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智慧城市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953242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54 大小:5.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新区智慧城市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高新区智慧城市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高新区智慧城市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高新区智慧城市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4页
高新区智慧城市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新区智慧城市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新区智慧城市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新区智慧城市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目 录第1章项目概述11.1项目名称1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责任人11.3可研报告编制单位11.4可研报告编写依据11.4.1政策依据11.4.2标准规范、技术文件31.5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和建设期61.5.1建设目标61.5.1.1总体目标71.5.1.2具体目标71.5.1.3本阶段目标81.5.2建设规模81.5.3建设内容91.5.4建设地点121.5.5建设周期13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31.7主要结论与建议131.7.1主要结论131.7.2主要建议14第2章区域概况和现状评价152.1高新区数字化管理中心概况1

2、52.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152.3城市概况162.3.1地理位置162.3.2社会经济162.4建设区域发展规划162.4.1#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心区人口及用地规模162.4.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路网规划构成162.4.3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心区产业发展优势172.5项目所在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前景182.6建设道路现状18第3章一阶段建设成果和存在的问题193.1现有信息系统装备情况193.1.1一个城市运行平台193.1.2一套三维基础地理信息平台203.1.3三类智慧城市专项203.1.4六项集成工程213.2现状评价223.2.1为城市决策者提供综合视图223.2.2为政府职能部门

3、提供高效协同233.2.3为公共服务单位和市民提供互动服务233.3存在的主要问题24第4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64.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264.2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274.2.1是解决“大城市病”蔓延,提升城市管理和政府治理水平的需要274.2.2是构筑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实现运行可靠的安全城市建设的需要274.2.3是实现传统决策向数据决策、科学决策转变,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的需要274.2.4是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全环节,创新城市管理机制体制的需要28第5章项目需求分析295.1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295.1.1业务功能和业务流程分析295.1.1.1城市数据资源

4、整合汇集、管理控制与分析利用295.1.1.2基于业务融合和流程再造进行政府行政云服务设计295.1.1.3基于数据的算法与模型分析进行城市运行云服务设计295.1.1.4基于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方向的智慧专题应用设计305.1.1.5基于资源整合、业务聚合、服务融合的统一智慧城市门户设计305.1.2业务量分析305.2信息量分析与预测305.2.1信息来源与分类305.2.2信息量预测315.3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325.3.1系统功能分析325.3.1.1城市大数据中心325.3.1.2政府行政云服务335.3.1.3城市运行云服务335.3.1.4智慧政务335.3.1.5智慧社区335

5、.3.1.6智慧市政335.3.1.7智慧防汛345.3.1.8智慧规划345.3.2系统性能分析34第6章总体设计方案366.1设计思路366.2设计原则366.2.1统一规划,统一指导366.2.2并存过渡、逐步整合366.2.3横向建设,纵向对接366.2.4统一协同,资源共享376.2.5安全可靠,高效易用376.2.6面向未来,适度超前376.3设计目标376.4项目总体架构386.5一阶段总体架构386.6二阶段总体架构396.7应用架构416.8网络架构41第7章系统设计方案427.1建设目标427.2建设规模427.3建设内容437.4城市大数据中心方案设计467.4.1城市大

6、数据信息资源梳理和体系建设467.4.1.1基本原则467.4.1.2梳理范围477.4.1.3信息资源梳理步骤477.4.1.4基于架构储藏库的梳理工具497.4.1.5数据资源采集管理系统507.4.1.6城市信息资源库建设507.4.1.7城市数据仓库建设527.4.2城市大数据标准规范建设537.4.2.1概述537.4.2.2标准规范遵循原则537.4.2.3现有标准规范547.4.2.4标准规范体系框架和内容547.4.3城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平台557.4.3.1资源整合管理与服务系统557.4.3.2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587.4.3.3城市大数据资源门户建设597.4.4城市大

7、数据基础支撑平台627.4.4.1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627.4.4.2大数据可视化平台637.4.4.3系统基础管理647.4.5城市大数据挖掘分析平台647.4.5.1智能交互查询647.4.5.2智能报表统计657.4.5.3智能挖掘分析657.4.5.4算法模型库配置管理667.4.5.5输入输出配置管理667.4.5.6工作流配置管理667.4.5.7日志管理667.5政府行政云服务方案设计667.5.1建设目标667.5.2设计方案687.6城市运行云服务方案设计687.6.1城市运行体征指标系统687.6.1.1体征指标体系687.6.1.2体征展示子系统697.6.1.3薄弱点分

