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51609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向大海也能要“药”刘诗瑶 前不久,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期试验,在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该药物是从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类分子,其新颖的作用模式与独特的多靶作用特征,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以海洋生物和海洋矿物中的有效成分为基础开发的药物就是海洋药物。据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学委会主任管华诗院士介绍,目

2、前认识和开发的海洋药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资源。 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性。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浩瀚深邃的海洋。 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据管华诗介绍,为了适应在深海环境中的生存、繁衍、防御等活动,深海生物进化出了独特的基因,耐寒耐热耐高压等,能够产生结构奇特、活性多样显著的海洋天然产物,它们为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结构信息,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源泉。 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共有13个海洋创新药物被批准上市,其中管华诗院士1985年开发上市的我国首个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

3、PSS)就是其中之一。进入21世纪后,海洋药物的开发和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十几年间,先后有8个海洋药物被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欧盟EMEA(欧洲药品评估局)批准上市。到2016年,海洋药物的全球市场达到86亿美元,已成为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极。 据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纷纷制订相应计划,斥巨资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已经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的热点。 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 首先是采样难。要“药”的第一步是到海里获取海洋天然产物,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结构特异而复杂,且含量极微。这需要深海设备的支撑,这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其次是培养难,从海洋采集

4、完生物资源,仅仅是完成了最前端步骤,还需在陆地上充分模拟海洋环境,对生物进行培养,延续研究。 “再次是研发难,从化合物到活性化合物、先导化合物、候选药物,最终通过、期临床试验形成市场上的药物,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让新药夭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杨献文研究员表示,若无企业参与,单纯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很难进行新药研发。 尽管困难重重,我国科研人员和制药公司依然坚持不懈地进行海洋药物开发,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都是海洋药物开发的重要力量。(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7月27日)(1)文章第段由“新药甘露寡糖二酸

5、(GV-971)顺利完成临床期试验”说起,有什么作用? (2)总体上看,海洋药物具有什么特征?向大海要“药”又面临怎样的困难? (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性。(4)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答案】 (1)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也可以)向大海也能要“药”。(2)海洋药物的特征:一是够新、二是够“奇”;面临的困难:一是采样难、二是研发难。(3)“可能”表示推测(不确定),在句中的意思是陆地上研发的药物用多了,人类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大,但并不完

6、全肯定,避免绝对化,“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4)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字和列举“管华诗院士开发的海洋创新药”是13个别批准上市的药物之一的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半个世纪以来海洋药物的开发情况。 【解析】【分析】(1)此文开头以实验说起,说明了在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引出对向大海也能要“药”的说明,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段“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作答。段“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提示了第二问的答题区域,在此段以下,不难找到段“首先是采样难。”段“再次是研发难”。(3)本句中的“可能”是估计、推测出来的,表示不确定

7、,如果删去,则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4)句中“13个海洋创新药物”表明运用的是列数字,举“管华诗院士开发的海洋创新药”的例子,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通过举这些实例和数据,来具体准确地说明半个世纪以来海洋药物的开发情况。故答案为: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也可以)向大海也能要“药”。海洋药物的特征:一是够新、二是够“奇”;面临的困难:一是采样难、二是研发难。“可能”表示推测(不确定),在句中的意思是陆地上研发的药物用多了,人类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大,但并不完全肯定,避免绝对化,“可能”一词体现了

8、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 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字和列举“管华诗院士开发的海洋创新药”是13个别批准上市的药物之一的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半个世纪以来海洋药物的开发情况。【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文开头语段的作用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注意掌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结合语境及说明对象进行分析。注意语言的位置及其内容。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的理解与分析,考生要熟读文章,从文章中提取关键的信息,找到相应的答案,难度不大。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训练,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模式。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考生要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

9、,能联系具体的语境分析其作用。考生要注意运用基本的术语进行回答。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盘曲,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百川千溪,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浩翰的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 a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侯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植物种类繁多;b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比较先进,因此

10、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流域的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在黄河中游。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产生了“仰韶文化”。后来的夏、商、周王朝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而当时的华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是居四方之中,所以又称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黄河成为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从西安市半坡村发掘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5000-6000年以前人们使用的简陋木、石农具,木结构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有精美的带有图案的彩陶,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

