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校贫困生的资助.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36068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高校贫困生的资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分析高校贫困生的资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分析高校贫困生的资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分析高校贫困生的资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析高校贫困生的资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高校贫困生的资助.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析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摘要:本文从政府经济学的视角,阐述了高等教育的投资品属性和“准公共物品属性”。对高校现行资助贫困生的七种方式,即政府奖学金、政府助学金、社会(企业)奖学金、贫困生补助、减免学费、勤工俭学、助学贷款,进行了再分类,分成赠予型资助、劳务报酬型资助和“延迟付费型资助”三种类型;并从政府经济学的角度对三种资助方式的公平功能与效率功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把“延迟付费型资助”方式作为政府资助高校贫困生的最优选择。 历史上国家高等教育大多是由政府资助的,在罗马帝国时代,高等教育性质的学校就受到帝国财政的援助,国家出资在罗马、雅典、亚历山大里亚和迦太基设立法律学校,并设立奖学金吸引四面八方的

2、学生到此来求学。在中国历史上,朝廷的国子监、各州府县学和各种书院业也都是由朝廷上直接拨款设立的教育机构,并多采用了教养合一的办学模式,学生免费入学,而且领取公费津贴1。在公费高等教育时代,不存在所谓的“贫困生”概念,学生的生活费都是政府资助的,在量上也是一样的。“高校贫困生”一词是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实施而出现的一个历史概念,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力量的强大,必将推出历史舞台。本文就现阶段我国高校贫困生的资助责任及资助方式选择,从政府经济学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一、高等教育的属性及高等教育产品的特点,决定了政府理应承担起资助高校贫困生的历史责任1、高等教育的投资品属性分析。把高等教育定

3、性为消费品还是投资品,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TW舒尔茨和加里贝克尔率先把“人力资本”的概念引入经济学的分析中,使古典经济学的“资本”概念开始向广义拓展。持人力资本理论观点的教育经济学家毫无疑问地把高等教育当成了一种生产性投资品,认为高等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个人选择行为。虽然具有公益性的特点,但是投资的从长期性来看,能给受教育者带来收益,从社会观点来看,大学教育是一种消费还是一种投资问题,完全取决于供求关系,在那些每年培养大批找不到工作的文科毕业生的低收入国家,大学教育基本上一种消费,难以维持因为培养费用如此之高。今天许多国家的预算中大大强调高等教育、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

4、,趋势是赞同把这类教育看作是投资开支,并把他们置于绝对优先的地位。”2、高等教育产品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分析。一般的公共物品都具有“外部效应”,而且是正的“外部效应”,高等教育的“外部效应”表现在:除了给受教育者本身带来高的社会地位和预期收入以外,还表现在推动社会经济增长、政治文化发展、社会稳定和增加社会流动性等方面,这正是政府为之奋斗的目标。3、政府资助高校贫困生的效率与公平分析。高等教育的投资品属性,决定上大学是一种个人选择的投资行为。既然高等教育是“准公共物品”,除了给受教育者本人带来收益以外,还具有正的“外部效应”。按照市场经济效率法则和成本分担原则,“谁收益谁付费”,政府既然是高等教

5、育外部效应的受益者,资助高等教育分担成本,就责无旁贷,这是毫无异议的。经济公平只是问题考虑的一个方面,政府除了具有资源配置功能以外,还有通过转移支付的再分配功能,促进社会公平。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下的特困生是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经济上的困难,使他们的求学历程陷入履步为坚的境地,不但影响了他们的学业,而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有的学生,因为经济困难,不得不放弃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不但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更有违于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出于社会公平的考虑,政府更应该承担起扶持高校贫困生的历史责任。二、政府对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的分类及其政府经济学分析从政府经济学的视角分析高校贫困生资

6、助方式,我们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促进社会公平方面,更加注重从边际的角度来分析问题。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的再分类。一般认为,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七种:政府奖学金、政府助学金、社会(企业)奖学金、贫困生补助、减免学费、勤工俭学、助学贷款。根据性质进行再分,分为三种类型:赠予型资助,劳务报酬型资助和“延迟付费型资助”。三种资助方式的绩效分析。(1)赠予型资助以“无偿性”领取为特征,不同的补助项目资助金额也不相同,它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能够一次性给予较大数额的资助,有助于解决交费数额较大的学费问题。(2)劳务报酬型资助方式,是通过合法劳动获取资助金,在一定意义上含有市场交换

