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大课间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3503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论文:大课间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体育教学论文:大课间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体育教学论文:大课间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论文:大课间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论文:大课间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课间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摘要:“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传统课间操的改革与创新,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不但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有力手段,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大课间活动现状展开分析,探究分析我镇各阶段大课间活动现状的特点,并针对现阶段大课间活动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关键词:大课间 活动 体育项目 现状分析1、 研究分析大课间活动各阶段的状况并提出问题 我镇大课间活动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初期,2004-2006年的茫然阶段,到中期,2007-2011年的模仿阶段,再到2011

2、-现在,发展创新可持续阶段。1.1初期,那时大课间活动刚起步,大家对大课间活动的理解只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表面,大部分学校的活动流程都是:进场课间操各班分组活动(有游戏、跑步、跳跃等)放松运动退场,组织比较混乱无序,目标不明确。1.2中期,大家对大课间活动已有一定理解,镇教办也多次组织大家外出参观,使大家对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目标有更明确的理解,活动的内容、形式都有很大的变化,如中心小学的自编武术操、校园交谊舞、竹竿舞、滑轮,第一小学的扇舞、手巾舞、溜铁圈,大步小学的健美操等等,组织形式多样、有序,内容丰富多彩,各学校也有意识培育一些特色项目,形成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但总体项目的安排不够

3、合理、科学,对项目的运动量、年龄阶段、可持续性没做合理规划,更多的是停留在模仿上。1.3现阶段,各学校对大课间活动已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无论是学校的重视程度、组织形式、活动内容都有很大的提升,总的可呈现以下的特点:1.3.1.学校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大课间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复杂性的阳光体育运动,需要每位师生的共同参与,想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才能顺利开展。现在,每次接到大课间比赛的通知,各学校都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牵头协调,体育科组制定实施方案,送交学校领导讨论审批,同时,负责组织开展大课间的训练。学校高度重视,将每次比赛都当作政治任务来抓,迅速召开全体教师

4、的动员大会,统一思想,并将各项任务落实到每个部门,扫清了方案实施的障碍,为大课间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各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各校大课间活动的质量得到质的飞跃,有了很大的提升。1.3.2.合理设计、有序开展结合“2+1”工程的推进,系统地设计出能切实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内容和方法,并在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文体活动中加以落实。学校本着“健康第一”及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为原则,根据学校自身的场地、器材,合理设计大课间的活动内容。让学生能在一种温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锻炼陶冶情操,保持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大部分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时间都安排在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上午早读后八点多这一时段,每当音乐响

5、起时,各校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按规定有秩序地下楼梯,进入指定的场地。大部分学校都有各自的集体操,如中心小学有搏击操、大步小学有瑜伽操、第一小学有太极扇、漳澎小学有篮球操等等。各有特色,都能充分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渗透到活动中,让学生在得到锻炼的同时也得到教育启发。然后再分版块分项目活动,比较有特色的是大步小学的三字经、口琴,中心小学、漳澎小学的篮球运动。大步小学有效的将德育教育与艺术融入到活动中,而中心小学、漳澎小学选择的是另一种理念,让学生在得到锻炼的同时学习掌握一项运动技术,这互合“2+1”工程和终生体育的指导精神。大课间开展几年来,有效的激发了全体师生的运动热情,各学

6、校在组织、形式、项目安排、“2+1”工程的推进都有很大的提升,但也存在部分不足,如部分学校项目的设置不够合理、组织方法不够恰当,对“2+1”工程的渗透不够深入等。2、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比较研究3、针对大课间目前的现状,对此我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与对策,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3.1大课间活动必须常态化大课间活动不是为了比赛、检查而活动,而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必须实现常态化开展。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认真落实“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的要求,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技术教给学生,最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锻炼,如何运用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养成“终生锻炼

