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及我国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93970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及我国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及我国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及我国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及我国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及我国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及我国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及我国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单位代码 10006 学 号 分类号 密 级 毕业设计(论文)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及我国对策研究学习中心名称专业名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4 年 10月 日论文封面书脊论文题目姓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四号黑体字 四号黑体字 小四号黑体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及我国对策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意义、价值和目标: 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技术贸易、设立R&D机构、商品贸易或者建立战略联盟合作等方式对我国进行技术转移,不断向国内市场渗透。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移,完全是出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绝

2、不可能迎合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在同一平台上开展竞争与合作的活动,在拥有利用国外技术以提升自身研发水平的机遇同时,更面临着激烈的挑战。只有正确分析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正反方面的作用,才能处理好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中国企业如果希望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便需要大幅度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吸收跨国公司在华技术外溢效应会是中国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合理利用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效应以减少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本和风险,对国内企业提高自身原始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 如果发展中国家合理利用自身优势,选择适宜的发展战略,提高技术外溢吸收能力,就会实现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

3、。这对于我国技术进步少走弯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引进模仿吸收创新的过程中,如何避免中国企业落入技术陷阱、形成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同样成为国内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本论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也是本论文的研究目之所在。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内容: 1、结合本人学习情况,多次请教老师,综合考虑后选定论文题目; 2、到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期刊资料等; 3、向从事经济管理研究的朋友借阅相关图书; 4、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 5、与黄岩老师沟通,拟定论文大纲; 6、开始撰写论文。 、主要参考资料:1 孙春艳.从技术转移的周期理论角度分析跨国公司的对外经济战略J.理论研究

4、,2010,6. 2 王硕.对华转移技术动机综述及我国的相应政策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1. 3 李平.国际技术扩散的路径和方式J.世界经济,2006,9. 4 周苹.国外技术在中国转移效应的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07,4 5 李剑,沈坤荣,耿强.技术外溢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模式J.现代经济探讨,2009,6. 6 周昆.跨国公司FDI 与技术外溢效应的发生机制J.商业文化,2008,1 7 彭纪生,孙文祥.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理论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5,4. 8 肖武岭.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内部化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7,4. 9 范黎波.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中

5、国企业学习战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33-40,58-69,79-98. 10章文光.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互动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2-35,160-172. 11吴林海,吴松毅.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22-35,88-159. 12陈飞翔,胡靖等著.利用外资与技术转移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4-35,234-251. 13张乃根,陈乃蔚主编.技术转移与公平竞争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45-56. 14谢富纪主编.技术转移与技术交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8-56,89-101.

6、 15江致礼.本市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N.首都建设报,2009-5-27(1). 16吴贻康.促进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合作共赢N.科技日报,2008-2-3(3). 17M.V.Posner,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echnology Change,Oxford Economic Paper,1961,E323341. 18D.Salvatore, Managerial Economics in a Global Economy,Mason,Ohio:South-Western,2004. 19J.H.Dunning, International Pro

7、duc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London:Alley&Unwin,1981. 20R.E.Caves,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nd Economics Analysis,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82.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服务贸易司. 校外学习中心 专业类学生(学号) 毕业设计(论文)时间: 自 2014年 6月 20日至 2014年 10月 日指导教师: 兼职教师(并指出所负责部分): 校外毕设组织协调小组(签字): 注:任务书应该附在已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的首页。本人声

8、明我声明,本论文及其研究工作是由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作者:签字:时间: 年 月 日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及我国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跨国公司成为国际间技术转移的主体,对于世界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资源的优势整合具有重大的影响。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动机、方式和战略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的产业发展和科技研发创新机制。采取何种策略应对新形势下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变化,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案例分析、分类研究等方法,研究了跨国

9、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动机、影响因素及战略调整,结合我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深入研究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机制及其建立和发展。结合以上分析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应对策略,以期对我国采取适当策略应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新变化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技术引进,对策Research on multinational companys technology transfer to ChinaAnd our countrys strategy Author : Tutor: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gr

10、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dustry restructure,muItinational company becomes the mainstay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considerably influences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technology progress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With accelerated proceeding of reformopen policy and growing competition in Chi

11、na market,multinational company adjusts the strategy of technology transfer to China,the motives and patterns during technology transfer are also changed and diversifiedAt the same time,these changes also effect our coun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echanism of R&D.How to cope with this new situatio

12、n becomes a great challenge for Chin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tives,influence factors and strategy adjustment in multinational companys technology transfer in China and illustrates issues existing in China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by combining our country status and adopting methods such as theoreti

