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影响民族高校稳定的主要因素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90229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转型期影响民族高校稳定的主要因素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社会转型期影响民族高校稳定的主要因素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社会转型期影响民族高校稳定的主要因素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社会转型期影响民族高校稳定的主要因素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社会转型期影响民族高校稳定的主要因素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转型期影响民族高校稳定的主要因素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转型期影响民族高校稳定的主要因素毕业论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转型期影响民族高校稳定的主要因素 摘 要稳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是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保障。而高校稳定对于国家稳定,地区稳定又有着深刻的影响。民族高校既承担着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责任,又肩负着维护各少数民族团结的特殊使命。当今,社会正处在发展的转型时期,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的意识型态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而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交替产生,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增加。民族高校也处在社会一个变化、转型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人一些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分子,利用转型时期国家的各个防御措施的漏洞,企图颠覆国家政权。而民族高校的大学生,就成为了他们首选的目标。一方面,大学生本身就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

2、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事物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稳定的价值思考体系,极易被一些过激过暴的事情所“吸引”。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近几年越来越严重,对以后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产生了消极悲观的思想。最后,由于贪污腐败的严重,贫富分化差距拉大,等等,更使大学生对国家、政府失去信心。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影响、民族高校、稳定ABSTRACTStability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is the protection of people creating a better life. And University stab

3、ility for national stability, the stability of the region also has a profound impact. Both bear in universities for nationalities for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responsibility for cultivating talent, and shouldering the Special Mission of safeguarding ethnic solidarity. Nowadays, the community is at a

4、transition period of development,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human ideology, earthshaking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Further contradictions complex, alternating, inharmonious factors of increase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lso in universities for nationalities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change,

5、transformation. Each students individual extremists and separatists, using various defenses of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country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attempting to subvert state power. National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for nationalities, was their preferred destination. On one hand, itself i

6、n the lif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values, things have not formed a mature and stable value system and could easily been some radical storm events attract. The other hand,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recent years, on the value of their

7、 life after implementation, have had a negative and pessimistic thoughts. Finally, due to serious corruption, Division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and so on, more is to make students confidence in the country. Keywords: social transformation period, affect the stability, national universities, 目 录摘 要

8、1前 言3一、民族高校稳定工作的重要性4(一)对国家和社会稳定的意义4(二)对构建校园和谐融洽民族关系和安定团结的重要性4二、当前影响民族高校稳定的主要因素5(一)西方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侵袭6(二)经济全球化对高校稳定的影响6(三)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7(四)转型期社会矛盾引起的不稳定7(五)高校改革进程中凸显的新问题8(六)校园及周边环境治安新问题9(七)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10三、加强民族高校稳定工作的对策探析10(一)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功能,关注学生思想动态10(二)加快完成民族高校基础配套设施和环境的优化建设10(三)改进民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11(四)建立民族高校现代化长效应

9、急机制11(五)建立学校和学生间多维度沟通管道12结 论12致 谢13社会转型期影响民族高校稳定的因素 前 言当前中国处在深刻的历史性转变时期,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是当今迫在眉睫的任务。大学生是青少年的重要群体,是时代青年的主流,同时也正处于二十岁左右的黄金年华,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他们分辨能力、判断能力尚不成熟,面对当今光怪陆离的现实社会和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念王林. 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高校德育工作若干问题探析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5,(04) . 。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今年各种复杂思想相互冲击和碰撞的特殊时期中,在思想认识上极容易产生偏差,民族情感和尊严

10、极容易遭到利用,产生歪曲民族现状和政策,歪曲社会和人生的不良观念,进而容易产生极端想法和不和谐的行为表现。因此,进一步加强民族高校稳定工作的研究,把握影响民族高校稳定的各种因素,完善民族高校制度建设等,对于确保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民族高校稳定工作的重要性(一)对国家和社会稳定的意义高校是思想活跃、信息交汇,人才荟萃、精英云集的场所,具有独特的社会引导功能和社会批判功能,既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由于高校往往成为引领社会思潮、批判社会现实的急先锋,也是传承先进文化、创新科学技术的排头兵,但稍有不慎极易激发

