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科技集团内部财务控制模式与实施对策研究论文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8775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烽火科技集团内部财务控制模式与实施对策研究论文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烽火科技集团内部财务控制模式与实施对策研究论文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烽火科技集团内部财务控制模式与实施对策研究论文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烽火科技集团内部财务控制模式与实施对策研究论文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烽火科技集团内部财务控制模式与实施对策研究论文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烽火科技集团内部财务控制模式与实施对策研究论文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烽火科技集团内部财务控制模式与实施对策研究论文论文.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AbstractWith the speeding up of the Chinese economy, under the modern social marketeconomy, the large enterprise group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nationaleconomy. But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the enterprise groups, because the development oftheir management is not as fa

2、st as their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ir weakness inenterprise group internal financial control, the enterprise groups financial risk becomesbigger and bigger and even is out of control. It causes the decrease of the profit forenterprise groups. Even worse, it will bring large loss for enterprise g

3、roups. Therefore, itbecomes an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 for large enterprise groups that enterprise groupsshould adopt appropriate internal financial control measures to avoid correspondingfinancial risk on these issues.From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Fiberhome Technology Group, through analyzing th

4、eexisting issues and their reasons of big enterprise group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xistingdefects in the internal financial control of Fiberhome Technology Group. Combining thewriters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in Fiberhome Technology Group, this papersummarizes four enterprise groups internal fin

5、ancial control measures. Through thefinancial practice in the Fiberhome Technology Group, Fiberhome Technology Groupcarries on the enterprise groups internal financial control measure centering on the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Through laying down short-term and medium andlong-term goal for ent

6、erprise groups internal financial control strategies, FiberhomeTechnology Group implements enterprise groups internal financial control strategies stepby step to establish a set of internal financial control systems for the development ofFiberhome Technology Group and to reduce existing financial ri

7、sk as more as possible andto ensure a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iberhome Technology Group.Key Words: enterprise group; internal financial control; financial control model;Fiberhome Technology GroupII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1绪论1.1 财务控制的基本概念财务控制,就是指财务人员(部门)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

8、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31。财务控制主要包括资金控制、成本控制、销售收入控制、利润控制和财务收支控制几个方面。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或基本职能,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起成为财务管理的系统或全部职能。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循环中的关键环节,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发挥特有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经营水平的好坏。因此,财务管理控制工作也成了企业竞争的重要条件,加强财务控制工作也成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有效手段,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财务控制工作

9、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1.2 财务控制理论研究状况综述自 L.R.Dicksee 最早于 1905 年提出内部牵制这个概念以来32,西方国家在财务控制领域内逐渐形成了比较丰富和完善的理论。我国真正开始研究内部财务控制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目前我国对于内部财务控制还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下面分别对国际和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介绍。1.2.1 国外财务控制研究现状财务控制的思想最早来源于 L.R.Dicksee 在 1905 年提出内部牵制这个概念,他认为,内部牵制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即职责分工、会计记录和人员轮换。从此,在西方,财务控制理论开始了自身的演化和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1华

10、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1)内部财务牵制阶段主要是在 20 世纪 40 年代前。适应这一时期生产力落后、大规模商品生产尚不发达的特点,内部财务控制主要表现为对会计账目和会计工作实施岗位分离和相互牵制,使任何一个部门或人员都不能独立地控制会计账目,并且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和人员能够对会计账目实现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这一阶段内部控制的目的,主要是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会计记录的真实。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内部财务控制的要求日益超过了内部财务牵制的范畴,但是,内部财务牵制的基本理念在内部财务控制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2)内部财务控制制度阶段主要是在 20 世纪 40 年代至 80

11、年代前。适应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的特点,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推动下,内部财务控制由早期的比较单一的内部财务牵制逐渐演变为设计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人员素质、业务处理程序和内部设计等比较严密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体系。在这一阶段,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控制度开始上升为法律要求,同时,适应注册会计师评价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状况的需要,一些国家开始将内部财务控制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其中,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针对会计记录系统和相关的资产保护实施的控制,内部管理控制主要是针对经济决策、交易授权、组织规划等实施的控制。3)内部财务控制结构阶段主要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