11、 根据历史记载,我国好几个朝代的都城都建立在黄河流域,我国历史上六大都城的一半是黄河流域的古城(今西安、洛阳和开封),特别是几代帝王的都城长安,曾是我国东西方交通的枢纽,也是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所代表的我国唐代文化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文化。 几千年来,黄河流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也是革命斗争的舞台。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都曾在黄河流域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斗争,推动了我国历史前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这里打击敌寇,为全国的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辛勤劳动,创造

12、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文化的源头。 (1)在第段的第a、b两句话之间还有一句话,这句话应是( ) A.青山绿野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B.青山绿野是原始人类生存的唯一条件。C.为原始人类生存提供有利条件的是青山绿野。D.原始人类生存的有利条件是青山绿野。(2)第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 A.下定义 列数字B.列数字 作比较C.打比方 举例子D.打比方 列数字(3)本文之所以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主要是因为( ) A.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流域。B.黄河流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革命斗争的舞台。C.黄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原始人类生活。D.黄河哺

13、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答案】(1)A(2)D(3)D 【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要联系上下文内容综合分析。第段的a句讲的是“黄河流域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植物种类繁多”是具体写环境,根据句意A句紧承上文,衔接紧密,这些自然的青山绿野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b句则说明了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对这里进行了最早的开发和利用,成就了中华文明。A句与b句是递进关系。据此分析,答案为A。(2)考查说明方法的辨识与理解。“她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盘曲,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运用的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九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

14、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运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据此分析,第1段运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故答案为D。(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筛选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分析推断作答。依据文章第2段中的“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比较先进”这些语句的说明,可以推知: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主要是因为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民族古代文化。故答案为D。故答案为:(1)A。(2)D。(3)D。【点评】常见的说明方法有:(1)举例子。举出实际

15、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

16、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大圣人孔子在为我们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标准: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担当精神,是我们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 担当是一种责任。玄奘西去印度,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始终牢记取经的职责

17、,行程五万余里,终于将佛教圣经带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甲】由此可见,责任是我们拥有担当精神的首要条件,在历史的长河里,许多有志之士身处困境时,都是依靠责任感克服重重困难,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的。 。鸦片祸国之际,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勇气挺身而出,披肝沥胆,虎门销烟;戊戌变法时,谭嗣同毅然拒绝他人劝他逃跑的建议,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勇气直面保守派的屠刀,以鲜血捍卫了自己的变法思想。由此可见, 。 担当是一种境界。古往今来,有许多义士仁人,心怀天下苍生,向我们诠释着担当的境界。虽然遭遇贬谪,范仲淹依然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乙】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

18、,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庭,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由此可见,境界能使我们的担当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当我们从“小我”的世界走出,拥有放眼天下的胸怀时,我们所做的一切就会被注入时间的防腐剂,流芳千古。 担当是生命水平高下的水银柱,是引领我们书写美好人生的旗帜。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先人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做人,必须要有所担当! (1)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 A.君子的担当。B.若想成为君子,就必须有所担当。C.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D.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2)下面四句话中选择最恰当的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的【甲】【

19、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饱受摧残,但不忘自己的使命,依然坚持写作,创作出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史记。在痛苦失意中,李白并没有丧失信心,依然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虽然茅屋被秋风吹破,境遇困苦的杜甫仍心怀天下,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虽然有高官厚禄的诱惑,庄子还是选择在濮水边悠然垂钓,享受山林中晴岚落日的美好。 A.B.C.D.(3)根据文意,在文中两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_ 【答案】(1)D(2)B(3)担当是一种勇气。;勇气是我们拥有担当的重要条件,我们只有有了勇气,才能更好的保家卫国。 【解析】【分析】(1)此题

20、考查论点的理解能力,由首段“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以及二至五段“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可知本文是围绕“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来写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我们应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A选项不是完整的句子,排除,B围绕“君子”来谈,与文章不符合。C谈担当的重要性,过于片面。【乙】对应第五段围绕担当是一种境界,心怀天下的境界。句中杜甫自己遭遇困苦依然心忧天下,符合心怀天下的境界。(2)此题考查论据的理解能力,【甲】对应第三段围绕担当是一种责任,身处困境仍依靠责任感克服困难。句中的“饱受摧残,但不忘自己的使命,创作出史记”可知司马迁强烈的责任。(3)此题考

21、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上下文内容分析,本段写的是“勇气”有关的内容,结合本文论点,根据“担当是一种责任”“担当是一种境界”可知段首句应该是“担当是一种勇气”。段尾时进一步解释。故答案为:(1)D;(2)B;(3)担当是一种勇气;勇气是我们拥有担当的重要条件,我们只有有了勇气,才能更好的保家卫国。【点评】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论点的寻找方法: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其中前三项是最常见的。4现代文阅

