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带移位运算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93330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设计带移位运算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课程设计带移位运算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课程设计带移位运算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课程设计带移位运算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课程设计带移位运算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带移位运算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带移位运算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东白云学院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成绩: 2010年12月28日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 课程设计的目的-11.2 课程设计内容-11.3 关于西安唐都系统-1第二章 课程设计理论依据-22.1 带移位运算模型机的设计原理-22.2概述-3第三章 课程设计方案-153.1 确定课程设计总要求-153.2 课程设计逻辑电路图设计-153.3 课程设计所需指令或程序设计-163.4 设计执行流程图-183.5设计实现方法-24第四章 课程设计调试与测试-314.1 调试程序步骤-324.2 程序验证分析-32第五章 结论-33参考文献-34第一章 绪论1.

2、1 课程设计的目的1. 掌握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2. 培养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能力;3. 熟练地应用电子线路CAD工具完成单片机系统的硬件设计任务; 4. 进一步熟悉较完整的计算机的设计,全面了解并掌握微程序控制方式计算机的设计方法。1.2 课程设计内容1熟悉系统数据通路,包括原理框图与实验箱布置2根据数据通路实现实验连线3熟悉仿真软件的使用4熟悉仿真软件支持的程序与微程序格式5将ADD指令做适当的修改操作并调试通过6对原理图进行相应的修改,实现带移位的运算的模型机。 1.3 关于西安唐都系统1先进丰富的课程内容2先进设计方法和开发工具3先进的实时动态图形调试方式4先进的计算机部件设

3、计5开放的控制器部件设计6先进的系统总线和总线接口设计7更为灵活、实用的时序发生电路和操作台设计8系统电路的保护性设计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9系统电路检测功能和实验电路查错功能第二章 课程设计理论依据2.1带移位运算模型机的设计原理:图1为 带移位运算的模型机实验原理图移位运算实验原理如图所示,使用了一片74LS299 作为移位发生器,其八输入输出端以排针方式和总线单元连接。299-B 信号控制其使能端,T4 时序为其时钟脉冲,实验时将“W/R UNIT”中的T4 接至“STATE UNIT”中的KK2 单脉冲发生器,由S0 S1 M 控制信号控制其功能状态,其列表如下: 2.2 概述本实验为基本

4、模型机的基础上搭接移位控制电路,实现移位控制运算,原理图如上图所示。实现移位控制运算。故实验中新增4条移位运算指令:RL(左环移);RLC(带进位左环移);RR(右环移);RRC(带进位右环移),其指令格式为 操作码 RR 01010000 RRC 01100000 RL 01110000 RLC 10000000以上4条指令都为单字长指令(8位)。RR为将R0寄存器中的内容循环右移一位。RRC为将R0寄存器中的内容带进位右移一位,它将R0寄存器中数据右边第一位移入进位,同时将进位寄存器的数移至R0寄存器的最左位。RL为将R0寄存器中的数据循环左移一位。RLC为将R0寄存器中的数据带进位循环左

5、移一位。同样,本实验为了向RAM中装入程序和数据,设置了三个控制台操作微程序,如下表所示。 SWBSWA控制台指令00读内存(KRD)01写内存(KWE)11启动程序(RP) 第三章 课程设计方案3.1 课程设计总要求(1)掌握计算机部件的开发和设计流程。(2)分析所设计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3)选用合适的器件(芯片);(4)提出系统的设计方案;(5)对所设计电路进行调试,按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能正确编写分析、设计、测试等技术文档。3.2 课程设计逻辑电路图设计3.3 课程设计的指令或程序设计1.带移位运算的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指令(1)IN 输入 “INPUT DEVICE”R0,

6、(2)ADD 03H R0+03HR0 ,(3)RLC 带进位左移(4)IN “INPUT DEVICE”R0,(5)RRC 带进位右移(6)RL 左环移(7)STA 0EH R00EH(8)OUT 0EH 0EH BUS(9)JMP 00H 00HPC机器指令程序 微指令程序$M0250C000$M0304E000$M0405B000$M0506A201$M06019A95$M070FE000$M088AED01$M098CED01$M0A0EA000$M0B018001$M0C0D2000$M0D098A06$M0E080A07$M0F018202$M1287ED01$M1399ED01$

7、M149CED01$M151D8231$M161F8231$M17218231$M18238231$M191AE000$M1A1BA000$M1B010A07$M1C81D100$M1D1E8821$M1E019801$M1F208829$M20019801$M21228811$M22019801$M23248819$M24019801$P0000$P0110$P0216$P0380$P0400$P0560$P0670$P0720$P080E$P0930$P0A0E$P0B40$P0C00$P1610$M10011000$M1183ED01$M00088101$M0182ED01按照规定格式,

8、将机器指令及微指令二进制表编辑成十六进制的如下格式文件。 机器指令格式说明: $ P 例:$P 00 00机器指令代码 十六进制地址0 微指令格式说明: $ M 例:$M 00 018110 十六进制地址 微指令代码注意:因系统文件格式要求,微指令代码的第一个字节(前8位)与第三字节(后8位)对换一下。2.机器程序指令地址(二进制) 内容(二进制) 助记符 说明 00000000 00000000 IN 输入 “INPUT DEVICE”R0,/任意输入数据00000001 00010000 ADD16H R0+16HR000000010 0001011000000011 10000000 R

9、LC 带进位左移00000100 00000000 IN “INPUT DEVICE”R0,00000101 01100000 RRC 带进位右移00000110 01110000 RL 左环移00000111 00100000 STA0EH R00EH00001000 00001l1000001001 00110000 OUT0EH 0EH BUS00001010 00001110 0000101l 01000000 JMP 00H 00HPC00001100 0000000000010110 00010000 自定,10H(16D)000011103.4 设计执行流程图PC-AR, PC+

