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责任的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40725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社会责任的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基于社会责任的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基于社会责任的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基于社会责任的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基于社会责任的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社会责任的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社会责任的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毕业论文.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社会责任的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 摘 要近年来,中国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暴露出来的食品生产、销售中肆意造假、有害污染等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人民生命健康受到侵害的事件,不断地向社会、向政府行政部门敲响食品安全管理的警钟。这一切都表明我国目前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存在问题。本文将就食品供应链管理产生原因、我国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的差距等方面展开论述,分析近几年国内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现状及主要原因,联系造成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原因与供应链相关环节的关系,提出食品供应链管理的重点环节,就如何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

2、体系提出建议,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关键字:企业社会责任;食品行业;供应链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s food industry sustained,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economic efficiency improved steadily. However, since the 1990s, Constantly exposed food production, sales willfully false, harmful pollution, And the resulting infringeme

3、nt of peoples lives and health events.To society, to the executive branch of government has sounded the alarm of food safety management. All this shows that Chinas current food industry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blems.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foo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asons, the development

4、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food industry, discusses the gap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advanced management. Analysis 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issues, the status quo and the main reasons. Contact the relatio

5、nship between the cause of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and supply chain links. Proposed key aspects of the foo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ake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build Chinas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solution of practical

6、problems. Key word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od industry; supply chain目 录摘 要VIABSTRACTVII1 基于社会责任的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综述11.1 食品供应链管理概述1.2 基于社会责任的供应链管理概述2 1.2 我国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和特点31.3 美国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社会责任的表现和特点51.4 中美在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社会责任的差异及成因91.4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社会责任的体系构建及实施建议11结 论14参考文献15致 谢1目录不能只有一章。你把第一点作为第一章1、

7、,第一章第一个问题1、1,这样更正目录,目录做到第二级。在正文中也更正食品供应链是由农业、食品加工业和物流配送业等相关企业构成的食品生产与供应的网络系统。主要是围绕食品生产、食品供应、食品物流与食品需求等四个主要领域来组织实施的。“食品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成功运用于美国,引起了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相关专家学者的关注,随着我国食品行业基础水平的提高以及食品行业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食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国内对食品和农产品在实施食品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介绍比较少,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食品质量问题频发的情况下,关注国外的食品供应链管理和食品质量安全的发展就显得特别重要。1.1 基于社

8、会责任的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综述1.1.1 食品供应链管理概述1.1.1.1 国外研究评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供应链质量管理及合作伙伴质量安全行为逐渐成为国外供应链管理研究的重要方面。1984 年,世界卫生组织(WTO)在食品安全在卫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中把产品安全保障从食品生产企业外推到储存、分配和流通环节,初步形成了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考虑食品安全的思想。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Den Ouden 和 Zuurbier(1996)等学者在一般供应链的基础上提出了食品供应链的概念。国外的相关研究文献中, Henson(2005)、Hingley(2005)、Taylo(2005)等学者通常将农

9、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链条称为农产品食品链(Agri-food Chain)。食品供应链管理, 是农产品和食品生产销售等组织, 为降低食品和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其质量安全和物流服务水平而进行的垂直一体化运作模式。在食品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开展食品安全跟踪, 是保证食品安全地从生产源头到达消费者手中的重要因素, 这也正是欧洲许多国家选择以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的原因所在。1.1.1.2 国内研究评述我国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应用和研究起步较晚,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且国内对供应链管理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机械制造业、零售业和批发企业。进入21世纪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

10、理论和方法开始向农业领域延伸。许多学者着手于研究供应链管理与对食品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认为组建供应链,实施从源头控制和管理,是改善中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确保消费者身心健康,尽快提升中国食品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代表性观点有: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战略,实施供应链思想,能够有效地提高食品供应链的整体效益(斯樊锋,2004);导入供应链管理战略,实现产品供应链的整体效益,是中国食品行业未来生存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唯一出路(互联网周刊,2004)食;品供应链管理应该以保障安全为其首要目标,然后才是对总成本最小化、总周期时间最小化及物流质量最优化等问题的考虑(任哲明、孙小羽,2012);构建食品质量可追

