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乡村社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90792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论文乡村社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管理论文乡村社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管理论文乡村社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管理论文乡村社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管理论文乡村社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论文乡村社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乡村社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乡村社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研究 乡村社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乡村社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乡村社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 要我国西部某些深藏不露的山水与文化正被迅速地纳入到旅游消费市场中,云南省红河自治州的元阳梯田就是其中代表之一。在这些新兴旅游地(不少属于乡村社区)里,最先涉足旅游服务的人群可

2、称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元阳梯田案例研究发现,乡村社区里的旅游业早期从业者可能有两种类型:乡村精英型和穷则思变型。同时,文化掮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各类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的示范作用不同,地方政府需要分别采取不同的引导策略。关于“社区参与旅游”模式的探讨,社会结构与社会行动理论不失为一个有用的视角。关键词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社区参与;乡村精英;文化掮客;元阳梯田中图分类号P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8-0045-071 问题的提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Life CYcle in ResortTheory,简称LCRT)是关于旅游地演进过程的经典理论。迄今为止,该理论主要用

3、于分析巩固期、停滞期、衰落或复苏期的旅游地。对于探查期、参与期以及刚进入发展期的旅游地,国内外学者均很少涉及。其中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有的旅游地演进过程可长达数十年,很难实现对旅游地的长期跟踪调查,历史数据不易补充完整;第二,即使眼下正好有一个符合研究条件的新兴旅游地,其初步发展的旅游业的影响力也多半不会强大到足以引起地方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程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发育初期的旅游地就缺乏某些特征表现,更不意味着这一阶段没有学术研究价值。针对旅游开发与乡村社区的发展,学术界提出“社区参与旅游”(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理论,即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

4、旅游地社区的意见和需要,并将其作为开发主体和参与主体,以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发展。关于这一发展模式,诸多案例表明:(1)社区居民自身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国家与地方的相关政策等会影响到他们的参与能力和参与结果;(2)旅游地的普通百姓直接从事旅游服务业是社区参与的基本方式和内容。在发育初期的旅游地,旅游活动和旅游服务无疑是新生事物,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地方政府官员,都需要经历一个识别、熟悉、接受以及主动寻求发展策略的渐变过程。其中,社区居民中最先涉足旅游服务的人群可称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对应的英文表达为Residents Engaged Initially in Tourism Indu

5、stry),他们很可能成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模式的最早响应者和行动者,其行为对社区其他成员会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正面效应)或警示作用(负面效应)。那么,我们就面临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问题:乡村社区的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探究该群体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的诸多特征,将有助于寻求“社区参与旅游”之理念的具体实施路径,更能为旅游地政府各项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这对我国西部省区可持续地发展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元阳梯田为案例地,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旅游地居民如何认识影响他们从事旅游业的因素?(2)旅游业早期从业者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层面有哪些特征?(3)如何对旅游业早期从业

6、者进行理论解释?其中,问题(1)是指当地人主观认为的那些可能限制他们参与旅游业的因素(即主观认识);问题(2)是分析元阳县各村镇里实际从事旅游服务的村民所具有的特征(客观表现);对比问题(1)之结论与问题(2)之结论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并尝试从理论上解析元阳梯田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的形成原因,旨在为我国其他旅游地发展提供实践经验。2 案例地概述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境内。该县山高路险、沟壑纵横、交通梗阻,世居哈尼、彝、汉、傣、壮、苗、瑶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7。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不足1000元,属国家级贫困县。“少数民族”、“山

7、区”、“边疆”、“贫困”等4个关键词能基本勾勒出元阳县的现状,是我国西部省区不少地方的典型代表。梯田稻作是元阳县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梯田农耕文化。20世纪80年代初,摄影爱好者最先发现了元阳梯田的迷人风光。随后,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和旅游者到访元阳,当地居民开始自发地从事一些旅游服务活动。2000年12月,元阳县旅游局正式成立,政府开始介入旅游开发。2002年,红河州向国家有关部门正式申请红河哈尼梯田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希望保护独特的梯田农耕文化,也旨在给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如今,元阳县已有多个景区,箐口哈尼族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村、勐品彝族歌舞文

