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论文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 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指出影响玉米田化学除草效果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并对常用的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技术进行说明。关键词 玉米田;化学除草;影响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 S451.2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
2、8)20-0122-02玉米生长期间,杂草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制约因素。杂草与农作物争水肥、争光照,抢占地上、地下生存空间,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干扰作物生长。同时,杂草还是作物病虫害的中间寄主,会降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生产成本。因此,要想玉米长得好,必须先除草。玉米化学除草技术,是一项低投入,高效益除草技术,它的推广应用,不仅增加了玉米产量,改善了玉米品质,而且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只要使用得当,一般效果都很理想。但是,如果技术使用不当,会致使杂草长大,对除草剂耐药能力增强,造成防除效果差。1影响除草效果的因素1.1选药不准确农户在选择农药种类时,对杂草的种类和除草剂的性
3、能认识不多,因缺乏专业知识,而导致用药不准确,造成部分杂草防效差或根本没有防除效果。例如,50%乙草胺乳油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除草剂,对玉米也安全,在杂草出土前使用对马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效果很好,但对萹蓄、苋菜、茼麻等杂草防治效果却很差。1.2用药时期不当目前我国新推广使用的玉米田专用除草剂,一般要求在杂草二至五叶期,有的甚至要三叶期以前施药,但由于夏玉米多为麦收后铁茬抢种,播种时,许多杂草已出苗,且生长迅速,所以喷施除草剂稍有拖延,田间许多杂草草龄已大,使除草效果大打折扣1。生产实践中,农户掌握不了除草时期不但造成除草效果较差,而且带来很多危害。一是杂草不同生育期对除草剂敏感度不同,大部分禾本
4、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一般表现为萌芽期对除草剂较为敏感,结合玉米安全性考虑,玉米田化学除草剂大部分为土壤处理剂,于玉米播后苗前杂草未出土至玉米三叶期前、杂草二叶期前使用,对杂草有理想防效,且对玉米苗安全,同样一种土壤处理剂,如果用在玉米五叶期、杂草四叶期以后,不仅对杂草的防效差,且玉米将会受到药害。如 40%乙•莠悬浮剂(乙草胺•莠去津)是前几年推广普遍的玉米田除草剂,如按技术规则使用,杀草谱广,药效理想,有些农民却是不见杂草不施药,待草体大时再用,结果导致效果不好。二是同一种除草剂,特别是土壤处理剂,一般须用于玉米苗前,玉米苗龄愈小,对除草剂抗性越强。如40%异丙草R
5、26;莠悬浮剂,是当前市场上比较安全的玉米除草剂,在玉米苗前至苗后三叶期,用于土壤处理,不仅对玉米安全性好,而且玉米幼苗健壮,叶片黑而肥厚,但如果至玉米五至七叶期以后使用,往往导致玉米叶片黄斑至黄枯,抑制生长。1.3用药方法不当除草剂施用方法比较复杂,技术要求严格,稍有疏忽,不仅影响除草效果,而且往往造成作物药害,如有些农民将20%百草枯水剂(克无踪)、41%农达水剂(草甘膦)等灭生性除草剂用于玉米田除草时,不慎重保护玉米,草、苗一齐死掉;有的将土壤处理剂用作茎叶处理,玉米药害往往严重,对杂草却基本没有效果。反之,将茎叶处理剂用于土壤处理时,亦没有任何效果。实践上常见的错误有2:一是在没有充分
6、摇匀的情况下使用悬浮剂类除草剂,影响了除草效果;二是采用前进式喷药法,使刚刚喷到地表的药液在还没有形成药膜时就被脚踩坏或粘走,致使脚踩部位继续长草;三是喷药不均匀,有漏喷或重喷现象,未喷到药的地方继续长草。此外,气温高、药量小也是影响药效的因素。夏玉米播种期正值高温季节,农药难以在地表形成药膜,阻碍药剂在杂草体内输送和传导,影响了药效的正常发挥。2正确施用除草剂2.1选对除草剂化学除草剂有灭生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之分,选择性除草剂又有土壤处理剂和茎叶处理剂之别,并有接触型和输导型之分。不同成分、不同品种的除草剂,其杀草谱、适应性及对作物的敏感性都有不同。使用前应充分了解各类除草剂的性能,并掌
7、握其适用药量、适用时期、适当方法、注意事项等,根据土质、气候、玉米生育期及杂草种类、草体大小等因素正确选择除草剂品种。2.2掌握好用药适期土壤处理剂应于玉米播后苗前至玉米三叶期以前、杂草二叶期前施于土壤,充分利用玉米三叶期前对除草剂耐性强、杂草幼芽对除草剂最敏感时期施药。而茎叶处理剂则需在玉米五叶期以后,实行保护性喷雾,尽量避开玉米植株,才能达到最佳效果3。2.3掌握好用药方法玉米田除草,可于玉米播后苗前,选用土壤处理剂进行地面喷雾。玉米五叶期后须选用茎叶处理剂直接喷于杂草茎叶,并一定注意利用行间定向喷雾技术,在喷雾器喷头处放置保护罩,压低喷头顺垄喷于草体,尽量不使药液飞溅在玉米植株上。喷施玉
