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卑心理问题的研究及对策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自卑心理问题的研究及对策毕业论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生自卑心理问题的研究及对策【摘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状况令人担忧,年龄段不同,存在的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造成这些的因素有家庭、学校、社会等,而学校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家庭针对这些问题,应做的是加强家长的自身修养和增强作为父母的义务感。当然,学校更应该与社会、家长组成一个统一战线,为培养健康的“未来”而努力。【关键词】小学生 克服 自卑心理、消除自卑 (一)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含义 所谓自卑心理,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能力、心理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通常这种评价不符合自卑者本人的实际情况,因此自卑者常表现出缺乏自信、悲观失望、自忧自怜、烦恼苦闷等心理状态。自
2、卑感强的小学生,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无所作为,没有勇气和自信去争取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弗能而轻易放弃。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和不良的心理品质,不少儿童具有这种心理卫生问题。(二)小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自卑是指个体在与他人进行比较后,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因而表现出无能、软弱、精神不振等心理失衡状态。它是个体对自己能力与品质作出偏低评价的一种自我意识。它对小学生的整个生活都将发生根本的影响。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方面: 1生理方面 一个人的相貌、身材、体重、肤色等,都可能导致自卑的产生。有些女学生常因为自己长相不够漂亮,或身材矮小、肤色黝黑而感
3、到苦恼、自卑;还有的女学生甚至会因为自己的脸上有几颗雀斑、一颗痣而感到自卑。男学生中,因为身材不够高大、结实而感到自卑的也大有人在。至于那些有先天性生理缺陷的人,如聋、哑、盲、肢残者等,存在自卑的现象就更普遍了。 2性格方面 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自尊心较强,自信心不够,容易因一时的失败而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弃。有的学生易烦躁、焦虑,无法安下心来学习做事,当他们看到别的同学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时,非常羡慕,希望自己也能那样,但性格与能力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为此他们常常自我烦恼,并深深自卑。 3成人的评价方面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而教师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因此,父母与教师对孩
4、子的评价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成人贬抑性的评价:这个学生是“出窑的砖,定型了”,这是一个“脑瓜不开窍”、“灌了铅的”、“真是没用”的学生等,都可能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产生自卑感。 4生活环境方面 有的儿童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差,觉得自己不如他人;有的学生因自己家住农村而从不谈论自己家庭的情况;有的学生因为父母职业问题感到自卑;有的学生则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而自卑。 5个人承受能力方面 这是导致自卑产生的根本原因。小学儿童自控能力、自主学习、主动交往、承受困难和压力的能力有限,常在面对不如意和意愿未达到时而形成挫败感。失败和自卑,往往如影随形,互为因果。失败可以引起
5、自卑,自卑又会增加失败。所以,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的学生,自信心会日益消泯,而自卑感也日益严重。 6认知方面 主要是未能全面认识自己,对自我评价不客观。每个人都有他理想的自我和实际的自我。而实际的自我又有主观的自我和客观的自我。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就是主观的自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则是一种客观的自我。如果主观的自我远低于客观的自我,那么这个人就是缺乏自信,他们往往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当某种能力与缺陷受到周围人的轻视、嘲笑或侮辱,这种自卑感会大大加强,甚至以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如自杀等。 (三)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影响 自卑心理一旦产生,就会渐渐地蔓延、扩散,从而产生错误的心理定势,引发出人际关系障
6、碍和许多行为上的困扰,妨碍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自卑带来的一系列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1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和不良的心理品质 小学生一旦存在自卑心理就会渐渐蔓延、扩散,从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定势,影响其上进心、自尊心,使其变得胆小怯懦、不敢表现自己,以致停止发展自己。不仅如此,还会产生一种错误的心理定势,总是以一种消极的心态认识与评价客观世界与自己。例如,总是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总是觉得周围所有的人都不安好心,会嘲笑自己。有这样一位学生,由于自己牙齿长得难看,总觉得当他讲话的时候,每个人都在用蔑视的眼光看他,因此变得沉默寡言;甚至有这样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每次走进教室,
7、他都会感到全班同学在盯着他,以致他两腿发软,并因此厌恶上学。这些都是自卑带来的错误心理定势,使自卑者形成一种近乎病态的敏感。 2自卑心理会引发小学生人际关系的障碍 一方面,自卑者变得敏感多疑,总是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讽刺自己。因此,常常以一种消极或错误的防御形式来保护自己,独来独往,不敢与别人正常相处。另外,不善于自我表现和孤独的自我封闭,也会给别人造成不佳印象,从而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另一方面,有自卑心理的人容易产生“晕轮效应”,即以偏概全、以点概面,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忽视自己的优点,以致形成消极自我评价的恶性循环。但在表面上,他们则经常靠贬低他人、排挤别人来减缓自己内心的压力,因此,造成
8、更为恶劣的人际关系。 3自卑心理会带来心理与行为上的困扰 自卑感强烈的小学生,心理脆弱,适应能力较差,经受不起挫折,适应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差,性格抑郁沉闷,遇事往往自愧无能、自叹不如,老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知识经验和才干,办事或者胆怯畏惧、踟蹰不前,或者稍遇困难挫折就打退堂鼓,缺少毅力,甚至对那些本来稍加努力即可完成的任务,也往往认为无法办到而半途而废。那么,一个人若被自卑所笼罩和统治,他的精神活动就会遭到严重的束缚,从而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这种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导致一个人颓废、落伍、心灵扭曲,甚至产生错误的人生态度。马加爵就是典型的由自卑心理引发自负心
9、态和心理曲扭,最终酿成人间悲剧的例子。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关注孩子心灵的变化,及时帮助小学生克服自卑,尽早转变航向,使他们朝着健康的人生方向前进。(四)学校克服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对策引导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自信。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应该首先明确这样的道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优点,我们应该坦然地接受学生的优点,但也不忌讳他们的缺点。这样就能正确地看待他们,在看到学生不足之处时,也能看到他们的过人之处。1、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建立新的教育价值观“以学生为主体”。小学教育是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而重要阶段,小学教育要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0、。建立新的人才观,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对部分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应提出符合其自身特点的发展目标,摈弃“唯分数论”。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是教师要有宽容、关怀的态度。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以沟通,师生难合作。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关怀学生,不只是教师和颜悦色地面对学生,而是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与评价学生,具体有效地帮助和教育小学生发展。3、 以宽容、信任的态度去打破学生的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荀况所讲的
