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机房环境远程检测系统毕业设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35156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8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中心机房环境远程检测系统毕业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信息中心机房环境远程检测系统毕业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信息中心机房环境远程检测系统毕业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信息中心机房环境远程检测系统毕业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信息中心机房环境远程检测系统毕业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中心机房环境远程检测系统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中心机房环境远程检测系统毕业设计.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兰州工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信息中心机房环境远程检测系统 系 别 电子信息工程 专 业 应用电子技术 班 级 应电10-2班 姓 名 学 号 201010102240 指导教师(职称) 日 期 2013年03月 兰州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电子信息工程 系 2013 届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信息中心机房环境远程检测系统课题内容性质工程设计课题来源性质结合教师科研课题设计/论文校内(外)指导教师职 称工作单位及部门联系方式 讲师电子信息工程系18919080772一、题目说明(目的和意义):通过设计一个远程环境检测系统,解决信息中心机房

2、无人值守时的环境(温湿度等环境特性)检测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系统要求熟练掌握单片机系统、温度湿度等传感器的使用等技能,通过本课题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查阅专业技术资料、科技论文撰写、电子产品设计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二、设计(论文)要求(工作量、内容):【设计内容】:设计一个远程环境检测系统,解决信息中心机房无人值守时的环境(温湿度等环境特性)检测问题,可以先利用软件Protues进行系统电路的模拟,模拟成功后可设计实际电路。系统要求能够检测并显示当前温湿度信息,并都够进行环境量基准的设置;当环境量超过设定值,系统能够进行远程告警,远程告警方案可自行考虑实现。【设计环境】:

3、单片机实验板、LED或LCD、键盘、串行接口等。Protues软件。【设计步骤】:1题目分析;2电路设计、模拟;3系统程序设计; 4系统测试;5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设计报告要求】1. 论文撰写应该符合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要求;2. 论文中应该包括绪论、实现功能说明、方案论证、电路仿真、单元电路设计、完整的硬件电路设计及软件流程等内容。【注意事项】:1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根据时间表,最后一周,检查程序、交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有封面(封面上写明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时间等),并装订成册。2指导老师打分方案:毕业设计成绩=考勤*30%+论文*40%+系统*30% 3每周考勤二

4、次,有特殊情况需向指导教师或班主任老师请假。三、进度表日 期内 容第15-16周根据设计任务书查阅资料、确定设计方案第17-18周系统设计第19-20周整理资料、撰写论文下学期开学1-2周毕业设计答辩完成日期本学期末答辩日期下学期第二周 四、主要参考文献、资料、设备和实习地点及翻译工作量:1黄智伟,朱卫华.433MHz单片机射频收发芯片nRF401J.世界电子元器件,20012李朝青.PC机及单片机数据通信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 沙占友. 集成化智能传感器原理及应用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4.4 陈伟人. MCS-1系列单片机实用子程序集锦M.北京:清华大学出

5、版社,1993.5 陈汝全,林永生等. 实用微机与单片机控制技术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8.6 赵负国. 现代传感器集成电路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7 卢胜利智能仪器设计与实现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8 徐爱钧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原理与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9 谢自美. 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10 433MHz Single ChipRF Transceiver nRF401.Nordic 200设 备:单片机实验板、LED、按键、电路板、焊接材料工具等。实 习 地点:学校实验室,和学生的外

6、部地点。翻译工作量:对论文标题;关键字;摘要进行英文翻译。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主管系领导签字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注:本任务书要求一式两份,一份系部留存,一份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摘要首先本论文针对远程温湿度采集及监测系统的设计加以研究和介绍,并讨论系统软硬件的选择及具体开发调试环境;然后,详细介绍了系统设计方案及其实现,并着重介绍了上位机部分的设计,通过界面的形式完成远程人机互动,更高效快捷的完成对复杂环境因素的把握。系统监测参数包括现场多点温湿度值,主控单片机通过将设定阈值与测定值进行比较进而驱动蜂鸣器报警同时触发继电器进行相应电气控制,实现现场温湿度调控。同时上位机通过串行通