8、米除草剂用水要量足,一般600750kg/hm2以上,喷雾须安全周到,不重喷、漏喷,不随意增加药量。要用手动喷雾器喷洒,一般不提倡使用机动喷雾器。用药量一般要求用药液数量在450600kg/hm2,对于麦茬较高的玉米田和气候干旱的年份应掌握在600750kg/hm2,喷药后应保证地面湿润。3除草剂施用技术(1)以一年生阔叶杂草为主体危害,或混生少量马唐、牛筋草、稗草、狗尾草、千金子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玉米田可单用以下几种药剂:38%莠去津胶悬剂,又名阿特拉津。可有效防除多种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在玉米播后苗前,用38%莠去津胶悬剂2.252.70kg/hm2;在玉米苗期,即杂草三叶期以前,用
9、38%莠去津1.952.25kg/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草净津。可有效防除多种一年生单子叶、双子叶杂草。于玉米播后苗前,用80%草净津可湿性粉剂2.253.00 kg/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或在玉米三至四叶期,杂草35cm高时,用80%草净津可湿性粉剂1.502.25kg/hm2对水900kg/hm2,均匀喷雾。利谷隆。可有效防除多种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于玉米播后苗前,用50%利谷隆可湿性粉剂2.253.75kg/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2)以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为主体危害,而阔叶杂草较少,不构成危害的玉米田可用以下几种药剂:乙草胺。可
10、有效防除多种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对藜、蓼、苋、马齿苋等阔叶杂草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玉米安全。在玉米播后苗前,用50%乙草胺乳油1.202.25kg/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可用上限,土壤瘠薄地块应适当减少用量,土壤墒情好的防效好。拉索。可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一年生双子叶杂草。在玉米播后苗前,用48%拉索乳油3.04.5kg/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在干旱条件下施药后应浅混土,深24cm,或灌溉1次,以利药效发挥。禾耐斯。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碎米莎草有特效,对藜、蓼、苋、马齿苋、黄花香附子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玉米播后苗前,用
11、90%禾耐斯9001 200mL/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3)如果玉米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合发生,并都有较重危害时,可用以下药剂进行防除:1.40% 乙莠水悬浮乳剂。可有效防除一年生单子叶、双子叶杂草,对莎草科阿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在玉米播后苗前至玉米四叶期前,用40%乙莠水悬浮乳剂2.253.00kg/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雾,一般1次施药可保证全生育期不受杂草危害。土壤湿度小时药效相对较差,杂草草龄大时或地表秸秆较多时效果较差,沙壤质田块应降低用药量。2.50%禾宝乳油。可有效防除多种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部分多年生和莎草科杂草有明显抑制
12、作用。在玉米播后苗前,或玉米苗后杂草三叶期前,用50%禾宝乳油1 2001 500mL/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4参考文献1 王少伟,由静.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应用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2008(6):24-25.2 关秀丽.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07(4):21.3 朱进锁.玉米田化学除草应注意的问题J.河北农业科技,2007(7):17.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13、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
14、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
15、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