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件).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999859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PT 页数:970 大小:4.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0页
西方经济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0页
西方经济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0页
西方经济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0页
西方经济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课件).ppt(9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 方 经 济 学,本课主要内容,导言。微观经济学供求、价格与弹性;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产量与规模、成本与收益、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收入分配(要素价格的决定)。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与国民收入的决定;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政策;开放经济与国民收入均衡。,第一章 导 言,本章主要内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西方经济学发展简史。,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三大核心内容”和“十大基本原理”,一、人们如何作出决策,决策:行为主体在不同的目标、方法等之间做出选择的过程。,原理一:经常面临交替关系,经济学

2、中关于交替关系的典型案例“大炮与黄油”的矛盾。关于交替关系的其他事例。如,时间的使用;金钱的使用;清洁的环境与高收入水平的交替;平等与效率的交替选择意味着放弃。真正明智的人就是懂得放弃的人(如,放弃什么、如何放弃、何时放弃、放弃多少等)。放弃是一种损失(代价或成本)。,原理二:成本就是放弃的代价,面临交替关系时,人们的决策依据是比较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如:上大学的成本到底有哪些?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上大学的最大单项成本是他们放弃的工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或好处而必须放弃的东西或付出的代价。问题:姚明为什么不上大学而选择到美国NBA打球?,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因素,许多决策涉

3、及到对现行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即边际变动(边际量),如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当边际收益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成本0)时,采取行动才会有利可图。例:航空公司的折扣票(如,200个座位,10万美元的成本,平均成本500美元,临起飞时有10个空座)。只要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的决策者就可能会采取行动。如果原来的收益和成本关系(激励)发生了变动,人们的行动也会有所改变。,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如,猪肉价格上涨,人们就会少吃猪肉、多吃牛肉。激励的类型:正面激励成本减少、收益增加;负面激励成本增加、收益减少。设计公共政策时,必须考虑激励的效应。因为公共政策会改变私人行动的成本和

4、收益关系。如果考虑不周,公共政策就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如,安全带、气囊与车祸之间的关系变化;夫妻单方采暖补贴政策的实施结果。结论:分析公共政策时,既要考虑直接影响,还要考虑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关系,人们也会改变自己原有的行动轨迹。,二、人们如何相互交易,原理五:贸易可以改善每个人的境遇,问题:两个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是否一定是零和游戏?如,穷国和富国进行贸易,是否一定意味着穷国绝对吃亏、富国绝对占便宜?在双方自愿、信息对称的条件下,两国之间进行贸易可以使每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原因:贸易可以使每个经济主体都能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他主体的交易,每个主体都可以按

5、照较低的价格交换到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进而改善自己的福利水平。个人如此,国家亦如此。那么,通过什么途径进行交易呢?,原理六:通常情况下,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市场经济中,每个经济主体通过分散决策,配置各自的资源。分散决策未造成交易混乱的根本原因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价格杠杆)在发挥作用价格水平及其变化方向和幅度是引导市场中的买卖双方作出交易决策的基本信号。重要推论:政府阻止价格根据供求进行自发调整,也就限制了“看不见的手”有效协调经济运行的能力。如,古典经济学认为,税收和租金控制政策会降低价格杠杆的作用,进而会造成供求关系失衡。中央计划经济失败是由于政府在管理经济的过程中,把市场这只

6、“看不见的手”完全束缚起来。市场机制有时会失效“市场失灵”、“市场缺陷”,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市场失灵的原因外部性:一个人的行动对于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如环境污染。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即垄断。市场缺陷:在市场有效的前提下,看不见的手也不能确保公平地分配经济成果。即市场机制本身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充足的食物、体面的服装和充分的医疗保健。,政府干预经济的具体原因提高效率(做大蛋糕);促进平等(蛋糕分配更均等)。政府干预(各种公共政策,如所得税、福利制度等)的目标实现更平等的经济福利分配。需要强调:政府

