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师幼关系与互动说课材料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68429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8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师幼关系与互动说课材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六章-师幼关系与互动说课材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六章-师幼关系与互动说课材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六章-师幼关系与互动说课材料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六章-师幼关系与互动说课材料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师幼关系与互动说课材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师幼关系与互动说课材料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师幼关系与师幼互动一、导言:幼儿真的“无忧无虑”、“幸福”吗?1、屡次三番地喝水:孩子到底有怎样的心态?2、咬衣角、吮手指:孩子这些动作的背后隐藏了什么?3、“我的老家在山西”:孩子到底想说什么?4、“老师为什么不让我回答:鳄鱼只能看见黑色和白色”5、用手我握住大便、并大哭不止的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过激的反应?6、“杜鹃鸟妈妈还会回来吗?”结论:幼儿的生活应该是一种现时的民主生活、应该是一种对话式的教育生活、应该是一种幸福的生活,而现实决不是如此。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质量是影响幼儿生活质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二、师幼关系与师幼互动的解说(一)定义 师幼关系是老师与幼儿之间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

2、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师幼互动(teacher-child interaction):指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其动态过程,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都是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过程。师幼互动是形成师幼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二)师幼交往的性质:“我与你”的人际交往关系 而不是“我与它”的关系。即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集中体现为对话关系。“对话不仅仅指二者之间的语言的谈话,而且指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乘领。”对话的目的不是要获得某种已知的确定知识,而是期望发现新的事物、新的想法,指向未知的领域,寻求新的意义。,(三)师幼

3、互动的载体 师幼的引发行为或反馈行为,既可能表现为言语行为,也可能表现为非言语行为。言语:师幼互动的主要载体(工具)体态语:动作,眼神,表情等,(四)教师引发的师幼互动主题 1、约束纪律,如“不许拉女孩的小辫子”2、指导活动,如:“看,象老师这样叠衣服”3、照顾生活,如,帮幼儿把纽扣扣好 4、抚慰情绪:如,“摔疼了,是不是?摔在哪儿了,老师帮你揉一揉。”5、提问:“告诉老师,昨天我们讲的故事里,大象有几个朋友呀?”6、让幼儿帮助做事:如“欢欢,帮我拿拖把”7、共同游戏:“老师想去公园,可以坐你的车吗?”8、表达情感:“我看见你就烦”9、询问:如“周末干什么啦?”,(五)幼儿引发的师幼互动主题1

4、、寻求指导和帮助:“老师,我的鞋带解不开了”2、告状:“老师,强强踢我的椅子”3、表述情况:“老师,我刚才看到地上有很多死去的蚯蚓”4、请求:“老师,我想玩积木游戏”5、发表见解:“我知道鳄鱼只看见黑色和白色”6、寻求关注与安慰:龙龙被椅子绊倒而看着老师大哭。7、询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做寿司呀?”8、帮助老师做事:“老师,我帮你浇花吧。”9、与老师共同游戏:“老师,今天我是医生,你病了,我可以给你治”,(六)互动行为的性质:引发行为 1、积极:在教师或幼儿引发的互动行为中,表现出明显的亲和,友好,喜爱等正向情感特征。2、消极:在教师或幼儿引发的互动行为中,存在明显的不满,厌恶,恼怒等负向情

5、感特征 3、中性:在互动行为中,不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七)互动行为的性质:反馈行为 1、积极 2、消极 3、中性 4、无反应,(八)师幼互动中的交互作用问题1、教师对幼儿的影响 在不同的活动中,师幼关系的表现不同;在不同的师幼关系中,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不同。2、幼儿对教师的影响 幼儿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幼儿的情感、态度、要求,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以及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三、师幼互动的现状:已有的一般研究结论(一)互动的发起 研究表明,将近3/4的师幼互动是由教师发起,仅1/4多一点的师幼互动是由幼儿主动发起。就幼儿发起的师幼互动而言,小、中、大班幼儿发起的师幼互动分别为:49.8%、

6、27.6%、22.6%。说明,小班幼儿更需要寻求教师的关注和指导,而中、大班幼儿相对更为独立,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小。同时也说明幼儿大致习得了老师的反映的方式。,(二)互动的过程 1、师幼对对方行为的敏威性(1)无论是在大班、中班还是在小班,教师对幼儿发起互动行为的敏感性程度均相对较低。幼儿对教师的各种行为和互动信号更为敏感和在乎,并做出相应的反馈。(2)教师对幼儿发起互动行为产生低敏感性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没有注意或不知道;二是知道了但故意不反应;三是知道和注意到了但没有理会和反应。而幼儿的低敏感性主要是因为没听见或不知如何反应或不敢做反应(如老师批评时)。可见,同样是低敏感性的反馈行为,教

