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训练: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5682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3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训练: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训练: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训练: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训练: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训练: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训练: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训练: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训练: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点一昼夜长短的变化时间 变化特点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图a是其代表日期 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图b是其代表日期北半球冬至日,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春秋分日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如图c所示) 知识点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

2、小值的地区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半球各纬度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二分日 赤道 极点知识点三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更替(1)成因 (2)划分(北温带地区)类型范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天文四季过渡季节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过渡季节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气候四季3、4、5月6、7、8月9、10、11月12、1、2月2.五带的划分知识点训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3、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答案:1.B2.B下图为“天气网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据此完成34题。3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A秋分(9月23日) B寒露(10月8日)C春分(3月21日) D清明(4月5日)4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A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北移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34.解析:根据图中日出日落时刻,今日昼长为11小时48分,明日昼长为11小时50分,略短于12小时且昼渐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赤道附近,且正向北

4、移动,位于12月11日至次年3月21日之间。答案:3.C4.A下图所示的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56题。5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排序是()A BC D6此日三地昼长从短到长的排序是()A BC D56.解析:第5题,夏至日是位于同一条经线北回归线以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看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角度和方向,三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就是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的顺序。第6题,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由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可知,图中三地的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昼长由

5、短到长的顺序也是如此。答案:5.A6.C“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约为15天)。据此回答78题。7古代主要通过“圭表测影”确定节气,西安正午日影长度最接近且较长的两个节气是()A惊蛰与清明 B芒种与小暑C白露与寒露 D大雪与小寒8处暑,“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此后,我国华北地区()A正午太阳高度渐小,白昼时间渐短B雨水增多,太阳辐射强度渐弱C正午太阳高度渐小,日地距离渐远D白昼时间渐短,地球自转变慢78.解析:第7题,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

6、北半球日影最长,因为相邻节气约相差15天,所以大雪与小寒两节气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纬度基本相同,此时北半球日影较长且长度接近,所以D正确。第8题,处暑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渐小且白昼时间渐短;处暑为8月23日前后,地球公转速度加快,日地距离渐近;8月23日前后,华北雨季即将结束;处暑之后,华北白昼时间变短,地球自转速度与节气无关。答案:7.D8.A下图为“山东省某地停车场示意图”,箭头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回答910题。9下列节气,正午时能够遮阳的车位最多的是()A春分日 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10当太阳光线为时,该日山东省()A正处梅雨季节 B全省草木葱绿C一

7、年中日出最晚 D各地昼夜等长910.解析:第9题,由于该停车场位于山东省(北半球),在一年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所以,在夏至日时正午能够遮阳的车位最多。第10题,由上题中的分析可知,图中箭头代表夏至日,箭头代表春分日、秋分日,箭头代表冬至日,故当太阳光线为时,该日山东省在一年中日出最晚。答案:9.B10.C读“五带分布图”,完成1112题。11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A热带 B北温带C北寒带 D低纬度地区12假设黄赤交角为30,地球上()A寒带的范围变大 B温带的范围变大C热带的范围变小 D寒带的范围变小1112.解析:第11题,热带地区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大,气

8、温高,全年皆夏,四季变化不明显;位于南北两极地区的寒带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小,气温低,全年皆冬,四季变化不明显;只有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南北温带,一年中冬、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大,气温变化大,因而季节更替最明显。第12题,如果黄赤交角变为30,热带的纬度范围就变为赤道到南北纬30,那么寒带的纬度范围就为从南北纬60到南北纬90。由此可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答案:11.B12.A13在每年10月1日至12月1日期间,下列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解析:此时段太阳直射

9、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所以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南半球各地相反。答案:B二、综合题14读“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_,日期是_,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是_。(2)这一天,四点中,昼夜等长的是_点,处于极夜的是_点。(3)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_;最小值的范围是_。(4)图中四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点,的角速度关系是_。(5)此日后,我国昼将变_(长或短),正午太阳高度将变_(大或小)。解析:(1)图中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必为二至日。北极圈内为极夜,则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

10、点在南回归线上,即2326S。(2)这一天,四点中,昼夜等长的是赤道,即,处于极夜的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选地。(3)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北半球各地。(4)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图中四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除极点外,全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5)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我国昼将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答案:(1)冬至12月22日前后2326S(南回归线)(2)(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北半球各地(4)相等(5)长大15下图为“北半球光照图”,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慢,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时期正值北半球的_(节气);图中弧PM是_(晨线、昏线);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P、Q、M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_。(2)该日,Q地的昼长为_小时,日出地方时为_时。(3)该日东营市(37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该日之后,东营市的正午太阳高度将_(变大、变小)。(4)图示日期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答案:(1)夏至日晨线(0,2326N)P、Q、M(2)183(3)7626变小(4)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