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45968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毕业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内容摘要: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坛上最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被后人誉为“易安体”。这个女才人一生经历了人世间所有的酸甜苦辣,其生活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李清照生活的前后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使她的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也有了显著的差异。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李清照的生活之变,围绕其词的内容,结合部分作品来论述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关键词:李清照 前后期词 情感表达The Differences in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Li Qingzhaos Poems between in t

2、he Former and Later Period Abstract: Li Qingzhao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female poet in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 Her poems were unique in literature history and were named“yian s style ”. The talented woman suffered a lot in her life. The whole life of Li Qingzhao can be divided as the former and

3、 the later part by the event Jing Kang calamity . By this devision,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the poems written by Li Qingzhao was so different.By linking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at time and the poets life changing, also her pieces, this article aims to clarify this difference on the basis of fomrer

4、research. Key words : Li Qingzhao poetry in the former and later period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the poems 目 录一、李清照前期词之情感表达3(一)李清照婚前词的情感探究3(二)李清照婚后词的情感探究5二、李清照后期词之情感表达6(一)李清照丧夫前所作词的情感探究6(二)李清照丧夫后所作词的情感探究8三、结语9参考文献10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词作家,她通晓音律,兼工诗文,以词著称,她的词在文学史上自成一家,独树一帜。“前人常把她和黄庭坚、秦少游、周邦

5、彦等人并列,认为可与他们争雄、抗秩、相鼓吹,为词家一大宗,在女作家中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郭预衡,中国代文学史(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2007.8重印),P156李清照的词赢得了后人很高的评价,深受众人的喜欢,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之所以能写出这么好的词,不仅取决于她的聪明才智,更取决于当时时代的变革和她生活的剧变。“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丘明水镇(今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逝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后,活了七十多岁。”刘瑜、刘义文,李清照词欣赏,济南出版社,2008年10月,P1她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

6、但因失散太多,现存没有争议的只有五十首左右,首首珠玑。她的词作不多,可她却那么著名,影响那么大,是因为她的词是真实生活的写照,词中的情感和生活都是她亲身经历和体验的,给人强烈的真实感。李清照一生的生活起伏很大,以1127年靖康之难为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前期生活比较幸福,后期生活比较凄凉。生活的剧变,使其词的思想感情更加深刻,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有了显著的差异。本文分为两大部分,论述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一、李清照前期词之情感表达李清照前期的词主要是指从她出生到靖康之变以前所创作的词,这个时期,从总体上来讲她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李清照少年时代处于北宋末叶,从表面上看国家还很繁荣

7、,出生在仕宦家庭的她,除了在家读书写词,偶尔还跟朋友郊外野游,陶冶自然之美,生活无忧无虑,充满欢乐;婚后与丈夫志趣相合,婚姻生活幸福美满。李清照的词和她生活是分不开的,这个时候其词主要是歌咏美好的大自然,抒写多情的少女对爱情的向往,闺阁生活以及婚后和夫君暂时分开的离愁别绪。这个阶段,她主要是关注自我,表达个人的情感,情感自然奔放,欢快明了,真挚率真,委婉含蓄。现在把李清照前期的词分为婚前婚后两个部分来具体分析其词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一)李清照婚前词的情感探究李清照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很高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任北宋后期礼部外郎,是当时比较出名的散文家,其母亲是北宋拱辰的孙女,出

8、生名门,也擅长文学。李清照生在这么好的家庭里,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文化熏陶,少年时代就能写出很惊人的诗篇,这为她的创作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清照出生在故乡历城,六七岁就跟父母去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生活,她少年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她快乐的少年生活当然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当时北宋表面上还是很繁华,作为上层阶级的儿女,衣食无忧,生活充裕,父母都是有文化的人,也比较开明,所以少年的生活她是很快乐的,精神生活也是很丰富的,这使她形成了一种率真自然,比较独立的性格,也造就了她独特的文学创作风格。李清照的词都是写她生活点滴的,所以她这个时期的词大多数都是在写少年情怀,闺阁生活,歌颂大自然的美,抒发少

