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研究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82463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研究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毕业设计(论文)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研究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毕业设计(论文)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研究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毕业设计(论文)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研究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毕业设计(论文)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研究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研究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研究论文.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 号:HEBEI UNITED UNIVERSITY毕业论文GRADUATE THESIS设计题目: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 院:经济学院指导教师: 副教授2013年05月30日摘 要在经历过80年代的起步到90年代的规范、发展,我国票据市场近年来呈现持续快速的发展趋势,票据融资功能在金融市场中的功能日益重要,票据市场成为了货币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票据市场不仅是企业最为便捷的融资与理财场所,也是中央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金融市场。但目前我国市场发展明显落后于其他货币子市场,其存在问题也备受关注。本文针对我国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加快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2、。首先,丰富发展票据市场交易品种。应从创新传统票据业务入手,逐渐扩大商业承兑汇票使用,并有条件的开展融资性票据业务。其次,促进市场交易主体多元化发展。应适当放宽对交易主体的限制,积极培育票据市场中介,同时推动建设票据交易平台建设。最后,不断完善票据市场发展环境。关键词 票据市场;票据;融资 Abstract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during the 1990s, then it shows a rapid growth in Chinas bill market in recent years. The function of bill financing i

3、s increasing, and it beca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ency markets. Bill market is the most convenient financing field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field. And it can help build social credibility system, transmit the central monetary policy. But the development of our bill market has lagged behind ot

4、her money sub-market at the present time. The problems of our bill market have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The author gave some advices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our bill market. Firstly, we should start with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bills business, and expanding use Commercial acceptance bil

5、l, develop bills financing in condition. Secondly, we should liberalize the restrictions to market participants, develop the market media of bill market, and promote market participants become more diversified.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develop the settlement platform of bill market in nationwide.K

6、eywords bill market; restraint; countermeasure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论11.1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11.3票据和票据市场的内涵31.4国内外票据市场的研究综述4第2章 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62.1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历程62.2我国票据市场现状分析82.3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13第3章 完善我国票据市场的对策建议163.1加快票据品种创新163.2促进交易市场主体多元化173.3完善票据市场发展环境19结 论22参考文献23谢 辞24第1章 绪论1.1研究背景 自从步入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

7、产业中的快速扩张,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原始动力,而现代金融业则使这种动力以乘数效应推动着经济的增长。可以说未来的经济,既是一种知识为本的经济,又是一种金融化的经济,21世纪的经济重心正转向金融业。我国经过近三十年的经济改革,金融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目前,一个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金融市场体系己经基本形成,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市场由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共同构成,从金融市场发展内在规律和出现时间上看,货币市场是资本市场的基础。而票据市场因其距离企业经营活动最近,对于企业经营的作用最直接,又是货币市场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其在中央银行传导货币政策、商业银行流动性管

8、理以及企业扩大融资渠道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几年我国票据业务呈现持续发展势头,票据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票据业务覆盖面不断扩大,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再贴现业务已成为央行调控宏观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金融机构对票源竞争的日趋激烈,票据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影响票据业务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如不能正视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制约我国票据市场的深层发展。1.2研究意义 最近这些年我国的票据市场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票据市场比较而言我国的票据市场规模还是比较小的,票据市场容量比较有限,商业票据化程度也不是很高,而且与我国其它货币子市场和资本市场

9、发展相比较而言票据市场的发展还是比较落后的。改善与发展我国的票据市场是现在我国货币市场的重中之重。发展我国票据市场有下列几个重要的意义:(1)票据市场的发展有利于节约成本。票据是无真实商品交易背景的其签发和贴现凭借的是票据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良好信誉,以至于其筹资成本低于银行贷款。因此,利用融资性票据进行融资,可以有效地节约筹资成本。同时监管部门会对其实行一定的金融监管,需要一定的监管成本,且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融资性票据毕竟不合法,其流通受到监管部门的禁止。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融资性票据仍不断涌现,这说明融资性票据具有巨大的潜在的市场需求,如果监管部门继续进行禁止,必定付出很高的代价

