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学习的概念体系.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73135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5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协作学习的概念体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协作学习的概念体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协作学习的概念体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协作学习的概念体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协作学习的概念体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协作学习的概念体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协作学习的概念体系.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7/11,1,协作学习的概念体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黄荣怀Email:,2023/7/11,2,协作组的概念,我们把为了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织在一起参与协作学习的集体(小组)称为协作学习小组,简称协作组。协作组是协作学习活动的主体。那么如何描述出协作组对象呢?,2023/7/11,3,基本思路,在描述一个对象时,可以从对象的标识(名称)、操作集合、数据集合来定义对象。另外社会心理学对群体有深入的研究,教育心理学对学习个体有专项研究,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研究成果。,2023/7/11,4,协作组的概念体系,2023/7/11,5,组标识,组标识(grou

2、p identity):是小组的称谓,使协作组区别于其他协作组的参数。协作学习过程中通常包含有若干个协作小组在同时进行,尤其在一个基于Internet的CSCL系统中,协作组数目较多。为了便于管理,每个协作组都应该有自己的称谓,即协作组标识。另外,建立有效的协作组标识还能够激发学习者对协作组产生集体归属感。,2023/7/11,6,数据集合,成员属性:单个成员与协作学习相关的属性。组态结构:协作组内各成员的属性差异和联系。组态属性:协作组作为集体所包含的特殊属性中相对固定的参数。组控属性:协作组作为集体所包含的特殊属性中会发生动态变化的参数。,2023/7/11,7,CL组态结构模型,2023

3、/7/11,8,成员属性集合的构建,描述和分析成员属性的目的是为了研究个体的哪些因素影响着协作学习以及协作学习会对哪些因素产生影响。在教育心理学界,研究者通常把对学习造成影响的学生自身因素即学习者的特征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2023/7/11,9,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具体操作;另一类是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包括注意、动机、兴趣、情绪、意志、性格等,并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但对上述具体操作起着动力和调节等作用。前者即为智力因素,后者称作非智力因素李洪玉,199

4、7。,2023/7/11,10,智力的结构图,2023/7/11,11,与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主要包括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则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林崇德,1997,用系统方法阐释协作学习(1),2023/7/11,12,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变量,性格,动机,意志,情感,兴趣,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用系统方法阐释协作学习(2),学习者特征结构图,2023/7/11,13,认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y)是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促使学习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何克抗,2000,识记记忆或重复以前呈现过的信息的能力(即知识保持能力);理

5、解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说明)所获得的信息的能力;应用将知识(概念、原理或定律)应用于新情况的能力(即知识迁移能力);分析将复杂的知识分解为若干个彼此相关的组成部分的能力;综合将有关的知识元素综合起来形成新知识块或新模式的能力;评价根据已有知识或给定的标准对事物作出评价和鉴定的能力。,布鲁姆(B.S.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能力,2023/7/11,14,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皮连生,1997。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各种不同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能转化为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部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学生对学习活

6、动的兴趣、愿望、需求、好奇心、求知欲、学习热情、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责任感、义务感等等。,2023/7/11,15,认知方式,Winkin,的场依存,场独立性,Kolb,的具体体验、抽象概括,主动实验和反省性观察,Hill,的推理形式,动机和价值观价值观动机态度,最佳时间早午晚,物理环境需要声光线温度,社会环境偏好喜爱学习的方式:单独、同伴、多样化,知觉偏好视觉听觉动觉,认知方式,Winkin,的场依存,场独立性,Kolb,的具体体验、抽象概括,主动实验和反省性观察,Hill,的推理形式,个人独特的学习,方式特征,学习方式(1),来源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7、,2023/7/11,16,0,30分,0,60分钟,答题时间,得分,敏捷型,冲动型,反省性,迟钝型,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编制的中小学习者学习方式测验量表,学习方式(2),2023/7/11,17,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变量,性格,动机,意志,情感,兴趣,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变量,性格,动机,意志,情感,兴趣,学习者A,学习者B,用系统方法阐释协作学习(3),协作学习中学习者特征的相互作用,2023/7/11,18,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变量,性格,动机,意志,兴趣,群体动力学理论,自控论原理,课堂教学技术,动机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认知精制理论,

8、情感,用系统方法阐释协作学习(4),不同理论对协作学习的支持,2023/7/11,19,组态结构,2023/7/11,20,元认知,“元认知”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J.H.Flavell)于7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目前是学与教的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人们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2023/7/11,21,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认知活动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能不断评价学习过程,并能适时调整计划、选用恰当的方法,以保证任务的有效完成。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具有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

