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96418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研究刘长飞引言农民工即在城镇中务工的具有农村户口身份的劳动者。这一称谓中的“农民”二字,指他们过去从事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劳动的这一身份,而“工”字则是现在从事的与社会化生产相联系的拿工资的劳动这一职业身份。农民工的这一称呼本身在无形中就已经打上了歧视的印记,而且这一称谓还容易引起他们身份的混淆。他们自身频繁流动,农村人称他们为“进城打工的工人”,城市人称他们为“农村来打工的农民”,于是,他们便成了身份上无所归属的边缘人。 当前,农民工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表明,早在2004年农民工就已达11823万人。1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建设

2、了现代化的城市,也改变着自己贫困落后的家乡,他们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但他们却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社会排斥,绝大多数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并没有被纳入到所在地城市的福利与公共产品分配体系中,农民工与城市原住居民之间的社会融合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本问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社会排斥问题与对策。一、社会排斥的含义社会排斥理论最初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学者对贫困问题的研究。它的出现与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社会排斥理论认为,社会排斥是全部或部分被排除在决定一个人与社会融合程度的经济、社会或文化体系之外的多层面的、动态的过程。但对于怎样定义社会排斥,国内外的学者们见仁见智,并

3、没有统一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1974年,法国学者维莱 .勒内首先明确提出了“社会排斥”这一概念,指当时法国被贴上“社会问题”标签,又不受社会保障保护的不同类型的“受排斥者”所处的那种边缘化的贫弱境地。1993年欧洲共同体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比较综合的定义,即:“社会排斥是指由于多重的和变化的因素导致人民被排斥在现代社会的正常交流、实践和权利之外。贫困仅仅是其中最明显的因素之一,社会排斥也指不能享受住房、教育、健康和服务的充分权利。”2 美国学者戴维.波普诺则把社会排斥定义为主导群体(大民族)完全或部分排斥少数民族的种种歧视与偏见,主导群体以此来阻止对少数民族的接受或使接受程度最小化。3P

4、310我国国内学者也有各种对社会排斥的解释,不再一一赘述。综合各家观点,不难看出,社会排斥主要是指: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个人或群体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在社会主流关系网络之外,不能获取正当的经济、政治、公共服务等资源,导致他们能力削弱与机会丧失,以致处于边缘化困境的一种过程或者状态。总之,社会排斥既是一种社会事实和社会问题,也是一种被边缘化的机制与过程。社会排斥理论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用来研究弱势群体、贫困以及社会政策等。当前,在我国引入社会排斥这一概念来研究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二、农民工城市就业承受的社会排斥目前,我国进城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者,2004年中央

5、1号文件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创造了财富,提供了税收。政府要切实把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劳动保障及其他服务和管理经费纳入正常的财税预算。”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却并未能享受到公正合理的待遇,他们在为城市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始终承受着来自城市社会各个层面的排斥,并最终沦为城市边缘的弱势群体。(一)政府的认识偏差及管理排斥在农民工进城就业的过程中,政府应该起到领航者的作用。然而,政府在对待农民工的问题上,却仍存在许多认识上的偏差,并因此而导致了其管理措施及方式的失当。 目前,许多政府人员认为农民工会抢了城市职工的饭碗,不利于解决城市下岗职工的再

6、就业问题。同时,他们还往往将社会秩序的混乱归咎于农民工的大量流入。当然,由于部分农民工的素质较低,扰乱社会秩序的现象是存在的,但并不能据此而歧视农民工,并将其排斥出体制之外,这是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正是由于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不可避免的导致了政府在管理上的失误,更进一步剥夺了农民工在城市平等就业的机会。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主要是一种非正规就业,而在很多时候,“非正规”都是处在法律法规的边缘地带的,这往往会造成政府管理上的混乱。因为关于非正规与违规似乎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所以政府为了方便管理,往往会采取一些不合情理的强制性措施。比如,北京市对于外来人口实行“五证齐全”的管理体制,“五证”即暂住证、出

