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日谚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86788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日谚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浅谈中日谚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浅谈中日谚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浅谈中日谚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浅谈中日谚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中日谚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日谚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中日谚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题目: 浅谈中日谚语对比研究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主要任务:1. 收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数据2. 研究文献资料,选定毕业设计题目3. 撰写开题报告4. 撰写论文5. 结合指导老师意见修改论文6. 定稿需要提交的文档:1. 开题报告2. 任务书3. 文献综述4. 毕业论文发出任务书日期: 完成期限: 指 导 教 师: 系部主任: 摘 要谚语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精华,学习和研究谚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谚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它包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以及丰富的情感。同时,它凝聚着人们

2、文化的精髓、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中日隔海相望,在文化的各方面相互影响,因此谚语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众所周知,随着汉字和儒学传入日本,许多谚语也随之而入,通过日本人使用谚语的调查来看,这个话题非常值得研究。在本文中,我是如此架构的:首先,第一章是序论,主要阐述了该论文的选题动机以及明确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同时简述了以前对谚语研究过但至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次,第二章中对中日谚语定义以及它们的惯用句意向作以对比。另外,第三章中分别详细阐述了中日谚语对比研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之处,并且对本章节作以归纳总结。最后,第四章中对本论文综合性考察,总结出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并作出结论。同时在最后一章中

3、对于谚语又提出了独特吸引人的两个话题,并且希望将此话题作为以后的课题,进一步深入探讨。中日两国因地理位置、环境、世界观的不同,谚语也是有所差异,希望以上研究对今后的谚语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关键词:中日对比;谚语;文化;惯用句;中日谚语异同点要 旨諺一民族集団知恵結晶、言語精華。諺学研究私達一民族歴史文化風俗習慣理解助。諺人日常生活中総括、人生活、知恵豊感情含。同時、人文化精髄、思維方式価値観凝集、中日海相眺、文化各方面相互影響合、諺濃厚民族特色持。皆様知、漢字儒学従日本入来、諺次入、日本人通諺調査使見、話題研究値。本論、以下続。第1章序論、主論文選抜推薦動機詳述当論文研究目的、意義明確

4、;同時簡単述前諺対研究;、今依然不足存在。第2章中中日諺定義文意図使慣対対比行。第3章中別詳中日諺研究対比共通点相違点場所詳述、当章節対総括帰納。第4章中当論文総合性対考察、当論文研究結果総括、結論出。同時最後1章中諺独特誘惑人二話題出、話題今後課題望、深突込探求。中日両国地理位置、環境、世界観不一致、諺違、望以上研究今後諺研究対、現実的意味価値研究持。:中日対比;諺;文化;文使慣;中日違点 目 录摘 要I要 旨II目 录III第1章 序论11.1研究目的和意义、对象11.2论文构成11.3谚语先行研究之不足1第2章 中日谚语惯用句对比32.1关于中日谚语定义对比32.1.1中国谚语的定义32

5、.1.2日本谚语的定义32.1.3透过中日谚语定义对比分析其语言特点32.2中日谚语惯用句对比42.2.1中日谚语惯用句理论对比42.2.2中日谚语惯用句意向对比52.3本章小总结6第3章 中日谚语之异同点分析73.1中日谚语共同点分析73.2中日谚语的差异对比分析83.3本章小总结9第4章 研究定论及今后研究课题104.1本文研究定论104.2今后的研究课题10结 论11参考文献12致 谢13第1章序论1.1研究目的和意义、对象谚语,作为语言表达形式之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它同时包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以及丰富的情感。中日隔海相望,在文化各方面相互影响。中国和日本文化交流的

6、历史背景源远流长,但由于两国所处环境、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使谚语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回顾历史,在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大量遣唐使、留学生到中国,仅公元630年到公元895年,日本就向中国派遣学习的使节达十余次之多,而且每次少则两百人,多则四五百人;这些使节除了在唐朝逗留期间,亲自学习唐朝文明外,还学习到其他知识。可以说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达到鼎盛时期;这段历史可以说是中日交往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个时期的谚语也就更值得研究。 之所以研究中日谚语,是因为谚语是维系文化的最根本纽带,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人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同时谚语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准