10、。所以,允许融资性票据的存在和流通还可以有效的节约监管成本。并且融资性票据还可以节约银行的运营成本。因为投资者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进行融资性票据的买卖交易,这就省去了金融媒介银行,从而节约了银行的运营成本。(2)票据市场的发展有利于金融市场的整体功能的发挥。在金融市场中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功能各异,不可互替。货币市场主要作用于短期融资领域,而资本市场则重点作用于长期融资领域。从经济学角度看,当短期资金运转保持均衡时,长期资金的运转才有可能达到均衡。在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远不如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发展很不均衡,市场整体效率受限。票据市场作为重要的短期资金融资场所,它的完善与发展可以推动和促进货币市场的

11、建设,有利于改变失衡的市场结构,提高金融市场整体效率。且因票据市场是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的货币市场子市场,它发展完善还有利于对提高金融调控的灵活性和时效性,对推动和促进利率市场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票据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商业银行要提高其经营效益和竞争力,必须首先改善其信贷资产的质量。而票据业务因其风险低和流动性强,成为商业银行继债券投资之后,推动其业务多元化发展和强化资产负债管理的又一突破口。除此,票据业务还可成为商业银行维护客户关系,拓宽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4)票据市场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企业的融资需求。随着中国经济逐步与世界接轨,国有商业银行相继股份化,银行对其自身

12、资产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一些自身资产质量差、资金周转渠道不畅、资信水平有限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必然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发展票据市场,可以在不增加社会信用总量的条件下,通过疏导资金周转路径,增加资金流通渠道,提高资金周转效率,有效解决企业资金相对不足的问题。(5) 优化社会信用环境。融资性票据可以优化社会信用环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分散银行信用风险,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二是加强企业信用意识,创造信用激励机制。在不允许发行融资性票据束缚下,企业只能将票据通过银行来进行贴现获取资金。在贴现的过程中,大量的商业信用转化为了银行信用,风险全都集中到银行身上,风险一旦超出了银行的承受能力,整个社会经济

13、就将面临崩溃,这样的社会信用体系很是脆弱。融资性票据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允许和支持那些讲信誉的企业签发融资性票据,建立一种对企业讲信誉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诚实守信。对于那些不讲信誉的企业,除了监管部门强力打击外,还需社会公众和其他企业坚决抵制。这就迫使企业加强信用意识,从而最终达到优化社会信用环境的作用。1.3票据和票据市场的内涵1.3.1票据的定义票据是什么?简单的说,票据是一种以有价证券形式流通的,用以反映债权债务关系,并可以用作支付手段的书面凭证。票据一词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意义来理解:广义票据泛指一切有价证券和各种凭证包括,汇票、本票、支票、股票、仓单、提单、债券(政府债券

14、、金融债券、公司债券等)等。狭义的票据是指由出票人根据法律的规定签发的,约定自己或委托他人在见票时或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持票人或收款人的一种有价凭证.本文研究的范围限于狭义票据。1.3.2票据的分类根据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一章第二条的规定,我国的票据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三类。以上三种票据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票据体系,如图2-1。图2-1 我国票据体系图1.3.3票据市场的内涵(1)票据市场的定义:指的是在商品交易和资金往来过程中产生的以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发行、担保、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来实现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是货币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票据市场一般分为一级市场和

15、二级市场。票据的签发、承兑属于一级市场的业务;票据的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则属于二级市场的业务。(2)票据市场的特点。在这个市场中,资金融通的特点是:期限短、数额小、交易灵活、参与者众多、风险易于控制,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大众化、基础性的市场。 (3)票据市场的交易机制:在票据市场上,出票人(债务人)出于商品交易或融资需要而签发票据,则持票人(债权人)即持有了该张债权凭证票据。持票人可以持有该票据到期,也可以再到期前将其背书转让给其它的市场参与者或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贴现。在后一种情况,贴入票据的金融机构也可以选择持有到期,或向其它金融机构申请转贴现,或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4)票据市场的价格

16、形成机制:在票据市场的一系列交易中,将产生三种价格,其中有两种市场价格: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它们的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会随着市场的变化经常发生波动。而再贴现利率一般作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工具,在一段时期内将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1.4国内外票据市场的研究综述1.4.1国内票据市场的研究现状我国的票据市场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经过二十多年规范和发展,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显现,因此也成为理论界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票据市场间的比较研究。我国票据市场发展较晚,需更多借鉴国外成熟票据市场发展的经验,因此,我国与国外票据市场的比较研究成为理论界研究主流之一

