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震谣言及正确应对地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97540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地震谣言及正确应对地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地震谣言及正确应对地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地震谣言及正确应对地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地震谣言及正确应对地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地震谣言及正确应对地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地震谣言及正确应对地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地震谣言及正确应对地震.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地震谣言及正确应对地震第1期(总第149期)2012年1月山西地震EARTHQUAKERESEARCHINSHANXINo.1Jan.文章编号:1000-6265(2012)O1-0042-040引言浅谈地震谣言及正确应对地震郭国详(山西省地震局临汾中心地震台,山西临汾041000)摘要:简述地震谣言的社会危害,特征,传播途径及引起民众恐慌的原因,着重论述正确识别地震谣言的有效方法和应对措施,探讨地震突发时如何正确应对地震.关键词:地震对策;地震谣言;传播途径中图分类号:P315.9文献标志码:A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频度高,震级大,灾害重,可以说地震灾害为群害之首,已使我国人民遭受

2、了重大的灾难,1976年河北唐山7.6级地震,2008年的四川汶川8.0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在人们的心中留有永远无法磨灭的记忆,大震后的惨状及损失使民众谈震色变,恐震心理严重,而近年来地震谣言的盛行,对民众的心理造成了极大伤害,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近年诸多学者都对地震谣言及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_1,本文就地震谣言及如何正确应对地震提出自己的认识.1地震谣言地震谣言是指来自没有地震预报发布权的单位或个人,带有地震预报内容(发震时间,震中和震级),并在社会上较大范围内传播,造成居民的心理和行为恐慌,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的信息.1.1地震谣言的危害地震谣言是没有确切来源,

3、毫无科学依据的有关地震将要发生的传闻消息,它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往往造成无震成灾的局面,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地震谣言不仅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还可以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比如1978年2月谣传墨西哥瓦哈卡州皮诺特巴纳而市4月23日将发生地震并引起特大水灾,当时造成的经济损失比1968年8月发生的7.5级地震还要严重.此外,地震谣言也可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如集体自杀,拥挤踩踏伤亡,惊恐跳楼等现象.2)地震谣言很容易引起恐慌,造成心理异常.谣言纷飞,很容易引起恐震心理,尤其是在多震年份和地震活跃期,谣言引起的恐震心理会更严重.四川汶川8.0级地震及国外发生的一系列强震,使人们感受到了生

4、命的脆弱和无能为力,也引发了众多民众的恐震心理.回忆2010年2月20日山西群体避震,群众恐慌蔓延在山西许多地区,短短几个小时,谣言还波及了河北诸多地方,地震将发的传言,造成2月20日晚至21Et凌晨,许多山西人离家,躲避在广场,公园等地,夜不归宿,甚至开车逃往外乡,都源于谣言j.3)地震谣言很容易引起社会事件的发生.地震谣传的后续效应,会造成大众露宿屋外,搭建地震棚舍,极有可能导致失火,仓皇跳楼,失窃,流氓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扰乱正常秩序,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局面.1983年在甘肃古浪发生的地震传言,起因是一位教授的内部预报意见.该教授预测,9月17日前后在古浪一带将发生6.2级地震.这个并未

5、达成共识的意见,本由地震部门内部掌握.但地震测量队在野外工作时钱财被盗,向公安局报案,顺便向公安部门透露了这个消息,并有”君子协定”,商定绝对保密,不能外传.于是公安局内首先出现了防震棚,路人问询,又神神秘秘不作回答.不久,防震棚便在古浪县遍地开花,连群众大会都不敢在礼堂内举行.1.2地震谣言的特征地震谣言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都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无根无源.该类谣传不存在确切根据和来源,内容荒诞无稽,有时常含有迷信色彩.2)有源误传.有一定的起因和源头,通过某些途径传播和泄露,比如地震部门的正常预测消息,经传话走样,加码,成了误传,造成人心慌乱,扰乱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损失.3)形象离奇

6、,不着边际.比如:”某月某日某时某某地区要发生7级大地震”;”外国专家预测某地某时将有破坏性地震发生”;”某地公安系统,外省已传达部署某地近期有大震”;”地震部门正在会商研究做收稿日期:2011-09-20;修回日期:201110-03作者简介:郭国祥(1975一),男,山西省洪洞人.2005年毕业于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助理工程师.2012年1月郭国详:浅谈地震谣言及正确应对地震?43?出震情预报”等等.4)有源虚报.这是依据一些不确切的所谓震兆现象引起的谣言,无疑这些谣言更具欺骗性.如把动物自身异常视为震兆异常,误把爆破声当地声等等,让人误以为地震即将来临而慌忙外逃,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极度