11、溯体系实现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是重拾食品行业和政府信任危机的重要内容(周子栋,2012)。一般而言, 食品供应链是由农业、食品加工业和物流配送业等相关企业构成的食品生产与供应的网络系统。目前, 在我国, 食品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为特征, 以 Internet/Intranet 技术为依托, 主要围绕食品生产、食品供应、食品物流与食品需求等四个主要领域来组织实施的。处于建设初期的我国食品供应链管理领域, 一方面承受着国际化竞争的巨大压力, 一方面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解决好食品多样快捷化的要求, 如何控制食品安全, 怎样实现食品企业的规模效益, 等等, 都有待我们的摸索和推进。1

12、.1.2 基于社会责任的供应链管理概述1.1.2.1 国外研究评述Poist(1989)把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正式引人供应链管理体系,提出物流社会责任概念(Logistics Social Responsibility),认为管理者在物流管理活动中,不仅应考虑传统的利润问题,而且应考虑对相关利益群体承担责任。Murphy(2002)指出,物流社会责任的重要思想就是伴随经济利益决定管理者决策的同时,供应链管理者必须有责任去谋求社会利益;卡罗尔等(2004)认为,在物流活动过程中,组织管理者的决策过程和行动都需要考虑社会目的和社会价值。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对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食品供应链研究有两个主要趋势

13、:一是探讨食品供应链管理中应如何体现企业社会责任;二是侧重从不同角度(例如环境保护、劳动保障、与供应商或消费者的关系等)出发,探讨食品供应链管理中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Maloni & Brown, 2006)。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逆向物流、环保型采购、物流行业员工的劳动权益保障、交通与仓储管理的安全性问题、采购交易中的道德问题等。1.1.2.2 国内研究评述我国学术界对基于社会责任的供应链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多数是对供应链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联机制进行理论探讨(高凤莲,2006;卢岚、杨双毓,2007;王章勇等,2006);一些学者提出了社会责任缺失将给食品企业带来严重损失,而且这种风险会沿着食品

14、供应链传导(于欢、黄启新,2006;慕静,2011);一些学者倡导食品供应链的所有成员应积极主动履行各自的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规范,不断提高整条供应链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许福才、蒙少东,2008;姜启军,2013)。 21.2 我国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和特点在食品供应链的全过程中,各交易主体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每个交易主体都在不确定性信息条件下做决策。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虚假广告、职业健康、劳动条件、拖欠工资等事件,无不反映出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食品供应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对我国食品行业来说,食品供应链中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有其自身的特征。1.2

15、.1 我国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食品产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部分。据统计2011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7.8万亿,同比增长31.6%。2012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1467亿元,同比增长22.2%。上半年的产品销售率达到98%,比全国工业高出了0.4%。这些数据再次证明了食品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但我国食品企业生产企业规模小、门槛低、标准化程度低,这些因素已经成为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食品产业供应链是该产业上下游企业所构成的网链式体系,主要分为种植(养殖)、屠宰(加工生产)、仓储与物流配送、餐饮零售批发等四个部分。按照投入食品物流经营业者的背景属性,我国

16、的食品供应链分为四类:由食品制造商发展的食品供应链;由货运公司发展的食品供应链;由零售配送业者,特别是连锁便利店业者发展的食品供应链;由传统批发商或代理商发展的食品供应链。这些供应链以某一个核心企业为中心,管理上各自为阵,链与链之间交叉连接、协调和交流不够,造成食品安全问题无法在整个食品供应链网络中进行综合的、全流程的监督与控制,无法保证食品的安全可靠性。 31.2.2 我国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履行社会责任的特点1.2.2.1 各主体缺少从整体角度考虑供应链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我国食品供应链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实践仍处于初级阶段,各主体在合作过程中习惯于关注自身的利益得失,很少从整体角度来考虑供应链