8、析子系统707.6.1.4体征变化趋势分析子系统717.6.1.5体征关联性分析727.6.2城市运行实时态势系统727.6.2.1实时监测态势展示子系统737.6.2.2实时监测数据统计子系统737.6.2.3实时监测报警子系统747.6.3城市运行科学决策大数据应用系统757.6.4城市运行应急指挥系统777.6.5领导驾驶舱服务系统817.7专题应用方案设计827.7.1智慧政务827.7.2智慧社区847.7.3智慧市政867.7.4智慧防汛897.7.5智慧规划917.8门户平台建设927.8.1外网城市公共信息服务门户系统927.8.2内网城市公共信息服务门户系统93第8章信息安全

9、及容灾备份方案948.1基础安全948.1.1存储加密948.1.2三权分立948.1.3应用绑定958.2安全系统设计958.2.1安全体系设计原则958.2.2网络安全958.2.3系统应用安全968.2.4系统数据安全及容灾备份968.2.5系统管理安全97第9章系统测试方案999.1系统内部测试999.2用户环境测试999.3硬件测试1009.3.1工厂测试1009.3.2整合测试(SAT)1019.3.3系统可靠性验证101第10章项目验收方案10310.1项目验收组织与职责10310.1.1验收组织10310.1.2验收各方工作职责10310.2项目验收计划104第11章运行维护建

10、设要求10511.1基础运维10511.2业务运维105第12章节能篇10612.1概述10612.2编制依据10612.2.1相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10612.2.2相关标准规范10712.3工程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10712.4综合能耗分析10712.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评估10812.5.1节能措施10812.5.2节能效果评估108第13章环境评价11013.1项目环境保护依据11013.2主要环境影响及评价11013.3主要环境影响防治对策111第14章项目招标方案11214.1项目招标范围11214.2项目招标方式11214.3招标组织形式11214.4招标公告的发布11314.

11、5招标原则和资质要求11314.5.1招标原则11314.5.2资质要求11314.6招标工作计划113第15章项目组织结构和人员培训11415.1项目领导、实施和运维机构及组织管理11415.1.1领导和管理机构11415.1.2项目实施机构11515.1.3运行维护机构11515.2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11515.3人员培训需求和计划116第16章项目实施方案11716.1项目建设周期11716.2实施进度计划117第17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11817.1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11817.2项目总投资估算11917.3分项投资估算11917.3.1软件开发费用11917.3.2设备采购费用122

12、17.4建设内容统计表12517.5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131第18章经济、社会评价和效益分析13218.1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13218.2社会评价和效益分析13318.3综合评价和效益分析134第19章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13519.1风险识别和分析13519.1.1信息安全类风险13519.1.2政策类风险13519.1.3资金类风险13519.1.4技术类风险13619.1.5管理类风险13619.2风险对策和管理13619.2.1专业咨询机构协助进行项目规划13619.2.2监理机构承担系统的实施控制13719.2.3量化风险13719.2.4应对风险的方法137第20章经济与社会效益13

13、820.1经济效益13820.2社会效益13920.3管理效益139第21章主要结论与建议14121.1主要结论14121.2主要建议141第1章 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高新区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二阶段)。1.2 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责任人项目建设单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展中心。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解锋项目责任人:谷朝虹1.3 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吉林吉大通信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1.4 可研报告编写依据1.4.1 政策依据1.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3.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 号)4. 国务

14、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5.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23 号)6.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7.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10.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11. 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1770号)12. 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制度及2014-2015年工作方案(发改办高技20142652号)13.

15、 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14. 国务院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发201528号)15. 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46号)16. 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17.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28号)18.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19.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18号)20. 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

16、见(公通字200466号)21.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征求意见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3年1月印发)2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3 27号)2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文件)24. 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指导意见(国测国字200635号)25. 国家测绘局关于做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26.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技术大纲(试行)27. 关于全面加快数

17、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与推广工作的通知(国测国字200838号)28.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29.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07第55号30. 国务院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31.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吉政发号)32. 关于印发吉林省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吉发改高技联2015408号)33.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34.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长府发20169 号35

18、.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36. #市十二五城市建设规划(2011-2015年)37.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38. #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年)39. #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2004)40. #高新区规划41.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审定出版)42.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国建设部2007)1.4.2 标准规范、技术文件1.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2.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3.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4. 政务信息标准化指南5. 地图符号库建立的基本规定(CH/T 4015

19、-2001)6. 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形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5660-1995)7.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18315-2001)8.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 2009)9.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T15968-2008)10.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7798-1999)1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数字栅格地图(CH/T 1010-2001)12.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数字高程模型(CH/T 1008-

