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伦理教化思想的内涵、实施途径及其影响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9222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董仲舒伦理教化思想的内涵、实施途径及其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董仲舒伦理教化思想的内涵、实施途径及其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董仲舒伦理教化思想的内涵、实施途径及其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董仲舒伦理教化思想的内涵、实施途径及其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董仲舒伦理教化思想的内涵、实施途径及其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董仲舒伦理教化思想的内涵、实施途径及其影响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董仲舒伦理教化思想的内涵、实施途径及其影响毕业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董仲舒伦理教化思想的内涵、实施途径及其影响 【摘要】:董仲舒作为西汉中期儒家春秋公羊学派的大师,以公羊学派的基本观念为核心,是汉代伦理思想的杰出代表,在儒家伦理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他的伦理和实践过程中,“天人感应”论是其封建伦理教化思想建立的理论基础,“三纲五常”是教化思想的基本内容,“兴太学、置明师、实试求贤”是其伦理教化思想实现的途径与保障,其封建伦理教化思想更加凸显了强化君权和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目的,顺应了当时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因此,董仲舒成为封建社会伦理教化理念的设计师和建筑师。 【关键词】:董仲舒 伦理教化 内涵 途径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渊源当中,有众多的支

2、脉,包括儒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等,其中以儒家思想为最主要学派,各家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特点和文化底蕴,儒家则以重人文为主,其核心就是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由此表明了社会伦理问题在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作为汉代的大儒学家董仲舒,他构筑了一套对封建社会具有影响的“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观念。正是由于董仲舒的这套伦理道德观念,使得儒家的思想在汉朝统治时期得到了“独尊”,开启了后世王朝“霸王道杂”统治式的先河,适应了汉代社会对意识形态的需要,同时也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强化思想维护统治的需求。 一、董仲舒伦理教化思想的内涵早在春秋后期,反映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礼、乐便已经开始出现了“崩”、“坏”;战国以

3、来随着封建社会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在大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以及秦汉之际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冲击之中,使奴隶社会的礼、乐最终覆灭了。在此期间,反映封建社会生产的礼、乐,即封建的伦理、道德教化观念已经产生。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长期陷于战争的分裂局面,封建的礼、乐思想未能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只是到了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出于巩固当时的皇权、稳定社会和发展生产的需要,开始确立并普遍推行反映封建社会人伦关系的伦理观念,封建伦理才成为时代的必需。董仲舒综合先秦以及秦汉以来诸子的伦理思想,提出“三纲”、“五常”的伦理观以及阳尊阴卑的等级制度,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在儒家思想中,伦理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这是由于他

4、们关于的本质和人生价值的理论所决定的。(1)董仲舒伦理思想的形成,既继承了先秦百家争鸣的思想成就,又适应了汉王朝盛世有为的形式。他的伦理教化思想的首要特征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兼摄了各家的包容精神。在董仲舒看来,统一的国家需要思想和意识的一统,同时需要确立一个统一的政治原则和普遍的道德原则,正是由于董仲舒的努力,使得儒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在国家思想领域居正统地位的思想,因而,可以说董仲舒是以儒家思想为宗来构建其伦理思想体系的,他的伦理思想体系的构建体现为“三纲”。在封建社会中,由于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父子关系、夫妻关系以及负责管理社会的君臣之间的关系,便成为该社会最重要的人伦关系。(

5、2)从此以后,“三纲”、“五常”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作重要的条规。“天子受命于君,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的诸所受命者,其尊天也”。(3)董仲舒认为阳贵阴贱、阳尊阴卑是宇宙不可违逆的原则,社会伦理关系正是由于这种阴阳关系的具体化,这样在伦理秩序中体现贵贱尊卑的秩序。董仲舒为汉代伦理思想奠基了中国传统文化会通的、综合的、宽容的特征,奠定了中华民族宽容的、包容的伦理精神,中华民族的思想教化从此具有了绵延不绝的传统精神。董仲舒的伦理思想中最突出的是“天人感应”论,他认为,在宇宙当中,天是居于较高层次的,天人感应在宗教上是天的神权的最高象征;人之所以能够在天地之间最为尊贵,其主

