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茶审评名茶鉴别名茶选购名茶贮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茶审评名茶鉴别名茶选购名茶贮存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篇 名茶鉴评,名茶审评名茶鉴别名茶选购名茶贮存,7.1 名茶审评-评茶用具,审评盘亦称茶盘或样盘,是审评茶叶形状用的。一般是用无气味的木板制成,上涂漆,最好白漆,盘的一角开一缺口,便于倒出茶叶。规格有两种,长、宽、高分别为23厘米、23厘米、3厘米和25厘米、16厘米、3厘米,正方形的筛转茶叶比较方便,长方形能节省平台面积。,7.1 名茶审评-评茶用具,审评杯用来泡茶和审评茶叶香气,瓷质白色,杯盖上有一小孔,在杯柄对面的杯口上有一小缺口,呈弧形或锯齿形,使杯盖盖着横搁在审评碗上仍易滤出茶汁。标准审评杯高65毫米、内径62毫米、外径66毫米,杯盖上面外径为72毫米,下面内径为61毫米,容量1
2、50毫升。我国审评毛茶用的审评杯,容量为200或250毫升,审评乌龙茶用的钟形带盖的瓷盏,容量为110毫升。,7.1名茶审评-评茶用具,审评碗白色瓷碗,用来审评茶叶汤色和滋味,毛茶的审评碗容量为200或250毫升,成品茶审评碗容量为150毫升.,7.1 名茶审评-评茶用具,叶底盘审评叶底(浸泡叶)用,木质叶底盘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长、宽、高分别为10厘米、10厘米、2厘米;12厘米、8.5厘米、2厘米。此外还有一种长方形白色搪瓷盘,盛清水漂看叶底。,7.1 名茶审评-评茶用具,此外评茶用具还有茶秤、砂时计或定时钟、网匙、茶匙、汤杯、吐茶筒、烧水壶等。,7.3 名茶审评-评茶程序,茶叶品质是多
3、种成分的综合表现,而目前任何物理和化学分析,都只能表现某种因子的关联性,而不能作为确定茶叶品质、级别、价格的依据。目前世界各国对茶叶品质的评定,都依据感官审评完成。茶叶感官审评是指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依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判断茶叶品质好坏的方法,主要针对茶叶品质、等级、制作等质量问题进行评审,具体包括茶叶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项,简称“五项因子”,但商业上对成品茶的检验将外形一项拆分成条索、整碎、净度、色泽四项,所以被称“八项因子”。,7.1 名茶审评-评茶程序,通用型茶叶感官审评程序为:扦样把盘评茶,干评:条索(造型)、整碎、净度、色泽湿评:嗅香气、看汤色、尝滋味、评叶底,7.1
4、 名茶审评-评茶程序,扦样:由于茶叶具有相当的不均匀性,因此,需要扦取能代表一批茶叶的样茶。把盘:俗称摇样盘,将茶叶放入样盘中,双手拿住样盘的对角边沿,左手拿住样盘的倒茶小缺口,用回旋筛转的方法使盘中茶叶分出上、中、下三层。先看面张茶和下身茶,然后看中段茶。,7.1 名茶审评-评茶程序,干评一种是筛选法,把150-200克茶叶放在茶样盘,使茶叶分层,让粗大的茶叶浮在上面,中等的在中间,碎末在下面,再用右手抓起一大把茶,看其条形、整碎程度。二是直观法,把茶样倒入样盘后,再将茶样徐徐倒入另一只空样盘内,这样来回倾倒2-3次,使上下层茶充分拌和,能代表茶样的原始状态,不受筛选法易出现的种种干扰(如筛