7、恐震.1.3谣言的传播途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普及,地震谣言的传播途径也与以往有所不同,打破了传统的链状传播模式(一般口口相传),以高效,快速传播为主要特征,从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产生的谣言来看,谣言的传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J:一是树状传播.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群发把消息散播出去.二是放射状传播.在网络,论坛,QQ群散播地震谣言,这样,信息容易同时被无数人接收,达到极高的传播效率.三是复式传播.在一场完整的谣言传播过程中,既有民众间的口头传播和其他媒体的组合,也有大众媒体与网络之间的交叉.1.4谣言的识别及对策1.4.1识别谣言的主要依据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

8、国际上,地震预报还处在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展规律.而谣言都是提出了地震三要素十分”精确”的所谓地震预报意见,如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非常具体,时间有时甚至精确到”几点几分”.跨国地震预报.这不符合国际间的约定,也不符合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预报意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谣传有意渲染官方色彩.谣传一般有”某某专家”,“某某国家地震部门”发布,极易引起公众误解.1.4.2识别地震谣言的方法一个人具备了一定的防震减灾常识和科学分析能力,就能识别地震谣传,从而

9、避免盲目行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识别地震谣传:1)是否具有科学性.那些明显违反科学原理,且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的”地震消息”必为地震谣传.地震发生时间,地点,震级大小,烈度多少描述得过于具体则可以毫无疑问的确定为谣言.因为在当前由于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加上地震预测预报的难度性,地震预报水平不可能对地震做出准确的短临预报,那些“某月某日某时某分某地将发生确切震级大小的地震”肯定是谣传.地震谣言常伴随封建迷信色彩,也是它的一个明显特点,如”地牛翻身”,闰年,闰月等说法因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也必为地震谣传,另外一些迷信组织或邪教组织别有用心编制”鬼话”,煽动闹事,举家搬迁,一步登天等

10、皆为谣传.2)是否符合地震预报规定和国际惯例.例如,“着名专家某某或研究机构预报的”,”XX之音”或其他外国报刊报道的我国某地将发生大地震之类的消息必定是地震谣传,因为按我国有关规定,任何个人和机构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联合国曾规定任何国家都无权进行跨国地震预报.3)正确区分自然现象和正常开展业务与震兆的关系,不要牵强附会或盲目猜疑.有人会将天气变化或自然界其他异常现象说成是将要发生大地震的前兆而加以传播,如把气候返暖果树二次开花,动物繁殖造成迁徙,冒水,云层等现象,误认为是地震异常.众所周知,自然界是变幻无常的,如台风,暴雨,海潮,山崩,滑坡,地光,地气,火球,植物重花重果,动物习性异常,地下

11、水异常等,毫无根据的把这些作为地震异常加以传播,是无科学依据的.地震部门正常的业务活动,如野外测量,地震考察,对某种前兆异常的落实,地震会商,防震减灾宣传,地震应急演练等,引起猜疑.这类传言也不可信.,1.4.3地震谣言对策地震谣言干扰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社会秩序,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此,我们对出现的各类地震谣言要予以有力还击,采取必要的对策:1)加强地震知识的普及,宣传,对相关部门及个人上报的异常信息及时深入现场落实,并将落实情况公布,做到震前信息的公开,透明.要真正做到使地震,防震常识家喻户晓,并深深扎根于群众中,需要我们相关部门和人员做更多深入,细致的工作,不仅要加大宣传的力

12、度和广度,还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2)加强震情监视,搞好震情保密工作.试想如果有关地震将发生的消息从震情监测部门传人社会,该信息在民众心里的可信度将会大大提高,造成的社会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因此作为相关政府机构及震情监视部门要严格保密制度,做好震情保密工作.3)搞好建筑物的抗震加固,在目前地震预报不过关的情况之下,我们要充分做好建筑物的抗震加固及设防,减少因建筑物倒塌造成的伤亡,纵观我国境内发生的地震,建筑物倒塌,埋压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做好这项工作可以预防民众的恐震心理.4)谣传出现后要迅速平息地震谣传,同时做好因地震谣传引发的次生灾害的防御工作.5)地震谣传平息后,应尽快恢复

13、正常的社会秩序;地震,公安部门要联合追查辟谣,追究造谣者的责任.针对目前全球地震活动性增强的趋势,仅认识有关地震谣言的危害,传播途径及识别方法尚不够,我们?44?山西地震2012年第1期还要科学认识地震,在地震发生时及震后,做到沉着冷静,采取科学的方法,正确应对地震.2科学正确应对地震2.1正确认识地震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是由地下岩石突然断裂而造成的,地球内部的不断运动造成地壳大规模的变形是地震的根源,地壳沿着地震断裂面的突然滑移是地震波能量辐射的直接原因.我们已经知道地震在地球上的分布不是完全没有规律的,也不是完全有规律的,即地震活动是规律性和随机性共存.地震主要分布在三个地震带上.我国

