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化事业发展概述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57856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文化事业发展概述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甘肃文化事业发展概述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甘肃文化事业发展概述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甘肃文化事业发展概述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甘肃文化事业发展概述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文化事业发展概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文化事业发展概述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甘肃文化事业发展概述,甘肃省情知识系列讲座,专家学者对省情概括的六句话,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自然条件差 经济总量小 城乡二元结构突出 贫困落后,一、关于文化的含义和作用问题,1、文化的含义大文化(最广义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人的所有创造物,包括人所创造的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东西。中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在精神领域的创造物,又可以称之为精神文化。小文化(狭义的文化):是指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具体说就是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图书馆等。,2、我们党形成的关于文化的一系列科学认识 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成果。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又给经济、政治以反作

2、用 文化繁荣发展的源泉、动力和检验标准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本质性力量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生活丰富性的重要体现 文化产品就其大多数而言具有意识形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 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文化是创造性的精神劳动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先进文化是先进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二、甘肃文化事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成就,1、甘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甘肃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 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嘉峪关与省外明长城 4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敦煌、武威、

3、张掖、天水 甘肃是文物大省:到2004年底,拥有一级文物3300件(含30件国宝),二级文物11386件,三级文物96299件。,敦煌文化,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中国历史最久、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文化艺术宝库。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敦煌文化,莫高窟最初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元代(公元12711368年)基本结束。前后绵延1000多年,世界少有.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敦煌文化,莫高窟现存壁画45000多平方米,连接起来长可达25公里,被誉为世界现存最大的艺术画廊,表现伎乐天神态悠闲雍容、落落大方,手持琵琶、半

4、裸着上身翩翩翻飞,突然,使出了“反弹琵琶”的绝技。,莫高窟窟的伎乐图,敦煌文化,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第四十五窟是盛唐彩塑的经典,目前被划归为特別维护的特窟,平日并不开放给一般游客参观。窟內保存完整的七尊彩塑,塑像以佛为中心,兩側分別站立著弟子(阿难、迦叶)、菩萨、天王,在幽暗昏黄灯光下,千年彩绘依然华丽可见。中间为菩萨像,身高1.85米,头挽高髻,面相丰圆,大耳下垂,秀眉高挑,嘴唇微抿,露出笑容,敦煌文化,1900年6月22日看管石窟的道士王元录 在17号窟发现藏经洞,内藏晋代至隋、唐、五代、宋初的文物5万余件。国际显学-

5、敦煌学:是一门以地名学的学科。敦煌学最初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新发现的文献及相关问题上,随着研究范围的扩大,凡与藏经洞文献以及敦煌石窟建筑、壁画、雕塑以至敦煌的历史文化有关的等,都成为敦煌学 的研究对象。,甘肃其他类型著名文化资源,丝绸之路文化:横穿甘肃全境。黄河文化和伏羲文化:甘肃是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伏羲的诞生地。石窟文化:莫高窟、麦积山、安西榆林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庆阳北石窟、泾川南石窟、肃南马蹄寺。革命历史文化:哈达铺会议、榜罗会议、会宁会师、腊子口战役。民间民俗文化:砖雕、木雕、石刻、皮影、剪纸、刺绣、器乐、曲艺、民间舞蹈、“花儿”对唱、宗教音乐。,2、甘肃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事业发

6、展的现状及成就,(1)甘肃教育的历史、现状、成就l 自1903年陕甘总督崧藩在兰州创立了全省第一所近代学堂文高等学堂l 国际友人路易*艾黎于1938年在甘肃山丹创办职业技术学校山丹培黎工艺学校l 年月,陕甘宁边区庆阳陇东中学成立,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为学校的创办题词,l 建国后甘肃教育发展的成绩。第一、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截止2004年,全省共有幼儿园2377所,有教职工15046人。全省共有小学15347所,全省小学有教职工131752人。第二、普通中学,全省共有普通中学2054所,有高中专任教师25458人,初中专任教师67566人。到2005年底,全省实现“双基”

7、的县达到68个,人口覆盖率达到83。04%。,第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截止2004年,全省共有职业中学151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95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54所,成人高等学校12所,成人技术培训学校6170所。第四、高等教育,截止2004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31所,其中本科院校13所,专科(高职)院校18所,有教职工24544人,(2005年,在校学生达到38万人),全省著名的高等院校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甘肃中医学院、兰州商学院,甘肃政法学院等。第五、“十五”期间,省上先后组织实施了20多个教育工程、海外贷款和海内外资助项目,累积投资