7、则、社会心态、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谚语,作为一种语言,它是文化的基石,同时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方面,以及这个国家的民族习惯、民族文化等一系列的知识了解。1.2论文构成谚语是蕴含文化价值最丰富的语言单位,是民族语言长期发展产物,它负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了精彩的人文世界。如果说,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那中日谚语更加集中的凝结着民族文化信息的载体,在语言表达上也极其颇具特色。以往有关于中日谚语的研究多侧重于思想内容的探讨,本文重点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中日谚语惯用句的理论知识作以分析对比,以及惯用句的意向作以对比;另外,对中日谚语的异同点作以研究对比;除此之外,在本文的最后,综合性的考察各方面,总结了研

8、究的成果并得出结论,同时提出关于中日谚语研究的今后课题以及研究方向与价值1.3谚语先行研究之不足最初,关于谚语的定义,逐步开始严谨和明析,特别是在同其他一些相似和相似文类进行对比的过程中,逐步确定了比较严格、准确的谚语定义,但是到后来发现此研究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对于中日谚语这样一种特殊的文类,无论是资料搜集还是相关研究,大都侧重在文本方面,而很少有关注其语境的研究:许多谚语集不分种类,而且都只是关于谚语文本的谚集;除了一部分以“辞典”命名的谚集外,甚至民间流传的谚语也都只是注意文本而没有关注语境,即使是简单的背景材料也没有提供。关于谚语内容的研究中也很少涉及语境,一种语境,对于谚语的研究具有

9、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谚语的人类认识价值、教育功能价值的研究,以及探讨谚语所反映的民众世界观、思想史、民族性格等等大都是脱离具体语境的情况下进行的分析。当任何一则脱离具体语境的谚语被人所阅读的时候,它往往被给以一定的误解。这种误解,实际上也是基于不自觉地调动读者自己所了解的一切相关文化背景。这些相关的文化背景,实际上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语境。由此可见,理解谚语时的语境是很重要的。 第2章 中日谚语惯用句对比2.1关于中日谚语定义对比谚语,是从古代起在民间广泛流传至今的短语,本文在研究中日谚语过程中,中国文化对其影响是必然要遇到的问题之一。在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日本谚语对中国文化进行全方位吸收,至

10、江户时代日本谚语初步形成。也正是因为日本谚语吸收了中国谚语的部分,日本的语言文化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中不难发现中日两国的谚语之间存在一些相似之处。2.1.1中国谚语的定义任何一种语言都与本国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作为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的谚语更是民族文化的写照,同时也是勤劳的中国人民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的结晶。它蕴含着中华民族固有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这就是中国谚语的广义理解。另外,中国的谚语是蕴含文化价值最丰富的语言单位,是民族语言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们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它负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了精彩的人文世界,可以说中国的谚语是凝结着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一个巨大载体,是认

11、识和理解中国人和中国民族文化的一把钥匙。2.1.2日本谚语的定义日语谚语的狭义范围在这里是指在日本社会生活中,日本人根据其生活习俗、历史典故及人物产生的谚语。其内容包罗万象,是日本文化、生活智慧及性格心理的反应,具有口头传承的特色,即使在普通大众中也朗朗上口,易于使用,是语言的精华,堪称为语言的活化石。另一方面,日语谚语的广义定义有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文化底蕴及其对其谚语的形成、发展及内容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民族特有的国民性格,文化特质在日语谚语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中得到完美的体现。无论是日语起源、发展、变迁,还是对中日谚语的比较研究,从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角度来看,都极具研究和探讨价值。2.