7、干预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府干预的效果值得怀疑。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学会判断什么时候政府的某项政策可以促进效率和公正,什么时候做不到。,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原理八:生活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生产能力的高低,问题:为什么各国的生活水平会有巨大差别?为什么会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巨大变化?生产率:一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多少。生产率水平与生活水平高度正相关决定生活水平及其改善速度的决定性因素。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对生产率的影响。政府应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更多更好的生产工具、得到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这些公共政策可以直接提高生产率

8、。,原理九:货币发行过多会造成通胀,经济生活中,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叫通胀。如,1921年1月,德国一份报纸的价格是0.3马克,1922年11月,同样的报纸价格为7000万马克。高通胀会给社会带来各种代价。各国都把保持较低的通胀水平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引发严重的或持续性通胀的基本原因是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通胀水平同货币发行量直接相关,通胀幅度与货币发行速度也直接相关。,原理十:通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短期交替关系,政府过量发行货币的原因:缓解失业。“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在通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短期内的交替关系,即高通胀带来低失业,低通胀引发高失业。替代关系产生原因:某些价格调整缓慢(价格粘性),即

9、价格全部反应到位,需要一个滞后期。因此,政府施行各种政策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就可能不一致。如,从短期看,政府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人们的支出数量较低支出和较高价格相互结合减少企业的物品和劳务的销售数量企业解雇工人失业增加。总之,对价格变动作出完全调整之前,货币量的减少会暂时增加失业。这种“暂时”可能会持续几年。,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西方经济学成立的前提资源的稀缺性,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即相对于人类社会的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资源稀缺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而言,稀缺性都是普遍存在的。经济学中的

10、稀缺性指的是相对稀缺性,即相对于人的无限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不足的。但是,稀缺性的又是绝对的。即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有了稀缺性,才会有经济学。,二、西方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人的各种欲望有轻重缓急之分。因此,解决稀缺性问题时,人们必须对如何使用资源作出选择运用既定的资源生产经济物品,更好满足人的需求。与选择有关的三个问题: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即用什么方法进行生产?如,各种生产要素如何组合,采用资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为谁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分配?上述三个问题就是“资源配置”问题。,三、西方经济学研究的焦点稀缺资源的充分使用,经济生活中的矛

11、盾现象一方面是资源稀缺,另一方面稀缺资源又往往得不到充分使用。如,失业、资金闲置、土地荒芜、开工不足、浪费严重等都是资源未得到充分使用的表现。资源使用包括三个问题资源为什么不能充分使用?这与一般意义上的“充分就业”有关。资源既定时,为什么产量会出现时高时低的周期性波动?进一步地说,如何用既定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实现经济增长?在商品社会中,货币的购买力与资源使用息息相关。,四、西方经济学的制度基础市场经济制度,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使用的制度模式有二:市场经济制度:通过市场价格调节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制度模式。即哪种产品的价格高就生产哪一种,用哪种方法生产的成本低就用什么方法生产,

12、谁在生产中做出的贡献大谁得到的产品就多。计划经济制度:通过中央计划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制度模式。,世界各国的长期经济实践充分证明,市场经济从总体上看,比计划经济体制的效率高、成本低、浪费小,更有助于经济发展。因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市场经济制度。西方经济学: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如何配置与使用的经济学科。,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构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一、关于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内涵,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研究对象为

13、单个经济单位,如厂商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其中,消费者以效用最大化(满足程度最大化)、厂商以利润最大化为研究前提;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微观经济学从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最大化行为入手,来解决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理论逻辑:如果每个经济单位都实现最大化,则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也就实现了最大化;,如何认识微观经济学?,中心内容是价格理论。厂商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都受价格的支配,价格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并使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化。因此,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主要任务就是解释价格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研究方法是个量研究。个量研究就是研究经济变量中的单项数值是如何决定的。微观经济学

