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亲密关系和现实亲密关系的差异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91398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亲密关系和现实亲密关系的差异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网络亲密关系和现实亲密关系的差异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网络亲密关系和现实亲密关系的差异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网络亲密关系和现实亲密关系的差异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网络亲密关系和现实亲密关系的差异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亲密关系和现实亲密关系的差异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亲密关系和现实亲密关系的差异毕业论文.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类号_ 密级 U D C 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网络亲密关系和现实亲密关系的差异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2、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

3、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4、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目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words:21 前 言31.1 研究背景31.2

5、研究的意义32文献综述52.1 亲密关系52.2 现实亲密关系52.2.1爱情的定义52.3网络亲密关系72.3.1 网络亲密关系的建立72.3.2 网络亲密关系的发展83 研究方法103.1被试103.2问卷介绍103.3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14结果分析124.1 假设一的情侣之间的统计分析结果124.3 假设三的统计分析结果144.4 假设4的统计分析结果145 讨论155.1 亲密关系伴侣间的亲密一致性155.2 在现实亲密关系和网络亲密关系下,探讨性别对两种依恋维度的影响155.3 现实亲密关系和网络亲密关系在两个依恋维度上的差异155.4 现实亲密关系和网络亲密关系对恋爱的结果预期16

6、5.5 现实亲密关系和网络亲密关系的两性吸引165.6 研究不足和展望176 结论18参考文献19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虚拟空间的异性交往也日渐增多。网恋作为一种新型的恋爱方式,改变了人们对于亲密关系的认识,也丰富了人际交往的理论内容。虽然也有研究对网恋进行探索性研究,但系统从现实亲密关系和网络亲密关系两方面对进行比较研究的还不多见。本研究以20对现实恋爱和20对网络恋爱的被试为研究对象,采用亲密关系体验表和恋爱情况调查表,对大学生网络亲密关系和现实亲密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发现,(1)现实亲密关系中的个体和亲密对象间的亲密感的两个依恋维度上都具有较高的相关。(2)现实亲密关系中的

7、男生和女生之间在两个依恋维度上都没有显著差异,网络亲密关系中也没有显著差异。(3)在依恋回避维度上,现实亲密关系的得分显著低于网络亲密关系的得分;在依恋焦虑维度上,现实亲密关系和网络亲密关系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4)现实亲密关系对恋爱结果预期显著高于网络亲密关系对结果的预期。(5)现实亲密关系的个体较多报告高层次的吸引,网络亲密关系较多的报告底层次的吸引。关键词:网络亲密关系;现实亲密关系;大学生;横断设计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virtual space communication is inc

8、reasing day by day.It is a new way of love,change the cognition to the inmitate relationship,but also enrich the theory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Although there are some studies on network intimacy,the studies of the contrast between network intimacy and real intimay are not more.This study bas

9、ed on 20 of the real love and 20 of the network love subjec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using 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Revised scale and relationship questionnaire,study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network intimay and real intimacy.The result found,(1) In the matter of the two a

10、ttachment dimension,there is a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real lovers. (2)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in real imitate relationship,the network inmitate have a similar result.(3) In the matter of attachment avoidance dimension,the sore of network imitate relationship is

11、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real imitate relationship.However,in the matter of attachment anxiety dimens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real imitate relationship and network imitate relationship.(4) Real lovers expected results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internet lovers.(5) Real love

12、rs report higher level attraction than internet lovers.Keywords:Network intimacy;real intimacy;college students;cross-sectional design1 前 言1.1 研究背景由于信息科技、交通技术的不断革新,以网络为主要媒介的时代迎来了新的生活方式。网络扩大了我们的交流方式。通过网络我们不仅可以与我们认识的人进行交流,与陌生人也可以畅所欲言,这极大地扩大了我们的交往范围。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关于网络使用的统计数如下,截止2012年12月31日的统计结果显示,全国网民的数量达