17、的社会责任问题。一些企业利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获取不当收益,导致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一些食品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偷工减料、以假乱真、降低质量标准、以次充好,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使消费者的身心受到严重影响。当供应链中的各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单个体的理性却导致整个集体的非理性。在一些特定结构的供应链,如一些没有核心企业的食品供应链中,主要以中小企业占为多数,大家都存在社会责任缺失行为,出现“群体败德”现象,导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囚徒困境”,那些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由于成本上升反而失去竞争优势。也有一些食品企业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但在提供合格的产品方面却出现了问题,导

18、致食品安全事件,忽视了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出现本末倒置现象。1.2.2.2 食品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界定不清当前,我国食品供应链中各主体在供应链中应承担的责任界定不清楚,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对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分别应承担什么责任,承担的程度如何等界定不清。而且,供应链中的企业很难对其他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行为或者社会责任的不作为或被动行为进行制裁。1.2.2.3 供应链下企业的地位和社会责任水平不同食品供应链中企业的不对等地位所带来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不同,导致不对等的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水平。食品供应链下集结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类企业,供应链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因各企业的地位、市

19、场影响力、话语权等因素的不对等,使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也不同。而且,不同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不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不同,对待成本、竞争、道德与良知的方式也不同,使得企业的谈判能力、利益与社会责任在供应链中的分布高度不对称。1.2.2.4 供应链下企业的利益分配和企业社会责任不同供应链的前端企业是在供应链下从供应商到核心企业的这些企业,如种养殖业以及原料供应商等。供应链的后端企业也叫市场端企业,是从核心企业到最终用户这段供应链网链。供应链的后端企业主要以零售商和经销商为主构成的消费流通供应链为主,越靠近供应链的后端,与消费者和市场就越接近,消费者或市场对供应链后端的企业的压力就越大。在整个

20、食品供应链中,处于供应链不同端(前端或后端)的企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压力是不同的,越靠近市场端的企业面对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压力就越大。在食品供应链下,各企业的地位、利益分配以及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各不相同。核心企业往往掌握着关键市场和关键资源,这使得核心企业在规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由谁生产的过程中扮演着支配角色。通常,供应链下的核心企业往往获取的利润最为丰厚,其承担的社会责任应较大,而供应链下的其他企业的利润则较低,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应较小。如果在供应链下企业的地位、利益分配和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过于不均衡,将会破坏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和谐关系,各节点企业有可能欺骗核心企业并隐瞒自身应当承担而没

21、有承担的社会责任,并把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风险转嫁给上游或下游的企业,由此增加了整个食品供应链潜在的风险。一些核心企业尤其是大型生产商,在发现供应商由于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而造成严重后果后,核心企业一般的做法是解除供应商订单,更换供应商,但更换后的供应商并没有对它进行有效的监督,可能还像以前的供应商一样犯类似的错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而食品供应链下的某些核心企业,如大型生产企业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将成本压力向上游的企业转移,通常也缺乏主动提高社会责任表现的意识。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如广大的农户和养殖户,更缺乏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动机,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很可能采取不道

22、德的行为,导致整个食品供应链损失惨重。例如,2008年震惊中外的“三鹿事件”,由于原材料供应商农户的社会责任行为缺失,导致整个乳品业供应链出现崩塌。41.3 美国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社会责任的表现和特点1.3.1 美国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现状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国家,目前美国对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已经进入到经济全球化的领域。针对食品行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早在1981年,由美国200家最大企业的领导人参加的企业圆桌会议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追求利润和承担社会责任并不矛盾。针对企业社会责任,1997年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组织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公司和其它国际组织,

23、制定了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它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1999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倡议“全球协议”,并于2000年7月在联合国总部正式启动,该协议号召企业遵守在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等方面的九项基本原则。欧盟也于2001年出台了企业社会责任框架标准,把建设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文化作为建设新型欧洲经济体的一项重要工作。51.3.2 食品安全视角下美国全球食品供应链的管理现状1.3.2.1 全球食品供应链概念的提出全球食品供应链指的是以食品为货物流的供应链,是从食品的初级生产者到消费者各环节的经济利益主体(包括其前端的生产资料供应者和后端的作为规制者的