17、。其主要代表有:王健在对比英国和美国票据市场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基础上,指出中国票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和英国更为相似,英国票据市场组织结构值得参考和借鉴。绳庆才通过中、美票据市场的比较研究,指出我国票据市场较美国市场都存在诸多不足,我国急需要扩大票据交易品种和规模,夯实票据基础,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巴曙松通过分析了我国票据市场与国外等成熟市场发展路径差异,提出了我国票据市场未来的路径选择建议。另一方面,票据市场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我国票据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对于市场问题深入探讨和对策研究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主要代表有:卜文辉从信用的角度研究票据市场发展,认为我国信用体系的

18、缺陷是制约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刘定华从票据市场法律保障的角度,对票据市场发展的内在和外在的法律保障制度进行研究,提出票据市场的发展和法律革新办法。王林新从做市商制度引入票据市场的可行性分析入手,指出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场己具备了引入做市商制度的市场环境,并针对票据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引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内专家和学者针对市场中出现各种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分析研究,但对于我国票据市场发展滞后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发展的制约因素仍缺乏全面深入的发掘。因此,本文在对比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现状与国外票据市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发现我国票据滞后的突出表现,并结合我国票据市场发展路径,

19、深入探究了制约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从而进一步提出完善我国票据市场的对策建议。1.4.2国外票据市场的研究现状早在十八世纪,英国银行业之间就己开始经营票据业务。二战后,英国和美国票据市场己发展的比较成熟。对票据市场的研究起步也较早,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数理模型测算,论证票据市场建立对金融体系以及宏观经济的作用。如以美国1953-1984年遇到的通货膨胀为背景,通过实证分析,指出票据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以及诸多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将其所面临的通货膨胀风险降低了30%至40%。并从票据功能的角度出发,解释了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原因。James(2001)通过总结美国票据市场发展经验

20、,指出该市场相较与其他金融子市场有着明显的成本优势,具有显著的机构投资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各国票据市场的对比研究,总结各国市场发展经验。如LinGuanHua (1998)通过对亚洲与北美、欧洲票据市场不同的发展轨迹的比较研究,指出信用评级机制缺失是亚洲票据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制度隐患。综上所述,由于国外票据市场发展较早,市场整体结构发展较为完善。其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通过数理模型测算进行定量分析,具体求证出票据市场对金融市场及宏观经济的作用。第2章 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历程2.1.1探索起步阶段(1985年前)解放后,由于实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方式,商品经

21、济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各种票据作为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流通手段也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汇票的使用范围仅限于国际贸易,本票在国内被禁止使用,个人不得使用支票,企业与其他单位使用支票也以转账支票为主。在此种情况下,也无票据市场可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商品经济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票据在国内重新启用,银行被允许发行汇票和本票。理论界、金融界开始对票据市场进行研究,票据的市场由此进入到探索起步阶段。1981年,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成立票据研究组草拟了票据承兑和贴现办法,开始在小范围内试办同城票据承兑与贴现业务。1981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杨浦区办事处和黄埔去办事处合作试办了第一笔同城商业承兑汇

22、票贴现业务。同年10月,徐汇区办事处和安徽天长县支行试办了跨省的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198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总结上海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暂行办法,把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列入到我国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中,并决定在全国开展票据承兑贴现业务。2.1.2 初步发展阶段(1986-1994)1986 年颁布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试行办法,人民银行首次开办再贴现业务用于支持商业汇票业务,但商业汇票依然不得流通转让。1988 年,中国人民银行改革了银行结算制度,取消了银行签发汇票必须确定收款人和兑付行的限制,允许一次背书转让,试办银行本票等。1993 年人民银行发布了商业汇票办法,1994

23、年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在煤炭、电力、冶金、化工五种行业和棉花、烟叶、生猪、食糖四种农副产品的购销环节推广使用商业汇票,开办票据承兑授信和贴现,并第一次安排 100 亿元专项再贴现资金,人民银行开始将再贴现政策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加以运用,实施金融宏观调控。这个阶段的票据市场主要特点有(1)市场主体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其他银行机构很少参与。(2)交易品种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很少涉足。其根本原因在于,当时较为薄弱的商业信用基础,这也使银行业背负的较大的信用压力。(3)票据业务不规范。由于市场尚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市场操作规范性标准尚未建立,票据行为人常常不按要求操作,加之银行内部对票据业

