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重大节日的文化差异结题报告课件.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86109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美重大节日的文化差异结题报告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美重大节日的文化差异结题报告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美重大节日的文化差异结题报告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美重大节日的文化差异结题报告课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美重大节日的文化差异结题报告课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美重大节日的文化差异结题报告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重大节日的文化差异结题报告课件.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美重大节日的文化差异结题报告学 校:顺义第一中学课题组长:张晓明课题组成员:石润乔、高雅、林熠、张宇、刘洪淼、杨泽宇、赵昕指导教师:田玉红【内容摘要】民族节日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中美两国在长期的历程积淀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节日文化,我们课题组以中美重大节日春节与圣诞节、中秋节与感恩节这四个代表着中国和美国的历史进程和文化差异的节日为研究对象,对它们在起源与形成、庆祝方式和象征意义的差异方面进行研究。最终我们发现中美节日的差异源于其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的文化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颇具神话色彩及浪漫主义气息;美国的文化独特性创造性强,具较强的现代化气息。关键词中美重

2、大节日(春节、中秋节、圣诞节、感恩节) 文化差异一、研究缘起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一体化飞速发展,因而中西文化也呈现出异彩纷呈,逐渐交流的形式。现在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关系、社会礼仪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即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而中国文化主张谦虚谨慎、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家庭结构简单,由父母以及未成年子女组成核心家庭;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家庭结构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多为四代同堂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因此,研究文化差

3、异,研究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传统的民族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节日的由来原因与人们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它体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世界, 寄托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有这样一句名言: “每个民族的每个节日, 正是反映这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可见, 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 必须从他们的传统节日入手, 才能了解到他们的文化特色与民族特点。二、研究内容中美重大节日春节与圣诞节、中秋节与感恩节,这四个在中西方颇为重要的节日,代表着中国和美国的历史进程和文化差异,我们将要对它们在起源与形成、庆祝方式和象征意义的差异方面进行研究。三、研究目的与意义作为一名中国中学生,研

4、究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对我们来说不仅意味着跳出课本的束缚,拓宽视野,从而提高英语水平。更是我们走出国门,放眼世界,在不断探索中完善自己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窗口。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西方人的言行,在交际过程中,充分了解对方,尊重对方的习俗,以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四、研究过程确定研究课题,做好课题研究计划,具体任务分工到人搜集中美节日的起源、历史背景、表现形式和代表意义的资料,进行归纳整合。对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节日中隐藏的中美文化差异。汇总研究资料,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五、研究成果(一)春节与圣诞节的文化差异1.起源与历史背景的差异:

5、春节: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 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

6、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圣诞节:每年12月25日是全世界大多数基督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教会开始并无圣诞节,约在耶稣升天后百余年内才有。据说:第一个圣诞节是在公元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而教会史载

7、第一个圣诞节则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经未明记耶稣生于何时,故各地圣诞节日期各异。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会领袖在伯利恒聚会,进一步予以确定,从此世界大多数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为圣诞节。其实哪一天并不要紧,重要的是应该知道它是为纪念救主耶稣降生。 由于圣经记载耶稣生于夜间,故传统称12月24日夜为“圣诞夜”或“平安夜”。2.表现形式的差异:春节:食物:扫尘:门画: 春联: 爆竹: 拜年: 压岁钱:圣诞节:圣诞大餐:圣诞party: 圣诞帽: 圣诞袜: 圣诞卡: 报佳音: 3.代表意义的差异春节:原先的春节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春

8、是春季的开始,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古代统治者都极端重视这个节气。“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吕氏春秋孟春纪)立春这一天,天子要率领百官到东郊迎接春天的到来。回到朝廷,接着要进行颁奖活动。这应该是春节的第一个意义。现在的春节是在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中的第一天,过去称“元旦”。一年之计在于春,过去春季三个月是正月、二月、三月。正月是一年中的首月,又称端月。这一月的第一天,其重要性,古代颇多论述。两千多年前的大哲学家董仲舒说:“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 。吕氏春秋孟春纪记载:“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

9、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田。” 汉书文帝纪:诏曰:“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圣诞节:圣诞节对传统的基督徒来说,是在庆祝耶稣的诞生。他们会在圣诞节的早上去做圣诞礼拜,以纪念耶稣和发扬基督的精神。不过一般的人已把它看成一种大众化的民俗活动,是一个大家分享彼此对於家人、朋友甚至于他人的爱与关怀的日子。它也象征着人们对于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感恩、银善、信实、温柔以及节制的期望。印象中,圣诞节似乎应该在皑皑白雪中度过的节日,但是有趣的是,对住在南半球的人们,例如澳洲或南美洲的人们而言,圣诞节可是夏日的节庆呦!(二)中秋节与感恩节的文化差异1.起源与历史背景的差异中秋

