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娱乐化倾向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90977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录片的娱乐化倾向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纪录片的娱乐化倾向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纪录片的娱乐化倾向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纪录片的娱乐化倾向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纪录片的娱乐化倾向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纪录片的娱乐化倾向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录片的娱乐化倾向研究—毕业论文.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纪录片方面的需求也明显增加,纪录片越来越承担起文化娱乐的功能,娱乐化的表现方式更成为增强传播效果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纪录片创作中。但纪录片的根本任务是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揭示主流社会问题,探究我们的生存环境。本文从纪录片娱乐化的界定、原因、影响很大和反思四个部分对当前纪录片娱乐化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其的界定,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既肯定了娱乐化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也指出在实际操作中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反思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面对过度娱乐化的现象,媒体要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看清娱乐化的两面性,在利用娱乐化的手段来吸引受众、充实纪录片的同

2、时,更要认清纪录片的根本属性,理性对待纪录片娱乐化,积极彰显乐观向上的人类精神。关键词:纪录片;娱乐化;受众;媒体。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material life level, people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documentary requirements, documentary increasingly took on the function of cultural entertainment, the entertainment form become

3、more is the effective means to enhance communication effect, is widely used in the creation of documentary is happening but the basic task of the documentary is recorded in history, reveals the mainstream social problems, to explore the survival of our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from the definition

4、of documentary film entertainment causes great influence and reflection part four analyses the documentary film entertainment: based on the defined, explore the reasons and influence, both affirmed the rationality and inevitability of the existence of entertainment, also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in

5、actual operation; And through reflection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the face of the phenomenon of excessive entertainment, media, to awake to know itself.Keywords:Documentary; Entertaining; Audience; Media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绪论1纪录片娱乐化的界定1二、纪录片娱乐化的原因分析1 (一)受众需求的变化1 (二)市场竞争的需要2 (三)思想观念的变化

6、2三、纪录片娱乐化的影响分析2 (一)纪录片娱乐化存在的合理性2 (二)纪录片报道娱乐化的畸变现象4四、纪录片娱乐化背后的反思5 (一)过度娱乐化的消极影响5 (二)对策6参考文献9绪 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早期纪录片承担着新闻报道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动,它开始担负着政治宣传的功能。改革开放后,纪录片传播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对于纪录片有了新的认识。纪录片娱乐化就是纪录片发展中的一个新变化。由于纪录片娱乐化是一种新兴的发展阶段的纪录片模式,自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合理性,如一些学者对于纪录片娱乐化的认识不足,单纯的肯定或否定娱乐化,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产生了很多畸变现象,纪录片虚假化、庸

7、俗化、色情化泛滥成灾,造成恶劣影响。本文从纪录片娱乐化的原因和影响出发,在肯定娱乐化的同时,也指出缺陷与不足。面对过度娱乐化现象,传媒业应该好好反思,理性应对,坚持纪录片的真实性、准确性、思想性,构筑高品位有深度的纪录片创作。一、纪录片娱乐化的界定纪录片娱乐化最早起源于美国,主张以娱乐主义作为纪录片的表现形式,内容上偏重于故事性和观赏性。随着纪录片娱乐化的发展,娱乐化的手段在纪录片创作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创作者刻意用娱乐性的元素“包装”纪录片,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在纪录片中,媒体关注的焦点不再是问题背后的思考,而是故事相关的人和事。对于纪录片娱乐化,学术界中始终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支持纪录片娱乐

8、化,赞成美国媒体为首的娱乐主义的创作精神,将娱乐化当作争取市场受众的法宝。另一种是反对纪录片娱乐化,认为娱乐化百害而无一利。这两种说法实际上都不能以理性的视角对待纪录片娱乐化。纪录片娱乐化的倾向,主要是在创作纪录片时对其中的娱乐元素进行有意识的强化,实施手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内容上选择一些娱乐性的内容进行报道,另一种是在表现手法上使用娱乐化的表现手法。 二、纪录片娱乐化的原因分析(一)受众需求的变化根据卡兹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主要是一个“社会因素+心里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人们接触传媒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他们自身的需要。就像吃饭是因为饥饿,需要食

