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与传统的协作学习的比较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81668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与传统的协作学习的比较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与传统的协作学习的比较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与传统的协作学习的比较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与传统的协作学习的比较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与传统的协作学习的比较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与传统的协作学习的比较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与传统的协作学习的比较研究.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学号:200127140207黄冈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论 文 题 目: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与传统的协作学习的比较研究作 者:专 业 班 级: 教育技术系200102班指 导 教 师:二五 年 六 月 十 日黄冈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毕业论文(设计)目 录引言2一、传统协作学习与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21.协作学习22.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2二、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31.协作小组32.成员33.辅导教师34.学习环境3三、协作学习环境的构建41.共享的信息资源42.交互工具53.协作空间和个人学习空间5四、协作学习模式5五、基于网络教学过程的CSCL策略6六、 CL与CSCL的比较71.与CL比较

2、CSCL具有的优点72. CSCL存在的缺陷 8结 束 语9参考文献10致 谢 辞11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与传统的协作学习的比较研究【摘 要】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展协作形式的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络的普及,为开展协作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因此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其理论与实践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而对于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传统的协作学习似乎因此而受到冷落。本文通过对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与传统的协作学习进行比较和研究,并为弄清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协作学习 网络协作学习 传统协作学习 比较研究【作者简介】 郑雪晴(1982-),女

3、,湖北宜城人,黄冈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学生,致力于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邮编:438000,E_mail:xueqing401,电话:0713-8835924。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o-study and co-study based on networkAuthor:Zheng Xueqing Teacher:Li Yulin【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 it is cooperate study of form paying attention to more and mo

4、re to launch in recent years. Popularization of the computer and internet , have offered strong support for studying in coordination. Whom computer support is it draw common concern of people too to study in coordination, theory and emerging out like the mushrooms after rain of practice its. And see

5、m to be treated to in traditional studying in coordination of the leading position for a long timing coldly. This text, through to comparing with traditional studying in coordination with research because of the studying in coordination of the network, and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6、the two with contacting discussion.【Key Words】: Collaborative Learning;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Learning ; Conventional Cooperative Learning,Comparative Research【Author Information】 Zheng Xueqing(1982),female,23 years old, born in yicheng of Hubei Province.Now studying in Department of Educati

7、onal Technology,HuangGang Normal College.Devoted to the study of the Instruction System Design.The postcode:438000, E_mail: xueqing401, Telephone: 0713-8835924.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与传统的协作学习的比较研究作者:郑雪晴 指导老师:李育林【摘 要】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展协作形式的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络的普及,为开展协作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因此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其理论与实践如雨后春笋般的

8、涌现出来。而对于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传统的协作学习似乎因此而受到冷落。本文通过对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与传统的协作学习进行比较和研究,并为弄清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协作学习 网络协作学习 传统协作学习 比较研究前 言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不断提高,开展协作形式的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学会协作学习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然而传统的协作学习似乎有点力不从心,但由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络的普及,给协作学习注入了新的技术潜力,并为开展协作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在某种意义上,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是协作学习的一次革命。一、传统协作学习与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1.协作学习

9、协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简称CL),指传统教室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 。协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把同学当成学习的一种学习资源,通过合作互助为学习者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体现。在这里CL就是指传统的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目前,协作学习已广泛应用于美国、以色列、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国的中小学教学,对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

10、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其实效令人瞩目。此外,协作学习还对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想、学生对待学习内容与学习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2.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Learning,简称CSCL)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来辅助和支持协作学习。其实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为同一概念,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因为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而协作学习也并非是一

11、个人就能完成的,所以要有多台计算机及多媒体通过网络技术的支持才能实现。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Work,简称CSCW)是处于不同地方的多个个体或群体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共同协调与协作来完成一项任务。CSCL可以看成是CSCW与CL的交叉研究领域。多媒体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学习环境,网络技术除了能提供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突破时空限制外,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科学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英特网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地,这为CSCL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

