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与外语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97518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与外语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析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与外语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与外语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与外语能力的培养.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与外语能力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模式  外语能力  自主学习 论文摘要社会建构主义模式是基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理论和思想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它将心理学的新观点、新思想应用于对语言教学的认识理解,乃至实际行动。社会建构主义模式时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外语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外语教学极其复杂,涉及到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第二语言习得等多个学科。英国的两位学者Williams和Burden将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理论和思想应用于外语教学,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理论,提出了

2、社会建构主义模式。…(蹦’该模式认为成功的外语教学要考虑到教师、学生、教学任务和教学环境等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多种因素。教师是学习者与过程经验之间的中介者,学习者是自主学习的知识建构者,任务使学习者通过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而获得该语言,环境对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建构主义及其模式解读 西方的大多数学者认为,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是社会建构主义者。维氏有关人的心理发展的研究对于理解建构主义是十分重要的。维氏及其同事在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的心理发展的两条相互联系的一般规律:(1)人所特有的受中介工具影响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

3、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2)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有可能转移至内部,内化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P42I1¨’维果茨基将儿童智力发展与学校教学的关系与心理学的进一步深化研究联系起来。在研究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的过程中,维果茨基指出,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是在交往过程中发展的,而以合作为手段的教学正是最具有计划性与系统性的交往的形式。因此,在这种教学的促进下儿童今天不能独立完成的事,往往有可能在教师与伙伴的帮助下完成,而明天他就能自己独立完成。也就是说表现为合作的教学过程可以促进儿童心理发展,并创造出

4、儿童全新的心理活动形式。在此基础上,维果茨基确认和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两种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概念,强调着眼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在发展中的主导性作用,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业已形成的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儿童目前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因此,教学应该成为促进儿童心理机能发展的决定性动力,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社会建构主义模式是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和理解教与学

5、过程的教学理论。它建立在一些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和思想之上,包括人本主义、认知学说、建构主义和社会互动理论。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是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个人情感和个人需要,强调全人教育即主张包括认知和情感在内的具有真实意义的学习;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个体依据自身经验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建构,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而反对学生满足于接受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社会互动理论强调人在与其他人交往和互动之中进行学习获得发展,强调学习的环境对学习的重要作用。社会建构主义模式由影响教学过程的教师、学生、任务、环境四个方面组成。教师设置体现自己教学理念的学习任务,学生作为个人理解这些任务的意义和相关性;任务成为教师

6、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连接界面。这样,教师、学生、任务三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此外,对学习过程起重要作用的还有环境——课堂内的情感环境、整个学校的风气以及社会文化环境。而处在这个框架中心地位的是学习者。 二、外语能力的基本界定 语法能力究竟如何界定,理论语言学界和应用语言学界对此争论不休,不同的语言家有各自的主张。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诸如Hymes(1971)、Canale和Swain(1980)、Bachrrm(1990)等英语语言学家对于语言能力的基本因素与语言使用基本能力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不同的语言能力模式。这些理论对当代语言学研究和语言

7、教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Hymes认为语言能力应该表现在语言交际使用能力上。他的语言交际能力框架可以概括为l:xible(可能)、feasible(可行)、appropriate(恰当倩体)、done(完成)就是说语言使用者应该具有足够的语言知识(语言结构、语音和词汇知识)、有能力使用这些知识适时、得体地表达自己。这个语言能力框架涵盖了语法的、心理语言学的和社会语言学的内容,相对于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提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概念更为具体和便于理解。 1980年Canale和Swain提出了另一个交际能力模式,有&ldquo

8、;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四个方面。其中语法能力包含了解并且能够运用句法、词法和音系学的知识。社会语言能力指具有语言社会使用的规则方面的知识,知道在什么样的场景中、谈论什么类型的话题时对什么类型的交谈者怎样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语篇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实际上是操作层面上的能力。Canale和Swain的交际能力模式认为语言知识应该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因为如果不了解使用规则,任何语法知识都是毫无意义的,语言不再单纯是知识系统而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工具,学习英语就意味着能够用英语做事情,例如问路、就餐等现实的生活活动。 Bachman在语言测试要略一书中提出了他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式,即说话人的知识结构、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加上生理心理机制在特定场景中共同作用,达到交际目的。这种模式强调有意义的语言交流需要语言使用者具备一般社会文化知识以及语言能力,加上恰当使用交际策略的能力,通过大脑信息处理和人体发声机制产生话语,同时还要结合实际交际场景的需要。Bachrrkan和Palmer进一步明确了交际语言能力构成的主要因素。它们包括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两大部份: 语言知识 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句法知识、语音和书写知识 语篇知识:语句连接、修辞或会话结构语用知识 功能知识:达意功能、操纵功能、传授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