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差异就是这么神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97262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性别差异就是这么神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性别差异就是这么神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性别差异就是这么神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性别差异就是这么神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性别差异就是这么神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性别差异就是这么神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性别差异就是这么神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性别差异,就是这么神奇在北京地区随机抽取的九所高校中社团负责人性别的调查与思考 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正处在性别角色选择和准备的关键时期。而且,“大学生的性别观念是构成大学生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与他们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和思想觉悟相关联的。培养男女性别平等意识,抛弃性别偏见,承认、尊重男女性别差异,形成与社会性别文化相吻合的性别特征,是大学生科学的性别观念的重要内容。”1郑新蓉,社会性别与妇女发展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那么,他们的性别观念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性别角色差异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好奇,我想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在一些客观的事实

2、中找出些端倪。社团作为完全由学生发起和管理的组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生现在的关注方向和行为方式,能相对比较充分地体现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而社团负责人则担负着更大的领导社团的责任,社团负责人需要的不仅仅是某方面的兴趣,更需要对事情持久的热情和负责的态度,以及非常重要的创新和领导能力。从这个角度出发,本调查试图从学校各社团负责人的性别调查上来对现今大学生的性别差异进行观察和研究。限于时间和条件上的限制,我只找到了北京9所重点高等院校社团情况的确切资料,并根据需要做了一些归类和统计。现将调查结果和我的一些思考呈现给大家。问题呈现:研究方式:1在文理兼顾的基础上随机抽取高校,并搜集其社团基本资

3、料进行归类统计; 2少量的个别访谈。调查对象:北京地区的9所重点院校社团极其负责人(即社长)的性别情况。这9所高校分别是: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方交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假设前提:社长的性别在一定程度上与该社团的性质有关,并且社长都是自愿的基础上主动承担社长的责任,热爱该社团。虽然本次调查研究样本比较有限,难免有偏颇,但是综合9所学校所有社团,应该说还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调查结果:1 总体上,各个学校的社团负责人人数均男女:(表1.1图1.2)2 具体来看,按性质分类,进行社团负责人的性别统计,发现在男女在兴趣取向和定位上表现出一

4、定的差异:(表2.1图2.2);而且,从图2.2,我们很容易发现,在体育类和科技类社团上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最为明显:男女社长的比例达到了5:1强,男性占有极大的优势地位;而且在分析中发现,女生多集中于爱心类和语言类的社团。这在很大程度上证实了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性别角色的差异。这些都只是一些在性别差异问题上的基本发现,在后面的文章中,在对这些现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更进一步的发现和思考。表1.1整体性别差异统计表 图1.2学校名称总数女社长男社长清华大学66957中国农业大学521240北京师范大学512427北京科技大学431132中央财经大学411724北方交通大学34925中央民族大学311

5、318北京邮电大学20911总计338104234附:学校人文社科学体育类科技类艺术类公益类男女总计男女总计男女总计男女总计男女总计一134171922113013527718二614208199312358112三1071772911011213213四1010205057310044202五52711011437426123六8715437101325213七178303314213202八1572210414303909314总计685812667127951106128174520727(原始统计资料。其中学校从一至八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方交通

6、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表2.1社团按性质分类统计结果人文社科类体育类科技类艺术类公益类总数12679614527男社长分布6867512820女社长分布581210177图2.2不同性质社团的社长性别差异比较结果分析与我的思考: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性别差异的存在。就像承认只有女性才可以生孩子一样,男女因为生理上的原因,是不可能无差别的;其次,我们要清楚,是不是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就是正确的?就像我们需要质疑“女性因为能生孩子而必然要承担照顾后代与家庭”的性别刻板印象一样,需要我们的反思。下面,先来解释调查中发现的两个明显的问题:1 为何不管从总体上还是社团分类后的各项情

7、况来看,男社长人数总是多于女社长人数?解释:就像上面已经提到的,大学里的社团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对社长各方面能力的要求其实是比较高的,只凭一时的热情和兴趣成就不了一个成功的社长。开创的精神、负责的态度、充沛的精力、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等都是一个合格的社长所必需的,概括的说,就是需要具备作为一个领导者的基本素质。按理说,女生在这方面并不输给男生,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男社长远多于女社长的情况呢?我个人认为,在高校中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和女大学生对自身的消极意识有很大的关系。消极自我意识的表现很多,比如:缺乏竞争心态,具有自卑心理(男不如女)和配角观念的固定化。我曾经在与一名女学生干部的交流中,听到

8、她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最大的烦恼也许就是感情问题吧,我这种所谓有能力的女生,男生害怕,说个玩笑话,如果副主席成了我男友,我会毫不犹豫地退出主席的位置,做他的副手,毕竟我还是女生嘛,不然感觉上怪怪的。”配角观念的强烈由此可见一斑。女性,即使像刚才那位女生一样相对比较独立的女大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是如此巨大,他们习惯性的希望站在男生的背后,去丰富“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的貌似感激,实际非常可怕的俗话。 另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还有:多数女大学生用来关注自身以及人际关系的时间比较多,往往忽略了更为广泛的世界,他们需要大量的时间去保持形体、逛街和聊天。而这一点,归根到底,是女

