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与方法比较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37363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与方法比较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与方法比较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与方法比较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与方法比较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与方法比较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与方法比较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与方法比较研究.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 * * 本 科 毕 业 论 文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与方法比较研究作 者: 学 号: 专 业: 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 二零 年 月 日摘 要内部控制是随着社会经济进步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企业内部控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阶段,最为显著的研究成果是美国的COSO报告。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及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五个阶段。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并在

2、控制环境要素上面做了着重的比较,提出构建动态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建议,以及怎么让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目标整合,从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环境,基本规范,COSO报告目 录正文摘 要1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动态过程- 1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1 -(二)企业必须建立动态的内部控制机制- 1 -1、转变观念从被动遵守到主动作为- 1 -2、明确决策层在构建动态内部控制机制中的责任- 2 -3、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风险识别、应对能力- 2 -二、国内外内部控制的研究及比较- 2 -(一)国内内部控制

3、的理论探讨- 2 -1、内部控制目标的研究- 2 -2、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 2 -3、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3 -4、内部控制的评估状况- 3 -5、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3 -(二)国外内部控制的借鉴和学习- 4 -1、内部牵制阶段- 4 -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4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4 -4、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4 -5、企业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5 -(三)国内外内部控制环境的比较- 5 -1、内部控制环境的含义比较- 5 -2、公司治理环境的比较- 6 -3、内部审计的比较- 7 -4、组织机构的比较- 8 -5、企业文化的比较- 8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4、 8 -(一)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9 -(二)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健全企业风险控制体系- 9 -(三)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内部控制意识- 9 -(四)加强内部审计,加强内部控制的检查监督- 10 -(五)建立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内部控制监管力度- 11 -(六)加大社会监督的鉴证、服务功能- 11 -(七)加强政府的监督力度,严格执法机制- 11 -四、结束语- 12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动态过程(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

5、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一般而言,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方面。要准确理解内部控制定义,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1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不断改进的过程;2内部控制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它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级、各项业务和各个环节,需要各部门紧密配合,形成一个规范、完整的工作体系;3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授权合理、责任明确、程序清晰、考核到位的控制制度,并广泛传播让所有员工清晰理解。(二)企业必须建立动态的内部控制机制1、转变观念从被动遵守到主动作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企业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

6、度。但是仍会出现很多问题,甚至是重大问题。这就是人们固化了制度,认为只要“尽职遵守”便会没有风险。将很多精力放在了细小的制度规定上,而忽视了会导致企业失败的重大风险,这种做法会导致内部控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思路从制度执行向评价组织整体风险发展转变,重视识别和评价组织整体层面风险,及时筛选和识别控制信息,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2、明确决策层在构建动态内部控制机制中的责任现代内部控制越来越强调决策层在企业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过去我们通过管理层实施的内部控制已经发生了变化。决策层(董事会)要控制整个组织的风险偏好,从总体的高度把握整个组织层面的风险水平,进而对各个次级

7、单位提出要求并监督落实。因此完善公司治理,明确决策层在构建动态内部控制机制中的责任也是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使内部控制参与到宏观决策中,发挥其应有作用。3、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风险识别、应对能力现代企业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其环境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内部控制不能消极地应对这些风险,而是要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构建动态管理的内部控制机制,主动地识别、筛选并尽可能减少风险所带来的伤害。通过整个积极的风险应对的控制过程,引导组织成员学会创新,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能力,提高整个组织面对风险时的灵活性,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二、国内外内部控制的研究及比较(一)国内内部控制的理论探讨1、内部控制目标的研究

8、制定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基本理论有治理结构中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监事会的权责安排、企业产权关系和企业经济管理要求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内部控制目标和企业目标具有一致性,是企业管理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2、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内部控制结构的框架性体现了需要在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内讨论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机制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对合理的内部管理组织机构,强化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确立全员性与全程性的内部控制质量意识,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全方位提高会计监督的整体水平。基本思路是理论研究支撑下,政府政策引导的推动作用下,各单位自己组织实施,社会中介机构提供咨询服务, 主要任务是建成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立

9、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机制以及研究内部控制评价体系。3、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目标存在一致性,方法上有着共同之处,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因素。担任了内部管理监控的角色,此时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而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如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等也发挥了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在本质上却是一种相互包含关系,内部控制制度应结合公司治理模式进行设计,同时实现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目标需要内部控制发挥媒介作用。4、内部控制的评估状况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制度健全性的评价和制度有效性的评价两个方面。评价原则有健全性