10、1RAM-BUS, BUS-LRP(1)RW-R0(DR1)+(DR2) -R0R0-DR1RAM-BUS, BUS-DRERAM-BUS, BUS-ARPC-AR, PC+1RAM-BUS, BUS-LRRAM-BUS, BUS-ARPC-AR, PC+1DR1-LEDRAM-BUS, BUS-ARRAM-BUS, BUS-DR1PC-AR, PC+1RAM-BUS, BUS-PCPC-AR, PC+1IN ADD STA OUT JMP3.5 设计实现方法确定连线图,根据各部件的功能,确定好电路各个芯片的连接,如下:带移位运算的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接线图微代码表将微程序流程图按微指令格式转化

11、而成的“二进制微代码表”。微地址S3 S2 S1 S0 M CN WE A9 A8A BCUA5UA0 0 00 0 0 0 0 0 0 1 10 0 00 0 01 0 00 1 0 0 0 0 0 10 0 0 0 0 0 0 1 11 1 01 1 01 1 0 0 0 0 0 1 0 0 20 0 0 0 0 0 0 0 11 0 00 0 00 0 10 0 1 0 0 0 0 30 0 0 0 0 0 0 0 11 1 00 0 00 0 00 0 0 1 0 0 0 40 0 0 0 0 0 0 0 10 1 10 0 00 0 00 0 0 1 0 1 0 50 0 0 0 0

12、 0 0 1 10 1 00 0 10 0 00 0 0 1 1 0 0 60 1 1 0 0 0 0 1 10 0 11 0 10 0 00 0 0 0 0 1 0 70 0 0 0 0 0 0 0 11 1 00 0 00 0 00 0 1 1 0 1 1 00 0 0 0 0 0 0 0 00 0 10 0 00 0 00 0 0 0 0 1 1 10 0 0 0 0 0 0 1 11 1 01 1 01 1 00 0 0 0 1 1 1 20 0 0 0 0 0 0 1 11 1 01 1 01 1 00 0 0 1 1 1 1 30 0 0 0 0 0 0 1 11 1 01 1 0

13、1 1 00 0 1 1 1 0 1 40 0 0 0 0 0 0 1 11 1 01 1 01 1 00 1 0 1 1 0 1 50 0 0 0 0 0 1 0 10 0 00 0 10 0 00 0 0 0 0 1 1 60 0 0 0 0 0 0 0 11 1 00 0 00 0 00 0 1 1 1 1 1 70 0 0 0 0 0 0 0 10 1 00 0 00 0 00 1 0 1 0 1 2 00 0 0 0 0 0 0 1 11 1 01 1 01 1 00 1 0 0 1 0 2 10 0 0 0 0 0 0 1 11 1 01 1 01 1 00 1 0 1 0 0 2

14、 20 0 0 0 0 0 0 0 10 1 00 0 00 0 00 1 0 1 1 1 2 30 0 0 0 0 0 0 1 10 0 00 0 00 0 00 0 0 0 0 1 2 40 0 0 0 0 0 0 0 00 1 00 0 00 0 00 1 1 0 0 0 2 5 0 0 0 0 0 1 1 1 00 0 01 0 10 0 00 0 0 0 0 1 2 60 0 0 0 0 0 0 0 11 0 10 0 01 1 00 0 0 0 0 1 2 70 0 0 0 0 1 1 1 00 0 01 0 10 0 00 1 0 0 0 0 3 00 0 0 0 0 1 1 0

15、 10 0 01 0 10 0 00 1 0 0 0 1(1)从实验电路中装入第一个加数10H(0010000)到R0中。(2)将R0中的装入的加数10H(00010000)装如寄存器DR1中,并且将从16H中读取的另一个加数10H(00010000)装入寄存器DR2中,然后通过ALU运算器进行两个寄存器的数据相加得20H(00100000),然后将结果送入R0中。(3)进行带进位左移操作,得结果为40H(01000000),并将结果送入R0中。(4)将结果40H(01000000)左移,得80H(10000000),并且将结果送入到R0中。(5)将结果80H通过ALU输出。 第四章 带移位运

16、算模型机的调试与分析4.1 调试程序步骤(1) 从实验电路中装入第一个加数10H(0010000)到R0中。(2)将R0中的装入的加数10H(00010000)装如寄存器DR1中,并且将从16H中读取的另一个加数10H(00010000)装入寄存器DR2中,然后通过ALU运算器进行两个寄存器的数据相加得20H(00100000),然后将结果送入R0中。(3)进行带进位左移操作,得结果为40H(01000000),并将结果送入R0中。(4)将结果40H(01000000)左移,得80H(10000000),并且将结果送入到R0中。(5)将结果80H通过ALU输出。4.2程序验证分析理论分析:(1

17、)从实验电路中装入第一个加数10H(0001000),并且从内存中读取另一个加数10H(00010000),10H+10H=20H(00100000)。 (2)将结果20H(00100000)进行RRC带进位的左移操作,OF=0,得结果为40H(010000000)。 (3)将结果40H(00100000)进行RL左移,得结果为80H(10000000)。 实验分析:从所截得的图可得,理论值与实验值相符合。 第五章 结论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

18、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有许多困难,这毕竟第一次做组成原理课程设计,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除此之外,应该多注意或总结一些细节方面。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不过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编程问题,通过小组队员中的积极讨论,也找到了一定的解决方法,这使得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参考文献:计算机组成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张代远编著CCT-IV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启东计算机厂有限公司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 电子工业出版社 胡越明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 甘肃教育出版社文哲蓉 苟平章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及课程设计指导 重庆大学出版社 张庸编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