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962048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9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全册.doc(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九年制学校电子备课模板单 元2、改变世界的热机教学内容1、热机课时1第 1 课时教 学目 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利用内能来:加热和做功;(2)知道热机中能的转化; (3)常识性了解火箭原理。2.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通过实例分析学生了解如何利用内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阅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重点难点热机中能的转化利用内能来做功解释生活现象教具准备铁架台,试管,试管夹,试管塞,水,气球,玻璃管,自制走马灯等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流程教师活动(教师导航)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2、【新课引入】【新课推进】【课堂小结】一、复习旧识: (1)什么是内能?(2)如何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二、引入新课 既然可以通过加热和对物体做功来增加物体的内能,那么当物体内能减少时,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减少的内能不会凭空消失,它会转移到其他物体上或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下面举几个例子大家判断一下是内能转移了,还是转化了。一、利用内能来加热下面例子中是内能转移了,还是转化了。锅炉烧水; 家用暖气设备;用高炉炼钢;生火做饭。你还能举出利用内能来加热的例子吗? 内能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那么内能可以转化成其他能量吗?下面通过一个实验看看内能是如何转化的。二、利用

3、内能来做功阅读教材,说说右图实验中能量的转化过程?师总结: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成内能)通过热传递供给水和水蒸汽水蒸汽对叶轮做功(内能转化成机械能)。这是利用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用来对物体做功出示走马灯,说明其来历,点燃蜡烛走马灯转动。请学生分析这个过程的能量转化。在八百多年前,我国就发明了如图这种流行于民间的玩具式走马灯,它的工作原理和近代的燃气轮机相同。生活中利用内能做功的很多,比如烧水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有个故事说的正是这一现象瓦特从中得到启示,改进了蒸汽机。下面我们来看看蒸汽机的工作原理。三、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称为热机。1、 热机的工作原理:蒸汽机、内燃机(发动机)都是热机。下

4、面以蒸汽机为例说明热机的工作原理。蒸汽机如图所示,蒸汽机有以下几部分组成:(1) 锅炉:(2) 气缸:(3) 飞轮。3、火箭。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内能的应用和热机,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内能主要有哪些应用?热机是如何工作的?学生思考后,个别回答:1、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2、做功和热传递生在老师的叙述下认真思考并同桌交流讨论上面的例子都是内能的转移,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直接利用内能转移来加热物体的,这是利用内能的一种方式加热。例如:煮饭、取暖、工厂的热处理、吹制玻璃工艺品等学生分析回答: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传给水使水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驱动叶轮转动,这时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叶轮的机械能。如果点燃

5、走马灯内的蜡烛,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将向上运动,运动的热空气便推动纸风车和固定在转轴上的纸马转动。这种走马灯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生看书回答:通过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板书设计 一、内能的应用1、 加热 2、做功二、热机: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工作原理:燃料燃烧将化学能 内能 机械能。教学反思(观课议课意见):九年制学校电子备课模板单 元2、 改变世界的热机教学内容内燃机课时1第1 课时教 学目 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汽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 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 (3) 了解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6、2.过程与方法:(1) 利用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内燃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教具准备内燃机示教模型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流程教师活动(教师导航)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引入】【新课】【课堂小结】1、复习旧识: (1)内能的应用有两个重要途径?(2)热机的工作原理?2、引入新课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由于燃料在试管外燃烧,热量损失较大,内能的利用率较低。能不能把燃料移到内部去燃烧,来获得更大的动力?让生看书,找

7、出什么事内燃机?一、汽油机(1)构造(出示模型,边指示边讲解)。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2)工作原理。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有四个冲程,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两周,对外做一次功。 (3)能的转化。汽车在开动前,是如何使内燃机起动的?师总结:在做功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余三个冲程靠消耗飞轮的机械能来完成。二、柴油机柴油机与汽油机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阅读教材,说明它们的异

8、同。(1)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2)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构造方面:工作过程上吸入的气体不同:点火方式不同:用途方面: 今天主要学习了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下面请一个同学上台,通过内燃机示教模型来示范内燃机是如何工作的,并进行讲解。生思考后个别举手回答:1、加热 2、做功工作原理:燃料燃烧将化学能 内能 机械能。带着老师的问题生同桌讨论交流。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生认真观察,并对照书上的图进行认识和知道各部分的作用。吸气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军关闭。工作时,活塞由

9、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 压缩冲程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第二个冲程。 做功冲程压缩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压缩冲程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上向下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排气冲程做功冲程结束,活塞继续向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学生回