7、租房屋安全合格证、就业证、婚育证、经商许可证4P139。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五证齐全”,甚至连“三证齐全”都很难保证。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农民工刻意为之,而多半是由于要做到“五证齐全”难度太大。因为这五证是分属于五个不同部门的,办证还需要交纳手续费,办公时间、地点又不是很清楚。因此烦琐的审批手续,在客观上造成了很多农民工的“违规”。但是,政府在管理上并未深刻反思,而是不论何种原因,凡是证件不全者一律被视为违规,动辄对其进行罚款,甚至采取严厉的驱逐遣返等措施。(二) 城市户籍体制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排斥当前城市对农民工实行的是“经济接纳,社会排斥”的做法,主要表现在:允

8、许农民进城打工,经济上接纳,但因他们没有城市户籍,又不承认他们在城市的社会成员资格,进城农民不能与城市原住居民平等地享受政府所提供的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在医疗卫生方面,面向农民工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相当薄弱。农民工的传染病发病率相对较高,现行疾病预防控制措施难以覆盖农民工群体;农民工无法承受城市医院高昂的医疗费用,生病时往往不去就医,而是自我医疗、或者到“黑诊所”治疗,医疗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在社会福利方面,虽然现行社会保险制度没有排斥正规就业的农民工,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通道是敞开的,但是由于经济困难、缺乏社会保障知识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民工实际参保率不超过20%。5P2

9、48同时,城镇社会救助体系只覆盖城镇户籍人口,农民工却因没有当地户籍,享受不到最低生活保障或其他方面的任何救助,。在子女教育方面,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工作力度,但是,影响农民工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地方政府在配置教育资源、制定教学计划方面,主要是依据儿童户籍的情况,没有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列入规划。这就致使一些农民工子女处于失学状态。(三)城市市民与外来农民工之间的冲突所造成的心理上的排斥大批的农民工流入城市,在城市就业和生活,就不可避免的要与城市居民发生各种联系。在城市居民看来,农民工素质低下,给城市的社会治安、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等造成了极

10、大的混乱。客观的讲,这方面的问题确实存在着,但造成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心理排斥的更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其思想中所固有的“轻民意识”和“排外思想”,在他们看来,农民是比他们低一等的“二等公民”,与他们之间是没有平等可言的。正是这种思想的存在,使他们不能客观的看待农民工,不能容忍农民工与他们生活工作在同一个环境中,从而在心理上对其产生了排斥。但是,农民工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他们也是不可能对这种歧视无动于衷的,多数农民工都表示,物质上生活上的艰辛是他们可以承受的,4P231但是来自城市居民的歧视让他们难以忍受。这样就造成了城市居民与农民工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为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三、解决农

11、民工城市就业社会排斥问题的几点对策建议农民工问题作为我国现代化转型与经济体制转轨的伴生物,它的解决与它的产生一样,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达成的。针对上面所述的种种农民工城市就业承受的社会排斥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一)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为农民工进城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传统的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是制约农民工在城市平等就业的一个制度性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来打破过去城乡分割的局面,实现城乡一体化,真正做到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共同发展,营造出一个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首先,必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人

12、口的真正自由流动,允许公民依法自由选择和变更居住地。取消户口性质区别,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同时,在城市实行有条件的准入制度,户口登记不再看有没有行政审批文件,而是看有没有固定住所,有没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其次,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大市场,取代原有的二元分割的旧劳动力市场,开启一种平等竞争的新型就业模式。强化政府的社会服务职能,特别是要为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帮助他们改变在就业上所处的弱势地位,使城乡劳动者能够平等的参与就业竞争和职业选择。 最后,要统一社会管理,统一用工制度。规范和完善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清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以及各类用工单位自己设定各种限制