24、政府)所组成的整体,也就是从农产品生产资料商、农户或农产品企业、加工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消费者组成的自上而下的供需网络。由于关系到与健康和安全有关的问题,其具体的操作过程会比一般供应链更加的复杂。美国作为食品的进口大国,其全球食品供应链的管理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美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通过全球食品供应链的管理,能更好的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并且增加了消费者对国家食品安全的信任。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恶性竞争。1.3.2.2 美国全球食品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一直以来,食品产业链都是高度零散的,包括成千上万的生产商、批发商和经销商,并将产品分配到数百万个零售商店、食品供应站、直至最终消费者的手中。在食品供应

25、链中,产品的流通可以通过一种或多种不同途径或者路线。有时候食品可以直接到达最终消费者的手中,是食品厂家经过零售商和食品供应机构,直接将产品提供给消费者。在食品供应链中,制造商代表着大公司。由于品牌效应,消费者对这些食品制造商通常都是很熟悉的,在超市或杂货店出售的产品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印有制造商的商标。并且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多种销售途径的使用以及与多家公司的合作,使得这些公司不止有一条供应链。在每一条供应链中,都有许多物流服务提供商,以交通运输、贮存、管理、宣传或其他方式促进产品和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流通,从而使产品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交通运输工具、公共或私人的以及租赁的仓库、物流服务公司、售后

26、服务管理等,都能促进(补充)产品在供应链中的流动。1.3.2.3 美国全球食品供应链管理的内涵2011年通过的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FSMA),对美国食品安全系统进行了改革,通过扩大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的权力和管理范围,制定出确保食品安全的措施与策略,旨在改进进口食品安全,主要聚焦在风险预防、信息管理、第三方认证和国际活动等方面。1. 食品供应链风险预防美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焦点已经从食品安全威胁发生之后采取补救措施转移到事前的预警评估。2008年11月,FDA建立了大量海外办事处,与当地食品安全组织合作并收集食品安全检验的信息,不仅为进口食品的动态监管建立了风险评估预警系统,还在法律

27、上对食品溯源进行了约束。FSMA在入境处对外国食品和其相关储存运输设备进行检查,入境处的检查主要根据进口食品的各项信息记录进行风险预测,风险评估的标准主要有:进口的安全风险、食品来源国已知的风险、运输风险、进口商的合格记录、第三方的认证证书、进口食品的进口资格以及食品质量的实际检查。这种做法使外国出口商也意识到了风险预测的重要性,提升了危机感,对自身出口产品的要求更加严格,在美国全球供应链的源头进行严格把关。2. 食品供应链信息管理FSMA在风险预防战略的指导下,努力将食品安全管理的目标从及时反映食品安全问题转移为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并根据食品种类及其来源国家地区确定风险等级。美国政府根据

28、FSMA对食品安全系统进一步严格管制,要求所有全球食品供应链上的机构或公司在FDA登记备案。这些企业需每两年更新登记信息,并由政府部门公布违法记录,从而保证了公司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FSMA中规定,国外供应商的食品生产过程必须符合美国法律规定,必须采取安全系数最高的加工工艺,并对进口商的特殊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在需要召回有害食品时,协议网络成为一种有效的响应方式。通过供应链上各参与者之间制定的双边或多边协议,形成信息协议网络,有助于在召回时根据协议信息确定责任人。信息协议网络作为预防风险的管理设施,可在召回过程中降低协调成本,将食品安全相关信息进行快速扩散,传递到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组织。3.

29、食品供应链第三方认证食品包装上附着具有符合特殊标准信息标签的第三方认证对美国进口食品安全至关重要。认证合格的标识,可以帮助消费者确认食品的安全性与质量,减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针对可能给美国食品安全造成威胁的国家与食品种类,根据风险分析原则制定检查频率等相关规则。在从食品安全保护不充分国家和食品风险较高国家进口食品时,政府部门要求其提供符合联邦食品、药品及化妆品法(FFDCA)要求的认证。如果出口商不遵守要求,美国市场就会拒绝进口。食品来源国的政府代表,或者美国政府认可的个人、机构或可信任的团体都是有资格的认证实体。FSMA要求第三方审核机构出具的审核报告应当包括受审核企业法人