12、。在这一阶段,内部财务控制由偏重研究具体的控制程序和方法,发展为内部财务控制系统的全方位研究,突出的变化和重要的成果是日益重视对控制环境的研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的内部财务控制结构,主要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3 个部分,其中控制环境包括组织结构设置、职责权限确定、管理者的经营风格和员工的素质等,在内部财务控制属于基础环节;会计系统包括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控制程序包括授权批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对资产的限制接触和对经济业务的独立审核等。4)内部财务控制整体框架阶段2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主要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这一阶段的

13、标志性成果,是美国科索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于 1992 年提交的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报告在 1994 年进行了增补。美国科索委员会是全美反欺诈性财务报告委员会的 5 个发起组织的简称。该委员会在研究报告中提出,内部财务控制由 5 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这一阶段内部财务控制研究的突破有三点:强调风险评估在内部财务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信息与沟通是强化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途径;强调对内部财务控制系统本身的监控是内部财

14、务控制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由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发表后得到美国会计总署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等的认可,其在美国乃至其他许多西方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5)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财务控制阶段主要是 20 世纪 90 年代末至今。这一阶段的标志性成果,是美国科索委员会于2004 年 9 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它将内部财务控制上升至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来认识,是这一阶段的显著变化。基于这一认识,美国科索委员会提出了 8 要素理论,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根据美国科索委员会的这份研究报告,内部财务控制的目标、要素与组织层级之间形成了一个

15、相互作用、紧密相连的有机统一体系;同时,对内部财务控制要素的进一步细分和充实,使内部财务控制与风险管理日益融合,拓展了内部财务控制的内涵和外延。在这一阶段中,需要强调的是,美国2002 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Sarbanes Oxley Act of 2002,以下简称萨班斯法案)的颁布,对这一阶段的内部财务控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萨班斯法案对内部财务控制的规定主要集中在 302 条和 404 条。根据 302 条款的规定,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要在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一般为年报和季报)中声明对建立和维护本公司的内部财务控制负责;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要对本公司内部财

16、务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向外部审计师说明其存在的重大缺陷和不足。根据 404 条款的规定,上市公司应3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在年度报告中增加对内部财务控制的报告内容,该报告应当声明公司的管理层对建立和维护财务报告内部财务控制的责任,以及管理层对公司内部财务控制有效性的评估意见;公司的外部审计师应当依据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制定的审计准则,对管理层提交内部财务控制评估意见进行再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1.2.2 国内财务控制研究现状从我国来看,我国的内部财务控制理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33:1)第一阶段,为建国初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大约经历了 30 年左

17、右的时间,这一阶段内部财务控制的特点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特色。在 1978 年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一阶段中,企业需要的资金由国家统一划拨,生产所需的物资由国家统一调拨,生产的产品由国家统一销售。企业只是按照国家的计划进行生产的工厂,不具备“筹划事业”的职能,此时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仅仅表现为对按照国家计划进行生产的活动的控制,包括产量控制、成本控制、资金控制。2)第二阶段,为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至 90 年代末期,大约经历了 20 年左右的时间,这一阶段内部财务控制的特点就是内部财务控制开始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由于企业的改革主要

18、围绕着国家对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权力与利益分配在作一定的调整,而并未从根本上触及国有企业的机制改造,企业并未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此时非国有企业尚处于初步成长阶段,对国有企业的竞争压力还不显著。80 年代中后期,尤其是 90 年代后,国有企业在体制上基本上可以做到“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开始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而非国有企业的成长壮大也使得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再加上 80 年代抢购风潮后造成产品的滞销,使企业开始意识到必须考虑产品的销路,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生产,并还需考虑未来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开始扩展到对经营活动的全面控制。另一方面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逐步分离,使