13、到5.64亿,其中手机网民人数有4.2亿,网站数有268万,国际出口带宽数有1899792Mbp,IPv4有3.31亿,域名数有1341万。(石开玉,孙登发,张传恩,2011)。由此可见,目前网民的数量是多么庞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网民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大。每个人使用网络的目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网络娱乐,比如网聊、网络游戏、看视频、听音乐等;第二、网络办公,比如做报表、做课件、写材料、发邮件等;第三、网络交叉信息获取,比如浏览网页等。大部分网民都在三个方面有所涉及。其中网络娱乐应用十分广泛,很多人都将电脑、手机作为自己的娱乐工具。网络聊天在近些年的方式也不断革新和变化。现在聊天不只

14、可以打字,还可以视频、语音、发送语音邮件,还可以开放聊天室,形式多样。上网不仅成为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同时对维持和管理人际关系提供了新的方法。有研究显示:93%的网民期待一场浪漫的邂逅,61.2%的网民结交过“异性”网友,(程燕,余林,2007)。这表明网恋已经被很多网民们所接受,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对网络的使用广泛,因此在大学生中,越来越多的人建立了网络亲密关系,还有一部分人已经由网络亲密关系发展为现实亲密关系。1.2 研究的意义基于以上现状,关于网民的一些研究也就随之发展起来,而目前关于网络亲密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很多关于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成瘾方面,网络亲密关系的也主要局限

15、于分析现状及成因。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网络亲密关系作为新兴的恋爱模式,对它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理论。一方面,“网恋”的研究才刚起步,很多研究仅限于简单的调查研究,或者聚焦于网络交往的研究,没有把网恋问题单独分开,通过比较网络亲密关系和现实亲密关系的差异,了解网络亲密关系,同时丰富现实亲密关系的理论(李壮,2011)。另一方面,就大学生而言,由于大学生在大学里接触网络十分方便,加上上课时间不像初高中那样有规律,这很大的增加了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张雪峰,2012)。有研究表明存在很大部分的大学生有网络滥用行为,也就是每天花很多时间上网,而这些上网时间并不是用来学习。除此之外,“

16、恋爱”问题在大学生中很受关注,近些年又出现了网络恋爱,这虚拟的世界里恋爱,带给了大学生不同的生活方式,虽然目前投入网络恋爱的大学生不是很多,但比较它与现实恋爱的差异有助于对网恋有深刻的认识,同时完善恋爱理论。2文献综述2.1 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属于人际关系的一种,良好的亲密关系能够增进个体的幸福感。众所周知,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亲密关系,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支持力量。它有着以下几个特点:持久的行为相互依存,经常的相互作用,情感的依恋,精神上的满足感。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的亲密关系主要指男女双方的亲密关系,即恋爱关系。从而网络亲密关系和现实亲密关系也是以研究恋爱关系为主。2.2 现实亲密

17、关系2.2.1爱情的定义西方心理学家对爱情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总结出了爱情的一些定义,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国的关于爱情心理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有国内心理学家对爱情加以定义。 Watson在1924年提出:爱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由性激发出来的情感;Freud在1952年提到:人类的情感的核心是满足性接触的欲望,当性欲望的满足受到挫折的时候,就产生了爱情,爱情是对行挫折的补偿。当然,这些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们启发着后面的心理学家进一步对爱情这一永久的话题进行探索。随后在1956年,Fromm将爱情定义为一种情感工具,用来避免孤独与分离的体验。Rubin

18、在1970年提出爱情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指向某个特定的异性,个体在这种态度的引导下产生一系列特定的情感体验、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等。Skolnik将爱情定义为一种有多因素组成的结构体,其中情感、观念和文化表征是构成爱情的主要因素。Lasswall则用情感、生理唤醒和认知来描述爱情。Swenson和Centers则是行为的角度加以定义,认为爱情是互赠礼物、一起行动、表达爱意、袒露隐私等等的一种行为模式。外国心理学家从多个角度对爱情加以定义,我国的心理学家也对爱情这一话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李壮,2011) 台湾著名心理学家张春兴提出:爱情是男女两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心理历程,在这历程中,由彼此在感情上