9、物来满足一样。在传播学中,不同的需要会有不同的内容来满足。例如信息时代,人们有对时事信息的需要,于是新闻类节目提供信息。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人们渴望获得周边信息以使自己获得安全,对信息的需求量增大。相应的,也要多种类、多形式的传播内容来满足日益增大的需要。另外,从传播的角度出发,传播过程主要包括传播者、受传者、信息、媒介、反馈等要素。而受传者是纪录片传播行为和纪录片事业产生、发展的原生动力,是传播活动得以成立的决定性主体,是纪录片传播活动服务的对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媒体的传播机制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转变。在以受众为中心的社会环境下,某些媒体开始

10、为了迎合受众需要主动寻找娱乐刺激,挖掘纪录片中的娱乐因素,来满足大众的广泛需求,由此,纪录片报道娱乐化不断发展。(二)市场竞争的需要 纪录片的商品性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产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很多媒体进行了改革,由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转变,更加注重经济效益,而只有生产受众喜欢的产品,才能使媒体获得利润,更好的生存下去。例如,中国第一个制播分离的例子是上海广播电视中心,制播分离源于减少成本提高节目质量。从上海广电中心的成功改革开始,越来越多的媒体紧随其后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下,对经济效益的渴求驱使媒体极力让所传播的信息得到受众的喜欢,并使出各种办法去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纪录片

11、娱乐化正是迎合了市场竞争需要的一种媒介策略。(三)思想观念的变化纪录片工作者思想观念的变化与纪录片娱乐化的出现与发展关系密切。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传媒业队伍,为传媒注入新鲜的血液的同时,由于时代的变革,传统的媒体道德观念在他们的思想上有所淡化,许多人以时尚前卫自居,却忽视纪录片媒体的社会责任。例如,时下流行的电影或是电视剧,甚至是节目,都热衷拍摄相应的纪录片。只是,在这些众多五花八门的所谓纪录片中,真正符合纪录片属性的少之又少,很多片子是打着纪录片的名号,用标题来吸引受众, 例如湖南卫视背后的故事之类的,片子内容关注的是明星、八卦新闻等。这种价值观念上的变化,必然会内化为他们的行为。媒体工

12、作者为了让信息得到受众的青睐,极力挖掘纪录片中的娱乐因素,通过各种手段提高纪录片的趣味性,争夺受众的眼球。例如我们的毕业作品,街边的修补摊。拍摄对象是一对年过六旬在街边摆摊修鞋的老夫妻。在跟拍的时候,我们就很注意抓拍两老人和顾客之间的有趣瞬间。想通过这些或有趣或感动的情节,来为自己的纪录片增彩。三、纪录片娱乐化的影响分析(一)纪录片娱乐化存在的合理性1.对于媒体报道而言(1)使纪录片内容更加丰富化与多元化娱乐化的操作模式使纪录片的内容更加丰富化与多元化。由于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环境中进行纪录片摄制,可选择的内容大为增加,相应的纪录片作品也更加丰富。例如,时下纪录片的内容越来越开放,关注焦点从历史、

13、名人、名胜、名事到如今普通的大众和边缘人群,范围越来越广。当下最热议的纪录片是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导演陈为军的新作教育,内容直击当今社会的教育体制,以民办院校的一名招生老师的生存状态为主线,副线分为两条,三本院校的某毕业生找工作的过程,以及一个高考分数只能读三本大专、农村贫穷家庭孩子高考后选择志愿的过程。片子的内容很是开放,聚焦的是整个社会大环境的规则体制问题,通过对三个体制内的普通大众生活的拍摄,提炼出对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反思。在片中,创作者采用多种拍摄手法,直接展现人物的生存状态,例如工作面试的现场、高三孩子母亲哭灵的现场等。内容丰富而多元化,不拘泥于传统题材。(2)提高了纪录片传播媒体的竞争

14、力随着传媒事业的大发展,纪录片传播渠道不断增加,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对于媒体来说,第一时间的独家纪录片是受众最为关注的,也是提高媒体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由于独家纪录片的获取需要投入相对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大多数没有能力获取独家纪录片的媒体来说,将纪录片制作成软纪录片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虽然“软纪录片”的价值不高,但制作成本相对较低,投入的人力、物力相对较少,大多时候纪录片工作者只需对已有素材进行重新编辑整理,甚至无须拍摄。这种低投入高回报的娱乐化操作模式,是大多数媒体应对激烈竞争的有效手段。对受众而言(1)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娱乐化”使得纪录片更加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特别是探索发现类的题材