19、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层次增加为:股东大会董事会4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经营者经营活动。外部财务控制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会计法律法规等。但此时我国还没有形成规范的经理人市场,缺乏经理人市场对经理人的约束。3)第三阶段,为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至今,这一阶段内部财务控制的特点就是我国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制度开始日趋完善。这一阶段的标志性成果,是 2002 年 12 月 27 日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该规范是企业进行内部财务控制的纲领性文件,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的控制标准提出了纲领性的规范。在这一阶段中,需要强调是,我国先后修订了会计法、公司法、

20、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在这些修订的法规中,都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1)确立公司董事会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中的核心地位。从我国公司法规定的董事会、股东大会、总经理之间的权责划分看,董事会在公司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内部财务控制是公司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也应体现董事会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中的核心地位。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不丧失控制的授权”保证公司经营的有效运行,实现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才能使董事会的决议得以彻底贯彻执行,抑制经营者在获取短期盈利中的机会主义。(2)重视对企业员工的激励与约束,体现人本管理的原则,将对企业活动的控制与对人的控制结合起来

21、,并逐步向后者有所侧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执行者是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在内的全体员工,所以必须通过全体员工实现对企业活动的内部财务控制,这需要从人性角度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加强对员工的激励和约束。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重点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为大型企业集团探索一些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内部财务控制模式,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为笔者所在的烽火科技集团寻找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内部财务控制模式。5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1.3.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型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3 年至 2006 年,中央直属企业集团的主

22、营业务收入由 4.47 万亿元增加到 8.14 万亿元34,其中 2006 年,仅 159 家中央直属企业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就占到 2006 年全国 GDP 总量 21.08 万亿元的 38.6%。但企业集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企业集团管理水平的提高明显滞后于它的发展速度,特别是企业集团在内部财务控制上的薄弱,使得企业集团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财务风险日益增大甚至发生失控,从而导致企业集团盈利能力的递减,更有甚者,会给企业带来巨额亏损。美国第五大企业安然公司的轰然“倒下”至今仍让我们记忆犹新,2004 年发生的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投机石油期货巨亏 5.5 亿美元这一事件更是给我

23、国所有的企业集团敲响了警钟。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者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内部财务控制对于集团发展的重要性,它直接影响到企业集团的生存发展。因此,在企业集团内部采取适当的财务控制模式,以规避相应的财务风险,已成为大型企业集团当前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的课题。文章研究认为,在市场竞争和政府法令监管的双重压力的推动下,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企业集团已经开始比较系统地建立和实施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体系,但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建立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体系在中国还只是刚刚起步。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和竞争的加剧,并随着我国政策法令体系的不断完善,可以预计在不远的未来,越来越多的经营管理者将会意识到内部财务控制的重

24、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将把建立、实施和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体系作为企业集团一项长期战略来抓,并将成为企业集团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集团也将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财务控制模式。1.3.2 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本文从笔者所在的企业集团烽火科技集团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分析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一步分析了烽火科技集团在内部财务控制方面所存在的缺陷,并结合笔者在烽火科技集团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6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的四种模式,即出资者财务控制模式、经营者财务控制模式、财务经理财务控制模式以及一般管理人

25、员和员工财务控制模式,通过集团内的财务实践,在集团内推行一种能够把企业集团内部各层级财务控制机制有机连结在一起共同发生作用的机制,这就是以企业集团的经营目标和财务战略目标为导向的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并围绕这一目标拟定了集团的短期和中长期内部财务控制战略,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集团的内部财务控制战略计划,以期在集团内部建立一套适合集团自身发展的内部财务控制管理体系,最大程度地降低集团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以促进集团的持续健康发展。7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2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现状分析2.1 烽火科技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现状分析2.1.1 烽火科技集团介绍烽火科技集团(Fi

26、berhome Technologies Group)是中国优秀的信息通信领域产品、解决方案与综合服务提供商,是“武汉.中国光谷”的核心企业,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管理。1974 年正式成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烽火科技集团目前已形成覆盖光纤通信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三大产业的发展格局,旗下拥有多家公司,包括上市公司、控股公司、全资公司与合资公司。烽火科技集团的前身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WRI)是中国光通信的发源地,也是国内唯一集光通信三大领域:通信系统、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科研与产业实体,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和软件百强企业