9、性在其成长过程中受周围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 还有研究说,女性的成就动机低于男性。他们的研究认为:女性往往认为自己的成功必然伴随有消极的结果,比如失去女性形象或者被社会拒绝。这些,又恰好揭示了社会性别的不平等性。“女大学生恐惧成功是传统性别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女性成才施加的压力在心理上的反应。他们在二难选择中放弃成功也是为了适应和屈就于这种性别文化。” 关于女性“成功恐惧”心理倾向的研究,强海燕,载妇女研究论丛,1999年第3期。2为何科技类和体育类的社长中男生要远远多于女生?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更多的要用到社会性别差异的来解释。社会性别是指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差异。

10、从我们小时候读的课本到现在无所不在的大众媒体,从父母的期望到社会的认同,女大学生接受到的信息总是:体育是男生的天下,因为男生是强壮的;科技是男性的领域,因为他们是理性和更加睿智的。自然,就只有很少的女大学生去反抗这样的观念,他们宁愿不去涉及这些,虽然没有人阻止他们在这些方面和男生竞争,但是他们自己不可接受自己作为一个女性去做这样一类社团的社长,自己否认了自己。事实是这样的吗?“传统观念认为女性天生娇弱,身体素质不如男性,大脑不如男性聪明,因而女性不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复杂的脑力劳动。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男性从受精开始就显示出身体生长的脆弱性,男性的一生对疾病都比女性敏感。女性的平均寿命也比男性

11、长,从生理上讲,女性本来是一个强健的性别。从智力上讲,男女两性也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存在不同的优势领域和认知发展差异的年龄倾向。”本来,女性在科技研究上面的能力和男性是没有差距的,但是微妙的男权主义和传统对女性的束缚使得女性在这个领域上少有坚持者,以至于造成了女性不擅长科技的假象;至于体育方面,就更毋庸过多解释了,女子体育的繁荣已经证明了一切。 引发的一些补充说明、意外发现:1 回答问题一的时候,可能有同学存在疑问:在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中,男生本来就多,社长中男生多也不足为奇啊? 是的,我有必要说明一下这个问题。虽然现在许多学校都在宣称自己是综合性学校或者要向综合性迈进。但是,在传统观念上,被

12、调查的学校中偏文理倾向还是很明显的。比如清华大学给人感觉就是偏理工科的,它的男生人数要多于女生人数,所以社团负责人也理应男多于女。但是,即便如此吧,男女生比例真的有社长比例6:1这么悬殊吗?应该没有。再退一步来看,为什么连北京师范大学这样女生显然大于男生的学校,男社长还是多于女社长呢?这个问题可能还是要用上面对第一个问题的解释来回答。并且牵涉到对第二个问题的解释,即传统上的性别刻板印象。对这一点,这里只是对上面问题的补充说明,不赘述了;2 女社长负责的社团究竟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呢?这个问题是在上面的图表中没有反应的,这里做一点补充。 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几乎所有学校的爱心社都是女生在当社长,这

13、个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爱心,似乎是属于女性的专利,男性缺乏爱心是豪放,而女性则是冷血了。所以,爱心社看来是非女莫属了啊。那么,其他呢,人文社科类中的语言类社团、文学类社团、公关类社团、心理类社团,也都是女社长唱主角。社会对性别角色的影响之大,由此可以窥见。 3 虽然调查呈现出了明显的性别角色差异,但是,我们也发现:在一些人们传统上认为是男性天下的社团(后称为X社团)里,也出现了女的负责人。也许,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欣慰的发现。它至少能够说明一点:女性的主体意识在增强,大学女生对自己的性别定位对传统提出了挑战。但是,在个别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往往是充满着比男生多的多的困惑,对传统挑战的矛盾在身上得

14、到反映。4 上面的第2点,又引发了我的好奇,即作为社长的女生在性格上有什么共同点,特别是担任X社团负责人的女生们,与众女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事实证明:女社长中大多数的特点是坚强、有激情、勇于承担责任;而那些X社团的社长在形象上甚至都具有男性化的特点,甚至说话都男性化了。这是从和一些社团总负责人的访谈中得到的意外发现。这个现象不禁引起了我的忧虑:为何传统上对积极的性格特征的描述多用在男性身上?女性男性化是对性别角色的正确定位吗?(就像文化大革命时期刻意强调“无性化”时代是真正的平等吗?)或者说,这就是对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有效挑战吗?隐藏的危机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5 在个别的对男社长的访谈中发

15、现,他们很希望有女性社长加入他们的群体,并且表示对这些女生是持欣赏态度的,会大力的帮助他们。但是,从其态度本身,让我感受到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仿佛这是对女性的一种恩赐。试想,在社会中,这种恩赐表象下的性别歧视的现象还少吗?然而,又有多少人意识到了这一点,还有多少女性在这种恩赐下做着小女人的幸福的梦呢?结语 本调查从客观的角度出发,研究了部分高等院校女大学生性别观念的现状。调查虽然是初步而浅显的,但是引发了我在这个问题的一些零散的思考,让我强烈的感到要改变男女性别角色的传统定位,关键是在女性自身的觉醒和敢于对传统说:“不!”大学生的性别观念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做更进深入的观察和研究,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念做出一份切实的努力。参考文献1李美格,陈平俊,女性心理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2李小江,夏娃的探索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3钱铭怡,苏彦杰,李宏编著,女性心理与差别,中国妇女出版社;4郑新蓉、杜芳琴,社会性别与妇女发展,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