15、的纪录片,更满足了人们本能的好奇欲。探索发现频道的纪录片一直深受大众喜欢,分析其纪录片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探索频道的纪录片内容不仅是以新奇、独家为噱头,而且都是充满故事性或趣味性的。这种娱乐化的创作手法恰好迎合了很多受众的兴趣。 我在大三的纪录片创作中,记录了一位考研的师姐的备考生活。在后期剪辑时偶然发现,有一段师姐在书店自己挑书是打喷嚏的自言自语。她语言诙谐、动作可爱。当我们创作小组看见这段时,都不约而同感到了高兴,大家认为这能是一个很好的抓住受众的点。后来在展映中,观看的同学们确如我们所想一样,很是喜欢这段情节。这段经历,让我们都看到了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后,在纪录片中适当增加娱乐性后带来的

16、可喜效果。(2)缓解了人们的精神压力,增加了观看快感背后的故事、新颖的标题使普通的纪录片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再加上纪录片丰富多样的包装,更容易吸引受众眼球,得到受众的青睐,给受众艺术欣赏的愉悦感。另外,现代人们的生活压力较大,多样化的叙述方式上摆脱了以往的平铺直叙,代之以文字上的抒情、议论、描写兼具,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增加了人们的观看快感。毕业创作时,我们的作品街边的修补摊,在取名时很费周折,多次更换名字。在作品展映时,和其他同学的作品放在一起,不出意料的是我们的作品的名字并不出彩,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我们的受众。标题的威力,再次让我们不容小觑。在今后的创作中,我想对于名字的选择,我会作为创作的一

17、大重点。.对社会而言(1)丰富了人们的社交内容,推进了个人社会化的进程生活中,很多人将对纪录片的谈论作为一种交际手段,纪录片作为一种谈资被广泛使用,增加了人们的社交内容,扩大了人们的社交领域,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加快了人作为一个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就像陌生人或是朋友亲戚间聚会,人们谈论的话题总会涉及到热播剧之类的,纪录片的内容常常会成为人们的谈资。(2)推动整个社会产业的完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纪录片在传播信息、吸引受众注意力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所引起的现代传媒业的变革,纪录片传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产业规模,同时也带动了整个社会产业系统的完善与发展。带动纪录片产业的

18、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二)纪录片报道娱乐化的畸变现象.纪录片的庸俗化、色情化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受众普遍都具有窥视心理,纪录片媒介通过一种轻松的文化娱乐方式向人们传播信息,极大的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但由于受众的自身素质和审美水平有着极大的差异性,部分受众表现出较强的猎奇猎艳及窥视心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媒体为了赚取利润不同程度地在选择纪录片时偏向色情、低俗的路线。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端庄,窥视代替了思考,纪录片也变身成了“性”闻记录。众多的“背后的故事”以及探秘类的纪录片,大部分的内容充斥着八卦、暴力、色情,迎合了受众庸俗的审美。例如,香港情色电影一路向

19、西上映前的宣传档期里,通过各种渠道推出同名纪录片。名为纪录片实则变身,大部分的内容充斥着色情,以此来作为电影的噱头,迎合受众低俗的审美,赚到了大把金钱。.纪录片的暴力化为了迎合受众的需要,媒体通过使用暴力化镜头语言,如中国人都知道的那句国骂,着重渲染强调纪录片给受众巨大的精神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对受众的审美价值和是非观念的判断造成很大冲击。以至于学术界和批评界都有学者在号召中国人提升语言文化,呼吁影视从业者做好舆情导向。.纪录片的虚假化现如今,国内有些纪录片创作者为了省时省力,竟关上了门开始闭门造车,杜撰纪录片文案。这是要不得的。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真实性是纪录片最根本的属性,失去真实性的纪录片

20、,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有关使用摆拍制造虚假纪录片,令全世界媒体哗然事件,不仅使纪录片工作者的声誉受损,也影响了纪录片媒体的公信力,更是对自身历史记录职责的玷污。.过度商业化,纪录片创作失衡优秀的的纪录片应该兼顾各方面的平衡,但由于利益因素的驱动,大多数媒体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受众相对广泛、获得商业价值回报较快的商业纪录片上。而且,纪录片本身具有商品的特性,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于是,许多媒体会不由自主地将受众当作消费者,在纪录片选择上,选择的标准更倾向于市场卖点,大量侧重煽情性、刺激性纪录片,严重背离纪录片精神。5.过度追逐名利许多纪录片创作者,为名利而创作。一味得追求奖项,迎合评委审