9、知识,是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包括三个部分的知识刘电芝,1997,元认知,2023/7/11,22,协作素质,协作素质是指影响协作关系和协作过程的心理品质总和的特征,具体包括协作意识与协作能力。协作意识反映了学习者与他人协作的愿望、态度、兴趣、动机和情感。协作能力的核心是社交技能。它是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2023/7/11,23,组态属性与组控属性,2023/7/11,24,组态属性,组规模:组规模是指协作组内成员的数目。从大量文献调研来看,CSCL协作组人数大多在35人之间。组目标:是协作学习的顺利开展要依据协作组内各成员所拥有的共同学习目标,即协作组目标。依赖模式,2023/7/11,

10、25,依赖模式,2023/7/11,26,组控属性,组内沟通:协作组内的沟通是实现学习者互动的必要途径。所谓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和行为的相互影响、依赖、作用和制约等。通过沟通实现的互动才能真正体现正互赖性的特点。描述协作组内的沟通情况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互动结构和互动规则。,2023/7/11,27,1,2,3,4,5,1,2,3,4,5,1,2,3,4,5,1,2,3,4,5,1,2,3,4,5,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Y”式,来源 郑全全:社会心理学,1991年,杭州大学出版社,p.343,互动结构,2023/7/11,28,互动规则,协作组成员在互动过程中除了建立一定的互动结构

11、,还需要维持互动结构正常运行的一些规则,我们把这些规则定义为协作组互动规则。协作互动规则是一种约束力量,其中规定了协作组成员有利于导向协作组目标的行为,而禁止破坏协作组目标的行为。协作组互动规则的描述同样需要包括:成员在互动过程中应有的行为、允许偏离行为的范围以及违反互动规则的处理说明。,2023/7/11,29,组员关系,高,2023/7/11,30,操作集合,形成协作组:包括分组与耦合两个环节评价协作组:个人成绩、内聚力、协作绩效,2023/7/11,31,分 组,分组的过程使得学习者由独立的个人状态转变为有机结合的协作组状态。成功的分组是协作学习进行的前提条件。,2023/7/11,32

12、,耦 合,耦合(coupling)就是指特定协作学习情景中所设计的角色标准模型与扮演该特定角色的协作组成员依据共同点相互匹配,并为实现无缝结合而不断最少化两者冲突的过程。耦合方向可以由协作组成员指向角色标准模型,也可以由角色标准模型指向协作组成员。,2023/7/11,33,学习者在进行学习过程中,通常要努力向角色标准模型耦合,因为角色标准模型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成员扮演该角色的目标。描述耦合程度的值称为耦合度。耦合度越大,协作组成员扮演过程就越顺利,预设计的效果就越可能实现,协作组任务完成的效率就越高。,耦 合,2023/7/11,34,在人们以一定的关系结成的群体内部,还存在着一种力量,社会心

13、理学把这种力量称为群体内聚力,并把它定义为:“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的满意程度”。周晓虹,1991一个群体的内聚力,对于群体的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内聚力,2023/7/11,35,协作组内也有一种类似的力量存在,这种协作组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协作组各成员之间的吸引力,以及协作组成员的满意程度,就叫做协作组内聚力(Group Cohesion Force)。一般情况下,较高的协作组内聚力既是协作学习赖以成功的必要条件,又是协作学习成功评价的一个维度。,协作组内聚力,2023/7/11,36,其中Mi+,Mi-分别表示其他成员对成员I的正选择与负选择,其中Mi+j

14、表示成员i对成员j的相互正选择,人际关系指数,小组内聚力指数,其中N0表示未获得任何选择的人数,离散指数,小组内聚力测量,2023/7/11,37,协作绩效,协作学习的目的就是最大化个人和小组的习得成果。因此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学习效果不能全面地表征协作教学系统地输出。内聚力表征的是协作组成员心理或行为上的协作程度。但是这种协作程度带来的具体效果如何、成绩如何并不能确定。这样我们用协作绩效来反映协作小组整体的学习成效。,2023/7/11,38,协作绩效测试,协作组内各成员,x,协作组内各成员,的成绩,(百分制),80,75,95,90,78,与平均值的偏差,x,x,i,-,-3.6,-8.6,11.4,6.4,-5.6,偏差值的平方,2,),(,x,x,i,-,12.96,73.96,129.96,40.96,31.36,83.6,056,.,7,),(,1,1,2,-,=,=,n,i,i,x,x,n,s,844,.,0,056,.,7,6,.,83,056,.,7,6,.,83,+,-,=,+,-,=,s,x,s,x,C,E=,),(,C,x,=(83.6,0.844),协作绩效=(平均绩效,协作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