12、机会和环境。二、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协作学习已经成为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不仅在传统的班级授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发挥了更大的优势。协作学习模式是指采用协作学习组织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不管是CL还是CSCL均由4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协作学习环境。1.协作小组。协作小组是协作学习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小组划分方式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协作学习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协作小组的人数不能太多,一般以24人为宜。传统协作学习的分组要比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分组要容易一些。传统分组的前提基础是老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相互比较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习

13、者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组;然而对于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分组尤其是对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分组就要困难的多,老师对学习者不是很了解,学习者之间也不熟悉,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通过从认知技能、知识基础、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在线测试对学习者进行分组。2.成员。成员是指学习者,学习者按照一定的策略被分派到各个协作小组中。协作学习的成员不仅仅限于学习者,也可以是计算机扮演的学习伙伴。在CSCL的协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3.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在协作学习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因为有辅导教师的存在,协作学习组织、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实现效率、学习进程、效果等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协作学习对辅导教师提

14、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同时还要实现二者的最优结合。传统协作学习中,要求教师能准备更多的教学资源,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而网络协作学习中教师不但具有前者的能力外还必须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这是网络协作学习中教师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教师要给学习者提供必要的学习信息,同时应教会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方法。4.协作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条件,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组合,其中既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又有人际互动的因素。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与教学效果。协作学习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主要包括协

15、作学习的组织环境、空间环境、硬件环境和资源环境。组织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成员的组织结构,包括小组的划分、小组成员的分工等。空间环境是指协作学习的场所,如班级课堂、互联网环境等。硬件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所使用的硬件条件,如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基于互联网的协作学习等。资源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所利用的资源,如虚拟图书馆、互联网等。三、CL与CSCL学习环境的构建传统的协作学习环境就是以场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教室是主要的学习环境,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他们借助传统的教学工具及设备进行学习和交流。然而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普及应用,学习者既可以在学校里学习,又可以在家里

16、、办公室甚至在旅途中学习,场所在学习环境中的作用越来越小。表1 CL与CSCL协作学习环境的比较学习类型 环境 区别传统协作学习(CL)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CSCL)备注组织环境小组的划分、成员的分工小组的划分、成员的分工二者的划分原则不同空间环境班级课堂、传统的教室、具体的某个场所互联网环境、局域网环境硬件环境传统的教学工具多媒体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及其他辅助设施(耳麦、摄像头等)资源环境身边的图书馆、教师和同学提供的相关资源虚拟图书馆、网络资源表1从四个方面对CL与CSCL协作学习环境进行了比较,对于传统的协作学习环境我们比较熟悉,而对于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环境的构建却要从以下几点来认识。首

17、先要考虑硬件条件的限制:互联网是否已经构建好,服务器和客户机性能如何,是否为学习者提供必备的学习工具,这些学习工具是否方便使用。其次,这种学习环境是开放的吗?是否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学习者可以自由地交流思想和信息而不受老师的监视和控制。最后要考虑是否有充足的时间和资源来保证这种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能否得以正常的进行。基于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准备:1.共享的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是协作学习的关键,它为学习者在协作环境中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意义建构提供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以非线性的方式,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进行组织,帮助学习者认识知识的多样性、复杂性。同时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学习者可以在协作学习的同时进

18、行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共享的信息资源使得协作小组成为信息接受的整体,加强了协作小组的凝聚力。2.交互工具,包括多维的交互通道和丰富的多媒体信息。多维的交互通道可以使学习者之间的交流顺利的进行而不受干扰,而不会由于同时发言而影响他们的行为观点。丰富的多媒体信息可以帮助协助者之间更好地创建意义建构的情景,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以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3.协作空间和个人学习空间交互工具是实现协作学习的必要条件,但还需要为协作小组提供协作的空间以及个体学习的空间。协作空间在小组中共享,成员可对协作空间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操作等,例如电子白板、聊天室、BBS公告牌。个人的学习空