7、信与下位机进行数据通信,将下位机检测到的数据在上位机上进行实时显示和相应控制。后台运行的数据库通过将下位机采集数据进行录入存档,同时数据库支持上位机的调用。关键词:温湿度采集;STC单片机;上位机;远程控制;数据库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remot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cquisition and monitoring system design to research and introduce, and discuss the selection and specific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

8、e development of commissioning environment; Then, detailed introduces system design scheme and realization, and introduces emphatically the design of computer parts, through the form complete remote human-machine interface, the more highly effective quick interactive environment factors of complex c

9、omplete assurance.System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scene multipoint contro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value set threshold microcontroller through comparison with determination value and buzzer alarm and trigger relay driver corresponding electric control, and realizing scene temperature and

10、 humidity control. Meanwhile PC through serial communication and lower level computer data communication, will lower place machine detected on the data real-time display in the upper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The background database by will lower level computer acquisition data input file, and

11、database support PC calls.Keywords: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llecting; STC microcontroller; Principal computer; Remote control; Database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一章 绪论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2课题研究的背景21.3 设计原则21.4 本课题完成内容3第二章 选择方案42.1远程温湿度监测系统的特点42.1.1课题研究的意义42.1.2 论文研究的内容42.1.3 论文研究的目标52.1.4论文的结构5第三章 环境无线监测硬件系统的设

12、计63.1 STC单片机简介63.1.1 STC单片机接口性能分析63.2基于WEB的远程温湿度监测系统的硬件接口设计73.2.1 STC89C52引脚介绍73.3 下位机硬件电路介绍与设计7第四章 环境无线监测系统软件设计124.1 软件设计流程124.2 键盘及显示部分程序设计134.3 报警和继电控制程序设计134.4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154.5 串行通信接口程序设计154.5.1下位机部分程序设计164.5.2上位机部分程序设计174.6 调用本地数据库网页设计20第五章 系统调试225.1 硬件调试225.1.1 硬件静态的调试225.1.2 系统硬件调试235.2 软件调试235.

13、2.1 系统软件调试步骤235.3 软硬联调24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266.1 难点与创新266.2 测试结果讨论266.3 前景与展望27参考文献28致 谢29附录30第一章 绪论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通信事业的迅速发展,各地电信运营商在广阔的地域内运行着众多的机房及设备,承载着庞大的信息流。一旦机房系统出现故障,或出现侵入、破环等事件,就会对数据传输、存储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构成威胁,如事故严重又不能及时处理,就可能损坏硬件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目前许多机房的管理不得不采用 24小时专人值班,或是定时巡查机房环境,这样不仅加重了运营的负担和成本,而且更多的时候,不能及时获知排除故障,对

14、事故发生的时间及责任也无科学的管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利用先进的网络视频监控技术,提供基于视频的远程监控方案,能够配合电信运营商实现机房的无人值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系统维护成本,实现了机房的科学管理。近年来,随着有线电视业务的不断发展,机房设备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加,如数据设备、EDFA、光纤收发器、UPS电源、机房环境控制设备(机房监控、机房防火、机房温湿度环境)等等,另外,在分前端机房建设方面,逐渐向着无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给机房的管理带来巨大挑战,设备的管理必须网络化、远程化,便于在中心机房对远端机房的设备实现管理,而环境检测是智能化的必备设施。机房作为数据传输中心、处理中

15、心和数据交换中心,在整个信息网络工程中占着重要的位置,对机房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信息中心机房环境远程检测系统主要应用需求包括:温度是机房环境中最重要的参数,合理的温度保证了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数据传输质量高、实时性好,以保证对机房环境的实时和有效监测;支持远程访问,便于对多个机房环境的集中监测。针对上述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B /S 架构的远程监测系统,以满足远程访问、低成本、实时性好的机房环境远程监测需求。机房的设备(环境量:门禁、窗禁、温湿度、烟雾、红外、水浸等;机房/图像:通过机房监控单元可对上述全部监控对象进行可靠、准确的监控)的运行状态、温度、湿度、洁净度、供电的电压、电流、频率、配电系