9、年对爱情的向往和单纯的少年美梦,情感表达上自然奔放,真挚率真,欢快明了,委婉含蓄。李清照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写出了很多与常人不同的歌咏美好大自然的词作。她善于观察自然景物,并赋予自然景物情感和生命,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和生命力,作者用心去拥抱自然,抒发对大自然的爱。怨王孙是这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诸葛忆兵选注,李清照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1月,P4这是一首写秋天景色的词,李清照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写出了与常人不同

10、的秋景及秋情,这里她虽然描绘了一幅深秋之图,全词却没有一点感伤之情,可以看出是李清照典型的早期代表作,格调轻松,感情欢快明了。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都先写秋天的景色,后抒发情感,最后两句都用拟人手法,从表面上看是简单的重复,可是只要深入研读,我们不难看出词人是从远景写到近景,从大笔勾勒到细笔描绘,层层深入,进一步表达词人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李清照对大自然的爱是无穷的,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爱,她赋予自然景物生命和情感,说大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亲密友好,说不尽无穷好,沙滩上的鸥鹭都不想离开人类,埋怨游人早早的离开他,让他们孤单,这里词人把对大自然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情感表达上委婉,含蓄,将大自然人性

11、化,这就是李清照的伟大之处。全词表达了李清照热爱大自然,爱护生命的真实情感,感情真挚明了,自然率真。李清照把诗词创作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用创作来记录她生活的点点滴滴,作为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她的生活离不开闺阁生活,无法完全摆脱“养在深闺难出户,大好韶光恐虚度”的困境,她十四五岁就开始写一些词来反映其闺阁生活。词里既有惜花伤春的多愁善感,也有青春少女的莫名惆怅。深闺是千金小姐们活动的天地,面对锦绣风光,自然风景,她们发出无限的感叹,在这叹息声中,有着对青春的珍惜,对命运的关切,惟独李清照写了很多词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这些词在情感上表现出了淡淡的忧伤,自然真挚。在封建社会,深受封建礼节的束缚和

12、压迫,女子追求自由的爱情以世俗的眼光看是大逆不道的,她们的爱处于被禁锢的状态。作为这个时代的女人,李清照不顾世俗的眼光,以女人特有的的视觉,大胆的抒写对爱的憧憬,对爱的追求,对爱的歌颂,眼光独到,视觉新颖,浣溪沙是其中的一首: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刘瑜选析,李清照词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4月第一版,P1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位多情活泼少女。词的开头就交代了主人公的容颜笑貌,她有娇美的容颜,有灿烂的笑容,有闪动的眼波,她的容颜就像芙蓉花一样迷人。人都是追求完美的,主人公虽然很漂亮了,可她还是不满足于这些, 用宝

13、石镶嵌的飞鸭状头饰斜插在鬓边,对自己作了精心地修饰妆点,正如古人所说的“粉黛所以饰容,而顾盼生于淑质”,这两句话描绘这位少女外貌漂亮迷人,再加以精心打扮,就显的更加美丽动人,效果突显,其中“开”字在这里用得尤为精巧,暗示女人内心对爱的憧憬正在展开。“一笑开”三字之妙,妙在它以动写静,生动地写出女孩活泼,可爱,纯真的一面,显得更有灵气。“被人猜”三个字写出少女的羞涩,十七八岁的少女一经精心打扮,就受大人的猜测,是不是她有什么心仪的人了,封建社会女人一般十七八岁就嫁人了,本来这个时候就是爱做梦的少年期,写得笔笔有理。 下阕进一步揭示少女的内心世界,“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句,给我们描绘了

14、这样的情景:幽居深闺里生活的少女,被这闺阁生活束缚了,不能去外面世界大胆的追求自己所爱的人,可她对爱的渴望是无法阻挡的,于是她终于大胆地展开半张素笺,舞动一只彤管,把自己的忧愁,思念,幽怨写入信笺奇了出去,期待真爱来临。“月移花影约重来”写得一种是希冀,希望有天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在月光里,花影下,无拘无束的释放多年来被禁锢的爱。从全词来看,李清照大胆地抒发自己对爱的向往和渴望得到真爱的情感。从李清照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写情词也是一流的,结束了古代文学史上以男生的口味写女人的爱,作为真正的女子,李清照把女子内心深处的情感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反映出李清照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有理想,有追求的女词