11、矛盾冲突,引起社会动荡。而民族高校与一般高校相比,它又具有特殊性。民族 高校作为全国各少数民族青年学子的聚集地,不仅仅是中华各民族文化荟萃和传承的殿堂,更被赋予了民族团结的特殊政治意义,其稳定更直接反映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大局。同时,民族高校大学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对社会问题敏感度高、易冲动、群体感染性强的特征,他们来自全国各民族地区,牵涉到民族地区的千家万户,因此,民族高校的稳定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地区的稳定,进而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它是社会秩序稳定和民族团结统一的晴雨表。因而从以上的意义说,民族高校的稳定对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构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民族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民族校园就无

12、从谈起,更无法谈及构建和谐社会和维护民族团结。(二)对保持校园和谐融洽民族关系和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维护民族高校稳定工作的主体是各少数民族大学生,把握他们的思想特点、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是做好民族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前提。当前,由于社会正处在转型期,造成了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多元化,民族高校正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冲击的前沿,成为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争夺青年学生思想倾向的重要领域,也是民族分裂分子进行非法渗透活动的重要目标。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肖唐镖. 从农民心态

13、看农村政治稳定状况一个分析框架及其应用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5) . 同时,2009年期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在持续发酵,其负面影响正不断加剧,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民族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矛盾日益严峻,加上汶川地震后的重建对国家财政的压力,农民工失业群体对就业岗位的大量需求加剧了整个国家的就业压力,民族高校学生同样面对就业的挑战和复杂社会局面,受到影响与冲击是必然的,他们的前途与命运因此受到更强大、更复杂、更综合的压力,并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思想与行为。因此,要想使民族高校稳定工作的取得实效,就必须牢牢把握住当代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否则,维护

14、安全稳定的工作将会失去价值,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刘能. 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发生可能性的分析J. 开放时代, 2004,(04) . 。综上,从社会秩序和民族团结的角度看,民族高校稳定既有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民族高校的稳定仅仅是社会秩序运行和民族团结统一的一个状态。民族高校稳定的本质是保持高校政治局面的稳定和校园民族关系的和谐融洽。一旦民族高校的政治不稳定,民族关系恶化,比如学生上街游行、静坐、请愿、串联等,发生民族冲突、打群架等,又会波及社会,形成“蝴蝶效应”,进而危及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民族的团结统一。所以,着眼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民族

15、高校必须客观认识,理性对待,明确重点,采取切实措施,把维护稳定工作落到实处。二、 当前影响民族高校校园安全稳定的主要因素在当前形势下,民族高校潜在的不和谐因素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将长期存在,而新的影响民族高校稳定的因素又不断发展变化,短时间难以彻底消除并随时对民族高校稳定带来极大的威胁和挑战。(一) 西方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侵袭。近几年,国内与国外反华势力重然战火,他们利用民族高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以及社会经验的匮乏等弱点,想法设法的利用和诱导民族大学生加入反华势力的阵营,以增大他们反华势力群体的范围,增强反华实力。为他们分裂国家创造条件。2008年3月西藏拉萨打砸抢

16、烧暴乱事件及2009年7月新疆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些民族分裂分子借助与网络、通信、地下宗教等多种途径进行联络和政治渗透。这也是新时期影响民族高校稳定的新形式之一。肖唐镖. 社会稳定格局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近30年来农村稳定为例J. 学习与探索, 2010,(02) . 民族高校成为了他们的突破口,利用手机短信、网站、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手段放松少数民族大学生警惕性、进行反动宣传。他们利用国内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种种矛盾,制造荒谬的民族压迫论,煽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试图引发各种形式的抗争性事件,对校园稳定产生了极大的威胁,给民族高校稳定工作带来了阻力。(二)经济全球化对

17、民族高校稳定的影响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一事件成为了中国与世界经济更加紧密的结合的催化剂。经济全球化现象,对我国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更加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而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多元政治文化思潮,给民族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稳定带来了冲击。经济全球化从经济基础的层面冲击着非西方文化的根基,使非西方文化在发生裂变的同时和西方文化发生强烈的冲突,引起诸多的不适和摩擦。作为社会的知识阶层,民族校园中的师生在新的思潮和观念的冲击下必然产生对既有价值、理念的反思和追问。这种观念上的冲突和思想上的碰撞,对政治敏感度高而理论辨识力有限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来说,无疑会产生思想上的迷失和彷

18、徨,影响到其群体思想的稳定。(三)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结束,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还有很多,我国经济气温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而就业形势的变化又滞后于经济形势发展的变化。据我国教育部、人事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7月,将有617万大学生毕业,毕业人数将创历年新高。毕业生人数大约以每年60万的速度在增加,而每年新增岗位却不足矣满足新增毕业生的需求。而民族高校的大学生相对于一般高校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劣势。仝忠考, 高洪涛, 郭福汇. 高校改革中稳定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0,(01)有些民族地区,消费