12、1.3透过中日谚语定义对比分析其语言特点谚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有其自己的特点。有人曾说,谚语的具备三个“S”,即:SHORTNESS短小、SENSE意味、SALT风趣,这是对谚语特点总的概述。但实际上看来是远远不够的,它涉及面还要广阔的多,它涉及到民族、地域特征。因此,通过中日谚语定义分析来看,它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精炼性:有句话说得好,“泉水最清,谚语最精”,谚语“以片言明百意”,这种精炼性是从句式上而言的,谚语的句式整齐,篇幅一般都比较小。口语性:中日谚语多来自民间,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多是人民大众反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带有浓重的口语性。例如“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兔子不吃窝边草”

13、等很多,它的口语性不仅表现在它的通俗,还体现在它善于巧妙地挖掘生活常例来描述,给人一种即熟悉又新颖的感觉。声律美:中日谚语都很讲究节奏和韵律,讲究声律美;另外,在注意节奏的同时,还注意押韵。修辞性:中日谚语广泛而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来表达意思,例如比喻、夸张等等。以此使谚语有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表达含蓄,产生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语言效果。以上四点就是通过中日谚语的定义,所总结出来的谚语作为一种语言形式的总的特点。2.2中日谚语惯用句对比2.2.1中日谚语惯用句理论对比大多数惯用语是概念性而非语言的,因此仅仅根据传统方法对惯用句的理解是不够的。惯用语理解的心理模型,从最初的提取模型发展到现在的

14、惯用谚语形式。若仅仅针对于汉语惯用语的形成与发展和人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意义往往不同于其构成成分所组成的字面意义,通过汉语惯用语产生的认知机制的观点,通过实例分析探究概念转喻、常规知识等机制在惯用句理解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惯用句的意义。另外,日语惯用句与日本人的言语生活也非常密切。日语谚语丰富多彩,表达生动准确,这是日本文化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同时又富于改造和创新精神的表现。同时,惯用语是日语中的一种常用的表达形式,有些是日本民众在长期生产生活中逐步创造并丰富起来的,还有许多是从汉语的成语和谚语而来的语言形式。了解日语惯用语的有关知识有利于对惯用语的学习和掌握。同时

15、,日本的惯用谚语是日本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认识和理解日本人与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通道。总而言之,中日谚语的惯用句存储着两国人民的全部劳动和生活智慧,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它就像一面镜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两个国家的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社会心态和价值观念等。2.2.2中日谚语惯用句意向对比日语谚语与中国谚语文化相比,大多数是中国的历史典籍、历代文人的诗词歌赋、神话传说和古代寓言浓缩而成的。而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日本人从这些精华中又浓缩出日语谚语,包括中国的部分成语、故事、名言警句等,下面是一些中日谚语惯用句的意向对比:1、“天无尽人之路”捨神助神()中文有的神不救

16、你,有的神会救你,不是所有的神都不救你。日语捨神助神2、“对牛弹琴”猫小判中文“小判()”是日本古代使用的金币。对于人来说是很值钱的,但是对猫来说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和中国说的对牛弹琴是一个道理。日语猫小猫 3、“画蛇添足”月夜提灯 ()中文 有月亮的夜晚打着灯笼走,即:表现做些没有意义、甚至不该做的过剩事情。用中文说:画蛇加了腿。日语月夜提灯4、“马后炮”後祭 ()中文 事后搞庆祝运动日语 後祭5、“八九不离十”当遠()中文它的否定是当;言是“固然说是”;遠是“远”的否定,这是古语说法,和遠雷同,注:当是“说准了”。全部意思是说“固然没有说准,但也离得不太远。”日语当遠6、“昙花一现”朝顔花一