13、cal analysis,case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research,and also probe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actions taking by China towards technology transfer in various situationsWith these analyses,this paper proposes the measures and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multinational companys technology transfer to China

14、,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to governments policyKeywords:Multinational Company, Technology Transfer,Technology Introduction, Strategy目 录1 绪 论31.1背景、目的及意义3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51.3 课题的研究方法及论文构成62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相关概念的界定72.1 技术转移的定义72.2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历程82.3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主要方式93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新趋势、动机以及关联因素分析

15、113.1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新趋势113.2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动机分析133.3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动态过程中的关联因素144 我国进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分析194.1 我国进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现状194.2 我国在进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分析225 我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成功案例分析以及相关政策建议265.1 我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成功案例分析275.2 相关政策建议295.3 我国技术进步模式探讨31结 论33致 谢34参考文献351 绪 论1.1背景、目的及意义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面对巨大的中

16、国市场,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的国际资本呈稳定上升的趋势,源源不断地进入到我国各个行业,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90-2009的20年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从101亿美元增长到918亿美元。跨国公司的大量进入不仅有效弥补了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更通过技术转移为我国各行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且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对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和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日益融入到全球经济当中。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得中国成为全球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首选地。在经历了

17、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跨国公司重新建立起进军中国市场的信心。随着跨国公司纷纷在华增资和加大技术转移力度,今后无论是国内市场竞争还是国际市场竞争都将变得更加激烈。相对于跨国公司强大的资金优势与技术优势,国内企业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整体技术水平较低、自主研发能力差、对跨国公司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吸收有限等等。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技术一直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能使自身技术水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就永远不可能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从根本上摆脱落后的局面。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归根结底是

18、如何加快技术进步的问题。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要想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有两条路径可以选择:一是加大在R&D方面的自主投资;二是依靠外部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现有条件下,发展中国家进行自主研发的能力十分有限,一切都白手起家以实现技术提高过于不切实际。那么,依靠外部技术资源,从而实现技术发展,不失为很好的选择。 在现代技术发展中,跨国公司一直是国际技术创新的主要源泉,掌握着绝大多数先进技术与生产工艺,是技术转移的主要载体。我国要想依靠外部技术资源实现发展,就应该把眼光投向主导世界先进技术发展潮流的跨国公司。与单纯的技术贸易相比,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花费小,并且技术适应性强,更重要的是,渗透在直接投资中的

19、技术外溢,通过非自愿扩散促进东道国技术水平和生产力的提高。在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内部化倾向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技术溢出的外部性作用。那么,采取怎样的政策与措施,促使跨国公司扩大在华R&D投资和转移更为先进的技术,促进本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互动发展,提高自身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溢出效应的吸收能力,已成为当前中国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引进模仿吸收创新的过程中,如何避免中国企业落入技术陷阱、形成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同样成为国内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本论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也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之所在。 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技术贸易、设立R&D机构、商品贸易或者建立战略

20、联盟合作等方式对我国进行技术转移,不断向国内市场渗透。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移,完全是出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绝不可能迎合发展中国家的需要。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在同一平台上开展竞争与合作的活动,在拥有利用国外技术以提升自身研发水平的机遇同时,更面临着激烈的挑战。只有正确分析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正反方面的作用,才能处理好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中国企业如果希望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便需要大幅度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利用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会是中国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合理利用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效应以减少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本和风险,对国内企业

21、提高自己的原始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如果发展中国家合理利用自身优势,选择适宜的发展战略,提高技术外溢吸收能力,就会实现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这对于我国技术进步少走弯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自上世纪60年代起,就出现了关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理论研究。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对国际技术转移的成因和机制提出了若干理论和认识。1.2.1 国外研究状况以Posner为代表的技术差距论者认为世界各国之间的技术差距是国际技术转移的前提条件。在创新国和模仿国模型中,创新国处于技术领先位置,可通过专利权的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等向模仿国出

22、口这种技术领先的产品。一些技术差距论者还认为技术存在二元现象,发达国家是技术“中心”,发展中国家是技术的“边缘”。技术由“中心”向“边缘”转移,从学习成本角度研究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差距。【1】 Krugman在1979年提出了技术转移的一般均衡论,把资源配置、世界收入分配与技术统一起来考察。80年代以来,以他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创立了“新贸易理论”,建立在产品生命周期和国际贸易格局动态研究基础上的开放模型为技术转移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2】 从跨国公司的利益出发,Mansfield提出了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的选择理论。Dunning则把对外直接投资、国际贸易、技术转移三者有机

