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研讨课课例《从小渔村到大都市》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研讨课课例《从小渔村到大都市》教学设计.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增城市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研讨课课例】从小渔村到大都市教学设计增城市派潭镇中心小学 吴彩萍【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深圳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在教师的点拨下,理解深圳变化的主要表现,理解经济特区的含义,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教材单元背景】本单元的主题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豪感教育,旨在通过呈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对外交往、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民族自豪感。通过搜集资料,体验、探究等活动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实施改
2、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产生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教材分析】从小渔村到大都市以一个在深圳长大,已经投入深圳建设的女孩口吻,引出我国城市改革开放与深圳的发展,文章介绍了“经济特区”,介绍了昔日的小渔村的情景,用图片展示了现在大都市深圳,让我们体会到祖国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明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明白建立经济特区的意义,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学生收集有关深圳变化的素材,课中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在对比中明
3、白深圳奇迹离不开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辛勤付出。3.知识与技能:知道深圳是我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经济特区的含义。【课前准备】1.学生查找关于深圳改革开放的有关素材、收集有关深圳城市面貌的照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深圳视频。【教学活动及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们伴随着歌声一起游览深圳、了解深圳。(欣赏走进深圳视频)提问:你觉得深圳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呢?(板书:大都市)二、情景对比,感受巨变1.汇报交流。请小组代表展示收集到有关深圳的素材。分组展示所收集的成果(“住房组”、“经济组”、“旅游组”、“交通组”代表发言)刚才你们收集的资料是那么丰富,对深圳的现在是那么的了解,但
4、你们知道30年前的深圳是怎样的吗?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吧,走进昨天(建立特区前)的深圳。2.图片对比。图片展示:深圳的昨天(建立特区前)与今天(建立特区后)对比,感受巨变。(板书:小渔村、大都市)3.寻找答案。想一想:为什么短短的30年深圳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找一找:从课文中找出并理解“经济特区”的含义,感受深圳巨变的原因(阅读课文相应的内容)。4.播放视频。伟大历程深圳巨变。说一说:(1)深圳精神(通过观看“拓荒牛”照片,总结出深圳劳动者的精神:吃苦耐劳、勇于开拓、创新进取);(2)深圳速度(通过展示国贸大厦三天建好一层楼,说明深圳速度:快)。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改革开放使深圳由小渔村变成了大都市,我们祖国越来越富强,我们家乡派潭越来越美好,你知道有哪些变化吗?深圳人有深圳精神,派潭人也有派潭精神(勤劳朴素、热情好客),作为家乡建设的小主人应该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