17、時 () 中文夏天凌晨花开得很好看,但是太阳出来后很快就蔫掉。一時有两个解释:是一点钟,是暂时, 在这里用全部意思是说“牵牛花开花固然很好看”,但很快就蔫掉了,注:朝顔是“牵牛花”又称“喇叭花”。表现是“短暂的美”。 日语朝顔花一時 ()7、“半斤八两” 団栗背比 ()中文中国旧称是16两,半斤就是8两,所以表示2个事物一样,没有高低。団栗()是“橡子儿”,是橡树上结的果实,一个个圆圆的,都差不多大,无法比较哪个个高(=比个高),也是表示不相上下,彼此彼此。日语団栗背比8、“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鷹雀 ()中文-形容没有社会公认的强者,差的也来称王。如果天空没有老鹰,麻雀就来称王。由此可见,

18、中日谚语虽然字面上不一样,但其含义是相似的。日语鷹雀王 ()以上事例,都是在中日谚语里经常使用的一些惯用句,对于日语谚语,可以说有的是从西方传入日本的谚语。在本文中仅就中国文化与日语谚语有关的部分进行分析。由上可见,中日谚语字面各不相同,但里面的深层内涵更值得人们去切实思考与研究。2.3本章小总结我们从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中可以看到,中日谚语的惯用句是世代民众所创造的,并以口头相传方式而得以流传下来的寓意丰富、文词固定简练的古训、俗语。因此它能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如果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一面镜子的话,那么某种程度上,惯用语就能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

19、审美情趣。因此,通过比较中日两国的惯用语,无疑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日本的方方面面,对中日两国各方面交流起到积极的作用。第3章 中日谚语之异同点分析3.1中日谚语共同点分析一衣带水的地理位置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史,使得中日两国谚语有很多相似之处;下面的内容简单归纳如下: 含义及作用:中日谚语都有相同的特点,即都是世代民众通过口头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语言简练通俗,寓意深刻。最早的谚语是农谚。农业生产是社会经济的支柱,中日两国的劳动人民都创作了数不清的优秀农谚,如中国有“瑞雪兆丰年”(大雪豊作);日本也有类似的农谚。由于都是来源于农民群众的生产实践,经世代相传,至今仍保持着让生命力。另外,除以这些反

20、应自然现象的农谚外,还有很多传递社会经验,发人深省的“社会谚”。如中国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日本的谚语就是“三人寄,文殊知惠”等等,这些谚语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知识,开阔眼界。构成:从构成来看,两国的谚语也很相似,都是由单句、双句和多句组成。单句: 中国趁热好打铁 (鉄熱打)日本両手花 (左拥右抱)双句:中国不登高山,不露平地 (高山登、平地分)日本我身抓、人痛知多句:中国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日本飢食選、衣選、慌道選、貧妻選。修辞对比: 中日两国谚语中也运用了很多修辞。比喻: 中国救兵如救火 (援軍火消迅速)日本地獄仏会 (绝处逢生)对比:中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21、(人間高向、川低流)日本花団子 (舍华求实)对偶:中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道逺。馬力分、日久、人心知)日本花桜木、人武士 (花推樱花美,人数武士好)总而言之,通过上面的归纳可以看出,中日谚语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毕竟中日两国有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这就决定了中日两国的谚语一定有所不同。3.2中日谚语的差异对比分析中国和日本毕竟两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背景的不同,这就决定了中日两国的谚语肯定有所差异。首先是:一韵律:押韵:(1)中国(文中押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寸光隂一寸金,寸金光隂難) 中国(文末押韵)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玉磨、器、人習、理)(

22、2)日本都目恥、田舎口恥(城里的人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农村人在意别人怎么说自己)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日语谚语的所谓“押韵方式”就是使谚语中每一单句的最后一个词相同,出现这种差异也正是因为两国的语言习惯不同所致。节奏:(1)中国a、四字谚语:中国的四字谚语一般都是“二+二”形式,例:人多成王 (人多王;大勢力王強)b、五字成语:五字成语一般是“二+一+二”、“二+二”、“三+二”的形式,例:日久见人心 (日経、人心分)c、六字成语:六字谚语是“二+二+二”或者“三+三”的形式,如:有志者事竟成 (気、事成就)d、七字成语:七字谚语一般是“二+二+三”的形式,例:不受磨练不成佛 (苦行経、仏)

