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流派.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999915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流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西方经济学流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西方经济学流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西方经济学流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西方经济学流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流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流派.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导 论,第一节 经济学流派及主要类型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第三节 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流派第四节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流派第五节 学习西方经济学流派的方法,西方经济学流派,第一节 经济学流派及主要类型,一、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及其分类1、“当代西方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是指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后产生并流行于当今西欧、北美和受其直接影响的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学说,它是以往西方经济学说的进一步发展。,2、“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所谓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是指在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三方面基本一致时,我们就把这一类的经济学家称作是某一流派,如果只是其中的某一方面保持

2、一致则不能成为某一派别。,3、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标准,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标准与现代西方经济学思潮的划分标准是有所不同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思潮的划分标准是以对经济活动的基本指导原则为标准的。而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标准则要具体一些。一般说来,能够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标准是:理论观点上基本一致,分析方法上基本一致,政策主张上基本一致的经济学派别。,流行的两种划分流派的标准,1、按主张自由主义还是干预主义,把其划分为两大流派2、按理论观点、分析方法、政策主张基本一致划分流派,二、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成因和发展趋势,1、西方经济学流派的成因 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既与凯恩斯

3、主义经济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般说来,这些经济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与下面三种情况密切相关:(1)由于凯恩斯的追随者对凯恩斯经济学说进行了不同的解释和补充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包括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新剑桥学派,非均衡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希克斯的经济学体系,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后遇到了经济“滞涨”的挑战,这时,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相对立的各种学说,在批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的情况下,出现了恢复古典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倾向,其中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主要有:货币主义学派,理性

4、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奥地利学派,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芝加哥学派,公共选择学派,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3)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各流派,也不同于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各流派的非主流经济学派。这包括:瑞典学派,熊彼特的经济理论体系,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新制度学派,激进经济学派。,2、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发展的趋势与意义,(1)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发展的趋势 主要经济思潮由轮流居于主要地位向更多相互渗透发展,经济思潮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但不会消失,而各种流派则变化较大。流派的时期特点和区域特点较为明显。(2)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发展的意义 第一,反映了现实经济问题的要求和矛盾。

5、第二,反映了经济发展中不同的利益和要求。第三,反映经济理论和认识的进步。,三、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1、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国家干预主义)(1)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2)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3)新凯恩斯主义学派(4)新兴的新古典综合学派(20世纪末出现),2、新自由主义主要流派(1)货币主义学派(2)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3)供给学派(4)新奥地利学派(5)公共选择学派(6)伦敦学派(7)新制度经济学,3、其他流派(1)新制度学派(2)德国学派(3)瑞典学派(4)希克斯的经济思想(5)罗斯托的经济思想(6)熊彼特的经济思想(7)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8)激进经济

6、学派,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历史渊源和发展,一、西方经济学流派产生的历史渊源 1、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世纪至公元世纪)经济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在公元前4-11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少量的商品交换。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在12-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在中世纪,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

7、神学。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例如托马斯 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如高利贷问题)。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如价值理论)甚至还有退步。,2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世纪至世纪年代),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不过,在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前,曾经有过一个重商主义经济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学说的主要特点是围绕如何发财致富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注重发展对外贸

8、易的同时,积极主张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保护和干预。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实践为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前提。但是,重商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仍然显得比较肤浅、比较粗糙和比较片面。这些缺点和不足,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显然是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改进的。这一任务只能留待以后来完成。,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主要产生和发展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前期,即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取得完全胜利的时期。具体说来,这一时期大致上就是17-19世纪中期期间。该时期内,西方国家的经济在资产阶级革命的配合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克服重商主义经济理论和观念的缺陷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所代表的经济思想和学说与重

9、商主义的理论学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主要特点是主张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古典经济学主要的和典型的代表是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和约翰 斯图亚特 穆勒。,古典经济学的最主要成就是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主要理论的一整套经济理论体系。这包括:以劳动价值论为主同时也包括一些其他相应观点的价值论;在价值论基础上建立的生产理论、资本理论、分配理论和交换理论;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货币理论;对外贸易理论等。在政策倾向上,古典经济学家基本上都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活动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尽量少干预社会的经济活动,或者说,基本不干预经济活动。,3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世纪年代至世纪年代)