24、务管理不严,导致市场大量出现没有交易背景的票据或违反保证金管理规定的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和贴现。(4)票据查询困难。这一时期的票据业务查询主要是通过上门照票的方式进行。银行出于对风险的考虑,即使上门照票,承兑行也会写上真伪自辩或拒不接受查实的局面,这极大的阻碍了票据市场的发展.2.1.3制度建设阶段(1995-1999)1995年以前,我国票据市场经历了从局部地区到全国范围的发展和扩展,发展速度可谓惊人。仅1995年一年,票据承兑年累计发生额由1994年的640亿元增加到了1995年的2424亿元,增长接近四倍。在这迅猛增长速度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1995年以后管理部门在针对市场出现了各种问

25、题进行了认真总结,并充分认识到了市场监管的重要性,推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法规。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正颁布实施,对有效规范票据行为、保证票据的正常使用和流通起到了重要作用;1997 年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总行开办再贴现暂行办法,之后又颁布了支付结算办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和商业票据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加强了对商业汇票业务的宏观管理和制度建设;1998 年人民银行发布关加强商业汇票管理,促进商业汇票发展的通知,三次下调贴现和再贴现利率,票据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得以完善;1999 年人民银行下发关于改进和完善再贴现业务管理的通知,改革了再贴现率

26、与贴现率的确定方式,扩大了贴现率的浮动幅度。至此,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的法律框架基本形成,票据市场步入规范与稳步发展的轨道。随着市场制度的不断健全,票据背书转让、贴现和转贴现业务得到了规范和发展,票据市场交易规模明显增加。2.1.4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票据市场快速发展时期的到来,应以票据专营机构的成立为标志。虽然早在2000年以前,各商业银行为发展票据业务就纷纷在其内部增设票据贴现窗口,为企业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票据服务。但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进入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经营的阶段,应以2000年11月9日,第一家专业化经营票据的机构一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在上海成立为标志。票据专营机构的成立

27、标志着我国票据市场结构日趋完整,其专业化、规模化的票据经营方式,不仅大大的降低了票据交易成本,还大幅提高了市场的运行效率。2000年人民银行出台降低再贴现利率等优惠政策措施,批准工商银行在上海成立了票据专营机构,并在北京、天津、广州、西安等建立了多个分部。2001年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再贴现管理的通知,明确票据贴现不属于贷款,再次强化了增值税发票作为正式贸易票据判别标准的权威性。2005 年 9 月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完善票据业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商业汇票真实性交易系的审查、查询复查方式和票据质押的相关处理问题等进行了明确规范。在这个时期重大事件还有,2003年6月30

28、日,“中国票据网”正式启用,它为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平台。同年7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正式对外发布了我国编制的第一个票据价格指数“工银票据价格指数”。2009年10月28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建设并管理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我国票据市场由此迈入电子化时代。2.2我国票据市场现状分析2.2.1市场的交易规模及品种2000年后,在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的政策推动下,各大商业逐渐认识到票据融资的优越性。票据业务因此成为商业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管理流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各大银行加大票据创新力度,票据市场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商业汇票交易规模由2000年的1.4万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

29、38.2万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40%。票据市场交易量占GDP比重从15.5%增加到了96%。由图3-1可以看出,2008年是商业汇票交易规模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这得益于央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有效刺激,2008年票据承兑、贴现累计融资量合计超过20万亿元,全年新增票据融资0.65万亿元,新增票据融资占新增贷款的比重高达13.2%。票据市场的迅速繁荣,也有效的抵御了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冲击。图3-1 2001-2011年我国票据市场交易规模与GDP增长走势图数据来源:根据历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整理得出。2009年票据市场延续了2008年的繁荣,特别是上半年,票据融资增速一度超过同期贷款增