14、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多发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我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发生过6级以上强烈地震.根据20世纪全球资料统计,我国在全球陆地面积7%的国土上,发生了占全球地震35%的7级以上大陆地震;我国大陆平均每年发生20次5级以上地震.从远古至今,史料记载的山西境内及边界附近发生过5级以上的较强烈地震120余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1次,7.07.9级地震5次,6.06.9级地震l4次,5.05.9级地震百余次,造成了严重的伤亡.目前地震预测预报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过关,对大多数地震国内外地震专家都很难做出准确的预测.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只有政府具有地震预报发布

15、权,公众千万不要轻信地震谣言.2.2科学应对地震地震发生后,科学应对地震灾害的基本原则是:沉着冷静,临震不乱,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开阔的地方,这是应急避震比较好的方法.疏散时,尽量使身体的重心降低,可以采取趴下,蹲下的姿势正确避震;注意保护好头,颈部,眼睛,口,鼻等重要部位.震后自救互救最为主要.震区群众,尤其是家庭,邻里之间的自救互救,是减少地震时人员伤亡的有效手段之一.1)被埋压人员首先要鼓起求生的勇气,消除恐惧心理,能自我离开险境者,应尽快想法脱离险境.2)被埋压人员不能自我脱险时,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自己身上的物体,特别是腹部以上的压物,等待救援.可以用毛巾,衣服

16、等捂住口鼻,保持呼吸通畅,防止烟尘呛入窒息.3)被埋压人员要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以保存体力,等待救援.应利用一切办法与外界联系,可用石块敲击物体,或在听到外面有人时才呼救.4)被埋压人员应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扩大安全生存空间,最后向有光线和空气流通的方向移动,以脱离险境.若无力脱险时,应尽可能减少体力消耗,在可活动空间里,设法寻找代用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5)组织家庭,邻里互救.家庭人员和邻里熟知被埋压人员位置,可及时进行抢救.在抢救时要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器物等声音.6)要根据房屋结构,发震时刻等特点,通过询问或倾听,确定被困人员位置后,再行抢救,防止意外伤亡

17、.7)救人时要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中的幸存者.在瓦砾堆中,要及时抢救处在房屋底层或未完全遭到破坏的地下室中的幸存者.8)震后救援应首选医院,学校,旅社,招待所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在抢救被埋压者的过程中,人们要密切配合,救死扶伤.9)救援要讲究方法,首先应使被救者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防止窒息,再暴露胸腹部.若伤员不能自行出来,不能强拉硬拖.3结论综上分析,有以下几点认识:1)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做到震情信息公开化.尤其在谣言出现后,相关部门要在其职责范围内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地震权威机构可以直接与社会公众对话,介绍当前地震趋势概况和谣传的识别方法,揭穿谣传的虚假性.2)由于地震谣

18、言与误传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复杂,其类型和传播形式具有多样性,且影响广,危害大,因此,对这类事件应予以足够重视,平息谣言与误传,要求计划周密,决策果断,措施得力,口径一致,行动迅速,尽快平息地震谣言与误传事态的发展,切不可稍事怠慢,丧失时机,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3)从正确的途径获取地震信息,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才不会受谣言迷惑.加强地震知识,防灾教育,救灾措施等宣传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谣言的识别能力,使谣言不攻自破.确保社会安定,提高民众与灾害作斗争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人们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灾抢险,特别是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次生灾害和其他衍生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参考文献:1中国地震局.地

19、震专家张晓东谈如何识别地震谣言和科学正确应对地震等问题EB/OL.2010-0514.http:/Www.esi.ac.err/manage/html/4028861611cSe2bao1l1c5c558b0O0o】/_content/10_05/14/1273827586128.htm1.2宋守全,沈建,姜玉平.1980年中国山东省烟台地区流传的一起谣言及辟谣对策J.国际地震动态,1981(8):14.3苏刚,刘宗华.1981年陕西省汉中地区暴雨洪灾中的地震谣传及辟谣对策J.国际地震动态,1982(4):13.4孙振凯,苗崇钢,顾建华,等.近年来我国地震谣言的起因2012年1月郭国详:浅谈地

