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小升初数学暑期过渡班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数学]小升初数学暑期过渡班教案.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课时授课时间:7月14日 10:20 - 11:00授课题目: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重难点:几何图形的形成,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授课过程: 课题引入: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会找到许许多多的图形,他们美化了我们生活的空间 ,ppt上的图片是城市一角的图景,你能从中发现哪些熟悉的图形呢? “横看成林侧成峰”,当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建筑物时,看到的图形一样吗? 本章知识概括: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机器狗引入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几何体是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常见的几何体有圆柱、圆锥、棱柱、球体等,它们各有自身的特征,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可以根据其共同点进行分类,可以根据其不同点进行区
2、分.几何图形的形成从运动观点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如笔尖在纸上移动时,就能画成线;表针旋转时,就形成一个圆面;把长方形铁丝绕它的一边旋转,就形成一个圆柱体.棱柱、圆柱、圆锥、球的定义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棱柱.2)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3) 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4) 球体: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将半圆旋转所形成的曲面叫作球面,球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作球体
3、,简称球. 球体:由球面围成的(球面是曲面)例1:下面这些基本图形你熟悉吗?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球 圆柱 圆锥 棱柱 棱锥2. 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连成的.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一边长是底面的圆周长,相邻一边的长是圆柱的高.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一个圆形和一个扇形连成的.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其半径为圆锥母线长,弧长是圆锥的底面周长.例2 把半径为10cm的半圆折成一个圆锥,则这个圆锥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分析:如图所示,把半圆折成圆锥时发现,半圆的弧长就是圆锥底面圆的周长.解:设底面圆的半径为r,则有4. 用平面截几何体所得截
4、面的形状截面: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截面。 用一个平面从不同的方向去截同一个几何体,所得到的截面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在用一个平面去截几何体时,注意观察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充分想像截面可能的形状,可以先找出平面和几何体的面相交而成的线,然后再判断这些线围成的截面形状.例:下面截面的形状分别是什么?5.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当观察画在纸上面的立体图形时,只能通过想像,推出从其他方向观察这个物体所可能得到的结果.6.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其中,把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
5、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合称三视图.这里所说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位于物体不同方向的观察者,他们所画出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可能是不同的.例3 分别画出如图所示由五块方块摆成两种不同形状的三视图.分析:在画三视图前,要仔细观察物体形状,充分发挥空间想像能力,分析它的三视图的可能形状.解:(1)的三视图如图(1)所示.(2)的三视图如图(2)所示.7.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面”可分为平面与曲面两种,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平面与曲面的实例吗?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组成体的面可以是平的,也可以是曲的;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曲的;线与线相交得
6、到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课堂练习:P8 议一议, P12 随堂练习课后作业:1. 为明天的复习做准备。2. 课后思考: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状?课后总结:刚开始上课经验还不足,但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到一次比一次好,希望同学能够喜欢听我的课。导图:二课时授课时间:7月15日 10:20 - 11:00授课题目: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一)重难点:正数和负数,有理数,绝对值,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授课过程:1、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为了突出数的符号,可以在正数前面加“”号,一般地“”号往往
7、省略不写,但负数前面的“”号不能省略 . 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 . 2、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正数、负数和零也统称为有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正数包括正整数和正分数;负数包括负整数和负分数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数细分有五类:正整数、正分数、零、负整数、负分数,因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以化为分数,所以把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看作分数有时为了研究的需要,整数也可以看作是分母为 1的分数,但本章中的分数是指不包括分母是1的分数. 通常把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数;正