30、速。其中1月新增票据融资占新增贷款的比重一度达到38.57%,达到历史高点。下半年在政策微调和加强监管的作用下,票据签发和贴现增速放缓,但市场仍然保持较高活跃程度。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1 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 15.1 万亿元,同比增长 23.8%;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为 6.7万亿元,同比增长18.7%。承兑余额从年初的5.6万亿元快速增长至8月末的历史最高值7.0万亿元,之后同比增幅趋缓,年末承兑余额比年初增加超过1万亿元,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较大。2011年,金融机构累计贴现25.0万亿元,同比下降3.8%;期末贴现余额为 1.5万亿

31、元,同比增长2.1%。票据市场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成长最快的子市场之一。2.2.2市场参与者与构成特点1999 年以前,参与票据市场的主体基本局限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少数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在中央银行有关政策措施的引导下,商业汇票的推广使用范围逐步扩大,参与的市场主体逐步增加,许多中小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逐步成为票据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票据市场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基本形成,为推动票据业务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主体结构呈现出以下两方面特点:一方面,发行人行业集中,中小企业参与度不高。在商业票据使用上,参与的商业企业主要集中于石油、电力、钢铁、煤炭、航空、电子、医药等行业,以

32、及一些关联企业或产业链上下游关联紧密的企业。在票据市场,中小企业因自身信誉度不高,在票据签发受限,因此多以票据的收款人身份参与市场交易。它们收到票据后通常有两种选择,即持票等待到期收款和进行被背书转让或贴现融资。从图3-2商业汇票期末未到期余额与票据贴现期末余额的走势图看,我国商业汇票的期末未到期余额远大于票据贴现期末余额。这说明,一级市场所生成的票据量,并为充分实现贴现融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企业通过票据贴现融资的积极性并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图3-2 2003-2011年商业汇票期末未到期余额与贴现余额走势图数据来源:根据历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整理得出。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准入门槛较高,市场缺乏

33、合理竞争。2003年6月,“中国票据网”启用以后,符合票据业务经营条件金融机构陆续以会员形式加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仅限于企业、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部分被核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在华分行。近年来,随着票据市场的不断发展,参与主体迅速增加(见图 3-3),部分优质企业、商业银行、票据经营机构、中小商业银行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都积极介入票据市场,成为票据市场的新兴力量。但是,目前我国的票据市场以商业银行和部分大中型企业为主体,大量的中小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程度十分有限,所占市场份额较小,至今没有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化票据公司。今日,

34、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饶市分行、淄博市淄川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共2家金融机构成为中国票据网新会员,截至2013年05月09日,中国票据网累计机构会员2236家。各金融机构通过中国票据网发送报价110笔,金额817.66亿。报价的主要发送机构为商业银行授权分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图3-3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票据市场的交易主体仅仅局限于为数有限的金融机构和部分大型企业,众多的中小企业和中小型金融机构参与积极性不高,即便参与了市场交易,其参与程度非常有限,所占市场份额也很小。2.2.3市场运营模式票据市场按功能划分一般可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一级市场,即票据的发行市场。即票据

35、的承兑市场(发行市场)。在这个市场里,票据作为一种信用凭证诞生,实现融资的功能,票据的基本关系人因贸易交换给付对价关系或其他资金关系而使用票据,使其实现存在并交付。二级市场,即票据的流通市场。在这个市场需要实现票据的流动、货币政策的传导、市场信息的反馈等功能,是票据流通关系人、投资机构、市场中介机构进行交易的场所。企业作为票据流通关系人因各种对价关系而通过背书支付方式使票据这种信用凭证代替货币充当交换媒介的功能。当持票人需要使用资金时,向金融机构申请贴现。当金融机构之间需要票据流动时,相互可以办理票据转贴现。而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有专门从事票据买卖的专营性金融机构作为贴现市场的组织者,这样

36、,既可以活跃票据市场,提高交易效率,又可以有效传导货币政策,便利于实现金融监管,此外,还可以通过机构跨市场经营,实现货币市场各子市场互通和联系。通过2003-2012年商业汇票承兑与贴现(含转贴现)发生额走势图(见图3-4),可以发现,票据市场商业汇票贴现发生额始终大于票据签发额,并且两者之间的差距在逐渐增大。2012年商业汇票承兑累计发生额为17.9万亿元,而商业汇票贴现、转贴现累计发生额则达到31.6万亿元,是承兑发生额的两倍以上,如去除未贴现的承兑票据,贴现(含转贴现)与承兑发生额差额将更大。图3-4 2003-2012年商业汇票承兑与贴现(含转贴现)发生额走势图数据来源:根据历年货币政

