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法院加强网络(媒体)舆情应对工 作 实 施 方 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9708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化法院加强网络(媒体)舆情应对工 作 实 施 方 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化法院加强网络(媒体)舆情应对工 作 实 施 方 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化法院加强网络(媒体)舆情应对工 作 实 施 方 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化法院加强网络(媒体)舆情应对工 作 实 施 方 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化法院加强网络(媒体)舆情应对工 作 实 施 方 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化法院加强网络(媒体)舆情应对工 作 实 施 方 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化法院加强网络(媒体)舆情应对工 作 实 施 方 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化法院加强网络(媒体)舆情应对工 作 实 施 方 案为切实加强舆情管理,增强舆情应对能力和舆情应对水平,着力创造有利于司法审判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进一步提升法官队伍的良好形象。我院秉着“实事求是、快速反应、公开透明、妥善处置”的原则,特制订以下实施方案: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舆情应对领导小组为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舆情危机,我院决定成立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亲任组长,副院长及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其他领导为成员,并组建了网络评论员队伍。领导小组的职责为:指导全院开展涉及人民法院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对重大网络舆情做好跟踪、督查和协调,深入探索网络舆情变化规律,研究有效引导控制网络舆情的长效

2、机制,不断提高全院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网络评论员的职责为:1、要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通过关键词全网搜索国内各个知名的门户网站有关对大化法院报道和论坛中出现的一些敏感的话题并进行收集。发现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成员汇报;2、负责收集涉诉舆情动态信息,掌握媒体舆论关注的问题和环节,认真贯彻落实舆情领导小组制定的对策,迅速处置舆情,及时消除影响,维护法院良好现象。 二、完善预警机制,建立舆情分析报告制度我院建立了舆情分析和事前预警制度。按照属案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要求网络评论员每天至少浏览一次各门户网站和本地互联网,尤其是贴吧、BBS以及博客,负责收集和掌握新闻媒体及网民

3、对人民法院审执工作、队伍建设、审判管理等的报道和言论,并做好监测记录。对可能出现的涉及人民法院各项工作负面、片面、恶意报道和言论的进行认真地排查,及时获取预警性信息,掌握工作主动权。做到情况明确、底子清楚、应对适度,把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同时,建立信息通报和研判机制。各网络评论员要将有关新闻媒体对人民法院工作的宣传报道情况进行甄别、收集、整理、归纳、分类,确保做到舆情信息早发现、早控制、早消除。一旦发生重大敏感事件,立即启动舆情引导应急预案,迅速查明事件真相,呈报领导小组领导进行研究和决策,并督促各业务庭室及时处理,统一对外口径,借助主流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公开说明事件真相,提高网友

4、辨别是非能力,严防人为恶意炒作。此外,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对互联网的社会舆情正面引导,开展舆情处置工作,牢牢把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维护人民法院、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三、配合媒体加强舆论宣传,打好舆情主动仗“流言止于公开,透明赢得人心”,要紧紧围绕“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公开的事实信服人”的工作方针,本着“实事求是、快速反应、公开透明、妥善处置”的工作要求,配合新闻媒体开展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牢牢把握新闻媒体这一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把正确导向放在宣传工作的首位。一是主动邀请新闻记者来院旁听庭审或参与执行,让新闻记者亲身感受司法、理解司法、尊重司法,推动更好的宣传司法。二是及时公开重大案件的审判、执行信

5、息,根据上级法院有关文件的规定,凡是对重大案件的审理和执行都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公开案件审判、执行情况,以主动公开回应各方关切。三是加大法院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等主题实践活动中所涌现出的典型和先进经验方面的宣传报道力度,通过宣传报道,让群众更好的感知司法、支持法院工作。四是加强同媒体合作,组织拍摄法治宣传报道片。通过报道片,以图、文、声三者结合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思想,宣传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感恩事迹。四、加强网评员培训,提高舆情引导水平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舆情引导和新闻宣传工作,积极组织网评人员专门和系统培训,提高网评人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敏感性,不断增强网评人员的舆情应对能力。此外,应加

6、强向省高院和市中院以及县委政法委等部门的信息汇报,通过上级部门的个案指导,不断提高网络评论员的舆情应对技巧。五、负面舆论的应对方法和步骤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转交办,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对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及时准备好跟(回)帖材料。1、迅速反应,严控事态影响。一旦发现针对大化法院的负面舆论,立即向各庭科室主管领导汇报,并由领导小组召集成员研究应对措施,立即用网民的方式靠上去做工作,努力化解矛盾,使其不再蔓延。被

7、网络媒体报道转载的重大事件或问题的网上投诉举报,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引发的错误舆论导向,有关负面报道、跟帖被上级领导批示的,可能出现越级上访等问题,必须在发现该报道或帖子后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力争在1到2个工作日内作出初步处置并进行回应。2、真诚沟通,提高公信度。在处置网络舆情事件时,一定要端正工作态度,多渠道、多方法全面了解事件真相,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在回应时不要只站在如何消除对法院形象的影响上,而要站在当事人或受害者的立场上表示同情和安慰,第一时间告知社会公众或受害者事情真相,进行真诚、公开、及时的沟通,不使矛盾进一步激化,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3、借助媒体,增大应对空间。根据

8、某一重大舆情事件的发展态势和走向,最大程度地争取媒体的支持,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适时转移目标,发布最及时权威的信息,左右网络舆情的走向,把噪音杂音压下来,使该网络舆情信息关注度逐渐转冷。4加强宣传,依托信息调研的力量,提升法院的良好形象。调研员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确定网络宣传主题,采写新闻稿件,在网络上大力宣传我院开展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的新经验、新成果,用正面的声音唱响网上主旋律。让更多的网民了解法院、客观看待并正面热议法院审判工作的成效。六、建立沟通协调机制要加强与宣传、通信、公安等部门的联系协调,拓宽与网络媒体的沟通渠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要加强与各大网站论坛的沟通,争取其理解、支持和配合法院工作。二0一0年八月十六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