5、选技巧、时间、速度、用茶量、抓茶数量等)误差,能较正确而迅速地评定外形。,7.1 名茶审评-评茶程序,开汤一般红、绿、黄、白茶,取3克,投入审评杯以沸水充满,加盖,5分钟后将杯内茶汤滤入审评碗内。开汤后应先嗅香,看汤色,再尝滋味,后评叶底。,7.1 名茶审评-评茶程序,嗅香气一手拿住已经倒去茶汤的评审杯,另一手半揭开杯盖,靠近杯沿用鼻子轻嗅或深嗅。香气审评包括香型、异味、高低、持久性等内容。审评香气,最适合人闻茶香的叶底温度是45-55oC,超过60oC就烫了,低于30oC就低沉,对烟气一类异气就难以鉴别。,7.1 名茶审评-评茶程序,嗅香气应以热嗅、温嗅、冷嗅相结合进行。热嗅辨别香气正常与否
6、及香气类型及高低;温嗅辨别香气的优次;冷嗅了解香气的持久程度。嗅香过程最好是2-3秒。,7.1 名茶审评-评茶程序,看汤色又称水色、汤门或水碗。易受光线强弱、茶碗规格、容量多少、排列位置、沉淀物多少、冲泡时间长短等因素影响。主要审评茶汤的色泽、亮度。茶汤的色泽变化很快,特别是在冬天,随着汤温的下降,汤色会明显变深,因此,在10分钟内观察汤色,较能代表茶的原有汤色。看汤色还要考虑不同季节的气温、光线等因子。此外,叶绿素与茶汤色泽无关,决定茶汤色泽的主题是茶多酚。,7.1 名茶审评-评茶程序,尝滋味取一汤匙吮入口中,用舌头循环打转,动作要快,主要因为舌的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并不相同,舌中部位对滋味
7、的鲜爽度判断最敏感,舌尖、舌根次之;舌根对苦味最敏感。在评茶时,应根据舌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其长处。,7.1 名茶审评-评茶程序,影响审评滋味的结果的因素茶汤温度:最适宜温度是45-55oC,如高于70oC就烫,低于40oC就显迟钝,涩味加重,浓度提高。茶汤数量:最好是4-5毫升,多于8毫升感到满嘴是汤,难以在口中回旋辨别,少于3毫升觉得空。,7.1 名茶审评-评茶程序,吸茶汤的速度:吸茶汤要自然,若速度快,易使齿间食物残渣吸入口腔,增加异味感。舌的姿态:把茶汤吸入后,舌尖顶住上层门齿,嘴唇微张,舌稍向上抬,使汤摊在舌的中部,再用口慢吸入空气,茶汤在舌上滚动,连吸2次气后,辨出滋味,即闭上嘴,
8、在鼻孔中排出废气,吐出茶汤。审评滋味按浓淡、强弱、爽涩、鲜滞及纯杂等评定优次。,7.1 名茶审评-评茶程序,评叶底将冲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漂盘中,观察其嫩度、匀度和色泽的优次。用手指按叶底的软硬、厚薄、平突、壮瘦,用眼睛看芽头含量、叶张卷摊、光糙、色泽及均匀程度等。,7.1 名茶审评-评茶程序,茶叶品质审评一般通过上述干茶外形和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的综合观察,才能正确评定品质优次和等级价格的高低。各个品质项目不是单独形成和孤立存在的,相互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综合审评结果时,应作仔细的比较,然后再下结论。,7.1 名茶审评-评茶术语,干茶形状评语适于条索长形茶的评语:细紧、紧秀、紧结、
9、紧实、粗实、粗松、苗秀、圆浑、扁瘪、平伏、勾曲、挺直、圆块或团状、重实、轻飘、匀齐、短碎、露筋。适于圆形茶的评语:细结、圆结、滚圆、圆整、粗实、扁瘪、雨身、圆块、团块、黄头。适于扁形茶的评语:扁削、光扁、光滑、扁平、挺直、紧条、折皱、浑条。适于碎形茶的评语:叶状、颗粒状、片状、末状、毫尖、匀整、粗糙、切碎、花杂、含梗、筋皮。适于砖形茶的评语:完整、平滑、脱面、缺口、断甑(zeng),3.1 名茶审评-评茶术语,叶底形状评语细嫩、柔软、粗硬、飘薄、粗老、匀嫩、匀齐、单张、短碎、开展、卷缩、焦斑、焦叶、红筋。干茶色泽评语适用于绿茶的评语:翠绿、苍绿、墨绿、绿润、银灰绿、黄绿、青绿、暗绿、枯黄、灰黄