37、策执行报告整理得出。当企业将所持有的票据通过银行进行贴现后,票据即从“一级市场”进入“二级市场”进行流通转让,但这一方式必须占用银行自有资金,对于资金实力不足的金融机构不太适用。二是适时卖出,从中获取差价收。这种方式非常适用于资金实力不强,但机制和操作手段相对灵活的中小银行或农村信用社,它们通过大量开展票据贴现业务,并在适当的时间将贴现票据转贴现给资金实力较强的银行,从而轻松获利。通过票据转贴现银行还可进行短期资金的融通,这就使得同一票据在其到期前可能发生多次转贴现,使得票据转贴现市场发生额成倍增长。三级市场,即票据的再贴现市场。持有已贴现票据的商业银行因流动性需求,到中央银行再贴现窗口申请再

38、贴现。中央银行承担双重角色:一是最终贷款人的角色;二是监控调解者,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最终达到反馈市场信息,促进票据流通的目的。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操作和对再贴现率的规定,实现和传递扩张与收缩社会信用的政策。但从该市场发展现状看,其宏观调控作用并不大。首先,从再贴现余额不大其次,从再贴现利率看,央行对其的调整相对审慎,除在1998年和2008年两次经济危机时期,出现过连续下调再贴现利率的情况外,再贴现利率基本保持稳定。利率提高,商业银行通过票据再贴现获得低成本资金的融资渠道受阻,票据业务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商业银行对再贴现业务的积极性减弱,再贴现市场交易规模进一步收缩,从而最终影响和制约货币政策

39、的有效发挥。2.2.4市场管理制度伴随着票据市场的发展,市场管理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从无有,不断变迁的过程,与其他金融市场改革一样,中国票据市场也是采用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先由局部试点,再逐渐推广和规范。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正式颁布实施,商业票据市场开始在规范业务操作、完善内控制度的基础上稳步发展;1997 年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总行开办再贴现暂行办法,之后又颁布了支付结算办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和商业票据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加强了对商业汇票业务的宏观管理和制度建设;1998 年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商业汇票管理,促进商业汇票发展的通知,

40、三次下调贴现和再贴现利率,使票据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得以完善;1999年人民银行下发关于改进和完善再贴现业务管理的通知,改革了再贴现率与贴现率的确定方式,扩大了贴现率的浮动幅度。至此,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的法律框架基本形成,票据市场步入规范与稳步发展的轨道。2001 年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再贴现管理的通知,明确票据贴现不属于贷款,再次强化了增值税发票作为正式贸易票据判别标准的权威性。2005 年9月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完善票据业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商业汇票真实性交易关系的审查、查询复查方式和票据质押的相关处理问题等进行了明确规范。2006年人民银行发布关于促进商业承兑汇票业务

41、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和鼓励商业信用有序发展。2007 年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率先牵头组织上海金融机构完成了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标准合同文本的制定,并在上海正式推出。2008年底,60多家金融机构在上海签署商业承兑汇票转贴现标准合同文本,这对全国票据市场交易的标准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2.3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2.3.1市场法规不健全票据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是稳健发展的条件,我国现有的票据法律制度僵化死板,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票据法把“真实票据原则”作为立法基础,阻碍了票据市场化进程;把融资票据排斥在商业票据之外,缩小了票据市场的发展空间;大量采用银行结算的规则,使票据市场交

42、易链条无法稳定和协调运转。从世界其他国家票据市场发展进程看,融资性票据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甚至达到 70% -80%。我国对票据必须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的规定,使融资性票据的发行难以实现,票据市场为企业提供直接短期资金融通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我国没有规定相应的较为详细的操作规定、防范手段和票据责任的规定,导致票据制度被滥用,而且又无人负责。我国票据法的颁布,为规范票据行为、保障票据的正常使用和流通、健全我国法律体系、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票据市场的迅速发展和票据融资功能的涌现,相关法规与实际市场需求相背离等一系列由于法律限制所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票据法否定票据的无因性,