19、的接受、了解和支持,使当事人体验到自己生活充实,自尊提高,且由此反应出自我的意义与价值感。 我认为爱情是比较复杂的,在上面的定义之中,我比较赞同张春兴教授的观点,在本文中提到的现实亲密关系也就是爱情,这里的定义以张春兴所提出来的为主。2.2.2爱情的相关理论1、爱情六元论: 加拿大学者John.Alan,Lee将爱情分为六类:激情型、游戏型、朋友型、依恋型、理智型、奉献型。激情型,又称浪漫爱情,恋爱是基于双方的气质、外貌等身体特征的吸引,热烈而专一,靠激情维持;游戏型,以自我为中心,对爱情持游戏态度,游戏多个恋人之间;朋友型,以友谊为基础,以朋友的方式相处,交往过程中是信赖、平和和温馨的,也称

20、“发展来的爱情”;依恋性,以占有、嫉妒或者依恋对方为特点,强度高,个体在入迷与挣扎间来回交替;理智型,又称实用性,注重对方生活背景,以期让自己回报多,付出少;奉献型,为了对方更好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 2、Rubin的爱情态度理论 他将爱情归为社会心理学的人际吸引,认为爱情是对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多面性态度,它是亲密的最高层次,不仅包括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还包括生理及其与共同生活愿望的等复杂因素。他认为爱情是可以测量出来的,他还指定了爱情量表和喜欢量表,将爱与喜欢分开。 3、Sternberg的爱情三元论Sternberg认为爱情包括3个成分:(1)动机成分,即爱情行为的背后的动机,当然人类

21、的爱情并不完全是因为生理上的需求,但性是爱情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爱情行为的诱因出内驱力之外,外在的诱因也占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对方的身体容貌的吸引。(2)情绪的成分,处于恋爱中的个体常常能体验到各式各样的情绪,主要以激动状态呈现,爱情中既有十分欢愉的时刻,同时也伴随着悲伤与痛苦。(3)认知的成分,爱情中的认知成分是一种控制因素,它可以决定爱情之火持续燃烧多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爱情的发展状况。由于不同个体人生经历不同,对爱情的体验也不尽相同,但大部分人都在爱情中均有以上3个成分。以爱情的三种成分为元素,斯腾伯格进一步把动机、情绪和认知各自在两性间发生的爱情关系,分为激情、亲密、承诺。激情,以

22、动机为主的两性关系是充满激情的,爱情关系趋于浪漫、身体吸引和性爱完美的驱力或一种状态;而亲密,以情绪为主的两性关系是亲密的,在恋爱关系中亲近、融合,结成亲密私人关系的感觉.承诺,以认知为主的两性关系是承诺的,指当事人对关系维持的一种认知,决定去爱一个人和对恋爱关系担负责任。4、Yela的四因素理论Yela在sterberg的基础上,将激情成分进一步划分,提出了四元论。认为激情包括性的激情和浪漫的激情,性的激情主要指生理上的性渴望,浪漫的激情指的是心理上对爱情的需求、信念、理想和渴望(张雪峰,2012)。2.3网络亲密关系2.3.1 网络亲密关系的建立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交往场所,人们在网络上

23、,通过聊天室,电子邮件、即时通信服务、微博等多种途径认识彼此。人们分享他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谈论他们的爱好,对身边人的看法,和朋友亲人的关系,这样的社会交往往往发生在那些经常使用网络的人群中。社会交往的深入,逐渐变成一种亲密关系。由于双方是通过网络建立起关系,因此双方很可能隐藏了部分私人信息,或者传达了不真实的信息。刚开始交往的时候,网上约会对象都会通过适当的伪装,让自己看起来更好。在网络聊天过程中夸大自己的优点,隐藏自己的缺点,尽量使得自己所说的话让对方感兴趣。由于网络交往不是面对面的交往,因此双方的生理吸引尚未产生,维持双方关系的重要因素是心理的契合(孟庆东、王争艳,2009)。美化过的对

24、象往往让人有想继续交往下去的冲动,然而如果这样的对象从网络走向现实,美化想象和真实的情况形成巨大反差,网络亲密关系也就随之破灭。网络交往虽然不被很多人所任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网络交往中呢?这也就是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不同的地方。例如,我们知道,在很大网络交往过程中,我们都是匿名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网络交往中我们更容易敞开心扉,与网络对象倾诉自己的快乐与悲伤。于此同时,大量的网名给网络交往提供了很大的平台,通过网络互动,我们很容易找到和自己兴趣相投的人,这也是一个在网络交往中非常重要的特征(McKenna, 2002)。2.3.2 网络亲密关系的发展建立起网络亲密关系就要考虑网络亲密关系