8、整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整数,即为自然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整数 . 3、数轴的概念及画法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概念中包含有三层含义:一是说数轴是一条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二是说数轴具有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三是说数轴原点的选定,正方向的取向、单位长度大小的确定,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画数轴的步骤: (1)画一条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直线; (2)在直线上选取一点为原点,用实心点表示,在原点下边标上0; (3)用箭头表示正方向,一般规定向右为正; (4)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用细短线画出,并在下边标上对应的数. 例1、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
9、列各数的点,并用“ ”连接起来; 分析: 首先画出数轴,三要素要齐全;再把各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找出来;然后根据这些数在数轴上的位置顺序比较大小,再用“ 0),则a=b; (5)若|a|b|=0,则a=0且b=0; (6)对任意有理数a,都有|a|=|a|. 例3、 已知 |a2|b3|=0,求a和b的值. 分析: 由绝对值的非负性可知, |a2|0,|b3|0,而且只有当|a2|和|b3|都等于0时,|a2|b3|=0才成立,因为只有0的绝对值等于0,所以a=2,b=3. 解: |a2|b3|=0, 又 |a2|0,|b3|0, |a2|=0,|b3|=0 a2=0,b3=0 a=2,b=37
10、、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 (舍去)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正数都大于 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难点解析:两个负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两个负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与其它数一样,可以利用数轴找准两个负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8、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 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把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 0相加,仍得这个数. 9、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有
11、理数加法运算简化规律 (1)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可以先相加; (2)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3)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4)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的可以先相加 例4、计算: (1)(8)(2) (2)(8)(2) (3)(8)(2) (4)(8)(2) (5)(8)(8) (6)(8)0 10、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 ab=a(b). 有理数的减法的意义 有理数的减法不像算术里那样直接相减,而是把它转化为加法,借助于加法进行计算 .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关键是牢记“两变一不变”,“两变”即改变运算符号和改变减数的性质符号变为相反数;“一不变”是被减数和减数的位置不能
12、交换改变. 11、代数和的意义 几个正数或负数的和叫做代数和,代数和一般用省略加号、括号的和的形式来表示,代数和不仅表示有理数相加的结果,而且还可表示加法运算. 12、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 (1)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 (2)写成省略加号、括号的代数和; (3)利用加法法则及运算律进行计算. 例5、计算 (3)(7)(5)(15)11分析:进行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常常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通过观察分析,根据题中数字的特点,重新组合,分别相加,使运算简便 解:(1)原式 (2)原式 分析: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首先是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按照有理数加法法则运算 (3
13、)原式=(7)(5)(15)(11) =(7)(11)(515) =(18)20=2 课堂练习:P 46 3题(3)、(6),P50 3题,P68 随堂练习1课后作业:P71 1题(3)、(5)、(6) 2题 (3)课后总结:今天的内容比较多,下次把课程量安排的适量些,给孩子吸收的过程。导图:三课时授课时间:7月18日 10:20 - 11:00授课题目: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二)重难点:有理数的乘、除法及混合运算。授课过程:1、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 0相乘,乘积仍为0. 2、有理数乘法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
14、c=a(bc)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a(bc)=abac 几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 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几个数相乘,如果有因数为零,那么积就为零 例1、计算: 分析:两个有理数相乘及几个有理数相乘时,先确定积的符号,然后把绝对值相乘,是小数的要化成分数,是带分数的要化成假分数. 解:; 3、有理数除法法则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 0不能作除数. 例2、计算: 分析:有理数的除法,有两个法则可供选择,有的如(1)应用第
15、一个法则较合适,有的如(2)应用第2个法则较合适,运算的顺序应从左至右. 解: 4、倒数的意义 如果 ab=1,那么a与b互为倒数; 如果 a与b互为倒数,那么ab=1; 0没有倒数. 倒数的求法 (1)求一个整数的倒数,直接可写成这个数分之一,即a的倒数为; (2)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将分子、分母颠倒一下即可,即的倒数为. (3)求一个带分数的倒数,应先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 (4)求一个小数的倒数,应先将小数化成分数,再求倒数. 5、乘方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因数 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记作:,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an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 乘方的性质 (