10、,这一时期的经济学叫做新古典经济学。它以1871-1874年经济学界所发生的一个重要事件为起点。这个重要事件就是后来经济学界所说的“边际革命”。这是指1871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 杰文斯和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 门格尔同时各自独立地分别出版了他们启动“边际革命”的代表性著作。而1874年,瑞士经济学家莱昂瓦尔拉斯也独立出版了从不同角度论述相同理论体系和观点的重要著作。从这三本著作开始,直至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代表作经济学原理,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成。,新古典经济学对于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变化是将以劳动价值论为主体的价值理论改变为边际效用价值论,引进了数学中的边际分析方

11、法,由强调供给和生产转变为强调需求和消费。这种理论体系的主要代表是英国的马歇尔和皮古。直到20世纪30年代之前,新古典经济学一直是西方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和学说,被认为是比古典经济学更为合理、也更为精致的理论体系。但是,新古典经济学在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当中,却显得一筹莫展、无能为力。,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流派(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经济学开始出现了大的变化,即发生了“凯恩斯主义的革命”。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倾向,开创了一个新的经济学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既恢复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国家干预主义的经济思潮,使之在

12、经济生活中重新占据了主流地位,也同时存在着原先曾经占据过主流地位但在凯恩斯主义出现后暂时退居次要地位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沿着国家干预主义经济思潮和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道路,西方经济学从20世纪年代中期以后不断发展变化,又衍生出许多具体的流派。我们在本课程中将要着重讨论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就是从20世纪年代中期以来,直到当前所先后出现和存在的各种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与学说。,二、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纵观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说,从近代重商主义学说以来,大约一共经历了六次大的“革命性”的变化。,、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13、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他的经典性传世之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在这部划时代的巨著中,斯密批判了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重商主义的思想和政策主张,力主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国富论为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多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正是斯密的这部巨著开创了经济学说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所以,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正式出版标志着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世纪年代以后出现的边际主义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的威廉斯坦利 杰文斯、瑞士的莱昂瓦尔拉斯和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几乎

14、同时在不同的国家、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从而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费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和否定。这就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所说的“边际主义革命”。“边际革命”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最终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学体系”。事实上,从“边际革命”起,直到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一直居于支配地位,这也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边际革命”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世纪年代的凯恩斯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发了经济学说史上的

15、第三次革命,也就是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凯恩斯革命”。“凯恩斯革命”在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变革。理论上,凯恩斯反对代表基本传统理论观念的“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提出在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流动偏好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规律)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无法发挥有效作用,纠正这种失调。方法上,凯恩斯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克服了此前传统的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分开的“二分法”,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合为一体。这一做法开辟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时代。,政策上,凯

16、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做法,主张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特别是,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功能性的财政预算政策,主张以赤字财政政策来解决大的经济萧条和危机问题。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的出现确实使西方经济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导致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这也正是“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影响所在。,、世纪年代货币学派的产生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革命,20世纪50 6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 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者发起了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这就是西方经济学家们所说的经济学说史上的第四次革命。弗里德曼的理论体系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不稳定,

17、主要是因为货币因素的扰动造成的。货币是支配资本主义经济中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动的唯一重要因素。因此,经济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货币问题。从政策方面来说,弗里德曼认为,财政政策对经济只能起到负面作用,只有适当的货币政策才能稳定经济,让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充分就业。,、世纪年代的斯拉法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五次革命,1960年英国经济学家皮罗 斯拉法出版了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在理论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震动。该书篇幅不大,但思想深刻,在复兴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进行了批判。斯拉法的这本书被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理论著作。它造

18、成的影响不亚于一场“革命”。所以,斯拉法这本书的出版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五次革命。,、世纪年代以后的理性预期学派的挑战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六次革命,在20世纪70年代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过程中,产生了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六次革命。这就是所谓“理性预期革命”。理性预期学派在批评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着重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他们认为,人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具有最大化自己利益的行为和理性预期。因此,对于任何宏观经济政策,他们都会有相应的对策来避免或化解对自己的不利,从而会造成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据此,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各种国