19、间是私有的,例如笔记本。四、协作学习基本模式 一些专家认为CSCL中成员间的协作学习模式有7种,分别是竞争、辩论、协同、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虽然CSCL有一定的特殊性,但这些模式对CL也同样适用。1.竞争。两个或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或学习情境进行竞争性学习,看谁能够先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竞争可在小组内进行也可在小组间进行。该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竞争的网络协作学习,一般是由学习系统先提出一个问题,并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时,先从网上在线学习者名单中选择一位竞争对手(也可选择计算机作为竞争对手),并协商好竞争协议,然后开始各自独立解决

20、学习问题。在学习中,可看到竞争对手所处的状态以及自己所处的状态,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和对方的状态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2.辩论。协作者之间围绕给定的主题,首先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一定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指导教师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方与反方,然后双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学习者可以借助互联网或者书本、图书馆查找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论点。辩论可在小组之间或者小组中进行。辩论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3.协同。指多个学习者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辩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者进行分工合作。不同的协作者对任务的理解及其观点不完全一样,各种观点之

21、间可以相互补充。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就在这种和同伴紧密沟通与协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同学习系统,可让多个学习者通过网络来解答系统所呈现的同一问题。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协同通过共同的工作区来实现,一般都要进行紧密的合作或分工才有可能解决问题。4.问题解决。该种模式需要首先确定问题。问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其来源也不相同,一般根据学生所学学科与其兴趣确定。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竞争、合作、辩论等。问题解决过程中,协作者需要借助虚拟图书馆或互联网查询资料,为问题解决提供材料与依据。问题解决的最终成果可以是报告、展示或论文,也可以是汇报的形式。问题解决是协作学习的一种综合

22、的学习模式,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各种高级认知活动和问题解决与处理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5.伙伴。指协作者之间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结成的伙伴关系。伙伴之间可以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与协商,并从对方那里获得问题解决的思路与灵感。学习伙伴之间的关系一般比较融洽,但也可能会为某个问题的解决产生争论,并在争论中达成共识,促进问题解决。对于传统的协作学习,寻找伙伴只需要找自己身边志同道合的同学即可,而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在利用英特网的条件下,使得学生可供选择的学习伙伴的空间更大了,协作学习伙伴可以是学生,但也可以由计算机充当。由计算机充当的学习伙伴需要人工智能的支持,即根据一定的策略,由计算机模拟的学习伙伴对

23、学习者的学习状态进行判断,对学习者提出问题或为问题提供答案。智能化程度高的协作学习系统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虚拟学习伙伴,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或由计算机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动态确定学习伙伴。 6.设计。它是基于学习者综合能力培养和面向过程的协作学习模式。由辅导教师给定设计主题,该主题强调学习者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如问题解决过程设计、科学实验设计、基于知识的创新设计等。在设计主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习者充分运用已掌握知识,相互之间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设计主题。要求辅导教师及时发现并总结学习者的新思想和新思路,以利于提高全体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7.角色扮演。即角色互换。该种模式是让学生分别扮演

24、指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由学习者解答问题,指导者对学习者的解答过程进行指导并作出判别和分析。如果学习者在解答问题过程中遇到困难,则由指导者帮助学习者解决。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互相转换。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将会有新的体会。角色扮演的成功将会增加学习者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并可以激发学习者掌握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 五、基于网络教学过程的CSCL策略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教学策略的种类有很多,因此教学策略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基于网络协作型教学系统是基于多媒体网络之上的,并提供数据、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信

