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风险防范的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43592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风险防范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风险防范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风险防范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风险防范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风险防范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风险防范的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风险防范的研究毕业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兰州文理学院学生毕业论文题 目: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 和风险防范的研究 作 者: 指导老师: 经济与管理 学院 经贸 系 金融保险 专业 2011 级 3 年制 金融保险 班 2014年 5月15日主要内容简介: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它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农业产业化、商业化趋势的出现,使得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已经逐渐滞后于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信用社在改革中存在着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欠缺;信用社资金规模较小,农村存款外流严重;信贷能力不足,服务质量缺位;人才资源缺乏,工作

2、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 本文即是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以防范改革中的风险,旨在促进信用社更好的发展,推动我国农业尽快走向现代化,加快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和风险防范的研究内容摘要:本文在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历史进行简要回顾以及对现状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我国农村信用社目前主要存在着产权不明晰、市场定位不明确、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等结论。在农村其他金融主体逐步收缩基层网点、缩小支农范围的形势下,对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迫切。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改革; 风险防范一、导论(一)研究背景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认真解决“三农”问题不是权宜之计,

3、而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是我国目前的重要任务。而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是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这就需要尽快建立健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为“三农”提供现代化的优质金融服务。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更加提高了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对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信用社的改革要求也就更为迫切。(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理论界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注由来己久,关于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国内学者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意见。 (1)一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农村信用社应坚持合作制。 (2)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我国缺乏合作金融的土壤,农村信用社应放弃合作制,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 (3)也有学者认

4、为应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水平和规模,采取符合当地特点的具体制度模式。二、发展概况从我国第一家农村信用社的建立至今,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农村信用社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经营机制、管理体制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与完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目前我国农村调整,特别是近几年来农业产业化、商业化趋势的出现,使得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已经逐渐滞后于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要求日益迫切。(一)历史回顾 我国早期传统的合作经济思想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渐渗透到了金融领域,发展至1923年成立了

5、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社河北省香河县信用社,在决定救灾余款如何有效利用的过程中,人们决定创办信用合作社,帮助农民解决生活困难,发展生产,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由救灾转向防灾,随后又领导组织了一系列的运动,信用社的实质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救济团体。 (1)起步发展阶段(19551959) 在1951年全国农村金融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合作金融思想在我国迅速传播,农村信用社在全国各地普遍发展起来。1955年明确提出按照“开展业务、帐目清楚、民主管理健全、执行国家政策、群众拥护”的标准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整顿。当年底,全国已有50-80的信用社得到了整顿。 (2) 受挫萎缩阶段(1959197

6、8) 在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初期,其改革方向主要由国家下文件的形式规定,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经历了几次“反复”,受到了严重的挫折,在运动的发展中,农村信用社出现了经营管理混乱,大量资金被不合理占用等严重问题,甚至导致了信用社一段时间的停滞、衰退。 (3)全面恢复阶段(19781996)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得全国政治经济形势逐渐好转,农村经济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恢复到正常的轨道创造了可能。国家一系列文件的正确指导,对信用社合作原则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4)规范发展阶段(1996至今) 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恢复,我国农村信用社逐步推进,农村信用社又不断涌现出新

7、的问题。农村金融机构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协调与合作,难以有效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为保证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信用社办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农村金融体制的决定,从1996年9月开始,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对其业务管理和金融监管分别由农村信用社县联社和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然后按合作制规则加以规范。(二)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产权关系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欠缺,“合作制”有名无实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股本很少,制度经过几次变迁,产权关系愈发复杂,导致社员股份没有真正实现与权益挂钩。而使得农村信用社社员入股的原因有两个:获得贷款便利和参与分红。农村