27、。经国家批准为“国家光纤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光电子工艺中心”、“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亚太电信联盟培训中心”,2006 年被国家确定为 103 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当年烽火科技集团的整体销售额近 40 亿元。2.1.2 烽火科技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现状分析烽火科技集团的前身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在 2000 年以前,还是一家科学事业单位。那时,烽火科技集团,一方面作为事业单位,可以直接获得国家的科学事业费的拨款,另一方面,集团下属的几个事业部,已经开始销售自己研发的产品,每年的销售金额都在几个亿以上,并且设备的毛利较高,市场竞争的压力也不大,集团的利润状况相当不错,集团

28、在各方面的业务都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但在内部财务控制方面,烽火科技集团还是采取计划经济时代下的以科研管理为主的内部财务控制模式,收支两条线,并没有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施行相关的内部财务控制。8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2000 年 10 月,烽火科技集团由科学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法人单位,直属中央企业工委(国资委的前身)管理,2003 年 5 月,国资委组建,烽火科技集团成为当时直属国资委管理的 189 家大型企业集团之一。在转制成为企业集团以后,烽火科技集团成为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再没有科学事业费的拨款,必须自己承担集团所有的人员和其他费用支出,再加上通信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29、设备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另外,集团销售设备的买方国内的几大通信运营商长期拖欠集团的货款,集团的资金压力日趋加大。从 2000年到 2006年的六年间,烽火科技集团的销售额由 15 亿元增加到 40 亿元,并且随着集团规模的不断壮大,集团先后设立了二十多家包括上市公司、控股公司、全资公司与合资公司在内的子、孙公司,集团的组织架构逐步完善,此时,原来以科研管理为主的内部财务控制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集团的发展,完善集团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已经成为集团急需解决的一件大事。2.2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现状分析我国的企业集团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 80年代初,国有企业在政府推

30、动和利益驱动下,向外寻求那些与它们在经济上有内在联系的企业联合,从而形成横向经济体,这就是中国企业集团的初始形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股份制改革的深化,我国企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企业规模显著扩张,逐步由过去的单一企业过渡到企业联合形成的横向经济体,发展到今天,就出现了一批以一个或若干个大型企业为核心,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以共享资源、产品、技术及管理为依托,由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核心企业影响的多个企业法人组织形成的企业集团。我国的企业集团发展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代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转变,在改革开放后,一些企业集团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迅速的做大做强,但在企

31、业集团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在集团内部财务控制上的重视程度的不同,部分企业集团在有效地财务控制的保证下,迅速的地发展壮大,成为行业中的领军者。相反地,有些企业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味求大,忽视了内部财务控制上的风险,给企业9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集团乃至国家带来了巨额的亏损。2.2.1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投机期货巨亏案例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油”)投机期货巨亏 5.5 亿美元一事曝光,海内外舆论哗然35。在危机显露之初,其实中航油只需 5000 万美元即可解围。且不论这个判断是否准确,但是在一些细节上如果中航油及其母公司换一种处理方式,也许

32、会出现不同的局面。事件的核心人物中航油原总裁陈久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了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详情,让人们了解到中航油的母公司中航油集团处理危机的几个细节:“中航油集团 2004 年 10 月 3 日就开始了解到事件的严重性。当时的账面亏损为 8000 万美元,如果那时集团决定斩仓,整个盘位的实际亏损可能不会超过 1 亿美元。然而,集团公司领导大部分在休假。9 日,新加坡公司正式向集团提出书面紧急请示。如果当时斩仓,实际亏损应为 1.8 亿美元。然而直到 16 日,集团才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进行研究”。中航油事件备忘:2003 年下半年:公司开始交易石油期权,最初涉及 200 万桶石油,中航油在