16、统的开关状态、测漏系统等进行实时监控并记录历史数据,同时将机房/基站设备的工作状态的进行实时的视频监控,实现对机房/基站五遥(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遥视)的管理功能,使机房/基站监控达到无人或少人值守,为机房/基站高效的管理和安全运营提供有力的保证。远程机房综合监控集中管理系统,集门锁控制;环境、动力安全监控;实时查询;及时告警;记录存档等功能于一身,采用了网络、低频远程控制、微电脑控制、语音平台等技术。利用移动、固定电话的通讯网络,实现了对无人值守机房的综合监控和集中统一管理。该系统的应用,使分散机房的管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由人管变为机管,由混乱成为有序。体现了规范、简化、有效的管理理

17、念。大大减少了由于基站故障未能及时排除而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的不便和损失。系统通过PSTN电话网与远程机房控制器遵循e-MONITOR SYSTEM远程通讯控制协议进行协议通信,从而使系统控制中心的监控人员能实时地操控远程机房,并获得远程机房各种报警信息、机房开启和关闭报告信息。在每一次通信结束后,由数据库存储并管理协议通信的结果数据,供监控人员查询、编辑之用。1.2课题研究的背景对于温湿度的检测系统的研究有很多,归纳起来有两个大的走向,一是趋于小型化的手持式或现场式的检测设备,数据的记录需要人工干预,工作效率和精度都不高。二是采用检测元件集中管理的数据采集模式,但是管理范围大都只局限在本地计算

18、机上,通过网络对现场数据访问的技术目前的研究发展还是不够的主要体现在检测系统功能的完备性上,所以本设计集中检测技术、上位机控制、数据库存储和访问技术于一体,最大限度的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提高工作效率。1.3 设计原则本方案的设计中遵循了以下原则:1先进性2稳定性系统采用三层架构,中心采用主、备服务器架构,具备灾难转移能力和容错能力。3开放性系统提供标准的开发接口,可以方便地和现有的第三方系统软件进行对接, 同时可以兼容多种厂商的终端。4安全性5经济性在制定总体设计方案时,充分考虑了方案经济实用性。6易用性易用性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系统操作界面方便易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用户的使用习惯。系统维护升级

19、的方便性,系统和终端设备都可以在线升级。1.4 本课题完成内容(1)实现现场温度的实时采集与显示,可应用于环境温度的检测;(2)在温度检测的基础上完成报警功能,即完成对现场温度的设定比对,超过设定值现场及时报警;(3)无线传输及控制部分已完成硬件电路的原理设计,同时完成硬件实物电路的制作及控制部分电路完成测试;(4)完成无线传输模块双工多通道通信程序设计;(5)由于时间仓促,毕业设计制作时间有限,暂时未能完成整机的统调。第二章 选择方案2.1远程温湿度监测系统的特点要通过Intemet实现温湿度的远程监测,一般是采用在现场计算机系统中构建服务器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在本地构建的服务器运行后可以支

20、持访问服务器本地数据,同时由于本地服务器的特殊性管理者可以通过设置较高的安全等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几乎无处不在,这为远程监测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持,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实现“远程监测”。2.1.1课题研究的意义本项目采用价格低廉的单片机对现场数据进行采集,通过串行通信方式完成前置单片机与计算机间的通信,采用VB进行上位机的编程并结合数据库对采集数据进行存储,方便数据分析和网络上其他主机对现场检测数据的访问和调用,是一套造价低廉、方便实用的现场监控平台。同时,该平台具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稳定性。此次设计的突出优势是:(1) 突破了检测系统高成本、移植性差的通病,以单片机作为控制中

21、心实现了成本最小化,通过采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元件通过单总线技术既节约控制端口同时增加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同时该元件的温度适用范围比较大从而实现了可移植性的突破。(2) 远程多点实时监控,并对现场设备进行了冗余备份,解决了现场监控和故障检修的不便,实现远程对现场生产条件的掌控和现场设备的故障检测和判断。(3) 系统硬件部分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将功能模块与主控模块分离,便于系统扩展和故障检修,提高系统可用性。2.1.2 论文研究的内容(1) 分析温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由于此次论文是对于温湿度的监控,因而对于传感器的选择很重要,不同的传感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可移植性也存在较大差异,选择