25、的发展了。一般而言,网络亲密关系的发展要么维持要么破裂。网络恋爱依赖的是共同的价值观和情感关心,而没有生理因素和经济因素等外部因素。如果交往的双方对这对情感有一定的投入,伴侣之间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分享各自的想法和感觉,那么这段关系能够继续维持下去。至于维持到什么程度,这跟网络恋爱对象的意愿有关。有的人进行网络恋爱仅仅是为了寻找一个发泄空间,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想法分享出来,调节自己的生活状态,主要的目的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一部分进行网络恋爱的人是为了寻找刺激,有的甚至想发展为现实恋爱关系。由于网络亲密关强调的是内部情感关系,因此当双方的价值观产生分歧,或者双方对感情投入太少,

26、都很可能是关系破裂。结束一段网络恋情跟现实恋情是不一样的。网络恋情相比现实恋情的破裂压力小很多。因为网络交往中很多信息的真实性都没有保证,而如果感到网络恋情破灭对自己的影响很大时,还能够继续寻找一个替代当前网络恋爱对象的人,由于交往过程中,家人和朋友几乎没有介入其中,分手后就没有其他人施加的压力,分手只需要删除交往对象的信息即可,或者不再回复交往对象的消息。以往研究表明,网络亲密关系和现实亲密关系的差异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网络亲密关系更完美化,由于网络亲密关系的建立不是面对面的,因此很多交流时的表情、动作等非语言的信息不能获得,从而影响了对方判断信息的真假。相对于现实恋爱,网恋的幻想特点

27、使得将彼此完美化。另一方面,网络约会和现实约会存在很大差异,网络约会主要是靠心灵上的联系,而现实恋爱还包括了空间的接近性和生理上的吸引(孟庆东、王争艳,2009)。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假设。(1)情侣之间的依恋回避维度和依恋焦虑维度均有一致性。(2)无论是现实亲密关系还是网络亲密关系,性别在依恋回避维度和依恋焦虑维度均有差异。(3)现实亲密关系在依恋回避维度的得分上显著低于网络亲密关系的得分,现实亲密关系在依恋焦虑维度上的得分上显著低于网络亲密关系的得分。(4)现实亲密关系比网络亲密关系的结果预期值要高。3 研究方法3.1被试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华中师范大学及其他大学收

28、集了60份有效问卷。其中现实亲密关系被试,的学生及少部分其他大学的学生。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是现实恋爱组,有成对的情侣20对,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另一组是网络恋爱组,也有20对情侣。3.2问卷介绍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的室亲密关系体验问卷修订版(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Revised,ECR-R),这个问卷是由Fraley,Waller和Brennan在2000年采用项目反应理论在Brennan等编制的ECR问卷的基础上分析修订的36条目的自陈式依恋量表,包含了两个分量表,一个是回避(对亲近和依赖他人感到不舒服),一个是焦虑(害怕被拒绝和抛弃)

29、,这是现阶段国外运用最为广泛、信度和效度都相当好的问卷。在量表中,回避与焦虑两个维度有着较高的内部一致性评分,从2个维度中可以得到4个依恋类型,比RQ有更好的结构效度。题目118为焦虑量表,1936为回避量表。该量表采用7点记分,从“非常不赞成”,“比较不赞成”、“有点不赞成”、“不确定”、“有点赞成”、“比较赞成”到“非常赞成”。其中量表的题项3,15,22,25,27,29为反向记分题。经过前人的测量,发现焦虑分量表的系数为.947,回避分量表的系数为.934,说明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非常好(蓝滢、郑雪,2011)。再次测量,得到焦虑分量表的系数为.735,回避分量表的系数为.682,同