33、交易中获利。2004 年一季度:油价攀升导致公司潜亏 580 万美元,公司决定延期交割合同,期望油价能回跌;交易量也随之增加。2004 年二季度:随着油价持续升高,公司的账面亏损额增加到 3000 万美元左右。公司因而决定再延后到 2005 年和 2006 年才交割;交易量再次增加。2004 年 10 月:油价再创新高,公司此时的交易盘口达 5200 万桶石油;账面亏损再度大增。10 月 10 日:面对严重资金周转问题的中航油,首次向母公司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为了补加交易商追加的保证金,公司已耗尽近 2600 万美元的营运资本、1.2 亿美元银团贷款和 6800 万美元应收账款资金。账面亏损高

34、达 1.8 亿美元,另外已支付8000 万美元的额外保证金。10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10 月 20 日:母公司提前配售 15%的股票,将所得的 1.08 亿美元资金贷款给中航油。10 月 26 日和 28 日:公司因无法补加一些合同的保证金而遭逼仓,蒙受 1.32 亿美元实际亏损。11 月 8 日到 25 日:公司的衍生商品合同继续遭逼仓,截至 25 日的实际亏损达3.81 亿美元。12 月 1 日:在实际亏损 5.5 亿美元后,中航油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令。2.2.2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投机棉花巨亏案例2005 年 1 月,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棉

35、”),在 2003 年2005年间因棉花进口决策失误而出现巨额亏损36。2003 年,由于国内主要产棉区遭遇大雨,棉花大幅减产,加上国内棉纺行业发展迅猛,需求强劲,从 2003 年 8 月开始,国内棉花价格一路走高,以致国内棉花市场在 2003 年底到 2004 年初出现一股“炒棉热”。江苏昆山一位台资棉纺企业的总经理回忆:2003 年 9 月初到 10 月底,棉花价格从 12000 元/吨快速上涨到 18000 元/吨,甚至一个星期就涨 1000 元,国内不少棉麻企业都四处买棉花,并大量囤积棉花。甚至一些不懂棉花的企业,只要有资金,都去炒棉花,都去找配额。有些企业甚至预期棉花要涨到 2000

36、0 元/吨以上。中储棉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闯进市场的。2003 年 10 月,中储棉突然决定进口 15万吨棉花,随后几个月又陆续进口了 10 多万吨。据一些纺织业内人士反映,中储棉在与外商签订进口合约时,乃至棉花陆续进口后,作为业务指导部门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也曾劝说该公司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尽快以合适的价格组织销售。但是,中储棉一方面将大量棉花捂在手里,待价而沽;一方面将部分棉花销售给作为中间商的各地省级棉麻公司,助其层层加价。“当时棉价几乎是一周一个价,连低等级 SLM1-1/16(相当于国内 427)棉花,有时都卖到 17000 元/吨。就这样还无棉可买,有价无市,作为直接用户的纺织企业很难

37、从他们手里买到棉花”。一位棉纺企业负责人说。11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据了解,中储棉内部还制订了一些奖励办法,动员并鼓励员工高价卖棉,价格越高,奖金就越多。一个本应承担平抑价格、稳定市场、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国有企业,甩开膀子为正在兴头上的“炒棉热”推波助澜。2004 年 3 月份开始,国内棉花价格开始逐渐走低,国内不少参与炒作棉花的贸易企业相继被套牢,被寄予调控市场厚望的中储棉也不幸被套。作为我国棉花购销体制改革的一大成果,成立于 2003 年 3 月的中储棉,注册资金 10 亿元人民币,承担着国家棉花储备的战略任务。然而,业内人士当时的估计是,由于此次进口棉花

38、被深度套牢,中储棉 10 亿元注册资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至少亏损了一半。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储棉此次进口的 20 多万吨棉花,最保守的估计,其成本也应在 16000 元/吨以上,这还不包括相当可观的财务费用。有知情人士透露,当时中储棉尚有 20 万吨进口棉花在手里。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不高于 13100 元/吨的价格收储,其亏损在 6 亿元左右。根据中国棉花网公布的动态行情,2005 年 1 月 11 日,国内标准级棉花价格为11789 元/吨。以这个市场化的价格来计算,中储棉亏损已近 10 亿元。2.2.3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现状分析小结从上文中的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大型企业集团在高