16、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3)0的任何非零次幂都是0; (4)1的任何次幂为1,1的偶次幂为1,1的奇次幂为1. (5)任何数a的偶次幂为非负数. 例3、计算: 分析:对于乘方运算,首先要认准底数,然后确定符号,再根据乘方的意义进行运算 . 解: 6、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 例4、计算: 分析: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要注意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二要注意去括号顺序:一般是由内向外,依次去掉小、中、大括号,也可以由外到内,去括号,如果能够简便计算就尽量用简便计算方
17、法 . 解:课堂练习:P 76 习题2.10 1题(3)(8) P79 习题2.11 1题(3)(8)课后作业:P96 4题(2)(3) P96 6题(5) (11)(17)课后总结:课堂气氛很好,收到了学生的礼物,也说明学生对我的肯定,以后继续,做同学们都喜欢学我的课的老师。导图:四课时授课时间:7月19日 10:20 - 11:00授课题目:第三章 字母表示数 重难点:代数式的值及其求法授课过程: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用字母可以表示我们已经学过的和今后要学到的任何一个数,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数学运算律,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公式,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
18、以用字母表示未知数。 2、代数式的概念 用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代数式中除含有数,字母和运算符号外,还可以有括号,但不能含“ =”、“”、“”、“”、“”、“”符号。 3、代数式书写格式的规定 (1)在代数式中出现的乘号,通常简写作“”或省略不写;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应写在字母前,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与字母相乘,但数字与数字相乘时,一般仍用“”号。 (2)在代数式中出现了除法运算时,一般按照分数的写法来写,被除数作分子,除数作分母,“”号转化为分数线,分数线具有“”号和括号的双重作用,如被除数或
19、除数含有括号时,括号也可省略。 (3)在一些实际问题中,表示某一数量的代数式往往是有单位名称的,如果代数式是积或商的形式,就将单位名称写在式子的后面即可;如果代数式是和或差的形式,则必须把代数式括起来,再将单位名称写在式子的后面。 4、代数式的值及求法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代数式的值一般不是某一个固定的量,而是随着代数式中字母取值的变化而变化。 代数式求值时,第一步是“代入”,即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第二步是“计算”,即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结果 . 例1、设甲数为x,乙数为y,用代数式表示. (1)甲、乙两数的平方差; (2
20、)甲、乙两数差的平方; (3)甲、乙两数的和与甲、乙两数的差的积; (4)甲数的相反数与乙数的立方的和. 分析:列代数式时要清理运算顺序,找到关键词,符合书写要求,要仔细分析,注意各题间的区别,如(1)是先平方后作差,而(2)是先作差后平方. 解:(1)x2y2(2)(xy)2(3)(xy)(xy) (4)xy3 例2、用代数式表示如图所示中各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在计算面积时,注意割补思想方法的运用。 解:(1)大半圆的半径为(Rr),面积为. 两个小半圆的面积分别为.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大半圆的面积减去两个小半圆的面积 . 即. (2)上半部分长方形面积为,上半部分三角形的面积为,上半部分
21、的阴影部分面积为。 下半部分长方形面积为a,下半部分半圆面积为, 下半部分阴影部分面积, 所以整个阴影部分面积为。例3、当a=3,b=2,c=时,求代数式的值. 分析:此代数式中有三个字母,代入时,必须将 a、b、c的值同时相应地代替代数式相应的字母,再进行计算. 解:当a=3,b=2,c=时, . 例4、当x=7时,代数式ax3bx5的值为7,当x=7时,代数式ax3bx5的值为多少? 分析:把 x=7代入条件中不可能求出a、b,但可以把ax3bx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用整体代入的方法可以求值. 解:把x=7代入ax3bx5,得:343a7b5=7. 343a7b=12. 当 x=7时,ax3b
22、x5=343a7b5=(343a7b)5=125=7. 课堂练习:P 112 2题 P118 2题(2)(4)课后作业: P122 1题(5)(8),2题(5)(7)(8)课后总结:课时量稍微有点大,练习题没有做完,学生课后作业做得不好,以后坚持把不写作业的同学留下来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导图:五课时授课时间:7月26日 10:20 - 11:00授课题目:第四章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重难点: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平行线,垂直授课过程:1、线段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在几何中,有些概念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来定义它,只能用直观、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它,这些概念是不定义的原始概念,线段就是一个原始概念。 绷紧的琴
23、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地看作线段,线段有三个特征:一、线段是直的,二、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界的,有长短,三、线段没有粗细。 线段用它的两个端点来表示。在几何中,通常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点,用 A、B表示两个端点的线段表示为线段AB或线段BA,字母是无序的。 线段还可以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线段 a。 2、射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射线。手电筒、探照灯所射出的光线可以近似地看作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是无界的。 射线用它的端点和射线上另一个任意点来表示,且端点在前,如以 O表示射线的端点,M表示射线上的除O点外的任意一点,则这条射线就可表示
24、为射线OM,字母是有序的。 3、直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直线。笔直的铁轨可以近似地看作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向两方无限延伸,是无界的。 线段和射线也可以看作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可以看作是直线上两点及这两点间的部分;射线可以看作是直线上一点及其一旁的部分。 直线用直线上任意两个点来表示,如 A、B是直线上任意两点,则这条直线可表示为直线AB或直线BA,字母是无序的。 直线还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直线 l。 4、直线的性质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这条性质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说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肯定有,不是没有,即存在性;二是说经过两点只有一条直线,不会多,即