30、、审核的时间和范围以及与评估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相关的信息等内容,同时规定如果在监管审核过程中发现存在对公共卫生的重大风险时必须立即向FDA报告。一旦通过认证的食品仍发生安全问题,美国相关政府机构则可取消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认证资格。4. 全球食品供应链中的国际活动支持食品供应国际化与领土边界权限之间的矛盾,导致食品供应链逐渐从完全垂直的国内路径转变为开放的水平路径。早在20世纪初期,许多参与食品贸易的国家就认识到,不同国家设定的不同食品安全标准可能会造成各国之间的食品贸易障碍,而这一障碍有可能会对国际食品贸易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制定全球食品标准。为了满足消费者与政府对美国所有进口食品的安全要求,美国

31、把食品供应链的管理范围扩大为对全球食品供应链的管理。FDA已经与29个国家达成了大约100个双边或多边协议,进一步在法律法规方面,与相应机构和国家进行沟通,完善全球食品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各主体之间制度与规则的一致性。FDA的管理已经主动迈出国门,并与外国在增加合作、分享知识、检查资源和建立可靠的国际标准这些方面达成一致。61.3.2.3 美国食品行业目前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1.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为食品行业承担社会责任提出了最低要求美国是较早颁布法律、法令、条例等强制性手段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进行规范的国家。这些法律规范涉及信用管理、环境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决策伦理、社会福利等社会责任的

32、方方面面,向食品行业提出了最低社会责任要求,它们要想持续经营就必须遵守这些法律规范,否则就会受到强制性惩罚。2. 食品行业将社会责任制度化促进了社会责任的实施法律规范只是最低要求,要想更好地实施企业社会责任还得靠企业自身的主动性。美国的很多企业都自主制定有详尽的企业行动宪章(Business Conduct Code)或类似的道德守则(Code of Ethics)来规范企业自身的行动。食品行业按照这些制度经营就会逐渐养成承担社会责任的习惯,这一习惯将为食品企业文化注人新的元素和活力。3. 内、外部监督机制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把好了关美国的一些食品企业为了更好地对有关社会责任的问题进行管理,纷

33、纷设置了直属董事会领导下的企业道德委员会或道德责任者等专门机构,由这类专门机构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构成了企业社会责任内部监督机制。另外,来自企业外部的社会责任审计机构(主要是投资基金组织和如环境保护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等社会公益监督机构)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构成了企业社会责任外部监督机制。这两种监督机制相互配合,共同督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向外公布自己的社会责任报告,接受公众监督。1.4 中美在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社会责任的差异及成因1.4.1 中美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履行社会责任的差异与美国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体制相比, 我国的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体制还存在较大的

34、差距, 使得食品安全整体上仍然处在较低水平。1.4.1.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法律、法规和标准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美国十分重视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 政府每年有7 亿美元的经费支持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将基于健康保护为目的的食品安全标准作为标准化战略的重点领域。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食品安全的标准, 但许多标准标龄过长,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技术内容方面与WTO 有关协定和CAC 标准存在较大差距。1.4.1.2 食品安全组织体系方面,部门扎堆,多头管理食品安全组织体系主要以部门分块管理为主, 基本没有形成体现全过程管理要求的综合协同机制和系统统一体制, 在

35、实际的管理上主要表现在职能交叉重叠, 即部门扎堆, 多头管理。如一头生猪从出生到摆上老百姓的餐桌, 要经过卫生、农业、工商、质检、商业、轻工等10 道关口, 按理说这样的猪肉可以百分之百地放心吃, 但事与愿违, 各种名目的管理费收得不少, 却没有真正为猪肉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近几年出现的注水肉、瘦肉精、垃圾猪等普遍性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比比皆是。1.4.1.3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方面,存在诸多空白。如缺乏食品安全的系统监测与评价背景资料。主要表现在我国食品中的许多污染情况“家底不清”。食品中农药和兽药残留以及生物毒素等的污染状况尚缺乏系统监测资料, 一些对健康危害大而贸易中又十分敏感的污染物, 如