14、要考察各种个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出清如果价格可以自由而迅速变化,包括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市场等市场都能实现充分就业的供求均衡状态。市场出清:各种资源已经得到充分使用,不存在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完全理性每个经济主体的行为都是最优的。最优化的基础是完全理性,即消费者和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他们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即具有完全理性。如果不存在完全理性,价格调节就无法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完全信息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而即时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微观经济学基本内容,均衡价格学说研究商品价格如何决定、价格如何调节经济运行。这是微观

15、经济学的中心内容;消费者行为学说研究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主要涉及需求问题;生产者行为学说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上,实现利润最大化。包括:要素投入与产品产出关系的生产理论、成本与收益关系的成本收益理论、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行为的厂商理论。主要涉及供给问题;,分配学说研究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等如何在社会各集团和个人之间进行分配,其实质是研究要素价格是如何决定的;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说明: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如产权经济学、时间经济学、人力资本经济学等。本课只介绍最基本的几项内容。,二、关于宏观经济

16、学,宏观经济学的内涵,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个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使用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如何认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体经济。即研究整体经济的运行方式和规律,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等来分析整体经济问题;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充分使用。微观经济学对资源有效配置问题的研究遇到重大障碍,因此,它也自然成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将国民收入作为最基本的总量,以国民收入的决定为中心来研究资源利用问题,分析整体国民经济的运行;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如:国民(内)生产总值、总投资、总消费、价格水平、增

17、长率、利率、国际收支、汇率、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等。宏观经济学也叫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机制并不完善。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无法克服经济危机与失业,就会在资源稀缺的同时,产生资源浪费;政府能够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政府通过观察和认识经济运行规律,可以采用一定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解。宏观经济学的构建基础是信任政府具有调节经济运行的能力。,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从总供求出发,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失业与通胀理论宏观经济学将失业、通胀同国民收入联系起来,分析其原因及其相互关系,旨在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

18、指国民收入的短期波动,经济增长指国民收入的长期趋势。主要分析国民收入短期波动的原因、长期增长的源泉等,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开放经济理论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如何影响别国,以及如何受别国的影响。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节问题;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为政府干预提供具体措施。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效应等;总之,宏观经济学为政府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分析,对各种宏观经济问题的不同解释,并由此提出不同的政策主张不同的宏观经济学流派。主要有: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供给学派(弗里德曼)和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主张自由放任。其中,新古典综合派的影响最大。

19、,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实证经济学规范分析法规范经济学,一、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定义,实证经济学:不考虑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以特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主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如何认识?,是否以特定价值判断为研究依据,是区别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基本依据。价值判断的标准是“好”和“坏”。“好”即对社会有积极意义,“坏”即对社会有消极意义。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阶级性,

20、属于社会伦理学范畴。二者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经济学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经济本身的客观规律和内在逻辑,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于分析和预测;规范经济学主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事物本身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判断,对社会有什么意义。,二者的客观性不同。实证经济学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进行检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范经济学本身不强调客观性,得出的结论会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价值观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也不同。二者并非绝对地相互排斥。规范经济研究要以实证经济研究为基础,而实证经济研究也离不开规范经济研究的指导。越是具体的、细节性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越是战略性、决策性问

21、题,规范的成分越多。,如,关于“大炮和黄油”的关系问题。实证分析主要考察决定“大炮”和“黄油”增长的因素是什么?这种增长有什么规律等?而规范分析则要判断“大炮”和“黄油”的增长是好还是坏。价值观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这就需要裁决。裁决有两种方式:一是中央集权的集中决策,二是民主政治中的投票决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采用实证方式研究经济问题,因此,都属于实证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发展的早期,比较强调规范经济问题研究(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等)。19世纪中期以后,逐渐强调实证方式。目前,实证经济研究仍是经济学研究的主流。近年来,随着各种社会经济问题的日益突出,规范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如,对经济