22、一个适合的传感器在系统设计成本和系统可移植性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 分析继电控制原理和应用。在进行现场监控的过程中控制相关电气设备对现场进行调控是本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由于系统控制核心采用单片机架构,而单片机属于弱点控制范畴,要驱动中大型现场设备运行即必须实现小电压对大电压的控制,采用继电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实现远程控制。(3) 分析串行通信方法。在系统实现过程中上位机和下位机的通信是重要组成环节,上位机下位机通过串行口进行串行通信。串行通信速度快、误码率低,通信高效可靠。(4) 了解VB界面开发和相关控件使用。VB是一款面向对象的软件界面开发工具,简单易用。利用VB开发串口通信程

23、序既可以使用MSComm控件也可以调用Windows API函数实现。本系统采用MSComm控件实现,因为MSComm控件的功能和API调用一样强,甚至比它还好且使用起来更加简单。(5) 采用通信实现系统的远程监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这一方案提供了可能性,远程监控脱离传统意义上的“远”,通过网络访问本地数据库实现更远距离的实时监测。2.1.3 论文研究的目标(1) 能过对现场进行多点温湿度数据采集和传输。(2) 通过程序控制,实现设定阈值、报警和继电控制功能等。(3) 下位机能够显示多点测试数据和其他数据量。(4) 能通过串行通信的方法实现上位机和下位机的实时通信,并且可以通过上位机实现对下位

24、机的控制功能。(5) 能够在上位机界面实现对各监测数据的实时显示和报警,并可以对数据库进行相应操作,比如实现查询和报表打印等功能。(6) 能够通过网络访问本地数据库,读取相关数据。2.1.4论文的结构本论文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介绍远程温湿度采集及控制系统的设计的基本框架,以及课题的背景及意义,并论述了研究内容和目标,最后说明了本论文的组织结构。第二部分介绍了下位机硬件电路设计,以及对选用器件的性能要求所作的简要分析。第三部分是对软件设计部分的介绍。第四部分是对网络访问的技术介绍以及本次设计的前景和展望分析。第三章 环境无线监测硬件系统的设计本节介绍下位机的硬件电路设计。其流程如图3。性能分析选

25、择器件接口设计硬件测试结束图3 硬件设计流程图3.1 STC单片机简介STC89系列单片机是MCS-51系列单片机的派生产品。它们在指令系统、硬件结构和片内资源上与标准8052单片机完全兼容,DIP40封装系列与8051为pin-to-pin兼容。STC89系列单片机高速(最高时钟频率90MHz),低功耗,在系统/在应用可编程(ISP,IAP),不占用户资源。3.1.1 STC单片机接口性能分析3V/5V工作电压,操作频率033MHz(STC89LE516AD最高可达90MHz);5V工作电压,操作频率040MHz;大容量内部数据RAM:1K字节RAM;64/32/16/8kB片内Flash程

26、序存储器,具有在应用可编程(IAP) ,在系统可编程(ISP),可实现远程软件升级,无需编程器;支持12时钟(默认)或6时钟模式;双DPTR数据指针;SPI(串行外围接口)和增强型UART ;PCA(可编程计数器阵列),具有PWM的捕获/比较功能;4个8位I/O口,含3个高电流P1口,可直接驱动LED;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可编程看门狗定时器(WDT);低EMI方式(ALE禁止);兼容TTL和COMS逻辑电平;掉电检测和低功耗模式等。3.2基于WEB的远程温湿度监测系统的硬件接口设计3.2.1 STC89C52引脚介绍进行单片机的接口设计首先需要分析一下STC89C52单片机的引脚。STC

27、89C52单片机拥有四个并行口其中P1口为准双向口,P2口为可作为地址总线输出口的准双向口,P0口可作为地址/数据总线口的三态双向口,当P3口作为8为双向I/O端口时,其内部具有上拉电阻,输出缓冲器具有对称的驱动特性,可以输出和吸收20mA大电流。此外,它还可以作为AD转换引脚。当P0、P1、P2端口全作为普通I/O口时,和P3口功能基本相同。另外,P3.0和P3.1作为串行通信口实现上位机和下位机间的串口通信连接。单片机结构见图3.2.1。图3.2.1 STC89c52单片机引脚图3.3 下位机硬件电路介绍与设计首先,介绍一下时钟和复位电路的设计。时钟电路的设计。本设计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石