13、农民工平等就业的不合理规定。统一用工手续和待遇,工资标准切实按照“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则划定,严格招工程序,落实有关用工政策,签订劳动合同。(二)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消除农民工与城市原住居民之间的待遇差别通过扩大城市资源,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在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扎实稳妥地解决好农民工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引导他们进城入居,进厂就业,逐步消除对农民工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不公平待遇。首先,加大农民工疾病防治和适龄农民工子女免疫工作的力度。加强农民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强化对农民工的健康宣传教育和聚居地的疾病监测,对

14、患国家规定的特定传染病的农民工应按有关规定实行免费治疗。调动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源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鼓励社会组织或个人举办非营利性或营利性民营医院,发展社会卫生服务,以满足农民工的就医需要。其次,要逐步改变把进城农民工排斥在社会保障之外的状况,妥善解决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由于农民工构成的复杂性,应当根据农民工的需求与目前的条件,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方针,积极探索多种形式,根据农民工的需求和改革条件的成熟度,分步骤地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最后,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城市政府和流入地要积极创造条件,承担起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充分发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受

15、农民工子女的主渠道作用,保障农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三)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观念,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关注农民工要解决农民工在城市的平等就业问题,排除各类针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是当务之急。为此,政府必须转变其固有的对农民工的偏见认识,积极贯彻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观念,解决好政府及公众的思想认识问题,从源头上清理各类社会排斥。首先,政府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到农民工在城市平等就业,与城市居民公平竞争,不是“抢城里人的饭碗”而是形成了一种与城镇职工互补的就业模式,填补了城镇劳动力市场的空缺。同时,这种平等竞争的就业机制还能有效的激励城市职工努力工作,使他们感受到竞争

16、的压力,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必须转变观念,切实的对农民工的就业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严格依法行事,不能对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实行“双重标准”,在执法办事时应设身处地的为农民工考虑一下,想办法帮助他们按照规范行事,逐渐适应城市生活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惩罚。最后,政府应积极引导舆论方向,大力倡导关注弱势群体。使广大的城市市民意识到农民工对于城市建设的巨大作用,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尊重理解农民工的氛围。使公众从思想上接受农民工,认同农民工的贡献,改变对农民工的固有偏见,重新去认识他们、接纳他们,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和尊重,使农民工能感受到来

17、自城市的关爱和认同,从而能够对城市和城市居民也多一些认同,形成一种整个社会互帮互助,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讨论与小结城市农民工作为一个游离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已经逐渐造成了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双重分化,开启了城乡之间的一种“双二元结构”,即城市人口由有户口的常住人口和没有户口的暂住人口组成,而农村人口则分化成了外出务工人口和留守务农人口。这样以来,城市农民工就成为城乡之间的一个特殊人群,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结构中的第三元。他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我国原有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转而形成了一种“三元社会结构”。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所以这种结构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它也只是一种过渡形式而已

18、。随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社会必将打破这种“二元”或者“三元”分割的局面,实现整个社会的一体化,届时,农民工将真正作为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享受到公正平等的权利。基于我国社会结构发展趋势的考虑,反社会排斥不仅是一个关系到农民工的权益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社会改革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应该引起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注释:这些受社会排斥者包括精神和身体残疾者、自杀者、老年患者、受虐儿童、药物滥用者、越轨者、单亲父母、多问题家庭、边缘人、反社会的人和社会不适应者。作者单位:临沂师范学院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

19、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

20、: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

21、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

22、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二)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

23、正确的爱情观。(三)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四) 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情,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产生了羊群心理,也就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爱情(五) 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爱情到底需要

24、花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大学生爱情失败,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多。相反,很多大学生恋爱成功,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时间的多少程度。(六) 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很多人过分的活在两人世界,对身边的同学,身边好友渐渐的失去联系,失去了对话,生活中只有彼此两人;班级活动也不参加,社外活动也不参加,每天除了对方还是对方,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了自身交际和合作能力。总结: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大学的目的,以学习为第一;规划好大学计划,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要对恋爱认真,专一,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认真对待恋爱观,做健康的恋爱;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让大学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终身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