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环境下现代公共舆论形态解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9730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介环境下现代公共舆论形态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媒介环境下现代公共舆论形态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媒介环境下现代公共舆论形态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介环境下现代公共舆论形态解析.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媒介环境下现代公共舆论形态解析 摘要本文综合分析近年来在我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公共舆论事件的成因,过程和影响,尝试着解析新媒介条件下公共舆论形态。笔者认为,新媒介条件下公共舆论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媒介与法理社会的契合度增加;观点自由市场开始挑战精英主见;把关人逐渐消亡,现场多方位再现;技术手段不断强化着对时闻和空间的突 关键词新媒介公共舆论时间空间 近年来,一些公共事件向我们展示了新媒介在形成公共舆论和组织社会运动方面的强大力量,比如2004年反对日本教科书事件的民众游行示威;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全国的抗震救灾活动。这些活动(运动)发生的速度之快、力量之大、影响范围之广以及参与人

2、数之多,都是在传统媒体时代不可想象的。在我们考察这些公共事件的形成过程中,我们看到许多与传统舆论所不同的现象,本文即对新媒介条件下公共舆论的形成进行初步的梳理。 一、新媒介与法理社会的契合 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腾尼斯在研究社会组织的早期形成和19世纪晚期欧洲社会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异的原因时,提出了礼俗社会(民间社区)和法理社会(社会)的概念。礼俗社会由较小的封闭的村庄里主要建立血缘关系和直接面对接触基础之上的密集的人际关系网组成。而在法理社会中,人们由相对较弱的风俗习惯连结在一起,这种关系是建立在理性选择的基础上而不是传统的基础上。 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的转变改变了公共决策思维。现在正处于礼俗社会急

3、剧向法理社会转变的时期。由古自今,中国仍然是一个礼俗社会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要依赖道德。情感、权威来维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重、大的公共事务决策,这个论点在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书中有清楚的解释。而在中、国逐渐走,向法理社会的过程中,更多地是依靠、理性、事实进行公共决策。因为在法理社会中,人们之间相互分工、相互依赖,没有情感上的过多联系,一切都是以个体的利益为纽带。因此,公共决策上也必然是建立在无数个体的利益博弈基础之上的。虽然中国公众思想仍比较保守,但由于整体社会的和社会结构的转变,尺度已经逐渐放宽。 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的转变改变了公共舆论的形成范围。在礼俗社会,公共舆论的形成空问

4、是有限的,公意只能限制在特定的群体范围内,例如村庄、宗亲、家庭、社团。而在法理社会,这种群体的消解,必然要求有新的公意传送的纽带将个体的言论汇集在一起,在前工业社会,这条纽带是现代和报业传媒,而在新媒介时代,这个纽带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在电子民主中,人们能够直接和他们的领袖交流。很多公共事件在发展过程中,都专门建立了类似电子市政厅的东西,来收集民意。因此,新媒体的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以及较少信息审查的“过滤”等强大特点。都极大的满足了公众对于公共纽带的需求。 二、观点自由市场开始挑战精英主见 传统的新闻与舆论是由报业和传媒精英把控和主导的。实质上20世纪的新闻和舆论模型是建立在李普曼的

5、处方之上的。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而言,报纸和电子媒介是“局内人。”而读者则是“局外人”。这就是精英作。为信息和舆论中间人的最本质反映。在绝版:美国报纸的生与死一文中,约翰杜威并不否认李普曼对新闻和人性缺陷的论断。但他认为李普曼开出的药方只会让一切更糟。因为在他看来,民主的基础不在信息,而在对话。而且,他批评李普曼对精英的过分信任。实质上的民意反映的渠道并不通畅,舆论信息往往是被扭曲的,没有真正的公意。 在互相网和新媒介时代,通信和信息渠道十分发达,被称为精英阶层的媒介编辑记者,作为把关人的权利已经受到极大的挑战。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使信息的发布和社群的组织变得简单、迅速,发布的成本也十分低

6、廉。人们由此绕开大众媒体的机制,自由的发表言论,通过文本的博客,超文本的视频,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形成了一个观点的自由市场。真正能代表绝大多数人利益的观点通过广泛和持久的辩论,得以沉淀,最终形成一股力量。 由于互联网的纽带作用,空前的将平民阶层的观点纳入到自由表达的通道上来,人们不再需要中间人的话语传达,人们可以直接通过键盘在公共空间,、BLOG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很多事件的发展蔓延完全是依靠新媒介传播做到的。在事件的萌芽阶段,往往是由言论开始积聚能量,人们针对一些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发表各种评论,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些得到绝大多数人响应的观点开始在人们的自由选择中脱颖而出,赢得

7、公众的支持。当有人开始出面组织将表达的方式转移到现实中来的时候、汇聚起来的能量于是开始从线上转移到线下。比如全国反对日本教科书事件,事实上最早是由强国的议论引发的,然后通过QQ、MSN、短信等方式传播汇聚起能量,随即民众开始走上街头,从而演变为全国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 现在,几乎所有报纸,已经向新技术靠拢了。数字报的出现就是例证。这些报纸或者电子媒介都在力图使自己适应这个被技术彻底改变了的世界。他们试图理解和利用这,些技术,构建社群,让记者都去写博客,做视频报道,给读者提供与编辑对话的机会。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都在裁减平面人员,增加上的投入和报道深度。但对大部分新闻从业人员来说,要从李普曼式的

8、“局内一人”情绪中走出来,却并不容易。但他们必须有这种改变的精神。因为毕竟精英绝对统治时代已经受到挑战。草根的力量已经开始从个人BLOG和网络视频中散发出来。 在监督社会、揭露丑闻上,博客甚至比专业记者做得更出色。纽约时报记者杰森布莱尔丑闻、CBS主播丹拉瑟丑闻、美国参议院前多党派领袖特伦特的垮台都不是被专业记者发现的,而是博客。美国司法部长阿尔伯特冈萨雷斯因窃听丑闻下台,不是由华盛顿邮报揭发的,而是被一个自由调查者的博客群Talking Points Memo首先曝光的。今天的很多深喉事件,越来越多的是由新媒介来揭露。 观点的自由市场是自由精神在思想领域的一次巨大成就,是从物质的自由市场向思想的市场的一次转移,在物质时代人们用货币投票,而在思想领域,人们用理性投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