23、总之,复句谚语中每个单句结构基本符合上面的规律。(2)日本日本的谚语中有“五七式”、 “七五式”谚语,想必是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但这部分谚语只占极少数,大部分的谚语无章可循。二、日本的四字谚语和中国的成语: 中日两国谚语还有一点明确的差别就是日本谚语中有一部分四字谚语恰恰相当于中国的成语,例:“一諾千金”、 “温故知新”、 “四面楚歌”、 “大同小異”、 “道聴途说”、 “百発百中”,以上这些都是日本谚语词典中的谚语,但在中国它们叫成语,而不叫谚语。 以上,即是本节对中日谚语之间的不同点作以简单的分析。3.3本章小总结谚语中蕴含着独特的文化特质,谚语表述简单、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凝聚着中日文化

24、的精髓。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发现,中日谚语非常注重音律和节奏,多采用省略的形式运用一些固定的句式等。其次,详细有明地分析对比了中日谚语在词汇选择上的特色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最后,简略分析了一下日本四字谚语和中国成语,更进一步了解中日谚语之间的明显差异。第4章 研究定论及今后研究课题4.1本文研究定论本文通过对中日谚语惯用句对比、中日谚语异同点对比分析之后,不难看出中日两国的长期文化交流,一衣带水的地理位置使两国谚语有很多相似之处,而语言习惯、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使两国谚语存在不少的差异,分别展现出中日两国的民族谚语特色以及民族生活风俗。另外,通过研究发现,在中日谚语对比研究过程中,日语谚语全方位吸

25、收了中国文化,它内容丰富、涵盖面之广,同时也了解到日语谚语从中国文化中吸收的是最精华的部分。这种文化信息传播不仅极大的丰富了日本的语言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语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播与发扬光大。在未来的世界里,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和人民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也会传遍整个大地。4.2今后的研究课题通过本文中日谚语对比浅研后,了解到分析中日谚语文化差异是有效地进行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该项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更深入地分析研究,在本文第二章、第三章的内容中发现,中日两国因地理位置以及长期历史交流,使中日谚语有相似之处,但因文化底蕴和中日两国的国民性格不同,使

26、两国谚语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把“两国谚语语言结构上的不同以及两国谚语的差异反映出的文化背景的区别”再做深入的研究;同时,中国成语对日语谚语的影响,可以探讨日语谚语究竟吸收了哪些中国成语,在被日语谚语吸收的中国成语中,表现思想道德的占多少以及表现自然科学的占多少等等。希望将以上提出的两个话题作为以后的课题,进一步深入探讨。结 论本论文通过对中日谚语最常用的几个方面例如惯用句对比、异同点对比分析之后,可以看出中日两国的长期文化交流,一衣带水的地理位置使两国谚语有很多相似之处,而语言习惯、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使两国谚语存在一些差异,分别展现出中日两国的民族谚语特色以及民族生

27、活情趣。最后,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在中日谚语对比研究过程中,日语谚语全方位吸收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它内容丰富、涵盖面之广,同时也了解到日语谚语从中国文化中吸收的是最精华的部分。这种文化信息传播不仅极大的丰富了日本的语言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语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传播与发扬光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和人民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也会传遍整个世界。参考文献1森真紀,日本語世界特上M.出版,20052日本大辞典刊行会,日本国语大辞典Z.小学馆,昭和 623荒木敏光等,故事及俗信谚语大辞典Z.小学馆,昭和 584雷佳,汉意谚语、成语的翻译及文化比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5许钟宁,谚语风格说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6罗竹风等,汉大成语大词典Z.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7宋均芬,汉语词汇学M.知识出版社,20028于秋,谚语理解综观D.西南师范大学,2002 9王勇卫,谚语俗文化的审美形态(摘要)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