23、地统一起来,通过建立国际生产选择模型来分析国际技术转移发生的机制。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指出对外直接投资应具备所有权、内部化以及区位这三大优势。【3】 技术转移内部化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Rugman在跨国公司内部化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出口直接投资技术转移”三者之间的统一模式。采取技术内部转让的方式,可避开市场的不完全性,保持技术优势,从而追求利润最大化。Casson进一步分析技术转移内部化机制,他认为专利制度不完善促进信息内部化,技术转移受外部市场条件制约。【4】 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适用技术论则认为,技术是在一个国家的社会体系、价值体系、技术体系与自然条件的相互关系中产生、转移

24、以及被利用,适用技术就是适应社会环境条件并能以正确的方式来满足该社会需求的最有效的技术。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技术,发达国家并不一定拥有,或者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对于发展中国家不一定适用。适用技术论者还认为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以致形成技术的若干梯度,技术转移应该按照尖端技术、中间技术、基础技术的梯度依次推进。1.2.2 国内研究状况国内学者对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这一领域也非常关注,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谢富纪、郑绍濂(2000)构造了FDI技术转移系统模型,并以此分析技术转移机制以及对东道国或地区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2004年毛蕴诗负责主持课题跨国公司在华策略与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系统分析了跨国公司在

25、中国的技术选择。谢建国(2007)研究了东道国引资政策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技术转移取决于东道国市场竞争程度、本地企业模仿能力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成本。郭燕青、覃超建(2008)研究了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东道国承接路径选择,得出基于成本考量的国际生产技术合作是我国今后进行有效技术转移的关键。王硕(2010)指出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动机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利用比较优势和抢占中国市场,针对跨国公司的转移动机,对我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51.3 课题的研究方法及论文构成1.3.1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案例分析、分类研究等方法,努力做到论点明确,论据有力,观点鲜明。

26、1.3.2 论文构成 本论文主要以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基本概况,对我国应采取的对策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进行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相关概念的界定,主要包括技术转移的定义、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方式这三部分。通过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可以加深对论文下面内容的理解。 第二部分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新趋势和动机,并且总结了在技术转移这一动态过程中的关联因素。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速度加快,技术的先进性也有所提高,但是跨国公司对转移技术的控制也越来越严密。无论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呈现出怎样的新特征,

27、都不会改变跨国公司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这一根本动机。 第三部分结合我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在技术消化吸收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通过问题分析,可以显示出技术转移的溢出效应并没有想象中那般显著,如果不能有效地对引进技术进行二次创新,只会增强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性。 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我国对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机制的建立,并对相关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机制的建立,对于我国的技术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关系到今后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第五部分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2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相关概念的界定2.1 技术转移的定义学术界对于技术转移一直存在不同的见解,尤

28、其是对“转移”的理解分歧最大。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联合国国际转让行动守则草案把技术转移定义为:技术转移是指转移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项工艺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但不包括只涉及货物出售或出租的贸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技术转移是指一国做出的发明(包括新产品和新技术)转移到另一国的过程。【6】在学者中,有人把技术转移看作是技术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如Fredrik Sjoholm的定义:“技术转移是研究成果的社会化,包括其在国内和国外的推广。”也有人认为技术转移不仅是指技术知识以及随同技术一起转移的机器设备的移动,而且还应包括技术在新的环境中被获得、吸收和掌握,这三者有机统一的完

29、整过程。如Kodama认为技术转移应该是对理解和开发所引进的技术的能力的一种转移。也有人更为全面地定义技术转移,如A.W.Lake认为技术转移有三个层次:第一是市场层次,指转让一种可以重复制造的产品或服务,扩展产品市场;第二是生产层次,所转让的是一些成熟的生产工艺技术;第三是研发层次,是对已有的生产技术的一种转让,是模仿生产已存在的产品。【7】对于技术转移的概念,虽然国内外学者及组织观点众多,但总的来说,本文把技术转移看成是从技术输出方流向技术接受方的技术流动过程。这种技术流动源自技术输出方的输出意愿和技术接受方的吸收愿望, 又会受到各自的技术输出和吸收能力的制约, 同时,双方国家的政府以及相

30、关政策也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或阻碍作用。2.2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历程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发展历程与跨国公司针对中国市场的战略演变和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政策改变密切相关。跨国公司从最初的单纯出口技术和设备到小规模投资,然后到大规模的技术转让和投资设立R&D机构,经历了逐步发展的过程。我国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投资环境逐步改善,使中国由潜在的市场逐渐变为现实的市场,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区。 在各方面的推动作用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转移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是跨国公司技术和设备开始对华出口和考察的试探期。这段时期,跨国公司在中国