10、原则、适用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其中定性评价主要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合法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定量评价的前提是要有定量评价标准作为参考,然后通过模型评价其健全性和有效性。目前我国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体系尚未建立,需要我们在建立的过程中考虑到评价什么、怎么评价、谁来评价和评价之后怎么办等问题,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体系。5、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随企业的环境和风险的变化而变化,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应根据对风险的评估,内部结构以及成本效益原则来综合考虑,对于可能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风险。按其分解出的影响

11、因素的重要性来设计内部控制从我国内部控制实践的角度上来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并非平行的关系,而是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则是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延续,同时内部控制可以从风险控制的方式和手段的角度来阐释,风险管理却是从风险控制的目的角度来阐释的,另外内部控制的思想内涵经历了简单经济环境下的实物风险控制、报告风险控制、经营风险控制以及合规性风险控制,最后作为一种内部风险控制机制融入到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之中。(二)国外内部控制的借鉴和学习1、内部牵制阶段最早内部牵制的概念中包括了职责分工、会计纪录和人员轮换三个要素,之后有了一个完整的定义,内部牵制是账户和程序组成的协作系统,以职务分离和

12、交互核对为重点,防止舞弊的发生。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1929年出现的经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危机过后,各企业认识到控制与监督的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了财务与会计,应该包含了所有部门和全部经营活动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首次提出内部控制的概念,其中内部控制被认为是协调各方面的组织计划和与之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 目的在于确保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完整性,提高经营效率,保护资产及推动管理部门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西方国家对内部控制研究进一步深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内部控制结构首次取代内部控制的概念,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主要的特点表现在是一种既定的程序上

13、,具体包括的内容有内部控制环境 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4、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90年代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的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指出内部控制是企业从上至下所有员工都要参与的,提高营运效率,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相关法令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要素有控制环境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1999年特恩布尔报告指出一个合理的内部控制系统应具备的特征和包含的要素,并设计了评价内部控制系统要素有效性的一系列标准,使得公司在构建和实施内部控制时更加合理和灵活。5、企业全面风险管理阶段2002年美国政府为根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丑闻带来的不良经济影响颁布了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

14、的出台对上市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些中国企业开始退出美国证券市场,具体是指内部控制披露由自愿进入了强制阶段 公司的内部控制必须受到外部的监督2004年COSO对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进行了扩展,更加关注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领域,公司不仅可以借助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来满足内部控制的需要,还可以借此转向全面的风险管理过程,这样内部控制成为企业整体化风险管理中主要关注如何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财务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内部控制不仅是面向过去实际过程的反馈型控制,也包括面向未来的前馈控制和过程控制,是贯穿于战略控制管理控制和作业控制中的全面控制。(三)国内外内部控制环境的比较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在

15、内部控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稳定持久发展,降低企业内部风险的基石。中美内部控制法规都对内部控制环境作出了相关规定,然中国内部控制规范于近年才颁布,尚不够成熟完善。文章就中美内部控制环境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启示,以指导我国企业更好地进行内部控制建设。下面国外以美国为例比较下内部控制环境的异同。1、内部控制环境的含义比较美国ic-if认为,“控制环境决定了企业的基调,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控制环境提供了内部控制的基本规则和构架,是其他四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对企业行为架构、目标设立和风险评估的方式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控制环境包括

16、员工的诚信度、职业道德和能力;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权力和责任的分配、人力资源政策;董事会的经营重点和目标等。” erm框架指出,内部环境包含一个组织的基调,影响其员工的风险意识,同时还是企业风险管理所有其它组成部分的基石,提供纪律和结构。内部环境影响企业战略和目标的制定、业务活动的组织和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执行,还影响企业控制活动的设计和执行、信息和沟通系统以及监控活动。内部环境因素包括风险管理哲学、风险文化、董事会、诚信和道德观、能力承诺、管理哲学和经营风险、风险偏好、组织结构、权力和责任的分配、人力资源政策和实务等。 我国基本规范认为:“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

17、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职业道德修养与胜任能力、企业文化、法制意识等。”应用指引指出,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支配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 可以看出,中美都认为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其他组成要素的基础,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保障。但是,美国coso框架是通过阐述控制环境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来进行解释的,认为控制环境应当包括两大方面或具备两大职能,即设定一个组织的基调和提供内部控制其他要素建立的基础。而我国基本规范没有强调设定一个组织的基调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职能,也没有说明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基