22、伦理问题的研究盛行。应将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这是研究解决各种社会经济问题的必由之路。,二、实证分析方法,解释经济现象,据此作出预测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理论的组成,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预测,“定义”的涵义:定义是对经济学研究的各种变量所规定的明确的含义。如,需求、供给、价格等定义。变量是一些可以赋予不同数值的量。如,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存量与增量等。“内生变量”即因变量,“外生变量”即自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已经存在的变量的数值,其大小与时间维度无关。如社会总财富;“增量”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的数值,其大小与时间维度相关。如国内生产总值。,“假设”的涵义:假设就是

23、某一学说成立的前提条件。任何理论的成立都是有条件的。理论形成过程中,假设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假设,任何分析和结论都没有意义。即使有些假设条件并不现实,得出的结论也仍然有参考价值。,“假说”的涵义:假说就是对两种或更多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即未经证明的学说。假说往往是对某些现象的经验概括和总结,但必须经过验证才能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假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实际。,“预测”的涵义:预测是根据假说对未来趋势或发展状况进行预测。如,“如果就会”,就是假说的一般表达方式。正确的假说可以正确地预测未来。,理论的形成(图示),理论的表述方式,叙述法文字;列表法表格;图形法几何图形、示意图;模

24、型法函数关系。结论:四种方式各有所长,在分析经济问题时均得到广泛应用。,三、实证分析工具,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动态均衡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英马歇尔(Alfred Marshall)于19世纪末将均衡分析引入经济学研究。经济均衡: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的因素处于彼此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均衡分析主要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均衡的实现及其变动。包括局部均衡(其他条件不变时,单个市场的均衡构建与变动)和一般均衡(各个市场之间均衡的构建和变动,通过对各个市场的相互关系来考察一个市场的均衡问题)。均衡分

25、析较为偏重于数量分析。,非均衡分析认为经济现象及其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不能单纯用有关变量之间的均衡或不均衡进行解释,而应该用历史的、制度的、社会的等因素作为分析的基本方法。即使进行定量分析,非均衡也是强调各种因素不相等时的非均衡状态。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主要运用均衡分析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不考虑时间因素,属于横断面分析,不涉及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主要考察一定时期内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研究经济现象的相对静止状态;动态分析则考虑时间因素,属于时间序列分析,主要考察各种变量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涉及时间因素所引致的各种变动,即研究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静态均衡分析、

26、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动态均衡分析,静态均衡分析说明各种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的条件;比较静态均衡分析说明从一种均衡状态变动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原有条件变动时,均衡状态发生了什么相应的变化,并将新旧两种均衡状态进行对比;动态均衡分析说明在引进时间因素的基础上,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即在某一时点上经济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下一时点上该经济变量的变动,以及这种变动对整个均衡状态变动的影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说明经济现象的性质及其内在规定性和规律性;定量分析说明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量的关系,可以更精确、细致地反映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实证分析尤其重视定量分析,这是西方经济学广泛采用数学工具的重要原因。

27、西方经济学运用数学工具的主要范围:数理经济学运用数学公式、定理来表示或推导、论证经济理论;计量经济学根据特定的经济理论,编制数学模型,并将有关的经济数值代入模型进行计算,以便验证理论或进行预测。,四、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经济学是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有机结合。,经济理论是对各种经济问题的分析,寻求经济现象本身的客观规律。经济政策是根据经济规律制定的。因此,经济理论是经济政策的基础,没有正确的经济理论就制定不出正确的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对经济理论的应用。这是一般的规律。有时也有例外,即可以先制定某项解决实际问题的经济政策,而后再构建对其进行解释的经济理论。如30年代大危机就是先有干预经济的具体政策

28、,后有为这种政策进行辩解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第五节 西方经济学发展简史,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阶段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新古典综合)等几个时期。,经济学的发展过程,魁奈1758,17、18世纪,亚当.斯密1776,大卫.李嘉图1817,马尔萨斯1798,马克思1867、列宁1917,中国,前苏东,转轨经济,穆勒1848,瓦尔拉斯、马歇尔、费雪1810-1910,凯恩斯1936,现代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重农学派,重商主义,古典学派,新古典综合派,一、重商主义:西方经济学的早期阶段(15世纪17世纪中叶),代表人物英约翰海尔斯,威廉斯塔福德,托马斯曼