25、息通道;其次,协作型教学系统必须具备较强的控制功能,以完成各个协作学习活动的协调和组织;第三,协作学习系统必须具备较强的交互能力,包括完善的人机交互接口和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传输网络,以做到真正的协作学习。为此,给出一种基于网络教学过程的协作型教学系统体系结构(见图1),它从低层到高层依次划分为协作链路层、协作控制层、交互学习层三个层面。交互学习层教学评价协作控制层协作链路层协 作 小 组 的 构 建课程导入网络学习组织学习支持多媒体传输通道网络平台图1 基于网络教学过程的协作型教学系统体系结构 1.协作链路层的任务是为小组之间的协作通信建立各类通道,提供基本的协作链路,例如音频、视频、数据等。协

26、作链路层以传统的网络平台为基础。 2.协作控制层的任务是构建协作小组。即确定小组的组态结构和协作控制模式。组态结构包括小组的组态人数、水平差异以及成员性质等。协作控制模式包括组态关系结构的确立、师生的角色定位以及交互的方式等。 3.交互学习层是在一定的学习目标之下,创建有效的学习情景,如围绕知识点学习为中心的问题解决情景等。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中,为了获得最初的学习结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采用各种教学模式,也会涉及各种学习活动。如何灵活调整协作组态和协作模式,做到各个协作活动单元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优秀教学模式的生动应用,是整个交互学习层的核心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变的尤为重要

27、,协作链路层是CSCL的前提,协作控制层是基础,交互学习层是关键,它们彼此决定,相互限制。教师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监督小组学习活动,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作必要的点拨、答疑和咨询,并协助学生进行总结评价。六、CL与CSCL的比较(一)与CL比较CSCL具有的优点1.CL范围的突破。互联网打破了学校设置的各类分隔屏障,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教师和学生不再受到教师的束缚,协作的范围从班上的小组到整个班级以及班级与班级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甚至校与校之间。学生的学习伙伴可能是日常学习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同班同学,也可能是素昧平生的、知识背景相差甚远的另一国家里的学生。这样,各种形式的交互都会产生在协作圈里

28、,能使学生获得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多种参与经验。不仅如此,网络令学习突破学校束缚,变成一种大环境下的学习,极大的促进了社会学习化和学习社会化。2.CL交互的可控性。CSCL环境中,协作的建立是由计算机相关技术搭建的协作学习平台实现的,教师和学生不能脱离此平台实现学习目标,因此保证了协作的稳定,控制权的合理分配。在传统教室环境下进行协作学习,由于教师已经习惯于控制整个教学过程,由有意或无意地在学生协作学习中由参与、指导、咨询变成领导、控制、讲授,使学生的协作变成教师逻辑的有序安排。3.复杂低层工作的简化。由于相关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协作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类似言语信息、资料分类、冗余的数据计算、作图

29、等繁杂的低层工作均得以简化,使学生主要精力用于分析、决策、探索、检测和评价等高级认知活动过程。4.全面展现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景,进行问题解决学习,能激发学生参与思维、发现探索,促进积极的意义建构,获得高级智力支持和认知策略。CSCL环境能够较容易的做到向协作组展现问题的全貌,尤其能够说明一些与生活经验、思维想象领域相距甚远的问题,如医学上的复杂病例,而这在传统教室环境下是无法做到的。5.在线资源。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各种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手段使CSCL环境拥有丰富的资源。各种方法和策略的支持,使得协作学习者既因为面临各种挑战而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求知欲,又不会因为困难重重而陷入窘

30、境,失去兴趣与自信。同样,这在传统环境下是无法想象的。(二)CSCL存在的缺陷1.交流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互联网的功能是完善的,但由于一些技术上的瓶颈,使信息的传递不尽如人意。在以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环境中,协作成员一般是不可见的,它缺少面对面交流时共享的立体空间以及一些有效的形体语言交互,它的交互具有间接性、片面性的特点,在调动学习者情感、思维、感官全身心投入方面仍存在缺陷。另外,协作成员之间的交互是通过文字表达进行的,如果成员的输入速度慢就会影响交流的顺畅进行,有时文字也不能完全表达说话人的真正意思,甚至被曲解,一些复杂的感情信息可能被遗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一些符号(如留言板