22、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最怕妈妈突然对我好孙道荣 新学期,她给孩子们布置了第一篇作文最难忘的时刻。 她是一名支教老师,在这个偏远山区,方圆几十里,只有这一所学校,学生大多是留守孩子,他们的父母,大部分都远赴外地打工,难得回来一次,这也成了很多孩子与父母一年中难得相聚的机会。其时,春节刚过,孩子们刚刚与久别的父母重聚,她希望孩子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一温暖的时刻。 作文交上来了,她认真地批阅。 一个女孩子写的是,爸爸给她新买的书包,当爸爸帮她将新书包背好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好幸福。 一个男孩子写道,他已经两年多没有见到过爸爸了,爸爸刚走进家门的时候,他都一下子没有认出来,爸爸突然一把将他抱了起来。

23、那一刻,他感觉有点陌生,但是,很温暖,真的很温暖 那一刻,温暖,难忘。 她的目光,久久地停在了一个女孩子的作文本上。女孩子写道,以前,是爸爸一个人出去打工,后来,妈妈也出去了,留下我和弟弟,跟着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每年,他们都只在春节的时候,才能回来,年一过完,他们就又出去打工了。今年,直到年初二,他们才回到家,因为他们没买到年前的火车票。这一次,因为没赶回来吃年夜饭,爸爸妈妈答应我和弟弟,会在家里多呆几天,这可把我俩乐坏了。 爸爸妈妈回来之后,很忙,除了走亲戚外,他们还要将庄稼地重新翻整一遍,这样,年迈的爷爷春耕的时候,才好播种。虽然爸爸妈妈回来之后,忙得根本没时间陪伴我们,甚至顾不上我们,

24、但我仍然觉得很满足,很幸福。 一天,妈妈没有下地干活,而是一整天都陪着我和弟弟,给我们做饭,烧了好几个好吃的菜,帮我们把所有的衣服都洗干净叠整齐了,爸爸还检查了我和弟弟的作业总之,那一天,妈妈和爸爸对我们姐弟俩特别好,特别温柔。 读到这儿,她以为女孩子接下来会写,那就是她最幸福的时刻。可是,没有。女孩子写的是:那一刻,我哭了。我知道,爸爸妈妈明天肯定又要离开家,出去打工了。 女孩子在作文结尾这样写道,我最难忘的时刻,也是最难过的时刻是,妈妈突然对我特别好,因为,那意味着,他们第二天,又要离开家了,又要一年之后,才能回来了。 在这行文字下面,她依稀看到几滴泪水的痕迹。 她也流泪了。 她已经支教三

25、年了。在城里,她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调皮可爱的儿子。每次离开城里的家之前,她也念念不舍,她觉得自己亏欠这个家太多,尤其是对儿子。所以,每次,离开家之前的那一天,一向粗线条的她,也都会对儿子表现出特别温柔,特别细致,特别耐心,恨不得把对他所有的爱和牵挂,都留下来。也许,儿子也特别害怕自己突然对他那么好吧? 她突然无比想家。她给老公打了个电话。夜已深,儿子已经睡着了,她让老公将手机放在儿子的面前,她听到了细微的鼾声。那一刻,她泪流满面。 (1)阅读文章段,填写表格。相关情节爸爸给她买新书包男孩爸爸抱他_人物心理_陌生、温暖_(2)结合语境,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文章第、段都写

26、到流泪,请分别写出流泪的原因。 (4)第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5)文章题目“最怕妈妈突然对我好”。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怕”有哪些含义? 【答案】(1)女孩父母在家做农活、家务,照顾她和弟弟;幸福;满足、幸福、难过(2)运用了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一下子”准确地写出因为离家时间久,孩子认不出爸爸的陌生感,“一把”“抱”准确地写出爸爸迫不及待地搂抱孩子的情态,表现爸爸对孩子深切的爱及愧怍之情。(3)第段:女孩对父母离家的不舍、难过;第段:老师对女孩的经历感到心酸、同情,同时对家人特别是儿子的思念、愧疚。(4)插叙,交代了“她”的身份、支教时间、家庭情况、性格特征等;表现她默默奉献