43、不但违背了国际立法通例,也损害了票据的流通功能,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相关法规对票据无因性的论述不清晰。票据的无因性是指只要票据符合法定要式并依法取得,持票人就能享受票据权利。至于票据行为发生的原因,票据上无需记载。债权人持票行使票据权利,也不需要向债务人明示。此外,要求票据有因在实践中将会产生诸多难题,如:由谁来认定、如何认定当事人之间是出票或者是票据转让行为,和是否存在真实的交易关系,又是否给付对价等等难以解决的问题。2.3.2信用环境不理想票据市场的社会信用基础薄弱,信用风险加大票据的基础是信用。信用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票据市场的发展。可以说,中国信用制度的不健全和信用状况不佳

44、是票据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从签发主体上看,签发商业票据的企业作为商业票据市场的筹资主体,其信用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制约着商业票据融资的可能性和效率。中国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所有者缺位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加上企业信用制度没有建立,这些因素都在制约着市场主体及理性投资者的介入。同时,商业票据的功能创新使其可能脱离真实的商品交易而独立存在,这无疑会加大商业票据市场的风险,市场主体及理性投资者想要规避风险必须进行风险评估,但目前仍缺乏全国公认的权威性资信评估机构,投资者必须自己进行评价。高额风险评价成本阻碍了投资者进入商业票据市场的步伐。从商业票据交易主体上看,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一些大中型企

45、业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而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小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该市场的程度十分限,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小。商业银行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盲目开发新品种,违规操作现象增多,导致利用票据进行诈骗的金融案件日益增加,从而给整个票据市场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由于票据业务的发展主要依赖于银行信用,使票据风险的最终承担者集中在少数银行,既不利于金融体系分散和降低风险,也不利于推动商业信用的票据化和扩大票据融资。2.3.3监管权力待明确伴随着票据市场的发展,我国票据市场的监管制度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变迁的过程,与其他领域的改革一样,中国票据市场也是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先在局部地区试

46、点,然后推广和规范。在中国银监会成立之前,票据市场的监管责任主要由人民银行负责,人民银行对于票据业务的监管任务又被分散到监管部门和支付结算部门、货币政策部门三个部门。其中支付结算部门把票据视为一种支付结算工具,制定业务操作规则、负责票据等结算工具的市场准入、对违反支付结算管理办法的行为进行处罚;随着票据的融资性功能及票据市场规模的扩大,货币政策部门将票据作为货币政策使用的一项工具,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和贴现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监管部门则把票据做为商业银行的一项业务,进行监督管理。中国银监会成立以后,在票据业务监管上,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在指责分工上一直不太明确。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认为,票据作为支付结

47、算工具与账户是清算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人民银行的指责。因此保留了对票据支付结算业务规则的制定权、支付结算工具的市场准入权、对违反支付结算规定的处罚权。另一方面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并发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是银监会最基本最主要的职责,因此有权对我国票据市场实施监管。根据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监管权力的不同分配,直接决定着金融资源的不同配置效率。因此,有必要对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在票据市场上的权力进行明确的划分。第3章 完善我国票据市场的对策建议3.1加快票据品种创新3.1.1创新传统票据业务丰富票据种类,创新交易工具。

48、首先应积极推广电子票据业务,将传统的商业票据业务与先进的网络银行技术相结合。创新电子票据这一新型支付结算工具,为企业涉及商务链的商流销售、票据回笼和物流采购、票据支付等提供完整的电子化解决方案,尤其是支持集团性企业内跨地区商业票据的属地托管、集中运作、集中支付等统一的电子票据管理。此外,还应增强票据鉴别能力,可以借助影像技术建立业务信息库,可以参照图形重合技术、软件程序,设计与开发应高质量、高速度地跟上票据业务发展需要的软件,使之成为鉴别票面真伪的技术保障,将票据业务与企业理财业务相融合也是很重要的方面。票据业务实质上是一项融资业务,必须实施双赢策略,即上门提供短期融资理财服务,为其设计新的利润区间模型,发展票据理财,还能丰富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点,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最后应该提高票据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不断增强票据业务的产品开发、市场拓展、风险控制的技能、建立票据专业资格认证制度。3.1.2扩展商业承兑汇票业务拓宽票据经营范围,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