15、人。她对幸福的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爱的憧憬,是封建礼节不能阻挡的。这些词在情感表达上大胆,真挚,质朴,细腻深刻。(二)李清照婚后词的情感探究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了如意郎君赵明诚,从此两人紧密相连,志同道合,夫唱妇随,同甘共苦,一起幸福的生活了三十年左右。李清照结婚时,她的丈夫赵明诚还是个太学生,公公赵挺之时为吏部侍郎。赵明诚聪明博雅,尤好收集金石书画,婚后李赵相处和睦,感情融洽,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可是幸福总是短暂的,赵明诚因忙公务,不能和李清照时时厮守在一起,夫妻聚少离多,因此李清照这时主要抒写些离情别绪的词,表达与爱人离别时凄楚、悲凉的情感与等待夫君归家时殷切、炙热的情感,偶尔也有团圆的欢快

16、之情。女人的一生最幸福的是和自己相知相爱的人生活,李清照和赵明诚虽然也是父母之命的婚姻,可他们情投意合,感情融洽,婚姻生活很幸福。这我们可以从她的词中看到,如她的初婚代表作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王新霞、乔雅俊编著,漱玉词断肠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P18这是李清照新婚生活的一个片断的写照,词中所塑造的是一个心中充满爱的小女形象。在卖花人那里买了一枝欲放的春花,还带着几滴露珠,犹如美人泪水粘在敷了粉的脸上,还有朝霞一般的红晕。怕情郎猜测自己的美貌不如春花,故意将它斜带在鬓边,让他比较看看。词的上

17、阕写买花,赞花,她用拟人的手法,把春花比作是自己。“春欲放,泪染轻匀”都可以看出这是词人新婚期,这是女人最美的时刻,和自己心爱的人恩恩爱爱、满面笑容,比早上的春花还漂亮。下阕写戴花人的票亮,把自己和花儿比较,直吐痴情,怕爱人说自己不是最漂亮的,也不肯甘拜下风,于是戴上花让爱人比较。这首词虚实结合,别有一番滋味,字里行间都融入了她新婚的喜悦,爱情的甜蜜。表达新婚喜悦之情、抒发爱情给她带来的幸福之情。这个时期李清照的生活是有波折的,她词的内容不再像少年时那么单纯地写闺阁生活、儿女情长,情感表达上也不再像少女时期欢快明了,大胆抒发个人的情感,而表达上更加委婉、含蓄。此时他的家庭生活还是很温馨的,但是

18、丈夫不能日夜厮守在她的身边,所以幸福中也多出几丝忧愁,情感表达上更加深刻,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王新霞、乔雅俊编著,漱玉词断肠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P19水面上的藕花盛开了,爱花的人看到就蠢蠢欲动,可谁来珍惜这花呢?花将凋了,香将残了,坐在竹席上,明显的感觉到了秋之凉,给人一种无何奈何落去感觉,这里词人在伤春,点明了节令,为全词奠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轻轻的解开身上的罗裙,一个人孤孤单单的登上小舟,这里词人表达出自己一个人寂寥的心境,她是多么希望和爱人一起

19、坐小船看盛开的藕花,可爱人此时不在身边,给人一种失落的感觉。正在这想念爱人时,看到云中有一排排大雁飞来,大雁是送来的是谁家的书信呢?词人这里借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等待爱人的殷切心情和对爱人的牵挂。此时正是月满西楼,一个人住在这里是何等的寂寞,虽然人在两地,可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月亮,他是多么希望月亮能把思念带给他。词的上片融情入景,点气染氛,把词人此时的心情反映出来。下片从“花自飘零水自流”的自然规律着手,表达对爱人深深的思念和牵挂。自然是有规律的,可思念是不能自主的,对彼此的思念牵挂明明是一种情感,可怎么是一种相思让我们两个愁呢?这句写得太妙了,把爱人对彼此的思念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此时的