27、、勇于牺牲的精神;引出下文“她”打电话给家人的感人情景。(5)题目中的“怕”指文中女孩怕父母第二天就要离开家,一年以后才能回来;隐含留守儿童对父母“爱”的渴求;表现作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一类是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解题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根据提示可以从文章找到:女孩父母在家做农活、家务,照顾她和弟弟;幸福;满足、幸福、难过。(2)本题的

28、考点是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一下子”“爸爸突然一把将他抱了起来”运用了细节描 写和动作描写,“一下子”准确地写出因为离家时间久,孩子认不出爸爸的陌生感,“一把”“抱”准确地写出爸爸迫不及待地搂抱孩子的情态,表现爸爸对孩子深切的爱及愧怍之情。(3)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第段流泪女孩对父母离家的不舍、难过;第段老师的泪

29、表现了老师对女孩的经历感到心酸、同情,同时对家人特别是儿子的思念、愧疚(4)本题是在记叙顺序上设题。常考顺序、倒叙,插叙的辨识和作用。一、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二、倒叙(先说结果,再追溯原因):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突出文章中心; 三、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交代什么内容,使文章内容更详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等。第段交代了“她”的身份、支教

30、时间、家庭情况、性格特征等是插叙;表现她默默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引出下文“她”打电话给家人的感人情景。(5)本题是对题目含义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概括。结合文章内容,在首段与末段,寻找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双关含义,分析表面含义即是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从文章结尾“我最难忘的时刻,也是最难过的时刻是,妈妈突然对我特别好,因为,那意味着,他们第二天,又要离开家了,又要一年之后,才能回来了”可以看出题目中的“怕” 指文中女孩怕父母第二天就要离开家,一年以后才能回来;表现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爱”的渴求;表现作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点评】本文

31、通过记叙支教的老师看到孩子们写的作文,留守在家的孩子最怕父母突然对自己好,因为,那意味着,他们第二天,又要离开家了,又要一年之后,才能回来了;老师想到自己的孩子,或许他也怕妈妈突然对他好吧,表现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爱”的渴求;和作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顺序、倒叙,插叙的辨识和作用。一、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二、倒叙(先说结果,再追溯原因):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突出文章中心; 三、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

32、或故事的叙述方法):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交代什么内容,使文章内容更详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等。5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良心 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 “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

33、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

34、,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已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

35、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吃力地叮嘱大哥:“假如我万一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为什么?”大哥吃惊地问。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时让他

36、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 我的身世让我震惊。 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而我,也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1)作者以“良心”为题有什么用意? (2)分析选文

37、第段和第段划线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3)选文第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选文分析这两段的作用。 (4)你怎样理解第段划线的句子?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5)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的。(不少于50字) 【答案】 (1)“良心”是厚道、朴实的父亲做事的宗旨,为了良心,父亲把上学的机会给了别人的孩子,把立孝子棒的机会留给了别人,无视养育多年的孩子对自已的憎恨和不满,把无限的愧疚和自责留给了自己。作者以“良心”为题,突出了父亲朴实而高大的形象。同时,父亲的良心也唤

38、醒了“我”的良心和良知,凸显了文章的主题。(2)“只好”是只能够、不得不的意思,写出了“我”当时的不情愿,表现我对父亲的不满。“久久地”是持续时间长的意思,写出父亲对“我”的疼爱、惦念和对自己不能给儿子美好人生的愧疚之情。(3)运用插叙,交代了“我”冷血和憎恨父亲的原因,与下文父亲手术前的话相照应,更突出父亲的崇高形象(或更突出了父爱的崇高)。(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一席话让“我”的灵魂受到强烈的震撼,使“我”震惊、自责、愧疚。(5)示例:当年父亲让大哥辍学上班,体现出对我的偏爱;我却因为没找到工作,对父亲心生憎恨。父亲在生死之际,对我依然“不放心”;我却冷血到“要回家睡

39、觉”。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父亲的博爱与善良,我的狭隘和冷漠,呼唤了良心的回归,突出了作品主题。 【解析】【分析】(1)文章题目“良心”首先指父亲的良心,他尽心尽了抚养捡来的孩子,把上学的机会留给“我”,虽然“我”对父亲有很多的不满,但父亲不计较,还把立孝子棒的机会留给别人;其次,通过文章结尾“而我,也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可以看出,在父亲的感染下,“我”最终也良心发现。所以这个题目凸显了父亲的形象,深化了主题。(2)句中的“只好”是“只能够”的意思,联系上文“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的语句可以发现我对父亲有极大的不满,由于这种不满,我不愿意去照顾他,但面对