36、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污染状况及对健康的影响尚不清楚。食源性(生物性与化学性) 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而当前缺乏食源性危害的系统监测与评价资料。在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危害方面, 美国CDC 通过主动监测网络对其进行监测和评价。另外, 美国还逐渐建立起固定的监测网络和比较齐全的污染物和食品监测数据。如近20 年来, 美国保存了大量动物性食品中农药(如DDT 等) 的残留量资料。而我国在一些重要污染物(农兽药、重金属、真菌毒素等) 方面仅开展了一些零星工作,缺乏系统的监测数据。1.4.1.4 食品安全技术保障体系方面, 缺乏关键检测技术与设备我国目前缺乏一些对健康危害大而国际贸易中十分敏感的污

37、染物(如二恶英及其类似物) 的关键检测技术。如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 美国的FDA 的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360 多种农药。此外, 美国还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 研究食品中疯牛病朊蛋白和禽流感病毒的检测方法, 而我国尚未有可提供监督检测用的实用技术和方法。1.4.2 中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滞后的原因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相对于美国而言,中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落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也不太好,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中国食品企业不能像美国企业那样较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呢?为什么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会如此落后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原因,也有微观原因;既有企业

38、自身的原因,也有企业外部的原因。1.4.1.1 立法不完善,执法不严是中国食品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有关食品生产和流通的安全质量标准、安全质量检测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构成的有机体系,称之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规范和保障食品安全体系。总观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现状,由食品卫生法为主导,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等数部单行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以及诸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中有关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构成的集合法群形态,是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框架的现实。1995年正式出台的食品卫生法应是我国现阶段最全面地对食品卫生、安全作出规定的法

39、律。但是现在的食品卫生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食品卫生法仅对104种农药在粮食、水果、蔬菜肉等45种食品中规定了允许的残留量,总含291个指标;而国际食品法典则对176种农药在375种食品中规定了2439条农药残留标准。这样我们在执法过程中,就会使许多有害物资蒙混过关,给为非作歹者留下作恶空间。又如该法中没有规定为假冒伪劣食品销售者提供原料及其他材料者予以处罚的内容,应当说这是在规范食品市场法律中的重大缺陷。所以立法的不完善,执法不严是中国食品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1.4.1.2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界定不清是中国食品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食品供应链中各主体在供应链中应

40、承担的责任界定不清楚,食品企业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中对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分别应承担什么责任,承担的程度如何等界定不清。而且,食品供应链中的企业很难对其他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行为或者社会责任的不作为或被动行为进行制裁。所以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界定不清是中国食品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1.4.1.3 食品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是中国食品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 我国食品企业经营者的物质报酬偏低,对食品企业经营者重奖的办法不完善,责任机制不完善,仍存在“负盈不负亏”现象,在职消费处于无控制状态,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强化我国食品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对策。要真正搞好我国食品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41、增强企业活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提高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必须尽快建立一套对经营者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机制。1.4.1.4 对食品行业社会责任的评价监督体系缺乏是中国食品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制约因素7我国食品行业暂时还没有系统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只有零星的规定存在于一些法律和法规中,还有就是存在于公众头脑中的道德标尺。而公众根据这些标尺对企业所作的评价对企业的影响可能是间接的,甚至是不存在的。因为缺乏评价体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是好是差,在多大程度上承担了责任,还有哪些没有履行,各企业之间有没有排名等次,履行较好地企业会有哪些奖励。不好的又有哪些处罚措施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不好确定,企业承担

42、社会责任也就没有了明确的向导。对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监督,我国也没有像美国一样的多层次、多方位的监督体制。政府虽然在为此不懈努力,但政府的力量毕竟有限,更何况还存在严重地方保护主义。我国还没有广泛发动社会公众来共同参与对食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情况的监督。由于种种原因,媒体也较少对此进行报道。另外,我国也缺乏像美国的市场分析员、投资分析人员这样的市场参与者,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不能及时地揭露,等到揭露出来的时候,巨大损失已经不可挽回。1.4 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社会责任的体系构建及实施建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不再是企业管理的辅助措施,而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食品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个系统问