8、化村、哈播民族饮食文化村等多个村寨旅游点也正在兴建或完善。依据LCRT的相关论述,2000年元阳县旅游局成立可视为元阳梯田旅游地进入发展期的标志性事件。近6年来,旅游业作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正逐渐渗透到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之中,不少村寨都涌现出一些旅游业早期从业者。3 调查开展情况有关元阳梯田旅游现象的资料收集整理始于2003年7月。2003年12月底至2004年1月底,2004年9月下旬至2004年10月中旬,笔者先后两次到元阳县进行为期60余天的田野考察,工作分为两部分:第一,针对县、乡(镇)和村等各级政府官员的半结构访谈。其中,县级部门主要有元阳县旅游局、县文化局、县扶贫办

9、和县民委等;乡级部门包括胜村乡、攀枝花乡和新街镇;村委会则有土锅寨村委会、勐品村委会、哈播村委会等。第二,村民的深入访谈。访谈对象有4类:(1)在建的民族旅游文化(示范)村。(2)临近梯田风景旅游区、位于公路沿线的村寨。(3)因景观质量和交通区位等条件限制目前还没能被政府确定为旅游资源重点开发的村寨。(4)低山区域或坝子里的非梯田耕种区。前3类农户访谈样本的确定过程是:先听取村寨领导(通常是村长或村支书)关于全村的生产、生活情况介绍,以每户家庭的实际经济收入为依据,将全村农户分为高、中、低3个层次。然后综合考虑每户参与旅游业的程度,家中老人和适学儿童的人数,以及该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情况等多方面因

10、素,在每个层次中最终挑选2至3户,重点访谈1户,其余的作备选对象,第四类的调查则采取了偶遇式访谈法。农产样本见表1所示。另外,2005年春节、2006年“十一”以及2007年春节期间,笔者电话回访了部分农户。至此,持续近5年的调查工作已基本厘清元阳县各村寨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的某些特征。这一群体多是日杂店、旅社、 民族传统饮食餐馆、蘑菇屋农家乐等小型旅游企业主,还有些人从事手工艺品制作、业余导游、摄影模特和小型客运等。从经营规模来讲,他们从事的旅游服务业既有投资不低于20万元、床位在25张以上的私人旅馆,也有价值10万元左右的8入座小“面的”,更有一架一尺长的铁皮火炉、流动资金只需300元的烤臭豆

11、腐摊位。旅游服务地点主要在梯田风光摄影点、乡政府所在地(那里常有极富地方特色的乡村集市)和通往各梯田景区的公路沿线旁。当然,更有不少村民选择在村寨中心地段或自家门口摆摊设点招揽外来游客。4 影响当地人从事旅游服务的主要因素笔者在箐口村、哈播村和勐品村等3个旅游文化村中随机抽取10户家庭。要求他们排列出10个影响自己参与旅游业的因素,前提是不考虑旅游市场需求这一变量。聚类分析后发现,“经济实力”、“交通区位”、“住房在村寨里的相对位置”、“社会声望”、“受教育程度”、“价值观”等6个因素排在前面。通过对10户家庭的逐一核实,确定农户对这6个因素内涵的理解如下:(1)“经济实力”指建 乡村社区旅游

12、业早期从业者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乡村社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乡村社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房、租门面、购买基本设施等先期投资的经济能力;(2)“交通区位”指自己所处的乡镇(或村寨)是否在梯田景区附近、是否在公路沿线;(3)“住房在村寨里的相对位置”指自己的住房是否位于乡镇(或村寨)里的交通要道、游客方便进入的地

13、方;(4)“社会声望”是指某人道德水平高,经验丰富,口碑好,对他人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哈尼族民众普遍信奉原始宗教,“咪谷”、“贝玛”等宗教人士也被不少村民认为是颇有社会地位的人。(5)“受教育程度”是指初、高中毕业(据调查,表1中前4类村寨中,30岁以上的中青年劳力的文盲、半文盲不低于30),识汉字,听得懂汉语,并有一些技能。(6)“价值观”则主要是指对旅游业的认识。一般地,对于一个新生事物,人们常常会评价这些行业与自己过去的经历和个体需求之间的符合程度,表现出“越符合自己的价值观的就越容易去接纳”之倾向。受传统农耕思想的影响,一些村民会认同“开饭馆、摆货摊等行为会有

14、损于自己的一贯形象”等类似说法,并不是每个人都在一开始就很乐意参与旅游服务的。换言之,价值观会影响他们参与旅游业的兴趣和程度。接下来,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对(从“很重要”到“很不重要”,分别以15分来计)对表1中第一、第二类农户(共25户)进行态度测试。结果发现(见图1):“经济实力”一项,村民认为“很重要”和“重要”的比例占88.9;“交通区位”一项,村民认为“很重要”和“重要”的比例占68.8;“住房在村寨里的相对位置”一项,村民认为“很重要”和“重要”的比例占62.2;“社会声望”一项,村民认为“很重要”和“重要”的比例占82.2;“受教育程度”一项,村民认为“很重要”和“重要”的比例占5