10、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

11、“团圆节”。 感恩节: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the fourth thursday in november)是美国的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倍感亲切。 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american history)的发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the mayflower)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the pilgrims)102人到达美洲(america)。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

12、(settlers)只有50多人。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the indians)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在第一个感恩节的第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欢聚一堂,他们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然后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活动。第一个感恩节非常成功。其中许多庆祝方式流传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最初感恩节没有

13、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感恩节才成为全国性的节日。 1863年,林肯总统(president lincoln)把感恩节定为法定假日。到1941年,美国国会(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通过一项法令,把感恩节定在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2.表现形式的差异 中秋节:文人赏月: 民间拜月: 月光马儿: 兔儿爷: 玩花灯: 感恩节:感恩节食物: 感恩节游戏: 感恩节宴会后,有些家庭还常常做些传统游戏。有种游戏叫蔓越桔竞赛,是把一个装有蔓越桔的大碗放在地上,4-10名竞赛者围坐在周围,每人发给针线一份。比赛一开始,他们先穿针线,然后把蔓越桔一个个串起来

14、,3分钟一到;谁串得最长,谁就得奖。至于穿得最慢的人,大家还开玩笑地发给他一个最差奖。还有一种玉米游戏也很古老。游戏时。人们把五个玉米藏在屋里,由大家分头去找,找到玉米的五个人参加比赛,其他人在一旁观看。比赛开始,五个人就迅速把玉米粒剥在一个碗里,谁先剥完谁得奖,然后由没有参加比赛的人围在碗旁边猜里面有多少玉米粒,猜得数量最接近的奖给一大包玉米花。人们最喜爱的游戏要算南瓜赛跑了。比赛者用一把小勺推着南瓜跑,规则是绝对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终点者获奖。比赛用的勺子越小,游戏就越有意思。3.代表意义的差异中秋节:有了离别,自然就有了思念之苦,有了这思念之苦的滋味,就有了团圆的愿望和梦想。中国人文化乡

15、愁的这口心井,自古迄今,大抵从未枯竭过。遥远而亲近,古老而新鲜。 人们的怀旧心理往往由于时空的切换日月的更迭而拥有距离上的凄美感。像鸟儿寻找巢,像船儿寻找岸,游子们的心情多是归心似箭的。为了实现团圆的愿望和梦想,国人专门设立了一个节日来填补内心对团圆的企盼和向往。于是,中秋便成为人们心目中具有特殊文化内涵和时空意义的难解情结。这一夜,皓月当空,清晖万里,人们盼的是亲人的团聚,求的是亲人的平安。感恩节:起初的美国人过感恩节的意义有两个,一是虔诚的感谢上苍 一年来风调雨顺,使庄稼获得了丰收;二是忠心的感谢勤劳善良的土著人对自己的帮助才保全了性命。社会发展到了今天,过感恩节的意义和方式已拓展了更为广

16、泛的内容和形式:一、亲人团聚。劳燕分飞了一年的家人从天南海北赶回来,会聚在一起倾吐衷肠。感谢亲人对自己关爱与付出。二、朋友聚会。分享美餐,共叙友情。三、同事联欢。感谢同事的问候与帮助,感谢同事付出的努力使自己赖以生存的企业又平安健康的度过了一年。四、拜访师长。感谢师长对自己的教诲、帮助和关怀。五、帮助他人。尽自己的能力关爱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对生活和自己的职业充满希望和热情。六、珍惜拥有。常存感恩之心,因为一个不知道感恩的人是一个自私和可耻的人。要付出行动,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成长。(三)节日背后中美文化的差异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

17、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形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相互加菜,在美好的食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保留至今。与中国饮食方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即把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18、,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聚餐的情调。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都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并流传下来的,不可避免的打着封建的烙印:等级制、封闭式、家族式,各节日无不以家族、家庭内部活动为中心。节日里,年轻人必须礼拜老人,全家要吃团圆饭,要阖家共庆,阖家节日。即使是春节的互相串门拜年,也基本是在亲属之间。一群陌生人在一起狂欢,那是没有的、不可想象的。即使是户外多人参加的扭秧歌活动,也只是一种表演性质的活动,没有全民狂欢的性质。此外,中国节的另一显著特点是体现着中国吃文化的习俗。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特色食品要求,以区别于其他节日。如吃饺子、元宵、粽子、月饼等等。中

19、国的节日体现着中国人的美德和风尚,尊老爱幼,互叙亲情,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继续发扬,所以国人一直坚守着这些中国节的好习俗、好风气。即使喜欢过洋节的人,也没有谁想要摒弃中国节。西方的节日就不同了,它更多地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众人参与性、狂欢性、热烈情绪的发泄性,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莫不如此。这与中国节的封闭性、家族性恰好相反。而这些,正是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前进的必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群体性、众人共同参与性,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共同发泄情绪的愿望。它打破了封建的封闭形式,没有了上下级、老人与青年之间的等级束缚,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