30、样也说明该量表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问卷的第二部分是一个自编问卷。自编问卷包括问卷开头的基本信息和4个题目。其中基本信息包括了性别、年级、家庭收入和兴趣爱好,紧接着基本信是ECR-R问卷,过后就是4个自编题目。第一个自编题目是:你与当前恋爱对象的持续时间是多久?第二是:你每天和你的恋爱对象交流多少次?交流时间是多长?交流方式什么?(手机、QQ、面对面、其他)第三个问题是:你认为你的恋爱结果会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采用了7点记分,从“非常消极”、“比较消极”、“有些消极”、“不确定”、“有些积极”、“比较积极”到“非常积极”。第四个问题是:你认为你的恋爱对象哪些地方吸引你?网络亲密关系和现实亲

31、密关系均用同样的问卷,其中自编问卷部分用于了解被试更多的关于亲密关系的认知信息,以便于分析比较现实亲密关系和网络亲密关系的差异。3.3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现实亲密关系的数据收集将纸质版问卷发给处于现实亲密关系中的大学生填写,每份问卷均是同时由一对情侣填写,情侣之间不互相看对方所填写内容,同时将每对情侣的问卷做上记号,剔除无用问卷,总共收集了20对情侣的问卷。2、网络亲密关系的数据收集将纸质版问卷和电子版问卷同时发放给处于网络恋爱的大学生填写,电子版的采用问答形式,纸质版的一对一填写,剔除部分无效问卷,共收集了20个网络亲密关系的数据。首先,对数据进行错误检查,采用spss中的Frequenci

32、es命令,检查是否有缺失值(Missing Value),将缺失值采用均值替代。随后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了配对样本t-test,独立样本t-test和相关分析。 4结果分析4.1 男女情侣间的分析对男女情侣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结果见表4.1,从表4.1的结果可以看出,男生的依恋回避维度的值56.95(8.26)和女生的56.95(8.27)差异较小,经检验发现,没有显著差异(t(19)=-.161,p=.873.05)。而男生在依恋焦虑维度上的值60.35(13.7)比女生的65.1的值要低些,经过检验发现,没有显著差异(t(19)=-1.238,p=.231.05)。说明了情侣之间的亲密

33、感有较高的一致性。表4.1.1 情侣间的一致性统计结果总体男生女生M(SD)M(SD)M(SD)T依恋回避维度56.95(8.26)56.95(8.27)57.45(9.90)-.161依恋焦虑维度60.35(13.70)60.35(13.69)65.1(13.51)-1.238注:*p.001,*p.01,*p.05)。表4.1.2 情侣间在依恋回避维度和依恋焦虑维度上的相关分析男生依恋回避维度女生依恋回避维度男生依恋焦虑维度女生依恋焦虑维度男生依恋回避维度1-.157女生依恋回避维度1男生依恋焦虑维度1.205女生依恋焦虑维度1从以上的统计结果来看,情侣间对亲密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在两个

34、维度上一致性有所区别,情侣间在回避维度上一致性比焦虑维度上的一致性更高。4.2 现实和网络亲密关系中男女在亲密关系上的差异分析1、现实亲密关系中性别在依恋维度和焦虑维度上的统计分析以性别为自变量,以依恋回避维度和依恋焦虑维度为两个因变量,做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见表4.2.1。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现实亲密关系中性别在两个依恋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p.05).表4.2.1 现实亲密关系中性别在两依恋维度上的统计结果总体男生女生M(SD)M(SD)M(SD)T依恋回避维度57.2(9.00)56.95(8.27)57.45(9.90)-.173依恋焦虑维度62.72(13.64)60.35

35、(13.69)65.1(13.51)-1.1042、网络亲密关系中性别在依恋维度和焦虑维度上的统计分析同样地,以性别为自变量,以依恋回避维度和依恋焦虑维度为两个因变量,做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见表4.2.2。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网络亲密关系中性别在两个依恋维度上也没有显著差异(p.05)。表4.1.2 网络亲密关系中性别在两依恋维度上的统计结果总体男生女生M(SD)M(SD)M(SD)T依恋回避维度72.5(9.37)68.87(10.33)74.6(9.42)-1.209依恋焦虑维度70.4(19.51)64.75(23.85)74.33(18.06)-.941从统计结果看出,无论