8、信用社的社员大都不会花费精力和时间在信用社监督和管理上,这是因为他门个人从信用社获得分红的收益很少。并且,每个入股的成员所占的比重很小,所以他们独自承担的风险也很少,导致了很多入股成员陷入既没有受到很大的制约也对企业没有什么管理权限这样一个境地。与此同时,高层管理者因为过分追求利益,使得农村信用社抛弃其他而只看重企业的收益,偏离了农村信用社成立是为了社员之间互助互惠的本质。同时,社会上的大部分名众和机关部门也没有把农村信用社看做是一种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信用社如今也是被监管部门按照商业银行的标准来监管着;并且上级部门也把农村信用社当做一种盈利性机构,向其派发定额的任务。而在普通名众眼中,农村信用

9、社和一般的商业银行差别不大,没有更好地了解企业本质。可见我国农村信用社还没有显现出互助互利的特征,所谓的“合作制”也是有名无实,这也表明了我国在农村信用社这一块的工作没有落实到位。 由于股权分散和信用社的亏损,导致农村信用社产权关系难以真正清晰,股东会的先天缺陷致使法人治理结构仍然不完善。农村信用社的产权界定不明晰,出资者的权利与义务没有落实,社员利益与农信社利益并没有真正结合在一起。农村信用社虽然建立了社员(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度,但“三会”制度流于形式,法人治理并没有质的变化。2、信用社资金规模较小,农村存款外流严重农村信用社吸收的资金一般都是入社成员的资金和企业公积金以及农村地

10、区居民存款。这种方式效率低下,所以资金规模不大。若遇到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贷款时,可能会出现一时无法办理高额贷款,导致资金周转不便的情况发生。在这种情势下,农村居民存放在信用社的数额与信用社为农民取款预留的准备金差额在逐年增大,并不是因为农民收入提升过快把闲钱都放在了信用社当中,而是绝大部分农户存在信用社中的存款都流向了城市经济建设当中。除了城市经济建设投资项目之外,还有一部分钱是进入了股市以及期货等交易市场。为农民服务形成的资金因信用社追逐利润而外流,不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建设,而且这种现象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由于信用社吸纳的存款大多是入社成员的资金和企业公积金以及农村地区的居民存款,且规模和

11、数量有限。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信用社过于追求利润而把吸纳的一部分存款用于投资股市、期货和购买债券,导致存款大量外流,没有很好的起到支农的作用。3、信贷能力不足,服务质量缺位目前在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这一领域主要是由农村信用社承担,这种形势导致了农村贷款能力明显不足,具体的情况有:很多的农村信用社因为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还有所在地区信用环境以及信贷等风险的诸多影响,使得其经营的规模十分有限,有时难以及时地向所在地区的客户提供大批的贷款资金;同时因为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实施了贷款规模的控制,使得有时就算信用社有闲余资金可是却不能向当地农民发放补助性贷款,这也造成了信贷能力的不足;不仅如此,农村信用

12、社在金融服务方面与其他企业相比竞争力低下,使得信用社在资金的供给与需求这一方面处境尴尬,变相导致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的上升,最终加剧了农民贷款申请的难度;甚至少许农村信用社为了追求企业受益而偏离了支农的服务本质最终演变成了商业银行等。而最近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市场规模的扩大也让农村信用社跟不上其节奏,使得信用社不能完全提供其所需要的金融服务。信用社由于历史包袱重,不良资产比例高,经营效益差,与农业银行脱钩以后,遗留的资金问题有的尚未解决,加之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沉淀贷款比较高,现已成为不良贷款,而且其自有资金用来放贷缺口很大。加之农户的贷款需求额度不断扩大,涉农领域不断扩大,涉农产品的商品率

13、不断提高,形成了供需矛盾,影响了信用社服务质量的提升。4、人才资源缺乏,工作人员素质偏低现如今,农村信用社虽然员工众多,但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观念保守、知识老化,尤其缺乏既熟悉金融业务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仅有的部分人才也大部分集中在省级联社,导致绝大地方信用社运营效率低下,创新性不高,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如此,个别农村地区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也不合格,挨板保守的习惯性经验作法也一时无法取得改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由于农村信用社历史延续过程复杂,现有职工大部分是农业银行代管时期招收的“子弟兵”,一般初中、高中毕业就进入信用社工作,很少有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分配到农村