15、5.5;“价值观”一项,村民认为“很重要”和“重要”的比例占35.6。即在不考虑旅游市场需求量这一前提下,按照“很重要”到“很不重要”的顺序,当地人对上述6个因素的排序是:“经济实力”、“社会声望”、“交通区位”、“住房在村寨里的相对位置”、“受教育程度”和“价值观”。由此,我们可以说,村寨农户认为经济实力是限制他们能否参与旅游业的首要因素。同时,村民们也十分强调“社会声望”,认为它比“交通区位”和“受教育程度”更重要。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事实:当地人受市场经济规则的作用可能要远小于他们受传统的乡村社会政治势力的、文化势力的牵制;哈尼族、彝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也仍然深刻影响着社区的整体发展。5

16、 可能的理论解释:乡村精英我们尝试对农户上述排序做出理论解释。有学者认为,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或其社会变迁往往是由一个或一群其行动与众不同的乡村能人,或称乡村精英带动或激发起来的。这一普遍事实的社会学意义是:社会行动者的不同行动对社会发展或其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力是不同的。乡村精英的行动往往是乡村社会过程的基本特征和趋势的体现者,也是乡村社会行动新规则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乡村社区精英可分为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社会精英,并分别以村干部、农民企业家和宗族领袖为代表。元阳目前整个社区的资源总量水平较低,各成员间在资源占有上的差异也不显著。这是贫困的乡村社区常有的特征,并不利于精英的成长。但是从乡村精英这一

17、视角分析旅游业早期从业者形成的原因仍十分重要,它有助于我们理解旅游活动进入社区后当地人出现分化的深层原因,也有助于我们深入考察当地人在旅游地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根据“乡村精英”理论考察上一节的调查结果,就会发现,元阳当地人自己所排列的影响他们从事旅游服务的主要因素基本符合“乡村社区精英”所涵盖的内容、表2列出了元阳县部分旅游业早期从业者所具备的“乡村精英条件”。访谈表明,相对普通民众而言,那些具备“文化的”、“经济的”和“权力的”等方面的“精英条件”的人在了解和接受新生事物时可能更有优势。例如,在箐口村笔者听到当地人有这样的认识:唉,有权就是有钱,老百姓做不了什么大事的。你看,寨子里那家盖着最漂

18、亮的蘑菇屋的人家,有亲戚在交通局当干部呢,当然跟我们种梯田不一样啊!农家旅社就是他最先搞起来的。而对于乡村教师这样的人物,村民们也认为他们是村里的能人:村子里老师工资是最高的,一个月就有一千多元,我们种梯田哪里能得到那样的好处?他们脑子活络啊,看问题比我们也快,我们是比不上的至于那些曾到大城市打工、见多识广的人更令村民艳羡不已:那人脑子活啊!过去带一帮人到昆明包工程,是包工头呢,挣了不少钱。衬里就是他第一个来回拉那些城里的人来照相的。可以看出,摄影爱好者和旅游者的凝视(touristgaze)实质上是对当地人进行的某种“筛选”,使得拥有经济的、文化的或权力的“精英条件”的人从普通社区居民中分离

19、出来,较早地进入到旅游业服务中去,并最先获取经济收益。同时,随着经济收益的逐渐增加,社区其他居民可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不公平、挫伤感、怀疑甚至敌视等消极情绪,这无形中加大了地方政府推行“社区参与旅游”之开发模式的困难。也就是说,从发展旅游业角度而言,“乡村精英型”旅游业早期参与者的示范效应不尽然都是正面的。6 “小李”现象箐口村的个案研究说明乡村精英理论不能完全解释元阳梯田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的成因。作为元阳县政府统一投资兴建的旅游景点,箐口村由一个普通的哈尼族村寨被整体改造和包装成“箐口哈尼族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村”,并于2000年10月起正式对游客开放。元阳县旅游局以及箐口村旅 游管理委员会并没有在