36、是现实亲密关系还是网络亲密关系,性别在亲密感的两个维度上均没有显著差异。4.3 现实和网络组在亲密关系上的统计分析 以现实亲密关系和网络亲密关系为自变量,比较两者在两个依恋维度上的差异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统计结果见表4.3,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依恋回避维度上,现实亲密关系的值为57.2(9),而网络亲密关系的值为72.5(9.37),现实亲密关系回避值比网络亲密关系的回避值低,经检验,现实恋爱和网络恋爱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t(58)=-6.121,p.05)。表4.3 现实亲密关系和网络亲密关系在两依恋维度上的统计结果总体现实亲密关系网络亲密关系M(SD)M(SD)M(SD)T依恋

37、回避维度62.3(9.37)57.2(9)72.5(9.37)-6.121*依恋焦虑维度65.28(16.09)62.73(13.64)70.4(19.52)-1.7734.4 现实和网络组在恋爱结果预期上的统计分析以现实亲密关系和网络亲密关系为自变量,以恋爱结果预期为因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统计结果见表4.4。从统计结果来看,现实亲密关系的结果预期(5.58(1.13)高于网络亲密关系的结果预期(4.55(1.761),经检验,有显著差异(t(58)=2.734.p=.008.01)。表4.4 现实亲密关系和网络亲密关系在两依恋维度上的统计结果总体现实亲密关系网络亲密关系M(SD)

38、M(SD)M(SD)T结果预期5.23(1.442)5.58(1.13)4.55(1.761)2.734*5 讨论5.1 亲密关系伴侣间的亲密一致性研究表明,亲密关系伴侣之间有的亲密感有较高的一致性,尽管男生在焦虑维度上的评分要略低于女生的评分。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情侣之间相互都比较了解,但女生在亲密关系的过程中相比男性有更多的焦虑感,可能是社会因素所致,但经过进一步检验,发现情侣间的焦虑维度也没有有显著差异。那么我们可以初步认为一般情侣间的亲密感是比较一致的,情侣之间的相互了解程度也还是不错的。与前人的研究比较一致。过本研究我们也能看到,目前大学生恋爱关系良好,互相之间的了解程度较高,当然,

39、关于这个问题的的研究还有些缺陷,因为成对的被试量很少,所以数据的代表性不是很强。5.2 在现实亲密关系和网络亲密关系中性别对两种依恋维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在两个维度上并没有显著差异。从描述统计结果来看,在回避维度上男性和女性的得分几乎相同,但女性在焦虑维度上的得分要高于男性的得分。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有所差别(王琳、曾辉、望亚娜,2012)。可能的原因是,从社会角度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男女之间交流频繁,信息不断更新发展,使得性别的差异越来越小。从研究本身来看,可能被试样本量小,测出的数据不具代表性。在网络亲密关系中,男性和女性之间在两个依恋维度上也没有差异。究其原因,虽然一般人认为女生

40、的回避维度值会更高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男生和女生在生活处事方面越来越具有相似性,差异性逐渐降低。5.3 现实亲密关系和网络亲密关系在依恋上的差异比较研究表明在依恋回避维度上,现实亲密关系的得分显著低于网络亲密关系的得分。也就是说,相比网络恋爱者,现实恋爱者更喜欢亲近恋人。一方面,由于参与网络恋爱的个体在恋爱过程中采用了印象管理,使得留给交往对象一个好印象,当要进一步亲近的时候,怕自己所建立的美好形象有损,因此网恋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回避倾向。另一方面,网恋对象是不认识的,网络恋爱中存在着隐瞒、欺骗和虚伪行为,很多网恋个体对对方所提供的信息都持怀疑态度,那么对网恋对象所提出的进一步亲近的要求也产生