20、2001)13.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 18316-2001)14.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H/T 1007-2001)15. 全国1:25万数据库更新生产技术规定16.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生产与建库总体技术纲要17.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 13923-1992)18.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1993)19.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20. 城市土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21. 城市地理要素编码结构

21、规则(GB/T 14395-2009)22.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23. 城市地理要素-城市道路、道路交叉口、街坊、市政工程管线编码结构规则(GB/T 14395-93)24.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 8567-2006)25.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 9385-2008)26.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GB/T 9386-2008)27.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 12505-1990)28.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 8566-2007)29.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G

22、BT l5629-2010)30. 信息技术互联国际标准(ISO/IEC11801-95)31.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T 22239)32.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40)3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GB/T 2260-2007)34. 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35.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36.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37.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38.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13989)3

23、9.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40.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41.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4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GB/T 13989-1992)43.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T 73-2010)4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45.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46.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24、)47. 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 17859-1999)48.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要求(GA/T 391-2002)49.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GB/T 18336-2001)50. 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方案设计指南(BMB23-2008)51. 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GB/T 31167-2014)52. 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GB/T 31168-2014)53. 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54. 国家标准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设计规范(YD/T 5120-2005)55. 国家标准设

25、备安装抗震设计(YD/T5059-2005)56. 国家标准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T1051-2010)57. 国家标准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0689-2011)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GA/T70-94) 59.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55号)60.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61. 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指导性文件公安部62. 公安部报警监控方案设计要素公安部63.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

26、要求(GA/T367-2001) 64.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要求(GB20815-2006) 6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66.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67.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2887-2011)6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62-2008 )69.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T 9361-2011) 70.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7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 7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2版)(GB 5030

27、3-2002) 7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12) 7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75.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7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 77.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 78.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75-1994) 79.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8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2006)81. #统计年鉴201082. 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I6

28、4号83.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CJJ61-2003)84. #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2010年3月)85.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展中心提供的技术资料1.5 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和建设期1.5.1 建设目标为进一步落实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简称“总体规划”),进一步落实#市、高新区关于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要求,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基础建设、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政务服务、公共事业服务、产业支撑和管理决策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推进#高新区整体信息化达到东北地区乃至全国一流水平,根据#高新区智慧城市系统项目总体规划和一阶段建设成果,决定启动

29、项目二阶段建设工作。1.5.1.1 总体目标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原则,以高新区城市现状、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破部门/领域间的信息壁垒,构建全区统一的新型智慧城市系统平台,实时监测城市基础设施、交通、环境、人口、安全等全方位运行状况,模拟人体特征进行城市诊断,并构建城市从规划到建设到管理的全过程城市运行大数据科学决策中心,通过数据挖掘、系统仿真和模拟实验,建立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和模型体系,以地理信息系统为载体,直观展示城市发展规律、潜在风险、存在机遇和政

30、策推演效果,充分发挥城市整体优势、聚集效应促使城市管理有序化、部门业务协同化、领导决策科学化,形成以数据驱动城市发展的新模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降低资源消耗水平,为市民、企业提供优质的生活、生产环境,促进城市建设、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1.5.1.2 具体目标(一) 市民生活便捷化1. 提供多样化手段和实现服务模式的快速创新;2. 通过虚拟和实体环境应用的结合,提升城市服务的便捷性;3. 更全面的进行城市安全运营状态的监控,有效的预防犯罪和开展事后调查;4. 更少的拥堵和排队,打造和谐快捷的人文生活环境。(二) 产业发展高端化1. 无所不在的高速信息网络和随时随地的远程信息获取;2

31、. 打造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服务体系;3. 信息融合、共享、互联互通,实现服务创新和产业服务水平提升;4. 打破产业分立的边界,从而孕育新型的产业结构,带动集约型产业共同发展。(三) 城市运行一体化1. 实时监测突发事件,并快速部署资源进行应对;2. 城市运营机构之间的整合与协作,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3. 提升社会和环境问题处理的灵活性和敏捷性;4. 快速响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实现更为敏捷的城市转型。(四) 行政管理高效化1. 基于资源实时状态的优化配置,有效提升资源产出效率;2. 城市资源在区域间和运营机构间的广泛共享,提升资源的利用广度;3. 城市资源向公众和企业多渠

32、道多层次的开放,增进资源的利用深度;4. 实时监控资源使用效率,建立资源使用补偿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1.5.1.3 本阶段目标以“惠民、强企、优政、美城”为宗旨,在#高新区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 阶段)信息化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一方面深化、扩展市政、物业、防汛、社区等方面和应用和服务,完善一阶段项目建设;另一方面以城市运行大数据驱动城市治理模式、体系创新为主线,以促进政府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建立城市运行科学决策大数据应用,拓展智慧城市专项应用,全面提升城市运行、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支撑“大城市病”治理,在应用实效、产业转型与模式