19、水平高而工资水平低的状况越来越突出,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民族大学生对上大学失去信心,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心态更加的起伏多变,对于一些突发性性社会事件很敏感。近几年,由于国家经济体制变化,市场竞争增大,强强联手的企业增多,再加上很多企业本身的管理不善和技术更新速度的缓慢等等,这些种种因素都导致了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直接走向了破产边缘。所以每年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并不和学生毕业人数的增长成正比。因而当前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特殊群体的民族高校学生,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基础教育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差,特别是汉语水平和外语水平较低,由此带来的就业竞争压力就更大。万美容, 杨新

20、起. 当前影响高校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11)另外,社会上一部分用人单位不断提高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甚至在性别民族等方面加以限制,给民族高校学生带来极大的就业压力。对于民族大学生来讲,就业难无疑会增加他们对学校、政府和国家自信性的减少,增加了他们不满情绪。进而就会影响民族高校的稳定。(四) 转型期社会矛盾引起的不稳定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全方位、多向度的,它向世界展现了一部规模宏大的巨著。经济方面,生产力的提高带动了生产关系的改变,经济体制就必须要改变。生产力的提高改变了以前僵硬的经济体制,而经济体制的改变又使得我国市场经济更加灵活和多样,从而使得我国综合国力

21、快速跃升和民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作为现代化的后发型的国家,在转型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突出表现为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群体间矛盾加剧、社会成员行为失范,以及社会主导价值观失落等。这些负面效应的出现对转型社会的稳定构成严重的威胁。我国经济社会中呈现的突出矛盾和新问题,往往成为了高校师生关注的“热点”,对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他们对这些新问题的密切关注,不仅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转型牵涉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大学生的生活来源大多是来自于家庭,而一些民族大学生的家庭条件本身就比较差,而社会转型无疑又是雪上加霜,给他们的经济收入带

22、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更何况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等现实新问题本身就是社会转型带来的结构性新问题。因此,面对转型社会的各种新问题,民族学生很容易产生各种迷茫和困扰,对改革开放产生片面的认识。目前是全国群体事件高发的历史时期,对大学生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动荡,很难让置身其中的大学校园不随之震颤,各种以维权为诉求的抗争事件很轻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五) 民族高校改革进程中凸显的新问题1985年5月,国务院通过中共中心有关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此后,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五个方面的改革,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转型摘要:一

23、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高校成为面向社会的自主办学主体;二是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大学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三是成本分担机制确立,教育费用由多方共同承担;四是就业分配模式变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五是后勤保障社会化,高校由多职能向单一职能转变。高等教育改革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有机组成部分,改革使高校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但改革过程中的一些矛盾也逐步突显出来,对高校的稳定局面构成一定的影响。首先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新问题。2006年7月,由团中心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探究所合作完成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的人数仅为49.81,不足毕业生总

24、数的一半。就业难造成的不良生存状况,加之找工作中出现的不公平竞争表面“双向选择”下掩盖的钱权交易,使大学生极易以消极的目光看待社会。毕业后无法及时就业的学生成为滞留学校周边的不稳定因素,也成为整个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其次是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后勤保障新问题。高等教育的市场化转型,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和学校的传统关系。“学生交钱上大学,学校应提供合格的教育产品”的观念已为多数学生所认同。社会竞争、就业压力使学生对大学教育抱有很高的期待,但近年来大学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内容陈旧”、“考试方式不科学”以及“教材落后”等新问题逐步突显出来。大学扩招后,一些院校教学设施不足、教学管理松弛、教学质

25、量下降、学生公共空间拥挤杂乱、后勤服务不到位等新问题引起学生强烈不满,成为高校群体事件的诱因。最后是大学的收费新问题。高校招生实行交费上学,学生的经济负担加重,不少学生和家长感到经济压力大,贫困生在高校学生中已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助学贷款的政策,但高校贫困生比例仍在不断增加。经济上的巨大压力,使这些学生心理普遍压抑,思想情绪受到影响,一些学校私自提高学费,直接引发了学生的群体性抗争行为。(六) 民族高校校园及周边环境治安新问题大学是开放的校园,拥有相当数量的消费人群。据宁夏晚报的工作人员调查的数据显示,宁夏大学生在地方消费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为23.7,大学的存在必然带动周边商业

