合受众,提供过多的花边新闻。这表现在:低端电视新闻节目等文化产品的生产造成过度娱乐化,导致新闻价值的流失,长期也会使观众生厌,影响电视媒体社会功能的健康发挥,影响电视节目的质量提升。因此本土新闻的开发要站在文化的高度上,新闻人必须认识到地域划分在新闻传播中只是一个表征,在本土化实践中的核心理念应是对某一区域内民众及其承载的区域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的挖掘和表达,增加报道深度,提高新闻品质。否则,肤浅低俗的本土化难以使电视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也难以实现电视节目的广泛认知度、影响力及收视率。101.拒绝肤浅,增

20、加深度新闻媒体不能只满足于告诉观众“是什么”,解释“为什么”更为重要,注重电视台作为大众传媒的答疑解惑功能的发挥,加大对新闻主题的深度挖掘。在内容上不能只停留于百姓日常生活的琐事,还应以小见大,从小事中发现对受众有普遍教育或警示意义的信息;将时政、经济等关乎社会发展的问题同百姓生活结合起来,转化为真正的民生新闻、百姓真正关心想了解的信息。从长远看,这使得城市电视新闻走出低端竞争,有利于培育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提高各城市电视台的长期竞争力。2.摒弃低俗,提升品质城市电视新闻为迎合部分受众猎奇窥私的心理,过分强调新闻的趣味性和娱乐化,不利于新闻品质的提升。首先,媒体要对受众品味有准确的认知。随着生

21、活水平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多地追求精神层次的提高,媒体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有义务引导受众的审美品味向更高层次发展,还要在此过程中把握好娱乐化“度”的问题。其次,注重本土文化底蕴,善于从关乎本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掘本土元素,开发本土新闻。各地的民生新闻都蕴含着地方文化风格,这是民生新闻差异的集中体现,也是真正实现以新闻本土化促进城市电视台发展的源泉。因此,在利用本土化来推动城市电视新闻发展时,必须做到传承与发扬地方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走出本土新闻低俗化的误区,提升新闻的品质和媒体公信力。(三)规范新闻报道,增强舆论引导方言新闻采用方言播报,口音亲切,主持人去明星化,报道视角平民化,拉近了与受众距离

22、。然而媒介的信息传播是一种大众化的新闻传播,方言新闻面向的是地方“小众”,这种通过语言传播接近一部分受众而排斥甚至完全屏蔽另一部分受众的新闻传播,是有违大众传播的本质和原则的。此外,当下人口流动和城市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电视新闻本土化节目作为城市文化特有的一种载体,作为反映社会信息的开放的、公共的平台,理应为社会大众所共享。城市电视新闻要严格规范语言使用标准,以普通话作为标准用语来规范新闻报道,保证新闻传播渠道的畅通,维护大众的信息知情权。新闻不是娱乐消遣,无论是民生新闻本土化探索,还是方言新闻节目的本土化实践,都承担着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功能。“反映群众的呼声”、“客观地报道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

23、”、“帮助人民了解党和政府的决策”、“帮助人们实行舆论监督”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提供信息是新闻传播的基本功能,但不能忽视电视新闻的社会功能,电视媒体作为大众传媒机构,要时刻清楚自身定位,提供信息,更要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大众传媒必须担负的社会使命。从发展的观点看,城市电视台的新闻本土化还属于新生事物,有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也有很多问题需要去重视和思考。地方媒体各自实力不足,新闻本土化可向大区域媒体联盟方向发展,即区域内文化、风俗等相似的城市可组成区域联盟,整合区内的物力人力、技术资源,提高联盟内各城市电视台的实力。城市电视台的本土化实践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在此进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参

24、考文献:1 谢耘耕.2005中国电视媒体竞争报告. 佚名.全国电视台总数DB/OL 2 佚名.本土化DB/OL3 转型期地方电视台面临的困惑,广播与电视技术,2006年第一期4 方永明电视民生新闻兴起的背景分析J传播学论坛,2004.(07)5 李幸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J.视听界,2004.(01)6 于松明.地方电视台方言新闻节目浅论J.东南传播,2008(7).7 张克旭.电视新闻节目趋同化的分析J.电视研究,2000(07).8 陈勇.电视新闻故事化的效果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6(11).9 孙愈中.城市电视媒体对外地新闻的本土化解读J.2009.(6).10王兰柱.中国电

25、视节目创新与收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The Development Path of Municipal TV Station the Journalism Localization Perspective Shi Lin(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 College Journalism Professional No.080144049 Tutor:Lu Xiao-xia)Abstract: By contrasting Municipal and Provincial TV media,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omp

26、etitive context in which Municipal TV media operat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localization of Municipal TV station is inevitable, considering the requirements and advantages of the localization of local TV station. Improving local TV programs, Localization Trends News on Peoples livelihoods and dial

27、ect programs emerge in endlessly. All these are effective attempts on localization, which make good use of local advantages and combine local features. Problems such as homogenization and vulgarization, however, come along with the Journalism Localiz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issues on how to advance Press Localization, and then accordingly, proposes solutions to balance appropriately the entertaining elements and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local news, in journalism practices.Key words: localization; trends; homogenization; vulgarization; solution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