31、的技术转移还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实行外部化技术战略。由于我国在此期间建设了一大批化工、化肥和化纤装置等基础设施,并开始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和设备装置。跨国公司利用此契机,通过技术贸易、成套设备出售、技术援助等方式,逐步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初步开拓中国市场,为以后占领市场做准备。 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这是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初始发展和示范期。在此期间,跨国公司已不满足于仅对中国出售技术和设备,一些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建立一些中小型制造企业,并获得较为丰厚的投资回报。示范者的引领作用吸引更多资金流入中国,跨国公司纷纷开始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大中城市设立办事处,

32、不断发展壮大其对华业务。随着中国投资吸引力的逐渐提升,一些已经在中国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的跨国公司,开始尝试进行一些内部化的技术应用,即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在公司内部的转移。比如:德国西门子公司于1990年在中国成立了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向该子公司转移了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EWSD交换系统。 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21世纪初,这是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重点扩张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政府也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促使跨国公司对华进行大规模的战略投资。在中国申请入世期间,跨国公司对华业务规模急剧扩大,大中型项目大幅度增加,投资金额成倍增长,系统化程度大

33、大加深,使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迅速提高。这一阶段技术转移的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以实施内部化技术转移为主。 第四阶段:从2l世纪初始至今,这是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全面发展时期。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从而加快其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抢占发展先机。跨国公司开始对其在华投资的领域、区位、资源以及管理机构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使之融入其全球战略体系。此阶段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战略主要以促进技术进步为主,主要表现为R&D投资和技术联盟的迅速发展。随着跨国公司不断开发中国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仅仅技术应用已经无法维持跨国公司自身的技术优势。众多跨国公司不

34、仅全面实施技术应用战略,而且向技术增长战略转变,加大力度在中国市场从事研发和技术联盟活动。【8】2.3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主要方式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为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通过各种途径的技术转移以整合全球资源,试图进入并占领中国市场。2.3.1 外国直接投资 外国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的关系十分密切,国际间直接投资的发展促进了多种国际技术转移方式的产生,而技术转移也对直接投资的流向、规模等有着重要影响。对于资本输出国来说,进行跨国直接投资是进入新市场的最有效手段;对于资本输入国而言,FDI潜在的技术转移效应会促使政府实施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投资。FDI对我国的技术转移途径大致分为两种:

35、一种是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在一定范围内对海外子公司进行技术转移;另一种是技术本身的溢出效应。近年来,跨国公司通常会将先进技术随着FDI转移到中国,国外母公司更倾向于在华独资经营。【9】通过外国直接投资,不仅会得到关键技术设备这些硬件部分,更重要的是还会使我国科研人员得到相关技术培训、技术资料以及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等这些软件部分。这些软硬件会带来不容忽视的技术扩散和技术溢出效应。根据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当跨国公司同时具备了所有权、内部化以及区位这三个优势之后,就会选择进行海外投资。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配套建设,区位优势凸显,FDI一直处于增长态势。2.3.2 在华设立

36、研发机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 跨国公司对技术研究与开发活动进行了相应调整,逐步改变以往以母公司为中心的传统布局,而是根据不同国家的人才、资源、资金等各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有计划地组织R&D活动,以促进跨国公司的全球发展。 从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角度来看,R&D活动全球化能够有效地实现技术转移,通过在国外设立R&D机构,跨国公司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技术优势。R&D活动能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当企业在R&D方面的投入增加之后,会使其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跨国经营。而跨国经营规模的扩大会使企业更加重视R&D活动以巩固自身地位,进而形成R&D活动与跨

37、国直接投资之间的良性循环。对于中国而言,R&D活动与外国直接投资之间的良性循环意味着我们将会得到更广泛、先进的技术输入效应,同时也会形成更多的技术溢出效应。【10】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各大跨国公司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由于R&D全球化战略的需要,纷纷在华设立R&D机构。2007年底,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机构已达1160家,中国在这个数字上首次超过印度,成为跨国公司的R&D投资最为集中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针对跨国公司将总部迁入大陆这一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跨国公司将总部设立在中国,整合各项资源,会形成更强的整体研发力量。【11】2.3.3 高新技术

38、产品贸易 先进技术一般都是物化在产品之中的,通过进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可以从商品和与客户的接触中获得国外先进的技术以及相关信息。高新技术产品的高附加值会诱使国内企业积极模仿进而研发新产品,从而和跨国公司抢占市场份额。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带动了国际技术转移,同时,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厂商必须不断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这样就会使得技术发展始终处于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状态。 我国鼓励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其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例稳中有升。通过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交易,满足了国内市场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需求,并且促进国内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其自身竞争力。2.3.4 国际技术贸易 国际技术贸易是有偿的技术转移,是指不同国家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按照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