7、师的有意性和支配性更强。,2、互动的性质 幼儿发起的积极行为都显著多于教师,而教师发起的消极行为显著多于幼儿。从总体来看,教师和幼儿的反馈行为性质均以中性为最多,积极反馈次之。但教师的反馈行为,性质比较复杂:对幼儿展示活动结果、寻求指导和帮助、寻求关注和抚慰和表白等行为,教师的积极反馈更多,表明教师对这些给予帮助和征询评价的行为更能接受。而对幼儿表述客观现象、告状和请求或征询许可等行为,教师的反馈更多是消极的,表现出教师对幼儿一些自发性行为和愿望的不认可。同时,对告状、发表个人见解等行为,教师在相当多的时候是不给予幼儿任何反馈的。,3、互动的内容:信息交换多于直接的情感交流 二者的比例是89.

8、9%与10.1%。而且,在少量的情感交际行为中,教师的正向评价以及表达积极的情感和表达消极的情感,等直接表达自己情感的行为远比关注幼儿的情感状态(对幼儿情感状态的关注、接受幼儿的情感表露、拒绝幼儿的情感表露)的多。即,教师倾向于向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但对幼儿的情感情绪关注不够。,四、师幼互动中常见问题分析(一)互动的质量低 研究表明,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有一半以上的交际行为是用来提出问题和提出要求的。其中,测试性问题占了所有诱导性问题的71.1%,而真实交流性问题只占28.9%,说明师幼交际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多数是用来检测幼儿对已学知识和规则的掌握情况,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和协商不多。而且,

9、无论是测试性问题还是交流性问题,其内容指向多为认知的结果,针对学科性知识结果的提问,远比针对过程的提问次数多。见:p169,教师话语中表现出的四种认知水平,案例:小螃蟹吹泡泡”的教学 一所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一幼儿园小班(第一学期)示范的教学活动是学儿歌“小螃蟹吹泡泡”。老师通过在电脑上的操作,把准备好的图像在电视屏幕上显示出来:一只黄色的小螃蟹边吹泡泡边走向蓝色的海水里,海水里除了这只小螃蟹外,还有一株水草。老师把此图让孩子们看了一下后,又隐去了这个图像,然后问小朋友:“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提问了几个小朋友,都说看到了小螃蟹吹泡泡。然后,老师几乎提问了其他所有的小朋友,都是这一答案

10、。接下来,老师播放了一遍关于这首儿歌的朗诵录音:“小螃蟹,吹泡泡。轻轻吹,泡泡少;重重吹,泡泡破;不轻不重慢慢吹,吹得泡泡满天飘。”然后又提问小朋友,刚才听到了什么?,(二)漠视幼儿,在角色定位上,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往往教师成了儿童的“代言人”,而儿童则成了教师的“应声虫”教师“抛球者”(言说者),儿童“接球者”(倾听者)例1:“老师,刚才我在路上看见许多死去的蚯蚓”一天,一位幼儿告诉老师:“刚才我在路上看见了很多死去的蚯蚓”,而老师却说:“噢,学儿歌的时间到了,等一会再告诉老师好吗?”儿歌学完后,老师早把这件事给忘了。几天后,这位孩子非常神秘,兴奋地问老师:“老师,你猜猜看,

11、10条橡皮筋可以做成什么?”而老师兴致不高说:“10条橡皮筋吗,可以做成10条跳绳了。”一段时间后,老师发现这个孩子变得很沉默,什么也不对自己说了,就问:“周末在家里干什么了?”“没干什么”孩子回答了一句,然后就没话了。例2:你希望老师死吗?,(三)削足适履 例:“小鸟有几只翅膀?”“重画”(四)纪律重于学习;教师 规则的维护者,儿童 规则的执行者 例:“你在干什么?”,“我看你今天不想玩沙箱了”,“我看见你就烦”,(五)轻易批评“老师要不高兴了!”“你为什么把口香糖吐在地上?”“如果你不乖的话,老师不喜欢你了”“如果你再欺负小朋友的话,我就不让你在我班了”“你为什么抓了佳佳的脸”,五、师幼互