18、础。应用指引中虽然比较全面认识了内部环境的作用,但没有厘定控制环境的内涵。 美国coso框架中对控制环境因素的划分主要是以控制环境因素责任主体的不同进行的,除了人力资源和实务具有间接影响性之外,其他环境因素都有直接影响性。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中规定的内部环境因素较多,对其划分参考美国coso框架的痕迹较明显。在应用指引中还提出了如公司治理结构、发展战略、社会责任等热点概念,但没有充分考虑内部环境的本质,看不出这些因素提出的理论依据和分类标准,并且同一体系下的分类明显不一致,使得设定的环境因素显得不够严密和成熟。2、公司治理环境的比较公司治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最高层次,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民主、

19、透明的决策程序和管理议事规则,高效、严谨的业务执行系统,以及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反馈系统。中美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规定有以下不同。 美国采用市场导向型公司治理模式,是“一元制”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和董事大会组成,不设监事会,公司治理中的常设机构是董事会,负责制定决策;执行工作由经理层负责,独立董事负责监督执行董事及经理层;我国公司治理结构采用的是“二元制”,即单独设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和经理行政管理系统,并全面规定了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形成的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权力制衡关系,以及他们在公司治理中的职责。美国侧重于规定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相对于管理层的独立性、成

20、员的经验和声望、对企业活动的审查参与度和其行为的适当性,以及他们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我国则侧重于规定公司治理机构的设置和权责分配,分别规定了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3、内部审计的比较美国ic-if中指出,由于在企业中的组织地位和权威性,内部审计在监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内审人员在评价、维护企业内控系统有效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erm框架也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风险管理的监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业绩质量依赖高级管理者、下级管理者或部门执行人员的特殊要求,通过对管理者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控、检查、评估、报告和提出改进建议来帮助管理者和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 我国基本规

21、范规定,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报告。 美国相关规定中没有专门对内部审计作明确规定,只是在组织结构中提及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将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作为组织结构中的一个例子,对内部审计多在萨班斯法案中作出规定。我国基本规范和应用指引中则有明确规定,专门特别强调了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权责配置和职能发挥要求。4、组织机构的比较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

22、以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舞弊风险,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我国应用指引中的组织架构包含公司治理、组织结构和权责分配三个方面,相对应于美国内部控制环境中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组织结构、授予权利和责任的方式三个方面的内容。 中美组织架构在规定上详略不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一方面,美国的规定理论性较强,内容比较详细,将二者分别进行规定,侧重于对组织结构、授予权利和责任的方式涵义的解释和设计,以及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我国应用指引的规定则带有很强的原则性,侧重于根据企业内部控制需要来设计组织结构和权责分配,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进行规定,强调内部控制对组织结构和权责分配的作用

23、。另一方面,美国对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作为权责分配的例子,对其规定很简略;而我国则专门强调了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5、企业文化的比较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我国应用指引中所指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的整体价值观,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经营风格与职业操守,员工的行为守则等,这与美国coso框架中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员工的诚实性和道德观是相对应的,但是二者侧重点不同。 美国coso框架中规定了风险观念、正规化观念、会计观念等一些对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有直接影响的方面,没有涉及法律法规遵循性的观念,

24、以及其对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基调形成的重要性;我国基本规范则强调企业法治观念,要求企业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营造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但规定过于宽泛,缺乏企业文化应当包括的行为规范方面的规定,对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的规定也不足。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和建议(一)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是以制度的形式存在的,我们要围绕财务报告真实性、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达成企业发展战略和遵循法律法规四个目标,从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方面建立一套渗透所有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控机制。面对日趋多变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企业面临的风险大为增加,对企业实现

25、目标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只有将风险和内部控制制度相结合,将风险分解到各个业务流程,找出风险点并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才能有效化解企业面临的风险,构建出贯穿各个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体系。(二)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健全企业风险控制体系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资本运作日益复杂以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企业运营面临越来越多的经营风险。目前,不少企业经营状况并不尽如人意,会计信息失真,坏账损失巨大,表外损益失控,企业效益不佳,甚至亏损严重以至于财务失败,中航油(新加坡)事件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中航油公司自2003年开始隐瞒总公司私下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发生重大亏损总计约5.54亿美元,导致公司现金流量