31、、QQ中的魔法表情)模拟非词语的面部表情来部分弥补,在实时视频和音频条件下就更理想些。 2.信息过载。就是用户在交流过程中对所收到的信息,由于来不及处理而导致信息丢失。当用户经常参与时,这一问题不会很突出。但当某成员离开一段时间后再返回时,就可能堆积起大量的信息。如果小组的活动频繁,也可能造成信息过载。3.参与欲望不强烈。WEB和CSCL系统的开放性以及协作学习的特点,使之并非适合所有的学生及教师。有些学生更愿意选择独立学习模式,参与协作学习的意愿不强烈;有些学生不能平等地参与协作,或没有协作精神;有些学生在讨论时缺乏自发性;小组成员知识结构差异太大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小组协作学习的效果。在传统

32、的教学课堂上,教师的一个眼神、学生的一个反应、一举手一投足皆在大家的视线内教与学的交流,师与生的沟通,形成了课堂教学特有的学习氛围。而在网络教学中这样的氛围难以形成。因此学习的进程难以控制,学生的学习动机也难以激发,更难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4.小组凝聚力不强。现实生活中小组成员如果相互不认识,就较难在网上增强小组的凝聚力。相互熟悉的成员可能不愿参与网络协作学习。如果学习是竞争性的,就会阻碍协作。此外,成员间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差异,协作过程中能力的落差都会影响小组凝聚力。总之,学习方法与学生的价值观和信念有关,如果简单化处理,网络协作学习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除此,CSCL在偏远地区无法实现。由于

33、CSCL的实现需要许多像多媒体计算机、卫星接收设备等硬件支持,而在偏远的地区由于资金不足、地理位置偏僻等原因而无法实现。结束语通过对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与传统的协作学习的比较和研究,不难发现传统的协作学习是基于网络协作学习的先驱,它们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我们知道CL与CSCL在教学中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它们一方面深化了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实践证明这两种协作学习的确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合协作学习。传统的协作学习中存在许多不足需亟待解决。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在网络中如何更好地提供一个人性化的学习环境,建立一个强大的协作学习支持系统,处理不好将会对学习者

34、之间的交流产生反作用。另外,对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处理不好将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并对推进教育的信息化和优化教学有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1 黄荣怀编著.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0 2 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9-1883 马孝莉.如何进行有效的协作学习J.教育信息技术,2003(6) .4 李秋梅、陶凤祥.开放教育与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模式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1).5 郑宁国、严月萍.协作学习小组活动模式研究J.中

35、国远程教育,2003(17).6 周勤.协作学习与网络教学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0(5) .7 安晓飞、黄志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0)8 甘永成.Web协作学习与CSCl的应用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3(1).9 王春蕾.协作学习策略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2(8). 10 侯俊萍.论协作式小组学习J.渭南师范学院报,2003(11). 11 孙祯祥.论网络教育媒体与电视教育媒体的融合J.电化教育研究.2005(2).12 丘志强.基于新课程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实施J.教育信息技术.2005(2).13 翁树深、翁雅婷.协作

36、学习模式探讨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2(2).14 刘根萍.协作学习及其组织过程的研究J.教育传播与技术.2002(2).15 曾海军、马建萍.网络协作学习系统的应用研究以WEBCL平台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6 张哲.实施于网络教学过程的CSCL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17 张晓莉、郑颖立、冯秀祺.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的设计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3(3).18 黄荣怀、刘黄玲子.论协作学习中的动机因素J.现代教育技术.2002(12).19 李宝敏、王吉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研究J.上海教育.2002(23).20 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其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10).致 谢 辞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帮助,要特别提到的是李育林老师,他专业技能扎实,理论水平高,工作认真负责,待人诚恳随和,给我的论文写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并且提供了很多帮助,使我少走了许多弯路,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水平有限,还请各位老师多提出批评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