10、、灰暗、灰褐。适用于红茶的评语:乌润、乌黑、黑褐、栗褐、橘红、黄金色豪尖、灰色毫尖。适用于砖茶的评语:猪肝色、黑润、褐黄色、青褐色。适用于一般茶叶的评语:光润、枯暗、调匀、花杂。,7.1 名茶审评-评茶术语,汤色评语适用于绿茶的评语:黄绿、绿黄、浅黄、橙黄、深黄、青暗、混暗、红汤、黄汤。适用于红茶的评语:深艳、深红、深暗、红浊。适用于一般茶叶的评语:深艳、深亮、鲜艳、鲜明、清澈、明净。叶底色泽评语适用与绿茶:翠绿、嫩绿、嫩黄、黄绿、青绿、暗绿、暗黄、黄褐、靛蓝、花杂。适用于红茶:红艳、红亮、深红、红暗、乌暗、花青。,7.1 名茶审评-评茶术语,香气评语适用于绿茶:高爽持久、鲜浓、鲜嫩、清高、清
11、香、幽香。适用于红茶:高甜、高纯、鲜甜、甜纯。适用于一般茶叶:纯正、平正、粗低、低微、青气、浊气、闷气、高火、老火、异气。滋味评语浓烈、浓强、鲜浓、甜浓、鲜爽、甜爽、醇厚、醇和、平和、平淡、粗淡、苦涩、软弱、熟味、水味、异味。评语中常用副词:尚、欠、微、略、稍、带、较等。,7.2 名茶鉴别-鉴别新茶与陈茶,大部分品种的茶叶,以新为好,色香味俱佳。“饮茶要新,喝酒要陈”。而有些名茶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莫干黄牙”等,则要在生石灰中贮存1-2个月为最佳,其去除了新茶的青草气,色味不变且比新茶更加清香纯洁。又如“云南普洱茶”等,隔年陈茶反而更加香气馥郁、滋味醇厚。鉴别时要从色泽、滋味、香
12、气三方面入手。茶叶贮存中由于氧化作用,会使色素分解,绿茶会由碧绿转为黄绿;红茶会由乌润转为灰褐。在茶汤上,陈茶浑浊不清,滋味比新茶淡薄,鲜爽味减少,香味不清新。,7.2 名茶鉴别-鉴别春、夏、秋茶,“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这是人们对不同季节茶品质的大致概括。喝春茶最佳为绿茶,味美香浓,营养丰富,保健作用也佳。喝夏茶以红茶为上,夏红茶色泽红润,味浓厚。秋茶介于春茶、夏茶之间,滋味香气都比较平和。,7.2 名茶鉴别-鉴别春、夏、秋茶,鉴别时主要分干看和湿看干看即看成品。凡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红茶色泽乌润,绿茶色泽绿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毫毛,香气馥郁,都是春茶的品质特
13、征。凡红茶、绿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绿茶色泽灰暗或乌青;茶叶轻飘宽大,嫩梗瘦长;香气略带粗老,都是夏茶的品质特征。凡茶叶大小不一,叶片轻薄瘦小;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茶叶香气平和,都是秋茶的品质特征。,7.2 名茶鉴别-鉴别春、夏、秋茶,湿看时茶叶凡冲泡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绿茶汤色绿中透黄,红茶汤色红润;茶底柔软厚实,正常茶叶多,叶片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此为春茶。凡冲泡茶叶下沉较慢,香气欠高,;绿茶滋味苦涩,红茶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不论红茶还是绿茶,叶底均显得薄而硬,对夹叶较多,叶脉较粗,叶锯齿明显,此为夏茶。凡香气不高,滋味淡薄,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片大