28、英晶体频率较稳定,抗干扰能力较强。具体电气连接电路见图3.3.1。图3.3.1 时钟电路图3.3.2 复位电路(2) 复位电路的设计。51单片机使用的是高电平复位,其连接方法比较固定,其常见接法见图3.3.2。刚上电时,电容C7促使REST引脚保持一段时间的高电平使电路复位,这属于上电复位。当按键按下时,REST与电源正极通变高电平,电路发生复位,程序终止运行后从新开始运行,程序运行的起点是main函数,这是手动复位。采用上电复位和手动复位相结合的硬件电路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3) 键盘接口电路采用独立键盘的方法,利用三个按键完成系统参数的设定,三个按键分别定义为功能选择键、加一键和减一键

29、,具体实现过程为系统初始化后后,系统以轮询的方式进行键盘操作扫描,当检测到功能定义键第一次输入低电平即第一次按下时,启动设置下限功能,功能定义脚第二次按下启动设置上限功能,功能键第三次按下则退出阈值设置功能。采用功能键控制的方式可以在节约接口的同时使系统功能集约化。键盘电路见图3.3.3,图中硬件电路采用上拉电阻的作用是保证按键没有被按下时各引脚输入为高电平,提高系统稳定性。图3.3.3 键盘接口电路(4) 显示电路部分采用了LCD1602液晶,具体的电路如图3.3.4。图3.3.4 LCD液晶显示电路(5) 串行接口及其电路的设计。串行通信的发送方向和接收方向共用一个缓冲器,只是缓冲器的地址

30、不同。工作方式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本系统采用全双工方式进行通信,即在下位机上传数据时上位机可以同时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51单片机的串行口是一个全双工的异步串行通信端口,特殊功能寄存器SCON对串行通信起控制作用可设置工作波特率等。图3.3.5 MAX232芯片引脚及连接图图3.3.6 MAX232硬件连接方法MAX232芯片介绍。电平0 +5v,max232就是用来进行电平转换的,该器件包含2驱动器、2接收器和一个电压发生器电路提供TIA/EIA-232-F电平,MAX232芯片引脚及内部逻辑见图3.3.5。该器件符合TIA/EIA-232-F标准,每一个接收器将TIA/EIA-23

31、2-F电平转换成5-V TTL/CMOS电平。每一个发送器将TTL/CMOS电平转换成TIA/EIA-232-F电平。(6) 传感器的选择和使用。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DS18B20 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即“一线器件”,其具有独特的优点:采用单线制数据传输,支持单线元件扩展;测温范围大适应范围广;因而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湿度传感器采用DHT11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体积小测定范围大的特点同样也为单总线原件,便于系统功能扩展。硬件连接图分别见图3.3.7、图3.3.8。 图3.3.7 DS18B20管脚及内部结构图图 图3.3.8 DHT11连接方法(7) 继电控制模块和报警

32、模块。继电控制是系统控制核心环节,采用5V继电器实现控制过程小电压对大电压的控制,继电器采用三极管驱动,继电器驱动电气设备在图中以LED指示灯代替,本设计采用的继电器型号为SRD-05VDC-SL-C可由5V电压驱动,最大控制变量达到10A/250V可以满足大部分电气设备的运行要求,电气连接电路如图3.3.9所示。图3.3.9 继电器连接电路图 图3.3.10 实物图报警模块主要功能是在现场温湿度超出设定阈值时对外界发出警报,此部分采用蜂鸣器作为报警设备,同时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对硬件进行了冗余备份,具体做法是在蜂鸣器上并联LED指示灯,这样在其中一个报警设备出现故障时另一个冗余设备可以继续工作

33、而不会影响系统稳定性。(8) 硬件整体实物图和电路图如图所示图3.3.11 下位机硬件电气连接图第四章 环境无线监测系统软件设计4.1 软件设计流程本节将根据相应的硬件自下而上的设计相应程序或软件。首先对键盘、显示、报警、串行通信部分设计对应的程序,并对这些程序加以排列、组合以获得最佳控制状态,最后设计高层人机接口程序(上位机)。软件总体程序流程见图4.1.1。具体软件流程图如图 4.1.1所示: 图4.1.1 软件流程图4.2 键盘及显示部分程序设计键盘部分:设计中使用三个独立键盘,分为一个功能键和两个设置键,将单片机接口设为高电平输出,键盘引脚接低电平。检测到输入引脚有低电平时,使用软件延