33、创新方面成为全国样板。实现“信息互通、反应敏捷、服务精准、决策智能”,城市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达到“市民生活便捷化、产业发展高端化、城市运行一体化、行政管理高效化”的目标,加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造面向#高新区、长吉新区、全省的城市运行大数据中心枢纽,努力形成城市运行大数据创新中心、应用中心和产业基地。1.5.2 建设规模以#高新区住建委为基础,一方面对城市基础设施、市政管理、城市防汛、城市应急和社区服务等部门业务进行统筹规划和深化、拓展;另一方面实现对全区人口、经济、工业、地理空间、市民服务、城市管理、政府治理等城市运行领域进行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融合,涉及交通、公安、应急、民政、人社、城管、市

34、政、环卫、环保、气象、卫生、水利、农业、园林等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对内覆盖高新区55平方公里地域的政府部门、行业单位、企业和市民,对外向全市、全省进行信息辐射和提供数据服务。具体来讲,在软件系统及集成方面,#高新区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主要进行了1个城市运行平台、1套基础地理信息平台、3类智慧城市专项和6项集成工程。项目(二阶段)在此基础上新增建设1个城市运行大数据中心、2大云服务、5类智慧城市专题应用和2类服务门户。在配套基础设施方面,项目(一阶段)完成了4台应用服务器、2台数据库服务器、1台存储设备、215套车载GPS终端、45个无线热点设备、26处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及高新区视频会议系统

35、的采购和安装调试工作;同时完成了配套电缆施工敷设8985米,光缆施工4968.2米,挖沟完成7780米,顶管完成4224米,基本完成了#高新区智慧城市系统项目的室外建设工作。项目(二阶段)在此基础上,新增采购数据库服务器2台、应用服务器6台、视频服务器2台、移动前置机2台、通用服务器8台、存储系统1套、存储服务器1台、网络高清摄像头20台、POE交换机2台、核心交换机2台、智慧工程管理平台设备1台、门禁卡100张、门禁卡读写器2套、门禁锁2套以及降雨量监测设备2套、积水点位监测设备2套,主要部署于机房环境内,与项目(一阶段)设备共同形成室内和室外、终端和中心端的全面建设。1.5.3 建设内容#

36、高新区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二阶段)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阶段系统深化、拓展和城市运行大数据中心、城市运行云服务、政府行政云服务及智慧城市专题应用。项目(二阶段)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个城市运行大数据中心、2大云服务、5类智慧城市专题应用和2类服务门户。(一) 1个城市大数据中心一是梳理高新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建立城市大数据标准规范。二是基于一阶段信息化成果,拓展城市运行数据源头,向全区各委办局、行业和企业单位进行数据对接和融合,建立涵盖城市人口、企业法人、地理空间的城市运行基础数据支撑体系。三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和工具平台,实现城市运行智慧应用层、科学决策层的大数据共享利用体系,涵盖城市基础设施、交通出行、

37、公共安全、公众服务、生态环境、舆情民生等专题数据,涵盖、防汛、民政、市政、应急、环保、气象、交通等主题数据,涵盖数据仓库、模型算法、专家决策等决策支持数据,全面形成高新区城市大数据中心枢纽,向全区、全市、全省的城市管理者、市民和企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大数据服务。四是建立大数据资源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注重基础设施环境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建设,在政策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使用数据。(二) 2大云服务1. 政府行政云服务以#高新区“智慧政务”为总体蓝图,建设“一窗、一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政务服务方式,规范政务服务工作,创造良好政务服务环境,打造全国领先的第三代政务服务体系。线下服务集行政审批服务、协

38、同审批服务、大厅辅助服务、内部管理为一体,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运行模式;线上服务全面整合各部门服务和资源,统一热线服务,统一办事服务,统一效能监察机制,统一信息发布,建设集预约、服务申报、审批服务、政民互动、信息公开于一体的线上办事服务平台。2. 城市运行云服务构建城市运行云服务体系,科学把握城市运行态势,以数据驱动城市管理和政府治理现代化。一是完善城市运行体征指数体系。增加城市运行体征报告、薄弱点分析、关联分析、城市运行大数据挖掘钻取等功能系统。二是建立城市运行实时态势系统。建立一体化的城市资源设施、城市部件、城市业务和服务的实时态势监测和预警体系,对城市进行全时空