10、答柴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嘴;(汽油机吸入的是什么?柴油机吸入的只是空气);汽油机靠火花塞点火。柴油机由于压缩气体温度已超过柴油燃点,从喷油嘴喷入雾状柴油便可立即燃烧。这种方式称为压燃式;柴油机比汽油机便宜,但汽油机一般比柴油机轻巧,所以汽油机通常用在飞机、小汽车、摩托车及一些小型农用机械上。而柴油机一般用在舰船、载重汽车、拖拉机、坦克以及发电机等大型设备上。板书设计一、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二、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一个工作循环)1、吸气冲程2、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3、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4、排气冲程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有四个冲程,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两周

11、,对外做一次功。教学反思(观课议课意见):九年制学校电子备课模板单 元2 改变世界的热机教学内容第三节 热机的效率课时1第 1 课时教 学目 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 了解热机的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3) 了解内能对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讨论如何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自主阅读,了解内能对环境的影响及如何保护环境,制定减小污染措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重视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重点难点热机的效率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教具准备第 一 次 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师活动(教师导航)学生活动或师

12、生互动(学程设计)二次备课【引入】【新授课】一、复习旧识: (1)内燃机工作时有哪四个冲程?(2)内燃机工作时能量是怎么转化的?二、引入新课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热机是利用燃料来做功的装置。一、热机的效率通过内燃机的能流图,讨论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过程中,能量通过哪些方式耗散掉了。我们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来表示热机的效率。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例:一台柴油机,当输出3.44107 J有用功时,消耗的柴油质量是 2kg(柴油的热值是4.3107 J/kg),问:这台柴油机的热机效率是

13、多少? 由于损失的原因比较多,所以热机的效率一般都较低。 那么,如何来提高热机的效率呢?二、提高热机效率的效率 热机通过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但热机的能量利用率不是很高,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下面以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分析讨论热机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三、内能对环境的影响。 那么,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这种污染呢?四、保护环境,减小污染措施。【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热机的效率,并讨论了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以及热机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和减少污染的措施。1、吸气冲程2、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3、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4、排气冲程生回忆机械效率的公式化学能转化成内

14、能,通过做功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能量,通过废气、散热、机械磨损耗散掉了,只有小部分转化成有用的机械能。解: Q = mq = 2kg4.3107J/kg = 8.6107J答:这台柴油机的热机效率为40%学生讨论后回答。1、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废气)2、减小内能损失;3、运动部件润滑良好。(摩擦)学生讨论后回答(1)废气污染(CO、SO、酸雨),(2)噪声污染。学生讨论后回答(1)改进燃烧设备,采取集中供热,加装消烟除尘装置。 (2)提高内能的综合利用率。把直接烧煤、燃油改为烧其工业副产品;把内能的一次利用变为多次利用(如用余热供暖等)。(3)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

15、能源(如太阳能等)。板书设计 热机效率一、 热机效率: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二、提高热机效率的效率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减小内能损失;运动部件润滑良好。教学反思(观课议课意见):九年制学校电子备课模板单 元3教学内容第一节 电现象课时1第 1 课时教 学目 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起电,并能解释有关现象;(2)了解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得出正负电荷及相互间的作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实验,认识物理规律,提高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科学严谨的态度。重

16、点难点1、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理解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教具准备橡胶棒、玻璃棒、绸子、皮毛、纸屑、验电器。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流程教师活动(教师导航)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导入新课演示实验,引入新课演示实验:用绸子毛皮在玻璃棒、橡胶棒上摩擦几下,然后反棒靠近纸屑,头发等轻小物体。一、摩擦起电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2两种电荷:规定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规定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分析推理得出:(1)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2)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验电器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鉑片 原理:根

17、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判断带电体的电性。4摩擦起电的原因: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就容易失去电子,使跟它相摩擦的物体得到电子,讨论:(1)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为什么带正电?(2)丝绸带什么电?为什么带负电? (3)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什么电?毛皮带什么电?为什么?5摩擦起电的实质:二、电流1、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电流方向的规定:那么,如何才能得到持续电流呢?三电源1、电源作用:是提供持续电流,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常见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3、介绍干电池和蓄电池:干电池、蓄电池上有

18、正极和负极,干电池的正极是碳棒,从外表看,即为带铜帽的一端;负极是锌筒(展示干电池剖面实物)。蓄电他的正、负极通常用“+” “一”号标在电池的上部。4、电源放电时能量的转化: 5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引导同学思考:小灯泡持续发光,表示有持续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你能否通过上述实验找到维持小灯泡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生认真观察现象:棒能吸引轻小物体。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说明摩擦起电。实验现象:玻璃棒(绸子)靠近玻璃棒(绸子)会排斥。橡胶棒(皮毛)靠近橡胶棒(皮毛)会排斥。橡胶棒(皮毛)靠近玻璃棒(绸子)会吸引。生记录,并读记生认真观察,知道各部分的名称记录,读记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

19、同。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玻璃棒与丝绸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弱,在与丝绸摩擦时,因失去电子带正电。玻璃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丝绸因有多余电子而带负电生记录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正负电荷分开。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那么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4、干电池、蓄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水利发动机是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5、必须有电源 电路要接通(合上开关)。板书设计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