12、动质量低的成因(一)制度与文化限制:如重纪律,重习惯养成(“杜鹃鸟”之例),大班授课等(二)教师自身的因素,包括:1、性格比较内向;不体谅孩子 2、缺乏后果意识 3、能力上:一时不知如何反应 4、职业道德问题:教师有意为之(三)幼儿自身的因素:幼儿气质内向或是外向直接关系着他们和教师进行互动的情况。开朗、外向且行为积极的幼儿受到教师的关注与反馈的机会最多,而比较内向、不爱表现的孩子得到的关注、反馈最少。在所有早期的人际关系经历中,幼儿与父母之间形成的亲子关系状况是师幼关系的基础。师幼互动行为的外部特征与师幼互动行为所处环境因素的影响。,六、有效地师幼关系的特征及建构策略(一)优质师幼互动关系的

13、基本特征 1、教育性,这是其首要特征。互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双方,特别是幼儿的学习、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2、体现互主体性,尤其应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地位。3、发起和反馈的行为以积极行为为主,减少中性行为,避免消极行为。4、分享性。即双方在经验、信息、情感、认识等方面的意义分享。5、激励性。教师对幼儿的不同期望会对儿童产生不同的影响。对那些所谓较差的幼儿教师也同样应该给予鼓励。思考:“民主性”是否意味着放弃幼儿教师的权威?优秀的幼儿教师是否必须是全能教师?,(二)良好师幼关系的建构策略 1、奠定师幼关系的良好基础:拥有非同一般的关怀、包容之心(1)关心幼儿、热爱幼儿;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负责(问题:关怀

14、、包容之心能否通过某种培养而获得?)(2)不要随意贴标签,不要轻易对孩子做谴责性的描述 积极词语 消极词语 积极词语 消极词语 精力充沛多动;仔细谨慎胆小羞怯 有主见 固执;感知敏锐过度敏感 热情 喊叫;戏剧性 暴躁 实际上,人的众多特征通常只是中性的,只有当其发挥作用时才决定了这个特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但是,当我们童年时代的某种行为受到指点或得到反馈时,可能被告知这是一个坏的品性。2、以亲切、平等、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不以服从和符合集体行为来牺牲幼儿的积极性、自主性和思想。,3教师应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1)确立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的对话关系 如真诚地对待幼儿的提问、幼儿的告状、幼

15、儿的表达等。(2)关注幼儿自发生成的话题,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把话题引向深入 案例一:“老师,我想回家再画”案例二:“动物怎样保护自己”主题生成活动4、对幼儿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感兴趣5、宽容对待幼儿的过失;重视情感交流,建设多于批评,6、要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幼儿之间的交往有着成人不能替代的作用:小昀的策略 下午玩滑梯时,一位爷爷不知从哪里捡起一根棍子,子衿见到立即从他手里要了过来,左右挥舞,像孙悟空的样子。我见状,连忙要求子衿把棍子放下来,因为这样很危险。谁知,子衿还没有同意,吉映桥又来要。两个人就拉扯起来,我谁也不允许他玩,吉映桥妈妈也认为危险,就把他拉走了,而子衿还不松手。这时小昀

16、爷爷走过来,知道这一情况后,就把棍子拿下来送到一个教室里,回头见子衿在委屈地哭,就奖给了他一颗糖,但子衿仍然不能释怀。小昀目睹了这一过程,就走过来以龙龙的经历劝慰子衿。还没有开始说,她爷爷也在告诉子衿玩棍子是很危险的,小昀立即制止了爷爷:“我来说”。于是嘴巴对着子衿的耳朵,悄悄地说起来,我蹲下身来听她说什么,大概是这样的:“今天我们出去玩,老师没有让龙龙出来。原来龙龙拿一个小棍子玩,把自己的手指弄出血了。”边说边比划,告诉子衿龙龙受伤的是哪颗手指。小昀的这一策略很有效,子衿很快平静了情绪。我很佩服小昀的说服力:一是同伴的身份,二是以“自然后果法”作证,当然远比我们抽象的说理有效得多。7、帮助幼

17、儿摆脱不良行为习惯,七、师幼互动中教师遭遇的困惑及其处理(一)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与班级规则的确立、维护是否矛盾?(二)师幼的分享是否是要全盘接受幼儿的一切经验、情感与认知?(三)时间不足:关注幼儿生成的话题与已定教学内容之间的时间协调1、已定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是否还需要遵从?2、怎么协调?抓住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主要场合,引导高质量(来园时、戏玩时)/适当减少午睡时间(四)教师精力有限与幼儿多、问题多之间的矛盾问题1、充分发挥班级各位教师的作用(包括保育老师、代班老师)2、改革活动组织方式,如小组化等(五)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的矛盾 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时间和地点。

18、(六)工作时间与进修机会之间的矛盾,附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和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三)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四)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五)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

19、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诺尔特:学习的革命p76)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了头脑平静地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