25、惟一性。 这个性质可简单叙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通常称为直线公理 . 5、线段的性质及两点之间的距离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 这个性质可简单叙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通常称为线段公理。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距离是指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值,而不是指线段本身,线段的长度可用刻度尺来度量,也可以借助于圆规来度量。 6、线段的中点如果点 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BM,那么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这时有AM=BM= AB或AB=2AM=2BM. 类似地,如果点 C和点D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三条线段AC、CD和DB,那么点C和点D叫做线段AB的三等分点。等
26、等. 例 1、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4cm,M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AM的长. 分析:由题意知道 A 、 B 、 C 三点共线,但不知道点 C 是在线段 AB 上,还是在 AB 的延长线上,所以要分两种情况来讨论,画出图形并求出 AM 的长 . 解:(1)当点 C 在线段 AB 上时,如图(1) M 是 AC 的中点, AM= AC. 又 AC=AB BC , AB=8cm , BC=4cm AM= ( AB BC ) = ( 8 4 ) =2cm (2)当点 C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2 ) M 是 AC 的中点, AM= AC. 又 AC=AB
27、 BC , AB=8cm , BC=4cm AM= ( AB BC ) = ( 8 4 ) =6cm. 即线段 AM 的长度为 2cm 或 6cm. 7、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这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这条射线起始位置时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时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射线旋转时所经过的平面部分叫做角的内部。 角用几何符号“ ”表示,角的表示方法有三种: 一是由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 AOB,其中A、B分别为两边上的一点,写在两边,可以交换位置,O是角的顶点,必须写在
28、中间. 二是由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 O,O是角的顶点,这种表示方法是在顶点O处只有一个角时才能使用。 三是由一个阿拉伯数字或希腊字母表示,如 1或,用这种方法表示角时,要在靠近顶点处加上弧线,并注上阿拉伯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 8、角的平分线 从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 如果射线 OC是AOB的平分线,那么有: (1)BOC=AOC; (2)AOB=2AOC或AOB=2BOC; (3)AOC= AOB或BOC= AOB. 例 2、如图,AOE=90,BOD=40,求图中所有角的度数之和. 分析:先要数出图中所有的角,再观察这些角之间的关
29、系,数角时注意分类,做到不重不漏 . 解:图中共有 10 个角,分别是AOB、AOC 、AOD 、AOE 、BOC 、BOD 、BOE 、COD 、COE 、DOE. AOE=90 ,BOD=40 AOB BOE=90 ,AOC COE=90 ,AOD DOE=90 ,BOC COD=40 AOB AOC AOD AOE BOC BOD BOE COD COE+ DOE =90 4 40 2=440 9、平行线的概念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通常用符号“”表示平行,如直线 AB与直线CD平行,可记为“ABCD”或“CDAB”.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
30、(1)相交; (2)平行. 如遇到线段、射线平行时,特指线段、射线所在的直线平行 . 10、平行线的性质 (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这个结论称为平行公理. (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即如果ab,cb,那么ac,这个结论称为平行公理的推论. 11、垂直的概念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 通常用符号“”表示垂直,如直线 AB与直线CD互相垂直,记作“ABCD”或“CDAB”.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 . 如遇到线段与线段、线段
31、与射线、射线与射线、线段或射线与直线垂直时,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 12、垂线的性质 (1)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形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平面内,过任意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例 4、如图,BAC为钝角,(1)过点C画AB的垂线;(2)过点A画BC的垂线;(3)过点B画AC的垂线.分析: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能在线段上,也可能在线段的延长线上。画垂线时是利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来画,注意在垂足处标上垂直符号“ ” . 解:如图, CF 、 AD 、 BE 就是所要画的直线 .课堂练习:P 153 议一议 P 163 知识技能1,3. 课后作业:巩固今天所学习的内容,为明
32、天的复习做准备。课后总结: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将几何学了解的比较透彻。导图:六课时授课时间:7月27日 10:20 - 11:00授课题目: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重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授课过程:1、有关方程的概念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 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 求得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 2、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即: 若 a=b