7、”的习惯。3.2“以人为本” 塑造大课间项目为校本特色项目“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充分自由发展为最高目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大课间活动不仅是一门校本课程,更是一种校园文化,一种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唤起他个人的人格独特性”。在学校没有改革大课间体育活动之前,学生们极不情愿地做着课间操,机械的动作,缺乏活力,流于形式。我镇各校针对学校锻炼场地、学生健身方式,经过分析研究,我认为可以以武术、舞蹈、花样跳绳、篮球、协调性训练为内容研发体育校本课程,以多元化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口。将课间操变成武术操、健美操、瑜伽操、

8、搏击操、集体舞,变成了集体篮球运动、呼啦圈、跳绳活动,变成了同学们喜欢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为了充分挖掘“大课间”的魅力项目,学校可定期举行“打造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专题讨论,努力拓宽实践平台,将“2+1”工程逐步从课堂延伸到课间,专门编排具有学校特色的武术操、瑜伽操、搏击操、篮球操、集体舞等,把提高学生体质与创新精神贯穿校本始终,重点可以突出篮球、武术的运动魅力,辅以学生喜爱的花样跳绳、呼啦圈、协调性训练等其它活动内容。并根据高中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制订各个阶段的锻练目标。同时,采取分层次培训的方法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先由体育科组教师通过各种方式的研讨活动,设计出便于操作的锻炼模式

9、和训练内容,然后对每一名教师、重点是班主任进行培训,再由体育老师和班主任指导学生。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是形成学校特色的一种具体的可行性保障。中心小学、大步小学、漳澎小学等校把校本体育项目的开发作为切入点和主体,既体现了社会的需要又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全体师生创造了共同参与的和谐氛围和实践平台。3.3尝试俱乐部制的体育项目所谓俱乐部制的体育项目是指学校组织项目俱乐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报不同项目的俱乐部,组成相对稳定的俱乐部成员,在大课间活动时间段内进行基本功的练习或比赛。各校可根据自身的资源设置不同项目的俱乐部,并按俱乐部制的要求开展活动。俱乐部采用有选择性地接收成员,将成员分成甲、乙

10、、丙三个级别,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在大课间活动时间段进行有计划的训练,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体质和运动技能。此方法对学校的体育资源要求相对较低,最大亮点是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对体育新苗有计划、系统、长期地进行基本功的学练,并定时开展各级别的比赛,按积分排名进行升降级, 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如中心小学、漳澎小学的篮球项目都比较适合开展俱乐部制。篮球运动是东莞开展最广泛、群众基础最好的一项体育运动,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已掌握传接球技术,部分同学已有传球配合的意识,六年级大部分学生都有传球配合的意识,如成立俱乐部,定期举行比赛,对进一步丰富提高学生的实战经验和对抗能力应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1、。3.4积极开发和利用学校资源 大课间体育活动除了要开发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外,更重要的是实现学科教育资源的整合。如在活动过程中如何编排自编操的动作、感受音乐节奏、出队路线、器材选择、制作,各班放松操队形及学校整体队形的设计与变换等。这些单靠体育科组老师是很难做好的,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特别是艺术学科的作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有关的舞蹈、音乐知识和方法,在美术课堂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审美知识方法,引导学生更加合理、准确的学习自编操动作、感受音乐节奏和进行队伍变换图形。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自编操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效的将艺术美感柔合到大课间活动中,既陶冶了学生的情

12、操,又激活了学生的艺术细胞。 3.5建立分层领导评价体系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高效完成大课间活动目的的保证。学校可建立科学合理的领导督导制度、德育处负责制、体育教师、班主任量化管理制和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制度,层层落实,齐抓共管。做到责任到人,并制订不同时期的活动计划,定期开展讨论、反馈活动。4.结论总之,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过程中,我们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实施机制与方法,全面贯彻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精神,把大课间体育活动打造成我镇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参考文献 1樊凯艳 读写算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与探索M 2011年第17期。2体育与健康标准实验稿EB,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4钟启泉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