19、家干预的政策,主张由市场机制对经济自行加以调节,最终使经济达到自然率的水准。,第三节 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流派,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流派是指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各种经济学流派的统称。,一、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的演变过程,1、20世纪三十年代,凯恩斯通论的发表终结了古典经济学的统治地位,但却没突破西方经济学的传统研究范式。2、在随后的三十年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传统的研究范式内发展到了历史的巅峰。3、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济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并孕育了西方宏观经济学研究范式的转变。4、20世纪八十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当代范式内得到复兴

20、,发展成为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终于实现了研究范式的彻底转变。,二、现代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的主要流派概述,1、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就是以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著作中所阐述的经济理论的总称,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

21、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2、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Neoclassical Synthescs),又称后凯恩斯主流派(Post-Keynesian Mainstream),是产生于美国的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学派。新古典综合派试图在凯恩斯的总量经济范畴基础上,用新古典的个量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去构造一个所谓和谐统一的新经济学殿堂。新古典综合派是在二次大战后新的经济历史条件下,在诠释、扩展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融合新古典经济学而形成的。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有阿尔文.汉森、理查德.希克斯、保罗.A.萨缪尔森、詹姆士.托宾、罗伯特.M.索洛、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22、阿瑟.奥肯 等等。,3、新剑桥学派,“新剑桥学派”又叫“后凯恩斯派”是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争论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凯恩斯的通论问世后,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对通论中若干论点的理解和现实问题的看法发生分歧,逐渐形成两个对立的学派: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前者以美国剑桥的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后者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中心。因此,两派之争又称为“两个剑桥之争”。新剑桥学派反对新古典的微观经济理论,坚持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力图使两种理论进一步分裂。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尼古拉.卡尔多、皮罗.斯拉法、卢伊季.帕西内蒂等人。,4、凯恩斯经济学非均衡派,凯恩斯经济学非均衡派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

23、由克罗沃和莱荣霍夫德有关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基础的研究开创了现代非均衡理论的新时期,并产生了以帕廷金、克罗沃、莱荣霍夫德、巴罗和格罗斯曼等人为先驱的非均衡学派。此后的经济学家更是把非均衡理论从单一的市场经济领域扩大到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领域,贝纳西的非瓦尔拉均衡模型和波茨的计划经济非均衡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研究有深远的影响。非均衡派认为凯恩斯学派对凯恩斯经济学作了错误的解释,曲解了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根本不是一回事,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庸俗化的凯恩斯主义”。因此认为必须对凯恩斯著作加以重新解释,还凯恩斯经济学的真实面目。,5、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新凯恩斯主义

24、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原凯恩斯主义受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打击后,汲取凯恩斯主义与其对立的学派的斗争中的经验教训而形成,并在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斗争中不断发展,是原凯恩斯主义的复兴。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坚持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取向,其主要贡献在于力图为原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补充微观理论基础。他们除了运用大量模型论证工资、价格具有粘性外,又从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完全两方面论证了市场机制的失灵,阐明了货币的非中性,从而在有微观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坚持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萨默斯、曼昆、斯蒂格利茨、阿克洛夫、斯彭斯、哈伯德、伯南克等。,6、新兴新古典综合派,新兴新古典综合学派

25、这个术语最早见于在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的宏观经济年会(1997)上提交的论文新兴新古典综合学派与货币政策的作用中。除论文作者波士顿大学的罗伯特.金(Robert King)和美联储里士满分行的马文.古德弗兰德(Marvin Goodfriend)外,哥伦比亚大学的迈克尔.伍德福德(Michael Woodford)也为学派的创立做出过重要贡献。此外,索洛、曼昆、布兰查德、麦卡勒姆、瓦什等经济学家是该学派的积极倡导者。一些经济学家虽然没有着力宣传这个新学派,但他们的研究工作却有助于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融合,如阿克洛夫、伯南克和戈里等。,第四节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流派,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历来

26、存在各种流派的斗争。这种流派之争分两类,一类是资产阶级正统学派同小资产阶级异端学派之间的斗争,另一类是资产阶级正统派营垒中国家干预主义学派同自由主义学派的斗争。资产阶级正统学派营垒中两大流派斗争的焦点是争夺主流派宝座。主流派是当政派,其理论左右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的方向;非主流派是在野派,其理论对政府经济政策影响不大。,一、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起源,自由主义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学派,其开山鼻祖是亚当斯密,代表作为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但是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哲学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其作于公元前3世纪的理想国是2千年来极权主义的精神根源。正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地向极权主义发起的挑战