33、,则am=bm,am=bm. 性质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即: 若 a=b,则am=bm, . 此外等式还有两条性质 . 性质 3:若a=b,则b=a(等式的对称性). 性质 4:若a=b,b=c,则a=c(等式的传递性).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方程变形,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最终把方程转化到 x=a的形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去分母:根据等式基本性质2,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利用去括号法则、分配律,先去小括号,再去中
34、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3)移项:根据等式基本性质1,利用移项法则,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4)合并同类项: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把方程化成ax=b的形式; (5)系数化为1:根据等式基本性质2,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 (a0). 在解方程时,根据具体情况,有些步骤可能用不上,有些步骤可以前后顺序颠倒,有些步骤可以省略,有些步骤可以合并简化。 例 1、解方程 . 分析:原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可以先用分数基本性质把它们都化成整数,先后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求解,注意分母化整与去分母有区别,不能相混淆。 解:原方程可化成 去分母,得:
35、30x7(1720x)=21 去括号,得: 30x119140x=21 移项,得: 30x140x=21119 合并同类项,得: 170x=140 系数化为 1,得:x= . 例 2、已知x=7是方程4x6=ax1的解,求代数式 的值.分析:将 x=7代入方程中去,可得到a为未知数的一个方程,解这个方程,求出a的值,从而求出a的值. 解:把 x=7代入方程,得:4(7)6=a(7)1. 解这个方程,得: a=3. 把 a=3代入,得:4、方程的检验 检验某数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应将该数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看两边的值是否相等。如果相等,说明该数是原方程的解,否则就不是。检验时应代入原方程的
36、左边和右边,而不是变形后的方程的左边和右边。 5、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解应用题时,关键是列出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时列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设未知数,一般是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 (2)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找出相等关系; (3)把相等关系的左、右两边的量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即得方程. 6、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审题。就是弄清题意和数量关系,分析什么是已知量,什么是未知量,要求什么。可采用线段图示法、列表法、直观模型法、实物演示法等方法帮助理解。 (2)设,设未知数。一般是采取直接设元法,即题目中求什么,就设什么为未知数。也可以采取间接设元法和辅助设元法。 (3)找,找相等
37、关系。充分利用题目中所给出的已知条件,根据分析,找出能够表示题目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4)列,列方程。把文字表示的相等关系转化为符号表示。 (5)解,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6)验,检验。检验所求的未知数的值是否使代数式无意义或无实际意义。 (7)答,作答。作答要完整,要带单位。 7、常见应用题型及基本数量关系 (1)等积变形问题:变形前的体积=变形后的体积。 (2)比例分配问题:各部分量之和=总量,设其中一份为x。 (3)调配问题:调配前有数量关系,调配后又有新的数量关系。 (4)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各部分工作量之和 =工作总量,常把工作总量看作1。
38、 (5)商品利润率问题:商品利润率= 100% 。 商品利润 =商品售价-商品进价 。(6)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 相遇问题:快的行程慢的行程 =原来的距离 。 追及问题:快的行程慢的行程 =原来的距离。 (7)利息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 本息和 =本金利息。 (8)数字问题:如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个位数字为c,则这个三位数为100a10bc. 例 3、某商品标价为165元,若降价以9折出售,仍可获利10%,则该商品的进货价是多少?分析: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列方程,列方程的关键是找相等关系,注意本题相等关系是:利润=售价进货价。 解:设该商品的进货价是x元,依
39、题意,得:10%x=16590%x 解这个方程,得:x=135 答:该商品的进货价是135元. 例 4、甲、乙、丙三个粮仓共存粮食80吨,已知甲、乙两仓存粮数之比是12,乙、丙两仓存粮数之比是12.5,求甲、乙、丙三仓各存粮多少吨? 分析:为方便起见,把两个比例统一起来,本题的等量关系是:甲仓存粮乙仓存粮丙仓存粮 =总存粮。 解:由甲乙=12 乙丙=12.5=25得: 甲乙丙 =125. 设甲仓存粮 x吨,则乙仓存粮2x吨,丙仓存粮5x吨,根据题意,得x2x5x=80. 解这个方程,得: x=10. 2x=20,5x=50. 答:甲、乙、丙三仓分别存粮10吨、20吨、50吨。课堂练习:P 17
40、0 知识技能,P175 1题(4)(7)P177 1题(4)(6)课后作业:P178 1题(4)(7)(8)课后总结:课堂气氛有点太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点浮躁,重点简单但是不好好巩固掌握,以后要加强课堂管理。导图:七课时授课时间:7月28日 10:20 - 11:00授课题目:第六章 生活中的数据重难点:科学计数法,扇形统计图授课过程:1、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用科学记数法把一个较大的数表示成a10n时,a必须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10的指数n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 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a10n还原成
41、原数时,只要把a10n中的a的小数点向右移动n位即可. 例1、 在1万平方米的广场上,站满了人,若每个人平均占地0.36平方米,则能站多少人?若要站100万人,需多大的广场?需要像这样一万平方米大小的广场多少个?(结果取整数)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方法求解 . 注意计算时要舍去小数部分,取整数 . 解: 100000.36 27777 (人) 0.361000000=360000 (平方米) 360000 10000=36 (个) 答:1 万平方米的广场能站 27777 人, 100 万人需 360000 平方米即 36 万平方米的广场,需要 1 万平方米的广场 36 个 . 例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876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