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会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残疾人社会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探索.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残疾人社会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探索摘要:摘要:残疾人社会工作作为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实务类型,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状况。本文从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面临困境入手,分析产生这些困境的原因,并从促进残疾人社会工作本土化可操作化,优势视角和“以残助残”的新型社会工作模式等方面提出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的新出路。关键词:关键词:残疾人、残疾人社会工作、以残助残 从我国周代的“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到党十八大中提出的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残障人士一直都是国家和政府关注的重点。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繁衍,残疾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我国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人口
2、普查显示,我国残疾人总数已达到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全国残疾人的家庭户数达7050万户,约占全国家庭总户数的17.8%。所以做好残疾人社会工作,不仅关系到残疾人群体的福祉,更与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发展密切相关。一、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面临的困境残疾人社会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它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价值理念,帮助残疾人弥补自身的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目前在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仍处于刚起步阶段,仅有广东、深圳、珠海等南方城市有以残疾人为主的社会工作机构,其他地区只是残联招收的一些社会工作元素,这对于
3、残疾人总数已经超过8296万人的我国来说,是远远不能满足其服务需求的。 1、缺少适合于我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方法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在西方社会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也可以说它是西方文化的产物。由于我国不同于西方的发展历史、文化背景,我国的社会工作起步的比较晚,同时也必然有自己独特地方。但是目前来说,我国的社会工作在课堂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大多仍然是沿用西方的模式,其作品、著作更是少之又少。 2、“问题视角”的限制视角是人们对待问题的不同态度,以及人看问题时的不同切入点。问题视角是社会工作中的一个思维模式,指以问题为核心,强调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残疾人本身的劣势和不足上,基于残疾人问题的基础上,制定
4、出一套帮助和改变残疾人的计划,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其更侧重于强调残疾人的无用无能性。这种视角既影响了社会公众、甚至专业社会工作者对残疾人的看法,又导致残疾人对自身的悲观失望。在问题视角下残疾人之所以受到帮助,是因为他们是有问题、有缺陷的,他们是需要帮助的,社会工作者对残疾人案主的关注点也集中在问题、病态、偏差等,不能给予残疾人案主更好的发展。 3、传统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局限性传统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者是以健全的社会工作者为主的,他们拥有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接受专业的社会工作教育或者培训,在面对残疾人案主的时候能够以专业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帮助残疾人案主,但是,很多残疾人案主在面对社会工作者时却很
5、难敞开心扉,甚至一些宁愿把自己心中的痛楚告诉一个在大街上遇见的与自己相同经历的陌生残疾人,也不愿意主动地迎合一个健全的社会工作者。二、分析造成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困境的原因社会工作专业正在日益受到党和政法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正在实施和执行,但为何残疾人社会工作却没有良好的发展呢?社会工作机构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大多数仍然以老人、青少年群体为主;在众多有西方国家介绍过来的社会工作书籍、杂志中,也很少也专门针对残疾人的社会工作书籍。1、传统的残疾人工作体系的影响由于中国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公体制和以单位制为基础的社会动员模式,因此,长期以来,我国残疾人的服务模式也以政府推动和单位提供
6、为主。残疾人的福利服务也大多是在政府的政策推动下进行的,无论是残疾人享受的福利范围还是水平都受到政府政策的直接影响,而我国的民间组织、包括民间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十分缺乏。另外,我国的社会工作事业相对其他于西方国家来说开展的比较晚,公众对社会工作到底是干什么还不是很了解,政府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还是不够,残疾人社会工作就更不用说了,公众仍缺乏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认识。 2、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残”与“废”一直都是联系在一起,残疾人也被称被简称为“残废”,他们中大部分人曾被社会所遗弃,他们被认为是无用的、不能工作的。在被贴上“残废”的标签后,残疾人更因为身体或智力的各种缺陷而感到自卑、孤独、无助,他们渴望一视同仁、渴望心灵的共鸣,但却找不到自己的身上一点优势、强处。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目的的服务,但在传统的问题视角下,社会工作者在帮助残疾人案主时,更多地从残疾人所面临的问题、所受到的障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