26、圈的建立。而大学生消费往往盲目性比较大,经营者围绕大学校园开起了很多网吧、酒吧、录像厅、发廊、麻将馆娱乐性场所。杨航征. 新形势下影响高校稳定的潜在因素分析J. 理论导刊, 2007,(08) .而一些从事娱乐性的人员素质不高,向大学生出售一些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淫秽书刊、录像带等等,使大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侵害。同时,由于在民族高校内,同民族、同地域的学生会自发组成一些老乡会之类的组织,他们会定期组织大家出去聚会,一些学生在酒后一旦与外面一些地皮人渣发生冲突后,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很容易产生集体斗殴的事件。周元武. 维护学校安全稳定是高校党委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

27、009,(01)而如果事情这些经常发生,但学校和周围的派出所又不能有效的解决,那不和谐、不稳定的火种就会慢慢的点燃。学生心中的不满和怨愤促使了大范围的冲突。民族高校为了尽可能的满足来自于不同民族地区的学生和老师的消费需求,教育服务产业圈随之产生,一方面它方便了师生的日常生活需要,但另一方面它给学校的治安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些管理上的漏洞,在校园内实施犯罪。同时,民族高校一般都坐落于少数民族地区,环境复杂,高校周边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尤其是校内外勾结,利用内部管理的漏统和学生社会经验的不足,不法分子屡屡作案,校园内财物被盗、人身伤害等事件直接影响到学生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8、(七) 民族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当前高校大学生伤人或自杀事件时有发生,云南大学马加爵案,江北大学生连环杀人案,广西大学杀人案等等,这些杀人案和自杀案突显出了现阶段大学生教育体制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节的薄弱,而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一大部分来自于本民族聚居区或边远山区,即使是其他一些散居地区的学生,也都或多或少保留着本民族特点,正是由于在民俗习惯、宗教信仰、个人性格、爱好情趣等方面的明显差异,使他们在大学生活中面临一些特殊问题。这些问题特殊的问题,如果老师不能够及时的去察觉和关心,那么这些问题极容易打破少数民族大学生原有的心理平衡,以及由于其他人对自己信仰不理解而引发的隔膜和纠纷。

29、孙健. 新时期影响高校稳定因素检视J. 社科纵横, 2004,(05)同时,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相对敏感的心理特质,在与他们交流过程中绝对不能流露出任何轻慢和歧视的意思,否则会让他们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引发更严重的问题。三、 加强民族高校稳定工作的对策探析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转型期,民族高校稳定工作面临着复杂的内外局势带来的挑战。何继龄. 高校稳定论J. 社科纵横, 2004,(06)因而,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民族高校稳定成为新时期高校管理的一个主题。在重视稳定新问题的前提下,应从下述几个方面做好民族高校稳定工作 (一)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功能,关注

30、学生思想动态,。意识对行为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引导,对民族高校大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民族高校应该利用校园各种媒体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就业前景、思想道德规范、法律知识等,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解释。增强大学对国家、对学校的信心,增强大学生个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大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理性思考能力。法制教育应该作为教育重点的基础之一,一个懂法、知法和学法的大学生在对待一些违反犯罪的事件上会选择理性的解决方法,而不是以暴力去解决。因而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显得特别重要。学校应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健康、积极向上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

31、好校园氛围。同时还要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高校管理者主动参与大学校园网络交流,把校园网作为引导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有利场所。 (二)加快完成民族高校基础配套设施和环境的优化建设。加强教学和后勤管理工作是影响当前民族高校稳定的一项重要指标。一是要加快教学改革进程,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设施的正常运转;民族高校的特殊性就在于学生群体大部分是来自于少数民族地区,教学内容应该多样化,尽可能的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二是积极协调高校后勤保障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加速后勤设施建设,提高后勤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改善学生的生活质量;民族高校学生信仰多,学校提供的饮食与日常生活必