29、等;法安德孟克列钦,让巴蒂斯特柯尔培等。代表作与主要观点:托马斯曼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主要观点金银形态的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国的财富来自对外贸易,增加财富的唯一方法是扩大出口、限制进口;主张国家干预,用国家政权限制进口、鼓励出口。重商主义观点反映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要求;仅限于对流通领域的研究;仅提出一些政策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经济学体系。,二、古典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形成时期,古典经济学的三种含义,17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之前的经济学,即本课中所用的含义;17世纪中期20世纪30年代之前的经济学,即本课所指的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其中,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的经

30、济学为新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使用的含义。从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英国从威廉配第到李嘉图,法国从布阿吉尔贝阿到西斯蒙第)。马克思以此区分以后的所谓“庸俗经济学”。,代表人物、代表作和主要观点,代表人物:英亚当斯密、李嘉图、西尼尔、穆勒、马尔萨斯等;法萨伊等。最重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代表作是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史上的第一次革命,是对重商主义的革命。建立以自由放任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国民财富的增长。,亚当斯密,李嘉图,穆勒,马尔萨斯,主要观点:强调财富的物质性;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是增加资本积累并发展分工;以此为中心,广泛研究经济增长、价值、价格、收入分配等经济问题

31、;经济运行机制依靠的是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认为人的利己行为可以获得增加国民财富和社会福利的客观效果。由价格调节经济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秩序。,对于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评价,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的思想反映了自由竞争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将经济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具备独立体系的科学。,三、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时期与基本特征,产生时期: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20世纪30年代结束(即所谓“庸俗经济学”大发展时期)。该时期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从新的角度、采用新的方法论证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并建立了说明价格如何调节经济的微观

32、经济学体系。因此,叫新古典经济学,以示与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和“边际效用革命”,奥国学派经济学家K门格尔、英国经济学家WS杰文斯、瑞士洛桑学派的法国经济学家L瓦尔拉斯分别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引发经济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1890年,英国剑桥学派经济学家A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原理这一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作。,瓦尔拉斯,杰文斯,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仍以自由放任为最高准则,但研究重点已经由生产领域转到消费与需求领域;明确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议题,从理论上证明以价格为中心的市场机制的完善性;将消费与需求分析同生产和供给分析相互结合,构建并形成了

33、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新古典经济学在20世纪的发展,20世纪305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J罗宾逊夫人、美国经济学家E张伯伦分别提出的垄断竞争理论,美国经济学家G贝克尔、A莱宾斯坦、E科斯等都有力地推动了微观经济学的重大发展。但是,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是由新古典经济学派创建的。,罗宾逊夫人,科斯,四、当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是当代经济学的产生标志。当代经济学的中心是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三个阶段:凯恩斯革命时期、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时期,30年代的大危机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市场机制的完善性的神话。英国经济学家J

34、M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成为西方经济学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提出了以国民收入决定为理论中心、以国家干预为政策基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凯恩斯革命时期:20世纪30至50年代之前,凯恩斯理论的基本观点:产量与就业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应从总需求入手;失业存在的基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应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由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凯恩斯和他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20世纪50至60年代末,主要包括两条线索: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的新古典综合派;英国经济学家J罗宾逊夫人的新剑桥学派和P斯拉伐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两

35、大学派对于凯恩斯主义的解释和发展存在原则性分歧。双方的争论对于20世纪50、60年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第一条线索:保罗萨缪尔森等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经济理论相结合,形成新古典综合派,全面发展了凯恩斯主义,并将这一理论运用于经济实践,对各国经济理论和政策都有重大影响。目前,仍是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学派。,第二条线索:J罗宾逊夫人的新剑桥学派。认为新古典经济学歪曲了凯恩斯主义,主张将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彻底脱钩,并以分配理论为中心完成凯恩斯革命。他们对分配理论的论述以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由英国经济学家P斯拉伐发展和完善了这种劳动价值论。斯拉伐对劳动价值