20、思念是无法消除的。才下眉头,却下心头,把这难以排谴的相思之情具体形象化,把主人公的思念之情推向高潮。靖康之变前,不管是婚前还是婚后,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即使是婚后因丈夫外出而写了些词来表达离情别绪的悲凉心情,其格调是轻松悠闲的,情感表达上自然奔放,欢快明了,真挚率真,委婉含蓄。二、李清照后期词之情感表达时代变革中个人生活的不幸决定了李清照后期词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情感。靖康之变使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危机四伏,作为具有高度爱国热情的女词人,她忧心如焚。南渡不久,丈夫病故,雪上加霜,使她陷入痛苦深渊,最终在痛苦的生活中结束了她的一生。因此,李清照后期的词主要写国破,家亡,丧夫,

21、颠废流离的凄苦生活。感情深沉,厚重,悲愤,凄苦,哀愁。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李清照丧夫前所作词的情感探究北宋灭亡后表达对现实不满的悲愤之情和思恋故国的爱国之情。情感表达上悲愤,深沉,厚重。“靖康二年四月初一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徽宗,钦宗两弟和后妃,太子,宗室等三千人,并劫走城中金银宝器、图籍、天文仪、伎工、乐工等,这次事件,史称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难和靖康之祸。” 徐耀耀、徐高祉主编,中国古代文史(修订版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P177靖康之难对一个国家来说是莫大的耻辱,造成了人民的不幸,刺伤了爱国人士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

22、灭!”兵慌马乱之下,明诚和清照先后难渡,家乡被毁,没有能带完的书籍文物化为烟灰,清照对此更是恨之入骨。之后她写词表达重建家园的迫切心情,可这遭到了一些苟且偷生和投降派的打击报复,这事令她失望,愤懑,这时她的词表达了对现实不满的悲愤之情。“她写下名重千古的悲愤之作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作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现了一位被社会政治排刺在外的女性忧国的思考,这种精神超越了性别的局限,蕴涵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爱国热情,读之令人肃然起敬。”吴惠娟/撰,李清照诗词注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0月,P5从靖康之变一直到后面李清照去世,她写了很多词来表达对国家思念之情。靖康之难,使李清照目睹

23、国家将落入敌人的手中,希望国人能鼓起勇气抗战,恢复国家,可她的想法遭到了那些投降派的打击。腐朽的政治和黑暗的社会使国家在现实中恢复无望,她的希望只能在梦里实现,于是满怀悲愤激昂地写下了渔 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诸葛忆兵选注,李清照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1月,P45这首词写个梦境,谒见大帝来抒写现实中的苦闷,表达自己的爱国爱民之情。她今晚的梦很奇特,天空中载满了云涛和晓雾,变成云雾朦胧的世界,这来比喻现实政治的黑暗。在恍惚中,词人进了另一个世界,这里云影星光,神

24、帆飞舞,气象恢弘,在这里她受到了上帝的欢迎,还有殷勤地问候,比人间温暖,更加突出实现的残酷。“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这句写出词人的无奈和悲苦,说自己有才气,能写出好诗词,可不能挽救国家,这是一个爱国人士的悲哀之处。可李清照不甘心在这黑暗的现实中保持沉默,想像鹏一样能乘风飞到万丈高空外,摆脱黑暗。这首词表达了对现实不满的悲愤之情和爱国爱民之情,情感表达上比较大方,豪放,反映了作者豪放的一面。随着生活的变化,李清照词在情感表达上有了显著的差异,面临的挫折越多,情感越深入。像清照这样的爱国人士失去国家之痛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对现实的不满,对故国的思念,她无法摆脱这悲痛的思念,只能借助自己的

25、才华把它写在词里,如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诸葛忆兵选注,李清照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1月,P53这是写乡愁的词,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风柔日薄的初春早晨,人们脱掉厚厚的大衣,穿上新的春衣,心情轻松愉快。可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是有点冷,昨晚戴在鬓边的梅花也不在了,这句话开始,词人的心情开始沉重起来,上片表现出一种愉悦的心情。下片笔锋一转,说我的故乡在哪里?忘了它除非醉,情感开始变悲凉,哀伤起来,在清醒时忘记故乡是不可能的,除非醉,可人不可能时时醉,借酒消愁愁更愁,词人时时刻刻都无法忘记故乡,沉重的乡思无