34、时10ms防止干扰,再次检测,若仍然为低电平,则说明有键按下,执行相应程序。显示部分:设计采用的是LCD1602液晶显示器,其工作指令如表1。LCD1602液晶显示器的初始化过程如下:1.延时15ms;2.写指令38H(不检测忙标志);3.延时5ms;4. 写指令38H(不检测忙标志);5. 延时5ms;6. 写指令38H(以后每次写指令、读/写数据操作之前均需检测忙信号);7. 写指令38H:显示模式设置;8.写指令08H:关闭显示;9.写指令01H:显示清屏;10.写指令06H:显示光标移动设置;11.写指令0CH:显示开及光标设置。表1 LCD1602指令表4.3 报警和继电控制程序设计

35、控制中心将检测元件测得的数据与预先设定的阈值相对比,得到相应的返回值从而触发报警和电气运行,具体分为三个信号输出,当现场任一检测点温湿度超出设定阈值时蜂鸣器控制引脚均输出脉冲信号触发蜂鸣器和LED告警,继电器的控制则在进行数据比对之后分别触发不同的继电器达到控制目的,继电器控制流程见图4.3.1。图4.3.1 继电控制流程图继电控制部分具体代码为:if(tempsheding2)|(temp1sheding2)|(temp2sheding2)P3_6=1;elseP3_6=0;if(tempsheding1)|(temp1sheding1)|(temp2sheding2)|(temp1shed

36、ing2)|(temp2sheding2)P3_3=1;elseP3_3=0;4.4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温度量采集使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温度数据关系如表2所示。表2 DS18b20温度数据关系图根据DS18B20的通讯协议,主机控制DS18B20完成温度转换必须经过三个步骤:每一次读写之前都要对DS18B20进行复位,复位成功后发送一条ROM指令,最后发送RAM指令,这样才能对DS18B20进行预定的操作。复位要求主CPU将数据线下拉500微秒,然后释放,DS18B20收到信号后等待1660微秒左右,后发出60240微秒的存在低脉冲,主CPU收到此信号表示复位成功。DHT11湿度传感器的

37、工作流程为:通过单总线访问 DHTXX顺序归纳如下: 1. 主机发开始信号 2. 主机等待接收 DHT11 响应信号 3. 主机连续接收 40Bit 的数据4. 校验和数据处理 4.5 串行通信接口程序设计本设计用到的硬件和软件清单如表3所示。表3 设计用软、硬件序 号名 称数 量1PC或IPC22串口通信线(三线制)13Visual Basic 6.014Access 2003数据库1设计目的是实现下位机与上位机的实时通信包括下位机实时上传数据和上位机对下位机发送控制命令,以及完成上位机对数据库的调用和查询功能。4.5.1下位机部分程序设计下位机部分串行发送数据系统框图如图4.5.1所示:图

38、4.5.1 下位机数据发送系统框图下位机部分采用单片机作为主控中心,单片机控制信号为TTL电平高电平为+5v低电平为0v,而计算机串行通信采用RS232电平高电平为-12v低电平为+12v,要进行通信必须进行相应的电平转换本设计中采用RS232芯片进行电平转换。单片机串行通信端口P3.0、P3.1连接到MAX232芯片进行电平转换,然后通过9Pin串行接口连接到计算机。数据发送采用轮询方式进行,程序每运行一次发送一次数据,数据在发送时采用按位发送的方法,因为下位机需要上传的数据换算成十进制数是一个三位数,而串行通信每次发送的数据为八位不能一次发送完,同时由于有多路数据需要上传因而必须在所发送数