39、、全要素动态可视化监控,实时掌握城市运行健康状况,全面反映城市人口资源、交通运行、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民生舆情、城市和谐等状况,并与城市应急系统无缝对接和集成,形成态势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的一体化。三是完善城市运行应急指挥系统。在一阶段辅助应急功能的基础上,完善高新区在全区应急资源、应急要素方面的汇聚和整合能力,扩展综合预警、资源管控、应急演练、指挥协调等处置程序,提升城市应急综合保障能力。建立一体化的综合应急监测和预警体系,涵盖气象、交通、防汛、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城市生命线)保障、环境等方面,形成跨应用、跨行业、跨部门的一体化应急监测、预警和处置、指挥系统。四是建立城市运行科学决

40、策大数据应用系统。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景气分析、宏观经济分析、人口资源分析、行业分析、重大项目专题(重大项目进度、十三五专题)等方面实现大数据综合分析;完善领导驾驶舱服务,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更深层次、更宽范围、更智能化的区域民展分析、关注事项分析、经济地图、景气预警、即席查询和多维分析、智能报表、城市运行看板等大数据服务。五是建立领导驾驶舱服务系统。针对各级领导人员重点关注的事项,结合城市区域发展分析、城市运行体征态势、城市运行预警和应急事件、重大活动情况,提供领导门户和城市运行综合看板,提供基于大数据的综合查询、统计分析、报表推送、数据挖掘服务。(三) 五类智慧专题应用1. 智慧政务一是进行“

41、一窗”相关系统建设。前端整合构建综合政务服务窗口和统一的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后端建设完善统一的分层管理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推动涉及政务服务事项的信息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互通共享、校验核对,建立高效便民的新型“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推进网上网下一体化管理,实现“一窗口受理、一平台共享、一站式服务”。二是在一阶段的基础上完善“一网”办理系统,实现门户网站、APP、微信等多渠道服务的“一网”办理,大幅提高政务服务的便捷性。三是建设工程劳务实名制管理平台,为务工人员提供身份核查、劳务保障服务。2. 智慧社区建立健康社区试点,与社区医院相结合,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提供网上预约和上门巡

42、诊服务;为老人提供GPS定位功能,满足多方位的安居服务要求。3. 智慧市政本期主要进行智慧热力建设:进行不同公司的热力管网互联建设,实现热力管网的无障碍运行。当一家热力公司管网出现爆管、或锅炉房故障时,可及时切换管网,隔离事故区,使爆管事故影响范围降至最低,最大程度保障居民工作、生活环境。各热力公司间可以通过使用的热量进行结算,这样,即保证了居民供暖,也保障了热力公司的利益。4. 智慧防汛建设城市智慧防汛系统,完善全区汛情监测和感知体系,一是对城市低洼部位、积水点、下凹式立交桥、排水设施(管网管线、水泵水站等)、河道水库等水资源设备设施和风险源进行水位感知和智能化排水作业;二是对降雨量和积水情

43、况进行实时监测,建立预警模型,实现对汛情的全面感知和事前预警;三是完善防汛物资、队伍、预案等组织体系,实现防汛工作的综合协调和应急处置。5. 智慧规划基于三维技术,实现城市公共设施的辅助规划和三维模拟分析。提供规划方案比选、辅助规划设计、视域分析、拆迁分析、阴影分析等功能,为规划部门、市民、企业提供智慧规划服务。(四) 2类门户一是整合政务公共服务、社区服务、热线服务等各类资源,建立统一的智慧城市外网公共信息服务门户,实现市民、企业、政府部门和人员的统一身份认证和单点登录功能。二是整合政府行政服务、审批、城市运行管理、数据资源管理等业务资源,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内网业务处置和部门决策、城市决策

44、门户建设,实现不同部门、人员和角色之间的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五) 配套基础设施一是为智慧防汛专项应用购置2套降雨量监测设备和2套积水点水位监测设备。二是智慧政务专项应用中的建设工程劳务实名制管理平台购置网络高清摄像头20台、POE交换机2台、核心交换机2台、存储服务器1台、智慧工程管理平台设备1台、门禁卡100张、门禁卡读写器2套、门禁锁2套。三是为城市大数据中心及其他平台购置数据库服务器服务器2台、应用服务器6台、视频服务器2台、移动前置机2台、通用服务器8台、存储系统1套。1.5.4 建设地点项目(二阶段)的主要建设地点为#高新区锦湖大路1357号慧谷大厦2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1.5.5 建设周期春高新区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二阶段)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归口管理、资源统筹、共建共享、承载平台与业务应用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