8、15亿元,使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转变。,(2)科技发展的现状及成就,截止2004年,全省有各类研究开发机构318个,其中国家在甘肃科研机构20余个,并拥有5个国家级实验室。1500余家民营科研机构也发展壮大起来。截止2004年,全省科技领域拥有科技人才7.45万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十五期间,我省共取得省级科技成果2914项,其中居国内领先水平的1630项。2005年,根据全国科技进步监测报告,甘肃科技进步水平由全国第27位攀升到第23位。甘肃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面:研究人员近3万人。兰州大学的区域经济学已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兰州大学的敦煌学、西北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先秦文学三个学科已建成

9、博士后流动站。,(3)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发展的成就,到2004年底,全省共有文化单位1982个。其中有文化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部门管理的艺术表演场,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博物馆,文物保护研究机构,艺术教育机构,艺术科研机构。到2004年底,全省有社会文化娱乐场所总数2457家,音像制品经营场所1900多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200家。精品剧目 丝路花雨、大梦敦煌、敦煌韵等,为甘肃赢得一个又一个荣誉。,(4)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成就,到2004年底,全省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401个,其中医院376所,卫生院1442所,疾控中心105所,卫生监督所64所,妇幼保

10、健机构100所,采供血机构18所,专科防治机构8所,医学科研机构4所,高等医学院校4所,疗养院7所。卫生工作人员9642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193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13人。,1951年3月5日,甘肃人民出版社成立,这是我省的第一家出版社。现在,出版社已发展到10家。1949年9月1日,甘肃日报创刊。2002年10月26日,甘肃报业集团成立,这是西北传媒业中首家报业集团。报业集团主报为甘肃日报,所属子报有12种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是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是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到2005年月份月发行量已达910万册,居中国第一,世界综合类

11、期刊第四位。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用至年时间,在小康县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在城市实现数字电视户户通,三、甘肃文化事业发展前景光明,1、甘肃做出建设“特色文化大省”的重大决策,兰州提出打造“文化兰州”的奋斗目标 年月日,省委、省政府在兰州召开了全省文化工作会议。提出 特色文化大省的重大决策。2003年7月30日,兰州市历史上规格最高的一次文化工作会议如期召开,“文化兰州”建设规划(20032015年)出台亮相。文化兰州:拥有文明健康的社会秩序,较高文化素质的城乡居民,先进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淳朴的民风民俗,发达的科学教育,繁荣的专业文化、社会文化和文化产业,健康有序

12、的文化市场,秀美的生态文化环境,和谐的山水城市、村镇建筑文化风貌和人居环境。,2、引人瞩目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是甘肃文化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2005年7月8日,塔声河影相映的九州台上,又一个彪炳史册的文化工程竣工由甘肃省政府投入5000多万元巨资修建的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楼在兰州建成开馆。甘肃省省委、省政府苏荣、陆浩、仲兆隆、马西林、李子奇、张秋祥、程有清、喇敏智等领导及老同志出席了典礼并剪彩。开馆典礼会场鼓乐喧天,人群欢声雷动,2600万陇原儿女共同关注的这项文化设工程与她的首批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镇省之宝”从此有了新家。,四库全书,是由乾隆大帝亲自组织编写的中

13、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收录了3503种图书。书成之后共有79337卷,36315册。总字数为9.97亿。全书共230万页,连结在一起,足够绕地球赤道一圈有余。汇总了从古代至清朝初年三千年的重要典籍。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和学术研究价值,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经部 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史部 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子部 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

14、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集部 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四库全书,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库全书馆在翰林院设立。四库全书馆的最高职务是总裁和副总裁。多由郡王,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侍郎兼任。总裁之下有总篡官、总阅官和总校官,他们是编纂工作的实际主持者。(总纂官纪晓岚、陆锡熊、总校官陆费墀。著名学者如戴震、邵晋涵、周永年及姚鼐等等都参加编撰)。抄写人员3826人。耗时15年,动用4000余人。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共分四步,征集图书,整理图书,抄写底本,校订。整个过程要求严格。,四库全书共缮写了七部,每一部都是用香楠木二片上下夹之,并束以绸带,装在香楠木匣内。书面都是绢面,“经部”用黄绢,“经解”用绿绢,“史部”用红绢,“子部”用蓝绢,“集部”用灰绢。每匣上面均刻有书名。七部四库全书,均建有专门的藏书机构在专门的藏书建筑内收藏.均是建专架,架上置函,函内藏书的形式保存。,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北四阁,南三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