20、表现自我的特点。而在吃的方面,则没有那些严格的要求,过什么节并不在吃的不同上。 节日风俗以旖旎的风情和独特的风貌展现在人们面前,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着民族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包涵着一个民族历史形成和积淀下来的性格、心理、信仰、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以及诸多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内涵的价值。透过对中美重要的四个节日的研究,我们发现:中美节日的差别较大,这是与其历史背景的不同为原因的;而不同的表现形式表明中国的文化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颇具神话色彩及浪漫主义气息,美国的文化独特性创造性强,具较强的现代化气息。六、研究中的不足l 研究时范围过于宽泛,不

21、懂得筛选信息,在研究春节时,大家搜集到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都兴致勃勃地一一阅读,但不知不觉中我们已偏离的核心内容,浪费了时间。l 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通过了解多姿多彩的节日文化,大家着实从这些五彩缤纷的资料中获益不少。但这并不能给予我们思想上的升华。我们应从这些资料中得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提升一种思辨的能力,让思想上升到一个新高度。l 表达能力有待改善。这也许是由于前两者的缘故吧,我们在表达上也有着空洞,章法上的缺点。七、研究体会由于第一次进行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大家都或多或少有所欠缺。带着好奇,带着兴趣,我们用高涨的热情,充沛的精力将每一项工作一一落实,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都一一克服。但是在

22、研究丰富多彩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若干问题。如“感恩节、春节这些传统的节日在更迭中是走向鼎盛,还是走向衰败的”“这些节日的背后隐含着什么样的民族性格”等由于时间、条件的制约,我们暂无法耗费大量的精力去研究,但这将成为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应思考的东西。(张晓明)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很好的发挥了团队精神,共同搜集资料,共同分析资料,共同整理,共同最后得出我们的成功。 这次活动虽然很累,又需要很多准备,但我们从研究性学习当中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我想,这是最重要的。(石润乔)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如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等。平时的学习,多半都是老

23、师的知识灌输,而现在我们必须用自己的脑子和双手,将纷繁复杂的资料查询出来、整理出来,为己所用。还要依据这些材料和数据,分析解决问题,找到表象下深藏的事物本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无疑说明了在这种自学过程中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林熠)本学期的研究性学习已经圆满结束了,但它带给我们的成功体验、潜力发挥却是无穷的,它将长久地影响着我们以后的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能力的重要性也在我的心目中更进一步明确,我们再一次清醒得认识到,只有持之以恒、耐心严谨才能有所成就,只有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才能发挥更大的潜力,只有掌握更多的

24、知识和技能才能在时代的竞争中力争上游。(高雅)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树立了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本来,像研究、创新这样的字眼,我们觉得很陌生,十分遥远。在我们拟定了提纲准备动手写论文前,我问过爸爸:论文应该写多少字?爸爸说像你们这样的论文3000字左右就可以了。我大吃一惊:3000字怎么能写得出来!爸爸笑着说:你按照提纲写写看。不料一写,初稿就写了3000字,后来经过修改达到了4000多字。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一下子消除了与“研究”、“创新”的距离感,我们开始感到研究并不是十分神秘的事。这种意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将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刘洪淼)我的收获是了解了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

25、方法。虽然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我们的研究过程还不是很规范,但我们对设计问卷、问卷统计、查找资料、提炼观点、撰写论文等主要环节都有了一些亲身的体验和初步的体会,对展板的设计制作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赵昕)我的收获是感到学无止境。平时各科的学习一般是先学知识再学知识如何用,有的知识学了以后一时还不知道有什么用,所以我们往往只感到知识太多而感受不到知识的不足。而研究性学习正好是反过来: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再回过来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这样我们才深切地体会到知识的不足,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感到知识不够用,在研究的能力方面也经常感到力不从心。如开始时对问卷调查得来的

26、资料不知道该如何概括,对查阅到的报刊资料不知道如何归纳,虽然后来经过努力完成了论文,但不足之处仍然很多。这种学无止境的感受将激励我们今后更加努力地学习。(张宇)我的收获是深切地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是力量。研究过程就是团结合作的过程,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自不待言,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班主任老师和其他老师的热情关怀,填写问卷的同学的积极配合,班里其他同学的大力支持,家长的关心鼓励,学校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都对课题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由衷地表示感谢。(杨泽宇)八、参考文献【指导老师点评】本课题是高一学生所做的第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课题选题是目前学生所关注的中美差异问题,在选题中他们选择了重大节日进行差异比较。在研究过程中,学生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进行提升,形成了研究成果。虽然成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突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踏实严谨的研究态度,与指导老师和研究性学习老师一次次的交流,使得此课题的研究使学生真正有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