36、论的发展被称为西方经济学史上的第四次革命:斯拉伐革命。,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的全面滞胀引发了凯恩斯主义的危机和自由放任思想的复兴。这一阶段产生了西方经济学史上的两次革命:货币主义革命和理性预期革命。,第五次革命:货币主义革命。代表人物是货币学派的旗手、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也被称为“反凯恩斯主义革命”。第六次革命:理性预期革命。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代表人物是理性预期学派的掌门人、美国经济学家R卢卡斯。,弗里德曼,卢卡斯,基本观点:两次革命都主张,滞胀的根源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应减少国家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20世纪70

37、年代末以后,西方国家采用这些主张,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对经济复兴产生了一定作用。同时,货币主义关于货币重要性的论述,以及理性预期学派的预期概念已经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思考题,名词解释:决策,机会成本,市场失灵,市场缺陷,稀缺性,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 阐释西方经济学的三大中心思想和十大基本原理 阐释经济学发展过程中“六次革命”的基本内容,第二章 供求、价格与弹性价格理论,本章主要内容,需求理论供给理论价格的形成价格对经济的调节机理价格政策弹性理论及其应用,第一节 需求理论,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1.需求 需求:居民在某一特定时期内,

38、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2.需求表 需求表:表明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统计表。,3.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简写为D。,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价格和互补品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消费者偏好。如消费风尚变化、个人喜好等。产品广告对于消费者偏好的影响较大;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动;政府的消费政策。如利率政策、消费信贷等;消费者预期。如收入预期、价格预期等。,1.影响需求的因素,2.需求函数,需求函数:如果把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需求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

39、关系来表示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这种函数就是需求函数。需求函数公式:Df(a,b,c,d,n),如果只考虑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需求函数为:Df(P)需求函数的基本形状:直线型和曲线型。直线型表示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公式:Dab P;曲线型表示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公式:Da Pa;说明:a、b都是正的常数。,三、需求定理,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这是一种普遍现象。,需求定理的定义,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种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40、说明:“其他条件不变”的限制性要求十分重要,如果其他条件变化了,如收入增加,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就不一定会呈现出反向变动的关系。,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需求定理的一种解释,替代效应: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或由于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其他商品对于这种商品的取代。如何认识?如果大米的价格上升,而白面的价格不变,这就意味着白面相对于大米而言的价格相对下降了,消费者就会用白面来代替大米,于是,对大米的需求就减少了。这种由于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所造成的用其他商品代替该商品的经济现象就是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在货币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或由

41、于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减少所造成的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需求量下降的现象。如何认识?如果大米价格上升,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则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下降,于是,消费者对于大米的需求量必然减少。这种由于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所造成的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下降,进而减少对该商品需求量的经济现象就是收入效应。,小结:替代效应强调的是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其他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收入效应强调的是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实际收入的影响;需求定理所表明的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就是这两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需求定理的例外:炫耀性商品和吉芬商品,炫耀性商品:用来显示使用者或购买者社会身份与经济

42、实力的商品,其特点是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减少。如豪华游艇、昂贵的钻戒等,炫耀性商品往往用整数标价。吉芬商品:最为低档的生活必需品,在某种特定条件制约下,该种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呈现出同向变化趋势。例,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后,如果黄胶鞋降价,需求量不升反降。“吉芬之谜”说明:“买涨不买落”不属于例外。这种现象从本质上看,仍服从需求定理。,四、辨析“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的区别,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同一条曲线移动。,需求的变动: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第二节

43、 供给理论,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1.供给 供给: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量。2.供给表 供给表:表明某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统计表。,3.供给曲线,供给曲线: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简写为S。,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影响供给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价格。互补品价格(如汽车与汽油等),替代品价格(如猪肉与牛肉等);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要素的价格;政府政策(如鼓励或限制政策等);厂商对未来的预期(如乐观或悲观等);此外,厂商的具体目标(如,利润最大化、产量最大化、销售收入最大化、社会道义与政治目标)。,供