27、,发展了自由主义的精神宝库。,第一个时代是商业垄断资本与封建王权相结合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居统治地位的重商主义时代。其主流派经济学是原始国家干预主义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而经济自由主义学派尚在襁褓之中。当时,西方政府经济政策的核心是对经济生活进行严密的控制和管理。第二个时代是产业资本居统治地位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其主流派经济学是由亚当斯密开其端而由马歇尔总其成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国家干预主义学派则退居非主流派地位,西方国家政府特别是号称“世界工厂”的英国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这是第一次转换。,第三个时代是资本主义垄断财团居统治地位的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其主流派经济学是现代国家

28、干预主义学派即凯恩斯主义学派,经济自由主义学派退居非主流派地位。从20世纪30年代起,特别是战后时期,西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干预主义经济政策。这是第二次转换。,第四个时代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退居非主流派地位的自由主义学派对陷入困境的凯恩斯主义发起挑战,形成一股国际性经济思潮。这股思潮在理论政策主张上与旧自由主义学派一脉相承,大同小异,通常称为新自由主义学派,以区别于从亚当斯密到马歇尔的旧自由主义学派。,(一)定义 所谓经济自由主义指一种主张最大限度地利用商品市场机制,由私人来协调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国家只管市场自发机制所无能为力的极少量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国家干预主义则相

29、反,是一种主张缩小私人经济活动的范围,由国家干预社会经济活动,国家具有多种生产、交换、分配经济职能的思想和政策。,二、新自由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二)形成的历史背景,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从60年代末期起,西方经济由战后初期的繁荣阶段步入停滞膨胀阶段,后来,停滞膨胀阶段变为以低速增长为基调、夹以停滞和危机的历史阶段。当时,凯恩斯主义因无法对停滞膨胀现象做出理论解释而陷入困境。,在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间的几十年间,虽然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在西方国家居于主流派地位,但退居非主流派地位的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并没有消灭;其代表人物,例如奥地利学派的米塞斯和哈耶克,美国芝加哥学派的

30、弗里德曼,依然在著书立说,鼓吹自由放任学说。这类新自由主义学派不仅反对凯恩斯主义学派,而且将矛头指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攻击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走向奴役之路”。,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后特别是60、70年代后出现的一股企图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其基本理论观点是:极力主张私有制,反对公有制;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提出“自然失业”理论,反对工会组织;坚持健全财政原则,反对通货膨胀;宣扬自由贸易,鼓吹经济全球化。对新自由主义不能采取简单的做法,而应进行具体的分析。,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发展过程,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早期新自由主义 2、第二代新自

31、由主义,(一)早期的新自由主义,早期的新自由主义主要特征是,在大危机背景下和凯恩斯主义的挑战面前,完成从旧自由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转变,为自由主义在新的条件下提供了符合历史潮流的基本信条。属于这一派别的主要有4个学派:1、美国最著名新自由主义是芝加哥学派。其创始人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哲学家奈特(1885-1972),成员还有西蒙斯(1899-1946)、斯蒂格勒(1911-1991)、弗里德曼(1912-)等。,2、英国最有名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大多集中在伦敦经济学院(LSE),也称伦敦学派。其创始人是坎南(1861-1935),成员还有罗宾斯(1898-1984)等人。3、奥地利新自由主义集团(新

32、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是米塞斯(1881-1973),成员还有马克卢普(1902-)和伯勒等人。4、德国新自由主义被统称为奥尔多自由主义,因1948年创立著名的经济学年鉴奥尔多而得名。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欧肯、贝姆、罗佩克、吕斯托、米勒-阿尔马克和艾哈德等。,(二)第二代新自由主义,二战后各国新自由主义的创始人先后去世。新一代自由主义者继承了前辈的理论,并在不同的领域中有所发展。除年龄差别外,他们与前人的差别还在于:前者注重在变化了的条件下重新阐发自由主义经济哲学,后者不满足于研究自由主义教条。他们在两个方面发展了经济自由主义经济学:,货币主义对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使货币数量论建立在更坚实的基础之

