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内容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内容资料.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选择题: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创造者,继承者角度);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阶级属性)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部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做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3. 世界观:时间诶管使人们
2、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4. 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5.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6.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7.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返性。8.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9.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10. 哲学:哲学史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11. 哲学两大对立阵营:可以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12. 列宁对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3、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受所复写、摄影、反映。13.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4.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15.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16.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客观的联系。客观性是规律的基本特点。17.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18. 联系的多样性: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19. 发展
4、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0.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21.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22.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23.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24.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25. 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26.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有两个特点:摹写性、创
5、造性。28.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29. 谬误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30. 对待社会历史发展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唯物史观,唯心史观。31. 政治法律思想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是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32.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33.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者。34.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35.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
6、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36.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历史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辩证分析方法。37. 资本主义萌芽途径: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38. 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快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39. 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基础。二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40. 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劳动者。41.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
7、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着自身需要的,他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42. 货币: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43. 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44.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5. 劳动力: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46.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8、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47. 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绝对规律。48.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49. 资本: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50.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51.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52. 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9、。53. 资本的有机构成: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54. 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55.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剩余价值和实物补偿问题。56. 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57. 平均利润:按照平均利润率来计算和获得的利润,叫做平均利润58.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简答题1.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
10、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2.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根源是什么?(1) (18世纪下半期-19世纪上半期)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康德,费希特(2) (17-19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威廉配第(创始人)(3) (19世纪)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昂利圣西门,沙尔傅里叶 3.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3)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
11、又把他们区分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1)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他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3)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5. 事物的辩证发展的过程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6. 实践在
12、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1)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 从实践到认识(2) 从认识到实践(3)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循环8. 为什么说真理具有客观性?(1)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2) 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9.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他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2) 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13、10. 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2)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3) 最后,设会议室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1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 第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变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4) 联系实际:a. 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
14、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的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b.其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c.在当前,学习和运用马克思注意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相互关系的原理,就要敏锐的把握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12. 简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1)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 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
15、式之一(4)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5)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13.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1)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 人名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4)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14.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价值规律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特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体现在:(1) 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
16、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 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15. 简述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这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2)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3) 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这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的售卖过程,实施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过程,这个过程进行的是否顺利,决定这生产者的经济利益甚至命运。16.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是由三个部分决定的:(1)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 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
17、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4) 包含着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17. 简述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1) 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2) 第二个阶段试生产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3) 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产业资本所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18. 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1) 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2) 二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19.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
18、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2)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3)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20.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 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竟长争高,此消彼长,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 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21.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1)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 质变是量变的积累过程(3)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材料论述题1.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
19、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鲜明的特征。(2)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3)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4)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2.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静止时在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2)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3)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实践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4) 一切以时间、
20、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统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
21、动事物的发展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6.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辨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3) 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
22、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或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7.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1) 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2) 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一要坚持,二要发展(3) 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辨证统一的。8.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关系及意义 (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辨证统一的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
23、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 接着联系实际,当代中国就是屌啊什么的9. 商品使用价值的二重性和同一性:(1)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2)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他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
24、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10. 价值量的决定(1) 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劳动量是按照劳动时间来计算。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 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3) 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11.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1) 劳动者是自由人(2) 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形式上是“自由”
25、、“平等”的买卖关系,实质上是有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的关系。 12.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了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讲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制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2)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雇佣的劳动力创造的。(3) 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
26、劳动者的剩余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m=m/v(m为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13. 相对剩余价值:(1)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2)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嫦娥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3) 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单个资本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的主观动机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但其客观后果姿势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所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1141200022 陈秉辰 我为什么这么强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