6、要原因在于伦理道德。“天是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一,天人一也”。(4)董仲舒用儒家伦理思想来神化君主,其根本目的在于将君权神授的思想进行理论化,塑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天的概念,以天人的关系为依托把“三纲”进一步系统化,他把父子夫妇之间的伦理亲情作为立论的基础,以封建宗法制下的家庭制作为依据,以君亲忠孝的联结为纽带,把自然界外化到了人类社会发展当中,运用于家庭伦理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涯中。“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5)天人哲学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只是天人关系发展的倒退,但究其实质来说,这种以天道、王道作为人伦道德的根据与原则的观念,体现了人们自觉地、主动地向天回归的趋势,这种运用“

7、天”的绝对权威来保证人伦道德的实现,无疑具有现实性。在董仲舒的伦理思想中,主张儒家的德性伦理,并用其阴阳五行系统来论证任德教不任刑的思想。由此,任德教而不任刑,重视德化教育的思想既成为中国社会传统政治的一大特色,同时也在制度层面塑造着中华民族尊德性、重教化的伦理精神,他的“三纲五常”说采取天地、阴阳的观念,为君臣、父子和夫妇的道德伦理找到了天人之间的哲学依据和合乎其理的伦理解释,诚如董仲舒所言:“循三纲五纪,通八端之理,忠信而博爱,敦厚而好礼,乃可谓善,此圣人之善也”。(6)这样,既增强了“三纲五常”在封建伦理中的神圣性,也增强了王道教化内容的权威性,从而使儒家伦理思想成为秦汉以后君主专制制度

8、的正统论的伦理教化思想。二、董仲舒伦理教化思想的实施途径伦理精神是促进人类整体及个人发展的内在动力所在。能否拥有丰富的、深厚的伦理教化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与进步的决定性的因素。董仲舒认为学校教育是实行教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学校的兴办,它的本身就是来推行教化的,而且通过学校的培养,这些人才反过来还能担负起在社会实行伦理教化的责任。因此,董仲舒特别重视学校的设立,他认为兴学设教是伦理教化的本源所在。董仲舒指出:“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源也”。(7)封建国家应兴办学校,造就贤士并且通过选拔的方式来录取维护其统治的忠诚的人才。这样,为读书人创造并提供了效法的榜样和努力的方向,明确了他们读书的目的

9、,更好地为封建国家服务,从而影响整个社会崇学重道的社会风尚,又反过来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但是,仅仅靠官学培养出来的人才总是有限的,而通过伦理教化的广泛实施,它所能够导致的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的树立,其社会作用是积极的、大众的、全社会的。因此,在董仲舒看来,要推广并实施伦理道德教化,各级官员要积极响应,这样才能使得伦理教化思想得到大力宣传并使其规范化,从而有目的、有意识地改善整个社会习俗。教育能使读书教化与伦理道德教化紧密地结合起来,这种把国家教育制度和官吏的选拔相结合,相统一起来,形成整个封建社会的统治体系,为封建君主治理国家培养了大批所需要的人才,为实施伦理道德教化开辟了更为

10、广阔的道路。董仲舒认为国家应该通过推行伦理道德教化来强化其统治政权,从而达到社会意识方面的统一,但是,要达到社会意识形态的统一,这就需要有一个让它来实施的具体的有效的途径。儒家的伦理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董仲舒提出“显德以示民”作为德教的方法,君主怎样才能够做到显德以示民呢?在董仲舒看来,君主应该以高尚的道德来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言行道德品格方面在民众面前成为他们所效仿的对象,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实施伦理道德教化,它的积极意义在于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要严于律己。首先要做到先正己,以自己作为表率,带动和引领民众在你的道德教化的影响下,随从于

11、你,忠诚于你,这就是伦理道德教化的价值所在;即使到了今天,仍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价值。因此,可以说统治者或执政者是以伦理道德教化民众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贤与不贤同伦理道德教化的实施与实现有着最直接的关联。董仲舒强调伦理的推广还应该从礼、乐方面着手。中国自古就称为礼乐之邦,董仲舒认为“礼”既是封建仁义道德的规范,同时也是阳尊阴卑的封建等级制度;乐作为一种艺术,可以用来化民易俗,即“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8)所以,礼乐的相互结合其目的就是通过封建的道德规范和伦理的教化力量,使伦理教化的观念深入到人们的内心世界,来束缚他们的意志。董仲舒认为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要依据自己所处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所赋予的