26、枯竭,经营难以为继。由于公司在场外进行交易,集团和监督机构通过正常的财务报表都没有发现,从而使中航油事件从一个并不很大的失误开始酿成大案。造成这些状况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企业对风险的内部控制不够完善。而内部控制方法属于公司管理的范畴,必须涵盖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并且其核心是风险控制,因此风险控制的方法要以审慎经营、防范和化解风险为出发点。(三)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内部控制意识只有所有员工都清楚他们在企业、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位置和角色,并协调一致,才能推动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转。其中,企业领导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又是关键。企业领导者经营活动中的随意性往往会限制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严重的甚

27、至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反之企业领导者注重内部控制,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便能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形成强大的企业合力,就能促进整个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高员工内部控制意识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培训,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什么是内部控制,为什么要进行内部控制,从思想上重视内部控制。金融危机是美国公司惹的祸,但实际上我们企业也确实存在很多问题,现行制度规定企业的重大问题由集体决策,集体决策的结果就是谁也不承担责任或推卸个人责任。这种培训是让每位员工都有内部控制的意识和责任。其次要完善制度、流程、授权和职责分工,加强实务指导,让每位员工都知道自己在内部控制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

28、什么程度,有什么责任。真正将内部控制融入员工日常工作中。最后要提高内控检查人员工作能力,真正掌握内部控制实施技术、方法和工具,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四)加强内部审计,加强内部控制的检查监督企业能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切实予以实施,需要有监督力量。作为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控制手段的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独立性,更能从企业全局角度监控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决不止于提出问题,更能从企业利益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提供防范风险加强内控的有效建议,帮助管理层落实整改措

29、施。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从当前国内外内部控制实践看,企业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大多由内部审计部门承担,这对企业内部审计资源安排和专业能力产生重大影响。据统计,内部控制实施初期1-2年内审部门会将大部分审计资源用于内部控制,被迫减少常规审计项目,从第3年开始会降低分配给内部控制的审计资源比例,但仍占审计资源的40%左右。从笔者所在企业看,现有内审资源远不能满足内部控制检查需要,临时从下属企业抽调人员组成工作团队的方式也有其弊端,不仅团队人员不够稳定,而且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得不到持续提升,给内部控制检查工作的质量带来重大影响。参照美国公司内部控制检查较为成功的做法,内审部门要积极改变现有工作

30、方式,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加强内部控制检查力度,比如我们可以使用内部控制自评(CSA)技术,将内部控制检查工作逐步转移到下属单位和业务管理部门,即由下属单位和管理部门开展自我评价工作,内部审计进行指导,并进行抽样检查。这种方法对于管理部门来说,管理人员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业务流程、重要风险、关键控制点以及存在的缺陷,有利于加强管理;对于内审部门来说,可以减少检查工作量,节省审计资源,也可以缓解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工作时人际关系的紧张。另外,我们也可以积极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固化内部控制检查程序和方法论,规范内部控制检查、报告、披露、归档、后续跟进等工作,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汇总和分析能

31、力。(五)建立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内部控制监管力度内部会计控制因制度本身及人为因素的制约,存在固有的局限,企业能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切实予以实施,还必须依赖于外部的监督。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政府部门监督、社会监督构成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其中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部门监督就属对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 (六)加大社会监督的鉴证、服务功能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评价企业信誉高低的标志,这就督促会计主体从自身利益和社会形象出发,自觉实施内部控制。会计事务所也要积极开展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咨询工作,为企业建立和实施

32、内部控制提供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从而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七)加强政府的监督力度,严格执法机制 政府部门监督在会计监督中具有权威性,而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应依法推动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一方面,要正确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依靠政府监督的权威性,综合利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加大惩治力度,对因内部控制失控导致的各种问题,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责任;另一方面,财政部门应协调审计、税务、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依法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监督检查,共同营造一个促进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良好环境。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依靠国家企业和社会三方面的努力,营造一个内部控制氛围,

33、一方面由政府或权威部门制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另一方面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做出强制安排,从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着手,切实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四、结束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是搞好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是深化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企业特别是领导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放到重要位置上,并给予充分重视,努力把企业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参考文献1 周小燕.国外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综述A.广东2 李娟. 构建动态内部控制机制的几点思考和建议A3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演化及未来趋势:4 周小易. 现代商贸工业 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比较研究. 2012年第10期5 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6 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117 杨英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J万方数据库,20058 祁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研究J中国知网,20019 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