43、题,如何有效地进行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1.5.1 核心企业积极主动管理企业社会责任食品供应链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范围涉及到整个供应链,适用于整个食品供应链中的所有组织,无论其规模与活动的复杂程度如何。供应链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要求核心企业对参与供应链的所有因素进行积极干预,主动管理供应链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核心企业以契约的方式规范供应链的成员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做好统筹规划和协调工作,以免出现问题时把责任推给上游或下游的企业。核心企业通过对其他企业(如供应商)提供能力建设和机会,积极主动帮助供应商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能力和表现,建立适合食品供应链成员健康发展的企业社会

44、责任管理体系,从而有效地进行供应链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降低企业社会责任事件发生的概率和程度。1.5.2 协同、共生食品供应链是个复杂、开放的系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是供应链中所有参与者的共同的绩效目标,协同、共生策略是食品供应链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策略。在食品供应链中,我们不能孤立看待单个企业和外部关系,而应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系统思考企业社会责任所有相关的内在外在联系,一定要全部都贯彻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链上各企业之间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协同。不仅是供应商要这样做,采购商也必须要这样做,所有关联方都是责任方。当出现社会责任问题时,食品供应链的各主体之间要相互协作,从协同、共生的角度出发在食

45、品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展开深入联合与共同发展,甚至结成战略联盟,对节点企业管理和控制社会责任问题,实现食品产业发展的共赢。1.5.3 风险规避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的企业相比,供应链的前端企业在社区表现、环境保护、员工的健康和福利、食品安全、劳动保障、工作环境等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因此,需要对这部分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方面投入更多的关注,在信息披露中强调这些方面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以避免来自政府、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群体更多的压力和批评。为了防范信任危机,企业一方面要建立可信任的自身形象,并挑选值得信赖的合作企业;另一方面,要建立合作信任监督机制,加强信任管理。为防范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协调危机,合作企

46、业应成立共同的企业社会责任合作管理机构,建立多样化沟通渠道,制定公平的合作决策程序及协商机制,通过利益引导去激励合作方的行为。一旦发现某一方可能出现问题,应及时双方配合共同预防和改进。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应注意对其所在区域各种环境的全方位考察,并注重其社会形象。对于政策变动和环境突变带来的社会责任问题,作为合作企业应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对于伙伴选择危机的风险,企业应对获选对方企业进行详细调查,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同时科学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合理运用评价方法,在评价中充分考虑合作伙伴的核心能力、硬件的整合灵活性以及文化兼容性等,并注重对其合作意愿进行评估,防止个别管理者的意愿代替企业整体意愿

47、。选定合作方企业后,与之签订与任务完成情况挂钩的动态合同。或是委托第三方经纪人来选择合作企业,这种方式能够使企业与合作候选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得以改善。1.5.4 核心企业驱动核心企业能吸引供应链的上游和下游企业加入到供应链中,协调各利益相关群体的关系,通过核心企业驱动来管理供应链的企业社会责任,核心企业不仅仅针对上游源头的供应商做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也要对下游用户做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即核心企业责任延展制度。核心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会在售出产品后中止,而是延伸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产品消费后的回收和处置。它驱动着企业内部和外部连接的全局化,核心企业在供应链的社会责任管理过

48、程中扮演着驱动者的角色。核心企业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统一社会责任行为规则,这是供应链的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采购商对每一个厂商的要求,通过第三方的审核,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进行评估,通过供应链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使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中各成员之间健康发展。核心企业在选取供应商之前会订立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要求,对供应商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进行详查,当出现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问题时可及时采取有效行动,避免相关风险。从企业实践看,一些知名大企业如达能集团等都建立了一套完备的供应链的责任管理制度。1.5.5 信息共享供应链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只有在具有良好的信息共享条件下才能实施,这种信息共享既包括某个组织与其在食品供应链中的上游单位之间的沟通,也包括与其下游企业在系统的社会责任风险分析所产生的信息的基础上,以实现信息共享。各供应链的参与部分包括消费者都要参与到信息交换体系中来,以利于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改进提高。为了改进供应链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市场端的企业必须为消费者提供可信的信息,并对供应商施加社会责任压力。由于企业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