20、箐口村安排正式的导游服务,最初是游客自行在村里游览,需要导引或咨询问题时就随时求助于村民,村民大多乐意提供无偿帮助。经过一段时间后,箐口村里出现了几位专门为游客带路服务并收取酬金的业余导游,即所谓“黑导”。小李是其中之一(表3)。小李不具备任何所谓乡村精英条件。相反地,按照几位村民及村长的说法,此人好逸恶劳,有酗酒和赌博等不良嗜好,是个连老婆、孩子都养不活的“混混”。下面几段是笔者(问)与小李(答)的对话:问:怎么想起做导游?答:没得办法嘛!儿子有病,头上长了个脓疮,总也治不好,花了很多钱。种梯田没什么收入,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就想到干这个了。我是真正的初中毕业生,我还考上高中的,1990年

21、考取的,只读了三个星期,爸爸就去世了,妈妈让我回家问:做导游收入怎样?答:来旅游的人多的那几个月,差不多每个月有200块左右吧,也不一定。村里有三分之一的人家有电视,电话也大概是这样。我们家这些都没得,没钱买嘛!我妈妈和我们夫妻俩,加个小孩,每个月生活费50决就够了,100决、200块应该就过得很好了,那是小康生活呢。可以看出,小李从箐口村老百姓里“脱颖而出”成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的原因有3点:第一,怕耕种梯田辛苦;第二,家境困难,日子难捱;第三,有点知识和经济意识。无独有偶。笔者发现,在调查的4类村寨里,有不少“小李们”都成为当地旅游业的早期从业者,他们或者是昔日村寨里最困难的人,或者是村民们

22、曾经不屑一顾的“懒家伙”、“不务正业者”,甚至是过去“犯过事”、有被关押背景的人。他们的生活状况(甚或社会地位)较一般村民都要糟糕得多。显然,他们不符合(至少不完全符合)当地村民所认为的限定当地居民成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的那三个主导因素经济实力、社会声望和受教育程度。然而,访谈表明,由于这类群体大多无法(如年老体衰、残疾等)或不甘 乡村社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乡村社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乡村社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

23、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心依靠耕种梯田来养家糊口,他们似乎更容易率先对旅游服务这一新生事物做出积极响应,而不是像其他大多数当地人一样认为“放弃耕种梯田就是不正经讨生活”。笔者以为,“小李”现象或许是村民所提出的限定他们成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的另一个主导因素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例如,当笔者问箐口村的小李:“村里人怎么看你当导游?”吋,他这样回答:可能他们觉得我梯田修得不好丢面子吧?一开始我老婆也不让我带游客跑着玩。村里第一个导游是个瘸子,种不得梯田,才干导游的。我也不愿意种梯田,累得要死,老婆孩子还吃不

24、饱。所以,我才不管村里人背后怎么说我呢。我是讨生活才这样的至于缘何“小李们”在对待旅游服务上会显示出不同于其他村民的价值观,则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论证的复杂问题。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小李们”生活境遇较一般村民困难很多,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对旅游业抱有希望。或许,我们可以称他们为“穷则思变型”旅游业早期参与者。进一步调查发现,与乡村精英不同,“小李们”从事的大多是不需要太多投资的服务事项。例如,除业余导游外,他们主要是摆烤豆腐摊、摄影模特、四处游走兜售小食和水果等。同时,正因为进入门槛低,“穷则思变型”旅游业早期参与者变动性较大,服务质量也良莠不齐,有时这更加重了社区其他居民对旅游服务的负面评价,元阳旅

25、游业的最初孕育阶段尤其明显。遗憾的是,当地政府官员对这类人群及其潜在效应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得好一点的,最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自生自灭,很少有像对待“乡村精英型”旅游者早期从业者那样进行积极引导和扶持。7 文化掮客笔者在元阳调查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文化掮客”,马老师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表4)。在摄影游客看来,他是元阳梯田的符号和象征。现在来分析一下马老师的行为。首先,常年在梯田边的摸爬滚打,使得马老师对元阳梯田哪里能拍到最漂亮的风光照片了如指掌。因此,其“摄影导游”的身份广为旅游者接受。其次,马老师本人就是一个摄影家,他的作品还曾被著名的Seience杂志选作封面,这使得他

26、在摄影游客中享有很高威望。再次,是马老师的社交能力。相比其他人来说,马老师善于迎合来自大城市的摄影游客,乃至国外游客的审美与消费偏好,更深谙外来游客与当地人的各自所想、所需,能巧妙地调和双方之间的矛盾。例如,访谈时,他这样表述自己的感受:你要注意游客的情绪变化。如果一上午都在拍梯田,等到中午人就有些腻了,肚子也饿了,我就带他们去寨子里转转,吃一顿地道的农家饭,然后再拍些人物,调剂一下!有些拍民俗的就希望找那些古朴的东西,我就带他们到老勐的集子上去扫荡,呵呵,那儿有13个少数民族呢,那个集市就是一个民俗展示会,客人都高兴得不行。有时我事先知道哪家今天办喜事,办丧事,就主动告诉客人,他们到哪里碰见