39、速发展的同时,如果忽视了集团内部的财务控制,在集团的内部财务控制上存在着缺陷,一旦发生问题,那将会给企业集团乃至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2.3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我国的企业集团在规模扩大、实力增强和控制资产急剧增加的同时,由于集团管理发展上的滞后性以及在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经验上的缺乏,在许多企业集团的内部,渐渐开始出现财务、业务、投资、人员等方面失控的问题。这其中主要包括:1)企业集团治理结构不规范12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有的企业集团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在财务方面名义上是分开的,但实际上还是一家。从产权上根本分不清资产和债权的归属,更谈不上企业集团公

40、司和子公司的资金是如何投资和分配了。在企业集团的内部财务控制中,企业集团公司把控股子公司当成没有成本的“提款机”。当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危机和经营危机时,有的企业集团公司又违规为上市公司作巨额的担保,骗取银行的信用。由于我国企业集团,尤其是国有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大多是国有独资公司,所有权人的实际缺位,监管不力,导致内部人操纵财务控制情况严重。2)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的财务控制体系不健全企业集团内部多级法人的组织结构增大了组织控制的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形成了多级投资中心和日益被扭曲的利益主体,企业集团总部丧失了集中配置资源的权威和能力。集团下属子公司管理混乱,经营行为不规范,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使得

41、企业集团整体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3)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不明确,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大多数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搞的是多元化的战略,把多元化看成是分散风险,提高竞争力的最有效战略。但企业集团在搞多元化战略的同时,忘记了自身的专业化优势,导致投资分散,各子公司的产品互不相连,导致各自为战,从而使企业集团公司失去了协同效应,丧失了规模效益。4)企业集团追求多重目标,导致财务控制弱化国有企业的目标并非仅仅是利润最大化或企业最大化,同时兼有政府的职能,如扩大就业、维护金融秩序和政治稳定等。不少企业集团是在政府的撮合下形成的,这种以好带差、“拉郎配”式的企业集团为日后的发展埋下了不少隐患。从控制和控制权收益的角度分

42、析,企业集团各层级的领导人一般喜欢把企业做大,而非作强。因为在企业集团各层级高级管理人员中,尤其是经理对于公司的资源有相当的控制权,这为各层级高级管理人员的“在职消费”提供了可能。在职消费把公司的生产性资源转换为非生产性资源。同时,经理有着通过扩大公司规模提高自身地位和收入的动机。因此,经理有着过度投资的冲动。5)产权结构和资本结构单一或不明晰13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由于历史或法规的限制,大多数企业集团产权结构和资本结构单一或不明晰,未形成有效的股权激励和约束机制。在我国企业集团中,产权结构和资本结构单一,企业集团公司(母公司)多数是国有独资公司,控股子公司多数是被

43、100%控股或绝对控股,由于历史或法规的限制,未形成有效的股权激励和约束机制。6)“人治”的成分多,“法治”的成份少组织冲突导致财务失控这一问题的表面是企业领导力的衰弱,实质上是企业管理阶层合法性的衰弱。在内部财务控制方面,企业集团在组建和运行中,原有的内部财务控制的目标、体制、内容等随之发生变革,其权利构架和利益格局随着集团资源和资本的扩张、多层次管理权的划分会重新洗牌。在企业原先形成的管理惯例中,财权的获得和利益上的分配更多的靠资历和关系。企业在成长为企业集团后,必然导致后来的优秀人才不断加盟,其业绩和贡献使其有了更多权力和利益的诉求,加之其贡献和能力往往难以被公正的评价,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在制度体系内公平地解决回报问题。7)利用关联交易造假一些企业集团和下属的上市公司运用大量虚虚实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