21、美观念,背离了纪录片创作的初衷,也严重阻碍了纪录片的创新与创造。创作者从拍摄计划开始就一味迎合组织者的兴趣点,或者有些机构是直接给出主题或想法来征集纪录片拍摄计划。不可否认,这样会带来纪录片数量上的繁荣,但质量如何,实在令人担忧。可有一点能够肯定,这势必会在思想上束缚创作者的创造活力。四、纪录片娱乐化背后的反思(一)过度娱乐化的消极影响娱乐本身是无罪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媒体为了寻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过度追求娱乐化,在传播中挖空心思寻找娱乐因素,为了片面迎合一些受众低层次的需要,甚至不惜放大事实、胡编乱造,造成了恶劣影响。则是需要引起高度的关注。1.削弱了纪录片的社会功能因为纪录片本

22、身就具有娱乐功能,纪录片中包含娱乐化本身无可厚非,但这种娱乐功能不应该无限度地被夸大,完全忽视了纪录片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纪录片其他的社会功能一旦被埋没,纪录片所传播的信息将沦为一种只重视感官刺激的庸俗信息,创作者一味热衷于一些花边纪录片,其自身公信力也会受到极大影响。2. 禁锢受众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波兹曼说过:“如果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出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1美 乔尔鲁蒂诺 .媒介与信息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75.受众忽视了纪录

23、片中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类精神,过分沉溺于趣味、庸俗的信息,放弃了思考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长期下去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不去思考、研究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蒙蔽了受众的理性,削弱了受众的审美能力,模糊了受众的审美品位,受众沉溺于媒体营造的虚幻中不能自拔,极大地禁锢了受众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3. 影响人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社会稳定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通过信息传播活动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9.214.贫乏的表现。但对于受众来说,传播

24、过程中信息内容过度刺激,会造成其缺乏安全感;大众传播的强制性使受众强行浏览过度的煽情性纪录片,会影响其是非判断的能力,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纪录片过度宣传娱乐因素,过度崇尚暴力、色情等非主流因素,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社会主流价值观,会影响人们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的形成,进而给人们的行为造成错误导向,长期发展下去,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二)对策大众传播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大众传媒是受众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受众是生活在媒体创造的拟态环境中,媒体对受众的作用不容小觑。纪录片一旦出现过度娱乐化的趋势,不仅会对受众产生误导,也会给社会、国家带来极大影响。面对纪录

25、片过度娱乐化,各相关部门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应对。1.国家出台大众传播相关法规,加强大众传播法治建设对于纪录片传播来说,只有将其纳入法治的轨道,才能促进纪录片传播活动健康有序的发展。一是政府出台相关办法,规范纪录片的宣传管理,保证纪录片宣传的质量;二是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将纪录片的传播活动纳入法治轨道;三是制定媒体行业内部准则,推进行业自律,形成业内有序竞争。2.推进纪录片传播媒体自身建设,塑造良好媒介形象(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当下,媒体要紧密配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通过正确的宣传工作,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具体到纪录片内容的选择和宣传过程,就是要秉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

26、(2)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媒体要加强自我监督,不断推进自身队伍的建设,推进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倡导纪录片工作者树立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恪守职业道德,弘扬职业精神。面对纪录片娱乐化的大潮,纪录片工作者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实现思想上和业务上的职业化,提高纪录片水平,有效防止纪录片娱乐化的泛滥,为大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3)坚持纪录片创作的基本原则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纪录片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真实性。作为社会舆论,纪录片媒体在娱乐化的同时,必须要坚持自己的根本原则,不仅仅重视纪录片的娱乐功能,更要认识到纪录片其他的社会功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27、建设中,纪录片工作者应加强媒介自律,在传播过程中从社会的集体利益出发,平衡传播内容,在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可以挖掘娱乐化元素,通过对纪录片的传播,积极弘扬人类乐观向上的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3、加强思想文化教育,提高受众的审美水平纪录片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受众,受众是否解码成功是纪录片传播活动能否成立的决定性因素。研究也已证明单向传播时代早已过去,现在是“以受者为中心”的双向传播时代,受众审美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纪录片的水平。纪录片过度娱乐化正是迎合了那些低级情趣的受众需要。因此在防止纪录片“异化”时,要注意对受众的教育与引导。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文化教育,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使群众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不自觉得受到熏陶,形成良好的观念,进而对纪录片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1李良荣娱乐本土化美国新闻传播的两大潮流新闻记者,2000,(10)2 美小约翰.传播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 单万里中国纪录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12月4美 乔尔鲁蒂诺 .媒介与信息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75.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9.2146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