44、给函数,供给函数:如果把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供给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本身之间的关系,这种函数就是供给函数。或供给函数就是用模型法或代数表达法来表述供给的概念。公式:Sf(a,b,c,d,n)如果只考虑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则商品本身的价格就成为影响供给的唯一因素。公式:Sf(P),供给函数基本形状:线性关系与非线性关系。如果某种商品供给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供给曲线为一条直线。这种供给函数就是线性供给函数。公式:Scd*P;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是非线性关系,即供给曲线不是直线,则这种供给函数就是非线性供给函数。公式:S*P 说

45、明:c、d、均为数值为正的常数。,三、供给定理,用来说明商品本身的价格与该商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本身的价格下降而减少。注意: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供给量的关系,必须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供给量与价格的同向变动关系可用生产成本或要素价格上升来解释;供给定理的例外:劳动力供给(背弯的曲线),固定性供给(文物、艺术品等)。,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变动,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具体表现为在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移动。,P,Q0,Q2,0,P

46、2,P0,P1,Q,Q1,S,c,b,a,供给的变动: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动。具体表示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P,Q,Q0,0,S1,S2,S0,P0,Q2,Q1,第三节 价格的决定,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供需双方共同决定,这种价格也叫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均衡价格:代表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均衡价格:由于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决定均衡价格的是供求。在完全竞争的理想化市场环境中,只有供给与需求才能决定价格;商品的均衡

47、价格是商场运行的最终结果,其形成过程是在市场的背后自发进行的。,如何认识均衡价格?,二、均衡价格的形成,价格由供需双方的竞争决定。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由于外力的干预(如垄断、政府干预等)而形成的价格不是均衡价格。,均衡价格形成图解,b,a,d,c,三、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需求或供给任何一方的变动都会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动。,1.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向变动,P,E1,E0,E2,0,D1,D0,D2,S,Q,150,100,50,1.9,2.0,2.1,2.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引起均衡价格反向变动、均衡数量同向变动,P,2.1,2.0,1

48、.9,0,50,100,150,Q,S0,S2,S1,E2,E0,E1,3.供求定理,需求增加会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需求增加会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会引起均衡数量减少;供给增加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上升;供给增加会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引起均衡数量减少。,第四节 价格对经济的调节,经济运行是由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的,或资源的配置是由价格来决定的。,一、市场经济与价格机制,市场经济的特点,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单位,信奉“生产者自由”的理念,分散进行决策;生产要素实行不受限制的自由流动;通过价格调节经济运行,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价格调

49、节:价格是经济运行的中心调解者,由市场竞争所决定的价格是资源配置的中心手段。注:古典市场经济不存在宏观调控,而现代市场经济则是存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即“混合经济”。,机制与价格机制,机制:“机制”的本意是指机器构造及其制动原理和运行规则。后来,生物学和医学又借用“机制”一词来指生物体尤其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即它们内在运行、调节的方式和规律。此后,“机制”一词又被用来说明社会本身的运行、调节的方式和规律。价格机制:也叫市场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方式与规律,具体包括价格调节经济的条件、价格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以及价格调节经济的方式等。,二、价格机制如何调节经济?,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

50、件,各经济单位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并以最大化原则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存在一个统一的市场体系。市场:各个经济单位发生关系进行交易的场所或制度框架,可以是一个具体场所,也可以是一种经济交易制度或经济交易关系。(如,电讯联系、交易程序、结算与交割方式等);市场竞争的完全性与公平性。任何经济单位都没有超经济特权。,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作为信息“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通过价格变动可以调节供求关系;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当供需相等时,消费者的欲望得到了满足,生产者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此时,消费者效用和生产者的利润都实现了最大化,于是,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注:价格机制的自发性也存在弱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