14、小不一,对夹叶多,叶缘锯齿明显的,当属秋茶。,7.2 名茶鉴别-鉴别真茶与假茶,真茶与假茶既可以从形态特征来区别,又可从生化特性来区别。茶树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茶树叶片边缘锯齿为16-32对,且上部密而深,下部稀而疏,近叶柄处平滑无锯齿。而其他植物叶片多数叶缘四周布满锯齿,或者无锯齿;二是茶树叶片叶背叶脉凸起,主脉明显,并向两侧发出7-10对侧脉。侧脉延伸至离边缘三分之一处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方侧脉相连,构成封闭的网脉系统,这是茶树叶片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其他植物叶片的侧脉,多呈羽状分布,直通叶片边缘。,7.2 名茶鉴别-鉴别花茶与拌花茶,花茶是用茶胚(原料茶)和鲜花窨制而成的,俗称窨花茶。花茶加
15、工分为窨花和提花两道工艺进行。花茶经窨花后,已经失去花香的花干要经过筛分剔除,成品花茶中,尤其是高级花茶,很少见到花干的存在,只有在一些低级花茶中,才夹杂少许花干,它无益于提高花茶的香气。还有未经窨花、提花,只是在低级茶中拌些已经窨制过的花干,即拌花茶,是假冒花茶。,7.2 名茶鉴别-鉴别高山茶与平地茶,其实,凡是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较大,光照适中,土壤肥沃的地方采制的茶叶,品质都比较好。因此,人们往往采用人工模拟茶树天然生态环境的方式去提高茶叶的品质。如种植遮阴树,建立人造防护林,实行茶园铺草,采用人工灌溉等等,都有利于改善茶叶品质。,7.3 名茶选购,茶叶品质优劣,从“色”、“香”、
16、“味”、“形”、“叶底”五方面来衡量,其中香气、滋味是茶品质的核心。但茶叶作为商品,选购则主要从外形、色泽来判断。影响茶叶的品质形成因素?主要有:茶产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地理经纬度、土壤、温度、适度、光照等;茶树的品种和茶园的管理;鲜叶的采摘季节和采摘要求;制造工艺等。,7.4 名茶贮存,茶叶变质的原因包括:叶绿素的变化、茶多酚的氧化、维生素的减少、类脂物质的水解、胡萝卜素的氧化、氨基酸的变化、香气成分的变化等。影响茶叶变化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水分、氧气、光线。名茶的贮存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控制以上四个因子。一般对大量的茶可采用石灰块保藏法、炭贮法及抽气充氮包装贮藏等方法。(家庭贮藏茶叶法),
17、7.4 名茶贮存-瓦坛贮藏法,用牛皮纸把茶叶包好,茶叶的水分含量不超过6%,即通常用手捻茶易呈粉末状的水平,然后把茶包置于优质的陶瓷坛的四周,中间放块状石灰包(或硅胶),石灰包大小视放置茶叶多少而定;用棉花或厚软草纸垫于盖口,减少空气交换。石灰视吸湿程度一二个月换一次。,7.4 名茶贮存-罐贮法,采用各种铁听,最好是有双层铁盖的,有更好的防潮性能。此法简单方便,是当前家庭贮藏茶叶较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持听内干燥,可以放入一二小包干燥的硅胶。如果是新买的铁罐,或是放过其他物品有气味的铁罐,可用少许茶叶末置于听内,盖好盖,放置数天,可以把异味吸尽。,7.4 名茶贮存-塑料袋贮藏法,塑料袋是最普通和通用的包装材料,品种繁多,性能各异,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用塑料袋保管茶叶是目前家庭存放茶叶最简便、最经济实用的方法之一,且容量变化比铁听自如。这种方法首先是要选用食品用塑料袋;其次是所用塑料袋密度要高一些;第三是要有一定的强度,以厚实些更好。如一时不饮用的茶叶,可用蜡烛封口,然后再反套上一层塑料袋封口。如此放入冰箱则效果更好。,7.4 名茶贮存-热水瓶贮藏法,保温瓶保温,主要是由于瓶胆中间真空和壁上镀有反射系数很高的银层。保温性能不佳的热水瓶,用来贮茶仍不失为有效的器皿。把茶叶装入干燥的热水瓶中,尽量装满,盖好塞子,用蜡封口。,