26、法释怀。词人虽然没有说思念故国之类的话,可这浓浓乡思之情萦绕于字里行间。李清照把自己思恋故国的爱国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二)李清照丧夫后所作词的情感探究赵明诚去世后表现悲凉凄切的恋夫之情和哀婉凄清的念旧之情,情感表达上凄苦,哀婉。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1127年靖康之难后,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改号建炎,宗室难渡。这年三月,明诚因母丧南下江宁(今江苏南京),八月明诚到江宁,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春天,李清照南渡江宁。“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五月,江宁改名建康。夫妇乘舟上芜湖,准备安家赣江边上,五月至池阳(今安徽贵池),又被朝廷诏令守湖州(今浙江吴兴)。六月

27、十三日与照清离别,去建康拜见皇上,一路疲惫,染疾,病倒在建康。等到李清照接到明诚重病的消息时,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病入膏肓,八月十八溘然长逝。丈夫去世后,李清照投奔在洪州任兵部侍郎的明诚妹婿,不想,建炎三年十二月,金人攻陷洪州,她去投靠弟弟李远。”刘瑜选析,李清照词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4月第一版,P11之后她就生活在江浙一带。赵明诚的永别对李清照的打击是致命的,之后一个人孤苦伶仃地过着寡居生活,昔日的幸福快乐烟消云散。李赵的婚姻虽然也算是父母之命,但他们两个情投意合,相知相惜,感情十分融洽,彼此都离不开对方,可老天却没有怜悯有情人,夫君还是离开了她。国破家亡丧夫之痛使李清照陷入了万丈

28、深渊,从此幸福快乐不再属于她,她的生活里只有思念和痛苦。这个时候是他写愁的作品成就最高的阶段,把小我的愁和大我的愁融合一体,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意义,为后人留下很多佳作。李清照的痛我们只能从她的词中体会,她把思念丈夫的忧愁和凄苦变成一首首词。她的词是她生活的点滴,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她用她独特的方式,把自己受过的苦,一点点写在词里。赵明诚死后,思念像死神一样缠着她,睁眼闭眼都是对他的思念。这个时候她写了很多表达对丈夫思念的词,孤雁儿是其中的一首: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

29、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诸葛忆兵选注,李清照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1月,P53这首词看似咏梅词,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却都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咏梅来悼念自己的亡夫,这样独特的构思,没有人可以和她比。词的上片写自己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某个春天的黎晨,屋外的梅花已经在开放,可她却格外的失落起来。“说不尽、无佳思”对自己所爱的人的思念是没有来由的,何事何物何时都可以勾起她的思念,这样的思念说不尽,梅花的开放让她回忆起往日和爱人一起欣赏梅花的快乐时刻,可现在已经物是人非,心头的伤当然是说不尽了,伴她的只有往日的旧情,哪里还有心情来游春意呢,抒发了词人悲切的情怀。词的下片从屋外的风雨着

30、笔,风雨催泪,融情入景,更深层次的抒发了词人哀凄的情感。正在伤心处,不知何处,传来了凄怨的笛声,使她到了极度的哀伤,柔肠寸断之处。最后说,梅花虽然盛开,可没有人为她折梅,也没有人可以寄去,用折梅寄梅的典故,交代了自己如此伤心的理由。因此,这首词表似咏梅,实则抒发自己对亡夫绵绵深情的思念。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丧夫的痛后,她的一生也算是受过了世间所有的痛。她没有生下一男半女,晚年的生活无依无靠,形影相吊,非常孤苦凄清。她永远也无法摆脱心灵受过的伤,重新找回往日的笑容,而且在一路的逃难中,和丈夫一生辛苦收集的金石文物大量散失。这时她的作品都是写愁的,她的愁不似少女时代的愁也不似思夫的愁,而是一种哀婉