27、这样的好事啊?个个都感谢的不得了老百姓日子也很苦的,拍完照片后,我都会提醒我带的客人或朋友适当地给他们一些钱,不能白照嘛!不过,也不能要得太多,否则那些影友传出去,我的脸面没地方搁还有最重要一点,那就是马老师的精明,他懂得市场规律,常常主动扩大自己的影响。虽然在调查中无法得知他带游客如何收费(对此问题他一直很避讳),但以下这些外在的经济活动还是能说明这一点:从2000年开始,马老师在县招待所开设了一个摄影咨询服务点,现场签名出售自己的摄影图片,购买者甚多;2002年,马老师出版了自己的摄影画册,印数5000册;2004年年初,马老师在老县城新开业的三星级大饭店云梯大饭店设立摄影图片销售专柜;2

28、004年11月,他又自行设计制作了两套关于元阳梯田摄影的DVD光碟面向全国发售。同时,访谈时,他还透露计划修建一所专门为摄影游客服务的机构。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马老师对元阳梯田今后发展方向的焦虑心态。在访谈中,他这样谈道:照梯田的人很多,但他们并没有给老百姓留下什么。老百姓还是一个字,穷!那些昆明人,是来这儿度周末的,然后就走人,没用啊!现在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谁还愿意种田?那如果都不种田,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山、森林不就都要消失了吗?探究马老师的以上言论,我们可以发现马老师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认为自己具有高超的摄影技能和比普通村民高得多的文化修养,凭借这个能力获取经济报酬是情理之中的事;另一

29、方面,虽然他并没有真正从事田间劳作,但他仍自称是农民的儿子,对元阳梯田怀有深厚情感,当意识到自己是在优先享有当地人的公共资源梯田美景,而很多老百姓依然饱受贫困折磨时,他感到不安、彷徨乃至愧疚。在父老乡亲与现代摄影游客之间,在富裕与贫 困之间,在维护民族自豪感和迎合现代审美潮流之间,马老师处于一种疏离与趋近的摇摆状态。笔者的调查表明,马老师“利用梯田发横财”(当地人的原话)着实让某些当地人眼红,于是随后又出现了几位行为较相似的人。作为元阳当地旅游业早期从业者中较特殊的小群体,他们都是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率先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8 结论与讨论社区参与的广度、深度与效度将随着旅游地的演进而变

30、化,旅游业早期参与者值得关注。元阳梯田案例很有代表性。以此为基础,本文尝试提出关于我国乡村社区旅游业早期参与者的若干观点:(1)旅游业早期参与者多是具备经济的、文化的或权力的优势的乡村精英,即“乡村精英型”旅游业早期从业者,地方政府在重视其积极示范效应的同时需要采取措施消除某些负面作用。在“社区参与旅游”模式里,公平、公正、信任感是成败关键之一。(2)乡村社区居民关于影响他们尽早参与旅游服务活动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不完全相符,社区内某些生活境遇相对较差的人群更愿意相信旅游业能带来好处,并由此形成“穷则思变型”旅游业早期从业者。地方政府对这一群体的成功引导将可能增强旅游脱贫的社会说服力。(3)“

31、文化掮客”是旅游业早期从业者中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在深刻影响,甚或“规训”外来游客欣赏元阳梯田的方式;“文化掮客”已实质性地参与到元阳梯田地方形象(place image)的社会构建过程中,他们目前、乃至今后都会对元阳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观察目前国内关于社区旅游的研究成果,笔者以为,学者们对社区居民的“弱势”与“失语”现象表现出难得的学术关照,但在诠释和倡导社区参与模式时,似乎存在仅限于人类学视角之遗憾,同时也缺乏根据旅游地不同演变阶段探讨问题的动态观点。事实表明,“社区参与旅游”最容易、也是最先发生的形式就是当地某些居民从过去一贯的劳作活动中抽出一部分精力去从事旅游服务,然

32、后才可能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到地方政府、外来开发商、景区运营商、提供技术支持和人道主义援助的专家学者主动将当地老百姓召集起来开圆桌会议,探讨所谓社区参与模式问题。因此,对于解决社区参与旅游的核心问题利益分配,我们不妨重视一下社会结构与社会行动理论,它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责任编辑:宋子千;责任校对:王玉洁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

33、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

34、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

35、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