7、的因素。学校为贫困生提供助学岗位,根据贫困生提供劳务的数量和质量,按时给他们发放劳动报酬。由于这种资助方式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劳动为代价,能够有效减小非贫困生竞争助学岗位的动机,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依靠劳动取得合法收入的意识。(3)“延迟付费型资助”是政府通过提供借款、低息贷款或者通过商业银行补贴贷款的形式,为贫困学生解决暂时经济困难问题,等学生有了支付能力或者就业后分期偿还贷款的资助方式。贷学金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动力。很多学生把获得奖学金当成他们理所当然得到的权利,这会降低他们的责任感,缺乏义务意识。接受助学贷款的贫困生,更容易产生责任感和感恩的思想,在学习上也会更有动力,发

8、愤图强,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尽快找到工作偿还贷款。三、政府资助高校贫困生的理性选择资助高校贫困生是关乎效率与公平的两难问题,高等教育的投资品属性、“准公共物品”特性和外部效应特征,使政府成为高等教育的收益方,按照“谁收益谁负担”的原则,政府因该成为资助高校贫困生的主体。目前来说,国家经济不发达,还没有达到高等义务教育的程度,资助资金有限,贫困生数量庞大,僧多粥少,如何使政府有限的贫困生资助资金得到最高效率的使用,是国家、社会和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在三种贫困生资助类型的比较中,找到政府资助贫困生最有效的资助方式。1、“延迟付费型资助”-政府资助贫困生的最优选择。通过对三种资助方式的比较,

9、在制度设计合理的情况下,无论是出于公平还是效率的考虑“延迟付费型资助”无疑是最佳的资助方式。建立以贷学金为主的“延迟付费型资助”制度,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贫困生资助贷款的来源问题。从我国的金融市场和贫困生对贷款金额的需求情况来看,资金来源是有充分保障的。2000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为643万人,按贫困生率20%计算,每位本科生四年需要学费及生活费按3万元,平均还贷期限为10年,未来10年内每年平均新增招生量100万,每年增加贫困生20万人,10年内累计共需贷款为64320%+5(20+200)万人3万元/人=3685.8亿元。我国是高储蓄率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储蓄余额会在现有的6万

10、亿元基础上继续增加,就是按6万亿元计算,3685.8亿元仅占6万亿元的6.14%,如果再把10年内到期的还款计算在内,贷款资金来源将更加充足。二是,如何保证贷款方本息的按时回收,减少不良贷款的比例。建立“政府贴息的贫困生生源地贷款”制度,通过政府招标,鼓励地方商业性银行积极参与,建立直接由学生家长提供担保的信用助学贷款,能够有效规避助学贷款的风险,是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助学贷款方式。有80%贫困生来自农村,由地方性的农村信用社或者农业银行基层营业所办理助学贷款。同时,为了提高贷款机构的积极性和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贷款,地方政府应该为学生贷款提供担保,对因助学贷款引起的银行坏帐由政府承担责任

11、。2、劳务报酬型资助-政府资助贫困生的次优选择。由于劳务报酬型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性,增强服务意识,在参与社会劳动的过程中增强劳动技能,积累自己的社会资本,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非贫困生竞争助学岗位的动机,促进公平,提高了效率,应该成为政府资助贫困生的次优选择方式。但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足够的助学岗位,帮助他们协调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在学好业务知识的前提下参与勤工助学。3、赠予型资助-需要改革的资助方式。由于增予型资助的“无偿性”,使得这种资助方式在公平与效率方面多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改革。笔者认为,一种更为公平有效的办法是取消资助金发放的“无偿性”,把这部分资金改为政府资助贫困生的 “无息借款”基金。学校在认真考察的基础上,把钱借给贫困生,由学生家长承担还款责任,以毕业后10年为限归还本金,不计利息。这样就可以在体现公平与效率的前提下,将这部分资金变成可以“循环”使用的贫困生资助基金,即可以使更多的贫困生得到资助,又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