12、社会等级,来恪守相应的封建准则,人人安分守己,按照自己的封建等级来维护封建地主阶层的统治,即所谓的“虽有贤才美体,无其爵不敢服其服;虽有富贵多貲,无其禄不敢用其财”(9),这种封建社会的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的局面,最终奠定了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为统治阶级实行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董仲舒看来,推行伦理教化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是实现以德治国理想的重要途径,“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10)董仲舒认为,治理国家之道应该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反对滥刑滥罚,应该充分肯定伦理教化给社会的积极影响以及肯定伦理教化的政治功能;通过广泛地宣传教育,使广大臣民百姓在内心树立起对封建社会伦理道

13、德观念的坚定信念,养成一以贯之的道德习惯,遵从他们的等级制度,严守三纲五常,并能自觉地按照社会伦理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只有这样,社会风气才能大为好转,社会环境得到了净化,等级关系与尊卑观念深入人心,人们严格恪守封建政治、经济所带给他们的地位,由此,“民已不化之后,天下常亡一人之狱也”。(11)三、董仲舒伦理教化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中国社会自春秋战国以来,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长期的战乱纷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直到西汉社会前期,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伦理体系,处于一种涣散的状况,即:或者没有统一,抑或是虽有统一,但是都没有能够起到指导统治者取得社会的长治久安的目的与效果,这样,为刚刚取

14、得全国政权但思想上与政治上并没有完成统一的封建王朝统治者制定一套能够维护其长治久安的意识形态,成为了时代的需要,董仲舒的封建伦理道德教化思想在这样的需求之中应运而生了。董仲舒认识到伦理道德教化思想在社会中的作用,看到了它对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意义,强调伦理道德的社会教化与渗透作用,将对人民实行伦理道德教化模式的伦理教化观念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之中,束缚他们的意志,让他们效忠于封建君主,以此作为防止人民造反的最好办法。这样,伦理道德教化在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方面起到了政治和法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董仲舒的伦理思想的产生为封建社会的统治理论建构了一座大厦。在这座大厦当中,贯穿着等级差别、阳尊

15、阴卑、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思想,他对于维护当时的以地主阶级为代表的封建统治提供了依据。人们在这种封建伦理道德当中,严格恪守自己在政治、经济方面所赋予的社会地位,遵守着封建社会给予他们的等级差别。诚如万俊仁先生所言:“董氏的理论贡献在于他以吞吐百家之理论气度,系统整合了儒家宇宙观、道德本体论和道德神学、社会政治哲学等各方面,使其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12)董仲舒的伦理道德思想确立后,儒家思想开始官方化、哲学化,他的理论体系和经典成为居统治地位并为封建社会服务的官方意识形态,这一变化当中,孔子变成了统治阶级信仰的圣人,奠定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主干地位,而董仲舒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

16、伦理道德等级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奠定了董仲舒在中国历史上和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地位,他的三纲五常伦理思想、德治为中心的王道教化论,规定了封建大厦的建设方向和目标。他将封建伦理的纲常加以神话,强化它的作用,对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以及其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对于维护封建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乃至对于现今而言,中华民族基于自己特殊的社会生活基础以及千百年来独特的思想文化,凭借个体生命的天赋与民族生活的社会实践与探索,历史性地创造了属于中华民族自身所独有的精神传统与精神家园,形成了中华民族自己特有的智慧与伦理精神,这种伦理道

17、德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与根基,是重塑当代伦理道德精神的丰富资源,也是中华民族生存、成长与发展的摇篮。总之,董仲舒为封建社会构建的理论大厦,在西汉社会的前、中期及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对巩固封建制度,特别是加强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政府的权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都有着积极进步的作用。但是,当封建社会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进入其衰落以后,它的作用由进步转向了反动,变成了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生产力发展的精神枷锁,他提出的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妻卑的这一套阳尊阴卑理论,维护了封建等级制度中的皇权、父权、夫权、族权,成为封建统治的理论武器,成为劳动人民的沉重的精神枷锁,进而成为社会发展的思想桎梏!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参考文献:(1)马振铎等儒家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马永祥董仲舒评传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3)陈少峰中国伦理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4)、(6)、(8)、(9)、(10)董仲舒春秋繁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5)姜法曾中国伦理学史略M北京:中华书局1991(7)、(11)班固汉书董仲舒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12)万俊人寻求普世伦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