14、信用社工作。加之,部分信用社职工入社后疏于学习,不思进取,已经跟不上科技发展的形势需要。随着近些年信用社用人制度的调整,每年的选拔考试也招聘了一批人才,但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属于正规院校毕业及招考录用的人员明显偏低,而且大多被分到了县一级信用社,偏远乡镇的信用社还是缺乏复合型人才。(三)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必要性1、改革是应对农村金融多元竞争格局的必然选择 目前,在我国的农村,金融多元化的竞争格局正在逐渐的形成。随着新的农村金融机构不断的出现,我国的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等小的金融机构也在新农村的金融形势下不断的出现,并拥有了自己的位置。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的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就会面临着巨大的竞

15、争压力和严峻的形势,改革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必然选择。2、改革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在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广大农民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些都说明农村信用社是适合为“三农”服务的一个金融机构,这在我国的金融形式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和作用。三、改革思路及对策建议1、明晰信用社产权关系,推进多元化产权模式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产权问题主要是法人产权的概念迷糊不清,入股农民社员享受不到自身应有的权力,甚至连基本的监督知情权都得不到满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推进多元化产权改革,分散股权,民主管理,群众监督,克服“一人说了算

16、”的内部控制机制。具体来说,要求信用社在原有社员的基础上,更广泛的吸收当地的农户、个体工商业者、农村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资金,甚至可以吸收外地资本、外资企业的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2、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确立“三会”的核心地位理想状态下的法人治理结构应该建立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起到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相互协同、相辅相成的作用。“三会一层”在分工明确、权责清楚的情况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中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利机构,理事会行使经营决策权,监事会行使监督权,经理行使执行权。理事会和监事会共同对股东大会负责,经理对理事会负责,以实现农信社目标和内部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协调。3、 增加优惠政策,提高农村资

17、金 如今农村资金外流的现象明显,其中形成的原因也繁琐复杂,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要靠政府及企业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建议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政策的制定上,针对支农主力军农村信用社的实质,更多的体现优惠和倾斜,支持农村信用社完善适合农村实际的先进科技金融产品,可以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更全面金融服务等。除了政策支持之外,在资金上也要尽量给予优惠。4、丰富金融产品品种,提升宣传服务能力 针对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产品过于单一的现状,应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充分考虑农村不同收入阶层的信贷需求及信贷市场的变化。现如今,人们追求投资渠道的多元化,所以农信社也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满足不同

18、客户的需求,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各大银行都在蓬勃发展银保业务,此业务在农信社的发展较慢,所以农信社应加强与保险业的合作,满足客户养老、意外伤害、医疗等方面的保障,拓展中间业务。 农信社的主战场在农村,应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做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农信社可以根据农业生产,农村企业和农民生活的不同需要,设计不同的信贷种类和优惠政策,给予多种资金支持模式,使自己的服务品种多样化。5、加大人才引进,加强人事管理,提升员工素质为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农村信用社应该注重对人才资源的把握及培养。为了打造一支业务精、知识博、素质高的员工队伍,农村信用社应借鉴同行业的先进经验,针对自身实际,迅速形成一套新型的培训模式

19、。同时可以在对企业盈余与亏损的合理推算这一基础之上,建立完善可行的市场退出机制,并对那些收益长期亏损的小企业予以撤销合并或者整合,强行责令那些净值下滑甚至趋近于零的农村信用社关门退出,凭此来进一步地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同时,也可以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岗位制度,科学合理地分配员工工资,积极设置一些奖励制度,多为员工安排培训课程,调动员工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整体员工队伍的素质。参考文献: 1张式超,如何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1年06期 2张晓慧,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政策的实践与思考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年 3明洋,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及公司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张瑞瑞,我国农村信用社支农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