40、医生的要求又不好意思拒绝,所以表现出一种不情愿。句中“久久地”意思是时间长。父亲忍者病痛长时间地凝视“我”,流露出来的是满满的疼爱之情,再因为父亲一心希望“我”能过上好日子,却没有如愿,所以内心又充满了极大的愧疚。(3)段是作者的回忆,它补充交代了了“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的原因是:父亲把工作让给了哥哥,而我却生活窘迫。所以从记叙顺序上来说属于插叙,而且这段内容在后文父亲的语言中得到了印证,体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和崇高的品质。(4)读句子可以看出“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用比喻会让句子变得生动形象,这个句子中将“我”内心受到的震撼比作“父亲的一记耳光”,可见这

41、个震撼很强烈,此时“我”感到了之前对父亲的看法都是错的,从而产生了愧疚之情。(5)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是:良心的回归,为了突出这个主题,文段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人物的形象都在对比中凸显出来。当初父亲选择让哥哥工作,让“我”继续读书形成了对比;“我”对父亲的态度和父亲对“我”的态度形成了对比。在这些对比中人物形象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故答案为:(1)“良心”是厚道、朴实的父亲做事的宗旨,为了良心,父亲把上学的机会给了别人的孩子,把立孝子棒的机会留给了别人,无视养育多年的孩子对自已的憎恨和不满,把无限的愧疚和自责留给了自己。作者以“良心”为题,突出了父亲朴实而高大的形象。同时,父亲的良心也唤醒了

42、“我”的良心和良知,凸显了文章的主题。(2)“只好”是只能够、不得不的意思,写出了“我”当时的不情愿,表现我对父亲的不满。“久久地”是持续时间长的意思,写出父亲对“我”的疼爱、惦念和对自己不能给儿子美好人生的愧疚之情。(3)运用插叙,交代了“我”冷血和憎恨父亲的原因,与下文父亲手术前的话相照应,更突出父亲的崇高形象(或更突出了父爱的崇高)。(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一席话让“我”的灵魂受到强烈的震撼,使“我”震惊、自责、愧疚。(5)示例:当年父亲让大哥辍学上班,体现出对我的偏爱;我却因为没找到工作,对父亲心生憎恨。父亲在生死之际,对我依然“不放心”;我却冷血到“要回家睡觉”

43、。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父亲的博爱与善良,我的狭隘和冷漠,呼唤了良心的回归,突出了作品主题。【点评】(1)本题考查标题含义和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赏析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的标题进行赏析,一般从标题的使用手法来考查,有时也从文章内容和主题角度,要求学生对文章标题进行理解,这时要求学生能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深刻认识文章中心主题。(2)本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能力。做题时先要理解文句的意思,然后注意: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三是联系人物性格、小说主题理解词句。(3)本题考查对插叙作用的分析能力。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

44、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答题思路:插入叙述了内容(背景材料,某个细节,情节),补充交代了,刻画人物性格,突出其某个特点,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更好突出文章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使故事情节更集中。(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5)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

45、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通过比较,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6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月光汤 乡下的夜空升起一轮明月,月光便洒满了山林村舍,地面上也凝起了一层透亮的”薄霜”。 月光很亮,亮得连父亲也觉得,待在屋内睡觉未免太过可惜。于是,他便带我去湖边夜钓。 月光如水,湖平如镜,豌豆般大小的浮漂飘在水面上粒粒可见。先是点点浮颤,继而微微下沉,当浮漂猛地一沉,父亲便迅起杆,一条白花花的鱼便在水中扑腾翻转了起来,上钩了! 月光清澈、白亮,想是鱼儿也不忍就此睡去,纷纷就着一盏月光灯,在湖中来回穿行。鱼饵明晃晃地摇曳在水里,鱼儿纷纷咬钩。就这样,父亲的鱼篓很快便满了。此时,明月依然高悬在夜空之中,意犹未尽的父亲,并不打算回家。 但我有些饿了,父亲索性找来一个废弃的陶罐,就着湖水洗净,然后支在火堆上他要煮一罐鱼汤。水,从湖里汲取而来,白白净净;鱼,是刚刚钓上来的,也白白净净;月光,自星空流淌而来,更是白白净净。父亲说,喝下这白白净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