33、上。理性预期学派在理性预期假设基础上,发展出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相抗衡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供应学派通过“萨伊定理”现代化,在“需求决定论”盛行时期,在经济学中重新为“供给决定论”争得一席之地。,1、注重重大的理论问题研究,针对凯恩斯主义的责难,发展和完善了传统理论。,2、重视将自由主义原则的具体化、实用化,使自由主义可以在政策领域与凯恩斯主义相抗衡。,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提出并坚持以“简单规则”为核心的货币政策主张。供应学派提出的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的财政政策。这些政策主张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美国走出“滞胀”困境,也改变自由主义者只尚空谈、脱离实际的传统形象。,四、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特征,新

34、自由主义经济学建立在完全竞争神话基础之上,其经济理论支柱有四个:一是公私利益协调论。即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论。斯密认为,人性既有利已的一面,又有利他的一面。利已是经济行为的主要动力,但为了利已,人们不得不利他,于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得到协调。二是市场自动调节论。认为完全竞争市场会自行调节,无需政府的干预,即可自动地达到理想的经济均衡。这一信条实际上就是否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的所谓萨伊定律。萨伊定律的依据有二,一是认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商品都有销路。二是认为投资和储蓄恒相等。,三是生产的合理性。认为完全竞争市场能实现生产因素的最适度分配和天然资源的最有效利用,从而达到社会生产效益的

35、最大化。四是分配的公平性。其理论依据是萨伊的三要素价值论和分配论。这一理论反对劳动价值论,将工资、地租、利润说成为劳动、土地、资本三种生产要素的贡献的合理报酬,而不是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分解。,五、当代新自由主义主要流派的异同,新自由主义经济各个流派在理论上一脉相承地继承了旧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即亚当斯密宣扬的市场机制和价值法则的自发作用能导致个人经济福利和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的“看不见的手”论;李嘉图鼓吹的自由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萨伊提出的所谓商品生产能自动创造需求从而否认产品实现因难、否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的“萨伊法则”;马歇尔提出的所谓建立在自动稳定器(弹性价格、弹性工资和弹

36、性利息率)作用的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自动实现宏观资源的最优配置,无需国家进行干预的市场自动均衡论。总之是强调自由竞争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主张经济政策的自由化。,各个流派又各有自己的特色: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是国民经济运行中唯一的重要的因素,视控制货币增长率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不二法门,反对任何其他的国家干预,其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供给学派主张用减税和废止各种法律章程以刺激生产,增加供给,强调供给即生产的作用,其理论基础是萨伊法则。理性预期学派强调预期之类的心理因素在宏观经济体系中的作用,认为企业、消费者等市场经济主体消息灵通,能预测到政府将采取的任何经济政策措施,因而政府一切干预

37、措施均归于无效,其理论基础是一般均衡论。,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哈耶克是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者,其通向奴役的道路(1944年)一书抨击一切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鼓吹“个人的自由高于一切”的价值判断准则,反对一切权威和权势。鼓吹经济学家应当成为捍卫个人自由的理想主义者;认为私有制的社会虽然是“富人得势的世界”,若废除私有制,社会将变为“只有得势的人才能致富的世界”。而他认为一个“富人得势的世界”比“只有得势者致富的世界”要好得多;对计划经济持极端否定态度,认为经济计划化所固有的经济集权必然引起政治上的极权,从而导致个人自由的丧失和社会的奴役化。,德国弗莱堡学派的特点是对德国战后经济政策影响很大,它提出“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以经济人道主义相标榜,一方面主张私有财产权,崇尚自由竞争,一方面主张由国家维持币制的稳定,发展交通、教育和其他公共服务,实行某种程度的收入再分配,规划长期的经济发展政策等等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总之,新经济自由主义各派别都以旧自由放任学说为其理论渊源,或明或暗地以凯恩斯经济干预主义为批判对象,以恢复自由竞争市场体制为已任。,第五节 学习西方经济学流派的方法,一、系统掌握不同流派的理论体系和政策主张二、正确认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发展趋势三、灵活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四、有效地将课堂学习与研读原著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