32、须全面。比如清真餐厅和汉餐必须严格管理。三是加强校园及周边的治安工作,防范校园内外刑事案件发生,尽量避免学生受到人身及财产损失,维护学校正常学习和生活秩序。具体做法就是在高校内装设摄像头,增大治安管理巡查队伍,加大每天校园巡逻次数,对校外进出车辆做严格的登记。(三)改进学生管理工作首先是更新管理观念,在学生中应该充分体现民主化,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成为教育和学习的真正主人。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尊重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知情权、话语权、参和权、自主权,正确处理以教育为本和以人为本的关系。坚持“人为本,教为先”原则。吴长安. 论高等院校和谐校园建设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33、(01) . 其次是管理方式的法治化和科学化。学校在管理方面要使其管理制度符合法律规范,管理过程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进行,符合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对学生的管理张弛有度,将学校的管理纳入规范化的轨道。最后是实施人性化管理。民族高校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多,风俗习惯不同,每个民族都会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民族节日,在民族节日期间,学校领导应该主动提出为少数民族学生庆祝民族节日,如果条件容许适当的给予学生补助,让他们能够完全享受到学校的温馨。平时,应该关心学生学习和生活,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近几年高校自杀和他杀犯罪活动增多,就是因为学生心理辅导较少。针对目前我国民族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建设和人员配置

34、严重不足的目前状况,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各种活动,特别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熟悉心理健康新问题,发挥辅导员、学生干部的骨干功能,帮助学生主动进行心理调适,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急剧变动的时代。 .(四)建立高校现代化长效应急机制近年来各民族高校在群体事件的防范、处理和消除影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许多的经验,这是校园保持稳定的主要原因。但目前的这种机制尚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是对未预料事件控制的有限性和应对事件组织方法上的临时性,没有形成一个系统防御体系。防御的只是一个点,并没有将其连成线,缺乏成套的防御措施。目前高校对群体事件的防范主要限于每年国内外发生一些重大事件的前后,对一些突发性的

35、事件却没有事先防范。就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而言,缺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现代应急规程。建立高校应急机制,一是要建立在党委领导下的组织扁平、反应迅速的人员组织结构;二是制定科学长效应急预案;三是建立立体化、网络化的信息采集、分析和反馈机制,做到及早预警,及早防范。 四是做好“点”防范,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推行治安保卫责任制,落实安全保卫工作校长负责制等。(五)建立学校和学生间多维度沟通管道。高校应建立和学生的多维度沟通管道。在群体事件的防范和处理中起到预警、决策建议和疏导的功能。一是日常调查制度。定期了解学生的群体情绪指数和对指标性事件的态度。二是民主行政制度。使学生的意见表达管道、合

36、法投诉管道畅通,对和其相关的重大决策有知情权和参与权。三是建立长效性应急沟通管道,如网络、学生电话、校方新闻发言人等。在事件过程中及时进行舆论情况调查和真相解说,并根据事态的发展采取进一步的应对办法。结 论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转型期,民族高校稳定工作面临着复杂的内外局势带来的挑战。因而,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也作为地方稳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民族高校和谐校园成为新时期高校管理的一个主题,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仔细审视影响民族高校稳定的主要因素,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维护民族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做出贡献。参考文献 1熊永华,周贵忠,杨卫军. 浅谈预防和处置高校突发事件J.

37、 党史文苑, 2005,(06) . 2马俊驹. 物权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法J. 法学杂志, 2006,(03) . 3王林. 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高校德育工作若干问题探析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5,(04) . 4肖唐镖. 从农民心态看农村政治稳定状况一个分析框架及其应用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5) . 5周爱平,曾德生.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现状与前景J.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4,(01) . 6林才溪.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理性思考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5,(10) . 7刘能. 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

38、行动发生可能性的分析J. 开放时代, 2004,(04) . 8赵树坤,付子堂. 和谐社会之冲突的法律控制探究J. 南京社会科学, 2006,(03) . 9吴长安. 论高等院校和谐校园建设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1) . 10冯仕政. 单位分割与集体抗争J. 社会学研究, 2006,(03) . 11杨航征. 新形势下影响高校稳定的潜在因素分析J. 理论导刊, 2007,(08) . 12王林. 和谐法治视野下的高校稳定问题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9,(06) . 13肖唐镖. 社会稳定格局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近30年来农村稳定为例J. 学习与探索, 201

39、0,(02) . 14周元武. 维护学校安全稳定是高校党委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01) .15蒋冀骋. 影响高校稳定的几个因素及其对策J. 湖南社会科学, 2002,(01) 16仝忠考, 高洪涛, 郭福汇. 高校改革中稳定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0,(01) 17安建平, 侯铁虎. 对高校稳定工作的再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 2002,(06) 18孙健. 新时期影响高校稳定因素检视J. 社科纵横, 2004,(05) 19万美容, 杨新起. 当前影响高校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