11、“化性为伪”,意即教育可以启发人的智慧和改造人的本性。小学生的向师性特别强,他们都十分希望亲近老师并得到教师的帮助,这对我们转化自卑学生提供了机会,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教师的态度是矫治学生自卑心理的关键。4、以学生的“长处”作为克服自卑心理的切入点。 学生的自卑心理通常由某一方面引起,逐步泛化到其它方面,最终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了“此不如人,彼亦不及人”的消极观念。因而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紧要之处是唤起学生自信心。一般来说,学生往往对自己可能成功的事感兴趣,而不去干不可能成功的事情。据此,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长处,为其创造施展才能的条件,使他们不断获得成功,并及时给予鼓励。实践表明:不断
1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是自信心形成的基础,同样,学生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获得自信,也能泛化到其它各个方面。5、 教会学生使用暗示法自我鼓励。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进行自助的方法。人的自我评价实际上就是人对自我的一种暗示作用。它与人的行为之间有很大的关系。消极的自我暗示导致消极的行为,而积极的暗示则带来积极的行动。每个人的智力相差都不是太大,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就应不断地暗示自己,别人能做的我也一定能做好。始终坚信“我能行”、“我也能够做好”。成功了,自信心得到加强;失败了,我们也不应气馁,不妨告诉自己“胜败乃兵家常事,慢慢来我会想出办法的。”6、 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提高
13、自我评价。自卑的人往往注重接受别人对他的低估评价,而不愿接受别人的高估评价。在与他人比较时,也多半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越比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越比越泄气,自然产生自卑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因此,有自卑心理的人,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要经常回忆自己的长处和自己经过努力做成功了的事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成绩,以此激发自己的自信心,不要因为由于自己某些缺点的存在而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不能因为一次失败而以偏概全,认为自己什么都干不了。7、 教会学生自我信任,消除自卑心理。自卑的人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打击。一旦遭受挫折,就很容易意志消沉,增
14、强自卑感。因此,凡事应不怀奢望,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无论生活、工作或学习,目标都不要定得过高,这样,就容易达到目标,避免挫折的发生。必须明白和做到:努力的目的是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而不是为了打败别人。而每次取得的成功体验,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是十分有利于恢复自信心的。自卑心理的克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其中难免会出现反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常抓不懈,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自信、自强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中,学会面对现实,学会认识自我,及时调整自己克服自备心理,建立自信。这样学生才会勇敢的迈出自信的一步。五、家长消除孩子自卑的策略1、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克服自
15、卑,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不能苛求孩子。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与孩子实际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孩子取得成绩,家长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于平时学习成绩差、考试总不及格的孩子,家长应以关心和安慰的态度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给孩子以耐心的指导,一步步地提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渐树立自信心。2、鼓励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心理学家莫顿曾提出“预言自动实现”的原则,认为人们具有一种自动实现预言的倾向。爱默生也认为,在我们的心灵的眼睛面前长期而稳定地放着一幅自我肖像,我们会与它越来越接近。所以,如果我们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当感到信心不足时,
16、孩子应该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把“别紧张,我也行”、“我一定能成功”之类的话写下来,或者大声说出来。3、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作为家长,在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时失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认为自己有优点,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便会增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信心和希望了。4、不要贬低孩子。我们有些家长爱用大人或“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以侮辱性的语言讽刺、嘲笑孩子,数落他的短处,故意贬低孩子。经常受到这种斥责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时间久了,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家长的暗示,承认自己的素质差,慢慢地就失去
17、了信心。因此,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家长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看法,要用家长的信心去鼓舞孩子的信心。5、不要滥贴“标签”。不管你的孩子表现如何,都不能随便作出“没有出息”之类的负面判断,也能任意给孩子贴上“窝囊废”之类的灰色标签。因为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认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6、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自我表现欲是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欲望之一。当孩子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
18、自我表现欲。7、要重视孩子每次成功的经验。要教育孩子重视自己每一次的成功经验。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平时要注意教导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好高务远,以免挫伤成功的积极性。8、要注意扬长避短。要让孩子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就能充分发挥长项,取得更大的成绩。让孩子成为一个丢掉自卑,成为一个自信的人。参考文献:1 周丽梅:学生自卑心理的矫正,绥芬河市金恒基小学,20072 唐秀君: 治疗儿童自卑心理八法 J,中华家教, 2006年01期, 403 杨治良:简明心理学词典,23页,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4 杨治良:简明心理学词典,107页,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5 杨治良:简明心理学词典,62页,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6 阿德勒 (黄光国译 ) , 自卑与超越M ,北京 ,作家出版社 , 1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