31、沉重的愁,这愁里面包含着各种滋味,抒发词人各种情感,把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对故过的思念以及自己孤苦无依的哀痛结合在一起。这种愁是浓重的,即无法排谴也无法消除,只能用笔写出来,展露在字里行间。这个时期李清照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有清平乐蝶恋花鹧鸪天南歌子生生慢添字丑女儿等。现在我们结合她含血的名篇武陵春来深入体会其词所表达的情感: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王新霞、乔雅俊编著,漱玉词断肠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P52“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吴惠娟撰,李清照诗词注

32、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0月,P68此时离国破家亡丧夫已经有八九年了。暮春三月,风停了,满地落花,尘土玷香,满目哀凄。一片残春的景象,衬托出词人凄凉的心境,她已经无心梳洗,呆呆的在家里坐到天晚。她为何这么痛苦呢?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欲语泪先流,所有的痛,所有的伤,只能用热泪来洗,无法用言语表达。国破家亡、亲人的离开、婚变风波、四处漂泊与文物的失散等交织在一起的愁压得李清照无法呼吸,她想外出游览,消遣心事,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把愁形象化,似乎这愁是有体积重量的,还怕小舟载不动它。于是化虚为实,将词人一生所经历的深悲巨痛表现的曲折深婉,真切生动。靖

33、康之难后,李清照经历了世间所有的酸甜苦辣,她一个由书香门第出生的上层妇女变为无家可归的寡妇,与前期比,她的心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词在情感表达上也有了显著的差异。后期的词几乎都是写愁的,感情表达上比较深沉,厚重,悲愤,凄苦,哀婉。三、结语综上所述,李清照是中国文坛上最耀眼的一颗星,她的词在整个文坛上无以代替的一个亮点,流传千古,深受历代人的喜爱。李清照的词是她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当时她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她成长的经历密不可分的,可以说,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她的生活经历造就了她在词坛上的成就。李清照的一生是坎坎坷坷的,其生活以靖康之难为界,发生了前后迥异的变化,这使她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有了差异。李清照前

34、期的词主要分为婚前婚后两个部分,她出生在一个诗书官宦家庭,少女时代的她无忧无虑,活泼快乐,充满了勃勃生机,很早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才华,因此这个时期她的词大多数都是在写少年情怀,闺阁生活,歌颂大自然的美,抒发少年对爱情的向往和单纯的少年美梦,情感表达上是自然,率真,欢快,大胆;十八岁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二人把酒品画,分茶话诗,情深意切,志同道合,共同整理金石碑刻,婚姻生活幸福美满,但是因丈夫忙于公务,夫妻聚少散多,她心里多了份淡淡的忧愁和思念,因此她这个时期她的词主要写些离情别绪的词,表现出分别时的凄切,悲凉的情感,偶尔也有团聚时的欢乐之情。李清照后期的词也分为两个部分,靖康之难到赵明诚去世这段

35、时间所写的词,主要表达对现实不满的悲愤之情和思恋故国的爱国之情,情感表达上悲愤,深沉,厚重;赵明诚去世后表达悲凉凄切的恋夫之情和哀婉凄清的念旧之情,情感表达上凄苦,哀婉。总之,李清照的词生动的标示着她的生命历程,在情感表达上随着其生活的变化,时代的变化,婚姻的变化而有了显著的差异。参考文献1、吴惠娟撰,李清照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0月2、王新霞、乔雅俊编注,漱玉词.断肠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3、诸葛忆兵选著,李清照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1月北京第一板4、刘瑜选析,李清照词欣赏,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4月第一版5、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第二版6、向梅林编著,李清照,海南出版社出版,1997年6月第1版7、刘瑜、刘亦文著,李清照词欣赏,济南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8、杨义、 邵宁宁选注译文,李煜 李清照,岳麓书社,2005年8月第一版9、张玲、 康风琴编,宋词三百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10、徐耀耀、徐高祉主编,中国古代文史(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11、盛静霞、陈晓林编,宋词精华,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第一版12、赵亚丽、苏占兵编著,婉约词赏读,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113、康震著,康震评说李清照,中华书局,2007年1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