20、。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摩擦起电的原因: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正负电荷分开。4、验电器原理: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5、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教学反思(观课议课意见):九年制学校电子备课模板单 元3教学内容第二节 电路课时1第 1 课时教 学目 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2) 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 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和电路图。2.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联系实际来认识常用的电池和用电器; (2) 通过活动学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21、,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重点难点1、了解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2、电路图的画法。教具准备电池两节,电灯、开关、导线若干根第 一 次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流程教师活动(教师导航)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导入新课推进小结一复习提问。(1)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2)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观察小灯泡是否能继续发光,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个正确完整的电路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一、电路组成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

22、电路。2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1)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2)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3)用电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在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其他 形式的能。 (4)开关-控制电路通、断。二、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 (1) 这种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2) 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叫开路。 (3) 这种电路中没有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短路。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绕坏,是不允许的三、电路图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示范: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让同学画出下图电路图。让同学说

23、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变换一下图中元件的位置,再让同学们练习画出电路图。注意纠正错误的画法。 根据同学们画电路图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1、一个电路由电源、开关、用电器和导线组成。2、电路有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抽人回答1、必须有电源 电路要接通(合上开关)。2、提供持续电流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个正确完整的电路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记录,并读一读生个别回答例如:灯泡是将 能转化成 能和 能,风扇是将 能主要转化成 能,热水器将 能转化成 能,给电池充电是将 能转化成 能。生记录能区别3种电路学生看书

24、中电路元件的符号。1、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2、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3、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4、导线横平竖直。板书设计、 电路1 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2 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电源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绕坏,是不允许的。3 电路图教学反思(观课议课意见):九年制学校电子备课模板单 元3教学内容第三节 电路的连接课时1第 1 课时教 学目 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串联和并联电路是电路的两种最基本连接方式;(2) 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并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 能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去分析生活中的电路;2.

25、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及比较的方法探究开关在不同电路中的作用和用电器在不同电路中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开关在不同电路中的作用和用电器在不同电路中的关系以及应用。教具准备干电池三节(学生电源)、小灯二只、开关二只、导线若干第 一 次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流程教师活动(教师导航)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导入新课【新课引入】 如图是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际电路中往往比较复杂,现在有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二个灯泡、导线若干,请同学们设计一下,使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泡亮暗的电路图。【新课推进】1、串联电路串联电路

26、: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依电路图连线演示,观察分析共同归纳特点:2、 并联电路现在有一个电源二个开关、二个灯泡、导线若干,请同学们设计一下,使每个开关控制一盏灯泡亮暗的电路图。并联电路:把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教师画出电路图,学生动手连接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共同归纳特点。利用这些特点可用于判断电路是否并联电路。试分析教室里的灯是怎样连接的? 探究结论:3、 组合电路和集成电路【课堂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了两种电路的连接,下面请同学来谈谈这两种电路的特点。生观察电路,迅速画出电路图认真听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进行设计,同桌进行交流讨论根据电路图实验,验证猜想。电路中各个元件按顺次连

27、接;电流没有分支点;开关在任一处的作用一样;一灯坏了,其它灯也不亮。利用这些特点可用于判断电路是否串联电路。根据电路图实验,验证猜想。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一个灯坏了,其它灯还亮。;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串联并联开关的控制作用1)一般只需要一个开关2)与位置无关3)一个开关可控制全部用电器4)两个或两个以的上开关串联时, 必须同时闭合电路才有电流。1) 干路上的开关能控制全部用电器2) 每个支路上的开关只能控制这个支路上的用电器用电器间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会相互影响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它用电器也不工作。并联电路中用电器不会相互影响一个用电器

28、不工作,其它用电器照常工作。板书设计一、串联电路二、并联电路三、组合电路和集成电路教学反思(观课议课意见):九年制学校电子备课模板单 元3教学内容第四节 电路的设计课时1第 1课时教 学目 标1.知识与技能: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电路的设计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重点难点通过实验理解串联、并联电路教具准备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第 一 次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流程教师活动(教师导航)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新课引入】复习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新课推进】一、改

29、进小彩灯的连接电路展示装饰用的小彩灯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分析并画出电路图。连接类似电路,随意将其中一个小灯泡拧松,将导致电路开路。老师进行总结图1 方案1 图2 方案2二、回答问题正确显示器展示竞赛抢答器、回答问题正确显示器,并展示如图用曲别针所做的简易回答问题正确显示器。图3 回答问题正确显示器把电池和小灯泡连接起来,并留出接线头 A、B ,提问者把接线头 A 与左排一个曲别针接触,表示提出一个问题,回答者把线头 B 与右排一个曲别针接触,表示选出一个答案。只有选择正确答案时,小灯泡才亮,错误时灯不亮。,并对这个小制作进行评价。提出问题:能不能设计出一个回答正确时绿灯亮,回答错误时红灯亮