39、据前添加相应的标志位以便对各发送数据进行区分,上位机接收数据后再进行组装。具体数据发送格式如图4.5.2所示,各数据位的分离方法具体为取余法和取模法。初始化起始位FA第一个数据百位第一个数据十位第一个数据个位第二个数据结束位FB下一次发送图4.5.2 下位机发送数据格式数据发送部分程序如下:void init_ser(void)SCON=0x50;/串口工作模式1,8位数据TMOD=0x20;/定时器1模式2,8位自动重装PCON=0x80;TH1=0xFD;/波特率为19200,晶振为11.0592IE=0x90;/允许串口中断TR1=1;/启动定时器1TI=1;void serial()

40、interrupt 4 using 3/中断程序,用于数据发送/下位机数据发送处理4.5.2上位机部分程序设计上位机采用VB语言编写交互界面,同时后台运行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数据库对现场数据进行存储,并通过上位机对数据库的调用在界面实时显示现场温湿度数值及其相应曲线。上位机设计的重难点在于串口从下位机接收到数据和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里并实时显示在界面上。上位机串行通信的实现借助于VB自带的Mscomm控件等,相应控件从VB部件选项卡中进行调用。上位机总体流程图如图4.5.3所示。图4.5.3 上位机总体设计图从串口采集数据主要采用的控件有:Mscomm32.o

41、cx控件,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中添加该控件,需要设置com口(可修改)、波特率(9600)、数据位(8)、停止位(1)、校验位(0)等,通过OnComm()事件驱动方式接收数据。由于VB的串行通信组件并不会主动出现在工具箱里中,当我们需要MSComm控件时,首先要把它加入到工具箱中。让MSComm控件出现在工具箱中的步骤如下。选择“工程”菜单下的“部件”子菜单,在弹出的“部件”对话框中,在“控件”选项卡属性中选中“Microsoft Comm Control 6.0”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后,在工具箱中就出现了一个形似“电话”的图标,它就是MSComm控件。

42、工具箱中有了MSComm控件,就可以选择MSComm控件的图标后将其添加到程序窗体上,利用该控件编程,PC就可以通过VB实现与串口设备的串口通信了,其他需要的 控件调用方法与MSComm的调用方法一致。完成控件的添加之后开始上位机界面的设计。(1)首先向新建界面添加串口通信控件MSComm。(2)为了实现连续的自动接收,将工具箱中的Timer控件添加到程序窗体上。(3)按需求添加文本框控件:用于输入要发送的字符和显示要接收的字符。(4)添加两个标签控件:Label1和Label2,作为发送和接收字符区的标签。(5)添加一些按钮控件:Command用于执行执行发送或接收字符命令。(6)添加ADO

43、控件,用于上位机和数据库表的连接,便于上位机对数据库表的调用。(7)添加DATA Grid控件即网格控件,用于将上位机调用的数据库表中的内容进行显示,便于对数据库工作情况的监控。(8)添加picture控件,用于对温湿度走势变化情况进行实时曲线显示,便于对温湿度值的直观了解和对比。(9)添加Shape控件,用于对温湿度值的报警,阈值范围内为绿色,超阈值为红色。(10)添加DTPicker控件用于选择数据库查询的时间范围。由于本设计涉及多个界面间的相互调用和连接故应建立多个界面拖放相应的控件并进行相应的编程操作,具体页面包括登录页面、监控主页面、数据库查询页面、程序说明页面。本设计中上位机可以实

44、现的功能如下:实时采集三路温度信息和一路湿度信息并在上位机界面分别以数字和曲线的形式进行显示,曲线显示时三路温度分别以不同的颜色表示便于对比、区分。上位机可以对每一路数据单独设立阈值并分别进行报警操作,增强系统稳定性、精确度。上位机可以通过串行通信的方式控制下位机继电器运行进而控制进而控制相应电气运行,并可以通过上位机对下位机进行阈值进行设置,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现场巡查人员工作量。上位机可以调用数据库并在上位机界面实时显示数据库内容,同时可以通过上位机设置数据库存储频率,增加数据可用性。通过上位机可以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和修改,同时可以调用打印功能进行报表打印。上位机接收数据部分程序如下:Select Case MSComm1.CommEvent Case comEvReceive 收到 RThreshold # ofchars.xv: Dim hk As Variant hk = MSComm1.Input第0通道数据接受与处理 If hk(0) = &HFA Then 通道0的开始标志位 z_start = True ovt = 0 End If If hk(0) = &HFB Then 通道0的结束标志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