41、了回避心理。在依恋焦虑维度上,现实亲密关系的得分低于网络亲密的得分,但两者没有显著的差异。从社会理论分析,现实亲密关系或者网络亲密关系都会担心遭到恋人的拒绝和但系被抛弃,那么两者间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焦虑状态,由于网络恋爱过程中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网恋个体更倾向于有较高的焦虑。从研究本身来看,由于网恋被试较难寻找,因此做分析的时候代表性不够,这也可能是导致没有差异的原因之一。5.4 现实亲密关系和网络亲密关系对恋爱结果预期的影响现实亲密关系的个体对恋爱结果的预期的分值显著高于比网络亲密关系的个体。这和前人的研究相一致。如果网络亲密关系中的个体打算将网络恋情发展为现实恋情,那么除了网络的不真实性给自

42、身带来的心理压力,还有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一般而言,家长对网恋这个现象还不能接受,由网恋发展成现实恋爱也不被社会大众所认可,这就阻碍了网恋的进一步发展。当然,在网恋过程中的个体,不是所有的都想进一步发展,他们只是为了体验网恋这种新兴的恋爱方式带给自己的快乐。而现实恋爱的个体,对恋爱结果预期都较好。因为在现实恋爱中的个体体验到爱情带给他们的快乐,恋人之间相互了解,对恋爱结果有着较好的估计,预期好反映了现实恋爱的个体对自己的恋爱结果较为自信,相比于网络恋爱个体,现实恋爱个体的各方面压力都较小。5.5 现实亲密关系和网络亲密关系的两性吸引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的假设中没有提及,由于问卷是一对一收集

43、的,增加了关于对象之间吸引的比较。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实亲密关系中两性的研究,而对于与网络亲密关系的比较甚少。有研究指出,两性吸引有以下几个特点:(1)无意识性,即人们出于本能,使自己的言行无意的带有接近异性的倾向;(2)主客体统一性,即两性之间的吸引相辅相成;(3)逆反性,即人们控制吸引倾向,不能消除吸引倾向,只是表现形式做了转化;(4)多层次性,即吸引程度不一样,有较低层次的不自觉注意的吸引;中层次的容貌、风度吸引(余滨,1987)。高层次的才华、品质的吸引。根据层次来划分,我们从问卷中看到,现实亲密关系中的个体很多都报告中同时报告了三个层次的吸引,但主要集中报告中层次的吸引和高层次的吸

44、引。在40个被试群体中,有33个提到了高层次的吸引,其中有28个提到了性格、思想、处事方式的吸引,有5个被试说他们的恋爱对象无论在哪方面都吸引他们;有10个被试提到了外貌的吸引,还有5个被试提到感觉是感觉上的吸引,这种吸引我们归为较低层次无意识的吸引。而网络亲密关系在报告吸引的层次上较低,20个被试中,有12个报告不知道网恋对象哪些地方吸引他们,只是觉得聊得来,这种吸引我们把他归为较低层次的吸引。有6个被试提到了品质上的吸引,比如真诚、善良、热心。还有4个被试提到了外貌上的吸引。由于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处于网络亲密关系中的个体主要依靠网络聊天室、电子邮件、语音视频进行交流,对交往对象的工作学习信

45、息和家庭信息都不全面,因此较少报告出在才华和品质上的吸引。5.6 研究不足和展望本研究从网络亲密关系出发,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网络亲密关系的特点,将网络亲密关系与现实亲密关系在各个维度上进行比较,验证了前人的一些发现,同时也验证了我们的一些日常经验。当然在研究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从研究过程来看,在被试的选取方面存在不足。首先室现实恋爱的被试样本和网络恋爱的被试样本均太少,其次被试的年龄和专业分布不够均衡,很多被试均是来自于大四。(2)从研究内容来看,爱情是比较复杂的,凭借心理学的测量工具不足以完全解释现实恋爱和网络恋爱的差异性。6 结论(1)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用问卷一对一收集数据,用spss数据处理后发现,现实亲密关系中的个体和亲密对象间的亲密感的两个依恋维度上都具有较高的相关。(2)现实亲密关系中的男生和女生之间在两个依恋维度上都没有显著差异,网络亲密关系中也没有显著差异。(3)在依恋回避维度上,现实亲密关系的得分显著低于网络亲密关系的得分;在依恋焦虑维度上,现实亲密关系和网络亲密关系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4)现实亲密关系对恋爱结果预期显著高于网络亲密关系对结果的预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