20、震谣言及正确应对地震?45?567及对策J.国际地震动态,2001(1):12一l7.傅敏婷.论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地震工作中的作用J.山西地震,2007(1):42_44.周丹平.百万短信平息谣言的启示J.金陵晾望,2007(16):16.徐桂华.从山西地震谣言说起J.防灾博览,2010(2):22.24.8郭增建,陈鑫连.地震对策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6.9何璇.论汶川地震中谣言的传播与对策DB/OL.2009-0716.http:/www.studanet/tongxin1090716/15013767.htm1.PrimaryDiscussiononEarthquakeRumoran

21、dScientificCountermeasureGUOGuo-xiang,ZHANGHong-xiu,GUOLin-wang(LinfenCentralSeismologicalStationofEarthquakeAdministrationofShanxiProvince,Linfen,Shanxi041000,China)Abstract:Theharmofearthquakernmortosociety,anditscharacteristic,spreadchannelandthereasonthatmakespeoplescaredayebrieflyintroduced.Eff

22、ectivemethodstoidentifyearthquake/3.morandcorrespondedcountermeasuresarediscussed.Itearthquakepreventionanddisasterreductiontoknowhowtorespondanearthquakecorrectlyandscientifically.Keywords:Earthquakecountermeasure;earthquakerumor;spreadchannelisimportantfor(上接第23页)PrimaryAnalysisonAnomalies0fWaterP

23、ipeTiltmeterandExtensometerinShanxibef0reMediumandStrongEarthquakesSHENXiao.song,FENGJian.qi11z,CHENGDong-yan,DONGJia-di,DENGJian.mei(1.TaiyuanReferenceSeismologicalStationofEarthquakeAdministrationofShanxiProvince,Taiyuan,Shanxi030025,China;2.LinfenCentralSeismologicalStationofEarthquakeAdministrat

24、ionofShanProvince,Linfen,Shanxi041000,China;3.NationalContinentalRiftValleyDynamicsObservatoryofTaiyuan,Taiyuan,Shanxi030025,China;4.EarthquakeAdministrationofShanxiProvince,Taiyuan,Shanxi030021,China;5.SuzhouScienceandTechnologyCo.,LtdforSeismicSafetyAssessment,Suzhou,Jiangsu215128,China)Abstract:S

25、hort,termandimminentearthquakeanomalyvariationappearedincrustaltiltandgroundstraindatabeforethe麒4.0earthquakesinShanxiandthe/>7.0earthquakesathomeandaboardayestudiedbyusingtheroutineanalysismethodsofyearlyvariationandvectorgraph.Timefromanomalystartingtoearthquakeoccurring,anomalylastingtime,time

26、fromanomalyendingtoearthquakeoccurringandanomalyshapeetc.arecalculated.ThroughthefirstorderdifferentialanalysisonthedailymeanvaluesofcrustaltiltandgroundstraindataofShanxi.Basedonanatomyoftypicalearthquakeevents.shorttermandimminentearthquakeanomalycharacteristicsofcrustaltiltandgroundstrainbeforeth

27、eI>4.0earthquakesinShanxi(Heal”field)andtheMst>7.0earthquakesinfarfieldayefiguredout.Keywords:crustaltilt;strain;solidtide;anomalyshape;impendingearthquakeanomaly(上接第35页)总之,要搞好数字地震震相分析工作,有效提高大震速报质量,就必须做到:掌握理论,熟悉特征,学会方法,明确步骤,端正态度.参考文献:1邱扬.提高测震观测资料质量的几点想法J.四川地震.2009(3):20.SomeSuggestionforImprov

28、ingtheQualityofRapidReportingGreatEarthquakesMENGCai-ju,.,QIUGui.1an,ZHAOChun-hua,JINYuzhen,HUANGChun-ling,(1.TaiyuanReferenceSeismologicalStationofEarthquakeAdministrationofShanxiProvince,Taiynan,Shanxi030025,China;2.NationalContinentalRiftDynamicsObservatoryofTaiyuan,Taiyuan,Shanxi030025,China;3.X

29、iaxianCentralSeismologicalStationofEarthquakeAdministrationofShanxiProvince.Xiaxian,Shanxi044400,China;4.EarthquakeAdministrationofSichuanProvince,Chengdu,Sichuan610041,China)Abstract:Basedontheregulationsof”theAppraisalStandardforGreatEarthquakeRapidReportmadebyNationalSeismicStations”,implementedonJan.1,2009,themainproblemsinrapidreportofTaiyuanReferenceSeismologicalStationin2009aresummarizedandanalyzed.Somemeasuresforimprovingthequalityofearthquakerapidreportsareputforward.Keywords:Seismostation;recordcharacteristic;rapidearthquakereport陈翔.数字地震图分析培训资料PPT.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