30、的装置?三、病房呼叫电路图4 病房呼叫电路提出问题:如果在值班室,当病人呼叫时,不仅有灯光显示,还需有声音呼叫,应当怎样改进呼叫电路?由学生讨论提出改进方案。【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布置】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该电路的缺点是如果有一个小灯泡烧毁了,将使整串小灯泡全部熄灭。并且提出问题:如何改进电路?由学生讨论提出解决方案:(不限制学生思路,只要方案可行都可由学生一试)。学生讨论硬纸板后面的电路连线生设计的呼叫电路。每张床边都有一个开关,每个开关与护士值班室里的一个灯泡相对应,某一床位病人按下开关后值班室中对应的电灯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观课议课意见)何九年制学校电子备课模板单 元5探究电流

31、教学内容第一节 电流课时1第 1 课时教 学目 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电流的定义;(2)会进行电流单位的换算,1安的物理含义(3)会读电流表的示数;2.过程与方法:通过水流的比拟法引入了电流的概念、单位、方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重点难点理解电流的定义教具准备干电池二节、小灯一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电流表,第 一 次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流程教师活动(教师导航)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新课引

32、入新课推进一、 复习提问: (1)什么叫电流? (2)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二、引入新课 按下图连接电路比较两灯的亮度,想想这是为什么?电流不但有方向,而且有大小。新课提出问题: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怎样判断导体中电流的大小? 我们知道,水管中的水流有大小,水流大,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水多,水流小,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水少。上面两个实验说明:两节电池提供的电比一节的多,即电流越大,相同时间内电流产生的热越多,灯也越亮。1、电流 符号定义单位及换算2、练习题5102A=_mA 0.03A=_ mA=_A。计算器中的电流很小,大约100A,也就是 A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发生雷电时的电流高达210

33、5A,相当于 m A。3、认识电流表先要了解电流表。观察教学电流表。师出示电流表并讲解(1) 表盘中间有“A”(2) 表盘上有两排数字(3) 电流表中间有一个黑色的螺丝电流表下方有三个接线柱分别是:“-” “0.6”“3”。“0.6”和“3”分别对应两个量程,即接入“0.6”接线柱读表盘下排数字,每一小格对应0.02A,即分度值为0.02A;接入“3”接线柱读表盘下排数字,每一小格对应0.1A,即分度值为0.1A。4、电流表的读数1)明确接入电路中电流表的量程是多少,确定读哪排数字。(2)明确这个量程的分度值为多少。(3)读出电流的大小。学生思考,个别回答1、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 规定

34、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电流不但有方向,而且有大小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导体中有电流时,就有电荷在导线中移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越多,电流就越大。电流是表示电流的大小的物理量,它的符号是 “I”。定义:把1秒内通过导体某横截面的电量(Q),叫做电流。单位:在国际单位制里,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A)。电流的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uA)。1安1000毫安,l毫安=1000微安表示这是一个电流表,单位为:安。表示这个电流表有两个量程。一个0.6A,一个为3A。这是调零器,是使用前调零有的,调节方法:与向左拧,指针向左。甲图中,接入的是“0.6”的接线柱,即选

35、择的是0.6A的量程,读下排的数字,分度值为0.02A,即每过一小格电流增加0.02A,因此读数为0.28A。同理可读出乙图中的电流为1.4A板书设计 一、电流1、定义:把1秒内通过导体某横截面的电量。用字母“I”表示2、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1A1000mA,lmA=1000A二、电流表测量电流有专门的仪表电流表。符号 三、电流表的读数教学反思(观课议课意见):九年制学校电子备课模板单 元5探究电流教学内容第一节 电流课时1第 2课时教 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探究式实验,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 在实验过程中,巩固连接电路的训练;(3) 正确使用电流表,

36、识记使用规则。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提高学生对问题 的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其他同学的协作精神。重点难点在实验中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具准备电池、开关、灯泡、导线、电流表等第 一 次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流程教师活动(教师导航)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新课引入】【新课推进】【课堂小结】一、复习提问:1 电路中的电流是用什么仪器来测量的?2 它的使用有哪些要求?二、新课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流表的使用,今天我们用电流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看看串联电路中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有什么关

37、系?新 授 课一、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串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接在a、b、c三处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 提问:你预料按你画出的电路图测电路中的电流,电流表上的示数,哪次大,哪次小,还是三次都一样大? 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并记录的数据。注意要按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流表。 表1: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比较三组数据的共同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并记录的数据。表2:研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哪个电流最大?IA跟IB+IC进行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串联电路中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有什么关系1、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2、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生思考回答:1、电流表1、 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测量数据 Ia Ib Ic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测量数据 IA IB IG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结论:并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